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集

8、诸风头晕。

用苍耳叶,晒干,研细。

每服一钱,酒调下。

若有呕吐,则以蜜和药末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

十日后病愈。

9、大风疬疾(麻风)。

用嫩苍耳、荷叶,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温酒送下。

一日服二次。

又方:用苍耳叶为末,以大枫子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茶送下。

一日服二次。

10、鼻血不止。

用苍耳茎叶捣汁一小碗服下。

11、痔疮。

用苍耳茎、叶研细,每服一匙,水送下。

12、赤白痢。

用苍耳草不拘多少,洗净,煮烂,把渣去掉,加蜜,武火熬成膏。

每服一、二匙,开水送下。

无名精释名

亦名天蔓菁、天门精、地菘、玉门精、麦句姜、蟾蜍兰、蛤蟆蓝、蚵草、豕首、彘颅、活鹿草、刘草、皱面草、母猪芥。

果实名鹤虱,根名杜牛膝。

气味(叶、根)甘、寒、无毒。

李时珍说:“微辛、甘、有小毒”。

主治

1、吐血。

用天名精晒干研细,每服一、二钱,茅花泡汤调服。

2、咽喉肿塞,痰涎壅滞。

用天名精根、叶捣汁,鹅毛蘸取扫入喉部。

又方:用天名精、鼓捶草一同捣汁灌下。

灌喉不行,可灌鼻。

有吐就好。

又方:天名精(春夏用茎,秋冬用根)一把、青矾半两,同研细,点患处,食吐脓血、痰涎即愈。

3、风毒瘰疬。

用地菘捣烂敷患处,药干后即更换。

4、疔疮肿毒。

用地菘叶和酒糟一起,捣烂敷患处。

5、蛔虫、蛲虫。

用鹤虱研为细末,每服一匙,肥肉汤送下。

希莶释名

亦名希仙、火锨草、猪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气味苦、寒、有小毒。

一说:辛、苦、平、无毒。

主治

1、中风。

夏日采莶枝、叶,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加炼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温酒开米汤送下。

服后须吃饭三、五匙压药。

连服数月,必见效。

此方名“莶丸”。

2、风寒下泻。

用莶草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

此方名“火锨丸”。

3、痈疽肿毒。

用莶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毒重者连服三次,汗出即是见效。

4、疔疮发背。

用莶草、五叶草(五爪龙)、小蓟、大蒜等分,捣烂,加热酒一碗,榨汁服下,得汗即效。

5、反胃吐食。

用莶草焙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热汤送下。

箬释名箬,音若。

亦名辽叶。

气味(叶)甘、寒、无毒。

主治

1、咽喉闭痛。

用箬叶、灯心草,烧灰,等分吹喉部,有效。

2、肺壅、流鼻血。

用箬叶(烧灰)、白面各三钱,研匀,清水冲服二钱。

3、月经不止。

用箬叶灰、蚕纸灰,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4、肠风便血。

用箬叶烧存性,每次服三匙,空心服,糯米汤送下。

药中加少许麝香亦可。

5、小便不通。

用干箬叶一两,烧灰,加滑石半两,研为末。

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6、妇女吹乳。

用端阳节包粽子的箬叶烧灰,每服二钱,酒送下。

累效。

芦释名

亦名苇、葭。

花名蓬,笋名(音拳)。

气味(根)甘、寒、无毒。

(笋)小苦、冷、无毒。

(茎、叶)甘、寒、无毒。

(蓬)甘、寒、无毒。

主治

1、骨蒸肺痿(肺结核)。

用芦根、麦门冬、地骨皮、生姜各十两,梧皮、茯苓各五两,加水二斗,煮成八升,去渣。

分五次服。

得汗即愈。

2、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

用芦根五两,锉小,加水三大碗,煮取二碗,去渣,温服。

3、反胃上气。

用芦根、茅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4、霍乱烦闷。

用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

又方:芦叶一把,水煎服。

5、吐血不止。

用芦苇茎外皮烧灰(存性),研细,加蚌粉少许,拌匀。

每服一、二钱,麦门冬汤送下。

三服见效。

6、肺壅咳嗽,微热。

用芦苇茎(切小)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再加桃仁五十枚,薏苡仁、瓜瓣各半升,煮成二升服下,吐出脓血即愈。

此方名“苇茎汤”。

7、背疮溃烂。

用陈芦叶为末,先以葱椒汤洗净患处,然后把药末敷上。

8、中鱼、蟹毒。

用芦根煮汁服。

9、诸般血病。

用芦花、红花、槐花、白鸡冠花、茅花等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甘蕉释名

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气味甘、大寒、无毒。

主治

1、一切肿毒。

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

2、流动性红色风疹。

治方同上。

3、风火牙痛及虫牙痛。

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热含漱。

4、消渴,骨节烦热。

用芭蕉根捣汁,随时饮一、二合。

5、血淋涩痛。

用芭蕉根、旱莲草等分,水煎服。

一天服两次。

6、肿毒初发。

用芭蕉叶烧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7、心痹痛。

用芭蕉花烧存性,研末。

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蓑荷释名

亦名覆菹、草、苴、苴、嘉草。

气味(根)辛、温、有小毒。

(叶)苦、甘、寒、无毒。

主治

1、喉舌疮烂。

用荷根泡酒半日,取汁含漱。

2、吐血、痔血。

用荷根一把,捣汁三升内服。

3、月经不调。

用荷根,切细,加水煎取二升,再加一点酒,空心服。

4、受寒声哑。

用荷根二两,捣烂取汁,加酒一碗,和匀,细细饮服。

5、伤寒时症(温病初起,头痛,发热,脉盛)。

用荷根、叶一起捣烂,榨汁服三至四升。

6、杂物入目。

用白荷根取心捣出汁,取汁滴入目中,杂物自出。

灯心草释名

亦名虎须草、碧玉草。

气味((茎、根)甘、寒、无毒。

主治

1、伤口流血。

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

2、鼻血不止。

用灯心草一两为末,加丹砂一钱。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喉痹。

用灯心草一把,瓦上烧存性,加炒盐一匙,每取少许吹入喉中。

又方:用灯心草灰二钱,加硼砂粉一钱,和匀,吹喉。

又方:用灯心草、箬叶烧灰,等分和匀,吹喉。

又方:用灯心草、红花烧灰,酒送服一钱。

4、失眠。

用灯心草煎水代茶喝。

5、湿热黄疸。

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木贼释名气味(茎)甘、微苦、无毒。

李时珍说:“木贼气温,味微甘苦,中空而轻,阳中之阴,升也,浮也。

也麻黄同形同性,故亦能发汗解肌,升散火郁风。

主治

1、目昏多泪。

用木贼(去节)、苍术(淘米水泡过)各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茶调下。

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

2、急喉痹塞。

用木贼在牛粪火上烧存性,每服一钱,冷水送下,血出即安。

3、血痢不止。

用木贼五钱,水煎,温服。

一天服一次。

4、泻血不止。

方同上,一天服二次。

5、肠痔下血。

用木贼、枳壳各二两,干姜一两,大黄二钱半,一起在锅内炒黑存性,研细。

每服二钱,粟米汤送下。

甚效。

6、大肠脱肛。

用木贼(烧存性)研为末,敷肛部,并把它托入体内。

药中加龙骨亦可。

7、妇女血崩。

用木贼、香附子各一两,朴硝半两,共研为末。

每服三钱,血色黑者用酒一碗煎,血色赤者用水一碗煎,连渣服下。

一天服二次。

脐下痛者,加乳香、没药、当归各一钱同煎。

忌食生冷硬物及猪、鱼、面等。

此方名“雷氏木贼散”。

8、月经不净。

用木贼(炒)三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每天服一次。

9、胎动不安。

用木贼(去节)、川芎,等分为末。

每服三钱,水一碗,加金银一钱煎服。

10、小肠疝气。

用木贼锉细,微炒为末。

沸汤送服二钱,有效。

以热酒送下亦可。

麻黄释名

亦名龙沙、卑相、卑盐。

气味(茎)苦、温、无毒。

(根节)甘、平、无毒。

主治

1、流行热病(初起阶段)。

用麻黄一两,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

先以热水洗澡,然后食粥,汗出即愈。

2、伤寒黄疸。

用麻黄一把,去节,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见效。

此方名“麻黄醇酒汤”。

3、黄肿、脉沉、小便不利。

用麻黄四两,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两,煮成三升。

每服一升。

盖厚被让出汗。

不汗,须再次服药。

注意避风寒。

此方名“甘草麻黄汤”。

4、风痹冷痛。

用麻黄(去根)五两、桂心二两,共研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

每服一匙,热酒调下,汗出见效。

注意避风。

5、产后腹痛,血下不止。

用麻黄去节,研成末。

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尽即上。

6、心下悸病(按:即心胆怯惧,胸部不快)。

用半夏、麻黄,等分为末,加炼蜜和丸,如小豆大。

每服三丸,水送下。

一日服三次。

此方名“半夏麻黄丸”。

7、中风。

用麻黄(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备用。

每服一、二匙,热汤送下。

8、盗汗、阴汗。

用麻黄根、牡蛎粉,共研为末,扑身上。

又方:麻黄根、椒目,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酒送下。

外用麻黄根、旧蒲扇,共研为末,扑身上。

9、诸虚自汗(夜卧更甚,久则枯瘦)。

用黄芪、麻黄根各一两,加牡蛎(淘米水浸洗后煅过)一起制成散剂。

每服五钱,以水二碗,小麦百粒煎服。

10、阴囊湿疮。

用麻黄根、石硫磺各一两,米粉一合,共研为末,涂敷患处。

地黄释名

亦名(音户)、芑(音起)、地髓。

气味(生地黄)甘、寒、无毒。

(熟地黄)甘、微苦、微温、无毒。

主治

1、吐血唾血,补虚、除热,去痈疖。

用生地黄不拘多少,三捣三压,取全部液汁,装瓦器中,盖严,在热水中熬浓,去渣再煎成糖稀状,做成丸子,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温酒送下。

一天服二次。

此方名“地黄煎”。

2、利血生精。

用地黄(切)二合,与米同煮,熟后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

此方名“地黄粥”。

3、明目补肾。

用生、熟地黄各二两,川椒红一两,共研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4、虚损(或大病后,或积劳后,四休沉滞,骨肉酸痛,呼吸力少,或小腹拘急,咽干唇燥,饮食无味,多卧少起)。

用生地黄二斤,面一斤,捣烂炒干炒末。

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5、病后虚汗(口干心躁)。

用熟地黄五两,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三次服,一天服完。

6、咳嗽唾血,痈疽劳瘵。

用生地黄汁十六斤、人参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拌匀,小火熬三昼夜,成膏。

每服一匙,开水或酒送下。

此方名“玉膏”。

7、吐血便血。

用地黄汁六合,铜器煮开,加牛皮胶一两,等化尽后再加姜汁半杯。

分三次服完。

8、小便带血、吐血、耳鼻出血。

用生地黄汁半升、生姜汁半合、蜜一合,调匀服。

9、月经不止。

用生地黄汁一碗,加酒一碗煎服。

一天服两次。

10、月经不调,久不受孕。

用熟地黄半斤、当归二两、黄连一两,在酒中泡一夜,取出焙干研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米汤或温酒送下。

;11、妊娠漏胎,下血不止。

用生地黄汁一升,泡在酒四合中,煮开几次后服下,不止再服。

又方:用生地黄为末,酒冲服一匙,昼夜各服一次。

又方:用生地黄、熟地黄,等分为末。

每服半两,空心服,白术、枳壳煎汤调下,每日服二次。

此方名“二黄丸”。

12、妊娠胎动。

用生地黄捣汁,煎开,加鸡蛋白一枚,搅匀服下。

13、产生血痛(腹中有硬块作痛)。

有熟地黄一斤、陈生姜半斤,同炒干为末。

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此方名“黑神散”。

14、产后中风。

用生地黄五两,捣出汁,生姜五两,也捣成汁。

以生地黄渣浸姜汁中,生姜渣浸生地黄汁中,过一夜。

次日取两药炒黄,焙干,研细。

每服一匙,酒送下。

15、胞衣不出。

用生地黄汁一升,苦酒三合,调匀温服。

16、热闷昏迷。

用生地黄汁一碗灌下。

如大渴饮水不止,则用生地黄根、生薄荷叶等分捣烂,榨取汗,加麝香不许,冷水调服。

觉心下顿凉,即不再服药。

17、疔肿乳痈。

用生地黄捣烂敷患处,药变热,即须更换。

18、跌打损伤,瘀血在腹。

用生地黄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

19、眼睛红痛。

用生地黄、黑豆各二两,捣成膏,临卧时先以盐汤洗眼,再以药膏涂盖在眼皮上。

次日晨,用水把药膏浸湿、洗掉。

20、牙疳脓血。

用生地黄一斤、盐二合,共捣成团,外用面裹住,投火中烧焦,剥出面壳,药中加麝香一分,研匀,贴患处。

21、牙齿动摇。

用棉裹生地黄放口中细嚼,令药汁作用于齿根,最后将汁涸下。

22、耳中常鸣。

用生地黄一截塞耳中,一天换几次。

生地黄煨熟塞耳更好。

23、犬咬伤。

用地黄捣汁涂伤处。

牛膝释名

亦名牛茎、百倍、山苋菜、对节菜。

气味(根)苦、酸、平、无毒。

主治

1、劳疟积久。

用长牛膝一把,生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服完(清晨一服,未发疟前一服,临发疟时一服。

)2、消渴不止(下元虚损)。

用牛膝五两,研细,浸入生地黄汁五升中。

日晒夜浸,直到汁尽。

加蜜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久服于身体有益。

3、妇女血病(月经淋闭,月经不来,绕脐寒疝痛,产后血气不调,腹中结症瘕不散诸病)。

用牛膝在酒中浸一夜,取出焙干;另用漆炒令烟尽。

各一两为末,加生地黄汁一升,慢火上熬成浓糊,团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此方名“万病丸”。

4、胞衣不下。

用牛膝八两、葵子一合,加水九升,煎成三升。

分三次服。

5、产后尿血。

用川牛膝水煎常服。

6、喉痹乳蛾。

用新鲜牛膝根一把、艾叶七片,同人乳捣和,取汗灌入鼻内。

不久,痰涎从口鼻流出即愈。

不用艾叶亦可。

又方:牛膝捣汁和陈醋灌病人。

7、口舌疮烂。

用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煎饮。

8、牙齿疼痛。

用牛膝研末含漱,也可以用牛膝烧灰敷患处。

9、恶疮(人不知名)。

用牛膝根捣敷。

10、痈疖已溃。

用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疮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叶及地锦草各一把,捣烂后涂疮上。

紫菀释名

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牵牛。

气味(根)苦、温、无毒。

主治

1、肺伤咳嗽。

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

一天服三次。

2、久咳不愈,用紫菀、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捣、筛为末。

每服三钱,以姜三片、乌梅一个,煎汤调下。

一天服两次。

3、吐血咳嗽。

用紫苑、五味子炒过,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次含化一丸。

4、产后下血。

用紫菀末五撮,水冲服。

5、缠喉风痹。

用紫菀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麦门冬释名

亦名冬、禹韭、禹余粮、忍冬、忍凌、不死草、阶前草。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

1、消渴。

把大苦瓜捣成汁,泡麦门冬二两,过一夜,麦门冬去心、捣烂,加黄连(去皮毛)研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饭后服。

一天服两次。

两天后当可见效。

2、吐血、鼻血。

用麦门冬(去心)一斤,捣烂取汁,加蜜三合,调匀,分二次服下。

3、齿缝出血。

用麦门冬煎汤漱口。

4、喉疮。

用麦门冬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麦门冬煎汤送下。

5、下痢口渴。

用麦门冬(去心)三两、乌梅肉二十个,锉细,加水一升,煮成七合,细细饮下,有效。

萱草释名

亦名忘居、疗愁、丹棘、鹿葱、鹿剑、宜男。

气味(苗、花)甘、凉、无毒。

主治

1、通身水肿。

用萱草根、叶晒干研细,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2、小便不通。

用萱草根煎水随时取饮。

3、大便后带血。

用萱草根,加生姜(油炒)适量,酒冲服。

萱草释名

亦名忘居、疗愁、丹棘、鹿葱、鹿剑、宜男。

气味(苗、花)甘、凉、无毒。

主治

1、通身水肿。

用萱草根、叶晒干研细,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2、小便不通。

用萱草根煎水随时取饮。

3、大便后带血。

用萱草根,加生姜(油炒)适量,酒冲服。

淡竹叶释名根名碎骨子。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

(叶)去烦热,利小便,消心。

(根)堕胎、催生。

鸭跖草释名

亦名芩鸡舌草、碧竹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蓝姑草。

气味主治

1、小便不通。

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

2、赤白痢。

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3、喉痹。

用鸭跖草汁点喉。

4、痔疮肿痛。

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

葵释名

亦名露葵、滑菜。

气味(苗)甘、寒、滑、无毒。

主治

1、流行性斑疮(斑疮很快传遍全身,疮中有白浆)。

煮葵菜叶,与蒜齑合吃,有效。

2、瘘疮不合。

先以温热的淘米水洗净患处,再用葵叶微火烘暖贴上,贴过二、三百叶,把脓引尽,即可合口生肉。

忌鱼、蒜、房事。

3、汤火伤成疮。

用葵叶研为末,敷患处。

4、二便不通。

用生冬葵根二斤,捣汁三合,生姜四两,取汁一合,和匀后分二次服。

连服数剂即通。

5、消渴,小便不利。

用葵根五两,加水三碗煮汁,天明后服下。

一天服一次。

6、漏胎下血,血尽子死。

用葵根、茎烧灰,酒冲服一匙。

一天服三次。

7、乳痈。

用葵茎及子为末,酒冲服一匙。

一天服二次。

8、身面疳疮,出黄汁。

用葵根烧灰,和猪油涂搽。

9、产后淋沥。

用葵子(亦作冬葵子)一合、朴硝八分,加水二升,煎成八合(先煎葵子,后下朴硝),一顿服。

10、催产。

用葵子一合,捣破,加水二升,煮成半升,一次服,不久便可分娩。

11、乳汁不通(或乳房胀痛)。

用蔡子(炒香)、缩砂仁,等分为末,热酒送服二钱,极验。

12、胞衣不下。

用葵子一合、牛膝一两,加水二升,煎成一升服下。

13、脸上疮疖。

用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蜀葵释名戎葵、吴葵。

气味(苗)甘、微寒、无毒、滑。

(花)咸、寒、无毒。

(子)甘、冷、无毒。

主治

1、小便淋痛。

和蜀葵根洗净、锉细,加水煎开几次,服之极效。

2、小便尿血用蜀葵茎研累,每服一匙,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3、肠胃生痈(即内痈。

败血腥秽,脐腹冷痛)。

用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矾、白芍药各五钱,共研为末,加溶化了的黄蜡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此方名“怀忠丹”。

脓血排尽后,宜服“十宣散”补养身体。

4、诸疮肿痛。

用蜀葵根去黑皮,捣烂,加水调稠贴患处。

5、二便不通。

用蜀葵花一两,捣烂,加麝香半钱,水一大碗煎服。

用根代花亦可。

6、妇女带下(脐腹冷痛,面色萎黄)。

用蜀葵花一两,阴干为末,每服一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

治赤事宜和红花,治白带用白花。

7、酒赤鼻。

用蜀葵花研末,加猪油调匀,晚上敷涂,白天洗去。

8、痈肿不穿头。

用蜀葵子为末,水调敷患处,即穿。

龙葵释名苦葵、苦菜、天茄子、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老鸦眼睛草。

气味(苗、茎、叶、根)苦、微甘、滑、寒、无毒。

主治

1、去热少睡。

用龙葵菜同米煮稀饭吃。

2、小便不通。

用龙葵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

3、坠伤。

用龙葵茎、叶捣汁服,以渣敷伤处。

4、火焰丹毒。

用龙葵叶加醋研为细末敷涂,能消红肿。

5、背痈。

用龙葵一两,研为末,加入麝香一分,研匀敷痈上。

又方:用是蟆一个,同龙葵茎、叶捣烂敷痈上。

6、诸疮恶肿。

用龙葵茎叶捣烂,酒送服;另以药渣敷患处。

7、天泡湿疮,用龙葵苗叶捣敷。

8、吐血不止。

用龙葵苗叶半两、人参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亲朋汲水送下。

9、除蚤虱。

用龙葵叶铺席下,次日脐虱尽死。

酸浆释名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气味(苗、叶、茎、根)苦、寒、无毒。

(子)酸、平、无毒。

主治

1、热咳咽痛。

用酸浆草为末,开水送服。

此方名“清心丸”。

同时还以醋调药末敷喉外。

2、痔疮。

用酸浆叶贴疮上。

3、肠胃伏热。

用酸浆果实五两、苋实三两,马蔺子(炒)、大盐榆白皮(炒)各二两、柴胡、共同芩、栝楼根、闾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木香汤送下。

蜀羊泉释名羊泉、羊饴、漆姑草。

气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

1、黄疸。

用蜀羊泉的把,捣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见效。

2、漆疮。

用蜀羊泉捣烂涂搽。

漆姑之名,由此而来。

败酱释名苦菜、泽败、鹿肠、鹿首、马草。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

1、腹痈有脓。

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共捣为末。

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2、产后恶露。

用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八分,芎穷、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加水二升煮成八合,空心服下。

3、产后腹痛。

用败酱五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

4、蠼螋尿疮。

用败酱煎汁涂搽,有效。

款冬花释名款冻、颗冻、氏冬、钻冻、菟奚、虎须。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

1、久咳不愈。

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团,拌蜜少许,放有在瓦罐内烧烟,缺罐留一忆,让烟出,以口吸烟咽下。

如此五日,至第六日,吃一餐羊肉包子,从此病愈。

2、痰嗽带血。

用款冬花、百俣,经蒸、焙后,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

每天临睡时嚼服一丸,姜汤送下。

3、口中疳疮。

用款冬花、黄连,等分为末,以唾液调成饼子,将蛇床子煎汤漱口将饼子敷患处。

鼠曲草释名米曲、鼠耳、佛耳草、无心草、香茅、黄蒿、茸母。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同款冬花。

决明释名马蹄决明。

气味(子)咸、平、无毒。

主治

1、多年失明。

用决明子二升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稀粥送下。

2、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观正常,但不见物,雀目即夜盲)。

用决明一程序、地肤子五两,共研为末,加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

3、眼睛红肿。

用决明子炒过,研细,加茶调匀敷太阳穴,药干即换,一夜肿消。

4、头风热痛。

治方同上。

5、鼻血不止。

用决明子末,加水调交,敷胸口处。

6、癣疮蔓延。

用决明子一两末。

加水银、轻粉少许,研至极细,看不到水银星。

擦破癣疮后再敷药。

7、背疮初起。

用决明子一升(捣碎)、生甘草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地肤释名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帚、扫帚、益明、涎衣草、白地草、鸭舌草。

气味(子)苦、寒、无毒。

主治

1、风热赤眼。

有地肤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享饼,晒干,研细。

每服三钱,空心服,酒送下。

2、目痛、眯目。

用地肤子榨汁点眼。

3、雷头风(按:此病是头面肿痛、恶寒发热、太似伤寒)。

用地肤子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

4、疝气。

用地肤子炒后研细。

每服一钱,酒送下。

5、血痢不止。

用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匙,温水调下。

6、妊娠患淋。

用地肤子十二两,加水四升,煎至二升半,分次服下。

7、小便不通。

用地肤草榨汁服,或用地肤草一把,加水煎服。

8、眼睛受伤陷下。

弩肉突出。

用地肤叶(洗去土)二两,捣烂榨汁,每取少许点眼。

冬季无鲜叶,取干叶煮成浓汁亦可。

瞿麦释名锯句麦、大菊、大半、石竹、南天竺草。

气味(穗)苦、寒、无毒。

主治

1、石淋。

用瞿麦子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三日后可下石2、小便不利。

用瞿麦二钱半,栝楼根二两,大附子一个,茯苓、山芋各三两,共研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如无效。

每服可加至七、八丸,以小便通畅、腹中温暖为见效。

3、下焦结热(小便淋闭或有血出,或大小便出血)。

用瞿麦穗一两、甘草(炙)七钱五分、山栀子仁(炒)五钱,共研为末。

每次取七钱,加连须葱头七个、灯心草五十根、生姜五片、水二碗,煎至七成,随时饮服。

此方名“立效散”。

4、子死腹中,或发作后几天还生不下。

用瞿麦煮成浓汁服下。

5、眼睛红肿、生疮。

用瞿麦炒黄、研细。

以鹅涎调匀涂眼边。

用瞿麦捣汁涂眼亦有效。

6、鱼脐疔疮(按:此疮初起时,隆肿狭长,一端有白色突出点,形状象鱼脐,因此得名。

是一种险症)。

用瞿麦烧灰,调油敷患处。

7、咽喉骨鲠。

用瞿麦研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8、竹木入肉。

用瞿麦研为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或用瞿麦煮汁服。

一天服三次。

王不留行释名禁宫花、剪金花、金盏银台。

气味(苗、子)苦、平、无毒。

主治

1、鼻血不止。

用王不留行连茎、叶阴干,煎成浓汁温服。

很快见效。

2、大便后下血。

用王不留行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3、刀伤失血。

用王不留行十分,蒴翟叶十分,桑根白皮十分,川椒三分,甘草十分,黄芩、干姜、芍药、厚朴各二分,前三味,烧存性,后六味,研为末。

两组和匀。

治在伤。

每服一匙,水送下;治小伤,只须用末敷伤处即可。

妇女产后亦可服用。

此方名“王不留行散”。

4、妇女乳少。

用王不留行、穿山甲(炮)、龙骨、瞿麦穗、麦门冬,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热酒调下,服药后再吃猪蹄汤,并一日数次用木梳乳,助乳汁流出。

此方名“涌泉散”。

5、头风白屑。

用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为末,干搽头上。

第二天清晨篦去。

6、痈疽诸疮。

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两,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三程序,大麻子一升,以水二头号半,煮取一斗,多次洗患处。

此方名“王不留行汤”。

7、疔肿初起。

用王不留行子研为一末,加蟾蜍和丸,如黍米大。

每服一丸,酒送下。

汗出即愈。

葶苈释名丁苈、大室、大适、狗荠。

气味(苗、子)苦、平、无毒。

主治

1、阳性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

用甜葶苈一两半(炒后研末)、汉防己末二两,和鸭血及头同捣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视病情每服五至十丸,一天服三次,以小便通畅为验。

2、遍身肿满,用苦葶苈(炒)四两,研细,和枣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桑白皮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

3、在腹水肿。

用革葶苈二升,炒后研末,与雄鸡血及头一起捣至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小豆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

又方:葶苈二升,用酒五升泡一夜,服一合即通一天服三次。

又方:葶苈一两杏仁十枚,同熬成黄色。

取出捣烂,分十次服。

4、肺湿痰喘。

用甜葶苈炒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服下。

5、咳嗽上气(不能睡卧,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足肿)。

用葶苈子三长,经微火熬研后,装入布袋,泡在清酒五升中。

几日后饮酒,每次一小杯。

一天饮四次。

如病急,等不到酒泡透,可以榨汁服。

6、肺壅喘急。

用葶苈炒黄,研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弹子大。

服药时先用大枣二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二升,然后放入葶苈一丸,继续煎水至一升,一次服下,此方名“葶苈大枣泻肺汤”。

7、月经不通。

用葶苈一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棉裹,纳入阴道中。

过一夜,换药一次,汗出即出可停药。

8、突发颠狂。

用葶苈一程序,捣极细,加白犬血和成丸子,如麻子大。

每服二丸,酒送下,三服即愈。

9、虫牙用葶苈、雄黄,等分为末调腊月猪油点痛处。

10、瘰疬已溃。

用葶苈二合、豉一升,捣烂作成饼子,如钱大,厚二分。

安在疮孔上,外用艾灸使受温热,但不可伤肉,亦不可灸初起之疮。

车前释名当道、浮以、马昔、牛遗、牛舌、车轮草、地衣、蛤蟆衣。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

1、血淋作痛。

用车前子晒干研细,每服二钱,车前叶煎汤送下。

2、老人淋病(身体发热)。

用车前子五合,煮汁,去渣,用汁煮米粥吃,有效。

常服此方,亦可明目。

3、妊妇热淋。

用车前子五两、葵根(切)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4、容易小产,用车前子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不饮酒者,可改用水送下。

5、阴囊冷痛。

肿满即成险症,用车前子研细,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6、久患内障。

用车前子、干地黄、麦门冬,等分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

常服有效。

7、补虚明目(肝肾均虚,眼发黑共,或生障翳,迎风流泪)。

用车前子、熟地黄(酒蒸后火焙)各三两,菟丝子(酒浸)五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

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驻景丸”。

8、小便不通。

用车前草一斤,加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次,一方:上方再加冬瓜汁嗔或桑叶汁。

9、小便尿血。

用车前草捣汁五合,空心服。

10、鼻血不止。

用车前叶捣汁饮下。

11、刀作。

用车前叶捣烂敷伤处。

12、湿气腰痛。

和车前叶连根七棵、葱白连须七棵,枣七枚,煮酒一瓶常服。

13、喉痹、乳蛾。

用车前草、凤尾草捣烂,加霜梅肉少许煮酒,共研取汁。

鸡乞求蘸取刷喉。

14、两眼红痛。

用车前草汗调眩硝末,临星时涂眼泡上,次日早晨洗去。

15、目翳初起。

用车前叶、敬杨叶等分,揉出汁,裹入两层桑叶中,悬阴处一夜。

次日打开桑叶,以汁点眼。

马鞭草释名龙牙草、凤颈草。

气味(苗、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疟疾寒热。

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2、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干,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

3、大腹不肿。

用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浓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

每服二、三丸,渐加至四、五丸,极效。

4、阴囊肿痛(肿大中升,睾丸疼痛)。

用马鞭草捣烂,涂搽。

5、妇女经闭,结成索子。

用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锉细,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

一天服二次。

6、乳痈。

用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块,共捣汁内服,以渣敷患处。

7、疥疮。

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

8、赤白痢。

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

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蛇含释名蛇衔、威蛇、小龙牙、紫背龙牙。

气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

1、产后泻痢用蛇含极一反,浓煎服下。

2、刀伤出血。

用蛇含草捣烂敷伤处。

3、身面恶癣。

用蛇含草加生矾研敷。

4、蜈蚣、蝎伤用蛇含划揉碎敷伤处。

5、痈肿瘀血、产后积血等。

作蛇含、大黄、附子、芍药、大戟、细辛、独活,黄芩、当归,莽草、蜀椒各一两,薤白十四枚,共研为末,在酒中泡一夜,加猪油二斤熬成膏收存,用时每服一弹丸大的经量,温酒送下。

一天服两次。

病在体外,则用膏敷涂。

此方名“蛇含膏”。 qUeQJJ3wrk9MGhJ9Yy1KkYXQ0TdsugqP3+cdw8lC10lxAaNwOrStPE8TrGQz5gC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