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文学的自觉——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

20.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文赋》

《文赋》是西晋文学理论论文,陆机著。陆机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并总结前人的经验,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对于文学创作构思过程中的想象问题和感性问题的论述尤为精辟。《文赋》的出现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件大事。后来刘勰的《文心雕龙》正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赋》全文载于《文选》。今人郭绍虞主编的《历代文论选》有较详的注释。张少康有《文赋集释》,收集颇富,注释亦详。

21. 体大而虑周——《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为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作者刘勰,成书于南朝时期。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提出了精湛透辟的见解,富于独创性。因此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2. 才高八斗“陈思王”——曹植

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族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代表作品:《白马篇》、《洛神赋》、《七步诗》。

23. 七子之冠冕——王粲

王粲,字仲宣,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时人将其与曹植并称“曹王”。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称:“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王粲以诗、赋见长。其诗语言刚健,词气慷慨。《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

24. 胡笳十八拍——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其父为蔡邕。蔡文姬博学多才,却又一生坎坷。在汉末胡人的入侵战争中,她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在匈奴12年的生活,让她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此外,她的《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宋代画苑中有《文姬归汉图》,而戏剧也有《文姬归汉》的剧目。

25. 建安文学的代表——建安七子

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代表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籍《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等。

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陈琳、阮瑀,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瑀比较自然畅达。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应玚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

26. 不拘礼法,生性放达——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在文章创作上,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以嵇康的成就最高。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和阮籍的《咏怀》诗82首颇负盛名。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27. 华丽藻饰——太康诗风

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他们努力驰骋文思,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语言华丽藻饰;描写趋向繁复;句式趋向骈偶。陆、潘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都有促进作用。陆机,字士衡,在文学、书法方面都颇有成就,被誉为“太康之英”。流传下来的诗,大多为乐府诗和拟古诗。代表作有《君子行》、《长安有狭邪行》、《赴洛道中作》等。潘岳,字安仁,故又称潘安。《悼亡诗》三首为其代表作。因热衷功名,两人均在统治阶级政权争夺的“八王之乱”中被害。

28. 文典以怨——左思咏史诗

左思,字太冲,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留下“洛阳纸贵”的佳话。除了《三都赋》本身的富丽文采及当时文坛重赋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包含了当时朝野上下关心瞩目的内容:进军东吴、统一全国。诗歌代表作品是《咏史》诗8首。因出身寒门,怀才不遇,《咏史》诗对扼杀人才的黑暗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其笔锋之尖锐,在两晋南北朝是不多见的。此外,诗中还借咏古人,阐明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志向。这种风格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

29. 辞多慷慨,乖远玄宗——游仙诗

游仙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代表诗人是郭璞。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到战国时期。汉魏六朝是游仙诗兴起和成型的阶段,它为后代奠定了一个基本的范式。游仙诗在思想上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而道家神仙典故的运用,则使游仙诗给浪漫主义诗歌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对后来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郭璞的《游仙诗》写隐居高蹈,乃是仕宦失意的反映,而非如道家之鄙弃仕途;他所抒发的不是庄子的那种逍遥精神,而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他的游仙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

30.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陶渊明,字符亮,号五柳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当时森严的门阀制度,出身寒微的他怀才不遇,多年来的官场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淡泊。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31.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最早见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32. 乐府诗歌的奇葩——木兰诗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这首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荣立赫赫战功后重返故乡的故事。诗中塑造了一位奇女子“木兰”朴素善良、骁勇刚强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不慕荣利的崇高品德,充满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全诗语言刚健质朴,风格粗犷豪放,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成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的作品之一。

33. 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山水诗

山水诗渊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山水诗是指以山水大自然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善于经营画境,运用主体感官的感受来表现自然景物的新诗体,它注重用声音、色彩、形状表现自然美;并将叙事、写景、说理融为一体,常借景抒情,写景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主要代表作家是谢灵运、谢朓、孟浩然、王维等。

34.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谢灵运,东晋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谢灵运的山水诗往往有句无篇,但其所形成的风格和取得的成就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影响极大。

35. 俊逸鲍参军——鲍照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一生沉沦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颇负盛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多传诵名篇。他把汉魏乐府的质朴刚健与南方民歌的艳丽浅俗结合起来,再加以文人创作的辞采,在语言风格上显示出新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他在诗中贯注了强烈的激情,无论写景写人,都带有鲜明的主观感情色彩,使乐府诗重新勃发出昂扬飞动的神气。此后梁代诗人追求雅俗结合,可以说是鲍照诗歌艺术一个方面的延续。而他的另一方面,即富于力度、充满激情、自我形象鲜明的特点,则影响了唐代李白、杜甫等大诗人。胡应麟《诗薮》称其“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最有名的作品是《拟行路难》18首。

36. 诗歌创作中的新追求——永明体

“永明体”就是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新诗体。“永明体”主要指五言诗,要求格律对偶,利用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将四声音调不同的文字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组织起来,使文章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美,这种方法和理论被称作“永明声律论”。永明声律论的主要倡导者是沈约。永明新体诗是由汉魏古诗发展到唐代近体诗的过渡形式,对唐代近体律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7. 形式工巧,声律严整——宫体诗

宫体诗,指南朝梁后期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辞藻靡丽。主要作家有萧梁皇族及其文学侍从,是梁陈时期诗歌的一道奇特风景线。从诗歌发展史上看,宫体诗起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隋及唐初的诗风流于靡弱,多少是受它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在形式上更趋格律化,对后来律诗的形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8. 清新庾开府——庾信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南北朝时期,因北朝君臣倾慕南朝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于是被迫留在北方。他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他经历独特,视野开阔,其诗赋,思乡情切,悲慨苍凉,清新隽永,可与鲍照并举,《哀江南赋》、《小园赋》、《枯树赋》等代表南北朝赋体文学的最高成就;他的诗歌,则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有重要影响。庾信也因之成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文坛的泰斗。杜甫称赞“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后人评价他“集六朝之大成,导初唐之先河”。

39. 神奇怪异故事小说集——《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410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故事大多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书中保留了不少珍贵的材料,是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及神话不可多得的收藏珍本。其中名篇有《干将镆铘》、《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

40.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记述了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的遗闻轶事的杂史,是一部“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书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以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体裁以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为主;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地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RRtXrIsUnwyBlNXomBJb92NXkrTG2Td/vuEVn9uP0pTfBJPBFdMY/2wBsM9KNOI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