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rén zhī chū xìnɡ běn shàn

xìnɡ xiānɡ jìn xiānɡ yuǎn

ɡǒu jiào xìnɡ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ɡuì zhuān

【注释】

①初:开始,开端,这里指人刚生下来的时候。

②性:品性,本性。

③习:成长与学习的环境。

④苟:如果,假如。

⑤迁:变动,更改。

⑥道:道理,准则。

【译文】

所有人在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每个人的品性相差不大,但是后天成长与学习的环境不相同。如果不加以教化引导,那么人的品性就会随着环境而改变。教和学的关键在于用心专一。

mènɡ lín chǔ

xué duàn zhù

dòu yān shān yǒu fānɡ

jiào mínɡ yánɡ

【注释】

①孟母:孟子的母亲。孟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②处:相处。

③机杼:织布机。

④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人,家住蓟州渔阳,属当时的燕山一带,所以被人称为窦燕山。

【译文】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选择好的邻居相处。孟子不爱学习,孟母生气,便毁坏织布机,逼迫他学习。窦燕山行善举,严格教导自己的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后来都名扬天下。

【小故事】
孟母三迁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古人说,“久居兰室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形象地说明了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

孟子很小就死了父亲,靠母亲织布过活,日子过得非常清贫。

可是孟子非常贪玩,不爱学习。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附近,很多送葬的队伍经过,吹吹打打的,还有各色人跟着号哭。孟子和小伙伴们觉得这很有趣,于是学那些大人跪拜、号哭,把这当成一种游戏。孟子的母亲见到这种情形很是担心,于是搬到市集附近去住。

谁知这一次,周边都是小商小贩,从早到晚人声鼎沸,讲价的声音不绝于耳。孟子又开始学起商贩们讨价还价、招呼生意了。孟子的母亲很是担心,于是又搬家了。

这一次,搬到了学校附近,周围成天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孟子受到这影响,开始变得爱学习、懂礼貌起来。

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重视孩子的成长,首先要从重视孩子的成长环境开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什么人学什么样,就是这个道理。

yǎnɡ jiào zhī ɡuò

jiào yán shī zhī duò

xué fēi suǒ

yòu xué lǎo wéi

【注释】

①养不教:抚养而不教导。教,教导,培育。

②过:过错。

③师之惰:是老师的失职。惰,懒惰,这里指失职。

④宜:适宜,应当。

⑤老何为:年老以后干什么事情。

【译文】

仅仅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加以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没有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失职。为人子不肯用功读书,是很不应当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又能干什么事情呢?

【小故事】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有一句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也就是说,好习惯要从小养成,防微杜渐。有个流传很广的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寡妇,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儿子艰难过活。寡妇为了养活儿子,白天黑夜地操劳,自己吃糠咽菜也要让儿子吃上馒头。对儿子百依百顺,儿子提出的要求,她都想办法满足。

谁知道,这个儿子半点儿不体恤母亲,反倒在母亲的宠溺下越来越顽劣,成日里偷鸡摸狗、打架闹事。左邻右舍告上门来,寡母只是赔笑,仍旧护着自己儿子。儿子越发被纵容得无法无天,越来越胆大妄为,什么都敢干。

后来,儿子在外面跟人打架,打死了人,被抓去见官。寡母伤心欲绝,知道儿子这次犯了死罪,自己替也替不得,成天哭泣,差点儿把眼睛哭瞎了。行刑前,母亲提出想见见儿子,但儿子坚决不见。狱卒问儿子,说人之常情啊,母亲想儿儿念母。想不到儿子说,他这辈子最恨的就是他母亲,他死都不愿意见她!

原来他小时候在外面玩,捡了邻居掉的几文钱,回到家中,将这钱交给妈妈,妈妈没有让他送回去,而是高兴地摸着他的头,夸他好儿子。就这样,儿子为了哄妈妈开心,便经常将小偷小摸来的东西都说成是捡的,交给妈妈。妈妈全都照收无误,还夸奖他。如果不是妈妈这样纵容、误导,如果妈妈一开始就能正确教育他,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地步,也不会丢了性命。

zhuó chénɡ

rén xué zhī

wéi rén fānɡ shào shí

qīn shī yǒu

【注释】

①玉不琢:玉,美玉;琢,打磨,雕琢。

②器:指器物。

③义:义理、道理。

④子:做人的子女。

⑤方少时:方,正当,刚,正值;少时,小时侯。

⑥习礼仪:习,学习;礼仪,礼节仪态。

【译文】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不能成才。做人儿女的,从小时候开始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小故事】
和氏璧

从前楚国有一个叫做卞和的人,有一天,他进山砍柴,发现了一块玉石。这块玉石非常大,极为难得,卞和十分高兴,便把玉石呈给当时楚国的国王楚厉王。

玉石没经过打磨,楚厉王认不出来,召宫里头的玉匠来看,玉匠居然说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骗他,十分生气,给他治了罪,命人砍去他一条腿。卞和痛哭不已。

等到厉王死了,武王继承王位,卞和再次把这块难得的玉石送上去。可是,这一次,宫里头的玉匠还是没能认出来。于是,武王便下令将卞和的另一条腿也砍了。没了双腿的卞和悲痛无比,整天抱着玉石在山脚下放声大哭。

卞和的事情逐渐传扬开去,大家都知道山脚下有个疯子,抱着石头说是罕见的玉。后来武王死了,文王即位。文王听说了这件事,觉得卞和这样做也许有他的道理,于是将卞和请进宫里,以礼相待。又命玉匠将这块玉石好好打磨一番,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这块玉也因此被命名为“和氏璧”。

玉石需要打磨,才能展现内在的光芒,我们人也是一样,需要不断学习,不停打磨,才能体现自己的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xiānɡ jiǔ línɡ nénɡ wēn

xiào qīn suǒ dānɡ zhí

rónɡ suì nénɡ rànɡ

zhǎnɡ xiān zhī

【注释】

①香:黄香,东汉时代的江夏(今湖北)人。传说他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母。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暖和父母的被窝,夏天为父母扇凉枕席。

②温:暖,暖和。

③亲:指父母。

④执:遵循,应该做的事。

⑤融:孔融,四岁时同兄弟一起吃梨,他先拿小的,把大的让给哥哥。

⑥弟于长:弟,通“悌”,尊重兄长;长,兄长。

【译文】

东汉的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替父母焐暖被窝。这种孝敬长辈的道理,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循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小故事】
黄香温席

东汉时期,江夏地区有个叫黄香的小孩子,年纪才九岁,可是十分懂事孝顺。到了夏天,天气炎热,蚊虫极多。小黄香觉得父母太过操劳,于是每天趁父母还在劳作的时候,他就给父母搭好蚊帐,铺好凉席,把嗡嗡叫的蚊子都赶跑,然后用蒲扇一下一下地扇风,使得枕头和席子都清凉。这样,每天父母上床睡觉时都能感觉凉爽舒适,不受蚊虫干扰了。

等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屋子里冷得像冰窖。小黄香自己冻得哆哆嗦嗦,但是他看到父母还出门干活儿,就暗下决心要好好对父母。到了晚上,吃过晚饭,父母还在忙碌的时候,他就钻到父母的被子里,把被子焐暖和了,再请父母上床睡觉。而他自己,再回去睡自己寒冷的被子。

父母见到黄香这么懂事,心中无比欣慰。左右邻居也都连声赞叹,羡慕黄家出了个大孝子。就这样,黄香的事迹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京城,人们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黄香长大后做了官,历任郎中、尚书郎、尚书左丞,又升任尚书令。不论在什么位子上,黄香都是勤于政务、一心为公,加上他治理军政有方,受到当时天子汉和帝的嘉奖。后来黄香的儿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

shǒu xiào jiàn wén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ér shí shí ér bǎi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注释】

①见闻:生活中常用的知识。

②知某数:某,某些,基本的;数,数目。

③文:文理,文字。

④而:到。

【译文】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道理,接下来就要学习长见识的道理和知识。要学习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还要认识文字,阅读文学。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小故事】
学写万字

从前,有个地主,家里很有钱,可是大字不识一个,除了认识钱数,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这地主出门做生意老是被骗,因为他根本不认识人家字据上都写的什么内容。

地主一直因为不识字而遗憾,于是花了很多钱给儿子请了个教书先生。地主家这儿子是个混小子,从小就喜欢撒欢儿贪玩,根本不耐烦坐在书桌前跟老师摇头晃脑地念书。老师教给地主儿子写字,写了一横就是一,两横就是二,三横就是三。还没教完,地主儿子就把毛笔一扔,嚷嚷着:“知道啦!我识字啦!”然后高兴地跑去对地主说,他已经识字了,可以让老师回家了。

地主一听,哎呀,自己的儿子真是聪明,才半天工夫就识字了,十分高兴,随便给些钱就把教书先生打发走了。教书先生看到地主家这个样子,摇了摇头,拿着钱走了。

又过了两天,地主要请客,招待生意上的朋友。请客得发请帖啊,地主不识字,这写请帖的活儿自然要儿子来干。地主要儿子赶紧给万老板写请帖,请他来吃饭。从早上到中午,儿子这封请帖也没写出来,地主去看,发现书房里一张又一张纸,划了无数道横了。

地主问儿子在做什么,儿子说在写万,还嘟囔说,姓什么不好,偏偏姓万,他得画一万道横杠。

sān cái zhě tiān rén

sān ɡuānɡ zhě yuè xīnɡ

sān ɡānɡ zhě jūn chén

qīn shùn

【注释】

①三才:指天才、地才、人才。出自《易经》。

②三光:指日光、月光、星光。

③三纲:纲,指纲领,法则。“三纲”一词出自班固著《白虎通义》,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④义:法度。

⑤父子亲:父子之间慈孝相亲。

⑥顺:和顺,和睦。

【译文】

什么叫“三才”?三才指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应相亲相爱,夫妻之间须和顺相处。

【小故事】
楚庄王绝缨尽欢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任时,楚国国力强盛,人民富足。楚庄王对臣下宽厚仁慈,臣子们都对他忠心耿耿。

据说有一次,楚庄王在宫中大宴群臣,宴会持续到晚上还没结束。突然灯烛全熄,殿上一片漆黑,这个时候有人扯了扯楚庄王宠妃的衣服。宠妃心中不快,顺手将对方帽子上的帽带扯了下来。之后,宠妃将这事告诉了庄王,要庄王赶快把火烛点上,查看谁的帽带不见了。

楚庄王得知有臣子调戏宠妃,没有暴跳如雷,反倒说:“酒是我赏给他们喝的,是我让他们醉酒失礼,过错原在我自身。如今又为了显示你的清白,而让臣子蒙受羞辱,这样我实在做不到。”于是庄王叫人传令下去:“今天你们与我喝酒,应该尽兴而归。大家都取下帽子,把帽带也拿下来,尽情畅饮吧。”当时参加宴会的群臣有一百多人,个个都把帽子帽带取下,喝得尽兴而归。

约莫两年之后,为了争夺霸主之位,楚国与晋国交战,战事十分激烈。每次交战时,楚庄王的阵前总有一位大臣奋勇向前冲锋陷阵,把敌人打得落荒而逃。楚庄王十分感动,亲自召见他,问道:“我何德何能,让你这样为我出生入死?我并没有给予你什么特别的恩惠,你为何如此奋不顾身呢?”那位大臣答说:“我就是两年前那位在夜宴中被扯下帽带子的人。我本来应当被处死,但是大王不仅没有追究,反而让在场官员都取下帽带,保全了我的颜面和性命。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时时刻刻抱着为大王肝脑涂地的决心,要奋勇杀敌,以报答大王的恩德。”

因为庄王这样仁慈恩惠,所以大臣谨守臣子之义,为了他出生入死。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ɡ

shí yùn qiónɡ

yuē nán běi yuē 西 dōnɡ

fānɡ yìnɡ zhōnɡ

【注释】

①曰:称为,叫做的意思。

②时:指季节。

③运不穷:运,运行、运转;不穷,没有尽头。这里指春去夏来,秋去冬来,无穷无尽。

④方:方向、方位。

⑤中:指南北西东四个方向的聚合点。

【译文】

春、夏、秋、冬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叫做“四季”。这四季交替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东、南、西、北叫做“四方”,这四个方位,必须对应中央位置而存在。

yuē shuǐ huǒ jīn

xínɡ běn shù

yuē rén zhì xìn

chánɡ rónɡ wěn

【注释】

①水火木金土:古人所说的五行。五行学说的核心就是“相生”“相胜”。相生,指五行相互促进。相胜,指五行相互排斥。

②本乎数:古人认为五行相生相胜,来源于运数。本,根本;数,天理。

③曰仁义:仁,爱心等善良的品德;义,应该做的事。

④礼智信:礼,礼节人事;智,通“知”,有才学而明道理;信,诚实守信。

⑤五常:五种常行之道。常,准则,纲常。

⑥紊:紊乱。

【译文】

金木水火土,此五行相生相克,贯穿于万事万物中。天下的自然之道,都由此衍化而来。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常说的五种道德纲常,不容许紊乱。

dào liánɡ shū mài shǔ

liù ɡǔ rén suǒ shí

niú yánɡ quǎn shǐ

liù chù rén suǒ

【注释】

①稻粱菽麦黍稷:稻,水稻;粱,高粱;菽,豆类的总称;麦,小麦;黍,黄米;稷,粟,小米。

②谷:谷物的统称,俗称粮食。

③豕:猪。

④食:吃的粮食。

⑤畜:牲畜。

⑥饲:饲养。

【译文】

稻子、高粱、豆类、小麦、黄米和小米,这六种谷物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粮食。马、牛、羊、鸡、狗和猪,统称为六畜,是经过人类驯化和饲养的家禽和家畜。

【小故事】
远古祖先的生活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没有房子住,都住在洞穴里,吃的都是山林里捕来的野兽。捕兽时,一群人将野兽团团围住,拿棍子长矛之类的东西把野兽打死,剥下兽皮来做衣服,兽血当饮料喝,肉就生吃或者烤熟了吃。野兽的骨头也有用处,可以拿来打磨成工具。

一开始,人们一周也捉不到几头野兽,大家经常饿肚子。后来,大家配合得默契起来,工具越来越多,抓到的野兽也就越来越多了。有些打死的野兽都宰杀了,把皮剥下来,肉切开,挂在洞穴里风干当口粮。可是还有些活的野兽,一时吃不完,又怕它们跑了,就做了栅栏把这些野兽关起来,等到粮食不够吃时,再把它们捉来杀了吃。就这样,祖先们开始驯养野兽,像鸡鸭鹅牛羊狗什么的本来都是山林里野生的动物,是被人驯化成家禽家畜的。

后来,在偶然间,祖先们发现牛羊喜欢吃某种谷子,便撒了一些在栅栏四周。没想到,第二年这些谷子竟由一棵棵小幼苗,长成了结满谷子的植物。祖先们把谷子煮了吃,居然也能饱肚子。就这样,祖先们慢慢学会了耕种。自然界那么多植物,有果实有种子,祖先们经过多次的实践与品尝,找到了人类不可或缺的主粮“六谷”和其他食物,譬如水果蔬菜等。 5EpRun62pLHZwYUQuTTVvR5Ybh4THWLHK/OFSao76f4cxd0KmYqt2AzFEpc8YNT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