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天道酬勤

“财富来源于勤奋,谁能珍惜时间,就能拥有世界。时间如流水,挥洒容易聚集难。”

——戴夫南特

平凡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往往孕育着最伟大的成就。每天的普通生活无不包含着关心、必需、责任,这些都是极好的经验来源,而这些经验则又为踏踏实实的劳动者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勤奋努力是实现幸福生活的古老而唯一的途径,那些能够坚持不懈、踏实肯干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人。

勤奋和坚韧创造奇迹

凭借勤奋和坚韧,人们缔造了无数斐然成绩,于是许多杰出人物开始怀疑天赋是否如同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伏尔泰认为天才与普通人在先天条件上并无太大差别。贝卡里甚至相信所有人都可能成为诗人和演讲者。雷诺兹则认为,画家和雕刻家之路铺躺在每个人的脚下。如果事实如此,在意大利雕塑家卡诺瓦去世后,便不会有人去问他的哥哥:“卡诺瓦的才能是天生的吗?”英国哲学家洛克、法国启蒙思想家赫尔维修和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家狄德罗认为所有人都具有同等的天赋,在同样环境下,怀着同样的执着,每个人都能够达到同样的高度。虽然我们承认努力的重要作用,也知道最杰出的人都是最为勤奋的,但不可否认,假若没有天赋异禀,那么无论花费多大力气,做多少工作,使用何种方法,也无法诞生出莎士比亚、牛顿、贝多芬或米开朗琪罗这样的人物。

化学家道尔顿从不以“天才”自居,他将所有的成绩都归功于自身的勤奋和积累。英国外科学家、解剖学家约翰·亨特则自我描述为:“我的大脑就像一个蜂巢,表面上充斥着嗡嗡作响的混乱,但实际上却充满顺序和规则,而且储存着从自然宝库中摄取的精华。”只要稍微看几眼名人传记,就不难发现,那些最优秀的发明家、艺术家、思想家和其他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都在很大程度上将自己的成功归于勤奋和努力。这些人成就斐然,也最充分地利用了时间。英国保守党领袖迪斯雷利认为若要获得成功,秘诀就是精通所处的领域,而只有刻苦研究,才是达到这个终点的唯一途径。因此,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人并非一定是所谓的天才,反而可能是那些虽然天赋一般,但执着坚持的人;并非一定是聪明绝顶的人,反而可能是那些坚守岗位、日积月累的人。曾有一位妇人有一个聪明却不认真的儿子,每谈及此,她总是一声叹息:“唉!他天生就没有耐心。”若不能持之以恒,即便有如此异秉,也终将会落后于勤奋的人,甚至愚笨却执着的人。意大利有句谚语恰能揭示出这个道理:走得慢但不停歇的人,才能走得久、走得远。

因此,尤为关键的是培养勤劳的品质,有了这种品质,也便具备了取胜的优势。我们必须重复说这句话:能力靠勤奋获得。没有勤奋精神,即便最简单的技巧也难以掌握,更别提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了。已故的罗伯特·皮尔爵士正是依靠勤奋的品质,最终成为了英国参议院中的一颗耀眼之星。小时候,皮尔的父亲总让他站在桌子旁练习背诵,而他也是尽力去背一些礼拜的训诫。开始进步缓慢,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巨大进步,几乎可以把训诫内容背得一字不差。后来在议会中与对手论战时,他的演讲水平几乎无人能出其右。不可否认,这种才能要归功于他父亲早年在教堂中对他的严格训练。

时间和耐心能使桑叶变成绸缎

进步是循序渐进的,成功不会一蹴而就,我们必须静下心来,一步步踏实地前进。德·迈斯特说:“成功最大的秘诀在于学会等待。”收获之前要有播种,要有漫长的等待,要保持耐心,又要满怀希冀,因为最好的果实往往最晚成熟。东方有句格言:“时间和耐心能使桑叶变成绸缎。”

有乐观的态度才能有耐心的品质。愉快是一种可贵的工作态度,它使你轻松投入到工作中。就像一位主教所说:“平和是基督教徒的基本品行。”愉快与勤奋是智慧的本质。它们是成功的命脉,幸福的源泉。

那些献身公共事业的人,更需要坚持和耐心,因为他们的努力一般不会立竿见影,就像是在冬天播下种子,但播种者却可能等不到春天来临,他们可能看不到自己的伟大理想开花结果。如同英国邮政改革家罗兰·希尔,又如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曾在自己工作多年的古老大学格拉斯哥播下改良社会之种,并完成了《国富论》,但他的努力直到70年后才开始结果,而且至今尚未采摘完毕。

希望是生命的支撑

没有什么能弥补一个人心中的绝望,失去希望也就失去了一切。曾有一位伟大而悲凉的思想家说道:“失去所有希望的时候,我怎么能工作?怎么能幸福?”传教士凯里就因为深怀希望,因此成为最快乐、最无畏的人士之一。在印度时,他一个人做三个执事的活,很少休息。凯里是鞋匠的儿子,而他的两名助手——沃德和马沙姆则分别出身于木匠家庭和织工家庭。但正是凭借三个人的共同努力,促成了一所大学院塞在拉尔姆建立,并建立了16个分校。他们还将《圣经》翻译成16种语言,将道德革命的种子播撒到英属印度。凯里从不因为出身低贱而自卑。有一次在总督桌边,对面有位官员小声对另一人说凯里也许不是鞋匠的儿子,不料凯里却听到了,于是他立即大声说:“不,先生,我就是鞋匠的儿子。”关于凯里还流传着另一个故事,据说他小时候特别倔强,有一天爬树,结果脚下一滑,跌倒下来,摔折了腿,只好在床上休养了几个星期。就在刚恢复行动能力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再跑去爬那棵树。正是凭借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凯里最终在传教事业上获得了巨大而光荣的成功。

别人能做的事你同样能做

哲学家杨格博士有一句至理名言:“别人能做的事你同样能做!”毋庸置疑,一旦他决定要做什么事情,绝对不会半途而废。据说,他第一次骑马是跟著名运动员巴克利先生的孙子一起,看到后者跃过一道高栅栏后,杨格也跃跃欲试,但却从马背上摔了下来。他什么都没说,起来再试,仍然失败,但这次他搂住马脖子,没有摔出去。于是,他又尝试了第三次,最终成功。

很多人都知道鞑靼人从蜘蛛身上学习了锲而不舍及摆脱困境的精神,美国鸟类学家奥杜邦的经历与此类似。他说:“我曾经绘制了200张鸟类草图,而之后这些草图发生的不幸几乎使我要放弃鸟类学。我向大家讲述这段经历,只想说明热情——我没能想到用其他字眼来描述这种坚持——能使人战胜各种巨大困难。记得当时我要离开居住了几年的肯塔基的哈德逊村,准备去费城。临行前,我把自己的草图小心翼翼地装在一个木箱里,交给一个亲戚代为保管。我在费城待了几个月,随后就回到了家。过了几天,我去要那个宝贝木箱,心里颇为激动。但是当箱子打开后,一对挪威老鼠竟然已经在里面筑窝,还生了一群小老鼠。看到它们缩在一堆纸屑中,亲爱的读者啊,想想我的感受吧!这些碎纸在几个月前还承载着数以千计的小鸟。我怒火中烧,神经濒于崩溃的边缘。但是在昏睡了几天后,我重新恢复了理智,鼓起了勇气。我拿起猎枪、笔记本和铅笔,兴高采烈地奔向森林,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想到可能画出比原来更好的鸟类图片,我就兴奋。就这样,我用了不到3年时间,又充实了我的档案柜。”

“懒汉”回头金不换

孔德·德·布丰呈现出的是另一种耐心、勤奋的力量,他曾说过“天才源于耐心”。虽然布丰在自然史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在年轻时,他却并非才能过人。他不怎么聪明,反应也很迟钝,而且性格懒散。因为出身富裕,人们猜测他会贪图安逸,一心享乐。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从小就勤俭自持,专心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意识到宝贵的时间稍纵即逝,而自己早上赖床则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他就决心改掉这个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还是不能按时起床。于是,他找来仆人约瑟夫帮忙,说只要能在早上6点钟之前把自己叫醒,就奖赏他1克朗。刚开始,当约瑟夫来叫他时,布丰还是不起床,要么是谎称自己生病了,要么是假装对约瑟夫的打扰而生气。起床后,他又会责怪约瑟夫没有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当然承诺的奖赏也是分文不给。终于,约瑟夫决心要得到那1克朗,一次次地强迫布丰起床,不顾主人的威逼利诱。有一次,布丰不肯起来,约瑟夫觉得有必要给他些颜色,于是把一盆凉水泼进了布丰的被子里,效果立显。通过这些方式,布丰终于克服了自己的坏习惯。布丰常说,自己的《自然史》有三四卷要归功于约瑟夫。

40年来,从早上9点到下午2点,再从下午5点到晚上9点,布丰总是伏案不辍,始终如一,已养成一种习惯。他的传记中写道:“工作是他的必需,研究则是他生活的乐趣。在职业生涯的最后时光里,他常说自己希望还能再多做几年。”他在工作中可谓尽心尽力,总是用最好的方式向读者传达最精妙的思想。他总是反复推敲,使作品臻于完美。他写作《自然的变迁》时,虽然已经构思了50年,但仍数易其稿,修改了11次才最终告罄。他事业心极强,做事有条不紊,据他所说,没有条理,那么即使是天才,也会失去四分之三的力量。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是与自身的勤奋、坚持分不开的。正如奈克夫人所言:“布丰的一生充分说明天才就是执着于一个具体的目标。虽然他写作第一部著作时已筋疲力尽,但仍迫使自己反复研读,修改完善,直到认为这些文字几乎完美。而在这个烦琐的过程中,他可谓是乐此不疲。”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布丰写作这些伟大作品的同时,也一直与病魔进行着顽强斗争。

有职业的伟大文学家

文学界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比如沃尔特·司各特先生就是一位最为典型的代表。他坚韧的品格和优秀的工作能力是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培养的,他在那里当了好几年书记员。由于白天工作无趣,在夜晚属于自己的时间里,他便备感幸福,经常会读书、作研究。他认为自己严肃认真的性格是在烦冗的工作中形成的,而这种性格又恰恰是许多文人所缺乏的。作为书记员,他每抄写一页文字,可以赚3分钱。他有时会加班加点,在24小时里,可以抄完120页,然后便用这些辛苦钱买些自己喜欢的书。

司各特在晚年一直以自己能有份职业而备感自豪。和许多文人不同的是,他认为天才也可以做一些平凡的事,这样更有利于自我发展。他在爱丁堡法院做书记员的时候,他的写作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天早饭前,然后白天到法院上班,翻阅各种卷宗。洛克·哈特说:“纵观司各特的一生,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便在创作巅峰时期,他每年仍会拿出大约一半的时间踏踏实实地做些其他工作。”司各特曾为自己制定一条规矩:靠职业生活,而不靠文学。有一次他说:“我认为文学创作是我的乐趣,而不能用来养家糊口。不管用文学赚钱多么方便,只要还能坚持,我就会继续工作。”

司各特最显著的习惯之一就是守时,否则也便无法完成如此浩繁的文学创作。他每天收到的信件,若非有待研究,都会当天处理完毕。否则,他便无法保持如此密集的外部交流。他每天5点准时起床,点起炉火,认真洗漱穿衣,然后6点钟坐到桌子边开始工作。文件是严格按照顺序摆好的,参考文献则井然地排列在地板上。一条可爱的小狗则会隔着一摞摞的书望着他。9点家人开始享用早饭时,司各特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已经完成大半。虽然自己勤奋努力、学识渊博、成绩斐然,但司各特总认为自己能力还很有限,他曾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总被自己的无知束缚、折磨。”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与人格,一个人懂得越多,他就越会谦虚。据说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一名毕业生打算向其老师告别,因为他认为自己“学业已成”了。听到此话,老师委婉地告诫他说:“事实上,我的学业才刚刚开始。”肤浅的人“门门通,门门松”,却总是骄傲自满。而圣人则总是谦虚地承认“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自己一无所知”。或者像牛顿一样,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而在他面前,真理的大海仍神秘未知。 7YsuB2IQ8Ts0seu5qMK5QlzEZnjKcHH4bag/HrtJjkRTKQkJBOD6SLVxbRqm8t4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