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草纲目
李时珍

第一集

草部

甘草释名

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

1、伤寒咽痛(少阴症)。

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

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

此方名“甘草汤”。

2、肺热喉痛(有灸热)。

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

每服五钱,水煎服。

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

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

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4、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

用灸甘草三两,研细。

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5、小儿热嗽。

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

此方名“凉隔丸”。

6、婴儿初生便闭。

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7、小儿撮口风。

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

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8、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灸过,研细。

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9、儿童遗尿。

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10、小儿尿中带血。

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

一岁儿一天服尽。

11、小儿干瘦。

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

每服五丸,温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12、赤白痢。

甘草一尺长,灸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13、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

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14、口疮。

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15、背疽。

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

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少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

冷了再换。

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

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

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16、各种痈疽。

用甘草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

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

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

每服一、二匙。

此方名“国老膏”。

消肿去毒,功效显着。

17、初起乳痈。

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

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18、痘疮。

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19、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

成脓破口,便难治好)。

用甘草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

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

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

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

温服。

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20、阴部温痒。

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21、冻疮发裂。

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22、汤火伤。

用甘草煎蜜涂搽。

黄芪释名

亦名戴糁、戴椹、草、百本、王孙。

(“芪”原作为“耆”)。

气味(根)甘、微温、无毒。

主治

1、小便不通。

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小儿减半。

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

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

每服少许。

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浊。

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

每服一钱。

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

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

二药共研细。

每服二钱,一天两次。

也可以煎服。

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5、老人便秘。

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

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

两服可通便。

可以常服。

6、血淋。

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三十丸。

7、少淋。

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

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8、吐血。

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9、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

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10、肺痈。

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

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

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

去渣,取脂涂疮上。

一天三次。

12、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

用黄芪、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

分次服下。

13、阴汗湿痒。

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人参释名

亦名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

气味(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1、阴亏阳绝之症(昏眩、自汗、痰鸣、脉大)。

用人参十两细切,加水二十碗浸透,以桑柴火缓煎成膏。

每服一至三碗。

持续服至病愈。

以方名“人参膏”。

2、胸中痞坚,胁下逆气抢心。

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加水八升,煎至三升。

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此方名“治中汤”(理中汤)。

3、脾胃气虚,不思饮食。

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一钱、灸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饭前温服。

此方名“四君子汤”(按:各药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

4、开胃化痰。

用人参二两(焙)、半夏五钱(姜汁浸后焙干),共研为末,和面揉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姜汤送下。

饭后服。

一天服三次。

药中加陈皮五钱亦可。

5、胃寒气满,饥不能食。

用人参二钱、生附子半钱、生姜二钱,加水七合煎成二合,调入鸡蛋清一个,空心服下。

6、胃虚恶习,或呕吐有痰。

用人参一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再加竹沥一杯、姜汁三匙。

温服。

此方最宜老人。

7、反胃(饮食入口即吐,病人衰弱无力)。

用人参三两,切片,加水一升,煮成四合,热服。

同时用人参汁加鸡蛋白、薤白(即头)煮粟米粥吃。

8、妊妇腹痛吐酸,不能饮食。

用人参、炮干姜,等分为末。

加生地黄汁,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9、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晕。

用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

每帖以生姜十片,加月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10、喘急欲绝。

用人参末煎汤,每服一茶匙。

一天服五至六次。

11、产后发喘。

用人参末一两;另有苏木二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后,调参末内服。

有特效。

12、产后诸虚、发热、自汁。

用人参、当归,等分为末;另以水三升,加猪腰子一个(切片),糯米半合,葱白二个,煮米至熟。

取汁一碗,将人参、当归药末调入煎汤,饭前温服。

13、产后大便不能,出血很多。

用人参、麻子仁、枳壳(麦麸炒过),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14、横生倒产。

用人参末、乳香末各一我,丹砂五分,共研细,加鸡蛋白一个,生姜汁三匙,搅匀后冷服。

有特效。

15、怔忡自汗,心气不足。

用人参、当归各半两,和阉猪腰子一对(切片)同煎,空心服。

药渣焙干为末,以山药末作糊和药成丸,如绿豆大。

每服五十丸,枣汤送下。

药中亦可加乳香二钱。

16、肺虚久咳。

用人参二两、鹿角胶(灸过)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

薄荷豉汤(如葱)送下。

17、喘嗽咳血,脉弱无力。

用人参末三钱,鸡蛋白调匀,清晨服下,服后即去枕仰卧。

病不久者,一服可愈。

久病者两服有效。

以乌鸡蛋的蛋白调药。

效果更佳。

18、咳嗽吐血。

用人参、黄芪、面粉各一两,百合五钱,共研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

饭前服,茅根汤送下。

又方:人参、乳香、丹砂,等分为末,加乌梅肉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天服一丸,开水送下。

19、吐血下血,血如泉涌。

用人参五钱(焙)、侧柏叶(先蒸后焙)、荆芥穗(烧存性)各五钱,共研为末。

每取二钱加入面粉二钱中,以水调成稀糊吃下。

20、鼻血不止。

用人参、嫩柳枝,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日服三次。

无柳枝可用莲子心代。

21、阴虚尿血。

用人参(焙)、黄芪(盐水灸),等分为末;另用红皮萝卜一枚,切成四片蜜灸,灸过再灸,以用尽二两蜂蜜为止。

每服以萝卜一片蘸药末吃,盐开水送下。

22、水渴。

用人参末,蛋白调匀。

每服一钱。

一天服三、四次。

又方:人参、栝楼根等分,生研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百丸,饭前以麦门冬煎汤送下。

一天服两次。

此方名“玉壶丸”。

又方:人参一两,甘草二两(雄猪胆汁浸后加灸),脑子半钱,共研为末,调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次嚼一丸,冷开水送下。

又方:人参一两,葛粉二两,共研为末。

同时,在猪汤一升中,加药三钱、蜜二两,慢火熬成膏子。

每夜含咽一匙。

三次见效。

23、痢久晕厥,六脉沉香。

用人参、附子各一两半,每次取半两,加生姜十片、丁香十五粒、粳米一撮,在水二碗中煎至一碗半,空心温服。

24、禁口痢。

用人参、莲肉各三钱,水煎成浓汤,一口一口细吞之。

或加姜汁炒过黄连三钱同煎亦可。

25、老人虚痢不止,不能饮食。

用人参一两、鹿角一两、鹿角(去皮,炒过)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茶匙,米汤调下。

一天服三次。

26、伤寒坏症(伤寒症或其他时疫,病久体弱,脉沉伏,不省人事)。

用人参一两,加水二杯,煎至一杯,以井水浸冷后服下。

不久,鼻梁出汗,既药有效。

此方名“夺命散”(即“复脉汤”)。

27、伤寒厥逆(身有微热,烦躁,六脉沉细)。

用人参半两,水煮,调牛胆南星末二钱,热服。

28、筋骨风痛。

用人参四两,酒泡三天,取出晒干,与土茯苓一斤、山慈姑一两,共研为末,炼蜜和药为丸,如梧子大。

每服一百丸,饭前服,米汤送下。

29、小儿风抽筋。

用人参、蛤粉、丹砂,等分为末,加母猪血和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五十丸,金银汤送下。

一天服两次。

30、小儿惊后眼斜。

用人参、阿胶、糯米(炒成珠)各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

一天服两次。

31、蜈蚣、蜂虿螫伤。

用人参末涂敷。

沙参释名

亦名白参、知母、羊乳、羊婆奶、铃儿草、虎须、苦心。

气味(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肺热咳嗽。

用沙参半两,水煎服。

2、突然发疝(小腹及阴中绞痛,自法出,几欲死)。

用沙参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3、妇女白带。

用沙参研细,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荠苠释名读如齐尼。

亦名杏参、杏叶沙参、甜桔梗、白面根。

苗名隐忍。

气味(根)甘、寒、无毒。

主治

有关荠苠的其它资料查询「中草药图谱」查询「中药偏方」1、强中、消渴(男子出精后,阴茎仍然坚挺,称为“强中”;如同时有多饮多便现象,即属“消渴”,能发痈疽)。

用猪肾一个,黑大豆一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半。

去渣留汁,再加荠、石膏各三两,人参、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黄芩、栝楼根、甘草各二两,同煮汁至三升。

分三次服。

此方名“石子荠汤”。

又方:荠、大豆、茯苓、磁石、栝楼根、熟地黄、地骨皮、玄参、石斛、鹿茸各一两,人参、沉香各半两,共研细,加煮烂的猪肚子,捣匀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盐水送下。

此方名“荠丸”。

2、疔疮肿毒。

用生荠根捣汁内服,外用药渣敷疮。

三次可愈。

3、脸上黑泡。

用荠、肉桂各一两,研细。

每服一茶匙,醋汤送下。

4、中钩吻毒(钩吻的叶子类似一种芹类,误采食后有生命危险)。

用荠八两,加水六升,煮成三升。

每服五合,一天服五次。

桔梗释名

亦名白药、梗草、荠。

气味(根)辛、微温、有小毒。

李时珍认为:“当以苦、辛、平为”。

主治

1、胸满不痛。

用桔梗、枳壳等分。

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2、伤寒腹胀(阴阳不和)。

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

此方名“桔梗半夏汤”。

3、痰嗽喘急。

用桔梗一两半,研细,用童便半升,煎成四合,去渣后温服。

4、肺痈咳嗽(胸满振寒,脉数咽干,先吐臭痰,后吐臭脓)。

用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

吐出脓因时,是病渐愈之象。

此方名“桔梗汤”。

5、喉痹。

用桔梗二两,水三升,煎成一升。

一次服下。

6、咽痛。

先服甘草汤,如不愈,再服桔梗汤。

7、口舌生疮。

治法同上。

8、虫牙肿痛。

用桔梗、薏苡,等分为末,内服。

9、骨槽风(牙龈肿痛)。

用桔梗研细,与枣肉调成丸子,如皂角子大。

裹棉内,上下牙咬住。

常用荆芥煎汤嗽口。

10、牙疳。

用桔梗、茴香等分,略烧后研细敷患处。

11、眼睛痛,眼发黑。

用桔梗一斤、黑牵牛头三两,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四十丸,温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此方称“桔梗丸”。

12、鼻血不止。

用桔梗研细,加水调匀。

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

药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

13、吐血下血。

治法同上。

14、打伤阏血。

用桔梗末,每服少许,米汤送下。

15、中蛊下血(下血如鸡肝色,大量排出,病热很险)。

用桔梗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初时须强灌。

约七天之后,血止。

可吃猪肝汤补身体。

药中也可加犀角,用量与桔梗等分。

16、怀孕中恶(心腹突然大痛)。

用桔梗一两,锉细,加生姜三片。

水一杯煎服。

长松释名

亦名仙茆。

生古松下,根色如荠,味似人参。

气味(根)甘、温、无毒。

主治

长松一两五钱,熟地黄八钱,生地黄、黄芪(蜜灸)、陈皮各七钱,当归、厚朴、黄各五钱,白芍药(煨)、人参、枳壳各四钱,苍术(米泔制)、半夏(制)、天门冬、麦门冬、砂仁、黄连各三钱,木香、蜀椒、胡桃仁各二钱,小红枣肉八个,老米一撮,灯心(五寸长)一百二十根。

以上为一料,分成十剂收存。

另取米五升,造酒一碗,煮一份药。

经过一段时间后饮药酒。

黄精释名

亦名黄芝、戊已芝、菟竹、鹿竹、仙人余粮、救穷草、米铺、野生姜、重楼、鸡格、龙御、垂珠。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

1、补肝明目。

用黄精二斤、蔓菁子一斤,共同九蒸九晒,研为细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常服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2、大风癞疮(风邪入血,日久成癞,鼻坏色败)。

用黄精去皮,洗净,取二斤晒干,放在米饭上蒸到饭熟时,把药保存好,经常服食。

3、脾胃虚弱,体倦乏力。

用黄精、枸杞子等分,捣碎作饼,晒干研细,炼蜜调药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萎蕤释名

亦名女萎、葳蕤、萎、委萎、萎香、荧、玉竹、地节。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

1、眼红兼有涩、痛。

用萎蕤、赤芍、当归、黄连等分,煎汤熏洗。

2、眼见黑花,红痛昏暗。

用萎蕤(焙)四两,每取二钱,略加薄荷、生姜、蜂蜜,同煎汤。

睡前温服,一天服一次。

此方名“甘露汤”。

3、小便淋。

用萎蕤一两、芭蕉根四两、滑石二钱,水煎,分三次服。

4、小便涩,发热口干。

用萎蕤五两,煎水服。

5、后虚肿。

用萎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水煎服。

知母释名

亦名母、连母、母、货母、地参、水参(水须、水浚)、荨、藩、苦心、心草。

气味(根)苦、寒、无毒。

主治

1、痰嗽。

用知母、贝母各一两,研细: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匀。

每夜,切生姜三片,二面蘸上药末,放在口里细嚼咽下,随即睡觉。

次日必泻,痰嗽渐止。

体弱者,不用巴豆。

2、久嗽气急。

用知母五钱(去毛切片,隔纸炒过)、杏仁五钱(姜水泡,去皮尖,焙过),同煎服。

另以萝卜子、杏仁,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

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以绝病根。

3、妊娠不足月,腹痛欲产。

用知母二两,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米粥送下。

4、紫癜风疾。

用醋磨知母涂搽。

5、甲疽。

用知母,烧存性,研末敷患处。

肉苁蓉释名

亦名肉松容、黑司命。

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

1、劳伤,精败面黑。

用肉苁蓉四两,水煮烂,切薄研细,炖羊肉吃。

2、肾虚白浊。

用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枣汤送下。

3、汗多便秘(年老或体虚的病人)。

用肉苁蓉(酒浸,焙过)二两、沉香末一两,共研为末。

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八丸。

白开水送下。

4、消中易饥(按:患此病者常多食,但身体很消瘦)。

用肉苁蓉、山萸、五味子等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盐酒送下。

5、破伤风(口禁,身强直)。

用肉苁蓉切片晒干,烧成烟熏伤处,累效。

列当释名

亦名栗当、草苁蓉、花苁蓉。

气味(根)甘、温、无毒。

主治

男子五劳七伤、阳痿等症,用列当二斤,捣烂筛净赤箭(天麻))释名

亦名赤箭芝、独摇芝、定风草、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

赤箭以“其茎如箭杆”,赤色而得名。

《神农本草经》。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

诸风湿痹、四肢拘挛、瘫患不随、眩晕头痛等症。

李时珍说:“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

.......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

天订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

今有久服天麻药,遍身发出红丹者,是其祛风之验也。

”凡欲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以及治疗头晕、多睡、肢节痛、偏头风、鼻痈、面肿等症,都要服“天麻丸”。

配方及服法:天麻半两、芎二两,共研为末,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次嚼服一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

[附]还筒子(天麻子):定风补虚,功同天麻。

术(白术)释名

亦名山蓟、杨、蓟、马蓟、山姜、山连、吃力伽。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

1、胸膈烦闷。

用白术研细,每取一茶匙,白水送下。

2、五饮(一、留饮,水在胸部;二、癖饮,水在两胁下;三、痰饮,水在胃中;四、溢饮,水在五脏间;五、流饮,水在肠间。

这些都是因为饮食胃寒,或饮茶过多所致)。

用白术一斤、干姜(炮)半斤、桂心一斤,共研为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温水送下。

此方名“倍术丸”。

3、四肢肿满。

用白术三两,每服半两用口嚼碎,加大枣三枚,煎服。

一天服三、四次。

4、中风口禁,不省人事。

用白术四两,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5、产后中寒,遍身冷直,口禁。

不省人事,用白术四两、泽泻一两、生姜五钱,加水一升煎服。

6、头忽晕眩,四体消瘦,饮食无味,好食黄土。

用白术三斤、曲三斤,捣乱筛净,加酒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一天服三次。

忌食菘菜、桃、李、青鱼。

7、中湿骨痛。

用白术一两,加酒三杯,煎成一杯,一次服完。

不喝酒的人,可用水煎服。

8、小儿蒸热(脾虚人瘦,不思饮食)。

用白术、白茯苓、白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加姜枣煎服。

此方名“吃力伽散”。

9、皮疹。

用白术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0、自汗不止。

用白术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1、盗汗。

用白术四两,分别以一两同牡蛎炒,同石斛炒,同麦麸炒。

共研为末。

每服三钱,杰米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

12、产后呕吐。

用白术一两二钱、生姜一两五钱,加酒和水各二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3、脾虚胀满(脾气不和,冷气客于中,雍塞不通)。

用白术二两、桔皮四两,共研为末,加酒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饭前服,木香汤送下。

此方名“宽中丸”。

14、脾虚泄泻。

用白术五钱、芍药一两,共研为末,加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一天服两次,冬月加肉豆蔻煨为末。

15、久泻肠滑。

用白术(炒)、茯苓各一两,糯米(炒)二两,共研为末,加枣肉拌食或做成丸子服下。

16、小儿久泻(米谷不化,饮食不进)。

用白术二钱半(炒过),加半夏曲二钱半、丁香半钱,共研为末,再加姜汁、面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

按小儿年岁,酌量给服,米汤送下。

17、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长期不愈。

用白术一斤,黄土炒过,研细;另用干地黄半斤,在饭上蒸熟。

两药捣和,如太干,可加酒少许。

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

一服服三次。

18、妊妇束胎(按:束脂是指产期已到而迟迟不生)。

用白术、枳壳(麸炒),等分为末,和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饭前服,温水送下。

19、牙长不休(渐至张口进食亦感困难,这叫“髓溢病”)。

用白术煎汤漱口兼内服,有效。

苍术释名

亦名赤术、山精、仙术、山蓟。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

1、面黄食少。

用苍术一斤、熟地黄半斤、干姜(炮)五钱至一两(夏天五钱,冬天一两),共研细,加糊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

温水送下。

2、喜吃生米(不思熟食,爱嚼生米,憔悴萎黄,终于不起)。

用苍术在淘米水中浸一夜,取出焙干,锉碎成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饭前服,一天服三次,米汤送下。

半月左右可愈。

3、腹中虚冷,不能饮食,食亦不化。

用苍术二斤、曲一斤,共炒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

如怕冷,加干姜三两;腹痛,加当归三两;衰弱,加甘草二两。

4、脾湿水泻(困弱无力,水谷不化,腹痛甚剧)。

用苍术二两、白芍药一两、黄芩半两、淡桂二钱,混合后,每取一两煎服。

如脉弦,头微痛,则减去芍药,加防水二两。

5、暑天暴泻。

用神曲(炒)、苍术(淘米水中浸一夜,焙干),等为分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五丸,米汤送下。

此方名“曲术丸”。

6、久痢。

用苍术二两、川椒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饭前服,温水送下。

此方称“椒术丸”。

恶痢久者,加桂。

7、脾湿下血。

用苍术二两、地榆一两、分作两份,每份以水二碗,煎成一碗,食前湿服。

8、青盲、雀目。

用苍术四两,淘米水浸一夜,切片焙干,研细,每服三钱。

另将药末包在猪肝中,扎好,和粟米同煮熟,用以熏眼。

临眼前,食肝饮汁。

又方:用苍术二两,淘米水浸过,焙干,捣碎为末,每服一钱。

另以羊肝一斤,切破,放入药末,扎好,以淘米水煮熟,冷定吃下。

9、两目昏涩。

用苍术半斤,淘米水浸七天,去皮切片,焙干,加木贼二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茶或酒送下。

10、风牙肿痛。

把盐水浸过的苍术烧存性,研档擦牙。

11、脐虫怪病(腹硬如铁,脐中流水,如虫爬行,痒不可忍)。

用苍术煎成浓汤洗浴。

另以苍术末加麝香少许,水调匀服下。

狗脊释名

亦名强、扶筋、百枝、狗青。

气味苦、平、无毒(或说微温)。

主治

男子各种风疾。

用金毛狗脊,盐泥严封煅红,取出去毛。

与苏木、川乌头(生用),等分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地十丸,温酒盐汤送下。

此方名“四宝丹”。

2、妇女白带。

用金毛狗脊(去毛)、白蔹各一两,鹿茸(酒蒸后稍焙)二两,共研为末,加艾煎醋汁,和糯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3、固精强骨。

用金毛狗脊、远志肉、茯神、当归身、等分为末,加熟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

4、病后脚肿。

除节食以养胃气之外,再用狗脊煎汤浸洗。

贯众释名

亦名贯节、贯渠、百头、草头、黑狗脊、凤尾草。

气味(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鼻血不止。

用贯众根研末,取一钱,水冲服。

2、各种下血(包括痔下血、漏下血以及肠风酒痢等)。

用贯众去掉皮毛,焙干,研细。

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

或加醋、糊和药为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米汤送下。

或将药烧存性,研细,加麝香少许。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妇女血崩。

用贯众半两,煎酒服。

4、产后流血过多,心腹彻痛。

用状如刺猥的大贯众一个,全用不锉,只去毛,以好醋蘸湿,慢火灸令香熟,冷后研细。

每服三钱,空心服,米汤送下。

此方名“独对汤”。

5、赤白带下。

治法同上。

对久病者亦有效。

6、长期咳嗽,痰带脓血。

用贯众、苏方木等份。

每服三钱,以水一碗,生姜三片,煎服。

日服二次。

7、白秃头疮。

用贯众、白芷,共研为末,调油涂搽。

8、漆疮作痒。

用贯众研末,调油涂搽。

9、鸡鱼骨鲠。

用贯众、缩砂、甘草等分,研为精末。

棉包少许含口中,嚼汁呖下。

久则骨刺随痰吐出。

巴戟天释名

亦名不凋草、三蔓草。

气味(根)辛、甘、微温、无毒。

主治

风湿、脚气、肾虚、阳痿。

远志释名苗名小草、细草、棘菀、绕。

气味(根)苦、温、无毒。

主治

1、善忘症。

取远志为末,冲服。

2、胸痹心痛(逆气膈中,饮食不下)。

用远志、桂心、干姜、细辛、蜀椒(炒)各三两,附子二分(炮),一起捣细,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米汁送下。

一天服三次。

如不见效,可稍增加药量。

忌食猪肉、冷水、生葱菜。

此方名“小草丸”。

3、喉痹作痛。

用远志肉为末,吹扑痛处,以涎出为度。

4、脑风头痛。

把远志末吸入鼻中。

5、吹乳肿痛。

用远志焙干研细,酒冲服二钱。

药渣敷患处。

6、各种痈疽。

用远志放入淘米水中浸洗过,捶去心,研细。

每服三钱,以温酒一杯调澄。

清汁饮下,药渣敷患处。

7、小便赤浊。

用远志(甘草水煮过)半斤,茯神、益智仁各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枣汤送下。

淫羊霍释名

亦名仙灵脾、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三枝九叶草、刚草。

气味辛、寒、无毒。

李时珍说:“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

......真阳不足者宜之”。

主治

1、阳痿,腰膝冷。

用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泡三天后,常饮服。

此方名“仙灵脾酒”。

2、偏风不遂。

服仙灵脾酒。

3、咳嗽,气不顺,腹满不思饮食。

用淫羊藿、覆盆子、五味子(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熟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姜茶送下。

4、日昏生翳。

用淫羊藿、生王瓜(既红色的小栝楼),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茶送下。

一天服二次。

5、病后青盲(病不久者)。

用淫羊藿一两、淡豆鼓一百粒,水一碗半煎成一碗,一次服完。

6、小儿雀目。

用淫羊藿根、晚蚕蛾各半两,灸甘草、射干各二钱半,共研为末,另取羊肝一块,切开,纳入上制药末二钱,把肝扎紧,和黑豆一合、淘米水一碗同煮熟。

分二次吃完。

7、痘疹入目。

用淫羊藿、威灵仙,等分为末。

每服五分,米汤送下。

8、虚火牙痛。

用淫羊藿煎汤,不时嗽口,很见效。

仙茅释名

亦名独茅、茅爪子、婆罗门参。

气味(根)辛、温、有毒。

主治

阳痿精寒,腰膝风冷,筋骨痿痹等症。

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

其配方及服法如下:仙茅二斤,放入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锉,阴干。

另用苍术二斤,放入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

取这样制过的仙茅、苍术各一斤,与枸杞子一斤,车前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一起研细,加酒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饭前服,温酒送下。

一天服二次。

玄参释名

亦名黑参、玄台、重台、鹿肠、正马、逐马、馥草、野脂麻、鬼藏。

气味(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诸毒鼠瘘(颈部淋巴结核)。

用玄参泡酒,每天饮食少许。

2、年久瘰疬。

用生玄参捣烂敷患处。

一天换药二次。

3、用玄参研为末,取淘米水煮的猪肝,每日蘸药末吃。

4、发斑咽痛。

用玄参、升麻、甘草各半两、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温服。

5、急喉痹风。

用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共研为末,新汲水一碗调服,立愈。

6、鼻中生疮。

用玄参末涂搽,或把玄参在水中泡软后塞入鼻中。

7、小肠疝气。

用玄参炒过,做成丸子。

每服一钱半,空心服,酒送下。

出汗即为有效。

地榆释名玉豉、酸赭。

气味(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吐血。

用地榆三两,加米醋一升,煮沸十多次,去渣汁,饭前热服一合。

2、妇女漏下,赤白不止,人极黄瘦。

治方如上。

3、血痢不止。

用地榆晒干,研细。

每服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熟食下。

又方:单用地榆煎汤,每服三合。

4、赤白下痢。

用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去渣,熬成膏。

每服三合,空腹服。

一天服两次。

5、大便下血,长期不愈。

用地榆、鼠尾草各二两,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6、小儿疳痢。

用地榆煮汁。

熬如饴糖。

服之有效。

7、毒蛇螫人。

用新地榆根捣汁饮下,并以搽伤口。

8、虎犬咬伤。

用地榆煮汁饮下,再以地榆末敷伤口。

单用白开水冲服地榆末亦可。

9、小儿湿疮。

用地榆煎成浓汁,一天洗疮两次。

10、小儿面疮,红肿烧痛。

用地榆八两,加水一斗,煎成五升,温洗患处。

丹参释名赤参、山参、郗蝉草、木羊乳、逐马、奔马草。

气味(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月经不调,产前胎动,产后恶血不下,冷热劳,腰脊痛,骨节烦疼等症。

用丹参洗净,切片,晒干,研细。

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此方称“丹参散”。

2、小科下血。

用丹参十二两,加酒五升,煮成三升。

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不能饮酒者,可用水煎服。

3、寒疝腹痛(小腹和阴部牵引痛)。

用丹参一两,研细。

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4、小儿惊发热。

用丹参、雷丸各半两,与猪油二两,同煎几次,去渣,取汁收存。

用时,摩汁在儿身。

此方称“丹参摩膏”。

5、乳痈。

用丹参、白芷、芍药各二钱,口咬细,醋淹一夜,加猪油半斤,微火煎成膏。

去渣,取浓汁敷乳上。

6、热油烫伤与火伤。

用丹参八两,锉碎,加水稍稍调拌,放入羊油二斤中煎过。

取以涂伤处。

紫参释名牡蒙、童肠、马行、众戎、五鸟花。

气味(根)苦、寒、无毒。

主治

1、下痢。

用紫参半斤,加水五升,煎成二升。

再加入甘草二两,煎至半升,分三次服。

此方名“紫参汤”。

2、吐血不止。

用紫参、人参、阿胶(炒),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乌梅汤送下。

又方:与上方基本相同,但减去人参。

换为甘草,以糯米汤送下。

3、脸上酒刺。

用紫参、丹参、人参、苦参、沙参和成一两,共为末,加胡桃仁捣烂,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GH+g7vMeSKA2lo9QYiuOQ1u4xe/1pjgjRdugenzRGM/i3VCL7Jig1oLFH512MdT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