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章

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和婚姻中的“心理密码”

柏拉图问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说,“你到麦地里不能回头的走一遭,并且在在你的时候,摘一个最大最好的麦穗。不过,只能摘一次。”

剩男剩女们的心理顽疾

如果在你的面前有几张扑克,你可以任意选择一张,这张会带给你好运。你会选择哪张牌呢?我猜想,如果不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你不会选择第一张牌和最后一张,而是选择中间的某一张。为什么人们不会选择第一张和最后一张呢?因为在选择上,大多数人都会对第一和最后有些抗拒。在我们考试做选择题的时候,也有这种反应,我们总认为B或C就有可能是答案。

这就是简单的三分之一效应。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关于三分之一效应做了一个实验。最后发现如果给一个人提供三个选择的机会,中间的机会总是比较高。其实,只要有选择的机会,虽然这些机会看起来比较“平等”,但是在选择和决策的时候,就会出现心理偏差。中间的“机会”选择的几率总是要比两边的高。并且选择的机会越多,当事者在选择中,就会越迷茫,最后就出现了“看花眼”的现象。

有这样一个很熟知的爱情小故事——

柏拉图问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说,“你到麦地里不能回头的走一遭,并且在在你的时候,摘一个最大最好的麦穗。不过,只能摘一次。”

柏拉图听了,很高兴并且信心百倍的去麦地了,他觉得这个要求简单极了。

但是他去了很长时间,回来的时候,却两手空空。

在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摘到麦穗时,柏拉图说,“我看了很多的麦穗,有的开始看上去很不错,但是又不知道是不是最好,加上只有摘一次的机会,所以就放弃了。因为很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结果走来走去,到了麦地的尽头时,手上也没有摘一棵麦穗。”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爱情啊。”

虽然麦地里有无数只的麦穗,但是,选择来,选择去,最后,柏拉图的手里却是一无所有,就像小学课本上的那个摘西瓜追野兔的小猴子。爱情就像麦田里的麦穗,每个人都想挑最好的,但是最后,却总是因为选择不出最好的,而出现了“手里空空”的结果。你的爱情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在一个对1000名“剩男”“剩女”的调查中,调查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这些剩男剩女中,被别人看上,却自己看不上对对方,然后回绝对方的人,达到76%,而看上别人,主动向表示好感的,仅仅有14%。这就是“爱情麦穗”挑花了眼睛。在三分之一效果心理的作用下,拒绝了最初的爱情,放弃了最后的爱情,而在中途却又想着,以后有更好的爱情,结果错过了中间的爱情。最终,到了本来应该有了孩子的年纪,却在爱情的门外,徘徊下去。

所以,如果你仍是在爱情的门外徘徊,希望找到最大的“爱情麦穗”,就快些放弃现在的想法吧!这些错误的念头只能让你成为最后两手空空的“柏拉图”。当然,你可能还会有很多的理由,诸如“先立业,后成家”的观念。但是,如果错过了“爱情的花期”,再去摘花,就难很多了,有句话说,“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就是这个道理。

小女人为啥喜欢老家伙

婚姻上的“老少配”并不少见。比如鲁迅与许广平,杨振宁与翁帆,余秋雨与马兰等等。近来在优酷网上流传着一段更为奇特的老少恋:一个40左右的东北“小伙”娶了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些女孩子即使身边不乏“青年俊秀”,还会喜欢一个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大多时候,这个老男人都是谈吐优雅、品位高尚、经济富足的。不过,有的时候,这个老男人也并不怎么样,没有事业、金钱,也没有什么品味。但是,女孩子总是“赴汤蹈火”的去爱,甚至伤到自己也在所不惜。

如果这位老男人有些很优秀的方面,去追求这个老男人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个老男人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可以称道的东西,那么,女孩子为什么还要追求他呢?难道是因为爱这位已经成为“秋草”的男人么?

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在精神分析上,女孩子有一种“恋父情结”,也叫“爱烈屈拉情结”。这个情结的命名来源于古希腊的一个神话——因为自己的母亲和情人谋杀了父亲,爱烈屈拉公主决心为父亲报仇。最后,她和自己的兄弟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小女孩出生之后都希望自己可以取代母亲,获得父亲所有的关爱。尤其是,当这个小女孩发现自己没有男性生殖器的时候,就会更加妒忌母亲“占有”父亲。

对于大多数女孩子来说,这种恋父的情结会因为成长慢慢的转移为异性之爱。但是,如果在童年和幼年的时候,这种情结没有转移成功,那么长大的女孩子就会把这种情结转移到比自己大很多的人身上。在弗洛伊德的名著《少女杜拉的故事》中就分析了一个真实的具有恋父情结的少女杜拉。杜拉因为依恋着父亲,而不能得到正常人的爱情,倍感痛苦。

一般来说,长大后仍有父爱情结的女孩子大多都有下面的经历:

其一,过早失去父爱,或者即使有父爱,但是却很少

如果一个女孩子过早失去父爱,就会把自己对父亲的感情转移到生活的其他人身上。这个人虽然不是父亲,但是却处于父亲的光环下。所以,这个女孩子就会把他看做很完美。而当自己到了选择爱人的年纪时,这种父亲光环下的人,就成为了首选。

其二,没有安全感

小的时候,缺少安全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加希望得到安全感。而那些和自己年龄一样的“愣头青”,是很难给予女孩子安全感的。但是一个经过生活沉淀的人就能够给予女孩子这样的安全感。因为一个年纪大的人,大多经历了婚姻的过程,生活经验相对丰富,在生活中对异性比较细腻,同时还有过教育子女的经历,这使老男人更了解她们,更能关照她们。并且他们还有丰富的物质支撑,并且脑袋上闪耀着很多成功的光环。这样,他们可以给予孤单无奈的女孩子提供很多的满足。而那些下巴未青的男孩子,能做到的就相当少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中一个孩子失去父母任何一方,都会缺少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女孩子大多会回避一切让自己觉得不安全的因素,她们内向、任性,遇到事情比较执拗。

其实,父爱情结不是爱情,所以,如果因为父爱情结选择一位“一无所有”的老男人,以后的生活会更没有安全感。因为一个老男人很难再去像年轻人一样会为事业奋斗,身体也处于衰老生病的阶段,这些都会造成以后家庭的不安全因素,比如,经济窘迫、生病住院等等。

所以,如果因为“父爱情结”去选择一个老男人结婚,是很难得到想要的幸福婚姻的。当然,也有的女孩子是因为爱情和老男人在一起生活,这是两种情况,那么要怎样去区分呢?

其实,区分很简单,一个因为父爱情结而选择老男人的女孩子,会在看到这个人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父爱的童年得到补偿,但是自己真的和老男人进行交往,还会有另一种失落感,因为当更多的接触之后,她会发现,这个人并不是心中完美的“父亲”。

而爱情而选择对方绝不会产生这些感觉。并且,爱情会因为得到爱情感到更多的爱情,但是对安全感和父爱的补偿,却会因为一味的“享受”补偿,而忽视对方的感受。当然,长期下来,两个人就会产生矛盾。毕竟,爱情不能只靠一个人来付出,即使这个老男人多么有涵养,多么疼爱这个女孩子。特别是随着岁月的流失,那些老少恋的人会比普通人遭受更多的困难和生活的压力。

所以,因为真爱而选择老少恋的人也要三思而后行,如果因为“父爱情结”而选择老男人,那就尽早打住吧。因为这不会带来幸福,反而会毁掉一生的幸福。其实,只要从童年的阴影中走出来,去接受一下同龄者的爱情,就很快发现,爱情要比“恋父情结”美好得多,也幸福得多。

“我这次真的找到了真爱!以后再也不会去爱别人!”

你身边有这样的恋爱高手吗?每次见到你,你就会发现他的身边又有了一位新人,并且他还会对你说,“我这次真的找到了真爱!我以后再也不会去爱别人!”但是,时间不长,他就会和你抱怨,他的爱人有多少小毛病,并且一一陈列出来,并且告诉你,他简直快要无法忍受了!你知道,很快他就会分手,并且很快又会找到生命中的“真命天子”或者“真命公主”,新一轮的爱情又即将开始。

难道这样的爱情还算是爱情吗?即使爱情是自由的,这种自由也太过头了。的确,我们是不能缺少爱情的,但是爱情这样频繁也是一种病症。有这样频繁的爱情的人,很有可能因为爱情而上瘾了。

也许你在疑惑,爱情怎么可能上瘾呢?我们可以从生理上解释爱情的上瘾。大多爱情都从一对男女吸引并产生爱的火花开始,然后他们会疯狂的想念对方。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坠入爱河”。其实,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在其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大脑的“命令”下,相爱的人体内荷尔蒙和内啡肽(一种体内镇痛物质)水平会大大提高,于是这些处于爱河的人就会感受到激情和欢快,大多的人会以为这就是爱情,是因为异性我们才有的感受。渐渐的,荷尔蒙水平恢复到最初的水平,这个时候,激情和快乐也就消失了。研究专家发现荷尔蒙的降低时期至少会维持几个月,长时可以达2~4年。

一般来说,经过了激情之后的恋人就会把最初的爱情,转化为伙伴的爱,以维持和巩固以后的婚姻。不过,在对爱情上瘾的恋人那里,激情消失,就会抛弃现在的爱人去寻找新的激情,因为对于爱情上瘾的来说,总以为没有了激情,爱情就消失了。只有再去找一份新的爱情,才能维持这种激情。

可以说会所此时对爱情的追求就像药物上瘾一样,其实就是如此,只有面对一份新的爱情,体内的荷尔蒙内啡肽水平和才会提升,才会找到激情。大多频繁追求爱情的人总会说“我是不能离开爱情的。”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不能离开爱情带来的美妙体验,而不是爱情本身。

爱,对于一对正常的情侣来说,不仅代表暂时的浪漫、激情、吸引,还有以后的生活承诺、责任感和依恋,比如,一生一世只爱我一个,婚姻等等。但是这时成瘾的爱情,只剩下了浪漫、激情、性欲等等生物的本能。可以说,这种失去责任、承诺和依恋的爱,已经变得畸形了,并且一个频繁追求这种“畸形”的爱情,会让人失去对正常爱情的判断。

大多对爱情成瘾的人,都会频繁的追求爱情。他们可能结婚,但是却总是出现婚外情,当生活中的一位异性消失的时候,很快会出现新的异性。

爱情成瘾对于“患者”本身来说,会经历一次次的爱情伤痛,并且在每次爱情之后,都会有一位新的异性又会被伤害。可以说,爱情上瘾是负面的“一箭双雕”,没有任何人会从中受益。

其实,爱情上瘾的人大多都会有些性格或者心理的缺陷。大致说来,下面三类人最容易出现爱情成瘾。

其一,完美主义。一个完美主义者很难在爱情中找到心中的那个完美的异性,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总会有些小缺点。爱情本身就需要包容,总是抓住恋人的小辫子不放,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分手。

其二,有些人爱情上瘾的人有婚姻恐惧症,害怕承担责任。很多人对婚姻的恐惧来自家庭因素,小的时候生活在父母不和的家庭中的孩子,总以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踏进婚姻。其实,只要正确的认识婚姻就可以了。

其三,幻想。每个男孩和每个女孩都会在爱情发生之前,在自己心中勾勒一下恋人的样子。而在恋爱的时候,也总是以幻想中的恋人来要求自己的另一半,很显然这种要求是很难达到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真爱还是叛逆

看过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都会感叹爱情的伟大。出生于世代仇恨的两个家族中的爱人,冲破重重险阻,去和相爱的人相守终生。朱丽叶为了不去嫁给不爱的男人,假死逃婚,而罗密欧却误以为爱人死去,自杀殉情。结果,两个人都以死来捍卫纯真的爱情。

为什么罗密欧和朱丽叶会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捍卫爱情呢?其实,这种行为的发生是有一定的心理依据的。这种心理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具备了——越阻止我们的,就越好奇,越坚持。

一个刚刚出事那个的小孩子,对整个世界都充满好奇,他们会问父母各种各样的为什么,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当父母禁止他们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对这件事充满更强烈的好奇心。当妈妈刚对他说,不要把奶嘴扔到地上,奶嘴很快就被扔到地上了。

好奇心是一个人探索世界的本能,而这种本能遭到了禁止,就会刺激我们逆反心理,更加强烈的希望去认识这件被禁止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禁止要有限速,一个屡遭禁止的小孩子,也就没有了好奇的欲望,习惯了被禁止。一个人小时候好奇心没有泯灭的人长大之后,仍然会禁止自己的事情,存在强烈的欲望。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卖关子”“吊胃口”的人,越是被吊心理就会想知道这件事情。因为当一个人给另外一个人传递了一部分信息的时候,而接受信息的人却总想了解这个信息的全貌,这样就在接受信息人心理形成了接受空白,总希望别人可以把这段空白补充起来。就像我们看了一半的电视剧,心里就会总想着剩下的那半会是什么样。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遭到了禁止,那么我们对原来的信息更加关注,更加渴望去了解和实现。

现在,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相爱之后,遭到家人的阻止,会奋不顾身的去和爱人相聚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又叫“孤岛效应”,就是两个相依的人,一旦周围的人都开始反对他们的时候,世界与他们的情感连接减少,两人仿佛被逼到了一个没有人烟的小岛,这反而增加了两人情感的连接,两人在心理上就更加依赖,相依为命。另外,爱情本身就是一种渴望的情绪体验,而遭到禁止的爱情,更升华这种渴望体验的欲望。所以,两个人在这样强烈的感情刺激下,做出了超乎寻常的事——殉情。所以,我们总会看到,一对相爱的恋人受到了家人的阻止,会更加努力的在一起,冲破家庭的束缚在一起,“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且因为这种束缚和禁止,让两个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爱情。

不过,有的时候,两个人并不是真的相爱,受到了禁止也会产生相似的效果。即使并不确定对方可以给自己带来幸福,仍然会因为家长的反对而刻意在一起,不过这种因为“逆反”引起的“相爱”并不扎实,当被禁止的环境消失的时候,“孤岛”就不存在了,曾经因为禁止而被压抑的矛盾就会出现。所以,如果一个并不是真的喜欢自己的另一半,而只是因为和大人赌气而这样做的人,婚姻往往不会很幸福,这也是为何“书包中的玫瑰”最容易凋谢的原因。

另外,相对自由恋爱和相亲,大多人会喜欢前者而讨厌后者。同样是面对一个优秀的异性,家人安排的相亲,往往会降低当事人对对方的好感,因为这种选择会让人产生类似于禁止的反抗心理,做出相反的选择,所以,我们总会看到当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相恋之后,如果家人再给他相亲,他根本不愿意去相亲,即使他去相亲了,也会对这个女孩子的印象大打折扣,即使这个女孩子比他的恋人好很多。

总结来说,“孤岛效应”可以让相恋的人奋不顾身的在一起,得到幸福美满的爱情,同样也可以让一对并不相爱,而仅仅赌气的人在一起,以后承受并不相爱,而在一起的苦恼。

我们期望“孤岛效应”少一些,向世界开放的爱情多一些。

吃醋是一种理性的嫉妒

每个人见到自己的爱人和一位非亲属的异性亲密聊天,都会觉得不大舒服。这种不大舒服就是吃醋。大多吃醋都是因为“第三者”的出现,打破了原来两个人的不平衡状态,导致了爱情中某个人的不适应。

吃醋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爱情不受侵犯的正常反应。所以,吃醋可以说是爱的表现,少许的醋可以很好的成为爱情的调料。相反,那些遇到了“第三者”却毫无情绪反应的人,才是不正常的,很可能表示当事人并不真正的爱着自己的另一半。

当然,在吃醋的时候,因为人的不同,表现也就大不一样。有的人醋劲很大,会把自己的气愤和不满完全洒出,不过有的人却会抑制自己的醋意,看起来没有丝毫的醋意。虽然作为一种嫉妒心理,吃醋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太多的醋,不仅不会成为爱情的调料,还会成为爱情的杀手。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正处在嫉妒之中的人,大约会出现两种情绪:

其一,对自己和爱人没有自信。

“他们看起来很合适。”“那个男人的相貌和家世都比我强多了,她为什么会选择我呢?”“和她比起来,感觉自己糟透了。”……这种对自己和爱人的不自信很快就使得自己醋意横生,为了不让这个“第三者”“诱惑”爱人,迅速的把爱人弄回自己身边,并且带着爱人逃之夭夭。很多时候,分手会很强烈的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也是如此。因为在爱情之中,很多人会觉得自己魅力不够。

其二,对爱人的自私。

爱情很难分享。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女孩子很讨厌男人上街的时候,看到自己的男朋友看别的女孩子,就会大发脾气,使劲的掐男孩子一把,以作惩罚。这种表现倒没有什么。不过,如果这种“私有心”太过强烈的话,那么,当事人就会把自己的爱人,完全封锁起来,甚至不想让他她和一位异性闲谈两句。结果这就很可能让爱人因为失去自由而考虑分手。

对于第一种醋意来说,只要提高自己的信心就可以让醋意不至于过大,当然这种醋意也是很好消除的,只要爱人好好的“奉承”一翻,让这位醋坛子感到自己对爱人和自己的信心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类型的人吃醋,大多会掩饰自己,因为不想让爱人感到自己的不自信,如果他们的爱人是个感情很迟钝的人,不能及时的去关心,时间一长,这些醋坛子就会觉得自己倍受冷落,觉得自己的爱人并不是真的爱自己,不能给予自己想要的爱情,那么,他们就会提出分手,这时,迟钝的爱人可能觉得这个醋坛子是“莫名其妙”,因为他可能觉得自己一直做的都不错,爱人也很满足。

而对于第二种醋意来说也很麻烦。因为一个人的“私有”欲望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无论爱人用什么招数去“笼络”醋坛子,仍是起不到什么效果。并且这种原因而过度吃醋的人,会变本加厉的去“折磨”爱人,希望自己的爱人时刻在自己的身边,这样才会感到安心。这种吃醋方式,很容易发觉,但是却很难改变。如果醋坛子的爱人是为了自由可以抛弃爱情的话,那么这桩爱情很快就会以分手而结束,相反,如果这个醋坛子的爱人会因为爱情,放弃自己的自由,那么,这桩爱情应该是很完美的。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因为不信任还是因为自私,吃醋都不能太过。整天因为怀疑爱人有“隐情”而去不择手段的去打听对方的消息,会很快让本来和平的家庭陷入崩溃。所以,即使吃醋虽好,也要理性对待。下面是一些对待吃醋的理性的思维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过度的吃醋。

模式一:

即使你很希望爱人留在身边,心里只有自己一个人。但是,你要知道爱情并不能成为限制自由的理由。有道是,“小别胜新婚”,爱情并不会因为自由而丧失,反而还会因为自由而受到滋润。

模式二:

即使自己的爱人选择了别的人,并不能代表自己是很糟糕的。同样,当爱人和一位他欣赏的异性交流的时候,也不代表他并不欣赏你。你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让他继续欣赏你,爱你。

模式三:

压抑嫉妒本身并不是什么好事,这会让你的另一半认为你并不爱他,或者让他以为你并没有因为他和别人闲聊而使你受到冷落。所以,适当的去吃醋,你的另一半对你还会产生更加亲密的感觉,这样你才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恶性循环”的婚姻

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长大后,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一生的伴侣呢?大概你现在的脑海里,已经出现了很多的词汇,比如门当户对、青梅竹马、郎才女貌等等。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总会看到一些意外。

一位很温柔、善良、有才华的女孩子,却会“执迷不悟”的去选择一个玩世不恭,行走天涯的“浪子”;一位温文尔雅、多才多艺的男孩子,却会痴迷于一个因为丈夫外遇而被抛弃的妇人。在伴侣的选择上,我们总会看到一些“惊世骇俗”的恋情,但是想过没有,这些恋情的背后是什么呢?

要找到这些原因,我们就要走到这些人的童年去看一看。一个新出生的小孩子,在人生最初经历了什么,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会刻意的去寻找相同的事情。比如,他经历了快乐的事情,就会去在以后寻找快乐的情绪,而经历了痛苦,就会去寻找痛苦的情绪。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强迫性重复。

而在我们人生的最初阶段,这些情绪的体验大多都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所以,亲子关系也就直接影响了以后我们会重复什么。在一个婚姻不幸的家庭出生的孩子,亲子关系大多不好,所以这样的孩子以后就很可能会重复不幸的婚姻。而当他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也会“无意”的去寻找一个与自己父亲和母亲相似的人,并且在和以后的人生中,满足自己幼年没有完成的心理需求,以医治自己的心灵创伤。

最后,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这种“命运”般的安排,其中不乏“不可理喻”的恋情和婚姻。

一个在父亲酗酒的家庭中,出生的女孩子,无论她长大多么优秀,多么善解人意,但是她的另一半很可能会是一个酗酒的人,并且她的另一半很可能并不是很优秀,法国作家左拉的小说《娜娜》中的娜娜就是这样的遭遇。也许,你会说,她不是讨厌酗酒的人么?是的,她是讨厌这样的人,但是,正是讨厌酗酒,才让她被一个酗酒的人吸引。在这个酗酒人身上,她看到了童年父亲的影子。

正是因为在她幼年的时候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父亲酗酒的,所以,这种改变“父亲酗酒”的情结就会延伸到她以后的爱情和婚姻中。她希望自己长大了,可以完成自己童年的理想——戒酒,不同的是对象由父亲转移到了男友或丈夫身上。而这些与她是否优秀,是否贤惠是没有太多关系的。

不过,可惜的是,这种“愿望”大约是难以实现的,毕竟一个人的习得的习惯有很强的“背景”,很难会因为爱情的伟大而改变。一个酗酒的男人背后可能从小就有一个酗酒的父亲。如果这个女孩子一味的坚持改变伴侣的酗酒,那么婚姻和爱情的悲剧很可能就会像她的父亲和母亲一样重新上演,当然,这也会影响到她的孩子。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等式:婚姻的恶性循环=心理的强迫性重复。现在你可以看看自己周围的生活,你就会发现这种“奇怪”的结论——

一个不喜欢母亲唠叨、强势、控制的男孩子,长大后他的爱人很可能是一位很严格的太太。于是结束了和母亲的“战争”,又开始了和爱人的第二轮的自尊“战争”,而这一切,就是为了找回小时候应该具有的独立、自由的权利。

一个在父亲懦弱家庭中出生的女孩子,总希望父亲可以保护自己,得到别的小孩子那样的安全感。不过,长大后她的爱人可能是一个 “阿斗”,于是这个女孩子潜意识总希望自己爱人能够坚强起来,承担保护自己的责任。

当然,你也许看到这里并不以为意,因为娶到一个强势的女人和嫁给一个懦弱的丈夫,对婚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想过没有,这是因为“重复”的本源对婚姻和爱情没有太多的“毁灭性”。如果“本源”对婚姻和爱情危害大的话,那么,“重复体”毁灭性也就会大很多。

如果一个女孩子从一个具有家庭暴力的环境中长大,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女孩子以后的婚姻会是什么样子。不过,这个女孩子在以后的家庭中,即使受到了家庭暴力也很难放弃去改变男人的愿望。所以,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女孩子,即使自己受到了丈夫的责打,但仍不会去离婚。这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她还爱这个男人,而是因为她还想改变这个男人。而这种不想放弃的想法,很可能伴随她的一生,毁掉她的一辈子。

所以,如果想要摆脱这种关系,就放下内心的这种灾难的“情结”。当然,很多人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婚姻是因为自己这些心灵深处的“情结”所致,所以总会用一些错误的方式来对待婚姻,结果,这就带来了婚姻的灾难。

只有认真的了解自己的经历,并认识它们对自己性格、行为产生的影响,我们才能找到“重复性”的根源,才能避免自己的无意识的错误行为和选择。这一点,无论对恋爱中、婚姻中、甚至没有恋爱的人都十分适用。当然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在相爱之后,将相爱保持下去,才会真正走向婚姻和爱情的幸福。

漂流瓶里的情诗——“我们已经离婚三年了……”

一位刚结婚的新郎悄悄的为自己的爱人写了一首诗,并把这首诗装在一个小瓶子里,很好的密封后,他就把这个小瓶子扔到了大海里。十年过去了,这个小瓶子被人在某个海边捡到了。打开小瓶子后,这个人看到这首十年前写的诗很感动,并“冲动”的拨通了诗后面的电话号码。

很幸运,电话还可以接通,并且接电话的正是十年前结婚的“新娘”,这个人激动而兴奋的为这个十年前的新娘读这首诗,“你看到这首诗时,我已经白发苍苍了,但是我相信我们的爱情仍然保持了原有清香……”听到诗后的“新娘”并没有泪流满面,反而笑了起来,她对拾到瓶子的人说,“先生,我们已经离婚三年了……”

爱情美满,婚姻幸福是每一对恋人的梦想,但是,时间的流逝很快就让曾经的玫瑰花谢了?为什么曾经相爱的两个人不能完成最初的梦想呢?男人和女人的幸福到底和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用心理学来揭开这个秘密吧!

先做个小实验:

假如这里有两个圆圈,其中一个表示你自己,另外一个表示你的爱人。你觉得这两个圆圈怎么排列才能最好的代表你和爱人之间的关系呢?它们是重叠的,还是分开的?是重叠的部分大,还是分开的部分大?

如果你和爱人重叠的地方大,并且有一部分属于自己的空间,恭喜你,你们获得幸福的几率很大,并且两个人的关系很融洽,并且你们很难和对方分开。心理学家发现,重叠的地方越多,表示爱人之间的依赖程度越大,为对方承担责任的时间也就越长,当然,也就越幸福。

在心理学上,这种用两个圆圈表示的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就是一个人的依恋关系。代表自我的圆圈中包含代表他人的圆圈越多,越明显,双方也就最可能保持对这种关系的承诺。不过这种依恋关系不是一撮而就的,是从我们出生时候就开始的。

在我们出生的之后,因为父母的照顾和关爱,我们就会慢慢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这就是儿童依恋关系。儿童依恋关系一直影响着我们以后的生活,比如学习、交友,并且不同的依恋关系会让我们对相同的事情做出不同的行为。当我们长大后,我们幼年的儿童依恋关系就会发展成为成人依恋关系,这个时候,这种依恋关系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爱情和婚姻的关系。

心理学家把人生最初形成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型——回避型依恋、不安全型——抵抗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

如果在人生最初的时候,父母可以很好去呵护、爱护他们的小孩。小孩子就会从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中得到了爱和信任,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值得爱和信任的,并且他也会去爱和信任别人。这就建立了安全型依恋关系,这样的小孩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会用自己的爱和信任去对待别人,不会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抛弃。他们会很好的接受对方的亲密的情绪,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依赖和信任,同时对对方并不是完全地以来,而是给以他很多地自由空间。

而到了婚姻和爱情中,也是如此。安全性依赖的人会很好的关爱自己的爱人,并从爱人那里得到关爱。在这三种依恋中,安全形依恋者的爱情关系维持时间是最长的,“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对与安全形依恋者来说,是很容易实现的。当然,他们的爱情和婚姻也就相应的美满很多。

不安全型依恋

如果一个孩子在人生最初的时候,受到的都是父母的冷漠和不理不睬,那么他就不会得到爱和信任,当然,他也就不会用爱和信任与别人交往,并且他们也会觉得自己不值得爱和信任。这样他就会形成不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型依恋可以分为回避型和抵抗型两种。

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的孩子大多很难信任别人,他们也不愿意去依恋别人。并且面对别人的亲近和信任,他们会觉得紧张,不知道怎么去回应,他们也不大会理解别人的情绪,所以,他们很容易得罪别人。所以,这样的人恋爱的时候,面对自己的爱人,有时候也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要怎样表达自己的爱意,也不理解对方行为是不是爱意的表达。所以,他们即使和爱人在一起,也会觉得不自在。

爱情和婚姻本身就是情感的相互交流,但是在回避型依赖者那里,这种交流很难进行下去。所以,具有这样依恋关系的人,最好不要去猜测爱人的言行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有了疑惑,最好直接去问爱人,这样,才能让沟通畅通下去,爱情和婚姻也才能幸福的维持下去。

抵抗型依恋

这种依恋的孩子长大后,大多喜欢依赖别人,认为只有和别人在一起,自己才会有安全感。因为他们总是担心对方不喜欢自己,害怕对方离开自己。所以这样具有依恋关系的人,整天都会缠着自己的爱人,不允许自己的爱人和别的异性说话、聊天,只要恋人稍微有点“不对劲”,就会醋意横生。

属于这样依恋型的人,首先要意识到的是,自己把另一半禁锢起来,只能让爱情和婚姻破裂。所以,即使自己多么想和爱人在一起,也要适当的给对方空间。

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在出生的时候,就获得了安全型依恋关系。如果你了解了自己和另一半是什么类型的依恋关系,你就可以从心理的角度上,去引导自己和爱人,改善生活的质量,慢慢地,你们就可能从不安全依恋走向了安全依恋。? Rwz5lrGNyWADrn9dJBG+rGBfbdO3wb/g3+yoPvA6wfpEOIGkhXOz5T37YqF3kV5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