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九部分

112、互逆的格言

中国有很多道德格言,人们习惯于用这些道德格言来规范约束自己。可假如我们留意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有一些格言是互逆的。这里且举两例。

第一个是关于人生的。有句谚语:半桶水晃荡晃荡,满桶水稳稳当当。这是说人应该求“满”。可又有一个来自老夫子的故事,说的是孔子一天带着学生来周公庙参观,一位学生指着一个倾斜的圆形木器,问那是什么。守庙的说:“那是宥器,是灌溉用的吸水陶器,拴绳的罐耳在下边,用绳悬挂,罐身倾斜,打水很方便,后来成了明君的劝戒器。”孔子看着弟子们疑惑的眼神,解释道:“我听说宥器这种东西,空虚时倾斜,半实半虚时中正不斜,如果一满就会翻倒。”守庙人打来水一试验,果然如此,孔子叹道:“中则正,满则覆。”这意思是指人永远不要求“满”。

第二个是关于政治的。第一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又有这么一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其实这两组格言各自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有上进心,只要如此,他或她都可能求“满”。但当到了一定“满”之后,我们把它当作终点并以此自矜自夸自傲,这“满”很可能蜕变成对自己的“颠覆”。这样一来,前面两句是不是串联到了一起。对后面两句,我们是必须对人信任,在这个基础上,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选其贤者而用之,并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这不,这两句又组织到一块了。可现实中,谁又把这些相对立的同样是正面的道德格言给统一到一起呢?

113、森林里的水

朋友是做地质工作的。一次,朋友说——

这次勘探,我们请了一位山民做向导,没想到天气不好,向导也迷了路。要命的是带的水喝完了。地图上标志这座山里是没有河的,连一条小溪也没有。这可怎么办呢?我们问向导,向导说不用急,“森林里最多的就是水了。”“水在哪?”我们问。他指了指不远处一洼肮脏的泥坑,那里聚着一些水。可那水太恶心了。向导没有理会我们的表情,自去采了一束草,把草编成碗的样子,开始往饭盒里过滤那洼水,过滤了几遍之后,水渐渐地清了,放了两片饮水消毒片,水果然就能喝了。这是他告诉我们的第一种取水的方法。晚上在进帐篷之前,我发现他把塑料布一张张地撑开,在树干上吊住四角,早上,每一张塑料布里就都聚满了露水。这是第二种。

要是不到取露水的时候,也找不到水洼,他就找那些树干很粗树叶很大果实很多的树,用刀在树身上挖一个洞,就会有水很慢地流出来,那些水应当叫做树汁吧。除了这些,他给我们提供的水源还有野仙人掌、野麻竹、野丝瓜……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的向导让我震惊了。原来,我们以为根本无法寻觅的东西,却是这样地处处留踪,处处有源。

朋友说,“我常常以为只要自己眼睛明亮,看东西就没有不清楚的,现在才发现若是思想盲目,视力再好也没有用处。”

114、生活闲适的人

有位总统,嫌住在官邸里太不清静,叫来国家公园署的长官,说,去物色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最好能让我完整地睡上一个晚上。

公园署的长官回去后立即登上直升机,执行总统的命令,最后在距总统府二百英里的地方找到了。那儿群山环抱,鸟语花香,溪水潺潺,古木参天。于是大兴土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建成了一个名为香格里拉的休闲胜地。

可是这位总统只住了一个晚上,就不住了,因为他刚躺下不到半小时,就被来自太平洋的一个电话叫醒了,说,珍珠港的第七舰队好像出事了。他的继任者好像与香格里拉也没有缘分。有一次,他来这儿度假,正准备把烤好的鹿肉送到嘴里,副国务卿说,韩国李承晚总统的特使要求立即求见。一顿美餐还没有开始,就匆匆地打道回府了。1953年1月,又一任总统上任。由于国内国外一片太平,总统宣布休假一周。于是带上夫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及随众,浩浩荡荡开进了香格里拉。可是刚到地方,就遇到一件烦心事。国家航空公司为抗议《新兵役法》的第八条款,宣布举行春季大罢工,为期一月。总统本想和家人共享一下天伦之乐,这下好了,在香格里拉的七天时间,有六天是在和幕僚商讨对策中度过的。

不过,这一次,有一人不虚此行,那就是总统的孙子。这位九岁半、名叫戴维的小男孩一到香格里拉,就被这儿的美景吸引住了。他白天打猎,晚上垂钓;早晨骑马,下午喝茶,玩得不亦乐乎!以至于在总统要离开香格里拉的时候,他宣布不走了。

不知是总统为讨好孙子,还是被孙子的快乐所感染。回去后,这位总统竟签署了一道命令,宣布从命令颁布之日起,香格里拉更名为戴维营。

戴维营就这样产生了,并且以美国总统的度假休闲地而名满天下,然而从罗斯福创建这一胜地开始,据说,没有一位总统承认,在这儿获得过真正的休闲。艾森豪威尔抱怨说,戴维营找不到一只可以安眠的枕头。赫鲁晓夫也在回忆录中说,我用尽一生也闹不清戴维营是个什么东西。小布什当选总统后曾表示过惊奇:戴维营怎么和原来不一样了?

对一个国家级的休闲胜地,来此休闲的人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言语和文字呢?下面的一段话,也许能提示其中的奥秘。

生活是否闲适,不在于人住在什么地方,关键看他是否有闲适的心情,如果他的心是闲适的,不论他住在海边还是闹市,他都可以创造出闲适的生活。如果心乱作一团,或一直被某种事务性的东西驱使着,任何林间的木屋或湖边的别墅,都不会使他闲适下来。

115、麦穗和挫折

过去上帝还住在地球上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农夫找到上帝,对他说:“我的神啊,也许是你创造了世界,但是你毕竟不是农夫,我得教你点东西。”

上帝借着胡子的遮掩,偷偷笑了,对他说:“那你就告诉我吧。”

“给我一年时间,在这一年里,按照我所说的去做。我会让你看见,世界上再不会有贫穷和饥饿。”

在这一年里,上帝满足了农夫所有的要求。没有狂风暴雨,没有电闪雷鸣,没有任何对庄稼有危险的自然灾害发生。当农夫觉得该出太阳了,就会阳光普照;要是觉得该下点雨了,就会有雨滴落下,而且想让雨停雨就停。环境真是太好了,小麦的长势特别喜人。

一年的时间到了,农夫看到麦子长得那么好,就对上帝说:“你瞧,要是再这么过十年,就会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所有的人。人们就算不干活也不会饿死了!”

然而,等人们收割的时候,却发现麦穗里什么都没有,空空如也。这些长得那么好的麦子,竟然什么都没结出来。

农夫惊讶极了,又跑到上帝那儿去了:“上帝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那是因为小麦都过得太舒服了,没有任何打击是不行的。这一年里,它们没经过风吹雨打,也没受到过烈日煎熬。你帮它们避免了一切可能伤害它们的东西。没错,它们长得又高又好,但是你也看见了,麦穗里什么都结不出来。还是时不时需要些挫折的,就像白昼之间总有黑夜,风雨雷电都是必需的,正是这些锻炼了小麦。”

116、水母与蜗牛

海葵生活在蟹子甲壳上,与之建立起了一个共生的家庭,这两种生物都以一种严格的择偶标准互相挑选,并不是随便勾搭上的。抄一段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话:“它们明确无误地感觉到彼此,然后就生活在一起,就好像是天造地设的伴侣。”

还有著名的那不勒斯海湾中的蜗牛和水母。蜗牛在很小的时候,遇上了水母,被水母的触手逮住,然后被其吞没。表面上看,水母是捕猎者,而蜗牛则是其猎物。可是,蜗牛并没有被消化,它很快开始反咬一口了,先吃掉水母的辐管及其周边,又吃掉了它的触手,直到水母差不多被全部吃掉,结果是两种生物变成了一头形象古怪的裸鳃类动物,在水里游来游去。那水母其实只留下了附着于蜗牛嘴边的一圈“裙边”。

117、魔鬼的愤怒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维谢赫拉德是一道著名的景观,当年音乐家斯美塔那在他闻名天下的交响组诗《我的祖国》里,第一首作的就是以它的名字为题的《维谢赫拉德》。如今,它是有名的名人公墓,也是一座美丽的公园,位于伏尔塔瓦河的西岸,站在那里,布拉格在脚下一览无余,气势确实不同凡响。

走出墓地,门前有一丛小树林,林边有三根长短不一的圆形柱子,交叉斜依在一起,很随便的样子,仿佛走累的游人相互背靠着背、肩搭着肩在歇息。一般不注意,谁也不会想到它们是什么东西,很容易忽略它们而走开。幸好我们的翻译鲁碧霞小姐拉住了我们,告诉我们如果维谢赫拉德是布拉格的一景,它们就是维谢赫拉德的一景,并要我们猜这是三个什么东西?我们谁也没猜出来。她告诉我们是三根蜡烛,传说为考验一个从罗马跑到这里来的牧师(大概也是如我们一样到这里来游玩的),魔鬼特意在这里点燃了三根蜡烛,如同我们这里的人逢庙就烧香磕头一样,牧师立刻对着蜡烛虔诚地念起了弥撒。魔鬼大概并不相信他念的是真经,便打断牧师的经文对他说:蜡烛不灭的时候,你如果能跑回罗马,到了罗马你可以得到钱,也可以得到灵魂,你到底要什么?牧师说得痛快也实在:我要钱。魔鬼一听大怒,把蜡烛立刻吹灭插进土里,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三根东倒西歪的石柱。

118、真理需要坚持

一天,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

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许多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了真理,但因为缺少自信,而离开了真理。柏拉图坚持真理的勇气就源于对事实的坚定信念。通往真理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要想不被假象所迷惑,关键就看我们能否对真理坚持到底。

119、足迹

一天晚上,一个人做了个梦,他梦见他一直与神同行。他注意到有些地方有两行足迹在身后——一行属于他,另一行属于神。而有一些地方只有一行足迹,这些地方刚好都是他人生最低潮、最悲观的阶段。他感觉被神欺骗了。

他问神:“神,你曾说一旦我决定跟随你,你就会一路陪着我走下去。但是,我注意到在我人生最糟糕的时候,却只有我的一行足迹。到底是因为什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你却离开了我?”

神回答:“可爱的孩子,我爱你,而且永远不会离开你。是的,在你经历考验和挫折的时候,只有一行足迹,但那是我背着你留下的。”

那人仔细查看了一番地上的脚印,突然说:“那是我自己的脚印呀!”

神笑了:“现在你知道了,既然你在最低潮、最悲观的阶段,都能够背负我走过去,那你现在还需要我吗?”

120、简单的精彩

地质考察队在大山里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山洞。洞内地形非常曲折,大洞套小洞,变化无穷,还有深潭和峭壁,甚为奇险。此事一经曝光便引来无数的探险者,但是进洞后安全返回的少之又少。出得洞来的,也都是半途而废者,没有人探到过它的尽头。于是人们便为该洞取名“死亡谷”。渐渐地,前来探险的人少了。

正当此事就要归于平静时,一位从未上过学也没探过险的当地农民深入“死亡谷”,找到了洞的尽头,并安全返回。

许多媒体记者采访这位农民试图找到他成功的秘诀,结果出乎意料,他说了一个简单而笨拙的办法——“我只是找了几麻袋长而结实的绳子,把它们系在一起,一头牢牢地拴在裤带上,另一头拴在洞口一棵树干上,然后带上些自制的食物,不慌不忙地探寻。返回时,顺着这根绳子就走了出来。”121、被斥责的勤奋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

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

勤奋的学生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大师是在传遍真经啊。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中,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思维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最终一无所获。

如果说智慧是创造的源泉,那思考便是智慧的起点。 IFrh8f/Mu5FBnwxu5Hl68qQl0WjjCfFMNXt3OAuxxQGzYJ4X8U7Vhi/Joes9SO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