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
金文 |
大篆 |
小篆 |
隶书 |
楷体 |
睁大眼睛防备着虫蛇。
《韩非子》:“鳣似蛇,禹似蜀,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
蜀,葵中蚕也 。从虫 ,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 。《诗》曰 :“蜎蜎者蜀。”
会意字。甲骨文的“蜀”字结构为目+虫,“目”在上,表示睁大眼睛警视着虫蛇。有的甲骨文为 ,像一个直立的人形,强调了“目”的特征。这种字形在金文中得以保持。大篆将 简化成 ,蛇形 写成 。小篆将人形的部分扩大,把“虫”字包裹起来。隶书将“丿”简化去掉;楷体将蛇形写成“虫”,外侧写成“勹”,简体字延续了这种写法。
蜀山蛇
出自《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 。还到梓潼 ,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 ,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曳蛇 。山崩,同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