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相关链接[黄光裕其人]

基本信息

姓名:黄光裕

出生年月:1969年5月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一分院

籍贯/国籍:中国

籍贯:广东汕头

个人财富:

04年财富:105亿元;

05年财富:140亿元;

07年财富:450亿元(2005年胡润“中国富豪榜”排名:1;2007年胡润“中国富豪榜”排名:4);

08胡润百富榜:430亿第三次问鼎中国首富,第三次当上中国首富(他曾蝉联2004-2005年首富)。最近五年里,

他当了三次首富。

所在公司:国美集团

主要行业:家电零售、房地产

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销售商

上市公司:中国鹏润(0493.HK),2002年4月收购;宁城老窖(600159),2002年11月收购

福布斯排行:2008年第2名

商业策略:连锁经营,直接向厂家大量进货的应付帐款使鹏润拥有可向其他领域投资的现金流

黄光裕创业史:

1986年承包北京珠市口东大街420号国美服装店,开始创业。

1987年将国美服装店更名为国美电器店,正式走上家电零售业。

1999年国美进军天津,此后开始大规模向全国扩张。同年,创办了总资产约50亿元的鹏润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资本运作。

2001年12月,国美在12个城市共拥有49家直营连锁店及33家加盟连锁店,总资产达到5亿元。

2003年资产达到18亿元,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27位。

2004年6月鹏润集团以83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其22个城市94家国美门店资产的65%股权。国美实现以借壳方式在香港上市,黄光裕资产突破亿元,成为中国首富。

2004年12月,国美电器直营门店达200家,并准备向海外进军。

履历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5月。小时候,黄家家境清贫,最困难时,黄光裕曾拾过破烂、捡过垃圾。也因为家境困难,他16岁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跟着20岁的哥哥从老家广东汕头北上内蒙古做生意。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那时他还叫黄俊烈)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然后又连贷带借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在那里,黄氏兄弟先卖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

“那时我也琢磨过做食品生意,但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没达到那个程度;做服装生意,有面料、季节性的讲究,我也不太懂。而家电相对比较定型,我觉得自己做起来还比较合适。当时家电还是有货不愁卖,就看你能不能进货。”黄光裕在回忆当初创业情形时说。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正式挂出来了。尽管是有货不愁卖,但黄氏兄弟仍然决定走“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而当时那个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正在采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

黄光裕回忆说,其实当时有“逼”的成分。因为那时的商业机构大多是国有单位,有一级、二级批发站,有自己的渠道和网络,实力比他强,门路比他多。“作为一家个体企业要想办法吸引来客户,必须有自己的东西才行”,当时他想出的方法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薄利多销。

低价策略为小小的国美电器店带来了不少回头客。不仅是薄利多销,在货源上他也下足了功夫。“当时洗衣机、彩电等都是凭票供应的,要从非正规渠道得到这些货,就要去想办法。有时候,别人有好多好多产品,却没人来买,我就想办法从他手里把货拿过来。”为了寻找价廉物美的“好商品”,国美是不是和当时很多的家电零售商们一样,从广东番禺一带贩卖了一些走私货,黄本人一直不正面回答,但坊间对此传闻很多。

但是,不管怎么样,你不得不承认黄是一个商业天才。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在这个市场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他首创的很多零售业拓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行业的通用模式。

1991年,黄光裕第一个想到利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当时国营商店对于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的层面,即使后来也有人想学习国美的广告策略,但黄光裕已经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包下了报纸中缝。

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来了大量顾客,电器店生意“火得不行”,“所有存货一卖而光”。黄光裕乘胜追击,陆续开了多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店名不一而足,1993年前,小店面已达七八家。

为了避免“消费者看了广告也不知到何处买产品”的情况发生,黄光裕说服那些用美金做产品形象广告的外国厂家与国美合作打广告,既让厂家广告开支得以减少,又让消费者“看得到买得到”。进而黄光裕又向厂家要求,赠予国美一些样品作展示,并开设相应的产品专柜,使顾客能看、能摸,现场就能买到。

1992年,黄光裕在北京地区初步进行连锁经营,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

到1993年时,国美电器连锁店已经发展至五六家。而黄氏兄弟财富增长后,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两兄弟分家了,黄光裕分得了“国美”这块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如果说黄光裕是众多厂家形容的零售市场的一个“价格屠夫”的话,至此,黄光裕初步打造了“国美”这把“屠刀”。

24岁的黄光裕和哥哥分家后,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并从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1993年,黄光裕的小门面变成了一家大型电器商城;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10家;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

“人与人之间是差不多的,差一步而已,有时是半步。”黄光裕说。而正是凭着这领先的“半步”,黄光裕信心倍增,奋力拓展。目前,国美已经在全国88个城市开出330家门店,年内有望达到400家。

鹏润地产目前在北京三、四环附近储备了丰富的土地资源。2004年4月,国美电器正式杀入音像连锁业。去年5月,黄光裕抛售了“中国鹏润”11.1%的股份,成功套现7650万港元。

经典语录

·做对的事

什么是“做对的事”?讨论的结果就是为更多人所接受的事:给人好的结果,或者照顾他,甚至只是满足他内心感觉的事。也许你生意上成功了,但更多的人不接受你(的做法),那还是不成功,最终会导致失败———这也算是做生意的“道”吧!

·三分把握就做

关于较高目标,实际上这是两个词,一个是较高,一个是目标。可能是我自己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也比较严格一点,我做事的习惯,方向一旦明确,大概都想好,应该有三分把握,我就敢去做。而且我是要求速度的,尽快实施,我不会说花三个月来谋划,把这个规划书标点符号我都给它改清楚了,然后再去做这件事情,我不会。我是边实施边做边修正,(中途放弃的事)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是在重要事情上要让我放弃可以说是非常难。

·一有机会就出击

有些人创业的时候可能为了挣钱,有些人可能是为了做一番事业,然后呢,要做到尽可能做大,一有机会绝对要出击,我属于这一种。我并不是说挣了钱,完了有个名,赶紧带老婆孩子享福去,完了看着钱别丢了,我可能不是这种人。

·重要的是有感觉

你要做什么事,首先得分析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种感觉。喜欢不喜欢我觉得并不是太重要,你懂不懂这个专业我觉得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感觉,做买卖有没有感觉。有了感觉之后,我觉得首先你要有想法,对一个事构思一定要有想法,有切入点。所以作为一个公司也好,作为一个行业也好,实际上是达到目标的一个载体而已,(公司和行业本身)并不是最关键的。易,或者就找得到感觉,我觉得比例应该比较少。

首富无恙

黄光裕的妹妹黄秀珠和他长得很相像,这种相像来源于他们的母亲曾婵贞。这个家庭里,最俊朗的是黄光裕的妹夫张志铭,这个娶了中国首富妹妹的北京男人,现在掌管了国美集团的重要业务。

如果从外形上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家庭。但是,当黄光裕走过企业家颁奖盛典红地毯时,霎那间闪光灯和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他的身边,身旁的人纷纷开始议论,“他就是黄光裕。”

对,他就是黄光裕,缔造了中国平民企业家传奇的黄光裕。今年,黄光裕以财富430亿元,第三次登上了胡润富豪排行榜中国首富的宝座(他曾蝉联2004-2005年首富)。他背后的国美电器在中国已经无人不知,他的产业链触及了房地产、私募基金领域,并且都表现出色。

前几年,当中国人民热衷讨论民营企业家“原罪”问题时,黄光裕成为了中心。现在人们逐渐放弃了猜测与臆想,要知道,在当今的中国,即使给你同样的背景,同样的资金,包括同样的机会,谁能担保自己可以成为第二个黄光裕呢?自然也不会有第二个国美。

当黄光裕如此自信地说出“自己是唯一”这句话时,“原罪”真的还是罪吗?

真实的财富

今年一财集团举办的企业家颁奖,最大的亮点除了得奖嘉宾,更大的亮点就是邀请到了李宁集团董事长李宁和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他们是不一样的企业家,虽然都很低调,但是两个人坐在一起,却明显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气质。

李宁已经全家长居香港,价值3亿人民币的豪宅和亚洲首富李嘉诚为邻。中国首富黄光裕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北京,虽然国美电器在4年前就已经在香港上市,但是他并没能居住在香港,或者和李宁一样获得香港市民的身份证。黄光裕也有和老乡李嘉诚做邻居的心愿,不过,现在还没有轮到他。

在香港社会,除了金钱以外,更重要的是社会身份。李宁奥运冠军的身份让他在很多场合都轻而易举地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而黄光裕可以用什么来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和尊重呢?这不是钱可以得到的。

“我的经验和实力,不是虚假的。”黄光裕带有江湖气的声音很犀利地道出了他的自信。问到他用什么来抵挡这场金融危机影响时,他毫不犹豫地否定了国美可能会受到的任何影响,包括现在国美正在开展的房地产项目。国美电器(0493,hk)的2008年中期业绩为黄光裕的自信增加了底气,截至2008年6月30日,国美电器(上市公司部分)的营业收入达到约248.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7.57%,国美电器权益所有者应占净利润为1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14%。

然而,他的自信在公开场合还是没有能够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还是有记者不屈不挠地纠缠着金融危机的打击纷纷提问。黄光裕的不快显而易见。而旁边被记者包围的李宁则更多是讨论企业家的责任和慈善,以及回忆奥运闭幕式上他了不起的飞翔。

如果论财富,李宁不及黄光裕,但是,在这么一个聚光灯聚集的场合,人们拍摄这两个同样传奇的企业家的心情和视角是那么的不一样,李宁让中国人感受到了骄傲和自豪,黄光裕却让中国人再一次感受到了财富的真实。

资本高手

黄光裕的财富应该从哪里说起呢?这个问题他早已经不愿意回答,被追问的已经太多了。但是,他的故事还是能够看到他财富传奇的。

那是1985年,当时只有17岁的黄光裕(又名黄俊烈)和哥哥身揣4000元钱从家乡汕头北上,到内蒙古一带做贸易。一年后,两兄弟又来到了北京,用3万元的贷款在珠市口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电器店开始经销家用电器,1987年1月1日打出“国美电器”的招牌。故事的发展曲折离奇。

在黄光裕35岁时,也就是他创业18年后,他已经成功地铺就了他的零售网络。并且在这数年间,两度借壳同一间公司,财富估值突破百亿,逼近中国首富位置。黄光裕说,“我很认同李嘉诚说的商者无域。”

黄光裕最熟练的就是“左手倒右手”的资本游戏。但是这是一个不能直接提问他的问题,当金融危机席卷而来的时候,黄光裕的资本游戏是不是也同样受到了冲击呢?黄光裕毫不在乎地笑称“左手握右手,什么感觉也没有”,他也很谦虚地承认他的巨额资产绝大部分都是“纸上财富”。

他在资本市场上演的一幕幕收购游戏,不过就是将财富从左口袋放到右口袋的过程,黄光裕醉心于这种游戏,他认为资本的游戏,这种左进右出的游戏绝不是中国其他民营企业家能够捉摸透的,如果学会了,就自然高人一头。当问他,“你是实干家还是资本高手?”黄光裕的选择是后者,做一个资本运作高手让他感觉高高在上。

而对于国美的未来,黄光裕认为,“未来5年内,国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之一,而在未来10年内,国美将成为全球第一的、最优秀的家电连锁企业。”

不过,黄光裕的野心远不止家电这么简单。2008年底,国美集团投建的大型综合商业项目“国美广场”开始招商,成为北京西南板块唯一一个大型的商业中心。黄光裕计划着把国美电器的旗舰店迁移到这里,也盘算着国美集团从家电零售向综合零售的全面转型,也许这还不够,他想要得更多。

投资的心态

不过,他的骄傲不是没有道理。在今年公布的2008胡润百富榜上,我们明显看到了10年不遇的“缩水榜”,上榜富豪的平均财富都大幅缩水,个别富豪和行业的缩水幅度更是高达七成,最明显的就是房地产富豪。

而有着庞大的房地产链条的黄光裕和国美第一城却免于了缩水,这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我们的价格比周边的小区要低,但是设施不比他们的差,在北京或者其他城市,国美第一城选择的地段都有着很好的前景。”黄光裕对国美第一城项目充满了信心,他将国美的房地产项目交给了妹夫接手。

在房地产领域,黄光裕认为,要以“投资家”的身份来看待房地产市场。黄光裕是个老地产了,他的第一个项目在1996年就动工了。他的房地产业务迈的步子一直都不大,当大家都认为房地产很赚钱的时候,黄光裕却放着大好时机不赚钱。1998年到2003年是房地产开发的黄金时代。在那之后,房地产开发成本急剧提高,最容易赚钱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而黄光裕却选择在2005年大举扩张自己的房地产业务。

黄光裕不断强调,他选择进入地产行业,更看重的不是市场环境,而是集团业务结构的调整。他说:“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持续发展和风险控制问题,利润多少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进军房地产,看中的是互补效应,不是以‘房地产很挣钱’作为决策依据,这一点可以说是企业的根本。”

黄光裕认为他做房地产和其他人做房地产不同。“从想做房地产和想在这个行业里做成什么样,包括选地、设计的构思和宣传的思路,我们都不一样。我做地产是投资,我希望选择我们房子的人也是投资,我不会当投机者。”

在房地产方面,黄光裕一直都不贪心。他的期望是把地产作为第二个行业。为了打响品牌,黄光裕把国美的“薄利多销”模式也运用到地产项目上。鹏润家园是黄光裕所做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鹏润家园开盘后,报纸上打出五折六折特价房有奖销售。

黄光裕这种典型的“薄利多销”理念的确开辟了一个市场,但“鹏润家园”是黄光裕投入四五年精力打造的第一个大型住宅项目,中途却两次停售,每次一停七八个月。人们对其中的原因甚为不解,黄光裕的解释是:“不卖,就是想使小区有更好的形象,使消费者买起来放心。”

要想在房地产做出好品牌,更是要做出好口碑,这是黄光裕的痛处。黄光裕的做法的确不同于许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的房地产开发商,他认为:“卖图纸、预售,还没开始动工就开始卖,我们基本上不太用这种方法。我们跟他们的性质还是不太相同。一是我们房子比较好,二是我们不急于回笼资金,三是我们大部分卖的是现房,期房卖得不多,我们对期房有所控制。”

金融危机下严重缩水的中国房地产业里,黄光裕成为了少有的赢家,但愿如他预期,金融危机下,国美无难。

三连冠中国首富

10月7日,《2008胡润百富榜》在上海揭晓,39岁的黄光裕以财富430亿元,第三次当上中国首富(他曾蝉联2004-2005年首富)。最近5年里,他当了三次首富。在“胡润百富榜”10年的历史中,除了黄光裕之外,只有荣智健家族曾三次当首富。黄光裕拥有香港上市公司35.55%的股份,市值140亿元;同时他拥有零售非上市公司100%的权益,市值约100亿元。他历年套现135亿元,部分投资到房地产领域。他不仅保持了零售业的稳定发展,在房地产领域也有不俗表现。秦朔认为:“黄光裕使中国渠道的价值得到极大的发扬,他对优化中国市场流通秩序是有贡献的。” WBLYso6e1mz0OHVZ0J1gFFV204txiMpfg1PMYoYZcRrhBPsrYqKL26yz70bxGL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