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霜释名木柴灶的灶门口,外额上,是烟火从灶里出来的必经之路。
因之,灶门边、灶额上往往结成一层黑霜,这就是百草。
气味辛、湿、无毒。
主治
1、流鼻血不止。
用百草霜末吹入鼻孔,血立止。
2、吐血。
用百划霜末二钱,糯米汤送下。
又方:百草霜五钱、槐花末二两,共研细,每服二钱,茅根汤送下。
3、齿缝出血。
用百草霜末涂搽,有效。
4、妇女血崩。
用百草霜二钱,拌狗胆汁,分二次服,当归酒送下。
5、孕妇胎动下血或胎已死。
用百草霜二钱、棕灰一钱、伏龙肝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白开水加酒或童泉送下。
6、胎前产后虚损、胎儿逆生横生、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等症。
用百草霜、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童便、醋各少许调匀,热汤送下。
二服有效。
7、妇女白带。
用百草霜一两、香墨半两,研细,每次取三钱放在一片猪肝里,纸裹煨熟,细细嚼食,湿酒咽下。
8、脏毒下血。
用百草霜五钱,米汤调匀,放在外面露一夜,第二天早晨,空心服下。
9、突然泻痢。
用百草霜二钱,米汤调服。
又方(铁刷丸):百草霜三钱、墨一钱、半夏七分、煮熟的巴豆十四粒,研匀,加黄蜡三钱、香油少许,做成丸子,分次吞服。
视丸子大小,每服三、四丸至四、五十丸,姜汤送下。
10、小儿积痢。
服“驻车丸”,即百草霜二钱、煨去了油的巴豆一钱,研匀,稍加面粉,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三、五丸。
如是赤痢,利用甘草汤送下,是白痢,则用米汤送下,兼有赤、白痢,则用姜汤送下。
11、热痢脓血。
用百草霜、黄连各一两,研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一天服二次。
12、疟疾。
用百草霜、黄丹,等分为末,取三钱于发病日空心服,米汤送下。
二服可愈。
13、昏厥不醒,但脉搏未停。
用百草霜和水灌之。
同时,针刺百会、足大趾中趾甲侧。
14、咽中结块,水食难下。
用百草霜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次用新汲水化一丸灌下。
险者不过二丸,即见效。
此方名“百灵丸”。
15、鼻疮脓臭。
用百草霜二钱,冷水冲服。
16、白秃头疮。
用百草霜调猪油涂搽。
17、头上诸疮。
用醋汤洗净后,在百草霜内加少量腻粉,以生油调匀涂患处。
18、瘭疽(手足肩北等处的肌肉里生出许多米粒般的疖子,疼痛钻心)。
用百草霜、釜脐墨、灶屋尘,合研,加水一斗,煮至三沸,取汁洗疽。
一天洗三、四次。
锻灶灰释名指煅铁炉中的灰,含有铁的作用。
气味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症瘕结块。
苏恭指出:治突然长起来的结块有效。
2、产后阴脱。
用紫色锻灶灰,加羊脂,充分和匀,布包好,在火上烘热,熨患处,推纳使上。
梁上尘释名指古屋里的倒挂尘,亦名乌龙尾、烟珠。
同时,要烧领烟尽,筛取末入药。
气味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
1、反胃。
用梁上尘调黑驴尿服之。
2、吐泻。
用梁上尘,滚汤泡过,澄清后饮之。
3、小便不通。
用梁上尘二指撮,清水送下。
4、脱肛。
用梁上尘和鼠粪烧烟,放在桶内,人坐桶上熏之。
熏数次可愈。
5、喉痹乳蛾。
用梁上尘、枯矾、好皂荚(以盐炒黄),等分研细,或向蛾吹去,或点在蛾上,都有效。
6、牙痛。
用梁上尘,盐炒,研细。
左牙痛,吹械鼻中,右牙痛,吹右鼻中。
7、鼻中息肉。
用梁上尘吹鼻中,有效。
8、噩梦至死。
不要用火照,急以梁上尘塞入鼻中,可以救活。
9、缢死。
用梁上尘,团成豆子那样大,放在筒子里,共作四筒,由四个人同时极力吹入两耳及两鼻孔。
如人死不久,可望救活。
10、月经流血不止。
用梁上尘半两,炒至烟尽,加荆芥穗半两,研末。
每服二钱,茶送下。
11、胎动。
用梁上尘、百草霜等分,酒送下。
12、横生逆产。
用梁上尘、酒送下。
13、妒乳(乳汁流不出,乳房肿痛)。
用醋调梁上尘涂搽。
14、石痈(痈硬如石,不作脓)。
用梁上尘、葵根与茎(化灰)等分,醋调敷患处。
15、发背肿痛。
用厨房内梁上尘,和生葱嫩心共捣成膏子敷患处,须留顶。
一日一换,干则加水润湿。
16、无名恶疮。
用梁上倒挂尘一条、韭菜地蚯蚓泥少许,加蜂蜜,捏成小饼,阴干。
用时以蜜水调敷疮上。
17、小儿头疮。
用梁上尘和油瓶底渣,以皂荚汤洗疮后涂搽。
18、小儿丹毒。
用梁上尘和腊猪油涂搽。
火部炭火释名炭能生火,但治病用的是炭或炭灰,并不是直接用炭火。
气味主治
木炭可治以下诸病:1、误吞金、银、铜、铁入腹。
用炭烧红,趁热捶成细末,煎汤喝下。
如无效,便刮取炭末三钱,井水调服,无效再吃,终能把误吞之物排出。
2、咽头突然作梗。
用木炭末和密做成丸子,分次含着并喝下。
3、白虎风病(骨节象被什么东西咬碎似的,痛的地方,游走不定)。
用炭灰五升、蚯蚓屎一升、红花七捻(一捻,是两个指头捏到的),合起来熬,熬后,用醋拌过,以旧布包好,趁热熨痛处。
4、肠风下血。
用紧炭三钱、枳壳烧灰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五更时服,米汤送下,天明再服一次,当天见效。
忌食油腻。
5、汤火灼伤。
用炭末和香油调涂。
6、白癞头疮。
用木炭烧红,投入开水中,温洗有效。
7、阴囊湿痒。
用麸炭和紫苏叶,研末擦患处。
艾火主治
主治艾火可灸治许多病。
先点好麻油灯,取艾茎一条,沾油烧燃,在疮肿上方徐徐照射,有效。
如治风湿痛,则取艾叶加少许硫磺,用纸包成捻子,沾油点燃,在患处照射。
针火)释名名亦名燔针、淬针、烧针、煨针。
气味主治
火针,用的是钢针,是烧过的钢针。
方法是:在灯盏里,放二十七茎灯草,注满麻油,把灯草点燃。
然后把针不断沾油,不断持向灯火里去烧。
要烧到通红才能用,用时须按穴道针刺。
或针末烧红或是冷针,那不但不能治病,而且于人有害。
火针,“乃为筋寒而急者设”。
所谓筋寒而急,指肌肉受寒,猛缩不已。
这是火针自古的用途。
以后,又有人用以刺积块,又有人用以刺痈疽。
以后,还有人用以治伤寒症。
那就不免要出些副作用了。
总结火针的用途,行之有效者,约有下列四项:1、治风寒筋急挛引痹痛,即所谓急抽筋。
2、治瘫痪不仁。
3、治症块、结积(腹中结块)。
4、治痈疽发背,有脓无头。
前两项,按穴刺,拔针要快。
拔针后,急用指头按穴孔,否则痛甚。
第三项,针刺入,可转动,拔针要慢。
第四项,要让脓流出来,所以不宜按穴孔。
“凡用火针,太深则伤经络,太浅则不能去病。
”应当进针适当。
针后如有发热恶寒,这是对了症的表现,是好现象。
据《灵枢经》讲:刺到病人内部如有知觉,就行了,刺到病人叫痛,就不算好。
病在脸部以夏天在湿热在两脚时,都不可用火针。
灯火释名指用胡麻油或苏子油点燃的灯气味主治
其他如鱼油、禽兽油、菜子油、棉子油、桐油、豆油、石脑油(即石油原油)等所点燃的灯火,都对眼睛有害,不能用来治病。
小儿的凉风、昏迷、搐搦(抽筋)、窜视(眼珠隐在上眼睑里)等症及头风胀痛等,都可用灯火治疗。
在小儿诸惊中,病孩仰向后者,以灯火照灼其囟门和两眉间的上下方;眼睛翻上不下者,应照灼脐的上下;不省人事的,应照灼手足心和胸部;手紧握、目往上翻者,应照灼囟门部位和两手心;口吐白沫者,应照灼口部和手足心。
头风胀痛,可用灯心蘸麻油在头额太阳穴处照灼。
外痔肿痛,则照灼患处。
婴儿初生,因冒寒,气断欲绝,这时勿剪断脐带,急烘絮把婴儿包好,同时烘热胞衣,又将灯盏放在婴儿脐下来回移动,令热气进入腹内,自然气回苏醒。
灯入亦治搅肠沙(手足冷,肚子痛,身上出红点)。
用灯草蘸油点火灼触红点,有效。
神针火释名把桃树枝削成针状,如鸡蛋大,长五、六寸,放干待用。
用时以棉纸三、五层衬于患处,将针蘸麻油点着,即刻吹。
气味主治
心腹冷痛,风寒湿痹,附骨阻疽等。
凡在筋骨隐痛者,针刺后,火气直达患处,疗效显着。
谷部胡麻释名巨胜、方茎、狗虱、油麻、脂麻。
叶名青蓑,茎名麻皆。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1、腰脚疼痛。
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后,捣烂。
每日吞服适量,以姜汁、蜜汤、温酒送下均可。
2、手脚酸痛,微肿。
用胡麻熬熟,研强烈,取五升加酒一升,泡一夜后随意饮用。
3、偶感风寒。
用胡麻炒焦,乘热捣烂泡酒饮用。
饮后暖卧,以出微汗为好。
4、热淋。
用胡麻子、蔓菁子各五合,炒黄,装袋中,以水三升浸泡,每饭前取服一钱。
5、疔肿恶疮。
用胡麻(烧灰)、针砂,等分为末,加醋调敷患处。
6、痔疮肿痛。
用胡麻子煎汤洗。
7、坐板疮疥。
用生胡麻嚼烂敷涂。
8、妇女乳少。
用胡麻炒过,研细,加盐少许服下。
9、汤火伤。
用胡麻生研如泥,涂搽伤处。
10、痈疮不合。
用胡麻炒黑。
捣烂敷涂。
11、漏胎难产(血干涩,胎儿不能下)。
用麻油半两,蜜一两,同煎开多次,温服,胎滑即下。
他药无益。
12、眉毛不长。
用胡麻花阴干,研为末,泡麻油中,每日取擦眉部。
大麻释名火麻、黄麻、汉麻。
雄者牡麻,雌者名苴麻、苎麻。
花名麻麻勃。
麻勃即大麻的花。
气味味麻勃:辛、温、无毒。
麻:辛、平、有毒。
大麻叶:辛、有毒。
主治
麻勃(大麻的花)1、记忆力衰退。
用初秋收取的麻勃一升、有参二两,共研为末,蒸透。
每睡醒时服一小撮。
2、瘰疬初起。
用初秋收取的麻花、中夏收取的艾叶各等分,作炷灸患处百壮。
3、刀伤病麻木。
用麻勃一两、蒲黄二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小匙,酒送下。
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4、风病麻木。
用麻花四两、草乌一两(炒存性),共研为末,加炼蜜调成膏。
每服三分,开水送下。
麻(麻子连壳的总称,大麻的果实)1、大便秘,小便数。
用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厚朴一尺,大黄、枳实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浆水送下。
一天服三次。
此方名“麻仁丸”。
2、月经不通(或两、三月,或半年一次)。
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两,研匀,熟酒一升中沁一夜,每天服药一升。
3、消渴(日饮数斗,小便赤涩)。
用秋麻子仁一升,加水三升,煮开三四次。
饮汁。
4、血痢不止。
用麻子仁汁煮绿豆空心吃,极效。
5、刀伤瘀血腹中。
用大麻仁三升、葱白十四枚,捣烂,加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
不尽时可再次服药。
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
不尽时可再次服药。
6、发落不生。
用麻仁汁煮粥常吃。
7、小儿头疮。
用麻仁五升,研细,水绞取汁,蜜调搽疮上。
大麻油:熬黑敷头上,治发落不生。
大麻叶:1、下蛔虫。
用大麻叶捣汗服五合。
2、疟疾。
用大麻叶,炒香,过一会,研为末,临发病前用茶或酒送服适量。
大麻的茎或茎皮:治破血,通小便,跌打损伤。
大麻根:带下崩中,热淋下血,跌打瘀血。
沤麻汁z:消渴、瘀血。
小麦释名来。
气味小麦(小麦的果实):甘、微寒、无毒浮麦:甘、咸、寒、无毒。
面粉:甘、温、有微毒。
不能消热止烦主治
小麦(小麦的果实):1、老人淋。
用小麦一升、通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饮服。
2、项瘿。
用小麦一升,在醋一升中泡过,晒干为末,加海藻(洗净,研为末)三两,和匀,每服一匙,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3、白癜风。
用小麦摊上,烧铁物压出油,搽涂患处。
4、汤火伤。
用小麦炒黑,研为末,加腻粉,调油涂伤处。
勿接触冷水。
5、头疮。
用小麦烧存性,研为末,调油敷患处。
浮麦: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
麦麸:1、产后虚汗。
用小麦麸、牡蛎,等分为末加猪肉汁调服二钱。
一天服二次。
2、身上瘢痕。
春夏用大麦麸,秋冬用小麦麸,筛粉,调油敷涂。
3、小便尿血。
麦麸炒香,以肥猪肉蘸食。
4、热疮,汤火伤。
用醋拌麦麸熨贴。
面粉:1、内伤吐血。
用面粉略炒,以京墨汁或藕节汁调服二钱。
2、大出血(口、耳、鼻都出血)。
用白面加盐少许,冷水调服三钱。
3、泄痢。
用白面一斤,炒焦黄,每天空心服一、二匙,温水送下。
4、咽喉肿痛,不能吞食。
用白面和醋调匀,涂喉外肿处。
5、乳痈不消。
用白面半斤,炒黄,加荆煮成糊敷涂,即消。
6、刀伤血出。
用生面干敷,五、七日即愈。
7、远行脚上起泡。
水调生面涂上,一夜即消。
8、火烧成疮。
用炒面加栀子仁末,调油涂搽。
9、防止受孕。
用白面一升、酒一升,煮沸去渣,分三次服下(来月经的头一天晚上,第二天黎明及大明以后各服一次)。
10、一切疔肿。
用猪油调面封患处,有效。
麦粉:痈疽发背,地铭肿毒。
用陈年麦粉,久炒成黄黑色,冷定后,研为末,加陈醋调成糊,熬如黑漆,收存瓷罐中。
同时摊纸上,剪孔贴患处,疼痛渐消。
以后肿毒亦消,此方屡试屡验,药易得而功极显。
面筋:解热和中。
糗:消渴止烦。
麦苗:消酒毒,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利小肠。
麦取:阳毒、温毒、热极发狂,大渴及温热。
麦秆:烧灰加在去疣痣、蚀恶肉的药膏中。
大麦释名牟麦。
气味咸、温、微寒、无毒。
主治
1、食饱烦胀。
用大麦面熬香,每服一匙,开水送下。
2、蠼螋尿疮。
用大麦嚼敷,一天三次。
3、汤火伤。
用大麦炒黑,研为末,搽伤处。
4、小便不通。
用陈大麦秸煎浓汁一次服。
雀麦释名燕麦、杜姥草、牛星草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主治(米)充饥滑肠,(苗)胞衣不下。
荞麦释名翘、乌麦、花荞气味甘、平、寒、无毒。
主治
1、咳嗽上气。
用荞麦粉四两、茶末二钱、生蜜二两,加水一碗,搅于极匀,饮服。
引气下降,即愈。
2、水肿气喘。
用生大戟一钱、荞麦面二钱,加水作饼炙熟为末,空心服,茶送下。
以大小便通畅为度。
3、赤白带下。
用荞麦炒焦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
4、禁口痢疾。
每服荞麦面二钱,沙糖水调下。
5、痈疽发背。
用荞麦面、硫磺各二两,共研为末,加水作成饼,晒干收存,每取一饼磨水敷疮。
6、汤火伤。
用荞麦面炒黄,研末,水调敷伤处,有特效。
7、瘰养成围颈。
用荞麦(炒,去壳)、海藻、白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白梅浸汤取肉,取一半和药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六、七十丸,食睡卧时米汤送下。
一天服五次。
若与淡菜同服更好。
8、绞肠沙。
用荞麦面一撮,炒黄,水煎服。
9、小肠疝气。
用荞麦仁(炒,去尖)、胡卢巴(酒浸、晒干)各四两、小茴香(炒)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送下。
10、腹痛微泻。
用荞麦作饭。
连食三、四次,即愈。
稻释名名杜、糯。
(本草所指的稻,去指糯而言)。
气味淘糯米水:甘、凉、无毒。
稻米:苦、温、无毒(一说味甘)。
主治
稻米1、霍乱烦渴。
用糯米三合、水五升、蜜一合,研汁分服。
或煮汁服。
2、消渴饮水。
治方同上。
3、下痢禁口。
用糯谷一程序,炒出白花,去壳,以姜汁拌湿,再炒为末。
每服一匙,开水送下。
三服即可止痢。
4、鼻血不止。
用糯米微炒黄,研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同时少许入鼻中。
此方名“独圣散”。
5、自汗不止。
用糯米、小麦麸同炒,研为末。
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或煮猪肉蘸末食。
6、白带。
用糙糯米、花椒等分,炒为末,加醋、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饭前服,醋汤送下。
7、胎动不安,下黄水。
用糯米一合,黄芪、芎穷各五钱,加水一升煎成八合,分次服。
8、腰痛虚寒。
用糯米二升,炒热装袋中,拴靠在腰痛处。
另以八角茴香研酒内服。
淘糯米水:益气,止烦渴霍乱,解毒。
糯稻花:阴干后供擦牙、乌须的配方使用。
稻秆:1、消渴饮水。
取稻秆中心烧灰,每以开水泡灰一合,澄清后饮下。
2、喉痹肿痛。
用稻草烧取墨烟,醋调吹鼻中或灌入喉中,吐出痰涎即愈。
3、下血成痔。
用稻秆烧灰淋汁,热浸洗三、五度,可愈。
4、汤火伤。
用稻秆灰冷水中淘七遍,带湿摊伤处,药干即换。
若是湿疮,则将稻秆灰淘后焙干,加油调涂。
三、五次可愈。
粳释名气味粳米:甘、苦、平、无毒。
淅二泔:甘、寒、无毒。
主治
有粳米:1、霍乱吐泻,烦渴欲绝。
用粳米二合,研成粉,加水二碗,再研成汁,和淡竹沥一合,一次服下。
2、自汗不止。
有粳米粉代扑粉,经常扑身上,有效。
3、心气痛。
用粳米一升加水六升煮开六、七次服下。
4、胎动腹痛。
用粳米五升、黄芪六两,加水七升煎成二升,分四次服下。
5、疔肿。
用粳米粉熬黑,调蜜敷涂。
淅二泔:清热,止烦渴,利小便,凉血。
炒米汤:益胃,除湿。
粳谷奴:走马喉痹。
取粳谷取烧、研,以酒冲服一匙,立效。
禾秆:解砒毒。
用禾秆烧灰,淋汁滤清,冷服一碗,能将毒排出。
籼释名占稻、早稻。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
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泄。
稷释名名粢。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
1、补中益气,用羊肉一脚,熬汤,加稷米、葱、盐,煮粥吃。
2、背痈。
用稷米粉熬黑,加鸡蛋白调匀,涂布上,剪孔贴患处,药干即换。
极效。
3、心气痛。
用稷根煎汤温服。
4、难产。
用稷根阴干,烧存性,研为末,以酒冲服二钱。
黍释名赤黍名门、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节距,一稃二米名痞。
气味黍米:甘、温、无毒。
久食令人多热烦。
丹黍米:甘、微寒、无毒。
黍茎和根:辛、热、有小毒。
主治
黍米:烧灰和油涂跌打伤,能止痛,不作瘢;嚼浓汁,涂小儿鹅口疮,有效。
丹黍米:止咳嗽,退热,亦治泄痢鳖瘕。
黍茎和根:利小便,止喘,去浮肿。
蜀黍释名蜀秫、芦、芦粟、木稷、荻粱、高粱。
气味(米)甘、涩、温、无毒。
主治
(蜀黍米)温中,涩肠胃,止霍乱。
(根)利小便,止喘满玉蜀黍释名玉高粱。
气味(米)甘、平、无毒。
主治
(玉蜀黍米)调中开味,(根、叶)治沙淋。
粱释名气味黄粱米:甘、平、无毒。
白粱米:甘、微寒、无毒。
青粱米:甘、微寒、无毒。
主治
黄粱米: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白粱米:1、胃虚呕吐。
用白粱米汁二合、姜汁一合,和匀服下。
2、霍乱不止,用白粱米五合,加水一升,煮粥吃。
3、手足生疣。
用白粱米粉炒红,和唾液涂搽。
青粱米:1、脾虚泄痢。
用青粱米半升、神曲一合,每日煮粥食。
2、冷气心痛。
用桃仁二两,去皮,加水研磨,绞取汁,倒入青粱米四合,煮粥吃。
3、老人血淋。
用车前五合,棉裹煮汁,加青粱米四合粥饮汁此方亦能明目。
粟释名气味粟米:咸、微寒、无毒主治
粟米:1、胃热消渴。
用陈粟米煮饭吃。
2、反胃吐食(脾胃气弱,食不消化)。
用粟米半升,捣成粉,加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取七枚煮熟,放一点盐,连汁穿梭心吞服,或加少许醋吞下。
3、鼻血不止。
用粟米粉小煮服。
4、汤火伤。
用粟米焦,投不中,澄取汁,浓煎如糖,频搽伤上,能止痛,灭瘢痕。
又方:粟米,半生半炒,研为末,酒调敷伤处。
粟泔汁:1、眼热赤肿。
用粟泔汁(淘粟水)发酸的沉淀,加生地黄等分,研匀摊于布上,方圆约二寸,贴目上熨热。
药干即换。
2、疳疮月蚀。
用粟泔汁沉淀敷涂。
参子释名龙爪粟、鸭爪稗。
气味甘、涩、无毒主治
补中益气,厚肠胃。
稗释名气味(稗米)辛、甘、苦、微寒、无毒。
主治
(稗米)益气,健胃。
(苗、根)捣敷或研末,可治刀伤出血。
薏苡仁释名解蠡、芑实、莘米、回回米、薏珠子。
气味(仁、根)甘、微寒、无毒主治
1、风湿身疼,日暮加剧。
用麻黄三两,杏仁二十枚,甘草、薏苡仁各一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
2、水肿喘急。
用郁李仁二两,研细,以水滤取汁,煮薏苡仁饭,一天吃两次。
3、沙石热淋。
用薏苡仁(子、叶、根皆可)水煎热饮(夏月次饮),以通为度。
4、消渴。
用薏苡仁煮粥吃。
5、肺痿咳嗽,有脓血。
用薏苡仁十两,捣破,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以酒少许送服。
6、痈疽不溃。
吞服薏苡仁一枚。
7、虫牙痛。
用薏苡仁、桔梗研末点服。
8、疝疾。
用薏苡(以东壁黄土炒过),加水煮成膏服下。
9、黄疸。
用薏苡根煎汤频服。
10、杀蛔虫。
用薏苡根一斤,磨细,加水七升煮成三升服下,能将虫杀死打出。
11、月经不通。
有薏苡根一两,水煎服。
12、牙齿风痛。
用薏苡根四两,水煮含漱。
罂子粟释名米囊子、御米、象谷。
气味(米)甘、平、无毒。
(壳)酸、涩、微寒、无毒。
主治
1、反胃吐食。
用白罂粟米三合、人参末三钱、生山芋五寸(切细),加水二升三合,煮成六合,再加生姜汁及盐少许,和匀分服。
2、赤白痢。
用罂粟米(炒)、罂粟壳(炙),等分为末,加炼蜜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3、热痢便血。
用粟壳(醋炙)一两、陈皮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三钱,乌梅汤送下。
4、久痢不止。
用粟壳(醋炙)为还想,加蜜成丸了,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以水一碗、姜三片,煎至八层温服。
又方:粟壳十两(去膜),分作三分,一分醋炒,一分蜜炒,一分生用,并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又方:用粟壳(蜜炙)、厚朴(姜制)各四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忌食生冷。
5、水泄不止。
用罂粟壳一枚(去蒂膜),乌梅肉、大枣肉各十枚,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
6、久咳不止。
用粟壳,去筋,蜜炙为末。
每服五分,蜜汤送下。
7、久咳自汗。
用粟壳二两半,去蒂膜。
醋炒,取一两与乌梅半两焙干研末。
每服二钱,临卧时开水送下。
此方名“百劳散”。
阿芙蓉释名名阿片。
俗作鸦片气味酸、涩、温、微毒。
主治
1、久痢。
用阿芙蓉如小豆大小,每日空心服一次,温水化下。
忌食葱蒜等物。
2、赤白痢下。
用阿芙蓉、木香、黄连、白术各一分,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服壮者一分,老幼半分,空心服,米汤送下。
忌食酸物、生冷、油腻、茶、酒、面。
又方;罂粟花未开时,外有两片青叶包着。
花开即落,收取研末。
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赤痢用红花的包叶,白痢用白花的包叶。
大豆释名菽。
角名荚,叶名藿,茎名萁。
气味黑大豆:甘、平、无毒。
主治
黑大豆1、中风口歪。
用大豆三升,熬熟,至微烟出,放入瓶中,泡酒五升。
经过一天以上,服酒一升,厚盖被令稍稍出汗。
如已噤口,可加独活半斤,微微捶破同泡酒中。
产后亦宜照此服药以防风气,又消结血。
2、热毒攻眼,红痛、脸肿。
用黑豆一升,分作十袋,沸汤中蒸过,交替着熨患处。
3、身面浮肿。
用乌豆一升,加水五升煮成三升,再加酒五升,又煮成三升,分三次温服。
不愈再服。
又方:用乌豆煮至皮干,研为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4、腹中痞硬。
用大豆半升、生姜作分,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5、水痢不止。
用大豆一升(炒过)、白术半两,共研为末。
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6、男子便血。
用黑豆一升,炒焦,研为末,热酒淋过,去豆饮酒,极效。
7、一切下血。
用黑豆在皂角汤中微浸,炒熟去皮,研为末,加炼猪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陈米汤送下。
8、折伤、堕坠、瘀血在腹。
用大豆五升,加水一斗,煮汁成二升,一次服完。
三服可愈。
9、牙齿疼痛。
用黑豆煮酒,频频漱口。
10、胞衣不下。
用大豆半升,加醇酒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大豆皮:生用,治痘疮目翳;嚼烂,敷小儿尿灰疮。
黄大豆释名气味甘、温、无毒主治
主治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肿毒。
研末,调热水,涂痘后痈。
赤小豆释名赤豆、红豆,叶名藿气味主治
1、水气肿胀。
和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颗、生姜五钱、商陆根一条,一起碎破,同水煮烂,去药,空心食豆,慢慢饮汁令尽,肿立消。
又方:用赤小豆一斗煮极烂,取汁五升,乘热浸泡脚和膝。
若肿已到腹部,只须吃小豆即可。
2、痢疾。
用小豆一合、熔蜡三两,一次服下,有效。
3、肠痔下血。
用小豆三升、苦酒五升,煮熟晒干,再浸至酒尽乃止,然后研豆为末。
每服一钱,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4、牙齿疼痛。
用赤小豆擦牙吐涎及吹鼻中。
一方:加阿青少许。
一方:加花咸少许。
5、乳汁不通。
用赤小豆煮汁饮之。
6、前疽初作。
用赤小豆末调水敷涂。
7、肋颊热肿。
用赤小豆和蜜敷涂,一夜即消。
或加芙蓉叶末更好。
8、丹毒如火。
用赤小豆末调鸡蛋白,随时敷涂。
9、小便频数。
用小豆叶一斤,在豉汁中煮成汤吃下。
10、小儿遗尿。
用小豆叶捣汁服下。
绿豆释名气味绿豆甘、寒、无毒。
绿豆粉甘、凉、平、无毒。
豆皮甘、寒、无毒豆芽甘、平、无主治
绿豆1、小儿丹肿。
用绿豆五钱、大黄二钱,共研为末,加生薄荷汁和蜜,调匀敷涂。
2、赤痢不止。
用大麻子大水中三末滤汁,煮绿豆吃,极效。
3、消渴。
用绿豆煮粥吃。
4、痘后痈毒。
用绿豆、赤小豆、黑大豆,等分为末,醋调匀时时扫涂患处。
此方名“三豆膏”。
5、水肿。
用绿豆二合半、大附子一只(去皮脐,切作两片),加水三碗,煮熟,临卧时空心食豆。
次日将原附子两片又各切为二,另以绿豆二合半如前煮食。
第三日照第一日,第四日照第二日食豆。
水从小便下,肿自消。
未消可多吃几次,忌食生冷、毒物、盐、酒。
绿豆粉1、霍乱吐利。
用绿豆粉、白糖各二两,新汲水调服即愈。
2、解砒毒。
用绿豆粉、寒水石等分,加蓝根汁调服三至五钱。
3、署天痱疮。
用绿豆粉二两、滑石一两,调匀扑患处。
药中亦可加蛤粉二两。
4、肿毒初起。
用绿豆粉炒成黄黑色,加皂荚粉一两,醋调敷。
皮破者。
用油调。
豆皮:解热毒,退目翳。
豆芽:解酒毒、热毒。
豌豆释名胡豆、戎菽、回鹘豆、毕豆、青小豆、青斑豆、麻累。
气味甘、微辛、平、无毒。
主治
消渴、吐逆,止泄痢,利小便,不乳汁,消痈肿痘疮。
蚕豆释名胡豆。
气味甘、微辛、平、无毒。
主治
快胃,和脏腑。
豇豆释名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
理中有益气,补肾健胃。
治吐逆泄痢、小便频数。
扁豆释名沿篱豆、蛾眉豆。
其种子有黑、白二种,白者温而黑者稍冷。
入药用白扁豆。
气味白扁豆:甘、微温、无毒主治
白扁豆:1、霍乱吐利。
用扁豆、香薷各一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2、赤白带下。
用白扁豆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堕胎中毒(妊妇服草药堕胎,引起腹痛)。
用生白扁豆,去皮,研为末,米汤送服一匙。
4、中砒霜毒。
用白扁豆生研,加水绞取汁饮服。
扁豆花:1、血崩不止。
用白扁豆花焙干为末。
每服二钱,空心服,炒米煮汤加盐少许送下。
2、泄痢。
用白扁豆花焙(正开放者),择取洁净的,勿以水洗,只以滚水烫过后,即和猪脊肉一条、葱一根、胡椒七粒,加酱汁一起拌匀,将烫花的水和面,包成小馄饨,炙熟食下。
刀豆释名挟剑豆。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大豆豉释名气味(淡豉)苦、寒、无毒。
(蒲州豉)咸、寒、无毒。
主治
1、伤寒发汗(冰痛、身热、脉洪)。
用葱白一小把、豉一升,棉裹住,加水三程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如不出汗,再服一次,并加葛根三两。
又不出汗仍须再服,并加麻黄三两。
又方:用葱汤煮米粥,加盐豉吃下,取汗。
又方:用豉一升、加童便三升,煮成一升,分次服,取汗。
2、伤寒不止不解,胸中闷恶。
用豉一升、盐一合,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半,分次服,取吐。
3、血痢不止。
用豉、大蒜等分,捣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盐汤送下。
4、疟疾寒热。
煮豉汤饮服,大吐即愈。
5、盗汗不止。
用豉一升,微炒香,放清酒三升中泡三天,取汁服(冷热均可)。
如无效,可多服几剂。
6、痰喘(雨天便发,坐卧不安,饮食不进)。
用淡豆豉一两,蒸过,捣极烂,加砒霜末一钱,枯白矾三钱,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七丸,病甚者九丸,小儿五丸,冷茶或冷水送下。
7、膝挛骨痛。
用豉三、五升,九蒸九晒,泡酒中,每空心饮适量。
8、喉痹不语。
煮豉汁一程序服,盖被发汗。
同时把桂末放在舌下含咽。
9、口舌生疮,胸膈疼痛。
用焦豉末含一夜即愈。
10、胎动。
用豉汁炒服。
11、小儿丹毒。
用豉炒至烟尽,研为末,油调敷涂。
12、背痈。
用香豉三升,加少量水捣成泥,照肿处大小作饼,厚约三分,铺疮上,留孔,以艾火烘灸。
勿令肉破,一天二次。
13、蠼螋尿疮。
用豉捣烂敷涂。
14、筋骨跌伤。
用豉三升、水三程序,煎成浓汁饮服。
15、服药过量。
饮豉汁。
16、脚肿。
饮豉汁,以渣敷肿处。
豆腐释名气味甘、咸、寒、有小毒。
主治
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
蒸饼释名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1、小儿淋(小儿尿频量少)。
用蒸饼、大蒜、淡豆豉合捣成丸,连服三日可愈。
2、积年下血。
用蒸饼、乌龙尾中一两、皂角(去皮,酥炙)七个,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
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3、赤白痢。
用干蒸饼(蜜拌炒)二两、御米壳(蜜炒)四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服一丸,以水一碗煎化热服。
4、崩中下血。
用陈年蒸饼烧存性,米汤冲服二钱。
5、盗汗、自汗。
每夜卧时,带饥吃蒸饼一枚。
几天后即可止汗。
6、折伤。
把蒸饼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甚验。
7、汤火伤。
用馒头饼烧存性,研为末,加油调匀涂伤处。
曲释名酒母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
1、米谷食积。
炒曲末,以开水调服二钱。
一天服三次。
2、赤白痢。
用曲熬粟米粥吃,每次一匙。
一天吃四、五次。
3、酒毒下血。
用曲一块,包湿纸中,煨为末空心服二钱,米汤送下。
极效。
4、胎动不安。
用生曲饼研为末,加水绞汁服三升。
神曲释名气味甘、辛、温、无毒。
主治
1、脾胃虚弱(胸膈痞闷,腹胁膨胀,消化不良,食减贪睡)。
用神曲六两、麦蘖(炒)三两、干姜(炮)四两、乌梅肉(焙)四两,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
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2、虚寒反胃。
治方同上。
3、暴泄不止。
用神曲(炒)二两、蒜萸(汤泡,炒)半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4、产后晕绝。
用神曲炒为末,水冲服一匙。
5、食积心痛。
用陈神曲一块,烧红,淬酒二碗饮服。
红曲释名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
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治妇女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