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霍金的派对

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遗憾事。如果你是电脑游戏玩家,也许常常会希望人生能像电脑游戏那样“读取进度”,重新尝试,让憾事不再。如果你问物理学家:人生能否“读取进度”?也许他会告诉你:那得看时间旅行是否可能。

时间旅行是否可能?这问题物理学家们从目前已知的物理规律入手进行过研究,初步的结果不容乐观,但尚无定论。 既然尚无定论,就存在可能性,因此,有些物理学家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即时间旅行如果可能,我们周围是否已经有了时间旅行者?英国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在《时间简史》( A B r i e f H i s t o r y o f T i m e )一书中就问过这个问题,他并且提出,对这个问题的否定回答,也许意味着重返过去的时间旅行是不可能的——之所以强调“重返过去”,是因为时间旅行在目前显然还不可能,从而时间旅行者只能来自未来,到我们周围对他们来说乃是重返过去。

为了检验我们周围究竟有没有时间旅行者,霍金还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时间旅行者写了请柬,邀请他们于某个指定时间到剑桥大学内的某个指定地点参加派对。他并且把消息的发布安排在指定时间之后,以确保没有普通人能因提前知道消息而冒充时间旅行者。那请柬则被放在了一个能长久保存的地方,以便未来很长时间内的时间旅行者都有可能发现它们。

结果没有任何人来参加霍金的派对。

不过物理学家们并不死心。

2013年,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的物理学家奈米罗夫(Robert J.Nemiroff)等人想到了另外一招:在互联网上搜索时间旅行者的信息。什么样的信息能被认为是来自时间旅行者的呢?奈米罗夫等人认为是有“先见之明”(prescient)的信息。具体地说,他们考虑了两类那样的信息:一类是在2012年9月之前提及“Comet ISON”(ISON彗星)的信息;另一类是在2013年3月之前提及“Pop Francis”(教皇方济各)的信息。这两者的时间范围都选在了所涉及的术语问世之前,因此对那些术语的提及有可能是时间旅行者才能有的“先见之明”。对那两类信息的选取还考虑了另外一些因素:比如所涉及的术语比较独特(这可以减少巧合),且比较重要(这可以增加其被时间旅行者知晓的可能性——不过“Comet ISON”在我看来是不太够格的)。

至于搜索手段,奈米罗夫等人所倚重的是“推特”(Twitter)网站的具有时间排序的搜索功能,同时也借鉴了对他们的目的来说有一定缺陷的“谷歌”(Google)、“脸书”(Facebook)等网站的搜索功能。此外,他们还利用了“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一种针对搜索术语本身的搜索工具,以检验是否有人在那些术语问世之前就进行过有先见之明的搜索。

搜索的结果则跟霍金的派对一样:一无所获。

虽然搜索失败,但相对于其他手段,网络搜索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或许会有人效仿。不过,那样的搜索有多大可信度却是值得怀疑的。在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中,有位罪犯在若干意外事件发生之前就在网上发布了信息。按奈米罗夫等人的方法,那样的信息很可能被当成是时间旅行者才有的“先见之明”。而其实,罪犯手法的环节之一只不过是发布很多同类信息,以确保有些能碰对。在奈米罗夫等人的搜索中,自然不会有罪犯来搅局,但每天有那么多人发布那么多信息,哪怕是比较独特的术语,碰巧出现的可能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上,奈米罗夫等人已经碰到了一例,只不过是以太过含糊为由丢弃了。此外,这种搜索的遗漏性是很大的,因为重要术语何止成千上万?时间旅行者恰好提及被选中的术语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更何况,若时间旅行者果真来到我们周围,且有能力和意愿展示他们的先见之明,他们会用提及一两个术语那样小儿科的手法吗?我是很怀疑的。我倒是想起了多年前读过的一篇科幻小说:一艘来自先进文明的飞船因失事而致一名乘员失踪,那失踪之谜最终被查清了,原来那乘员幸存在了地球上,他在地球上的名字叫做爱因斯坦!

也许,那篇科幻小说的寓意比奈米罗夫等人的设想还更切实一些吧,因为未来的科技才是最确凿的先见之明,时间旅行者若不吝展示先见之明的话,他(她)完全有可能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大人物,而不是在网上发几个含糊其词的术语。 oPbA5pe3w0QblfrmdAznrqPoUFShIsOsCJJGbyRIR4OhxegGFA4h6/6Nr9J649Y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