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相关专题[黄光裕,跌倒于资本狂旅]

>>>黄光裕怎么了

*版本一:操纵股价、内幕交易

《知情者称黄光裕涉嫌向郭京毅等被查官员行贿》

似乎是为了平息外界担忧,正处于舆论暴风眼的国美电器11月24日下午发布了一份炫目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9月30日,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人民币(同下),同比增长20.0%;经营利润18.7亿元。

然而,截至当日晚七时半,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鹏润投资总裁黄光裕的手机始终无法接通,其夫人国美电器执行董事杜鹃手机除了音乐声,也无人接听,国美电器财务总监周亚飞则处于关机状态。

对于已经流传数日的黄光裕被拘传闻,国美电器副总裁、新闻发言人何阳青24日这样回答记者,“我现在无法对这个传言进行评价。”他表示,公司上下目前正在全力准备本周五即将举行的国美电器22周年庆典。但当记者问及黄光裕是否会在这个庆典上出现,他表示现在无法回答。

黄光裕究竟怎么了?

24日下午,有关监管层一位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黄光裕在二级市场违规行为不仅限于涉嫌操纵*ST金泰(600385.SH)。而本报记者还从不同渠道获悉,黄光裕此次被查或牵涉到商务部前官员郭京毅案。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10月份开始,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黄光裕、财务总监周亚飞被“限制出境”;11月17日二人被有关方面约谈;11月20日二人正式被北京专案组带走。

接近调查部门的人士向记者透露,郭京毅等多个被查官员都供出黄光裕曾向其行贿。有说法称黄行贿的目的是为国美电器在港上市时绕开商务部相关规定。

另有权威人士告诉记者,2006年黄光裕兄弟企业违规贷款13亿元的事情此次又旧事重提。当年因中行北京分行牛忠光案,曝出黄光裕兄弟企业违规贷款,后经黄氏兄弟公关化解了危机。

涉嫌行贿

本报记者从不同渠道获悉,黄在10月被限制出境,11月才被公安局带走协助调查。

上述接近调查部门的人士表示,除已经被查的原商务部巡视员(正司级)郭京毅、原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邓湛之外,因受贿被查的商务部官员又增加了多位。“不过,到目前为止,在郭邓两人外,并未涉及更高层官员。”

“不过,黄光裕没有承认。”这位人士强调,仅凭目前证据,仍然未能将黄定罪。

鹏润地产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国美整体上市时黄将持有的35%非上市国美电器股权注入上市公司不符合有关规定,后来顺利得到批准,可能涉及到行贿的问题。此外,当年国美能否以红筹股的身份在香港上市完全取决于商务部,国美曾想方设法对商务部相关人士多次公关。

“黄光裕牵涉其中,主要为了国美去香港上市的事情,时间大概在2004-2006年期间。”前述调查部门的人士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

国美电器当年采取红筹方式上市。从买壳到上市、再到整体上市,历时6年。

2004年6月,中国鹏润(0493)以股份和可换股票据支付,出资83亿港元向GomeHodingsLimited收购OceanTown所持国美电器65%的股权,国美电器最终成功实现借壳在港上市。中国鹏润正式更名为“国美电器”。

而当时商务部规定,组建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外方股份比例必须在65%以下。故此,黄光裕只能自己持有35%“国美电器”股权,不能将其注入上市公司。黄光裕曾一度表示遗憾。

但2006年3月末,黄光裕接受专访时透露,国美电器将母公司一直未上市的35%资产注入香港上市公司的申请已获商务部批准。

对上述涉嫌行贿之说,国美电器副总裁何阳青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一律持“不否认不承认”的态度。

牵涉“最牛散户”刘芳?

24日下午,有关监管层人士向记者透露,黄光裕牵涉*ST金泰(600385.SH)的股价操纵案,“而且其证券市场违规行为还不止于此”。

鹏润地产一高层也告诉记者,据他了解,黄被调查的原因很可能跟黄个人的投资有关。黄有自己的一些个人投资,公司是无法知晓的。据了解,投资应该主要是证券、股票类资产。

多名券业人士向记者透露,有消息认为,过去两年,著名的最牛散户刘芳的背后有可能就是黄光裕。公开资料显示,杭萧钢构(600477.SH)、*ST金泰以及ST雄震(600711.SH)等多只出现连续涨停和跌停的异常交易股票中,刘芳均是榜上有名。

资料显示,黄光裕之兄黄俊钦于2001年12月着手收购*ST金泰,通过其掌控的北京新恒基投资管理集团和北京新恒基房地产集团,在*ST金泰分别持股10%和1.92%。

2007年下半年,*ST金泰因为42个涨停,一时成为市场关注度焦点。而42个涨停最大的受益者刘芳也因此浮出水面。

ST金泰2007年一季报显示,刘芳以312.24万股突然成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

当年3月5日,*ST金泰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

当年7月9日,*ST金泰发布复牌公告称,董事会通过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议案:本次非公开发行数量不超过80亿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发行对象为不超过十家特定投资者,其中新恒基控股集团(下称:新恒基控股)和北京新恒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价值合计约为221.00亿元(未经审计)的资产认购约70亿股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发行价格确定为3.18元。

自当日起,*ST金泰股价开始了长达42个涨停之旅。

2007年一季度*ST金泰的每股平均价格约在2.8元上下,经历42个涨停过后,*ST金泰股价一度达到26.58元高点。按照312.24万股计算,刘芳当时的浮赢最高可达7400万左右。

不过,*ST金泰今年一季度披露的公开信息显示,刘芳一直还位列*ST金泰10大流通股股东之首,持股未见减少。直到*ST金泰2008年中报,刘芳才突然淡出了10大流通股股东行列。今年3月-6月,*ST金泰股价从10元附近开始,一路下跌到4.5元下方。

刘芳持有的312.24万股*ST金泰股票如果是今年3-6月减持的话,实现的盈利将大大减少,不过即使按照该时段股票均价计算,盈利仍远远超过千万数额。

13亿资金迷踪

自黄光裕登上胡润“富豪榜”首富宝座以来,民间对其质疑声不断。2006年,因涉原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行长牛忠光一案,黄俊钦、黄光裕兄弟在中行北京分行一批总额13亿元的违法违规贷款,被公安部正式立案调查。但当年黄氏兄弟均未受到公安部门拘押。2007年1月16日,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安部针对黄光裕及其间接持有的鹏润房地产公司的“协助调查已经正式撤消”。

但现在看来这一切似乎还没有结束。“两年了,但还是没有平息外界质疑。”据权威人士透露,包括违规贷款等黄氏兄弟企业的资金问题也在本次调查中旧事重提。

根据有媒体披露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3亿违规贷款的流向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中介——香港捷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而这一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正是黄俊钦。

1995年,静安控股董事长邓南威、股东梁湖南,将拥有北京市北三环东路静安中心地块的静安控股100%股权作价1800余万美元,转让给香港捷成。

当时,黄俊钦并未付现金,而是约定在静安中心大厦建成后,以相应楼宇面积折抵股价款,也未办理股权转让过户手续。

有媒体披露,1997年,为解决静安中心建筑期间资金短缺问题,爆发了有人涉嫌伪造静安公司执照、董事会决议及法定代表人邓南威的签名一事,以静安公司名义向北京中行贷款。数年间,在牛忠光的安排下,黄氏兄弟共向中行北京分行贷款接近13亿元。

据调查部门的人士透露,当时公安部调查20余人次、30多家黄氏相关企业显示,此后,这笔资金或流向香港捷成、黄氏兄弟及亲属的海外私人账户。其后基本上又以投资的方式重回内地,支持黄氏兄弟企业发展壮大。

有消息传国美财务总监周亚飞与之一道被拘,也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黄光裕此次被拘可能与资金问题有关。24日下午,本报记者致电黄俊钦本人,就被调查一事进行询问,他称暂时不愿意回答记者的任何问题。

新恒基、国美方面也对上述说法予以否认。11月24日,国美方面称:“上次是协助调查,资金方面没有问题,而且调查也解除了。截至目前,公司方面没有收到北京公安局专案组任何的法律文件。”

国美与厂商联名表态

何阳青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从我个人的角度上看,即使黄总出现一些个人问题,但我相信,国美电器作为一个成熟的上市公司是不会受到直接影响的。”

国美电器在发给媒体的声明中附了诸多厂商的联名表态,包括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格兰仕集团总裁梁昭贤、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康佳集团多媒体总裁穆刚、美的制冷集团总裁方洪波等诸多高管。上述家电制造商表示,与国美电器合作一切正常,还将一如既往支持国美并与其继续加强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电厂商高层告诉记者,黄光裕事件发生后,是否可能导致应收帐款无法收回,供应商停止供货还不得而知。最担心的应该是那些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依赖国美、苏宁渠道的家电厂商。而对于自建销售渠道的家电厂商,影响不大,但也很关注明年春节的采购计划。

上述匿名家电厂商表示,此次事件后应该质疑反思中国家电零售业的商业模式。长期依赖收取各种费用来挤压供应商的利润,进行过度规模扩张,导致厂商销售成本高、单店质量差,开得越多,亏损越多。

该厂商举例,国内家电连锁企业的进场费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如在国美、苏宁等门店销售,一年50%的定价用于渠道费用。而如果自建渠道,只占到定价成本的8%。还能比家电连锁店的销售利润高出20%。再比如家电厂商自建门店资金费用可以保持固定支出,例如投入两万元即可盈利,但是进入家电连锁卖场,同样面积投入四万元甚至还出现亏损。

对于黄光裕主导的2007年与贝尔斯登设立联合投资基金项目的影响,11月24日,本报致电贝尔斯登亚洲公司。该公司高级事务董事郭先生透露,贝尔斯登已经被摩根大通收购,关于和鹏润投资的合作项目和走势还不得而知。而香港摩根大通证券(亚太)高层表示,主要精力仍在金融危机,对鹏润投资等合作尚不是主要考虑。

世纪证券零售行业分析师吕丽华认为,黄光裕被拘这一消息对于国美股价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根据事情的发展,苏宁电器等其他竞争对手可能会借机发力,争夺其市场份额。

国美一位内部人士称,总部最近开会一直在稳定人心,让大家不要担心,说在最近的公司会议上,黄光裕将会出席。前述鹏润地产人士也表示,2006年那么大的事情都过去了,黄氏兄弟的危机公关能力是很强的,而且目前主流意见,对于过去因为政策和法律的缺失,中国企业初始阶段的灰色问题只要不是太严重,可以部分放宽,这次也许还能化险为夷。

本报记者王思璟李晓晔肖华冯青北京、上海报道

《黄光裕关联方涉嫌第二个“内幕交易”案件》

虽然黄光裕因“操纵ST金泰股价”被调查的消息尚未得到确认,但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黄光裕关联方在另外一只股票上已有“内幕交易”嫌疑。

8月底,三联商社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出炉。因对内部人士买卖三联商社进行调查等原因,这份早该披露的文件让投资者苦等了一个月。

7月29日,北京战圣投资有限公司通过竞买成为三联商社第二大股东。根据三联商社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战圣投资竞买股权的资金主要来自其控股的北京市大中家用电器连锁销售有限公司。此前,为支付受让北京大中100%股权而需的36亿元价款,战圣投资与天津国美商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兴业银行北京分行订立《委托贷款合同》,并委托天津国美经营及管理北京大中的业务。因天津国美是国美电器控股公司,战圣投资与国美电器存在经济利益关系无可辩驳。

战圣投资与国美电器之间的“暧昧”使得前者3名高管的股票仓位异动高度疑似“内幕交易”。

事情发生在国美旗下龙脊岛建设第一次以出乎市场预料的高价竞买三联集团所持三联商社限售流通股之时。今年2月5日开始,上述股权转让消息令三联商社出现了多个涨停,并于3月12日上摸至17.98元。据查,战圣投资执行董事刘春林和经理韩月军在3月18日、19日两天对三联商社进行了三次减持,分别为69940股、30000股、34153股,交易价格分别为13.41元、14.2元、14.5元。

而刘春林、韩月军是在三联商社2月5日首次公告法院委托拍卖三联集团所持三联商社股权信息之前买入三联商社股票的,拍卖前,国美显然已经决定竞买这部分股权。刘春林、韩月军提前“埋伏”其中,并且进行精准减持,短时间内获得了高额回报。

虽然相关文件称上述交易为正常的二级市场交易,但国美电器和战圣投资之间的紧密关系,使得上述买卖难撇“事先布局”嫌疑。

另外,战圣投资监事刘春光短线操作三联商社的迹象明显。2月1日,他以8.5元的价格购入三联商社2500股。3月13日,在股价经过8个涨停后,刘春光在15.44元的价格卖出4000股。3月18日,在13.4元、14.01元的价位各买入1000股。3月20日,在14.5元、14.7元的价位各卖出1000股。刘春光不仅分享了龙脊岛建设入主三联商社带来的股价大幅上升,还抓住了不少快进快出的小机会。

*版本二:向商务部官员行贿

《黄光裕案新说法:商务部官员供出行贿事件》

操纵股价,还是涉嫌行贿?

11月23日,一位调查部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黄光裕接受调查,或涉及多位“受贿被查”的商务部官员供出“黄光裕曾向他们行贿”。与黄同时接受调查的,还有国美电器CFO周亚飞。

此事亦得到国美内部人士证实。11月24日,一与周亚飞关系密切的鹏润地产高层,向本报记者透露:“国美曾想方设法、对商务部相关人士多次公关,‘变相贿赂’是存在的,但是否涉及到现金行贿,就不好说了。”

前述接近专案组人士指出,黄光裕牵涉其中,“时间大概在2004-2006年期间”。此间,不仅国美电器成功实现“红筹上市”,黄光裕还进行了多项涉及“外资”的资产运作。

而这些运作,皆与商务部外资司个别人士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红筹上市”路径

本报记者从不同渠道证实,黄光裕的“行贿之说”,可能涉及国美电器(0493.HK)“赴港上市”。

“为了国美去香港上市的事情,黄光裕才向商务部分管外资的官员出手。”前述人士肯定地告诉本报记者。

国美电器上市采取了当时常见的“红筹上市”模式。所谓“红筹上市”是指,“在开曼群岛、百慕大等地注册离岸公司,然后以股权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实体公司,并最终以离岸公司作为主体上市”的“两头在外”的上市模式。

从“买壳”到“部分上市”、再到“整体上市”获批,国美电器历时整整6年。

2000年6月底,黄光裕通过离岸公司,以收购股权、增资的方式,获取了香港上市公司京华自动化(0493.HK)控股权。2002年,黄光裕将地产业务逐步注入,将上市公司更名为“中国鹏润”。

2003年初,国美家电业务内地“借壳”失败,黄光裕开始计划将其注入“中国鹏润”。当年,他将94家国美门店重组为“国美电器”。

黄光裕直接持有国美电器35%股份,另外65%股份则由“鹏润亿福”持有。而鹏润亿福的100%股权,亦由黄光裕拥有。

这一看似并非必要的股权设计,实际上是为国美电器日后变身外资以及借壳上市做准备。商务部规定“组建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外方股份比例必须在65%以下”。故此,黄光裕只能自己持有35%国美电器股权。

2004年4月,国美电器“红筹上市”迈出决定性一步。

当时,黄光裕持股100%的鹏润亿福,将持有的国美电器65%股权,全部出售给了BVI公司OceanTown。OceanTown由另一家BVI公司GomeHoldings全资持有,而GomeHodings亦由黄光裕个人独资持有。

通过此次运作,虽国美电器最终仍由黄光裕个人全资拥有,但其身份已变成“由BVI公司GomeHoldings通过OceanTown控股65%”的外资企业。

2004年6月,国美电器借壳中国鹏润成功完成。

中国鹏润出资83亿港元(以股份和可换股票据支付),向GomeHodingsLimited收购了OceanTown所持国美电器65%的股权。“中国鹏润”更名为“国美电器”。

而2006年,黄光裕再次取得突破,实现了国美电器整体上市。此前,黄光裕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遗憾”:2004年6月国美上市时,受限于65%的持股限制,国美电器在全国的38个分部中,仅北京、成都等20个“业务优质”的分部放进上市公司,而上海、香港等18个分部尚未纳入。

2006年3月末,国美电器突然停牌并公告称,其“将把母公司未上市的35%资产装入香港上市公司”的申请,已获商务部批准。

至此,国美电器,最终转变为一家注册地在英属维京群岛的“外资独资企业”。

“邓湛”链条?

回忆当年情形,前述与黄光裕、周亚飞关系密切的鹏润地产高管表示:“2004年,国美能否以红筹股的身份,在香港上市完全决定于是否获批。”

红筹上市的关键一步是,变身外资,常常是由一家离岸公司以股权方式,收购境内实体公司。

而2006年国美整体上市时,这一障碍同样存在。“黄得以将持有的35%国美电器股权注入上市公司,也不符合当时有关规定。”

在这位鹏润地产高层看来,“(国美)后来顺利得到批准,也可能涉及到行贿”,“即使不是直接的现金行贿,变相行贿郭京毅、邓湛等人是极有可能的”。

郭京毅、邓湛,皆为此前“受贿被查”的官员。据多家媒体报道,商务部条法司前官员郭京毅的被抓,与多宗外资并购审查有关——当前外资并购审查程序的不透明和规则的模糊,使参与会签的条法司官员能通过解释法律条文,获得寻租空间。

而邓湛,1998年到2007年期间,恰好担任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之职。

事实上,黄光裕家电连锁业务的整体上市,至今仍未完成。

当时,在国美电器之外,黄光裕在上海等18城市,还拥有239家门店(目前已接近400家)。2006年10月,国美电器已向商务部提出,将此等门店转为外资性质,在获得批准后,“将在合适时机注入香港上市公司”。

但这一运作,同样必须经过商务部外资司的审批,不过国美的这一计划至今仍未获批。

巧合的是,身为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的邓湛,在2007年4月已经离任。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当时与黄关系密切的有,时任外资司副司长的邓湛等人。”传闻称,黄光裕与商务部官员的深度接触,正是从2004年“OceanTown收购国美电器65%股权”开始的。

商务部官方网站显示,外资司的主要职能包括,审核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其变更事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合同章程及法律特别规定的重大变更;指导投资促进及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工作,规范对外招商引资活动,等等。

待解“雷区”

事实上,在黄光裕控制的“外资企业”,与商务部之间,还有更多的“交集”。

2006年初,在黄光裕的建议下,国美电器引入美国华平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获得了华平12亿港元现金。

2006年10月,国美电器宣布收购永乐。永乐当时为中国内地的第三大家电连锁企业,其在香港上市募集的近10亿港元尚未使用的资金,亦注入国美。

2007年6月,在成立“国美置业”并海外上市的计划遇阻后,黄光裕完成了对中关村的控股,并计划将价值180亿元的鹏润地产业务放入中关村;在该计划“因A股大幅下调”夭折后,2008年8月,黄又计划将国美1300多家门店借壳中关村回归A股。

国美电器最近的大手笔,发生于2007年12月。通过第三方战圣投资,国美电器以36亿元的代价,收购了内地家电连锁企业大中电器100%股权。

此前的2006年8月8日,商务部发布2006年第10号令称,修订后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

前述接近专案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多家在华外资企业因此被卷入郭京毅窝案。后者作为“审批主要参与者之一”,对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拥有较大决定权。

黄光裕旗下另一旗舰“鹏润投资”,同样为注册于维京群岛的“外资”。其在中国内地的运作,同样需要商务部外资司的审批。

2007年4月,黄光裕对外表示,鹏润投资与美国银行贝尔斯登,将建立指向零售业的5亿美元的私募基金,以及一只面向房产业的8亿美元的投资基金。

11月25日下午,上海,面对本报记者“黄光裕事件是否由郭京毅案件牵出”的提问,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表情平静、毫不迟疑地说,“这个就不要乱猜了,一切还是要看我们网站上公布的情况。”

*版本三:洗钱及税务问题

《黄光裕或涉税务问题国美曾遭税务总局调查》

另有媒道报道,国美集团主席黄光裕在北京被公安带走接受调查,极可能是有人涉及税务问题。

“如果是涉及其他罪名的话就数罪并罚。”严义明表示。

记者发现,在今年6月,有媒体报道,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门针对国内三大家电巨头增值税存根联滞留票的核查行动。

核查对象包括: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1月30日期间,有存根联滞留票的国美(0493,HK)、苏宁(002024,SZ)、大中所属461家电器零售企业。

对于进行专项核查的动机,国税总局在通知中这样表述,“在税收数据分析工作中发现,国美、苏宁、大中等大型电器零售企业存在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滞留现象,滞留票份数较多且金额较大。”

仅以中等城市河北省邢台市为例。按照河北省邢台市国税局的内部文件显示,该市国税系统共有271张没有按期认证抵扣的增值税存根联,其中与国美和苏宁等企业有关联的逾期未认证抵扣的发票存根共有251张。

此事以后国美、苏宁均做出了澄清公告。

国美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副总裁、新闻发言人何阳青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国美是一家上市公司,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国美严格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并按期接受国际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对于有些媒体报道中称大型家电零售企业可能涉嫌“隐瞒销售收入”,国美表示没有任何隐瞒销售收入的行为。

北京华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注册会计师刘天永表示,零售业的增值税问题一直是税务风险偏高的领域之一,究其原因是其客户大部分是最终的消费者,索取商家发票对其没有实质意义,从而造成了这些商业企业都具有大额的未开具发票的应纳税收入,而零售商业企业大部分都是现金交易,客观上又留下了一定的可操控空间。

刘天永认为,一般而言,企业越大,税务风险管理越重要,节税额不是评判一个税务方案的唯一因素,合法性是讨论一个税务架构方案的前提,大型商业企业确实需要重新考虑构建合法、稳定纳税方案,要从企业长远利益考虑。隐匿销售收入产生的偷税行为,是一种“短视”行为。他同时表示,如果相关商业企业最终被认定为隐匿收入等偷税行为,将面临巨额的罚金和滞纳金。

此事报出没多久,国美电器就有关内容与国家税务总局对集团内地若干店铺开展增值税存根联滞留票核查之报道作出澄清,并表示国家税务总局于5月开始对其于中国的若干店铺开展增值税存根联滞留票核查,目前核查仍在进行中。集团表示,国家税务总局目前并无任何因该核查而向集团发出任何违反任何法律的通知或作出罚款。

难道黄光裕此次被调查是跟国美税票问题有关?

“这个不好说,也不好多加评论,具体什么情况现在谁也不知道,还是静观其变。”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对记者表示。

11月24日上午国美电器对黄光裕被查这一传言,发表了特别声明。

*版本四:违规贷款(又被称为“原罪”问题)旧账重提

《知情者称黄光裕涉嫌向郭京毅等被查官员行贿》

13亿资金迷踪

自黄光裕登上胡润“富豪榜”首富宝座以来,民间对其质疑声不断。2006年,因涉原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行长牛忠光一案,黄俊钦、黄光裕兄弟在中行北京分行一批总额13亿元的违法违规贷款,被公安部正式立案调查。但当年黄氏兄弟均未受到公安部门拘押。2007年1月16日,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安部针对黄光裕及其间接持有的鹏润房地产公司的“协助调查已经正式撤消”。

但现在看来这一切似乎还没有结束。“两年了,但还是没有平息外界质疑。”据权威人士透露,包括违规贷款等黄氏兄弟企业的资金问题也在本次调查中旧事重提。

根据有媒体披露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3亿违规贷款的流向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中介——香港捷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而这一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正是黄俊钦。

1995年,静安控股董事长邓南威、股东梁湖南,将拥有北京市北三环东路静安中心地块的静安控股100%股权作价1800余万美元,转让给香港捷成。

当时,黄俊钦并未付现金,而是约定在静安中心大厦建成后,以相应楼宇面积折抵股价款,也未办理股权转让过户手续。

有媒体披露,1997年,为解决静安中心建筑期间资金短缺问题,爆发了有人涉嫌伪造静安公司执照、董事会决议及法定代表人邓南威的签名一事,以静安公司名义向北京中行贷款。数年间,在牛忠光的安排下,黄氏兄弟共向中行北京分行贷款接近13亿元。

据调查部门的人士透露,当时公安部调查20余人次、30多家黄氏相关企业显示,此后,这笔资金或流向香港捷成、黄氏兄弟及亲属的海外私人账户。其后基本上又以投资的方式重回内地,支持黄氏兄弟企业发展壮大。

有消息传国美财务总监周亚飞与之一道被拘,也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黄光裕此次被拘可能与资金问题有关。24日下午,本报记者致电黄俊钦本人,就被调查一事进行询问,他称暂时不愿意回答记者的任何问题。

新恒基、国美方面也对上述说法予以否认。11月24日,国美方面称:“上次是协助调查,资金方面没有问题,而且调查也解除了。截至目前,公司方面没有收到北京公安局专案组任何的法律文件。”

国美与厂商联名表态

何阳青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从我个人的角度上看,即使黄总出现一些个人问题,但我相信,国美电器作为一个成熟的上市公司是不会受到直接影响的。”

国美电器在发给媒体的声明中附了诸多厂商的联名表态,包括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格兰仕集团总裁梁昭贤、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康佳集团多媒体总裁穆刚、美的制冷集团总裁方洪波等诸多高管。上述家电制造商表示,与国美电器合作一切正常,还将一如既往支持国美并与其继续加强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电厂商高层告诉记者,黄光裕事件发生后,是否可能导致应收帐款无法收回,供应商停止供货还不得而知。最担心的应该是那些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依赖国美、苏宁渠道的家电厂商。而对于自建销售渠道的家电厂商,影响不大,但也很关注明年春节的采购计划。

上述匿名家电厂商表示,此次事件后应该质疑反思中国家电零售业的商业模式。长期依赖收取各种费用来挤压供应商的利润,进行过度规模扩张,导致厂商销售成本高、单店质量差,开得越多,亏损越多。

该厂商举例,国内家电连锁企业的进场费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如在国美、苏宁等门店销售,一年50%的定价用于渠道费用。而如果自建渠道,只占到定价成本的8%。还能比家电连锁店的销售利润高出20%。再比如家电厂商自建门店资金费用可以保持固定支出,例如投入两万元即可盈利,但是进入家电连锁卖场,同样面积投入四万元甚至还出现亏损。

对于黄光裕主导的2007年与贝尔斯登设立联合投资基金项目的影响,11月24日,本报致电贝尔斯登亚洲公司。该公司高级事务董事郭先生透露,贝尔斯登已经被摩根大通收购,关于和鹏润投资的合作项目和走势还不得而知。而香港摩根大通证券(亚太)高层表示,主要精力仍在金融危机,对鹏润投资等合作尚不是主要考虑。

世纪证券零售行业分析师吕丽华认为,黄光裕被拘这一消息对于国美股价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根据事情的发展,苏宁电器等其他竞争对手可能会借机发力,争夺其市场份额。

国美一位内部人士称,总部最近开会一直在稳定人心,让大家不要担心,说在最近的公司会议上,黄光裕将会出席。前述鹏润地产人士也表示,2006年那么大的事情都过去了,黄氏兄弟的危机公关能力是很强的,而且目前主流意见,对于过去因为政策和法律的缺失,中国企业初始阶段的灰色问题只要不是太严重,可以部分放宽,这次也许还能化险为夷。

*其他版本

《黄光裕"出事"流传多种版本问题不止操纵市场》

据称,黄光裕可能涉及动用资金炒作期货或衍生品,在资金来源和进出内地与境外的过程中存在问题。此外,也有消息称黄光裕被调查,疑因有人涉及早年利用空壳公司违规进行资本运作、非法挪用资金及有行贿行为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武汉多家国美,卖场比较冷清,营业员比顾客还多。询问近10名营业员,都不清楚黄光裕的事情。一位数码柜营业员说,“周一的生意一向比较清淡,再说,这段时间股市下跌,大家荷包不暖和,家电本来就不太好卖”。

在国美选购家电的市民,大多不知道国美总部出了状况。在新华路店,李女士准备买电磁炉,“就算人家真出了事,又有什么关系。只要东西便宜,我就买”。

在宝丰店,一位陈先生和营业员开玩笑,“你们老总都进去了,怎么还不降价”。转头,他还是买了一只存储卡。陈先生觉得,“国美好歹是个上市公司,就算老总出了问题,也应该能正常经营,我不指望它真的打折”。

据悉,国美在武汉有15家卖场,省内还有15家卖场,“销售都比较正常,上周六、周日,部分店的数码产品、彩电的销售量还略有上升”。

黄光裕“名片”

1969年5月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分院,籍贯广东汕头。

个人财富:2004年财富105亿元;2005年财富140亿元;2007年财富450亿元,2008年财富430亿元。最近5年里,他三次当上中国首富。

黄光裕崛起是靠着两大事业:一是国美电器,它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零售连锁企业,国美电器有20万名员工、1200间门市;另一是鹏润地产,资产约人民币180亿元。

他靠4000元起家,在资本市场上演的一幕幕收购游戏。2006年,国美收购永乐电器,制造了当时中国商业连锁史上最大的商购案,2007年12月国美又抢走了大中电器。

黄光裕的首富之路

1986年,承包北京珠市口东大街420号国美服装店,开始创业。

1987年,将国美服装店更名为国美电器店,正式走上家电零售业。

1999年,国美进军天津,此后开始大规模向全国扩张。同年,创办了总资产约50亿元的鹏润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资本运作。

2001年12月,国美在12个城市共拥有49家直营连锁店及33家加盟连锁店,总资产达到5亿元。

2003年,资产达到18亿元,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27位。

2004年6月,鹏润集团以83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其22个城市94家国美门店资产的65%股权。国美实现以借壳方式在香港上市,黄光裕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2004年12月,国美电器直营门店达200家,并准备向海外进军。

2005年6月,黄光裕当选为中国工商理事会副理事长,并蝉联当年的中国内地首富。

2008年10月,39岁的黄光裕以430亿身家第三次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在“胡润百富榜”十年的历史中,除了黄光裕之外,只有荣智健家族曾三次当首富。

国美港股几乎成“仙”

与国美电器外表良好的财务报表相比,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上表现相当不佳,几乎沦为“仙股”。

记者发现,是从9月底以来,香港上市的国美电器连续遭到投资者的抛售,其股价距离峰值已跌去四分之三。

11月21日国美电器收报仅1.12元,跌3.45%,创近三年来新低。11月24日,公司公告将持续停牌,等待消息。

业内人士分析,股价不振原因与黄光裕多次套现应有一定关联。从2004年9月底至今3年左右时间,黄光裕抛售国美电器股份套现6次之多,最后一次套现是在今年9月21日,黄光裕以每股13.74港元出售了1.7亿股股份,套现了23.36亿港元。在《2008胡润套现富豪榜》上,黄光裕的历年套现总额由2007年榜上的93亿元,上升到2008年榜上的135亿元,再次成为手头现金最多的企业家。

昨日,国美电器公布三季度业绩:期内收入增长20.04%至363.93亿元。综合毛利率上升1.57%至约16.75%。经营活动利润上升45.31%至约18.69亿元。经营活动利润率则由去年同期4.24%上升约0.9%至5.14%。净利润增长111.55%至约15.9亿元。不计及可换股债券衍生工具公允价值评估之损失及汇兑损益等非经营性损益后,公司净利润达约17.85亿元。

“黄光裕出事”多种版本

有报道称,中国内地首富、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因涉嫌“操作市场”被公安机关拘查。不过,具体原因不详,社会上流传着多种版本。

第一个版本:有媒体报道称,黄光裕被调查的起因具体指对其兄黄俊钦控股的*ST金泰的股价进行操纵。资料显示,该公司股票自2007年7月恢复交易以来,股价从3.16元人民币飙升至26.58元人民币,连续30多个交易日涨停。*ST金泰24日发布公告称,因媒体报道需要澄清,全天停牌。

不过,对于黄光裕涉案起因是否包括涉嫌操纵市场,中国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并未听闻此事”。他说,若上市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涉及操纵市场,应由证监会稽查总队进行非正式调查,在获得确凿证据后进行正式立案调查,此时将知会上市公司要求对此公告,并将在调查结束后公开发布结果,涉及刑事犯罪者将被移送公安机关。

第二个版本:据香港媒体昨日报道,黄光裕在北京被公安带走接受调查,极有可能涉及洗钱及税务问题。消息还称,黄光裕早在上月就已被限制出境,其活动范围只能在国內。由于黄光裕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且国美电器是中国最大的家电销售连锁店,因此对他的处理决定是由政府高层拍板。(记者肖年红)

问题不止“操纵市场”

对于黄光裕涉案起因是否包括涉嫌操纵市场,23日晚至24日上午,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多位人士对记者表示不知道此事。据上述人士解释,正常的证券监管部门调查程序应为,若上市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涉及操纵市场,应由证监会稽查总队进行非正式调查,在获得确凿证据后进行正式立案调查,此时将知会上市公司要求对此公告,并将在调查结束后公开发布结果,涉及刑事犯罪者将被移送公安机关。

证监会人士表示,黄光裕被拘原因要比操纵市场还要复杂。同时有媒体报道称,黄光裕可能还涉嫌其他经济问题,相关深入信息有待披露。

据称,黄光裕可能涉及动用资金炒作期货或衍生品,在资金来源和进出内地与境外的过程中存在问题。此外,也有消息称黄光裕被调查,疑因有人涉及早年利用空壳公司违规进行资本运作、非法挪用资金及有行贿行为。

律师:若情节严重可判10年

24日,上海和华利盛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文俊向新民网记者表示,按照《刑法》,操纵股价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判10年。张文俊称,目前所有的消息都是传闻,黄光裕的案子也并不一定是操纵股价,除了证券方面的问题,可能还有其他交叉行为,只有公安机关有权采取强制措施。

“即使仅涉及操纵股价,也要看其社会危害大小,使用什么手段和方式,如果证据确凿,证监会可进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司法机关根据具体行为,最高可判10年。”张文俊道。 N1CF4WfmpnyCNh3a5VR9CbeK/zkp1EdxhIItzc8futndRF4BbWZmDLXT+RbJQa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