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张“活地图”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正因如此,人十分依赖感觉。但是感觉究竟有多少可靠性,谁也说不准,我们常常发现,有的事情与我们的感觉不一致,甚至还会有一种被骗的感觉。这时,就需要调出我们内心的那张活地图,帮自己理性生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认知地图

公元前664年,边境有个叫山戎的少数民族攻打燕国,燕庄公向齐桓公求助,齐桓公非常讲义气,亲自率军和管仲一起把山戎打得落荒而逃。山戎的首领也很聪明,知道打不过齐桓公,便带了些金银财宝躲到一个叫孤村国的偏远地方。齐桓公誓要把他们铲除,就快马加鞭到了孤村国。山戎一看齐人又打来了,藏起了首领,对齐桓公撒谎说国君弃国逃往沙漠了。

为了打个彻底的胜仗,齐桓公率领兵马往沙漠奔去,没想到那些山戎人都狡猾得很,把齐兵带进茫茫的沙漠就自己跑了。天已经快黑了,军队在沙漠里分不清东南西北,齐桓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忍不住对山戎人破口大骂。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他们在沙漠中走了一夜,还是原地打转。这时,管仲突然对齐桓公建议说:“咱们骑的马有些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面走,或许能找到回去的路。”齐恒公虽然将信将疑,但也没别的办法,只好让管仲选了几匹老马在前面走,大队人马在后面走。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没多久就走出了迷谷。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的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了个有名的成语流传了下来。

老马识途阐述了一个深刻的科学道理。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这种行为的综合表述仅用一个名词就可以概括——认知地图效应,它是指不断地强化对某个事物的认识,可以在人的脑子里形成一张认知地图。像老马识途、庖丁解牛、胸有成竹、熟能生巧等现象,说的都是这个道理。著名心理学家托尔曼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来说明这一概念:

他在一个实验用的迷宫里面灌满了水,训练小白鼠通过游泳到达目的箱。他想要知道,小白鼠通过游泳到达目的箱,在这个过程中会学到了什么?是否能掌握某种认知内容。托尔曼还将迷宫中的水抽干,看这些学会了游泳的小白鼠能不能在没有水的迷宫中同样到达。结果证明了,那些已经学会游泳的小白鼠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同样能到达目的的,说明它们将游泳时学会的内容成功地转移到了奔跑中。

据此,托尔曼认为,小白鼠学到的不是动作,而是记住了迷宫的空间布局,能在有水和没水的情况下同样到达目的箱。之所以小白鼠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因为它们在通道中奔跑时头脑中已经形成了通道的认知图,或是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符号格式塔,所以能够按照认知图去进行活动,并非仅仅依靠盲目的行为习惯行动。

“认知地图”其实是一种知识或经验的框架,这个框架能帮助我们解决该框架覆盖的任务。一个人要想做成功一件事,首先要对这件事情有一幅清晰正确的心理图像,也就是先在脑中形成一幅“地图”,这比好的方法和思路更重要。正是由于人类具有在脑海中自助形成和构建认知地图的能力,所以才能够轻松地通过体验对个人感官的刺激来学习新知识。

每个人的知识和背景、经历等都是不一样的,脑子里的“地图”自然也不一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就算是同样的任务,不同的人解决起来思路和方法不可能都一样。人们在工作生活与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虽然没有接触过某一类问题,对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一旦问题出现,他们也会基于以前解决问题的方式,对现在的问题形成基本的解决策略。

我们要尊重别人脑中的地图,在工作中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去覆盖别人的想法,比如说主管要充分授权,既然把工作分配给他做,就应当相信他能把事情做好,不要处处指手画脚。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就是在下属的“认知地图”还不够清晰,依他的经验不能顺利完成任务时,让他继续去摸索,自己搜集整理所需信息,这也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你帮他把事情做好,那么他脑子里永远无法形成成熟的“认知地图”。

“庖丁解牛”讲的是一个认知地图的故事,因为牛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认知地图,知道纹理在哪里,骨缝在哪里,所以杀起牛来N多年不用换刀,而且能杀出音乐来!这就提示我们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也要像宰牛那样,在脑中形成一幅认知地图,将知知识列个框架,记住公式而不是只记一道题;学会跟不同的客户沟通,而不是把同样的话对所有的客户那里,通过多次的练习、观察和思考来获得经验,将脑中的知识地图强化,这样才能把成绩搞好,把工作做好。

不要被自己的错觉骗了

明明是一大一小的两个圆圈,测起来却是一样大;

明明是一长一短的两条直线,量起来却是一样长;

明明看起来是一暗一明的格子,拿到另外的背景下却又是一样的明暗了;

明明是静止的图案,看起来却抖得让人眼花;

……

这样的视觉图实在太多了,如果没有进行实际测量,根本没有办法去证明。难道看到的东西还有假吗?可眼睛不仅欺骗你,还骗得厉害!其实,何止是眼睛呢,生活中许多心理上的错觉就骗人骗得不轻,由于心理错觉许多时候根本无法证明,所以我们在被骗的同时,甚至根本都不知道。

比如说,当人们身处一个全新场景时,会有几秒钟的时间,觉得完全了解或确切经历过这些场景,一个声音、一种味道或某瞬间的场景,都可能激起一个人这种再次回忆的感觉;当看到一对幸福的恋人终于结合时,我们内心也会有种幸福之感;当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总觉得背后有人在盯着自己;在有月亮的晚上上,明明知道月亮安静地呆在夜空中,可仍会觉得你走哪里它都跟在你身后。这都是“心理错觉”的表现,它是人类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由于错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是由于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所以不是努力就能纠正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错觉。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范围内,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和身体无时不在欺骗着我们,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你感觉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受到错觉的影响,而对自己的做出错误的判断呢?对于一些非常偶然的事情,人们之所以经常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将其进行完全的支配,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种种的生活琐事几乎都在我们的能力之内,无形之中就在我们心中形成了思维定势,却不知道这些事情发生的概率都几乎是一种必然情况。因而当面对一些偶然发生的事情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将这种错觉扩展到偶然性的事件上。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给参加试验的大学生一些钱,让他们进行掷骰子的赌博。其实验目的是想弄清楚,人们是在掷骰子之前下的赌注大,还是在掷骰子之后没有进行开宝的时候下的赌注大。

试验后,他们惊奇地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掷骰子之前下的赌注大。经过了解,学生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觉得在没有掷骰子之前,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使骰子按照自己的心愿进行转动,尽管这根本就不符合思维逻辑,但是他们始终坚信会是这样。

通过上面的试验,我们体察到了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另一种错觉,很多人之所以在赌博游戏中无法自拔,致使自己倾家荡产,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经常受到“这一次,我一定可以赢”的错觉心理影响。片面的认为自己对这件事情完全拥有控制权,而事实上自己却被一种发生几率很小的偶然事件所控制。

错觉不是幻觉,生活中人人都有许多心理错觉的体验,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它让我们沮丧,有时让我们高兴,但我们也无时不刻在利用着错觉带来的好处,以弥补我们自身的不足。比如,瘦小的人可以穿上暖色调的宽松衣服,这样就显得丰满一些,头型不好看时可以通过发型来调整,产生小脸的效果;小饭馆里装上一面镜子,一下子就会觉得空间多出一倍。

聪明的人还能利用心理错觉帮助自己成功。在美国金融中心的华尔街,有一位商学院的实习生,就是利用人们的心理错觉,在短期内让自己发了大财。他在办公室的墙中央挂着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照片,虽然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石油大王,但这张照片会使人认为他与石油大王或许有密切的关系,更有人认为他是一位知道经济界秘密情报的灵通人士。利用这一错觉,这位商学院的实习生与许多富翁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他们的帮助下,生意越做越红火。

总之,错觉是生活的一部分,聪明的人懂得“将错就错”加以利用,仔细想想,你生活周围还有哪些是错觉心理造成的?

换种思维,乱找答案才能找到答案

有个愚笨的老头儿由于忍受不了家门前的两座大山,就派妻儿老小都去挖山,甚至连儿子孙子曾孙的人生都规划好了——全来挖山,一定要把太行王屋二山移走不可。故事的结局是这个愚蠢的老头感动天帝,把两座大山给搬走了。可这只是个神话,神话里才有天帝大发善心来帮助的事,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天上掉馅饼的这等好事。如果愚公这样全家出动都来挖山的话,那么没人种田没人挣钱,很快就会造成这种结果:山没挖通,人却很饿死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用现代的看法来讲就是愚公的思维模式有问题,为什么不搬走呢?或者合理安排一下,有经济头脑的家人去做生意,会种庄稼的负责解决粮食问题,有力气的就去挖山,有脑子的去研究炸药也行,没必要子子孙孙都去挖。

心理学上称愚公的这种思维模式为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是一种早在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对现在或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的影响。它指人们在对某项活动进行预先准备时,心理状态和思维模式上总是摆脱不了原先存于脑海中条条框框的束缚,其主要表现为一种受原有认知固定倾向所支配的消极思维定势。

有个试验是关于苍蝇和蜜蜂的。

试验人员将苍蝇和蜜蜂装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然后将瓶子平放,瓶底朝窗,结果发现,蜜蜂不停地在瓶底找出口,一直累死或饿死,而苍蝇则在不到两分钟之内就从另一端的瓶口飞出去了。事实中,正是由于蜜蜂对光明的执著才失败了,以为光亮的地方就是出口。而苍蝇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不顾亮光的吸引,在其他方向最终获得了自由和新生。

思维定势虽然能帮助我们解决每天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早上起来你不用想先穿袜子还是先穿鞋,而是直接穿上袜子再去穿鞋——但是它却不利于创新。人一旦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就会习惯性地顺着这种定势的思路对事情进行后续的思维和推理,从而很难调转方向、从另一角度去看待问题。它类似于一种愚顽的心理强迫症,对许多人来说,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难治之症”。远的如《刻舟求剑》、《郑人买鞋》中的主人公,近的还有举不完的例子。

在顽固不化的思维过程中,我们使自己总是在一条路上绞尽脑汁,死钻牛犄角,却忘记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至理名言。这个时代,不再是靠文凭吃饭的时代,如果你拥有一技之长,依然可以在社会上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这也正是为什么现在大批的研究生,博士生在受一个中专生领导着的原因。由此看来,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再永远用“老眼光”看人,靠“想当然”办事,势必会出现很多差错。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然而面对当今社会而言,同样是一条路,第一个人走过去可以成功,而后面的人则未必。因为时代需要创新,而并非因循守旧,这时候再用思维定势的眼光看待问题,势必会影响自己甚至一代人的前程。相反如果我们能随时调整看待问题的角度,随时随地接受新鲜事物,说不定就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不要再被固定的思维模式束缚,不要对近在咫尺的解决方法视而不见,像只没头苍蝇一样找寻着答案。而应时刻注意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学习推陈出新的本领。

那么,如何才能打破思维定势,培养逆向思维呢?这就要我们在处理一件事时,先问自己五个问题:1)这个问题我能不能用其他方式来解决;2)能不能将问题颠倒过来看;3)问题不解决可否用另一个问题来替换;4)能不能把注意力换个方向;5)当你放松思考问题时,大脑中会出现什么偶然想法?

比如,当妻子发现丈夫有外遇时,一般的做法便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可许多事实都证明,这只会加速婚姻的破裂。这时,不如暂时分开一段时间让丈夫好好想想该选择谁,或是把第三者约出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其自动离开。这样不管能不能挽回婚姻,至少双方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

在工作中同样需要我们换种思维想问题。松下电器当年许多风扇滞销,无论怎么打广告怎么宣传,用什么样的促销手段,销量就是上不去,公司管理层着急得头疼,向下面的员工征集办法。有个员工提议将扇叶刷成其他颜色,公司试验了一批,果然一下子就卖断了货。我们不仅不佩服这位员工,其实他的想法也并不是多么独特,只是换了思维,没有把力量都放在销路上,而且放在了产品上。也正因为他换了思维想办法,才有了今天五颜六色的风扇。

有些时候,就是我们太专注于解决问题,把问题想得特别困难,却把简单的法子给漏掉了。当你的思维再进入牛角尖时,不妨往其他角度想想,有时反其道而行之,说不定让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意外的收获!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马特和安吉同时受雇于一家高级餐厅做领班,没过多久马特一下提到了大堂经理的位置。这让一直与他资历相同的安吉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在安吉看来他与马特是一样的,可是偏偏自己却得不到重用。他越想,心里就越觉得不公平,决定找总经理宣泄一番然后辞职离开。

当他推开总经理的门,为所受的委屈大发评论的时候,经理耐心把话听完。之后他平静的对安吉说:“看来你是对马特得到晋升而自己却没有而愤愤不平。你可以离开,但是,我想我有必要让你知道你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差别。请你现在马上到市场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东西再卖。”

安吉很快就从市场上回来说:“刚才我看到一个老农拉了一车土豆在卖。”经理闭目养神的问道:“那么,一车大概有多少麻袋?”“这个……”于是安吉又跑到了市场,回来向经理汇报说:“大概有10袋。”“那么,价格怎么样呢?”于是安吉重新跑到了市场上。

当他再一次回来的时候,经理望着他气喘吁吁的样子说:“看你这么累,就坐在里屋休息会儿吧!你不用出声音,现在我叫马特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说完他叫来了马特,要求他去做同样的事情,于是马特走出了门。

过了一会儿,马特回来了,他对经理说:“经理,是这样的,我看见市场上有个老农推着一车土豆在卖,我数了数,大概有10麻袋那么多,我问了问价格,觉得还是比较合理的,质量也不错,就带回来几个样品,您可以看看。我跟他聊了聊,他说过一会儿还要弄几筐西红柿过来卖,价格也很公道,我觉得可以进一些货,这是它西红柿的样品,您看看。我问他是不是愿意长期与咱们合作,为咱们提供货源,他说他很愿意。所以我就把他带来了,具体事宜您可以跟他当面谈。”

总经理听了,脸上流露出赞许的微笑,于是他很满意的对马特说:“叫他进来。”这时候,一直坐在里屋的安吉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与马特的差距,顿时满脸通红,倍感惭愧。

同一件事情,总经理之所以要让两个人都去做,就是要让安吉自己与马特之间的差距有一个强烈的对比。这样做效果也很明显,几乎不费一词就达到了良好的说明效果。

有句话说得好:“有比较才有鉴别。”每个人在心理上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当自己单独认识一个事物时,感觉往往是不全面的,这时候不如把它的对立面也同时列出来,进行鲜明的比较,这样效果才会更明显。正所谓:“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说的就是心理学界经常讲的“对比定律”。

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人类对事物形成对比感,有利于更好的感知事物的差异或共同点,并将其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让被感知者有效感知。两实物如果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作用,就会在对比中单独加深印象,而单独出现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没有任何诱导作用,显得平淡而不容易被记忆。”

事物从本质上来讲,是不能在世界上孤立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和其他事物的比较中生存或淘汰。上天之所以能够赋予某种事物独有的特性,必然是在与其他事物进行鲜明对比之后进行推断和完成的。正所谓时间的种种事物都是相对比较而言的,有好的,就有坏的,有新的,就有旧的,因此没有对比,人类就不可能对自己所认知生存的世间万物做出自己明确的判断。

生活中也处处都有对比定律的影子。当我们满足于眼前的现状而不再前进时,应该看看那些大人物,看看他们的成就,激励自己继续前进;当我们坠入生活谷底消极得产生了厌世情绪时,不妨去看看那些更悲惨人的命运,翻翻四大悲剧,看看社会新闻,每天比你不幸的人多了去了!当你觉得鞋子不好看时,看看那些没有脚的人吧,这样你的眼睛才能重新看到美好。

女人在婚前选择男人时,同样要把身边的男人好好对比一番,看哪个值得自己托付终身。而婚后许多女人之所以怨声连连:“你看谁谁谁又升职了”、“老杨比你强多了,人家虽然个头小,但能耐大,你看又换车了!”、“小强比你听话多了,我咋生了这么个不争气的孩子啊!”则是用了不当的对比,把自己的丈夫跟别的男人对比,是最不明智的一种表现,而自己的孩子不管好不好都是唯一的,斥责不会让他学好,反而会更不争气下去!所以有时候要就事论事,就人论人,不能将优点和缺点放一起乱比一番,那样的话,恐怕会成为世上最不幸的女人了!

总之,这个世界上的东西就怕比,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但你要弄明白,哪些该比,哪些不该比,乱比的话恐怕你会心更烦、更乱!

和美丽的姑娘坐在一起,再长的时间也嫌短

爱因斯坦晚年的时候,总有一群年轻的学生到他家来和他讨论一些学术问题。有一天学生们问他:相对论这么复杂,您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呢?爱因斯坦思考了一会儿,对他们说:“如果让你和一个美女坐上两小时,那么你会觉得自己好像只坐了一分钟而已;但是要你坐在炽热的火炉旁边,哪怕只坐一分钟,你也会感觉像坐了两小时一样。这就是相对论。”

在我们的感觉里,时间总是忽快忽慢,然而看看指针,它却是每天都以相同的速度的走着,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对同样的时间有了不同的感受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就是“时间错觉定律”。时间是有一个客观长度的,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谁也无法更改。但在人们心里,它却有着另外一个相对长度,这个相对长度受人心理主观意志的影响,往往与客观长度不一样。人们对时间过快或过慢的感觉,往往受心情绪和心态的影响,产生了时间错觉。

想一想,跟美女坐在一起,那感受当然好了,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甜蜜,恨不得多坐一会;而如果让你坐在火烧火燎的炉子旁边,那叫一个折磨,心理不愉快,就会觉得度日如年,想赶紧逃离。时间是有欺骗性的,它会不经意间从你身边溜走,等你想起它时,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而有时左等右等,真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时间给人的错觉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你工作很忙或有事的话,时间就真像“白驹过隙”般一闪而过,刚吃完早餐就到午饭时间了,刚坐下没多久就下班了,让你连感慨的时间都没有。而如果无聊的假期坐在那里等时间的话,那么时间就会像个拐腿的老头,怎么走都走不快,一点点地在你身边蹭过,看着他迟缓的行动步伐那叫一个着急。另外,如果你把时间安排得合理的话,那么做起事来也会不慌不忙,但如果你的生活一团糟,根本不做什么时间计划和安排,时间就会像流水一样快,有时候让你忙得焦头烂额,有时候你又闲着没什么做,不得不看着时间荒废掉。

除此之外,在很多时候都会产生时间错觉。比如驾驶员在高兴时开车的话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里程也变短了,而如果心理烦躁,就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另外,如果有紧急任务的话,由于急着赶路就会觉得时间短,这种超前的心理也会造成错觉。这时,开车的人就一定要注意心态了,不要心浮气躁,否则很容易出危险,而应该耐心驾驶,控制好车速,确保安全。

无论你怎么感觉,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你珍惜就多给你一小时,也不会因为你浪费了就减少一天。这也就提示着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而不是做它的奴隶。时间可以骗人,但人不能自欺,人可以骗自己,却骗不过时间。如果你已经四十岁,那么就不要再装得像十八岁那样嫩了,你可以有十八岁的心态,但那些可爱的衣服和发型,还是留给女儿享用吧!十八岁有十八岁的冲动,八十岁有八十岁的淡定,懂得活在当下的人,才更容易获得幸福!

厨房禁地,闲杂人等不可入内

有个曾经开过饭馆儿的人这样和朋友说:“如果想去饭馆吃饭,就不要去想后厨是什么样子的,否则一定会影响食欲。”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菜里,发现一只死苍蝇,一定会大倒胃口;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看到后厨苍蝇满天飞的场景,只看到了美味的佳肴,心中一定不会有什么不开心的感觉。这是一种人心理上自我欺骗的习惯,这个习惯难以改变。因为人们太容易被自己双眼所看到的表面现象所左右,而不去透彻的分析事情的真正情况是怎样的。这种在人心理上产生的效应,就叫做“眼不见为净定律。”

眼不见为净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好心态。比如一棵白菜,它看起来叶子翠绿翠绿的,叶帮子那里也嫩白嫩白的,吃起来带着一种甘甜的感觉,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这颗白菜都是无从挑剔的。然而种过菜的人都知道,如果想让蔬菜长得好,关键是所用的肥料,而最上好的肥料就是人和动物的粪便。由此看来,如果对所有的事情过分的斤斤计较,恐怕连自己的生命都难以维持下去。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眼不见为净的事情比比皆是,有的时候我们要将自己的双眼瞪得大大的,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警惕想,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而有的时候,我们却必须顺应其发展规律,采取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为策略,在我们自己的心中寻找一种平衡和慰藉。

比如在人交往中,由于每个人有着自己不同的特质,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缺点,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不妨就采用一下“眼不见为净定律”的方式,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这一切。而当我们面临的是一些原则上的问题时就要将双眼擦亮,不要放过一丝一毫的细节。

这个世界上,如果事事都严格的去要求,芝麻大一点的事情都要争论不休,那么世界上将难以争论出绝对的对或错,人生存在这样一个斤斤计较的世界上也会感觉疲倦不堪。回想一下自己从小到大犯了多少错误?如果老师,家长或领导,对这一切都放在眼里,还总是一一的进行指责和批评,势必会严重打击我们做事的积极性,使我们的性格变得被动而懦弱。为此,在很多时候即使他们看到了,也在心中默默原谅了我们,有很多无伤大雅的小毛病,他们也会采取“眼不见为净”的策略,这并不是由于他们没有恪尽职守,而是顺应着一种管理的经验。

生活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需要用“眼不见为净”来时刻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代表着一种宽容,一种对人生的领悟。万事不必太过于计较,有些真相就让它随着时间而消散吧!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去追其原委,既没有多大意义,还会影响自己原本拥有的好心情,这又何必呢?

在陌生的地方,时间过得总是很慢

一段陌生的路,我们会发现自己走的很漫长;去做一件并不熟悉的事我们会发现自己似乎花了很长时间才能够找到突破口。而当这一切渐渐熟悉,我们会发现这一切并没有什么,路途原来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遥远,事情做起来也会比刚开始所认为的要简单很多。

尽管在旁观人看来我们现在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我们却始终相信我们所用的时间已经比以前缩短了很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管这种奇怪的现象叫做“陌生时长定律。”其所包含的意思就是:人在陌生、新奇的地方,会产生时间漫长、时光减速的错觉。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之所以会有这样感觉的原因,大概分为两种:第一是,当我们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时,警惕性就会增强,会尽自己所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并且将周围的东西在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这样以来,人们就会觉得自己瞬间经历了许多事情,因此会造成时间长的错觉。而当这一切变得熟悉,我们的整个精神都会松弛下来,注意力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集中了,身边的许多信息都被自己忽略了,那么就会觉得每天都很简单,一晃就过去了。

而当我们走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上时,根本不知道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心里没底,对未来的一切都没把握,不知不觉中就在心里对时间产生了错觉,觉得路漫漫再没头了。而如果对这里熟悉之后,就不再有之前的那种感觉了,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虽然路还是以前的路,但距离已经短了许多。

比如有些人在与世隔绝的山村里过了一辈子,不怎么跟外界新鲜事物接触,那么就会觉得80年如一日。而对于那些整天在各地飘荡的人来说,每天面临环境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那么他的80年就会变得特别长,显得特别充实。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想,虽然生命有限,并不受我们自己控制,但却可以在心理上利用这种“陌生时长定律”来让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比如广交天下朋友,走出自我封闭的环境,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最大限度在心理上延长自己的寿命,我正的人生就 会因此而变得与众不同,更加充实美好。

常言道,人生苦短。为了战胜这种感觉,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丰富起来,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学着感受外界世界的精彩。把每次了解新鲜事物的过程当成一次很有意思的探宝行动。在不断发现认知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的在心理上将自己仅有的时间延长。

一个能够不断接受新鲜事物的人,总能够比一般人感悟到更多美好而有意义的东西。就算他真的有一天白发斑斑的坐在摇椅上,也会在回味自己人生长河的一分一秒间,流露出引以为荣的自豪感。回首往事,有很多事情是那么的值得回味,这一切都让自己觉得来到世上走着一遭真的是很值得的事情。比起那些碌碌无为,年年岁岁重复着同样无聊乏味事情的人,他们不知道将自己的时间延长了多少倍。

时间是固定的,但是过程是自己的。人生由于陌生而精彩,未来因为梦想而生动。让我们在心理上不断的将自己的路途放远,让生命在不断探索中延长,一切都会因经历过而变得更加绚烂多姿。 RjR6IGmaWfir/zQsPLK4D4PrR8/4nHES0zLKDVvIfnyalgL0AO2SIIkdYUOh4T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