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五部分

75、教育不能缺失人文精神

反思我们的教学,虽然在知识这个层面上,我们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但更缺的是人文性。我们缺乏对学生的尊重,缺乏教学民主,缺乏对人性的关注。我们忽略了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东西,即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这些方面不是靠说教所能奏效的,是靠感化,是在学生和教师相处中(即教学中、活动中),靠老师言行的感化。理性说教和作用极其有限,有时很可能等于零——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什么地位也没有的时候。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老师要伸出援助的手,让学生在感受老师的关爱中学会关爱别人;当学生受到挫折时,老师要予以鼓励,在老师的鼓励下变得坚强;当学生在取得进步时,老师要及时激励,让学生在激励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当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别人,老师要以自己的人格,自己的言行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古人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指的就是人文性,就是一个“善”字。为什么说当老师不易?因为既做到“学高”,又做到“身正”,要付出巨大努力,要不断地修炼。

76、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危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危机意识,使他们从小就认识到,危机在人的生命发展历程中不可避免,只要人生活下去,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虽然危机会中断正常连续的生活过程,甚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和灾难,但是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危机的威胁,就能够获得生命发展的新起点,就会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危机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危险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成长的机会,当人们能够认识危机,战胜危机时,心理就会更加成熟,就能够拥有更大的信心和能力来面对真实的生活。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经常提醒和教育学生要有对待危机的良好心态。通过教育使学生面对危机首先能够做到临危不惧,时刻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头脑同时还要有坚定的信心,以诚实与科学的态度,主动地去适应和解决危机;而不是怨天尤人,消极躲避,被危机吓倒。

77、美国学生阅读能力强

据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新近对欧美、亚洲等地区的总共34个国家的3万余名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有关阅读能力的调查:美国孩子的平均得分名列榜首,接着是瑞典和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孩子,再后是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孩子,而平均得分偏低的是伊朗和科威特等西亚国家的孩子。

美国学生拥有超强阅读能力的有力例证之一是:同样是在四年级学生中,能阅读中等难度的成人报纸者在美国孩子中高达78%,能阅读难度较高的文学名著者高达46%,比国际平均水平分别高出足足27和21个百分点。此外,美国孩子的阅读面也比其他国家同龄孩子要宽,涵盖了广告、《圣经》、外国古典名著和较浅显的科学理论文章,等等,而此类较深奥的作品,其他国家的孩子往往要再过2年才有能力开始系统地阅读。美国孩子的阅读能力之所以超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达65%的孩子每星期能得到至少6个小时的阅读指导,而国际平均数仅为28%。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而国际平均数仅为78%。此外,就像在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在美国,女孩子的阅读能力普遍比男孩子强。

78、“校本教研”是一种“唤醒”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给教师一些现成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教学研究绝非仅仅是教育研究机构的事情,它的主体应是教师自身,教师是教学原理的创造者。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的,“唤醒”这一概念是作为人的本体结构的全面“震颤”。教育过程不仅需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应是解放成长者内部的力量。

又如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认为,“唤醒”可以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从未体味过的内在敞亮,他因主体性空前张扬而获得一次心灵的解放。通过“唤醒”,可以使一个真正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认识自己存在的处境、生命的历史和未来的使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自我意识和充满生命希望的人。因此,“校本教研”就是要“唤醒”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增强其自我意识,使教师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

79、托福模式的现代化伪装

从表面上看,语文试题的争论集中在标准化和客观题上,这似乎属于外部形式范畴,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蕴藏着深层的文化观念和思想方法问题。改革不是表面考题形式的变化,而是价值观念的颠覆和重构。潜藏在托福模式下面的思维模式,其特点就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绝对正确的、惟一的、标准的、客观的答案。这种答案的正确性是不须要任何因果分析来支持的,与命题者确认的答案哪怕是有微小差异的表述,都是绝对错误的。

这种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不仅仅对于人文精神、审美的多元价值是一种背离,而且对于当代科学创造所不可或缺的想像力,也是一种扼杀。但是,它却潜藏在高考这种决定命运的选拔形式的深层,就不能不在青少年的思想深处打上深深的烙印,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产生长期消极的影响。托福模式曾经使中国根深蒂固的考试传统获得了一副现代化的伪装,十多年来对中国青少年的个性和创造力的扼杀惨烈到什么程度,是很难以某种统计数字来量化的。

80、教学结构无定式

随着课型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结构应运而生,各种形式的“模式”教学法让人目不暇接。受这种气氛的影响,不少老师的公开课教学都追求一种多变的形式、花哨的结构,总想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在程序的制定和细节的安排上挖空心思,不断翻新,结果弄巧成拙,使得一堂课就像一个绣花枕头,华而不实,收效甚微。其实,结构只是一种外在的框架,并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

如果一节课双基教学不扎实,思维训练不到位,教育功能不体现,即使结构再精巧,也只是徒有其表。反言之,就算课堂结构不尽完美,但是较好地体现了知识、能力和觉悟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训练为主线的和谐结合,那也不失为一节好课。此外,结构的安排也要因法,如果一成不变,机械通用,必将步入“包装”的误区,就会画虎类犬。81、美味的咖啡

一位女儿对父亲抱怨说,生命是如何痛苦、无助,她想要快乐地走下去,但是她已失去方向。父亲二话不说,拉起女儿的手走向厨房。他烧了三锅水,水滚了后在第一个锅里放萝卜,第二个锅里放蛋,第三个锅里放咖啡。

过了一会儿,父亲把锅里的萝卜、蛋捞起来放进碗中,把咖啡倒进杯子里。父亲要女儿摸摸经过沸水烧煮的萝卜,萝卜已被煮得软烂;他要女儿敲碎薄薄的蛋壳,细心观察;最后他要女儿尝尝咖啡,女儿喝着咖啡,闻着浓浓的香味。她问,爸,这是什么意思?

父亲解释,这三样东西面对相同的逆境,也就是滚烫的水,反应却各不相同。原本粗硬、坚实的萝卜,在滚水中变软了;蛋原本非常脆弱,薄薄的外壳经过滚水沸腾,蛋壳却变硬了;而粉末似的咖啡在滚烫的热水中竟然改变了水。

“你呢?我的女儿!”父亲慈爱地说:“当逆境来时,你作何反应?你看似坚强的萝卜,但痛苦与逆境来时却变得软弱,失去力量。或者你原本是一颗蛋,有着柔顺易变的心,但却在经历死亡、分离、困境后,变得又倔强又固执。或者你就像咖啡,将那带来痛苦的沸水变成了美味的咖啡,愈沸腾愈美味。我的女儿!你要让逆境摧折你,还是转变逆境,让身边的一切事物感觉更美好?”

82、“金陵十二钗”究竟多少“钗”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都为何许人呢?它是《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写到警幻仙姑在太虚幻境给贾宝玉导游时引出来的,其中写的“金陵十二钗”为“正册”、“副册”、“又副册”共计三等36人。但庚辰本中有一眉批说:“至末回警幻情榜(实际上此回未成),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可知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应为五等60人。

然而《红楼梦》中并没有明指谁是“金陵十二钗”中之人,仅是通过“判词”向人们暗示。而“判词”暗示也不过是“金陵十二钗正册”12人和“副册”1人、“又副册”2人。

“又副册”“判词”之一云:“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霁月难逢”:雨过天晴时的明月叫“霁月”,点“晴”字,喻晴雯人品高尚,然而遭遇艰难。“彩云易散”隐指晴雯的横遭摧残而寿夭。“彩云”寓“雯”字。“身为下贱”,指晴雯身为女奴,地位十分低下。“多情公子”,指贾宝玉。从这“判词”来看,晴雯属于“又副册”中人。

“又副册”“判词”之二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写的是袭人。袭人出嫁先于宝玉出家,故有末两句判词。续书写她在贾宝玉出家后才“不得已”嫁给蒋玉菡。从“判词”来看,袭人也属于“又副册”中人。

“副册”“判词”只有一首:“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香菱。“根并荷花”,指菱根挨着莲根,隐寓香菱就是原来的英莲。“两地生孤木”:拆字法,两个“土”(地)字,加一个“木”字,是“桂”字,寓夏金桂。后两句判词言香菱的结局当是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正册”“判词”共十一首,隐指12个女子。我们通常所说的“金陵十二钗”即指此。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三春”隐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指元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子”、“系”合而成“孙”字,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判词”寓意迎春被“中山狼”般的孙绍祖迫害致死。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前两句写探春虽然才精志高,但时运不佳。后两句写探春远嫁海隅,一去不返。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判词”暗示惜春的结局是出家为尼,伴青灯,穿缁衣终其一生。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前两句说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家庭的富贵并不能给她以温暖。后两句说史湘云婚后好景不长,转眼间夫妻离散。“湘江水逝楚云飞”,句中嵌有“湘”、“云”二字。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洁,既指清洁,亦指佛教所说的净。佛教宣扬现实世界是污秽的,惟有佛国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妙玉有“洁癖”,又身在佛门,故云“欲洁”。“金玉质”,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但“终陷淖泥中”。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合而成“凤”字。此“判词”隐寓王熙凤的结局。据脂批,贾府“事败”,王熙凤曾落入“狱神庙”,后短命而亡。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判词”前两句写巧姐在贾府势败后,被“狠舅奸兄”所卖。后两句写巧姐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最后也得到刘姥姥的相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为他人作笑谈。”首句“李”、“完”寓“李纨”二字。次句“兰”字寓李纨之子贾兰。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根据脂批,小说第十三回回目原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判词是说秦可卿与公公贾珍通奸,伤风败俗的秽行都是从宁国府开始的。

由上可知,《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和秦可卿。 O4rgljyqcQ8LZFiKtvCIOMtZzIjaJA1C/KkPtap4IEG014+02yyG541uP0j6eu6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