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流口水——睡姿不当、口腔炎症
流口水不光是小孩子的事,有时大人也会流口水,这是不是太“可爱”了呢?其实,正常的成人不管在清醒或是睡觉状态下都是不会流口水的,而许多在人睡觉时却“水漫枕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尴尬呢?其实这是疾病的一个信号,通常导致睡觉流口水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睡觉姿势不当
像趴在桌子上睡、侧卧位睡觉,都容易引起流口水。
对策:但如果长时间如此,则可能是一些身体疾病导致,需要问医就诊。
睡前吃太多东西
胃不好,而睡前又吃太多东西的话,睡觉就容易流口水,久了可能会还口臭。
对策:睡前3小时最好不要进食,要吃的话也吃些易消化的东西。
口腔卫生不良、炎症
如果流的口水有咸味,枕巾呈淡黄色,很可能是口腔卫生做的不到位。口腔里是最适合细菌繁殖的地方,牙缝和牙齿表面上的食物残渣或糖类很容易导致龋齿和牙周病。另外,口腔内如果发炎的话也会促进唾液分泌。
对策: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也可到口腔科医生处诊治,采用洁治疗法,去除牙石,服用维生素C及B2等药,消除牙龈炎症,减少不良刺激,就能减免睡觉流口水的症状。
前牙畸形
牙齿畸形也会引起睡觉时流口水,暴牙的患者前牙向前凸出较明显,睡觉时唇部很难完全覆盖前牙面,上下唇常自然分开,就容易流口水。
对策:遗传或后天不良习惯,如啃指甲、吐舌头、咬铅笔头等,都可能会造成前牙畸形,出现睡觉流口水。最好去医院进行牙齿矫正,就能改善这一状况。
神经调节障碍
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睡觉时流口水。因为唾液分泌的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所谓的“望梅止渴”就是就是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的一个例子。所以一旦神经调节发生障碍,就可能会产生睡觉时流口水的情况。
对策:需要治疗相关疾病,睡觉流口水会自然消失。
其他因素
服用某些抗癫痫类药物会产生副作用,流口水就是其中之一;有时做梦梦到美味的食物,也会导致流口水。
落枕——睡眠姿势不当、颈椎病
不少人晚上入睡前没有什么症状,一觉睡醒后却感到背部明显酸痛,脖子活动受限,或一侧严重,一侧稍轻,于是有些人就想到是“落枕”了,落枕是种常见病,有时候跟枕头的高低有关,而有时候,看似平常的落枕背后,可能隐藏着其他疾病。
引起落枕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枕头不合适
睡眠时枕头过高或过低、过软或过硬,都会使颈部肌肉痉挛疲劳;如果睡得太熟,翻身时身体转动了但脖子并未随之转动,使脖子处于一个不良的位置,也会造成刺激而引起疼痛。
颈部受凉
夜间睡眠时受到冷风吹袭而受凉,也会使脖子疼痛。大多数落枕疼痛一般持续2~3天,不作治疗也会自动康复。
全身性疾病
颈椎结核、颈椎自发性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等也会引起落枕反复发作。儿童或少年反复落枕,并有颈痛和颈僵硬时应检查有无颈椎结核;中老年人若多次落枕则应检查有无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
【预防措施】
1、枕头的高度一般8~15CM为宜,应与一侧颈根部到同侧肩部宽度相同。
2、避免不良的睡眠姿势,如俯卧把头颈弯向一侧,或在极度疲劳时还没有卧正位置就熟睡过去等。
3、要注意避免受凉、吹风和淋雨,晚上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尤其是两边肩颈部被子要塞紧。
4、要经常适量运动,尤其是颈椎的活动操,如做“米”字操,这是一种简单方便的颈部保健操。
【简单自然疗法】
1、按摩法:患者取坐位,暴露颈肩部,医者站在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力度以明显感到酸胀为止。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次。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法:采用热水袋、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但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3、用正红花油、甘村山风湿油、云香精等擦揉痛处,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伤湿止痛膏、膨香止痛音贴于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患者会感到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此方孕妇忌用。
5、如为颈椎病引起,可在体疗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家庭自我颈椎牵引疗法。
打呼噜——比汽车噪音还恼人
大多数人认为打呼噜是司空见惯的一件事,不仅对此不以为然,还有人把打呼噜看成睡得香的表现。其实打呼噜是一种睡眠障碍,正常的呼噜声是轻微和均匀的,如果有人呼噜声大的怪异就不正常了。呼噜太大声时,不亚于繁华大街上的汽车噪音,如果这种现象只是偶然发生,可能是过度疲劳所致,并无大碍,但如果经常发生,且在一夜睡眠中反复多次,就要警惕了,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前期信号。
呼吸暂停综合征
人体进入睡眠后无意识地用口呼吸,目的是多吸氧气,以消除疲劳,这会使软腭等软组织加剧震动,引起鼾声大作。因此,很多人认为打呼噜是睡得香、身体好的表现。若呼噜声忽高忽低,间歇数十秒到数分钟无声无息,就很有可能是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表现,出现这类症状应该及时去呼吸科就诊。
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或畸形会引起睡觉经常打呼噜,如呼吸道狭窄、腭扁桃体肥大、鼻窦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口腔炎、咽炎等。
小儿打鼾
打呼噜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和学习,严重的打鼾甚至可能引起小儿痴呆。小儿打鼾多是因为扁桃体肥大使呼吸道阻塞变得较为明显,容易发生呼吸暂停,从而出现缺氧。所以如果孩子夜间打鼾,并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嗜睡、记忆力下降等,首先要到耳鼻咽喉科检查鼻咽及扁桃体。如果明显肥大,则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老人打鼾
对老年人来说,打呼噜多是因为咽喉部软组织松弛等原因,从而诱发或加重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等。更严重的是,经常打呼噜还可能发生夜间猝死。所以,一旦开始打呼噜,尤其是鼾声大、频率高的老人,应该到医院检查。
【简易措施】
不管哪类病因的打呼噜,在日常生活中可采取下列办法减轻症状:
1、睡觉采取侧卧姿态,改掉仰卧的习惯。
2、睡前尽量不要饮酒,不要喝浓茶、咖啡,也不要服用某些药物,因为酒精、镇静剂、安眠药以及抗过敏药物都会使呼吸变得浅而慢,并使肌肉比平时更加松弛,导致呼吸道更容易堵塞。
3、如有吸烟的习惯则需立即戒烟。因为只有保持鼻咽部的通畅,才能减轻鼾声,烟的刺激会让已经堵塞的鼻腔和呼吸道变得更加糟糕。
4、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在减轻体重的同时增强肺功能。
5、注意预防感冒并及时治疗鼻腔堵塞性疾病。
盗汗——肾虚、缺钙
医学上把在清醒状态下出的汗称为“自汗”;把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指入睡后出汗异常,醒后汗就停止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以此来形容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便像盗贼一样偷偷的流出来。
根据盗汗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温度过高或活动过多
小儿皮肤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睡前活动过多和睡前进食都可能造成盗汗。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对策:对小儿睡前运动及饮食给予控制,这样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小儿肥胖;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血钙偏低
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者中多见。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对策:要多接触日光,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家长不能滥用补品,应调整饮食,控制儿童的荤食、甜食,让儿童多吃些蔬菜水果。
阴虚
成年人“盗汗”多因病人“阴虚”所致,多发冬春转季时期。而成年人工作、家庭压力较大,体力、精力透支明显,很有可能导致人体植物神经紊乱,当体质下降时,就会出现脸色发红、心烦盗汗、失眠乏力等盗汗症状。
对策:对于体质较弱的人,入春以后,应适时进行春季进补,多吃滋阴补益的食物,如大枣、核桃、黑芝麻、黑豆、桂圆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品;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当夜间出现盗汗症状时,要注意观察发汗原因,必要时需去医院就诊。
【简易措施】
对于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还可用按摩方法解决:
1、补肺经200次,清心经200次,补肾经200次。
2、揉肾顶1分钟,揉肾纹2分钟。
3、补脾经200次,退六腑200次。
4、揉涌泉30次。
5、捏脊5~10遍。
发热——感冒、药物副作用、功能性发热
发热是极为常见的症状,以腋下温度为例,发热一般分为超高热(体温在41℃以上),高热(38℃以上)与低热(体温37—38℃左右)。发热通常是疾病的信号,但有些发热并不是因为疾病引起的。
感冒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有些人即使不生病也会低热,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是感冒。感冒发热有利也有弊,应根据患者体温的高低和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处理。
发烧通常意味着你的身体对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在进行抵抗。有时,轻度中暑、太阳曝晒过度或者某种炎症状况也许也会引起发烧。
药物副作用
发烧也可能是因为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的,比如抗生素和用来治疗过度紧张以及抽搐的麻醉药。一些婴幼儿在注射免疫针之后会引起发烧,如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或者肺炎疫苗等。
功能性发热
当发热没有疾病原因时,我们就称之为功能性低热。紧张、焦虑、烦躁、失眠等情绪变化,可能会导致情绪性低热;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过度劳累后,体内产热增多,但散热相对缓慢,因而使体温高于正常,称之为运动型发热;长期在热环境下工作,或者婴幼儿衣着过多,也会导致体温明显高于正常。这种情况只要改变环境后,体温便会很快恢复正常。
另外,胃切除、剖腹产、输卵管结扎等大小手术后1~2天内也会体温升高,一般3~5天会解除;成年女子常在两次月经之间开始排卵,排卵后的体温也会有所上升,一般在月经前1~2天会恢复正常。有些妇女在怀孕后体温也比怀孕前增加,个别直到分娩后才消失。
【简单自然疗法】
1、对于功能性低热不伴其它感染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此时若乱求医、滥服药,反而对身体健康有弊无利。
2、对感冒发热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头部及血管丰富处冷敷:用冷毛巾或冰帽放于患者头部,同时,也可将冰袋放于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
②酒精或温水擦浴:用30%~50%酒精或32°C~34°C温水,擦浴患者颈、胸、上肢、腋下、手背、手心、腹股沟、下肢及脚心、脚背等部位。每次15~30分钟,以促进机体蒸发散热。
③阿司匹林0.3~0.6克,每日3次。哮喘患者及有出血倾向、活动性出血患者禁用
④扑热息痛:0.25~0.5克,每日3次。肝肾功能受损者慎用。
多数人发热都会在几天之内体温转为正常。但是有的人在发热的过程中,病情可发展到严重的程度,甚至到达病危的地步。所以遇到有下面的情况时,一定要引起警惕:
①卧床不起的发热;
②高热持续不退,这种情况常常提示急性传染病;
③高热突然下降到正常体温以下;
④发热伴有呼吸困难;
⑤发热伴有皮肤溃烂;
⑥发热伴有尿量显著减少;
⑦发热伴有异常消瘦;
⑧发热时出现惊厥;
⑨发热面色发青灰色、土黄色;
⑩发热病人神志不清等;
以上十种情况,常是病重的信号,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失眠——疾病、心理还是精神因素
人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五天不睡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多么的重要,可有80%的都市成年人睡眠都不健康,近四成饱受失眠的折磨,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人“彻夜难眠”?疾病作怪还是心理因素?
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如焦虑、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都会引起失眠。
环境因素:卧室内强光、噪音、过冷或过热都可能使人失眠;环境的改变,也会使人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如乘坐车、船时睡眠环境的变化,搬新家或住其他地方会睡不好。
疾病因素:心脏病、肾病、哮喘、溃疡病、关节炎、骨关节病、肠胃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均可引起失眠。
其他因素:减肥药中含有使中枢神经兴奋的药,茶、咖啡、可乐等饮料中也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晚间饮用会引起失眠;长期服用安眠药,一旦停止也会出现睡眠浅噩梦多的情况;酒精干扰人的睡眠结构,使睡眠变浅。
【预防措施】
一般成人每天要8小时左右的睡眠,而高质量的睡眠比量更重要,睡眠的质量标准应该是醒后全身轻松,疲劳消失,头脑清醒,精神饱满,精神充沛。要保持高质量的睡眠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晚餐不要太晚吃,不要吃太饱,因为肠胃一旦变得活跃,就很难入眠,而且易造成消化不良,如果一定要吃宵夜,要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睡前不要浓茶,浓茶中的咖啡碱能使大脑兴奋,而且饮茶过量会夜间尿频,影响睡眠。
睡前饮酒要适量,一小杯可放松身体,多的话就会让睡眠一直停留在浅睡期,即使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早上起来也是一副没睡饱的样子。
2、情绪:学会调整心态,睡前情绪不要过于激动,睡前情感起伏会引起气血紊乱,不仅易导致失眠,对身体也会造成伤害;睡前也不要太多言谈,卧躺时过多说话易伤肺气,使人精神兴奋,影响入睡。
3、活动:睡前可散步30分钟,但不要过度娱乐、运动,否则会使人神经持续兴奋,难以入睡。
【简单自然疗法】
1、入睡困难者可采用睡眠三步法:
第一步:取38~43摄氏度的热水半盆,水要没过踝部,泡15分钟左右,然后用双手在水中搓揉双脚掌5分钟左右,直到搓得脚板发热为止,最后用干毛巾擦干。
第二步:平躺床上,放松肌肉,先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绕脐眼揉腹50圈,再换左手按逆时针方向绕脐眼揉腹50圈。做完后重复一次。
第三步:饮一杯热牛奶。
2、躺下就醒者可采用“不睡法”:
要在想睡觉的时候才上床,如果上床10到15分钟之内没有睡着,那么立刻下床,看书或看电视,或把脑子里停不下来的思维写下来,没有睡意就不要停止;如果再次上床仍无法入睡,那么再下床,专心地重复去做刚才的事情;不管晚上睡得如何,早上都按时让闹钟叫醒自己;白天不准打盹,就算瞌睡了,也要告诉自己到晚上睡觉的时间才可以休息。此法不适用夜猫子。
3、老年人失眠食疗法:
小米粥:取小米适量,加水煮粥,晚餐食用或睡前食之。小米性微寒,具有健脾、和胃、安眠之功效。
龙眼肉粥:取龙眼肉30克、大枣5枚、粳米60克共煮,随意食用。龙眼肉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糖类营养素,不仅可以滋补强身,还有镇静、健胃作用,可专治心脾血虚引起的失眠。晚睡前煮粥服,其催眠的效果良好,老人尤为见效。
莲子汤:莲子30克,加食盐少许,水煎服。莲子有益心、肾,助睡眠之效,患有心悸怔忡,睡眠不实,以及患有高血压症或由心火太盛引起的烦躁失眠者,每晚睡前服一剂,便可安然入睡。
健忘——营养不良、慢性中毒、压力太大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是人体智能活动障碍的一种表现。有许多疾病都可能引起健忘,如痴呆脑外伤、神经衰弱等。中医认为健忘大多是因为忧虑过度、心肾不足所致。主要表现为近期或远期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易忘事,重者可能会不认识自己家门。
健忘可分为两种,功能性健忘和器质性健忘。
器质性健忘
是由于大脑皮层记忆神经出了毛病,像脑外伤、脑炎等均可能造成记忆力减退或丧失;某些全身性严重疾病,如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障碍、慢性中毒等,也会从不同程度上损害大脑造成健忘。老年人健忘是因为大脑本身的老化,或由于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功能减退。
对策:如果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应及时治疗,或加强体育和思维锻炼。多动脑子,多分析问题可防止大脑迟钝;体育锻炼则保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血液供应,避免记忆力受阻。
功能性健忘
是指大脑皮层记忆功能出了问题。
对策:对于功能性健忘强身补脑的药物或保健品一般起不到多大作用,用烟酒咖啡来克服健忘也都不可取。从以下几点做起,有助于提升记忆力:○1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一般连续学习时间不宜超过1~1.5小时。○2尽量排除外界干扰,不在过于遭杂的环境中学习。○3避免紧张急躁,保持平心静气。○4经常回忆和复习学过的东西。
不恰当的饮食习惯,往往导致人缺水、缺维生素、缺矿物质,从而影响记忆;压力过大时大脑内会产生一种可以在短期内削弱记忆力的东西;经常使用电子产品会使大脑血流量降低,也容易健忘。有些健忘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如果能够改善健忘者的睡眠质量,那健忘症也会相应的得到改善。但若长期服用安眠药也会使记忆力减退。
老年人健忘最坏也是最多的情况是:健忘是老年痴呆症的征兆,记忆力衰退和老年痴呆都不仅仅是年龄增长的结果,而是许多疾病积累到一定程序所致,老年痴呆最早、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健忘,所以丢三落四的老年人一定要警惕老年痴呆症,及早预防。
【预防措施】
1、多吃以下食物,从饮食上预防:
核桃:核桃仁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可营养大脑,促进细胞的生长,延缓脑细胞的衰弱进程,提高思维能力。每次生吃l~2个核桃,每日2次,可增强记忆,消除疲劳,使大脑功能恢复正常。
南瓜:南瓜味甘性平,有清心醒脑的功能,可治疗头晕、心烦、口渴等阴虚火旺病症。因此,神经衰弱、记忆减退的人,将南瓜做菜食,每日1次,疗程不限,对健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胡萝卜:胡萝卜中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维生素B2、钙、磷、铜、镁等营养成分,是强身健脑的佳品。
海带:海带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卵磷脂等营养成分,有健脑的功能,海带等藻类食物中的磺类物质,更是头脑中不可缺少的。
大豆、蛋黄、牛奶、鱼类、卷心菜、木耳、香蕉、芝麻等也有健脑的作用。
2、中老年人经常看新闻、电视、电影,下象棋、围棋可以使大脑精力集中,脑细胞会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减缓衰老。此外,适当地有意识记一些东西,如喜欢的歌词、实用性的文章、记日记等对记忆力也很有帮助。
打嗝——打嗝不停并非吃太饱
打嗝虽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在,但当跟亲朋好友的聚餐时,和爱人亲密时,或在某些关键时刻,突然出现“嗝嗝”的响声,都会破坏好心情,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打嗝,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吃饭、喝水的时候说话
吃饭、喝水的时候说话,很容易把大量的气体吸入体内,引起打嗝。有时候,还会因为吃饭、喝水说话而将食物呛进气管,产生危险。
对策:吃饭时,最好安静地吃。如果已出现打嗝,可以尽量地憋气,在你觉得下一个嗝来临时,把食物吞下。如此2~3次,然后,深呼吸一下,接着再重复前面的动作。
吃得太快
匆匆忙忙地进食,会使大量的空气吸人体内,自然会引起打嗝。
对策:给自己足够的用餐时间,不要狼吞虎咽把整盘的食物全消灭了,这样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吃得太辣
辣性食品会刺激神经从而导致打嗝,有时候因为怕辣,所以迅速地将口中的食物下咽,而让过多气体进入体内引起打嗝。
对策:尽量不要吃过辣的食物,或者在吃辣之前吃些东西,以免辣的食物直接刺激一下胃。
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到胃里就想释放了,打嗝就是它从体内释放出来的最主要方式。
对策:碳酸饮料是公认的垃圾食品,除了忌掉没有能止隔的更好办法了。
大口喝啤酒
喝了啤酒后的一段时间,便会禁不住地打几个嗝。啤酒中含有大量的能使啤酒泛起泡沫的二氧化碳气体,当这些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人体的胃之后,遇热便会膨胀起来,这时人便会张嘴打嗝。
对策:喝啤酒时打嗝,能把人体内的部分热量带出体外,无形之中达到解热的目的,所以,喝啤酒打嗝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只能尽量放低声音了。
过分紧张
当人体处于精神压力大的状态,身体对氧气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用嘴吸进很多空气而引起打嗝。
对策:按压膝下三寸的足三里穴或内踝上三寸的三阴焦穴可缓解打嗝。如果打嗝打得你心烦意乱,根本摸不清穴位的话,也可以屏住气后数数,从1到20很快就能止嗝了。
趴在桌上睡觉
趴着睡会影响人体的消化系统,人体在午饭后至少需要1个小时才能把胃部的食物排空,如果吃完午饭就趴在桌上睡午觉的话,胃部就会被压迫,增加蠕动的负担,很容易造成胃部胀气,引起打嗝。
对策:趴着睡不仅会让人打嗝,还会压到眼球,令眼睛容易充血,造成眼压升高。而且还会加重脑部缺血,最终导致头晕、耳鸣、腿软脚麻等症状。所以,不要把午睡当成“误睡”。
【简单自然疗法】
要想防止打嗝,应尽量避免腹部受凉,还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比如:在秋冬季,饭前应先喝几口温开水;饮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不要吃得过冷或过热;进餐时保持愉快而平和的心情。
还有一些方法也可以治疗打嗝,不妨试试。
1、喝水弯腰法:喝几口温开水,慢慢咽下,并做弯腰90度的动作10~15次。
2、屏气法:直接屏住呼吸30秒—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3、惊吓法:趁患者不注意猛拍一下患者的后背,有时也能止嗝,但对儿童、高血压、心脏病人应慎用。
4、嚼服生姜片或口服生韭菜汁也可治疗打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