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七章: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

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

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

1982年出品

导演:吴贻弓

主演:沈洁

郑振瑶

张闵

·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乐奖

·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

·南斯拉夫第十四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

·厄瓜多尔第十届基多城国际电影节二等奖——赤道奖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50多年过去,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根据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城南旧事》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影片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在北京度过的25年可以说是我的金色年代,可以和故宫的琉璃瓦互映。北京城南的胡同、四合院,西山脚下的毛驴,以及脖子上挂着铃铛的骆驼……这些都给了我不尽的创作灵感。

——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被小说《城南旧事》中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当这部影片上映后,这种情感同样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本片导演♀贻弓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影评人凌梦

20世纪20年代,小女孩林英子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城,往在北京城南惠安会馆附近的一个小院里。爸爸是大学教授,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和乳母,英子的童年就在这种无忧无虑的氛围中度过。

英子在胡同玩耍时,总会看到会馆门前痴立的"疯女人"秀贞,渐渐地,她们熟识了,秀贞非常喜欢英子,英子也很喜欢她。从秀贞口里,小英子知道她的情人是一个北大学生,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反动军警抓走了,下落不明。而他们的女儿"小桂子"也被人扔到齐化门城根底下,至今生死未卜,秀贞就成了现在这种疯疯癫癫的模样。小英子很同情秀贞,答应帮她寻找小桂子。

胡同还住着个卖唱的人家,卖唱的小姑娘妞儿是和英子一起玩的小伙伴,妞儿是个弃儿,生性老实,受尽养父、养母虐待,有时还受外人的欺侮,英子总是替她不平。

在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妞儿挨了打,跑到了英子家,向她诉说了自己的身世。英子意外地发现,妞儿的耳朵后有一个痣,她想起秀贞曾说过女儿小桂子的耳后也有一颗这样的痣,原来小伙伴妞儿就是小桂子!英子立刻把妞儿拉到秀贞家,让她们母女团聚,就在这个晚上,秀贞带着妞儿去寻找小桂子的生父了,她们的身影消失在雨夜中……

在送走秀贞母女的那个夜晚,英子病倒了。病好了之后,英子家搬家了。她也到了上学的年纪,在课堂上,她跟着老师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离英子家不远的一个荒草丛生的破院子里,英子又结识了一个新朋友,他总是在草丛里掩盖着什么。他们常常在一起聊天,英子得知他还有个学习非常好的弟弟。谁知,那人竟是一个小偷,不久,他就被警察抓走了。可是,英子并不认为他是个坏人,因为他曾说过自己是为了"奔窝窝头和供弟弟上学,不得已才走了这一步"的。这个朋友也"走"了。

英子家的乳母宋妈抛下自己的儿女、家庭,到林家当佣人,辛辛苦苦地赚钱养活在乡下的男人和孩子,她的男人有时也来看看她。英子的弟弟就是吮着宋妈的奶水长大的,宋妈勤快、诚实,她很喜欢小英子和她的弟弟。一天,英子放学归来,看见宋妈呆呆地坐在廊檐下。原来她的儿子小栓子淹死了,她的女儿也不知被丈夫卖到了什么地方……

英子有一个非常慈祥可亲的父亲,他喜欢书和花、鸟,更喜爱英子和弟弟。在他身边经常聚拢着一些进步的学生,他们共同商讨着革命道理。

可是好景不长,父亲患肺病离开了人世,英子和母亲、弟弟一起,把父亲埋在北京郊区山间的台湾义地里,他们要回台湾老家去了。宋妈被她乡下的丈夫用小毛驴驮走了。英子怅惘地望着宋妈,似乎她在北京所拥有的一切都永远地离她而去了……

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吴贻弓执导的《城南旧事》透过一个小女孩的纯真眼光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影片在结构上犹具独创性,编导排除了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所组成的情节线索,以"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为基调,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英子与疯女秀贞、英子与小偷、英子与乳母宋妈3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这样的结构使影片具有多棱镜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映照出当时社会的具体历史风貌,形成了一种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体影片。

《城南旧事》中,导演对演员的选择和使用是得当的,英子(沈洁)的那双明亮、纯真、迷人、探索的眼睛足以使语言逊色;宋妈的朴实、含蓄、精湛的表演把人们带入那个痛苦的年代。导演没有刻意去追求直接的所谓"戏剧性"效果,而是把力量放在影片的那个无言的结尾。其实影片只表达了两个字"离别"——一个个人物在生活的历程中偶然相遇了,熟识了,但最后都一一离去了。秀贞和妞儿是那样,小偷是那样,宋妈是那样,最后,连父亲也是那样。在影片最后的5分钟里没有一句对话,而且画面以静为主,没有大动作,也无所谓情节,然而却用色彩(大片的红叶)、用画面的节奏(一组快速的、运动方向相悖的红叶特写镜头)、用恰如其分的音乐以及在此时此刻能造成惆怅感的叠化技巧等等,充分地传达人物的情绪,构成一个情绪的高潮。在这种情绪的冲击下,观众会自然地去总结全片给予他们的感受,因而也就达到了感受上的高潮。这个"高潮"并不是导演直接给予观众的,而是在观众心中自然形成的。清代文学家梁廷楠在《曲话》中说:"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斯为妙谛。"影片《城南旧事》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追求的正是中国美学传统中这一最高境界。(佚名)

"这部电影是我童年的一些记忆,尤其是对父亲的印象……"这是电影《童年往事》的开场白。《童年往事》是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的一部自传电影,影片以侯孝贤从小生长的凤山眷区为背景,纪录了他从国小到当兵之前的点点滴滴。在这里,侯孝贤以他特有的纪实手法,透过固定镜头与画框的空间感,以及画面与旁白的交织,不但记录了他的成长,也同时记录了台湾当时某些角落里的世代交替。不管在政治上或是历史真实上有多少不同的讨论,这部影片确实记录了过去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些人的消逝与另一些人的成长,就像电影的英文片名一样《THETIMETOLIVEANDTHETIMETODIE》。

电影《红衣少女》是一部很有新意的影片,它根据女作家铁凝的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而成,通过一个16岁女生安然的目光体味和展现着变革时代的社会和人生,意味深远。影片抨击了当代社会中存在的大量带有封建色彩的陈腐的世俗观念,揭示了发人深思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重大问题:在变革时期,老一辈希望下一代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年轻人要求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红衣少女》非常敏感地描述了一个少女的生活,那种青春懵懂的意识和不谙世事的单纯,却又在朦胧之间感到大人世界的不可知,这种细腻的手法不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比较少见的。 3KoizFnQsG2Q7YuVqWcOaaIZ3umxyDLxtWbHqRjLUD3RvsrUcRmnGWYsgj2QjXY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