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西门庆与潘金莲烧了武大的灵牌,第二天又摆了一桌酒,请王婆来辞行,顺便把迎儿托付给王婆照看。两人商量道:“武二回来后,怎么才能让他不知道六姐是我娶了呢?”
王婆笑道:“有老身在,任凭武二那厮怎么纠缠,我自有话应对。大官人只管放心!”
西门庆听了满心欢喜,又拿了三两银子谢她。当晚就把妇人的箱笼都打发回家,剩下些破桌坏凳、旧衣裳,全给了王婆。到了第二天初八,一顶轿子、四个灯笼,妇人换了一身艳丽的衣服,王婆送亲,玳安跟着轿子,把妇人抬回了西门庆家。那条街上,远近人家没有不知道这事的,可都惧怕西门庆有钱有势,没人敢多管,只编了四句口号说道:“堪笑西门不识羞,先奸后娶丑名留。轿内坐着浪淫妇,后边跟着老牵头。”
西门庆把妇人娶到家,收拾了花园内楼下三间房给她住,有一个单独的小角门进出,院内摆放着花草盆景,白天很少有人来,极其幽静。一边是外间,一边是卧房。西门庆随即用十六两银子买了一张黑漆欢门描金床,配上大红罗圈金帐幔、宝象花拣妆、桌椅锦杌,摆设得十分整齐。
大娘子吴月娘房里有两个丫头,一个叫春梅,一个叫玉箫。西门庆把春梅叫到金莲房里,让她伺候金莲,叫金莲“娘”。又用五两银子另买了个小丫头,名叫小玉,伺候月娘。还替金莲花六两银子买了个上灶丫头,名叫秋菊。金莲排行第五房。之前陈家娘子陪嫁来的,名叫孙雪娥,约二十岁,生得五短身材,有几分姿色。西门庆给她梳了发髻,排行第四,因此金莲就成了第五房。这事暂且表过不提。
这妇人一嫁过来,西门庆就在她房里歇宿,两人如鱼得水,恩爱无比。第二天,妇人梳妆打扮,穿了一套艳丽的衣服,春梅捧着茶,跟着她来到后边大娘子吴月娘房里,拜见各位姐妹,送上见面的鞋和脚。月娘在座位上仔细打量,这妇人年纪不到二十五六,生得如此标致:
眉如初春的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似三月的桃花,暗带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仿佛连燕子黄莺见了都要慵懒;檀口轻盈,引得蜜蜂蝴蝶都要轻狂。玉貌妖娆,如花能解语;芳容窈窕,似玉自生香。
吴月娘从头看到脚,只觉得风流往脚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又往头上流。论风流,就像水晶盘里滚动的明珠;论态度,好似红杏枝头上笼罩着晨日。看了一会儿,嘴里没说话,心里想道:“小厮们回家,只说武大的老婆怎样怎样,没亲眼见过,没想到果然生得标致,怪不得俺那强人喜欢她。”
金莲先给月娘磕了头,递上鞋脚,月娘受了她四礼。接着又拜见了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互相行了姊妹之礼,然后站在旁边。
月娘叫丫头拿个坐凳让她坐,吩咐丫头、媳妇们叫她“五娘”。这妇人坐在旁边,不住地偷偷打量众人:见吴月娘约三十岁,生得面如银盆,眼如杏子,举止温柔,持重少言;第二个李娇儿,是院里的唱曲儿出身,生得肌肤丰满,身体沉重,虽说有名妓的称号,可论风月却比不上金莲;第三个是新娶的孟玉楼,约三十岁,生得貌若梨花,腰如杨柳,身材高挑,瓜子脸,脸上有几点淡淡的麻子,却自显天然俏丽,只有裙下的双脚和金莲不相上下;第四个孙雪娥,是房里出身,五短身材,体态轻盈,会做五鲜汤水,擅长跳翠盘舞。这妇人把这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过了三天,金莲每天清晨起来,就到月娘房里做针线、做鞋脚,凡事从不逞强,态度恭敬,让丫头跟着自己一口一个“大娘”地叫着月娘,几次三番地用小恩小惠讨好,把月娘喜欢得不得了,称呼她“六姐”,还把自己心爱的衣服首饰拣给她,吃饭喝茶都和她在一起。因此,李娇儿等人见月娘如此看重她,都心里不服,背后常说:“俺们是旧人,倒没人理会。她来了没多久,就这么惯着她,大姐姐真是没分寸!”
西门庆自从娶了潘金莲,两人住在深宅大院里,衣服首饰又相配,正是女貌郎才,年纪正好,凡事都如胶似漆,百依百顺,男女之事,没有一天间断。这事暂且按下不表。
单说武松,八月初旬回到清河县,先去县里交了回书。知县见了大喜,知道金宝已经交妥,赏了武松十两银子,还管了酒饭,这里不多细说。武松回到住处,换了衣服鞋袜,戴了一顶新头巾,锁了房门,径直往紫石街来。两边的邻居看见武松回来,都吃了一惊,捏着两把汗,说道:“这下要出乱子了!这个太岁回来,怎肯善罢甘休!”
武松走到哥哥门前,揭起帘子,探身进去,看见小女儿迎儿在楼穿廊下捻线。叫了声哥哥没人应,叫了声嫂嫂也没人应,心里想:“难道我耳聋了?怎么听不见哥嫂的声音?”
上前就问迎儿。迎儿见叔叔来了,吓得不敢说话。武松道:“你爹娘去哪里了?”
迎儿只是哭,不做声。正在询问时,隔壁王婆听见是武二回来了,生怕事情败露,慌忙走了过来。武二见王婆过来,作了个揖,问道:“我哥哥去哪里了?嫂嫂怎么也不见?”
婆子道:“二哥请坐,我告诉你。你哥哥自从你走后,到四月间得了场急病死了。”
武二道:“我哥哥四月什么时候死的?得的什么病?吃了谁的药?”
王婆道:“你哥哥四月二十前后,突然害起心疼病来,病了八九天,求神问卜,什么药没吃过?都没治好,就死了。”
武二道:“我哥哥从来没有这病,怎么心疼就死了?”
王婆道:“都头怎么能这么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晚脱了鞋袜,还不知道明天能不能穿上呢。谁能保证一直没事?”
武二道:“我哥哥如今埋在哪里?”
王婆道:“你哥哥一死,家里一文钱都没有,大娘子又没什么依靠,哪里去寻坟地?幸亏附近一个财主,以前和大郎有过一面之缘,舍了一具棺材,没办法放了三天,就抬出去火化了。”
武二道:“如今嫂嫂去哪里了?”
婆子道:“她年纪轻轻的,又没什么依靠过日子。勉强守了百日孝,她娘劝她,前个月嫁给外京人了。丢下这个丫头,让我替她照看。专门等你回来交给你,也了却我一桩事。”
武二听了,沉吟了半晌,便丢下王婆出门,径直回了县前的住处。开了门进房,换了一身素衣,叫土兵在街上买了一条麻绦,一双绵裤,一顶孝帽戴在头上;又买了些果品点心、香烛冥纸、金银锭之类,回到哥哥家,重新设了武大的灵位,摆好羹饭,点上香烛,铺好酒肴,挂起经幡纸缯,安排得整整齐齐。
约摸一更过后,武二拈了香,翻身便拜,道:“哥哥阴魂不远,你在世时为人软弱,如今死了,事情也没弄明白。你若是受了委屈含着冤屈,被人害死了,就托梦给我,兄弟替你报仇雪恨!”
一边把酒浇在地上,一边烧化冥纸,武二便放声大哭。毕竟是一路回来的亲人,哭得两边邻居都心里凄惶。武二哭完,把羹饭酒肴和土兵、迎儿一起吃了,讨了两条席子,让土兵在房外旁边睡,迎儿在房里睡,自己则拿了条席子,就在武大灵桌前睡下。
约莫半夜时分,武二翻来覆去睡不着,嘴里只是长吁短叹。那土兵睡得鼾声如雷,像死人一样躺在那里。武二爬起来看时,灵桌上的琉璃灯半明半灭。武二坐在席子上,自言自语道:“我哥哥生前懦弱,死后事情也不明不白。”
话音未落,只见灵桌下卷起一阵冷风,只见:
无形无影,非雾非烟。盘旋起来像怪风侵骨般寒冷,凛冽得如杀气透肌般冰凉。昏昏暗暗,灵前的灯火失去光明;惨惨幽幽,墙上的纸钱飞散凌乱。隐隐约约藏着食毒的鬼魅,纷纷扬扬飘着追逐魂幡的影子。
那阵冷风逼得武二毛发都竖了起来。定睛一看,见一个人从灵桌底下钻出来,叫道:“兄弟!我死得好苦啊!”
武二没看清楚,正要上前再问,只见冷风散去,人也不见了。武二一下跌坐在席子上,心里想:“奇怪!像梦又不像梦。刚才我哥哥正要告诉我什么,又被我的神气冲散了。想来他这一死,肯定有蹊跷。”
听那更鼓,正打三更三点。武松回头看那土兵,睡得正沉。于是心中烦闷,只得等天明再做理会。
看看五更鸡叫,东方渐渐发亮。土兵起来烧热水,武松洗漱完毕,叫醒迎儿看家,自己带着土兵出了门。在街上寻访街坊邻居:“我哥哥是怎么死的?嫂嫂嫁给谁了?”
街坊们明知实情,却都惧怕西门庆,谁也不敢多言,只说:“都头,不用问我们,王婆就在隔壁住着,问她就知道了。”也有那多嘴的说道:“卖梨的郓哥和仵作何九,两人最清楚详情。”
武松径直去找郓哥,正见那小厮手里拿着个柳笼簸箩,刚买米回来。武松叫道:“兄弟!”随即作揖。郓哥见是武松叫他,便道:“武都头,你来迟了一步,现在动手怕是不成了。只是有一件,我爹六十岁了,没人赡养,我可不能陪你们打官司。”
武松道:“好兄弟,跟我来。”把他带到一家饭店楼上,叫店家做了两份饭。武松对郓哥说:“兄弟,你虽年幼,倒有养家孝顺的心。我没什么好给你的——”说着从身边摸出五两碎银子,递给郓哥,“你先拿去给老爹做盘缠。等这事了结,我再给你十来两银子做本钱。你跟我说实话:我哥哥和谁结了怨?被谁谋害了?家里嫂嫂被谁娶去了?你一一说来,别隐瞒。”
郓哥一手接过银子,心里盘算:“这些银子,够老爹用三五个月了,就算陪他打官司也无妨。”便说道:“武二哥,你听我说,可别气坏了身子。”接着就把自己卖梨时去找西门庆,被王婆打骂阻拦;后来帮武大捉奸,西门庆踢中武大心口,武大疼了几日不知怎么就死了的事,从头到尾细说一遍。
武松听了,问道:“你说的都是实话?”又问:“我嫂子到底嫁给谁了?”
郓哥道:“你嫂子被西门庆抬回家,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这还用问是真是假!”
武松道:“你别撒谎。”
郓哥道:“就算到了官府面前,我也这么说。”
武松道:“兄弟,既然如此,先吃饭吧。”
一会儿吃完饭,武松付了饭钱,两人下楼。武松吩咐郓哥:“你回家把盘缠交给老爹,明天早上到县前,给我作证。”又问:“何九住在哪里?”
郓哥道:“这时候还找何九?他三天前听说你回来了,就跑得没影了。”武松便放郓哥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武松先到陈先生家写了状子,然后来到县前。只见郓哥已在那里等候,两人径直走进公厅跪下喊冤。知县见是武松,便问:“你告什么?为何喊冤?”
武松告道:“小人哥哥武大,被豪强西门庆与嫂子潘氏通奸,西门庆踢中哥哥心口,王婆主谋,害死了哥哥性命。仵作何九胡乱入殓,烧毁了尸伤证据。如今西门庆把嫂子霸占回家做妾。现有小厮郓哥作证,望相公做主!”说着递上状子。
知县接过状子,问道:“何九怎么没来?”
武松道:“何九知情,已经逃跑,不知去向。”
知县于是盘问郓哥,随后退到后厅,与县丞、主簿、典史等官吏商议。原来这些官吏都和西门庆有勾结,因此互相串通,觉得这事不好审理。知县出来对武松说:“你也是本县都头,怎不懂法度?自古捉奸要见双,杀人要见伤。你哥哥的尸首没了,又没捉到奸情,如今只凭这小厮一句话,就告人杀人,未免太偏向了吧?你别鲁莽,好好想想。”
武松道:“禀告相公,这都是实情,不是小人捏造的。只望相公把西门庆、我嫂子潘氏、王婆拿来,当堂严审,冤情自会明白。若有诬告,小人甘愿认罪。”
知县道:“你先起来,等我从长计议。能办的话,就给你拿人。”
武松起身走出公厅,把郓哥留在屋里,不让他回家。
早有人把这事报给西门庆。西门庆慌了,连忙叫心腹家人来保、来旺,带着银两,连夜贿赂了各级官吏。第二天早上,武松在公厅指望知县催促拿人,谁知知县收了贿赂,把状子发回来说:“武松,你别听外人挑唆,和西门庆作对。这事不清不楚,不好审理。圣人说:亲眼所见的事,还怕不真;背后传来的话,怎能全信?你别一时冲动。”
旁边的吏典也说道:“都头,你在衙门里也懂法律,但凡人命案,必须有尸、伤、病、物、踪五样证据齐全,才能审问。你哥哥的尸首没了,怎么审理?”
武松道:“照这么说,我哥哥的冤仇就报不了了?既然相公不准状,我也没话说。”便收起状子,下了公厅。回到住处,放郓哥回家,不禁仰天长叹,咬牙切齿,口中不停地咒骂。
武松是什么样的汉子,怎能咽得下这口气!他径直走到西门庆的生药铺前,想找西门庆厮打。正见铺主傅伙计在柜台里,傅伙计见武松怒气冲冲地走来,问道:“你大官人在家吗?”
傅伙计认得武松,答道:“不在家。都头有什么事?”
武松道:“借一步说话。”傅伙计不敢不从,跟着武松来到僻静巷口。武松翻脸,伸手揪住他衣领,圆睁怒眼道:“你想活还是想死?”
傅伙计道:“都头在上,小人没得罪您,您为何发怒?”
武松道:“你想死,就别说;想活,就如实告诉我。西门庆那厮现在在哪?我嫂子被他娶了多久了?一一说来,我就饶了你。”
傅伙计胆小,见武松发火,慌了手脚,说道:“都头息怒,小人在他家每月拿二两银子工钱,只管开店,不管他们的闲事。大官人本不在家,刚才和一个朋友去狮子街大酒楼喝酒了。小人不敢说谎。”
武松听了,才松开手,大步奔向狮子街。傅伙计吓得半天挪不动脚。
武松径直来到狮子街桥下的酒楼前。此时西门庆正和县里的皂隶李外传在楼上喝酒。这李外传专在府县前揽公事,靠通风报信挣钱,若有两家打官司,他就两头传话;官吏打点之事,他也从中周旋,因此得了“李外传”这个浑名。他那日见知县退回武松的状子,便来给西门庆报信,西门庆便请他在酒楼喝酒,还送了他五两银子。
两人正喝得热闹,西门庆偶然从楼窗往下看,见武松像凶神般从桥下直奔酒楼而来,知道来者不善,不禁心惊,想跑却来不及下楼,便推说更衣,躲到后楼去了。
武松奔到酒楼前,问酒保:“西门庆在这吗?”
酒保道:“西门大官人和一个朋友在楼上喝酒呢。”
武松撩起衣服,飞奔上楼,却不见了西门庆,只看见一个人坐在正面,两个唱曲的粉头坐在两边。他认出是本县皂隶李外传,便知是他来报的信,顿时怒火中烧,上前指着李外传骂道:“你这厮,把西门庆藏哪去了?快说,饶你一顿拳头!”
李外传见了武松,先吓呆了,又被他恶狠狠地逼问,哪里还说得出话!武松见他不吭声,更加恼怒,一脚踢翻桌子,碟盏打得粉碎。两个粉头吓得魂飞魄散。李外传见势不妙,挣扎着起身想往楼下跑,武松一把扯回他,骂道:“你这厮,问你不说,想往哪跑?先吃我一拳,看你说不说!”
听那更鼓,正打三更三点。武松回头看那土兵,睡得正沉。于是心中烦闷,只得等天明再做理会。
看看五更鸡叫,东方渐渐发亮。土兵起来烧热水,武松洗漱完毕,叫醒迎儿看家,自己带着土兵出了门。在街上寻访街坊邻居:“我哥哥是怎么死的?嫂嫂嫁给谁了?”
街坊们明知实情,却都惧怕西门庆,谁也不敢多言,只说:“都头,不用问我们,王婆就在隔壁住着,问她就知道了。”也有那多嘴的说道:“卖梨的郓哥和仵作何九,两人最清楚详情。”
武松径直去找郓哥,正见那小厮手里拿着个柳笼簸箩,刚买米回来。武松叫道:“兄弟!”随即作揖。郓哥见是武松叫他,便道:“武都头,你来迟了一步,现在动手怕是不成了。只是有一件,我爹六十岁了,没人赡养,我可不能陪你们打官司。”
武松道:“好兄弟,跟我来。”把他带到一家饭店楼上,叫店家做了两份饭。武松对郓哥说:“兄弟,你虽年幼,倒有养家孝顺的心。我没什么好给你的——”说着从身边摸出五两碎银子,递给郓哥,“你先拿去给老爹做盘缠。等这事了结,我再给你十来两银子做本钱。你跟我说实话:我哥哥和谁结了怨?被谁谋害了?家里嫂嫂被谁娶去了?你一一说来,别隐瞒。”
郓哥一手接过银子,心里盘算:“这些银子,够老爹用三五个月了,就算陪他打官司也无妨。”便说道:“武二哥,你听我说,可别气坏了身子。”接着就把自己卖梨时去找西门庆,被王婆打骂阻拦;后来帮武大捉奸,西门庆踢中武大心口,武大疼了几日不知怎么就死了的事,从头到尾细说一遍。
武松听了,问道:“你说的都是实话?”又问:“我嫂子到底嫁给谁了?”
郓哥道:“你嫂子被西门庆抬回家,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这还用问是真是假!”
武松道:“你别撒谎。”
郓哥道:“就算到了官府面前,我也这么说。”
武松道:“兄弟,既然如此,先吃饭吧。”
一会儿吃完饭,武松付了饭钱,两人下楼。武松吩咐郓哥:“你回家把盘缠交给老爹,明天早上到县前,给我作证。”又问:“何九住在哪里?”
郓哥道:“这时候还找何九?他三天前听说你回来了,就跑得没影了。”武松便放郓哥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武松先到陈先生家写了状子,然后来到县前。只见郓哥已在那里等候,两人径直走进公厅跪下喊冤。知县见是武松,便问:“你告什么?为何喊冤?”
武松告道:“小人哥哥武大,被豪强西门庆与嫂子潘氏通奸,西门庆踢中哥哥心口,王婆主谋,害死了哥哥性命。仵作何九胡乱入殓,烧毁了尸伤证据。如今西门庆把嫂子霸占回家做妾。现有小厮郓哥作证,望相公做主!”说着递上状子。
知县接过状子,问道:“何九怎么没来?”
武松道:“何九知情,已经逃跑,不知去向。”
知县于是盘问郓哥,随后退到后厅,与县丞、主簿、典史等官吏商议。原来这些官吏都和西门庆有勾结,因此互相串通,觉得这事不好审理。知县出来对武松说:“你也是本县都头,怎不懂法度?自古捉奸要见双,杀人要见伤。你哥哥的尸首没了,又没捉到奸情,如今只凭这小厮一句话,就告人杀人,未免太偏向了吧?你别鲁莽,好好想想。”
武松道:“禀告相公,这都是实情,不是小人捏造的。只望相公把西门庆、我嫂子潘氏、王婆拿来,当堂严审,冤情自会明白。若有诬告,小人甘愿认罪。”
知县道:“你先起来,等我从长计议。能办的话,就给你拿人。”
武松起身走出公厅,把郓哥留在屋里,不让他回家。
早有人把这事报给西门庆。西门庆慌了,连忙叫心腹家人来保、来旺,带着银两,连夜贿赂了各级官吏。第二天早上,武松在公厅指望知县催促拿人,谁知知县收了贿赂,把状子发回来说:“武松,你别听外人挑唆,和西门庆作对。这事不清不楚,不好审理。圣人说:亲眼所见的事,还怕不真;背后传来的话,怎能全信?你别一时冲动。”
旁边的吏典也说道:“都头,你在衙门里也懂法律,但凡人命案,必须有尸、伤、病、物、踪五样证据齐全,才能审问。你哥哥的尸首没了,怎么审理?”
武松道:“照这么说,我哥哥的冤仇就报不了了?既然相公不准状,我也没话说。”便收起状子,下了公厅。回到住处,放郓哥回家,不禁仰天长叹,咬牙切齿,口中不停地咒骂。
武松是什么样的汉子,怎能咽得下这口气!他径直走到西门庆的生药铺前,想找西门庆厮打。正见铺主傅伙计在柜台里,傅伙计见武松怒气冲冲地走来,问道:“你大官人在家吗?”
傅伙计认得武松,答道:“不在家。都头有什么事?”
武松道:“借一步说话。”傅伙计不敢不从,跟着武松来到僻静巷口。武松翻脸,伸手揪住他衣领,圆睁怒眼道:“你想活还是想死?”
傅伙计道:“都头在上,小人没得罪您,您为何发怒?”
武松道:“你想死,就别说;想活,就如实告诉我。西门庆那厮现在在哪?我嫂子被他娶了多久了?一一说来,我就饶了你。”
傅伙计胆小,见武松发火,慌了手脚,说道:“都头息怒,小人在他家每月拿二两银子工钱,只管开店,不管他们的闲事。大官人本不在家,刚才和一个朋友去狮子街大酒楼喝酒了。小人不敢说谎。”
武松听了,才松开手,大步奔向狮子街。傅伙计吓得半天挪不动脚。
武松径直来到狮子街桥下的酒楼前。此时西门庆正和县里的皂隶李外传在楼上喝酒。这李外传专在府县前揽公事,靠通风报信挣钱,若有两家打官司,他就两头传话;官吏打点之事,他也从中周旋,因此得了“李外传”这个浑名。他那日见知县退回武松的状子,便来给西门庆报信,西门庆便请他在酒楼喝酒,还送了他五两银子。
两人正喝得热闹,西门庆偶然从楼窗往下看,见武松像凶神般从桥下直奔酒楼而来,知道来者不善,不禁心惊,想跑却来不及下楼,便推说更衣,躲到后楼去了。
武松奔到酒楼前,问酒保:“西门庆在这吗?”
酒保道:“西门大官人和一个朋友在楼上喝酒呢。”
武松撩起衣服,飞奔上楼,却不见了西门庆,只看见一个人坐在正面,两个唱曲的粉头坐在两边。他认出是本县皂隶李外传,便知是他来报的信,顿时怒火中烧,上前指着李外传骂道:“你这厮,把西门庆藏哪去了?快说,饶你一顿拳头!”
李外传见了武松,先吓呆了,又被他恶狠狠地逼问,哪里还说得出话!武松见他不吭声,更加恼怒,一脚踢翻桌子,碟盏打得粉碎。两个粉头吓得魂飞魄散。李外传见势不妙,挣扎着起身想往楼下跑,武松一把扯回他,骂道:“你这厮,问你不说,想往哪跑?先吃我一拳,看你说不说!”
早飕的一拳,就飞到了李外传脸上。李外传叫了声“啊呀”,实在忍受不住疼痛,只得说道:“西门庆刚往后楼更衣去了,不关我的事,饶了我吧!”
武二听了,顺势用双手把他揪起来,隔着楼窗就往外一甩,说道:“你既然要去,就饶你去好了!”
只听“扑通”一声,李外传倒栽葱似的摔在当街中心。武二立刻赶到后楼去寻西门庆。此时西门庆听见武松在前楼行凶,吓得魂飞魄散,也顾不上性命了,从后楼窗户一跳,顺着房檐,跳到了别人家的后院里。武二见后楼没有西门庆,只当是李外传说谎,急忙转身奔下楼来,见李外传已经摔得半死,直挺挺地躺在地上,眼睛还在动。他气不过,对着李外传的裆部又踹了两脚,李外传早已一命呜呼。众人道:“这是李皂隶,他怎么得罪都头了?为什么要打死他?”
武二道:“我本想打西门庆,没想到这小子倒霉,和他一路,也撞在了我手里。”
那地方的保甲见人死了,又不敢上前捉拿武二,只得慢慢凑上来想牵制他,可武二哪里肯放松!连酒保王鸾和两个粉头包氏、牛氏都拴了,径直往县衙而去。此时狮子街一片哄动,清河县也闹得沸沸扬扬,街上议论的人不计其数。却不知西门庆没死,大家反倒都说西门庆大官人被武松打死了。正是:李公吃了张公酿,郑六生儿郑九当。世间几许不平事,都付时人话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