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能说会道,财神来到(下)

新手推销员最常问的问题是:“我到一家公司,应该先找谁呢?”答案是:“找老板”。

销售员可能又会问:“如果被门卫挡在门口,该怎么办?”答案是:“说出这个公司的老板的名字,说自己是来找老板的。”

当推销员进了公司大楼,被前台问有什么事的时候,怎么办呢?答案是:“就说自己找老板。”

问:“那要不要说明来意,或者把手上的产品直接跟前台介绍一下呢?”答案是:“千万不要。”

一个聪明销售员会直接找老板说话,而不会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员工身上。你应该明白,一个普通的员工,他不可能知道公司需不需要这方面的产品,很多前台为了不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总是直接拒绝你说:“不需要”。

如果一个推销员被前台直接拒绝了,再想来这个公司推销就会很难。倒不如直接告诉前台说:“我是来找你们X总的,我跟他有事情要谈。”这样的话,前台还以为你跟老板是很熟的朋友。当然,在这样说之前,最好跟这个公司的老板在电话里预约一下,不过有些高明的推销员,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一个不速之客的身份,走进客户的办公室,顺利地让客户签单。

直接找老板说话,就相当于中医针灸中,把针直接扎进穴位里。如果扎不准穴位,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仍然不能够达到理想效果。

老板是一个公司的决策者,找到他,并直接说明来意,然后开始运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推销自己的商品,买不买就看老板的一句话。如果老板真的需要你的产品,他不需要向任何人请示,就可以直接签单成交。而如果你找到的是一个部门经理或是其他什么不做主的人,就需要经过领导部门的一道道审批签字,耗费的时间少则几天,多则一、两个月甚至要大半年的时间。事情不能拖,越拖越没人管。俗话说“夜长梦多”,拖得时间越久,成功交易的几率也就越低。直接找老板销售,就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流程。

直接找老板推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推销员快速提升自己。向老板推销的氛围绝对与向员工推销的氛围不一样,你可以在推销过程中向那些成功的老板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习成功人士的气质,为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变得更加成熟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的销售员可能会问:“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底细,这个时候,怎么样才能直接找到老板呢?。”找到老板的方法很多,要靠销售员平时在推销过程的经验积累。下面列出几条经验,供大家借鉴。

在和老板面谈之前,你要先搜索和老板有关的资料,否则很难找到老板。比如,你可以到公司大黄页上寻找自己的目标客户,大部分图书馆里都有很多大黄页的书。你也可以浏览各大公司的招聘广告,招聘网站等。还可以通过网络关键字搜索,如阿里巴巴等网站,可以查到很多客户的名单,以及各大公司老板的联系电话和姓名。有了这些信息资料,你就可以在登门拜访之前,给公司老板打一个预约电话。预约成功,你就可以按时赴约。万一预约不成功,你也可以直接“杀”将过去。

在这里,也教你几招过门卫这一关的方法:经过门岗的时候你可以装作是公司里的员工,不要心虚,不要东张西望。这样你就可以轻松地进入任何一个企业的大楼。否则的话,门卫一眼就看出你是来推销的,他会以各种理阻拦你。为了把自己的唾沫省下来留给公司的老板,建议你最好学聪明点,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门卫这里。

如果门卫已经开始怀疑你,他在后面叫你的时候,你就装作没有听见,继续往前走,目不斜视。大多数情况他们叫不住你就算了。假如他们追上来盘问你,前面已经讲过,你就要说自己是公司老板的朋友,跟老板约好的。这时候,门卫一般不会再为难你了,你就可以畅通无阻地走进老板的办公室。

人们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搞销售是一种循序渐进、慢工出细活的事情,然而很多顶级的销售员是不按常规出牌的,他们总能出奇制胜,用别人想不到的方法进行推销,从而让自己脱颖而出,成为一流的销售人员。总之,成功的方法千万种,就看你行动不行动!

专家提醒:找对了推销对象,你的销售也就成功了一半,销售需要你找到那个能够做主的人。在向老板顾客预约见面的时候,需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做到着装得体、言谈举止稳重大方,对待老板的下属要礼貌,要有分寸,把老板的下属当作自己朋友对待,切忌势利眼只讨好老板,却不把老板的下属放在眼里。

在客户面前说实话是推销的最佳策略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告诫我们:“不要企图依靠谎言成为一个成功的销售员。这是跟诚信销售背道而驰的一种做法。任何一个头脑清醒、有理智的销售员都不会卖给客户一辆六个汽缸的车,然后告诉客户买到的车有八个汽缸。客户不是傻子,只要他们一掀开车盖,数一数配电线,就可以揭穿你的谎言,这个时候你就真的死定了。”

作为销售员,应该将心比心,把自己放在客户的位置上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位客户,进一家店铺买一款产品,明明不是那么回事,而销售员却把这款产品说得天花乱坠,等你回家一用,销售员说的是真是假,你就全知道了。销售员在客户面前说实话尤为重要,一句谎言,让你失去的不只是一次交易,有可能是一个长期客户,也可能让你失去和他有关的很多客户。

下面我们不妨看一下销售员向顾客推销钓鱼竿的情景。

客户:“问一下,你这里有没有20米线的钓竿啊?如果没有20米的,我不会买!”

销售员:“啊,先生,20米是吗?有的,这款就是。”

客户:“够20米吗?这附近我去了几家,他们都告诉我没有20米的钓竿,只有15米的。你们家竟然有,看来我真的没有白来一趟。”

销售员把钓竿下面15米的标签偷偷藏到柜台里,对顾客说道:“是啊,这条街上只有我们家有20米的,下次您如果再需要什么钓具,就可以直接到我们店来买。”

客户:“好的,谢谢你啊。”

三个小时以后,客户气冲冲地把钓竿扔到销售员面前。“你不是说这是20米吗?你拿尺子量一量,这明明是15米的!15米的也就算了,你还按20米的价格卖给我。我开车到老远的地方钓鱼,最后发现线的长度不够,等于白跑了一趟。你马上换20米的给我!”

哪里有什么20米的钓竿,这条街上的钓具店从来没有一家有过20米的钓竿。销售员窘得哑口无言,但他认为事情还未穿帮,因为客户还认为店里有20米的钓竿。于是销售员说:“先生,实在不好意思!是我给您拿错了,但是您走了以后,店里唯一的一根20米的钓竿已经卖出去了。您如果想要的话,就只好再等几天了!”

到这个时候,客户早已看穿了销售员的谎言,他不想再被这位销售员欺骗下去,就直接找到这家渔具店的老板,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为了弥补销售员的谎言带给客户的损失,也为了平息客户的怒气,老板将那根价值400元的钓竿白白送给了顾客。

接下来,销售员就有好果子吃了,结果你可以想像得到,他失业了。

其实这位销售员也是为了能够成功交易,才隐瞒了钓竿的真实长度。但这无异于掩耳盗铃,要知道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谎言可以瞒得了一时,却瞒不了一世。

如果是一个会说话的销售员,面对一个需要20米钓竿的顾客,他会用如下这种巧妙的方法成交。

客户:“你这里有没有20米线的钓竿啊?如果不是20米的话,我不会买的!”

销售员:“先生,很抱歉,您要的20米的钓竿很少见,一般的小店是买不到的。不过您可以看看我们店里这款15米的,这款卖得很好!”

客户:“怎么会都没有20米的呢?附近这几家店铺我都看过了,也没有找到那个长度的。看来到你家也是白来一趟了!”

销售员:“怎么会白来一趟呢!既然这附近都没有,那您就不如在我们店里选一款15米的。我们商品的质量您绝对放心,价格上您估计你也已经打听过了,我们可以给您一个最优惠的价格,您看怎么样?”

客户:“唔,说的也是,你帮我把15米的那款拿下来,我看一下。”

二十分钟以后,这位先生很满意地买了一款15米的钓竿离开了。

一个是欺骗客户的销售员,一个是说实话的销售员,两种销售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推销的过程中是需要销售员说实话的,你说了实话,就让客户对你产生一种信赖感。试想,如果连你说的话都是假的,你的产品还有什么地方值得客户相信呢?

中国有句古话“商道即人道”。

做人的道理大家都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诚实,讲信用。商道也是如此,不管商场的竞争如何激烈,商海风云如何变幻莫测,你应该记住的仍是诚实和守信。这是销售员与客户之间维持良好关系的行业法则,也是推销的最佳策略。

专家提醒:善意的谎言是为了赢得客户的好感,但是这并不违背事实的真相。比如说,看到客户一只并不是特别漂亮的小狗,你说:“哎呀,这只小狗好漂亮啊!”这就是一种“善意的谎言”。用“情人眼里出西施”来解释,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

先给客户戴顶高帽子,再把东西卖给他

古时候有一位官员,最讨厌别人拍他的马屁。还没有上任,就事先发布了一条公告,不许任何人对自己拍马屁、戴高帽。上任那天,迎接他的一位官员和他一阵寒暄之后说:“下官为官二十多年,拜见过几十位来此地上任的高官,却还是第一次遇到像大人您这样,作风清正、严于律己,公开不许下官拍马的人。这真是此地百姓之福啊!”

这位官员听自己的下属这么说,心里美滋滋的。

这个官员第一天上任,他下面的人就给他戴了一顶舒舒服服的高帽子。尽管他下过命令,不许人们吹牛拍马,遇到别人拍他马屁不还是悠哉游哉的吗?

喜欢听好话,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抬高,好显得自己很有学识、很有才华,也很有地位和权势。在销售行业,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几乎每一个客户都喜欢听别人的恭维话,客户愿意让自己在销售员面前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高人一等的位置。作为销售员,你就应该抓住顾客的这个心里特点,先使出你最大的本领给客户戴顶高帽子,然后再把东西卖给他。

有一位中年男士走进了一家古董店,一进门,就随手拿起了一个瓷盘,上下翻看着。销售员面带微笑地走到顾客的面前说:“先生,您真是行家,一眼就瞧见这个清代玉盘了。您也看出来了吧,这可是我们店里的镇店之宝啊!跟您说实话,像您这样识货的行家已经不多了。”

客户听销售员这么说,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微笑着又拿起一个瓶仔细揣摸起来。销售员说:“说您是行家,真是没错,这个瓶子可是宋代出土的文物。看来您对瓷器的研究肯定高过耿宝昌(古董研究专家)”。听到赞美,顾客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了,飘飘然地还以为自己真的成了专家呢!不过为了能让客户掏腰包,我们给他戴多高的帽子都不为稀奇,你满足了客户的虚荣心,顾客才会满足你钱包的需求。

先给客户戴高帽子,再把产品推销给他,这是一种巧妙的开场白,可以让你成功的几率更大。

有位非常高傲的老板,每天趾高气扬,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许多的人都不敢接近他。一位推销员很久就听说了这位老板的脾气,一天,这位推销员去拜访这位老板,一见面就微笑着说:“张总,你好!我很早就听说您是个非常爽快的人,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我还听说您特别富有同情心。一听到别人对你这么高的评价,我就赶紧拜访您来了,我就喜欢和您这样爽快的老板合作,办起事情来痛快,一副大将的风范。”

这位平时总是板着面孔的老板,听销售员这么一说,不由自主地露出满脸的笑容。他不好意思推辞这样恭维、尊敬自己的销售人员,于是就爽快地签了单。这位推销员的成功正是借助于自己那些恭维顾客的话,所以顾客不由自主地由冷若冰霜变得春风满面起来。

给客户戴高帽子,也需要注意方式和语气。千万不要让客户感觉你说出的话假惺惺,更不能让客户一听就知道你在吹捧他、拍他马屁。这样你就会被客户当成小人看待,从而招致顾客对你的反感。就算你真的是在给顾客戴高帽子,也要让顾客感觉到你的话是真诚的,是由衷的赞叹。只有发自内心,客户才会被你的溢美之词打动,才能对你的话感兴趣。

给客户带完高帽子之后,他正沉醉其中,这个时候就需要尽快切入正题,以最快的速度成交,千万不要把话扯得太远,因为你给客户戴高帽子的初衷就是为了成功交易。

所有的人都一样,对别人给自己的恭维总是异常的开心。在适当的时候,学会给客户戴高帽子,这种方法既能赢得顾客的欢心,又可以卖出你的商品,何乐而不为?

专家提醒:给客户戴高帽时,一定要懂得察言观色,赞美之词要发自内心。虚心假意的赞美,会让顾客感觉你言不由衷。这种对顾客虚伪的吹捧反而会让你弄巧成拙,把马屁拍到驴蹄子上。

能用问的绝不说——听65%,问20%,说15%

我们知道,一个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时候,首先会问病人:“您感觉哪里不舒服?”病人说:“胃胀、胃痛,最近吃饭总是不香,而且吃完饭总想吐,心情也随着胃的不舒服变得很差。”

医生专注地听病人倾诉,然后用手使劲压了一下病人的胃部,问道:“这里痛吗?”病人哎哟叫了一声,说道:“痛!平时我自己压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医生又问了一些专业的问题,病人都一一做了回答。病人回答的时候,医生低着头,认真地听着。最后医生给病人开了几盒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病人带着医生开的药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在我看来,医生就是一位高明的推销员。他懂得如何倾听客户的痛苦,如何向客户提出问题,从而挖掘客户深层次最需要的东西。等客户倾诉完了,医生再对症下药,为客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客户满意。

在很多顾客的印象中,销售员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讲话,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客户一见到推销员,就非常反感,像躲瘟疫般地把他们拒之门外。有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人都对销售员的说话方式不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难道说这就是销售员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这都是新手销售员在顾客心中留下的印象。一些没有经验的销售员总认为销售需要有三寸不烂之舌就够了,只要能够滔滔不绝,就会有不错的业绩,其实,这反而是他业绩不好的真正原因。

从商场到店铺,再到上门推销,再到满大街追着客户跑,人们对推销员已经见怪不怪了,有的客户甚至产生了这种逆反心理:“推销的东西,全都不买”。很多时候,客户拒绝的并不是你的产品,而是你推销的行为。

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朋友问我:“我们的工作就是推销,不推销产品靠什么活下去?”你看,这又急了不是?我的意思并不是不让大家推销,而是说你要选择一种顾客易于接受的推销方式,来推销你的产品。

我了解过成千上万的销售工作者,综合了多位金牌推销员长期的销售经验,总结出了一条行之有效推销窍门:那就是听65%,问20%,说15%,能用问的决不说。

听,在推销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很多顶尖的销售员,总会把60%~70%的时间放在听顾客说话上,而自己开口说的时间只占很少的部分,甚至一个订单下来,根本都不用说几句话!为什么倾听会如此重要?因为你只有先做客户忠实的听众,才清楚顾客的症结所在,才能够真正地明白客户想要什么。倾听,可以让客户说出自己的需求,说出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聪明的销售员会通过对顾客巧妙的询问来引导客户思考,销售高手知道自己问每一句话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客户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卖出产品而问。比如,销售员会问:“先生,您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产品呢?”剩下的事情,就是细心地听倾听客户的解释,这个时候,客户说出的话,就会暴露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巧妙的提问,可以引导客户对你的产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还有一种提问方法,是为了测试客户对产品的反应。比如,你可以问顾客:“您觉得这款产品怎么样呢?”用这种方式提问,客户至少不会冷冰冰地说:“不买,不要!”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推动销售的过程向前发展,而不会使买卖双方尴尬得无言以对。

提问也是处理异议的最好方式。有的客户会“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时候销售员就更应该用提问的方法,让客户转主动为被动。你可以这样说:“您是怎么想起问这个问题的呢?”

一个真正高明的销售员,能问的时候,绝对不会说,让客户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才是销售的最高策略。在听顾客说话的时候,你只需听出客户话语中的这三个问题,你的业绩就会突飞猛进。

1.客户的问题点。要想把产品卖给客户,你最需要做的就是为客户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客户的问题,即使你的产品再好,也是失败,你为你根本没有满足顾客的需求。迅速、准确地发现顾客的问题,这需要你具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和一对敏锐的耳朵。

2.客户的兴奋点。作为一名出色的销售员,你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发现客户真正的需求,什么样的话题可以激起顾客的兴奋。然后再一步步地把顾客引到产品上,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成交就会水到渠成。

3.客户的情绪性字眼。比如客户会说“好棒啊!”“真好!”“太失望了”等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这些字眼都是客户潜意识中的消费风向标,真实地体现了顾客更深一层的观点。对于这些话语,你一定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因为对客户情绪的疏忽,让自己白白丢失订单。

专家提醒:要求推销员做到听65%,问20%,说15%,能用问的绝不说,这其实就是要求推销员在推销的过程中,按合理地比例进行听、问、说,但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不可死套公式,不可该说的时候不说,不该问的时候瞎问一气。

专业性术语,让客户如坠五里云雾中

李勇在保险公司还没干两个月,就处处以保险专家的身份自居,一上阵,就一股脑儿地向客户炫耀自己是专家;一张口就是一大堆专业术语,把客户搞得一头雾水,听了都感到压力很大。

在和客户交谈的时候,李勇总是接二连三地狂吐专业名词,什么“豁免保费”、“费率”、“债权”、“债权受益人”,让客户一头雾水,像坠入五里云雾中……客户们对他这个所谓的保险专家很反感,拒绝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可笑的是李勇还沉浸在专家的梦里,到了年底,和同事们相比,业务果然是第一,只不过是倒数的!

那些喜欢满嘴专业名词的销售人员,就像古代满嘴之乎者也的老学究一样令人讨厌!客户会认为:“你们这些令人厌恶的销售人员,简直把我们当作小学生了,满口都是专业名词,让人怎么能接受?既然听不懂,我就永远不会购买你的东西!”

看到了吗,这就是客户心中真实的想法,他们不是讨厌专业,而是讨厌你满嘴的专业名词。如果你能把这些专业性术语,转换成简单的白话语,让客户听得明明白白,一定可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这样你的销售才会达到没有阻碍的交易效果。

这也是营销专家们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不要说太多专业名词,而是尽可能地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顾客沟通,这样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所以,销售人员在销售中要多使用通俗化的语句,让客户听得懂,这是销售的第一步。在讲解产品和业务时语言一定要做到简单明了,表达方式直截了当。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很可能会产生沟通障碍,最终影响交易的成功。

王总的公司要搬到一个新的办公区,急需安装一个能够体现公司特色的邮件箱,于是让秘书去找家公司咨询一下。秘书拨打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业务员听了秘书的要求,很诚恳地跟秘书小姐说,“贵公司最适合CSI邮箱了,方便,实用,更能体现贵公司的企业文化!”一个CSI把秘书小姐搞得一头雾水,特意跑到总经理办公室去问了一下,王总也搞不懂。

于是,秘书小姐又问这个销售人员:“麻烦你能说得详细一点吗?这个CSI是金属的还是塑料的?是圆形的还是方形的?”

对方对于秘书的疑问感到很不解:“如果你们想用金属的,可以选择FDX,每个FDX还可以配上两个NCO。”天啊,秘书崩溃了,一个CSI还不算,竟然又冒出了什么FDX、NCO,简直是要人命!这几个字母把秘书彻底打败了,只好无奈地对他说:“再见,有机会再联系吧!”

人家只不过要一个信箱,买点办公用具,你整几个字母过来,这像什么话嘛?客户要的是产品,不是什么字母。如果这个销售人员说的是英语、法语、德语,怎么说还能让客户听出点道道,可惜了电话费,只搞了一串代码回来,何况客户也不能说自己不懂,那样会搞得自己很没面子,算了,为了给自己留点面子,还是再找一家吧!于是,一桩交易就这样夭折了……

一个销售人员首先要做得是什么?不是你的专业,而是要用客户明白的语言来介绍自己的商品!客户搞不懂,自然就不会买你的账啦!

专家提醒:并不是说销售人员掌握专业的知识不好,而是说这些专业术语最好用在同行之间的交流,而不是用在和顾客沟通的时候。给顾客介绍产品的时候,你的语言越通俗越好,过多的专业术语让顾客有一种被疏远甚至被欺骗的感觉。如果顾客根本听不懂你要表达的意思,就不可能买你的产品。 G+IQqbj7fUDSto8vljhr5oSLepNjvSeaibspIXcBjccJpFs3amZKrKLhCbwXTFv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