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 先 王 之 法 服 不 敢 服 ① , 非 先 王 之 法 言 不 敢 道 ② , 非 先 王 之 德 行 不 敢 行 ③ 。 是 故 非 法 不 言 ④ , 非 道 不 行 ⑤ ; 口 无 择 言 , 身 无 择 行 ⑥ 。 言 满 天 下 无 口 过 ⑦ , 行 满 天 下 无 怨 恶 。 三 者 备 矣 ⑧ , 然 后 能 守 其 宗 庙 ⑨ 。 盖 卿 、 大 夫 之 孝 也 。 《 诗 》 云 : “ 夙 夜 匪 懈 , 以 事 一 人 ⑩ 。”
①法服:按照礼法制定的服装。古代特别讲究尊卑礼法,不同的等级与不同的身份,在服装上都有严格的规定,譬如服装式样、颜色、花纹图案、质料等都有不同。地位低下的人穿了高位的服装,叫做“僭上”;尊者穿着卑者的服装,叫“倡下”。
②法言:合乎礼法的言论。
③德行: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
④非法不言:不符合礼法的话不说,言必守法。
⑤非道不行:不符合道德的事不做,行必遵道。
⑥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张口说话无须斟酌措辞,行动举止无须考虑应当怎样去做。
⑦言满天下无口过:虽然言谈传遍天下,但是天下之人都不觉得有什么过错。满,充满,遍布;口过,言语上的失误。
⑧三者备矣:三者,指服、言、行,即法服、法言、德行;备,完备,齐备。
⑨宗庙:祭祀祖宗的屋舍。《释名》中说:“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
⑩“夙夜”二句:语出《诗经·大雅·烝民》。夙,早上;匪,不;懈,怠惰;一人,这里指周宣王。原诗赞美周宣王的卿大夫仲山甫,从早到晚,毫无懈怠,尽心竭力地侍奉宣王一人。
不合乎先代圣王礼法所规定的服饰不敢穿戴,不合乎先代圣王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合乎先代圣王道德标准的行为不敢做。因此,不合礼法的话不说,不合道德要求的事不做。由于言行都能自然而然地遵守礼法道德,开口说话无须斟字酌句,选择言辞,行为举止无须考虑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虽然言谈传遍天下,但从无什么过失;虽然做事遍于天下,但从不会招致怨恨。能够做到这三点,然后才能长久地保住自己的宗庙,守住自己的家业。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诗经》里说:“不管是在早晨还是夜晚,都不能有任何的懈怠,要尽心竭力地去侍奉天子!”
卿、大夫是辅佐天子处理国家事务的高级官员,地位次于诸侯。他们帮助君王制定政策,也就是政策决定的集团,辅助君王治理国家,有效地把君王的思想贯穿下去。同时,他们也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全国行政的枢纽。卿、大夫在言语上、行动上要和于礼法,起到示范人群的作用,要尽心竭力地侍奉君王。
卿、大夫作为国家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所作所为代表着国家的意志,代表着君王的倾向,所以,一举一动都要谨慎,要对人民负责。
东汉时期齐国临淄有一个叫江革的人,他少年丧父,全靠母亲辛劳操持养大。江革深知母亲的艰难,感念母亲的恩德,对母亲十分孝顺。
当时四方豪强并起,战乱频仍,老家住不了了,江革带着母亲四方逃难。一路上,江革都背着母亲,艰难前行。哪怕脚底磨出了血泡,他也咬牙忍着。
中间有好几次,母子俩遇上盗匪,强盗想要杀人越货。江革跪地哭着哀求强盗,说自己死了不要紧,可是还有个年迈的老母亲,如果自己不在了,母亲就没人供养了。强盗看他这么孝顺,心里不忍,就放了他们母子。
后来,江革带着母亲逃难到了江苏下邳,靠给人打短工来养活母亲。他将一分一厘都省下来,自己吃糠咽菜,大冬天的还打着赤脚,而母亲只要有需要,他都想办法满足。
到了明帝时期,江革被地方上推举为孝廉,到章帝时又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