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天水高考替考案是一起“移民+替考”的有组织、有预谋的性质恶劣的严重团伙舞弊案件。因为甘肃比山东高考录取分数线低,这21名山东学生办理了“高考移民”,又因为成绩差,即使在甘肃参加高考也难考上,于是就找人替考。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的高考,却成了少数人的游戏,各个舞弊的环节,充斥着肮脏的权钱交易……尽管幕后主使煞费苦心,但百密有一疏,舞弊计划终究破产。

*山东阳谷农业局局长的儿子今年要高考?

《天水替考案涉案局长之子与被替考考生同名》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天水跨省替考案”或将牵出更多的公职人员。

昨日,甘肃方面宣布“天水替考案”告破,共有23名考生参与替考,其中2名组织者魏成甲、张玉茹已被刑事拘留,警方正在追捕在逃的山东阳谷县农业局副局长霍继刚。

早报记者调查发现,“替考案”中,越来越多的疑团也指向了阳谷县农业局局长燕兆启。

副局长消失12天不报

阳谷县农业局朱来军副局长向早报记者证实,自今年高考时起,霍继刚就一直没到单位上班。而媒体最早披露此次跨省替考案是在16日。阳谷县于17日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涉案人员进行调查,此时才发现已联系不到霍继刚,他已连续12天没有上班。

而此异常现象似乎并没有引起该局局长燕兆启的“重视”。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燕兆启将这一信息向上级汇报。

现年40多岁的霍继刚是阳谷县农业局3名副局长中最年轻的一位,于2007年9月份从粮食局副局长任上转任,主要分管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工作。此次率队前往天水替考的组织者之一张玉茹正是霍继刚的妻子。

昨日下午,早报记者来到霍继刚家所住的金谷家园,多次按其家中门铃及打电话,均无人接听。

被替考者与局长儿子同名

本次替考事件中,第一个暴露身份的被替考考生叫“燕涛”。令人惊奇的是,阳谷县农业局局长燕兆启的儿子也叫“燕涛”,“两人”均生于1990年。而根据登记在天水市的考生“燕涛”的住址,查无此人。

为求证真伪,早报记者20日赶到阳谷县农业局多次,但燕兆启的办公室均“铁将军”把门。当天,聊城市农业局主要负责人前往阳谷县视察,但燕局长因“家里有事”没能陪同。

20日下午到21日,早报记者多次拨打燕兆启的手机,但一直“无法接通”。随后,早报记者又拨打他家里的电话,但燕兆启没听完早报记者的自我介绍,就匆忙挂断电话。此后,该电话一直无人接听。阳谷县委宣传部官员表示,他们也无法联系上燕兆启。

昨日,早报记者来到燕兆启老家——阳谷县高庙王乡秦楼村。该村多名村民证实说,燕兆启的儿子的确名为“燕涛”,且正在读高中。

燕兆启86岁的老父亲5月31日不慎摔倒导致右大腿骨折,但燕兆启近日并没有回家看望父亲。对“燕涛”的情况,燕的家人纷纷躲避,不愿回应。

目前,已有天水第三职高校长黄鸿福与两名副校长,麦积区甘泉镇派出所所长李凤科、琥珀派出所所长刘小斌等人涉嫌该案被停职接受调查。

移民制造替考案

据新华社电天水市政府新闻办昨日表示,发生在天水的高考舞弊案逐渐明朗,共发现高考替考考生23人,主要犯罪方式为“先移民、后作案”,是一起有计划、有预谋的山东高考移民和山东籍考生替考的严重团伙作弊案件。

本案中高考替考考生全部为山东籍,被替考人员中,有21人为山东籍,2人为天水籍(犯罪嫌疑人蒋鑫亲属)。犯罪团伙由山东省阳谷县农业局副局长霍继刚,山东省阳谷一中教师魏成甲,无业人员张玉茹(霍继刚之妻),甘肃省天水市六中教师蒋鑫组成。

今年高考前,霍继刚通过张玉茹和魏成甲,与蒋鑫取得联系,在天水市麦积区5个基层派出所,利用假材料违法获取户籍、身份证,并在麦积区第三职高、天水市六中办理了高考报名手续。高考前夕,魏成甲、张玉茹带领23名高考替考人员来到天水。6月7日考语文前10分钟,1名替考考生被监考人员发现。

替考事件调查组表示,将把魏成甲、张玉茹、蒋鑫移交司法部门,提起诉讼;对霍继刚由公安部门尽快缉拿归案;对涉及该案的派出所、学校等有关方面的责任人,将按照党纪国法从速从严处理,绝不姑息。早报记者李克诚于松发自山东阳谷、甘肃天水。

*甘肃天水副局长夫妇搞掂“高考移民”

《甘肃天水高考舞弊案被替考者为高考移民》

至6月19日,甘肃天水高考舞弊案中的组织者、参与者、替考者的身份基本明朗。那么,被替考者是谁?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数名被替考者竟然只是在天水挂了个户口,并非天水本地人!

6月18日,天水“替考”事件被甘肃省招委会定性为“有组织、有预谋的高考移民和外省籍考生替考相互交织的高考严重作弊案件”。

随着案情的逐步明晰,越来越多的悬疑进入公众的视野:组织者和被组织者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利益链条?究竟是谁为作弊者一路绿灯?

6月19日,山东阳谷警方已抵达天水市,对之前发生在天水的“山东老师组织学生替考”案件调查取证。

天水替考案,待解开的谜团

山东“枪手”团天水被查

6月7日上午9时许,天水市九中高考考点98考场的监考老师发现考场内一名考生的照片有异。

监考老师仔细核查后发现,这名考生身份证上的照片和监考老师手中存根上的照片不是同一人。而且,这名考生本人长得和存根上的照片也明显不一样。随后,监考老师发现更大疑点:该考生试卷上考生“姓名”一栏内竟有涂改痕迹。高考考生竟然能写错自己的名字?

在进一步的核查后,该生承认自己是“替考”。监考老师遂将其试卷没收,交给考点执勤民警。

在接下来的询问中,这名“替考”的学生竟然爆出了一个惊人秘密:他们一行10余人均是山东阳谷一中高二的学生,在老师魏成甲及无业人员张玉茹的组织下前来天水市参与“替考”。

消息一出,天水方面立刻快速行动:10多名“替考者”被查出,两名涉嫌组织者被警方刑事拘留。

6月18日,天水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称,发生于该市的高考舞弊事件中,共查出外省籍替考学生18人,其中14人被当场查出,另4人迫于严查弃考。天水市有关方面同时公布,天水六中老师蒋鑫因涉嫌替考案被警方刑事拘留。同日,山东省发布消息:该省阳谷县林业局副局长霍继刚涉嫌参与天水舞弊案件。

4名被替考者查无此人?

至此,天水舞弊案中的组织者、参与者、替考者的身份基本明朗。那么,被替考者是谁?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利益链条?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记者的求证之路却异常艰难。

6月17日,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区分局国保大队大队长冯继堂向本报记者证实:被替考者的身份仍在核实之中。当日,记者从其他方面了解到了其中4名被替考者的信息:被替考者小吕(化名),身份证地址为: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西枝村90号;被替考者小钱(化名),身份证地址为:天水市麦积区琥珀乡霍家川村194号;被替考者小燕(女,化名),身份证地址为:天水市麦积区琥珀乡霍家川村200号;被替考者小磊(化名),身份证地址为:天水市麦积区中滩镇四合村一组24号。

6月17日下午,记者首先来到麦积区甘泉镇实地寻访被替考者小吕。在甘泉派出所,教导员高明称,因负责户籍的民警不在,无法查询关于小吕的信息。随后,在该所一名民警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西枝村。

在西枝村村口,随行民警拨通了该村村委会主任尹亚龙的电话。正在田间忙农活的尹亚龙听完记者所述的情况后称,该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由于很多村民没有把门牌挂在门上,因此他只能大致确定“西枝村90号”是熊家窑自然村的,具体是谁家就说不上了。但尹亚龙肯定地说,整个西枝村主要是由“熊”、“秦”、“尹”等几个大姓的人家组成,从来没有听说过姓“吕”的人家。

为了能找到考生小吕身份证上“西枝村90号”的地址,记者对西枝村熊家窑自然村以及周边其他自然村的一些巷道进行了走访。在近1个小时的走访中,当地20多名村民都说,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西枝村有姓“吕”的人。

18日下午,记者赶到了麦积区最偏远的琥珀乡霍家川村。霍家川村委会主任霍代红、村文书霍怀义向记者证实,霍家川村有7个自然村,1300多人,但该村没有叫小钱和小燕的人。

随后,霍怀义带着记者找到了被替考者小钱身份证标示的“霍家川村194号”。77岁的户主霍万库告诉记者,他们家没有叫小钱的人,也没有学生参与高考。在霍万库家的户口簿上,记者没有找到小钱的名字。

在被替考者小燕身份证标示的“霍家川村200号”,户主马宗仁的妻子霍春芳也是一脸无奈。她称,他们一家人从来没有听说过小燕这个人。霍春芳的大女儿马秀娟今年才15岁,在琥珀中学上初二,达不到参加高考的条件。在马宗仁家的户口簿上,也没有小燕的名字。

6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麦积区中滩镇,寻找被替考者小磊身份证标示的“四合村一组24号”。面对记者的提问,四合村支书王胜仓确认,该村确实有个和小磊同名同姓的村民。随后,记者见到了这位村民,但他家的门牌号为“四合村一组40号”。这位27岁的村民告诉记者,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根本没有报名参加高考。今年参加高考的四合村考生李艳艳、李彦龙等人向记者证实,该村今年没有叫“小磊”的高考考生。

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区分局国保大队大队长冯继堂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该辖区查出的替考者中,有两人使用假身份证,其余替考者使用的被替考者的身份证都是真的。记者从秦州公安分局了解到,该区查出的被替考者小吕、小钱、小燕、小磊4人使用的身份证均是真的。既然这4人使用的被替考者的身份证都是真的,可为什么按照身份证上的住址却查无此人?(来源:兰州晨报)

“高考移民”身影再现

被替考者竟然查无此人!那么,小吕、小钱、小燕、小磊4名被替考者究竟来自哪里?他们为什么拿着天水本地的身份证?采访中,记者两次到麦积区甘泉派出所了解小吕的信息,但均被告知户籍民警不在。18日下午,记者来到琥珀派出所,值班协警曲永明称,该所只有所长、教导员两名正式编制的民警,均前往麦积分局汇报情况。19日,记者采访中滩派出所时,一位协警也称领导不在。

“如果被替考者不是天水人,天水今年的高考替考事件中可能存在‘高考移民’!”6月19日,天水市一位教育工作者分析认为。

“高考移民”,这个在近年来被高频率使用的新创词汇有着其特殊的定义。所谓“高考移民”,即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分数线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的考生。

近年来,“高考移民”存在的合法性一直备受社会争议。大多数人的看法是,“高考移民”钻的是高考制度的空子,教育发达地区的优秀学生“移民”到教育不发达地区高考,对于后者所在地的考生来说是极度的不公平。一个从外地转学而来的“高考移民”步入大学殿堂,就意味着一个本地的高考考生被挤下高考“独木桥”。另一种声音是,不同地区不同的分数线,完全是一种典型的计划体制的做法,也暴露了中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是一种户籍制度引发的受教育权的不平等,是一种典型的受教育权歧视现象。

高考是我国沿袭多年、躯体庞大的选拔制度,要想轻易一个转身,规避所有问题,并非易事。近年来,随着“高考移民”的大量增加,国内各省区高考原有的平衡状态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教育欠发达地区,当地学生与“高考移民”的矛盾冲突日益激化,甚至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危及社会稳定。为此,很多省区制定了针对“高考移民”的相关规定,对此现象进行遏止。

作为教育欠发达地区,甘肃近年来也饱受“高考移民”之困。2005年,为重点整治“高考移民”,甘肃省招办对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户籍作出了“八项规定”,规定重申:超出以上范围弄虚作假报名的考生,甘肃省招办在查实后将取消其考试或录取资格。然而,不同地区差距悬殊的分数和录取率仍充满着巨大的诱惑。

今年高考前夕,教育部曾发出第二号预警:高考作弊、替考等行为将被严惩。甘肃省有关部门也多次发布严打高考舞弊行为的信息,但舞弊行为似乎如影相随:高考报名期间,兰州市招委会曾将8名确有“移民”倾向的考生劝回原籍考试,正在查处的天水舞弊案中“高考移民”身影再现。

6月18日,天水“替考”事件被甘肃省招委会定性为“有组织、有预谋的高考移民和外省籍考生替考相互交织的高考严重作弊案件”。

谁为作弊者一路绿灯?

天水市是“5·12”汶川大地震波及的灾区,然而,近期发生的高考舞弊案在当地引起的反响也不亚于此前的地震。据悉,此次高考舞弊案是天水高考史上最大的一起舞弊事件。

高考是我国组织最严密、考纪最严格、等级最高的考试,仅报名就要经过学校、招办等几个环节的严格审查,同时,各省区为了防止“高考移民”,对考生的户籍也做了很多的限制要求。然而,“有组织、有预谋”的群体性高考舞弊事件仍然堂而皇之地在天水上演。在案情逐步明朗的情况下,我们不禁发问:究竟是谁在为作弊者一路绿灯?这次参加替考的人这么多,组织如此严密,是不是以前就有人在天水“替考”成功过?

天水高考舞弊案的一个事实是,前来天水“替考”的十几名山东学生都是在考场被发现的。显然,他们已经成功经过了报名的重重审核。

新华社有关消息称:从近两年的高考替考事件看,都有教育系统内部人员参与,有的甚至是有组织的行为。今年的天水高考舞弊案自然也没有走出这个怪圈:6月18日,天水警方已对涉嫌参与高考舞弊案的天水六中老师蒋鑫实施刑事拘留,同时,天水六中、天水市麦积区第三职业高级中学两所学校的相关人员被停职检查。

除了教育部门,天水市公安系统的户籍管理近期也备受公众关注。记者已经调查走访的小吕、小钱、小燕、小磊4名被替考者究竟是“何方神圣”?他们的户口是怎样“空挂”到天水市偏远农户的家中?大部分替考者持有的被替考者的身份证为什么又是真实的?

“个别户口管理人员违规违纪的行为是肯定的。”有知情者断言,这些考生非法“空挂”户口的背后肯定存在着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

天水市公安局2008年4月发布的《天水市公安局统一户籍管理规定》载明:凡外地户口迁入天水本地农村落户的,必须经过天水本地乡镇及村两级单位的同意认可。但对于“空挂”在麦积区琥珀乡霍家川村的小钱、小燕二人,村委会主任霍代红及主管户籍的村文书霍怀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称不知情。

霍怀义称,6月16日中午,麦积区公安分局民警将他叫到了琥珀派出所后,拿出了4张盖有“霍家川村委会”字样公章的介绍信。

“这4张介绍信都是同意落户的证明。”霍怀义称,4张介绍信分别“同意”将小钱、小燕以及霍某、秦某4人转入霍家川的4户人家。

“这4张介绍信都不是我们村委会出具的。”霍怀义说,从两年前开始,该村包括户口迁移等村务用纸,使用的都是专门印刷、标示有“琥珀乡霍家川村民委员会”字样的专用信笺,而警方拿出的4张介绍信都是白纸。

对于介绍信上的村委会公章,霍怀义和霍代红都不能辨别其真假,“样子差不多”。但二人都证实,琥珀乡有关部门经常把他们村上的公章“借”走,“有时两三天,有时一个星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麦积区公安分局下属的部分派出所的个别户籍民警已被叫到局里“配合调查”。

随着案情的逐步明朗,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也被公众关注:这些“空挂”在天水准备高考的户口原籍来自哪里?知情者分析,10多名“替考者”的身份已经查清,系山东阳谷县一中高二学生,因此不排除该事件的组织者先将考生的户口通过非正常手段非法“空挂”在天水市,高考时再由外地“枪手”替考的可能。

“如果仅是天水部分职权人员为了牟利参与其中,而替考者和被替考者都不是天水本地人,天水在此舞弊案中无疑背了个大黑锅!”该人士大胆推测。跟这位人士一样,关注舞弊案的天水民众都希望案件能早日真相大白,“对天水人民有个交待”。

据了解,甘肃省招委会主任、副省长郝远已就天水高考舞弊案做出重要批示:要严肃查处,一查到底。天水市主要领导日前也表态:凡涉及到这次高考替考案件的当事人,一经查实将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里应外合在天水当地中学给考生报了名

《甘肃天水高考替考事件3名涉案校长停职》

“天水替考疑案”曝光第四天,事件的真相依旧扑朔迷离,但当地政府部门已经相继就涉案人员做出了处理。

继前日涉案人员蒋鑫被公安机关拘审外,昨日,天水市麦积区政府部门已经宣读了一项决定:天水市麦积区第三职业高级中学的三名校长因涉嫌参与“替考疑案”,被停职审查。而涉案的天水市第六中学校长刘彦博表示,她因聘用任期到,将在近日“调离”。

教师纷纷躲着记者

昨日上午,一次“临时性”的会议在麦积区第三职业中学办公楼会议室举行。

据参与会议的多名教职人员说,会上,麦积区区委组织部的相关负责人宣读了一项决定:麦积区第三职业高级中学正校长黄鸿福与两名副校长杨卫平、马元生,因涉嫌与“天水替考疑案”有关,被停职接受调查,学校日常事务,暂时由该校党委书记彭玉明同志负责。

昨日上午11时,早报记者赶到该校,彭玉明以“正在向政府做报告”为由婉拒采访。该校政教处主任纳谏对早报记者表示,“天水替考疑案”被曝光后,学校逐渐陷入舆论漩涡,前日甘肃省调查组前往学校调查,昨日上午,麦积区组织部下达了将该校三名校长停职接受调查的决定。但纳谏称自己不知道“替考案”细节和内情。

该校气氛也非常紧张,教职人员故意躲避记者的采访,在被追问时,大都面显迷茫说“真的不知道”。昨日午休期间,十余名教师在教职工食堂吃饭,当注意到早报记者走向食堂时,他们几秒钟内迈出了食堂,甚至小跑着进入职工宿舍,关闭房门。

不过也有一周姓体育老师与一名英语教师对记者表示“没有什么可躲避的”,两人称都是今年该校普高毕业班的代课教师,但该校只有一个普高毕业班,50多名高考生,而他们“压根就没有听说过,也没有见过”此次被曝光的该校“被替考学生”。

六中校长:我将调离

昨日下午4时10分,早报记者来到天水市第六中学。

走入办公楼,提起“替考案”,教职人员大都摇头表示“不知情”并转身走开。3楼校长办公室房门紧闭。早报记者轻敲房门后,良久,一名中年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打开了房门,面对“校长是否在办公室”内的询问,这名男子表示“校长不在”后,便关闭了房门。但透过窗户,早报记者发现校长室内其实坐着三个人,其中坐在办公桌座椅上的一名女子,知情人说“就是学校的校长刘彦博”。

几分钟后,校长室的房门终于打开了,刘彦博接听着手机匆匆下楼。走出办公楼后,她终于暂时停下脚步,告诉早报记者“我要去纪委写材料,很忙”,并表示“那4名被替考生不是我们学校的”,她表示资料显示这4名被替考生系“复读生”,而天水市第六中学并没有高考复读班。

最后,刘彦博表示她目前的手机号码将停机,原因是“我将离开(六中)了”。早报记者追问,此次离职的原因是否与此次“替考疑案”有关时,刘彦博说“不是”,她说她的聘用任期到了,就调离了。话音刚落,她跨过学校大门,离开了校园。两名男教师说,目前上级主管部门还没有正式下达有关刘彦博校长“离职”的通知。记者于松

*百密一疏替考者“燕涛”最先露马脚

《天水“组团”替考事件内幕中的内幕》

刚刚结束的2008年全国高考与往年一样,不那么消停。

6月17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通报了今年全国高考期间考风考纪有关情况:截至6月16日,各地教育部门和公安机关共破获涉及高考安全和团伙舞弊案件34起,其中,涉嫌替考、利用无线电等通讯工具实施团伙作弊的案件14起,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95名。发生在甘肃天水的替考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据最新消息,甘肃省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赴天水展开深入详细的调查。

替考者为何能闯过重重关卡走进高考考场?替考者以及组织他们替考的人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高考舞弊案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如何通过法律途径化解这一顽疾?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

记者今天(18日)从甘肃省高招办获悉,天水高考替考案件有了新进展:据天水市有关部门调查审理,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高考移民和外省籍考生替考相互交织的高考严重作弊案件。

记者还从天水市有关部门独家获悉,“组团”替考的教师是受山东阳谷县林业局副局长霍继刚委托,通过天水市两所学校有关人员办的报名手续。

由于户籍、学籍问题牵扯面大,情节复杂,增大了调查取证的难度。据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孙杰介绍,由甘肃省教育厅、公安厅、监察厅等省招委会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赴天水展开深入详细调查,调查结果将在几天内公布。

事件回放

10余名“枪手”顶风作案

6月7日上午,天水市九中考点,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首场语文科目考试在这里举行。考生进考场后,一个名叫“燕涛”的考生,在试卷上的考生“姓名”一栏里,先写了一个名字,然后又进行了涂改。一名参加高考的考生居然把自己的名字写错,这引起了监考老师的注意。

开考前10分钟,两名监考老师汪兴建和胡喜君对“燕涛”的证件进行仔细核查发现,该考生身份证用的名字是“燕涛”,看不出什么问题,考生准考证和存根上的留底也是同一张照片,但身份证和监考教师手中拿的存根不是同一张照片,而且“燕涛”本人长得和存根上的照片明显不一样,“照片上的年龄看上去要大一些、胖一些,这个娃娃好像瘦一些。”汪兴建回忆说。但“燕涛”告诉汪兴建,他原来胖,现在瘦。

“你是哪个学校的?”作为考点办负责人的九中校长走过来问。

“我是七中的。”

由于天水市七中根本就没有高中部,只有初中部,马脚一下就露出来了。在考点主任、考务主任等相关负责人确认,“考生燕涛”属冒名顶替作弊者后,“燕涛”被带出考场。

情况被报告给天水市招生办,市招办立即向全市38个考点下发了切实加强对考生身份证、准考证严格审查的紧急通知,严肃查处“请人代考、冒名替考”的严重作弊行为。

然而,还是有人顶风作案。

6月7日下午,数学开考。汪兴建在九中考点监考的是97考场。由于上午发现了替考者,所以,汪兴建对每一个进来的考生都看得更加仔细。

突然,汪兴建看到有一名走进考场的考生长得和天水本地人“显然不像”。“他给我的印象更像个‘山东大汉’。”汪兴建说。

这名长得像“山东大汉”的考生快步走到考试位置上坐下后,汪兴建又仔细看了看他的证件。在这个过程中,这名叫“陈家兴”的考生一直不敢抬头看汪兴建。

和上午不同的是,汪兴建发现这名考生的身份证明显是假证,因为这名考生用的还是第一代身份证,身份证上没有“长城”图样的水印。

汪兴建还注意到,试卷一发下去,这名考生就急急忙忙开始答题。他做题速度很快,实力显然特别强。可他始终低着头,手有些发抖,眼睛总是躲着汪兴建。

“你是哪个学校的?”

“第三职高。”

“第三职高在什么地方?”

“陈家兴”哑然无语。汪兴建又问他班主任叫什么名字?他第一次说姓李,然后又改口说,“不姓李,姓赵”。

6月7日下午,麦积区、秦州区又发现了11名替考考生,天水市招委当晚召开紧急会议,同时请求两区公安机关协助调查。

根据考生供述,麦积区公安局于6月7日下午迅速对两名涉案嫌疑人———山东阳谷一中化学教师魏成甲和下岗职工张玉茹,以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依法进行了刑事拘留。6月8日又认定了1名冒名替考考生以及1名外省籍考生。后经公安部门对涉案人进行审查,这些人又供出了3名慑于考点严格审查而自动放弃考试的替考考生。

高考结束后,天水市麦积区、秦州区招办分别向天水市招委会提交了书面汇报材料。麦积区委、区政府在6月12日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对这起高考舞弊事件进行调查核实。

6月17日,天水市政府成立“替考事件调查组”,由市长李文卿任组长,成员包括政法、监察、教育、公安和招办等部门相关负责人。

最新内幕

高考移民和跨省替考相互交织

经相关部门调查,这16名“枪手”均为山东阳谷一中高二的学生。6月3日,这些学生在阳谷一中高二化学老师魏成甲的组织下,从山东出发,6月4日抵达天水。

在警方调查时,替考学生均称来天水前并不知道要替人高考,也不知道要来的地方是天水。“老师只说是到外地参加一次检测考试,下车后才知道到了天水。”

而魏成甲向警方交代,之前不给学生说考试的地方,主要担心学生知道天水是地震灾区后“影响发挥”。

6月6日,一名他并不认识的天水人将被替考者的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证件送到了魏成甲住的宾馆。

据介绍,在警方做完笔录后,从山东阳谷一中来冒名替考的学生已被交由招办部门处理。目前,16名学生已全部被学校领回。

据天水市有关部门调查审理,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高考移民和外省籍考生替考相互交织的高考严重作弊案件。其中13名被替考者是由山东阳谷一中教师魏成甲和下岗职工张玉茹,受山东阳谷县林业局副局长霍继刚委托,通过天水市麦积区第三职业中学和秦州区六中等学校有关人员办理了报名手续。

然而,案件仍存在不少疑点。

汪兴建说,名叫“陈家兴”的考生的身份证、存根和准考证上的照片是同一个人,“从表面上看是没任何问题的。”

被替考的天水考生“陈家兴”和“燕涛”,通过公安信息网能查到两人的户口登记地址,然而通过这一登记地址找到两人所在村庄,却被当地村民告知“村里没有这个人”。是公安信息网上登记出现错误?还是这两名考生另有来头?

从天水六中报考的一名姓吕的考生在今年高考中被山东学生替考,考生吕某身份证的地址是:麦积区甘泉镇西枝村90号。据调查,该村有88号、92号、96号等相近的门牌,但始终没有找到90号门牌。当地的二十多名村民都说,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西枝村有姓“吕”的人。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此次天水替考舞弊案,穷究内鬼比严查外贼更重要。“穷究”应包括两个层次:其一,尽快查实替考者背后的被替者,穷究考试组织管理漏洞以及其中存在的渎职乃至腐败者;其二,在此基础上,再回头全面重新审查、复核此前其他考生的高考报名、资格确认环节,将其中可能仍然隐藏着的替考“漏网之鱼”尽可能一网打尽,最大程度地挽回和弥补这一替考舞弊案对高考公平所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考生及家长

现行高考制度催生替考“产业”

“我听到这个消息,感觉挺正常的,今年全国有1050万考生,出现几例作弊案件,也没什么大不了。在目前我国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制度下,为了跻身象牙塔,找人替考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兰州大学附中学生张宇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考生,他可以理解替考者和被替考者的心态,但是,就替考行为本身来说,他感觉还是很恶劣的。

张宇说:“我觉得,现在高考制度设计方面有漏洞,尤其是考试各种证件的办理过程很不严密,为考生造假提供了许多可乘之机。我是在考试前5天拿到准考证的,这么长的时间内完全有机会做出假证件。”

“我作为一名考生,对这些当事人,尤其是被替考者的行为,还是会感觉心理不平衡,因为如果他们让人替考而进入了大学的校门,而我不幸落榜,我会觉得是他们通过非正常手段挤掉了我的上学机会,这将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兰州27中考生李伯祥这样对记者说。

一位王姓的学生家长表示,出现这种替考“产业”,是和现行的高考制度分不开的。目前这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逼着学生想尽一切办法考出高分数,但却未必能招到真正有真才实学的学生。

联合调查组

要严肃查处一查到底

据了解,事情发生后,甘肃省招委会主任、副省长郝远批示:要严肃查处,一查到底。省招委会明确表示,凡涉及到这起高考舞弊案件的当事人,一经查实,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将移交司法机关。

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代替他人或由他人代替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是在校生的,由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其他人员,由教育考试机构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开除或解聘,教育考试机构按照作弊行为记录并向有关单位公开其个人基本信息。

据悉,天水市有关部门在高考前夕,就要求各县(区)教育局在考前,分学校或集中召开高三应、往届毕业生应考会议,组织广大考生学习招生政策、规定,对考生进行考试规则、考试纪律、考试诚信教育,使考生树立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同时要与考生签订《考生考试诚信承诺书》,以教育广大考生诚实守信,文明应试。

而5月13日下发的一份《天水市关于切实加强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管理的通知》,则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违纪舞弊事件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团伙作案,特别是教育系统人员参与进行的有组织群体舞弊事件的有效防范和打击,并“对重大违纪事件的处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开,处理不及时或隐瞒不报,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据了解,得知阳谷一中教师组织学生到天水替考的消息后,阳谷县委县政府已于6月17日成立了由纪检、教育、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就此事展开调查。阳谷县县委宣传部长李其超说,事件一经查实,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来源:法制日报记者周文馨) A/Xc8K0zDzDD73AO5g9EsHdhEb2dmTDZilrgoekr7n3ttaGtIUb1h+4kHOSIrhn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