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bēi rǎn shī zàn ɡāo yánɡ

jǐnɡ xínɡ wéi xián niàn zuò shènɡ

【注释】

①墨悲丝染:墨子悲叹白丝被染色而变杂。这个典故来源于《墨子·所染》,书中记载:战国初期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看见匠人将洁白的蚕丝放进染缸里染色,悲叹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后世人多用这句话来强调人要保持善良的天性,注意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②诗赞羔羊:指《诗经·羔羊》篇用羔羊毛色的纯正来赞美君子的德行。《诗经·召南·羔羊》中说:“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节俭正直,德如羔羊。”

③景行维贤:景,仰慕;行,行为;维,通“惟”,只。《诗经》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④克念作圣:克,克制;念,私欲。

【译文】

墨子悲叹白丝被污染,《诗经·羔羊》篇赞颂羔羊毛色洁白如一。仰慕学习圣贤的德行,克制私欲努力仿效圣人。

【小故事】
周处改过自新

三国时候吴国义兴阳羡有个周处,父亲是鄱阳太守,他从小骄纵,不到二十岁就横行乡里,四方百姓见了他便远远躲开,谁都拿他当祸害。

有一次周处见了乡亲,很热情地上前搭话。谁知道,人们见了他都奔跑躲避。周处拽住一个人问:“现在政事清明,天下安定,收成又不错,你们为什么愁眉苦脸呢?”那人感叹道:“天下还有三个祸害,我们怎么高兴得起来呢?”周处问:“哪三个祸害?”那人说:“南山有白额猛虎,长桥下有鳄鱼。你能除掉吗?”周处说:“这样的祸害不足为虑,我能够除掉它们。”

周处于是收拾好家伙,进入深山里射死了猛虎。之后,他又到水中同鳄鱼搏斗,谁知道那鳄鱼力大无比,拽着周处在水中浮浮沉沉,游了十几里路。周处一直拿剑刺杀鳄鱼,经过三天三夜的搏斗,终于杀死了鳄鱼。

四方百姓开始见到周处同鳄鱼沉入水中,以为三害皆除,奔走相告,纷纷庆贺。等到周处回乡,得知自己也是三害之一,十分伤心,便去寻找当时的大儒陆机、陆云。

周处见到了陆云,讲了自己的事情,并说:“我本来想修养自身的操行,可是我已经快二十岁,又为乡里人所不容,恐怕为时已晚。”陆云说:“古人认为,朝闻道,夕死可也。你应该担心的是志向不立,如果立下了志向,又何必要忧虑其他事情呢?”

听了这话,周处心中豁然开朗,于是便磨砺意志,奋发苦学,按照古圣先贤的教导克制自己,遵守仁义之道,言必信,行必果。州县百姓起初不相信周处真的改过了,周处也不气恼,仍旧按照圣贤标准要求自己。一年之后,周处出仕,后来担任东观左丞。他将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治下百姓交口称赞。

jiàn mínɡ xínɡ duān biǎo zhènɡ

kōnɡ ɡǔ chuán shēnɡ tánɡ tīnɡ

【注释】

①德建名立:建,建立;立,树立。

②行端表正:行,行为;表正,仪表端正。

③空谷传声:声音在空空的山谷中能够回响。

④虚堂习听:虚,空虚的厅堂;习,重复。

【译文】

养成好的德行,自然会树立起好的名声;行为端正了,仪表也就自然庄重。空旷的山谷中声音可以传得很远,空荡的厅堂里说话有回声,能余音不断,久久环绕。

huò yīn è yuán shàn qìnɡ

chǐ fēi bǎo cùn yīn shì jìnɡ

【注释】

①祸因恶积:祸患因作恶累积而起。《周易》中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②福缘善庆:缘,源于,因为;庆,回报,奖赏。

③尺璧非宝,寸阴是竞:直径一尺的玉璧不是宝贝,一寸光阴才难得。尺璧,直径一尺的玉璧,十分难得,所以极为贵重;竞,争。《淮南子》中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译文】

祸患都是因为作恶所累积而引发的,福禄都是乐善好施所得到的回报。直径一尺的美玉算不上什么宝物,一分一秒的光阴值得我们牢牢把握。

shì jūn yuē yán jìnɡ

xiào dānɡ jié zhōnɡ jìn mìnɡ

【注释】

①资父事君:资,供给,这里指奉养;事,侍奉。

②曰严与敬:严,严肃;敬,恭敬,敬畏。

③孝当竭力:孝顺长辈应当尽心竭力。《论语》中说:“事父母能竭其力。”

④忠则敬命:效忠君王要不惜牺牲生命。《论语》中说:“事君能致其身。”

【译文】

奉养父母和侍奉君主,讲究的是严肃与恭敬。孝顺父母应竭尽全力而为,忠于君主能不惜献出生命。

【小故事】
芦衣顺母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闵子骞的人,是孔子的弟子,德行颇高,对父母尤为孝顺,为后世人所称道。

闵子骞很小就死了母亲,父亲续弦,继母又生下两个儿子。父亲偏爱小儿子,继母更是将他当成眼中钉肉中刺,处处针对他。但是他依旧恭敬孝顺父亲和继母,宽和疼爱两个弟弟。

到了深秋,天气一天比一天冷,继母开始做冬衣了。继母给全家人都做了新衣裤,给亲生儿子用的是新棉花,絮得厚厚的,可是给闵子骞的棉衣却是用芦絮做的。芦絮就是芦苇的绒絮,用芦絮做的衣服虽然看起来也挺松软,可是穿在身上一点儿不暖和。

隆冬时节,父亲叫闵子骞驾车驼东西。闵子骞穿着芦絮衣服,手脚冰凉、四肢僵硬,根本拿不住东西,缰绳掉了一次又一次。父亲以为闵子骞是想偷懒,十分恼怒,厉声责骂。可是闵子骞一句都没有为自己辩解。

后来父亲发觉闵子骞脸色冻得乌青,不像是假装的,伸手摸一摸,发现他身上的衣服很单薄,扯开来看时,里头的芦絮扑的飞散出来。父亲这才知道,后妻给小儿子们做的是纯棉衣,而给大儿子做的是芦絮衣。

父亲又气又急,决定休掉后妻。闵子骞听闻此言,立刻跪倒在地,泪如雨下,苦苦劝告父亲:“要是继母在,只有子骞一个儿子受苦,可是继母走了,三个儿子都要跟着受苦了。”父亲听罢,仰天长叹,默然不语。

后来继母知道了这件事,大为感动,终于悔改,将子骞也视作己出,公平慈爱地对待三个儿子。闵子骞的仁孝之名也逐渐传遍天下。

lín shēn xìnɡ wēn qìnɡ

lán xīn sōnɡ zhī shènɡ

【注释】

①临深履薄:靠近深渊,脚下踩着薄冰,比喻极其谨慎小心。《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②夙兴温凊:早起晚睡,冬天温暖,夏天凉快。夙兴,就是夙兴夜寐之意;温清,这里特指冬天使之温暖,夏天使之凉快。

③似兰斯馨:兰,兰花;斯,语气助词,之;馨,芬芳。

④如松之盛:像松树一样茂盛。

【译文】

侍奉君主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的态度。侍奉父母要早起晚睡,冬天让他们感到温暖,夏天为他们送去凉爽。让自己的德行像兰花那样芬芳,像松柏那样茂盛。

【小故事】
黄香温席

东汉时期,江夏地区有个叫黄香的小孩子,年纪才九岁,可是十分懂事孝顺。到了夏天,天气炎热,蚊虫很多,小黄香觉得父母操劳太辛苦,于是每天趁父母还在劳作的时候,他就给父母搭好蚊帐,铺好凉席,把嗡嗡叫的蚊子都赶跑,然后用蒲扇一下一下地扇风,让枕头和席子都清凉。这样,每天父母上床睡觉时就能感到凉爽舒适,不受蚊虫干扰了。

等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屋子里冷得像冰窖。小黄香自己冻得哆哆嗦嗦,但是他看到父母还出门干活儿,在冻成冰的河里洗衣服,就暗下决心要好好对父母。到了晚上,吃过晚饭,父母还在忙碌的时候,他就钻到父母的被子里,把被子焐暖和了,再请父母上床睡觉。而他再钻回自己寒冷的被子里。

父母见黄香这么懂事,心中无比欣慰。左右邻居也都连声赞叹,羡慕黄家出了个大孝子。就这样,黄香的事迹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京城,人们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黄香长大后做了官,历任郎中、尚书郎、尚书左丞,又升任尚书令。不论在什么位子上,黄香都是勤于政务、一心为公,加上他治理军政有方,受到当时天子汉和帝的嘉奖。后来,黄香的儿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

chuān liú yuān chénɡ yìnɡ

rónɡ zhǐ ruò yán ān dìnɡ

【注释】

①川流不息:河水流动永不止息。川,河流。

②渊澄取映:深潭中清澈的水可以照出人的容貌。澄,澄澈,清澈;取,用来;映,映照。

③容止若思,言辞安定:形貌举止像思考时一样稳重端庄,言辞安详准确。容止,形容举止。《礼记》中说:“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译文】

德行像大河一样奔流不息,像深幽的潭水一样清澄照人。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言谈措辞要从容沉静。

【小故事】
周文王泽被天下

周文王名叫姬昌,生于商朝末年,商纣王封他为西伯,统领西方诸侯国。

西伯勤于政事,礼贤下士,各方投奔来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又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使得西方诸侯国逐渐强大兴盛起来。

西伯施行仁政,敬老爱幼,国泰民安,老幼妇孺都安定和乐,四方的其他小国家也都纷纷前来归降。周边的虞国和芮国因为田地的事情争斗不休,双方都损失不少。西伯居中调停,解决了两国纷争,这两个国家先后臣服于西伯。之后,河东小国也纷纷来朝拜,将西伯看成是天帝授命的君王。

西伯的仁义美名在华夏大地广泛传播,他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以德治民,像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当代圣贤都纷纷前来投奔他。这事情越传越广,一直传到商朝王宫里,大臣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说西伯笼络人心,是要夺取天下。纣王一听就怒火冲天,他命人将西伯关起来,当囚犯对待。

西伯被关在羑里,百无聊赖,一笔一划地写下了《周易》,开创了“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

后来,西伯的儿子们想办法营救他,给纣王送去了珍宝美玉、宝马美女。纣王见了这些,两眼放光,便派人把西伯给放了,并赏给他弓、矢、斧、钺,授权他讨伐不听命的诸侯。

西伯出狱后想了很多,他觉得纣王这么荒淫残暴,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他得替天行道。他遍访贤能,壮大实力。西伯走到渭水边时,碰见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这老头正端坐河边,用直钩钓鱼。文王便同老头聊了起来,越聊越投机。这个老头就是姜尚,也就是姜太公。西伯请姜尚与自己同车而回,到了宫中便尊他为师,共同商讨灭商大计。

周国在西伯的治理下逐渐发展,占领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对商朝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就在万事俱备的关键时候,西伯突然去世,后来是西伯的儿子姬发带领天下民众征讨商纣王,灭了商朝,建立起周朝。

姬发也就是周武王,他建立周朝后,追封西伯为周文王。文王虽然已经过世,但是他所倡导的仁政和礼仪一直影响着当世和后世人,被称为后世的道德典范。

chū chénɡ měi shèn zhōnɡ lìnɡ

rónɡ suǒ shèn jìnɡ

【注释】

①笃初诚美:笃,重视;诚,的确,实在。

②慎终宜令:令,美好。《老子》中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③荣业所基:荣业,盛大的功业;基,基于,根据。

④籍甚无竟:籍,同“藉”,凭借;籍甚,凭借于此;竟,终止。

【译文】

专注于事情的开端的确是好的,如果能做到善始善终就更值得称赞了。这是人一生荣誉与事业盛大的基础,凭借于此,荣业的发展才能永无止境。

xué yōu dēnɡ shì shè zhí cónɡ zhènɡ

cún ɡān tánɡ ér yǒnɡ

【注释】

①学优登仕:学业优秀就可以荣登仕途。《论语》中说:“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②摄职从政:摄,代理;从政,处理政务。

③存以甘棠,去而益咏:珍爱这棵甘棠树不砍伐,并作诗用来赞美。《韩诗外传》中说,周代著名的贤臣召公曾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后来人们为了怀念他,珍爱这棵树不砍伐,留下来作纪念,后来并作诗《诗经·甘棠》来赞美召公。

【译文】

学业优秀就能进入仕途做官,有了官职就能处理政务。为官一任要像周召公留下甘棠美名,离任后老百姓仍然会怀念他,歌颂他。

yuè shū ɡuì jiàn bié zūn bēi

shànɡ xià chànɡ suí

【注释】

①乐殊贵贱:音乐有严格的贵贱等级差别。殊,区分,差别。

②礼别尊卑:礼仪因地位尊卑而有所分别。

③上和下睦:上,居上位者;下,地位低下的人。

④夫唱妇随:唱,通“倡”,倡导。

【译文】

音乐要根据身分和贵贱有所不同,礼仪要根据地位的尊卑而有所区别。长辈与晚辈要和睦相处,夫妇一方倡导的另一方应附和服从。

wài shòu xùn fènɡ

zhū ɡū shū yóu ér

【注释】

①外受傅训:在外要接受师傅的教诲。傅,师傅;训,训导,教诲。《礼记》中说:“古者八岁而出就外傅,束发而就大学。”

②入奉母仪:在家应遵循母亲的训导。奉,遵循。

③诸姑伯叔:指姑母、伯父和叔父。

④犹子比儿:犹子,兄弟的儿子;比,类似。《幼学琼林》中说:“曰犹子,曰比儿,俱侄儿之称。”

【译文】

在外要接受师傅的训诲,在家应遵循父母的教导。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对待兄弟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kǒnɡ 怀 huái xiōnɡ tónɡ lián zhī

jiāo yǒu tóu fèn qiē zhēn ɡuī

【注释】

①孔怀兄弟:孔,很,甚;怀,思念,关怀。

②同气连枝:指一母所生的同胞。

③交友投分:交友,结交朋友;投,投合,接近;分,情分。

④切磨箴规:切磨,互相切磋;箴,劝告,劝诫;规,规条,教戒。

【译文】

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相处,因为同受父母血气,就像是同根同干的树枝一样。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既要能在学问上切磋琢磨,又要能在品行上互相告勉。

【小故事】
煮豆燃萁

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与弟弟曹彰、曹植,皆为曹操与卞太后所生之子。兄弟三人各有所长,大哥曹丕颇有文采;二弟曹彰勇力过人,力大无比;三弟曹植才高八斗,名动天下。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王位,大权在握,没有想到要同兄弟相亲相爱,反倒忧心忡忡,担心他们夺了自己的帝位。于是曹丕诱骗任城王曹彰吃毒枣而死。太后闻知,解救不及,痛哭流涕,又命曹丕许诺,唯恐曹丕又害了小儿子曹植。

曹丕虽然当时不得动手,但是心中一直怀恨,总想除掉曹植。他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办法,对曹植说,天下人都说你才高八斗,今天让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做不出来,那就是徒有其名,欺骗世人,当处以重刑。

曹植在重压之下心如刀绞,他缓缓踱了两步,作诗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心中又是羞惭又是恼恨,无可奈何,只得挥挥手让曹植走了。而曹植这首比喻兄弟相煎不容的《七步诗》自此便流传下来,成为后世人的警戒。

rén yǐn zào

jié lián 退 tuì diān pèi fēi kūi

【注释】

①仁慈隐恻:隐恻,也就是恻隐,同情,怜悯。

②造次弗离:造次,这里指仓促、急切;弗,不。

③节义廉退:节,气节,节操;义,义行;廉退,谦让。

④颠沛匪亏:颠沛,困顿流离;匪,非;亏,缺损。

【译文】

对人要有仁义、慈爱的恻隐之心;在别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要抛他而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品德,即便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能放弃丢掉。

【小故事】
楚庄王绝缨尽欢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任时,楚国国力强盛,人民富足。楚庄王对臣下宽厚仁慈,臣子们都对他忠心耿耿。

据说有一次,楚庄王在宫中大宴群臣,宴会持续到晚上还没结束。突然灯烛全熄,殿上一片漆黑,这个时候有人扯了扯楚庄王宠妃的衣服。宠妃心中不快,顺手将对方帽子上的帽带扯了下来。之后,宠妃将这事告诉了庄王,要庄王赶快把火烛点上,查看谁的帽带不见了。

楚庄王得知有臣子调戏宠妃,没有暴跳如雷,反倒说:“酒是我赏给他们喝的,是我让他们醉酒失礼,过错原在我自身。如今又为了显示你的清白,而让臣子蒙受羞辱,这样我实在做不到。”于是庄王叫人传令下去:“今天你们与我喝酒,应该尽兴而归。你们取下帽子,把帽带也拿下来,尽情畅饮吧。”当时参加宴会的群臣有一百多人,个个都把帽带取下,喝得尽兴而归。

约莫两年之后,为了争夺霸主之位,楚国与晋国交战,战事十分激烈。每次交战时,楚庄王的阵前总有一位大臣奋勇向前冲锋陷阵,把敌人打得落荒而逃。楚庄王十分感动,亲自召见他,问道:“我何德何能,让你这样为我出生入死?我并没有给予你什么特别的恩惠,你为何如此奋不顾身呢?”那位大臣答说:“我就是两年前那位在夜宴中被扯下帽带子的人。我本来应当被处死,但是大王不仅没有追究,反而让在场官员都取下帽带,保全了我的颜面和性命。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时时刻刻抱着为陛下肝脑涂地的决心,要奋勇杀敌,以报答大王的恩德。” gRm7ie5TJyhDE0/+l8BEYC7NMTqkd9ojQ72aHPQpj0Lz1BHTX/oeMqBsR189bjJ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