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谈话前尽可能多的了解你的客户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进入谈话的正题之前,可以谈一些客户感兴趣的话题,以此来了解客户的爱好、兴趣和习惯,这个过程就如同投石问路。在谈话时,对客户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让你触摸到客户的需求,以及心理的蛛丝马迹,这样你就可以在销售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开谈前,明白你销售的到底是什么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赢得一场战争,要尽可能搜集敌军情报,洞察对方的每一个信息,做出针对性的战术布署,才能够有的放矢,招招致命。对销售来说,“知彼”同样重要,在与客户交流之前,就必须尽可能多的了解他,掌握他的信息。

销售的过程中,明白自己销售的到底是什么,是销售员在与客户交流之前要做的第一步工作。你不了解手中的产品,一问三不知,纵有苏秦、张仪的辩才,又有何用?客户绝对不会从你这儿购买产品。所以,开拓客户之前,你应该先全面地了解产品的有关信息,做到有问有答,来者不拒。你要表现得比产品设计师还要专业——尽管事实上你不可能拥有他的专业知识,但在与客户交流之时,你必须表现得尽可能熟知产品设计的每一个流程,以及产品的一切性能和功用!

金融危机让很多高学历的人没了工作,小李就是其中一位。她是本科毕业,英语超棒,曾在证券公司有一份舒适的职位。但是现在,她失业了,只好到一家手机店,暂且做一名手机促销员。

她的具体工作,是在手机店外面的广场上给行人、游客散发手机广告,说服人们进来购买。小李心想,这个工作还不简单吗?我这个曾经的证券投资顾问,来干这种工作真是太屈才了。在上班的第一天,抱着瞧不上的心态,她走上了工作岗位。

很快,她就散发出去了上百份广告,但是没有一个人到店里购买。而她的几个年轻的同事,虽然只是高中毕业,可已经拉了好几个客户到店里选购手机。她开始纳闷了,就问一个同事:“你怎么说服他们的?”

同事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她,回答:“很简单呀,他们问我这些手机的功能呀,类型呀,是否打折呀,等等这些信息,我就告诉他们,然后感兴趣的客户,就会去购买啦!”

小李顿感汗颜,意识到自己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她只是冷冰冰地塞给把产品广告塞到行人的手中,然后程式化地说两句“欢迎进店选购”,却不懂得向别人介绍广告上面那些新款的、打折的畅销机型。有些颇感兴趣的消费者向她询问某款手机的功能时,她也不清楚,只是一味地说:“到店里试试就知道了!”

如果客户只有亲自试用产品,才能发现产品的功能与价值,那还要销售员这种职业干什么?小李的失败就在于,做为初从业者,她还没有明白,其实销售员实际上是和证券投资顾问同样专业的工作。后者需要你深入了解每一只股票,成为客户的左膀右臂,前者也同样需要你详细了解自己销售的产品,为客户排忧解惑,引导他们购买。

销售员对产品知识了解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你留给客户一个什么样的印象。你对产品说不清道不明,客户不但不信任你,而且怀疑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胡编乱造,甚至担心你销售的产品本身是不是也有问题?是否在忽悠人?然后他们就会果断地转身,毫不犹豫地投入你的竞争对手的怀抱!

所以,在销售产品之前,一定要100%地了解自己的产品,如果可以,最好亲自使用一下,体验一下这种产品的真实感觉。比如,手机促销员,尝试使用每一款手机,研究与琢磨它们的每项功能;汽车销售员,体验一下本店的每一款汽车,驾驶起来是一种什么感觉,它们的舒适度如何,加速怎么样。只是阅读产品说明书,与亲自体验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把自己亲身体验的种种感受讲给客户,这和只能够熟记产品说明书的功效有天壤之别。前者会让客户感觉你说的话真实可靠,后者则会让客户认为你言不由衷、口是心非!

我建议,一个合格的销售员,在与客户直接交流之前,必须做好下面的四项工作:

一、了解本公司及产品

除了产品信息,销售员也要了解自己的公司。一个连自己公司的背景、历史、定位以及企业文化都不清楚的销售员,客户能相信你吗?会买的东西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会买!充分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将公司信息了然于胸,销售员才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让客户对你更加信任。

二、了解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要了解自己,才能去做事情。销售员更是如此,你的优点,缺点,自身的素质高低,有没有需要充电的地方,时刻都要自省。想征服客户,先征服自己,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赢得客户尊重,增加客户资源,这是销售员成功的重要因素。

日本的销售之神原一平,为了充分挖掘自己的优点,改正缺点,策划了一个“批评原一平”的集会,每年举办一次,目的就是让客户坦率地批评自己,提出建议。通过这种方式,他将自己的缺点一个接一个地改掉,让自己的个性得到逐步完善。因为每一次的批评会,他都会有被剥一层皮的感觉,透过一次又一次的批评建议,他将身上积累多年的弱点全都剥了下来,升华了自己。

原一平说:“每个人的一生中,最要紧的是发现自己的劣根性,并能有效地剥除它。随着劣根性的剥除,我逐渐进步、成长、茁壮和成熟起来。事实上,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人们经常不能发觉自己的懦弱和卑劣,而一味地膨胀自己,并夸说自己胜过某某人,但到头来你会发现,这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一个销售员之所以难成大器,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不能够做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这种克己的修身功夫,就是一个人人格成长的过程。我在想,一个人如果不能够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没有通过这种成长的考验!

如果我们也像原一平这样审视自己,修正自身,何愁不能成为中国的销售之神?

三、了解产品服务

产品售出后的服务,是客户非常关注的。产品卖到客户手中并不是最终目的,销售员要想得到未来的订单,就必须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良好的售后服务不仅让客户对你的产品放心,同时也会吸引他下次的订单。如果客户问起你售后服务的具体内容与条款,你回答不上来,那么,十分抱歉,你之前所做的一切说服客户准备购买的工作,都等于白做,客户铁定不会购买你的产品!

四、了解竞争手

这非常重要,客户常常会货比三家,他们有权利在不同的商家之间来回比较,最后再做出购买的决定。如果你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知晓它的优劣,并能巧妙地通过对比,征服客户挑剔的眼光,你就会轻松战胜竞争对手,达成这次交易。销售高手们的工作,其实就是列出自己的产品在同类产品的优势,放大竞争对手的弱点,让客户动心,“非你不娶”,这就足够了。

专家指点:

1.在销售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销售的是什么,并了解和产品有关的所有知识,这是成功销售产品的第一步。

2.在销售中,业绩最好的人未必是业务能力最强的人,而是最了解自己产品的人,对于一个优秀的销售员,一定要像了解你自己那样了解你的产品。

心急吃不到热豆腐,在没有发现客户的购买信号时请不要销售

俗话说:心急吃不得热豆腐。豆腐刚出锅,还没散热,你一口咬上去,尝到的不是美味,而是会烫伤你的舌头。销售亦可以将客户看作一块香喷喷的豆腐,只不过,热豆腐降温才能吃,客户升温才会购买。要想让他掏钱来消费你的产品,需要一个渐渐升温的过程。

急于介绍产品,想尽快的把产品卖出去,这是很多销售员常犯的错误。他们错误地判断了机会,在不正确的时机将产品销售给客户,并且急迫希望他们马上做出购买的决定。但是往往适得其反,客户会因为你过度热情的销售,认为你的产品中有诈,为了防止自己上当受骗,也就对你避而远之!

很多客户会被销售员高涨的热情吓跑,因为他们或许正在犹豫,只是想过来看看,并没有决定立即购买。但是销售员抱着急于销售的心理,过度展现自己的殷勤,劝说客户购买,从而让客户产生了逆反心理。

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些客户可能无权做出购买决定,他们只是产品信息的了解人员,对采购决策没有决定性的影响。销售人员在跟他们打交道时,还没有充分了解他们的身份和目的,就大力吹捧自己产品如何优秀,贬低竞争对手的产品如何低劣,结果显然不佳。

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先了解客户的意图,比如你是卖笔记本的,有的人喜欢轻薄的,便于携带;有的人喜欢大屏幕,看上去气派;有的人需要一款家用电脑,能编辑文档、玩游戏和看电影;还有的人买电脑是商业用途,关注它的商业性能。客户的需求不一而足,如果你不事先了解到这些,便匆忙地向他介绍产品,怎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呢?

尤其对客户的前期拜访,或者面对尚无明确购买意图的客户,介绍产品不应该是交谈的重点。此时,销售员最应该做就是了解客户的消费层次和需求倾向。对客户的所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当你对客户的信息了如指掌时,你的销售就可以有的放矢。

阿玲在意大利留学,工作,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磨难,摔了不少跟头。这些都成了她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后来,她开始做百元店的销售工作,定位低端消费市场。在销售的过程中,她牢牢地把握住一个原则:不急不躁,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客户,与他们进行交流。

在走进一家百元店后,她并不急于销售自己的东西,而是请老板找出同类的产品,先给自己看看。然后,她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掌握的销售技巧,实事求是地讲出这些产品在性能和特点上的优劣对比,让老板在心理上对她高看一眼。有了良好的印象,老板也有了购买的心理期待,阿玲再适时地推出自己批发来的产品,向老板比较自己的产品与其它商家的产品在款式、价格和质量等方面的不同,尤其自己产品的独特优势。

根据这种销售策略,阿玲几乎百发百中,征服了每一位客户。她不仅将自己代理的产品成功地销售到了每一家自己到过的店铺中,还与这些店老板结成了长远的合作关系。

她的成功,就在于她明白客户的心理。客户希望自己有比较和思考的空间,绝不希望销售员一上来就喧宾夺主,强势推介,替他做决定。那样让人不舒服,也毫无说服力。如果采取渐进式的办法,先让客户产生购买心理,再推介产品,如小溪流水,水到渠成,客户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时机成熟,才能将产品推到客户面前,让他明白你的产品是如此优势。但在销售时,也不要过早谈及价格。特别是第一次见面,客户若有其事地询问你的产品价格时,这时你需要先判断他的意图,他是真想购买,还是在货比三家?或者,他本身并不期望你有一个明确的回答,只是在为将来购买的可能性做准备!

琢磨客户的心理,非常重要。在他没有明确的购买意图时,过早地涉及价格,对于最终达成销售并没有好处。因为他这可能是一种试探,直接后果就是你泄露了自己的价格底线,让自己丧失了销售中的主动。

而且,任何产品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肯定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此一样,这些就会变成客户要求降价的理由。

有位服装品牌销售员,去服装商场销售一种新设计上市的漂亮的西服。一位店老板看了看样品,张嘴就问:“这一套西装多少钱?”销售员笑了笑说:“价格是很重要,但我们更在意的是客户是否满意这种样式。”说着,她引开话题,开始与这位店老板交流这种西装的样式、颜色和质地。

最后,店老板很满意这一款西装,决定先批发20件试卖一周,如果销量可以,再继续进货。此时,销售员才亮出了价格:“一套320元。”

店老板低声嘟哝着:“有点贵了吧?”

销售员婉尔一笑:“刚才您已经了解了这种西装的情况,它的质地非常好,款式很新,是公司充分调查了市场需求后做出的针对性设计,特别适合白领一族的衣着需要,因此,它在商场的定价不会低于500元,您的盈利空间简直太大了,这个进货价,我们对您相当优惠啦!”

店老板听了,点头称是,马上和她达到了进货协议。一周后,这种西服的销量果然不错,他打电话给销售员,又批发了50套。

如果这个服装销售员一开始就透露了批发价格,那么在接下来介绍衣服样式、质地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不足,都会成为店老板向下压价的砝码,销售员就会相当被动,被对方牵着鼻子走,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所以,无论是向客户做产品推荐,还是产品报价,都必须在沟通充分以后,对客户的心理需求有了充足的了解和判断,在他发出明确的购买信息后,用一个恰当的流程完成向客户的销售工作,直到达到交易。

专家指点:

1.在没有发现客户的购买信号之前,切忌向客户销售产品,你越是急着向客户销售产品,客户就越会产生不够卖的逆反心理。

2.在销售产品之前,不要先对客户透露价格,一旦发现产品的某点不足,客户就会拼命地压价,使你在销售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设计一个客户不得不购买你产品的完美理由

怎么才能让你的产品打动客户?如何才能激发客户的购物情绪,让他下定决心购买你的产品?对销售高手来说,替客户设计一个完美理由,让他对你的产品产生无与伦比的好感,是击败竞争者,卖出自己产品的必要手段。

在这个物质相当丰富的时代,消费者面临着无限商家的选择和诱惑,如果你给客户购买产品的理由没有击中他的要害,不是他不得不买你产品的理由,就算你说的天花乱坠,最终客户也会离你而去。

“完美理由”可以是你独有的优势,比如你的产品拥有竞争者不具备的特点,将它介绍给客户后,客户如果需要,就会毫不犹豫地购买。它还可以是比较优势,比如价格更低廉,性价比更高,功能更全面,保修期更长,售后服务更周到。

一、必须具备的因素是完美理由的基础。

你去面试找工作,必须具备的就是实际工作能力;你去应聘模特,修长的身材和漂亮的容貌不可或缺;你去买相机,首先要求的是摄像效果和相机的整体质量。这些就是必须具备的条件。除此之外,相机的样式、包装以及价格,都只是产品的附加特点。一款相机的像素小得可怜,质量低劣,三天两头地出现故障,就算它的价格再低,样式再新潮,我想你也会对它敬而远之。

每个客户购买产品,第一期望都是产品质量必须可靠,其次才是包装与售后服务的优劣。销售员在推荐产品时,应该首先将产品的高质量、低故障的出众性能推介给客户,80%的客户都会马上被打动。他们最在意的就是产品的使用效果,就像你买了一辆汽车,驾驶着它奔驰在高速公路上,如果发动机突然熄火坏掉,停泊在路边,四处无援,没人理没人管,你肯定非常恼火,恨不得马上就去找销售商拼命。但是这辆车若不是发动机故障,而只是使用了一段时间,车的造型和某些具体的小功能让你不太满意时,你对销售商的怨气就不会这么大了。

二、不可替代的因素。

达到了上述必须具备的产品的性能条件,你还拥有别人没有的一些独特优势,客户在比较之后,自然就会倾向于购买你的产品。

有一个特别流行的销售寓言,说的是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旁的标牌上写着:此鹦鹉会两国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的身前则写着:此鹦鹉会四国语言,售价四百元!强烈推荐中!再看外形,两只鹦鹉都毛色光鲜,十分漂亮,这人拿不定主意,到底该买哪只呢?这时,他突然发现旁边还有一只老掉牙的鹦鹉,毛色乱,模样丑,可却标价八百元!他赶紧将老板叫过来:“喂,老板,它是不是会说八国语言?”老板摇摇头:“不!”这人奇怪地问:“这只鹦鹉又丑又老,又无能力,怎么值八百块呢?”老板说:“因为它是另两只鹦鹉的老板!”

如这个寓言所讲,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远比某一项特定的附加服务更有价值。相比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如果你的产品能够找出它的不可替代性,那么肯定更容易说服客户,让他下定购买的决心。

三、服务更周到的因素。

有位书友爱好者,他想在网上买一种民国时期的老书,仅有两家购书网站售有,价格也都相同。于是他就分别打电话给那两家书店问:“如果网上定购的话,几天时间能够到货?”第一家网站回答说:“3天到5天之内。”第二家网站则说:“两天之内到货,而且货到付款!”这位书友爱好者立刻就选择了后者,订购了一本。结果第二天下午,送货人员就摁响了他家的门铃。

在已经充分了解产品的基础上,客户往往希望交易越快越周到越好。当然,如果得到合理的满足,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比如网上定购3-5天,客户也不会有什么不满,但如果你能做得更好,像第二家网站那样,两天之内送货上门,客户的满意度就会相当高。相同的质量与价格,他必然会选择送货更快、服务更周到的这家公司。

四、期望之外的因素。

客户未曾希望得到的产品特性,如果你具备的话,他会喜出望外,留下很深的印象,促使他下定购买的决心。期望之外的因素,如果没有,不会引起消极影响。但如果具备,就会产生预料不到的积极效果,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有一位男士,去电器商城,准备购买一款笔记本电脑。他在商城看了好几种产品,价格不一,有高有低,性能不同,有高配置,也有低配置。几家电脑公司的销售员,也都围在他身边,七嘴八舌,各展神通,他是听得头晕脑胀,渐渐拿不定主意,

就在这时,商城电脑专柜的角落里,过来一女孩,向她介绍一款新上市的笔记本电脑。男士仔细地一听,性能、价格和售后服务,都和前几家没什么区别,而且价格还稍微高一点。正想拒绝,女孩说:“现在正是这款笔记本电脑的优惠销售期,如果您这时购买,我们就会免费赠送您一张这家商城的白金会员卡,日后来这里购物,将永久享受九点五折的优惠!”男士一听,不错,因为他的妻子经常来这里购物,消费额很大。商城虽然也办理会员卡,但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现在能免费得到一张,回去送给妻子,她一定高兴。于是,他立刻购买了这款笔记本。

也有不少的美容院,会对长期用户定期赠送一些免费美容项目,对其没有使用过的产品,做适当的赠送等,都是用“期望之外的因素”打动客户、让他们长期消费的策略。

由此可见,让客户不得不购买的完美理由,并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方面,而是综合性服务的体现。总体来说,它集中在产品质量、包装、服务与促销活动的设计等每一个环节。我们若能将这些局部的优势整合起来,结合与同类产品的对比,体现出自己产品的优秀,就一定能使客户动心。

专家指点:

1.能不能卖出产品,并不在你把产品的功能说得天花乱坠,而是要一语击中客户的要害,为他找一个不得不购买你产品的理由。

2.和竞争对手相比,如果你的产品具有其他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你就很容易说服客户,让他下定决心购买你的产品。

销售需要知己知彼:销售前摸清客户的“底细”

有一位销售高手,负责销售解放牌卡车和红旗轿车。有一次,他和同事去一家汽车运输公司上门宣传,看到电梯门口立着一个告示牌:不准销售人员入内!

他上了楼,找到一间办公室,然后问里面的工作人员:“请问,车队领导在哪个办公室?他打电话约我来谈事情,我一时忘了他叫什么了。”工作人员把领导的名字以及办公室的位置告诉了他。

就这样,他径自走进那间办公室,找到了那位领导。他当然不会直接切入自己的产品,因为这样会让对方马上感到自己是销售人员。他说:“您好,我受厂方委托,前来贵单位了解是否有使用解放牌车型或红旗轿车。如果有,我来了解一下使用情况,和对我们的维修服务方面有何看法。”边说,他边拿出了笔记本。

于是,这位领导就将本公司有些什么车型、车辆的使用情况、维修情况等,做了详细全面的介绍。在他问完这些事情之后,紧接着又了解了该公司每年更新车的时间,更新意向有哪些方面。

最后,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他拿出将要销售的车型宣传资料,递给这位领导,说:“这里有新出厂的一些车型的技术资料,如果贵单位感兴趣,不妨和我联系。同时,我也会把今天您所反映的有关车的事情,上报给我们厂方,以便提高对您的服务,谢谢您!”这时,他才掏出名片,留下了联系方式。

没多久,他就接到了这位领导的电话,希望购买几辆解放牌卡车、两辆红旗轿车。这个成交的结果,正是他巧妙的销售介入方式带来的。他避免过早亮出自己销售汽车的身份,而是以汽车服务调查员的方式,合情合理地得到了该单位在汽车使用及需求方面的具体情况,再抓住时机推介产品,自然就取了不错的效果。

这位汽车销售高手,十分懂得收集客户信息。他在乡村公路上,遇到自己销售的汽车品牌,经常会招手示意停车,以该品牌汽车调查员的身份,主动上前询问车辆使用情况,边说边递上名片。记录下对方的车牌、姓名、购车时间、运输情况、今后打算、准备什么时间再次换车等信息。然后再送上宣传资料,表示感谢的同时,也告诉对方,换车的时候别忘了来个电话!

销售员既要知己,也要知彼。摸清客户的底细,就能针对客户的特点制定促销策略,满足对方的需要。现在是个性化消费的时代,如果我们不能迎合客户的个性特征,势必就会流失大量的消费资源。

要掌握客户的个性特点,就需要去摸清他们的“底细”,深入了解客户,收集有效的信息,加以分析和鉴别。

知己知彼,方能销无不售。一个好的销售员,要养成收集客户信息的好习惯,先了解客户,再量身打造销售策略。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从客户的细节信息中,总结出对方的消费个性。有时,客户的神态、表达方式、甚至说话的语气等微小的细节,都会透露出不同寻常的消费信息。观察和总结的能力,是你从中获取到有效信息的保证。

专家指点:

1只有摸清客户的底细,你才可以针对客户量身制定销售策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2.谈客户就像谈恋爱,你没有谈成,说明你还没有足够的了解她,想成功尚需你继续努力。 /JGfK2BblrhY+Kg2oUhVldFq2na2h3rh8P0YOhvjRpjUPGcITwpVYwfZTc+n8zn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