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巴菲特的投资生涯1

第一节两个世界上最有钱人的较量

随着福布斯2008全球富豪榜的排名出炉,比尔·盖茨雄据13年的世界首富的位置拱手让给了巴菲特。有人说,这是“资本投机”对“产业扩张”的胜利,因为资本运作的投机利润远远高于产业发展逐步扩张所带来的收入,就算这个世界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把钱交给盖茨,其圈钱的速度也不及巴菲特在金融界的资本投机。他们惊叹地说:“有什么实业可以获得如此高速膨胀的暴利呢?”

然而,这正是很多人对巴菲特的解读之误,或者说是颇为迷惑之处。从某种意义上,巴菲特与比尔·盖茨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投资理念和“圈钱”途径。他们之间的较量,更像是全球资本界两种经营方式的比拼和角力。诚然,股票投资带有一定的投机成分,任何一个股票投资者,同时也都是价差获利的投机者。但是巴菲特在财富排行榜上击败盖茨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不但是资本投机市场的圈钱者,同时他还是产业经营的战略投资大师,因为他每选一只股票,就等于投资一家企业。这正是巴菲特在这个时代的伟大之处。

巴菲特取代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2008年的3月6日,在中国股市陷入新一轮低迷的同时,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最新的全球富豪榜排名,现年77岁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巴菲特的个人总资产一年内从520亿上升至620亿美元,超过比尔?盖茨和墨西哥电信巨头卡洛斯?斯利姆?埃卢,成为全球新首富,也再次成为了全球金融界和股票投资者议论的热点人物。墨西哥人以60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提名次席,而前首富盖茨以580亿美元的身家滑落到第三,让人倍感惊讶。

这个排行榜向人们传递的最刺激的信息在于,巴菲特打败了连续13年霸占全球首富宝座的盖茨,成为了财富界新的旗手和领航人。而且事实就发生在中国股市陷入低迷的时间段里,这更让我们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巴菲特是如何在股市中获得成功和胜利的,他的投资策略与魔力究竟何在?这一点不仅让刚出茅庐的中国股民倍感兴趣,也正是全球股民普遍关心和“偷窥”的秘密!

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从去年7月到今年的2月11日(《福布斯》计价日),上升25%,股市东风劲吹,直接推动了巴菲特总财富的增长。而微软公司的股价却从今年的1月31日到2月11日下跌了15%。升跌之间,两人的位置已然互换。虽然不能排除微软宣布收购雅虎带来的股价影响,使得盖茨一时间马失前蹄,但巴菲特几十年如一日的业绩积累所推动的财富增长速度,超过盖茨早已经是指日可待,只不过宣判的权力掌握在时间的法官手中。

在过去的一年中,盖茨的个人总财富只增长了20亿美元,而巴菲特则多出了整整100亿美元,是盖茨的5倍。同时超过盖茨排名第二的墨西哥巨头埃卢,财产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翻了一番,速度更是快的惊人。也许13在西方真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盖茨在世界富豪榜的首位恰好呆了13年,就被自己的好朋友兼慈善事业的忠诚伙伴巴菲特所超过。

从《福布斯》的分析可以看到,巴菲特的身价暴涨主要因为旗下公司的股价飙升。他对优质股票投资的执着,价值投资的长线经营理念,终于在今日取得了卓越非凡的成果。放长线钓大鱼,只要鱼足够大,无论线有多长,收获总是丰厚的。财富的经营事实就是如此,没有任何可供统一的形式,无论是产业开发或者资本圈钱,长线或是短线,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利润。反过来,利润的体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短期投机,长期控股,还有像盖茨这样垄断性质的通过产业技术开发从全球获取源源不断的利润。

我们这本书所要探讨的,便是巴菲特的经营投资方式到底有何不同。他在数字上击败了盖茨,是否意味着也是投资理念的胜利呢?对中国股市现今的状况来说,是否就是一盏迷雾的大海上指航的明灯呢?我们的市场为何不能培养出一个中国的巴菲特?中国的古人说:大道至简。真正伟大的智慧,总结出来其实都很简单,很好理解,其所运用的通常都是一些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就像一道极难破解的数学题,当你看到运算过程的时候才发现计算原理是那么的普通。同理,真正高明的投资之道,其实也只需要很少的几个基本原则,简单有效,利于归纳,易于学习。

巴菲特投资法则的独到之处在什么地方,我们如何从他的投资历程以及成长背景中获益?他的投资业绩为何如此出众,他的投资略有何与众不同之处?特别是作为中国的普通投资者,怎样将巴菲特的投资策略简洁明了地总结出来,运用于中国市场,牛市怎么办,熊市又该怎么办。我想这正是大家研究和学习巴菲特的目的。

资料链接: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前10名

新首富:巴菲特个人总财富:620亿美元

评析:旗下公司的股价上升25%,在2007年12月时,每股曾达到15万美元,并使巴菲特的身价上升到了650亿美元,随后股价稍有回落。

前首富:比尔?盖茨个人总财富:580亿美元

评析:微软公司宣布以450亿美元的巨资收购雅虎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使得微软股价下跌15%。尽管2007年股价有大幅增长,但这一事件仍对盖茨的身价造成了影响,跌下了全球首富的宝座。

排名姓名国籍年龄资产(美元)

1沃伦?巴菲特美国77岁620亿

2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墨西哥68岁600亿

3比尔?盖茨美国52岁580亿

4拉什米?米塔尔印度57岁450亿

5穆凯什?阿姆巴尼印度50岁430亿

6阿尼尔?阿姆巴尼印度48岁420亿

7英瓦尔?坎普拉德瑞典81岁310亿

8KP-辛格印度76岁300亿

9奥莱格-德里帕斯卡俄罗斯40岁280亿

10卡尔?阿尔布里特德国88岁270亿

“假如你给巴菲特1万元,42年后就会变成3600多万元”

有人将巴菲特比喻为“发酵的种子”,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自1956年独立创业以来,巴菲特仅仅通过股票投资和企业收购这两种方式就积累了惊人的财富。概而括之,他的生财之道就是控股目标企业,通过企业自身良好的造血和经营能力,推动股价的长期稳定上升和高额的红利,为他带来丰厚的利润。同时,作为股票市场上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又有着常人所不及的战略眼光,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数据游戏中犹如闲庭信步,笑傲江湖。他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达到每股10万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股票。40多年的投资生涯,他以1倍多的优势长期战胜市场,成就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神话。他不但将数百人带入千万富翁的行列,还造就了更多的百万富翁,仅在他的出生地奥马哈市,就诞生了200名亿万富翁。

换句话说,如果你给巴菲特1万元,42年后就会变成3600多万。甚至有人说,如果你在巴菲特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交给他1万美元,成为他公司的股东之一,那么当时光来到21世纪的时候,你的这笔钱已经变成了2亿多美元,成为超级富豪。要知道,在巴菲特26岁刚创业时,筹集到的资金总额不过才10.5万美元,他自己投入的钱才100美元。1956年他的公司成立,到了1969年,年复合收益率高达29.5%,远超道琼斯工业指数年复合收益率的7.3%,整整4倍的优势!当年他解散了合伙公司,开始专心经营他的伯克希尔公司,到2005年,伯克希尔的每股净资产从19美元增长到了59377美元,年复合收益率为21.5%,同期的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复合收益率只为10.3%。数据说明一切,巴菲特就像一个庞大的造钱机器,吞入的每一笔钱,都会以几倍、几十倍乃至成百上千倍的回报从出口源源不断地回赠给投资人。

他因此被称为股神,是不可战胜的奇迹。他在财富的土壤中播散理性的种子,收获疯狂的果实。从1965年到2006年,他的投资收益率为3600多倍。今年的《福布斯》排行榜出炉后,一位美国财经记者感慨地说:“我敢肯定,当巴菲特退出历史舞台后,他会成为人们心中一座最高大的雕像,未来的美国不会再有人达到这个纪录。”他的唏嘘既是对巴菲特投资才华的赞誉和敬佩,也是对未来美国经济的担忧。在他看来,伟大的巴菲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恰逢其时,赶上了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就像一根杠杆可以托起地球,是因为找到了那个伟大的支点。

事实果真如此吗?巴菲特创造如此惊人的业绩难道只是缘于美国经济的坚挺?当然不是,否则全美国就不会只有一个巴菲特,正如全美国就只有一个盖茨一样,他们以不同的投资理念殊途同归,成为同样伟大的人。为什么他可以做到这一切?巴菲特长期坚持的投资法则和基本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是永远。”长线投资的理念保证了他实质上并不是在炒股,而是在借助股市的力量经营企业。而且他保持着惊人的理性,他给自己总结了三个特点。

(1)反贪:拒绝对金钱的贪婪,否则必将导致上帝的惩罚。巴菲特这样说,也在这样做。“在巨富中死去,将是一种耻辱。”巴菲特也信奉这句话。他从1956年以100美元起家,至今积累了500多亿美元的财富,相当于人民币四千个亿,但他在2006年却宣布将把他85%的个人资产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大约400亿美元。巴菲特将财富的积敛视为一种游戏,而游戏的最后是必须回赠社会。

(2)反恐:巴菲特建议人们要克服对股市动荡的恐慌心理,牛市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同样,熊市也只是市场的调整手段,反弹也是必然的。这个规律不可回避。在股票跌到最底的时候,要勇于在最底部吸纳建仓,抓住低价购入的最佳时机。同时,也要敢于果断地抛出。比如巴菲特曾经在一天之内连抛除三支重仓股之外的所有股票,一天损失了接近4亿美元,但这三支重仓股却在最后给他带来了64%的收益。

(3)反动:正如上面讲到的那三支重仓股,巴菲特一直长期持有,决不因为市场的短期动荡而抛弃这些业绩优秀、业务出色的好公司的股票,从而战胜了市场。这三只股票是华盛顿邮报、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和Geico保险公司(政府雇员保险公司)。

巴菲特如此做的原因是基于对经济大势的信任,他认为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尽管会不时经历波折,但其大势是不断向上走的,总体趋势发生倒退的概率几乎为零。正像他相信人类的科技发展是绝不会倒退一样。因此,股价的波动只是表面现象,是市场的某种调整或暂时反映出来的数据。而最本质的东西是股票背后的公司,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问题的核心,只要公司的经营业绩出色,股票价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走势肯定是向上涨的。看到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何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是如此之高了。他坚持价值投资,肯定市场的总体价值,从而去寻求那些内在价值被市场低估的企业。一旦购入,就坚持做长线,牢握在手,精心经营,等待它的升值。巴菲特最大的优点,还在于他能够从鱼龙混杂的市场信息中做到独立思考,正确思考,逆向思考。在股市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就是这个道理,股市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盲从者,只有像巴菲特一样看透股票的本质,才有可能取得像他一样的成功。

第二节“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

生于股市崩溃期

1家族背景

巴菲特说过,他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只对现实感兴趣,从不抱任何幻想,并且喜欢自己目前从事的一切。作为世界公认的股神、投资大师,却对未来缺乏任何充满想象与浪漫色彩的兴趣。不得不说,这与他的童年经历和家族背景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

1930年的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玛哈市。那段时间,正是美国股市大崩溃的时期,一些人跳楼了,更多的人则是躲在家里,对未来充满绝望。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就是受害者之一。老巴菲特不仅是当地的共和党议员,还是一名股票经纪人,1929年的股市崩盘之后,老巴菲特不敢给遭受损失的人们打电话,生活就像一夜之间跌入黑暗的深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开始了他的童年。母亲在怀孕的时候股灾爆发,父亲是倒了大霉的股票经纪人,巴菲特一出生就与股票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不过颇为戏剧性的是,这种看似可怕的霉运却在巴菲特这里转化成了百战百胜的红运,几十年后,这个由惶恐不安的母亲怀抱着孩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有钱的富豪和最成功的投资大师,上帝就像跟巴菲特家族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17世纪的时候,欧洲掀起了向美国大陆的移民潮,巴菲特家族就是在那时来到了美国。巴菲特的曾祖父约翰?巴菲特身为法国新教徒后裔和毛纺织工匠,是这个家族来到美国的第一人。而西德尼?霍曼?巴菲特则是到达内布拉斯加州的家族第一人,1869年,他在奥马哈市的第十四大街开了个小杂货店,以此维持家庭生活。当时用来进货的工具是一辆由骡子来拉的四轮车,除此之外就是规模并不大的售货架和一间勉强经营的小店了。当家族到了霍华德?巴菲特这一代,却对经营杂货店一点兴趣都没有,而是成为了一名股票经纪人,并在巴菲特一岁的时候成立了一家经纪公司。这个选择对儿子的未来影响有多大,当时的霍华德?巴菲特绝然料想不到。

巴菲特的母亲利拉?斯塔尔出生在内布拉斯加一个偏僻不发达的小镇西点,利拉的父亲是一家周报《卡明县民主报》的老板,但利拉的家境并不好。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妹,因为母亲身体不佳,利拉从小就担当了很大的家庭责任,保护两个姐妹,协助父亲的工作。因此,利拉很快掌握了印刷方面的技术。在学习的间隙,她去帮报社做印刷工作,每个动作都像熟练的工人。这还远远不够,16岁时,利拉为了挣学费开始寻找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霍华德?巴菲特,改变了自己的一生。这段经历颇有传奇性,利拉去《内布拉斯加日报》应聘找工作,面试的人恰好是霍华德?巴菲特。当他第一眼看到利拉时,就被她不凡的气质所吸引,特别是利拉的幽默、聪明和睿智,更是让他大为倾心。霍华德?巴菲特问她:“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刚刚高中毕业的利拉稍做思考,回答说:“我的专业就是结婚。”霍华德?巴菲特也幽默地说:“这可是一门不切实际的课程。”良好的第一印象让他们打下了爱情的基础,在霍华德?巴菲特大学毕业前夕,他正式向利拉求了婚。当时光来到1925年的圣诞节时,两个人在西点举行了一个简单朴素的婚礼。他们没有多少收入,婚后立刻就去了奥马哈,这个当时内布拉斯加州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并在5年后生下了沃伦?巴菲特。

父母的初次见面和那段经典的对话,被沃伦?巴菲特多次引用,并且写进书里,这是老巴菲特夫妇的幸福见证。

2生于股灾的未来股神

关于1929年的美国股市崩溃,巴菲特说过一段非常经典的话:“那是我生命的开始,我内心深处对1929年的股市市场崩溃始终有一种亲切感,但那时的情况可非常不妙。”的确,那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大萧条,是股市不成熟期必然会爆发的也是难以预料的一种自我调节现象。经济学家对此不断地感到困惑,到现在依旧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联系现在全球包括中国股市的震荡,也许,经济弊病引起的股市危机还将持续下去。

股灾出现之前的美国实际上正陷入全民炒股的疯狂,大都市的街头,小城镇的马路边,到处都是股票推销员,忽悠民众提着钱袋子走进交易大厅。“专业人士”们不厌其烦地向国民讲解着炒股的好处,但却没人提及炒股必然存在的风险。对当时那种情况,事后有人评述说:“整个美国都疯狂了,股票对美国人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欧洲微妙的局势。”美国人的趋利热情和对财富的崇拜沸腾到极点,炒股成为了全民性的投机行为。就在利拉肚子里怀着巴菲特的时候,纽约股市已经涨到了历史最高点,人们觉得没有任何投资比买卖股票更赚钱,钞票就像上帝对他忠实子民的赐予,扔在交易大厅的地板上等着有心人把它们拣回家。然而,当时的绝大多数股民其实都是短线交易,那些专业的投资商们甚至也缺乏长期和理性投资的概念。没有人想到这只是一个终究破灭的神话,泡沫吹得越大,当它爆裂的时候伤害性也就越强。而且,股市的交易量早已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众多股民采取的办法都是以股票作为抵押,进行信用交易。那么一旦投机者信用度下降,必然就要增加保证金,于是为了拿出这笔资金,就只能抛售更多的股票。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股价下跌,这是恶性循环,而且是由全部美国人参与的经济自杀行为。

我们来看看作家G?托乌斯和摩根?威特斯在《1929年大萧条的内幕》一书中描写的疯狂景象:即使最小的工厂,车间也都安放着大黑板,每隔一小时就有专人写上最新的交易行情,向人们兴奋的传播,和交易所的信息同样准确;郊外的农场安装着高音大喇叭,人们随时用它收听电台播报的股市信息,以便及时做出反应,买进或是卖出;出租车司机跟你讨论的话题只有股票,除此之外大概都不感兴趣;去住宾馆的时候连门口的鞋童都会向你介绍当天的热门股票,他们向你殷勤推荐,以期获得你的赞许;地铁乘客投诉车厢内没有安装信息传输设备,导致人们在坐车的时候无法炒股,这真是耽误了人们赚大钱的宝贵时间。

包括霍华德?巴菲特在内,似乎每一名参与股票投资的人都感到美国的明天是美好的,就像一个美妙无比的梦境,它必会永恒地持久下去,不会有醒来的那天。但事实不会依托人们的意志存在,1929年的9月份和10月份,股价开始下降,10月24日那天,出现了规模宏大的抛售狂潮,股市正式崩溃。天一下就塌了,塌得是如此彻底,从高空向地面全力冲刺,像慧星撞上了地球,没有任何的挽回余地,人们目瞪口呆。当天,美国钢铁公司的65万股票以每股179美元出售,可惜无人问津,紧跟着股价迅速开跌。所有的公司股价都像得了传染病,一个接一个地向下狂跌。昨天还被当成金山和银山抱在怀里的股票,瞬间就变成了废纸,即使街上的乞丐,都懒得看它一眼。股灾导致了很多投资者的自杀,包括一些不幸的公司老板,他们大多死在股价信息板前。大量的经纪人破产,跳楼,他们无法面对自己的客户。那些昨天的百万富翁们一觉醒来,已经变成了穷光蛋。贫富之间的转变是如此之快,有些还在大海开着游艇度假的富豪突然接到电话,告知他已经欠下了银行一笔巨额债务,成了比贫民窟的穷人还要悲惨的负债者。股灾就像非洲每年一度的大蝗灾,扑天盖地而来,所过之处面目全非,生气全无。投机者一贫如洗,很多银行也破产了,美国经济宣布瘫痪,整个西方经济都出现在了大萧条,波及欧洲与日本,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水深火热的中国。

一夜之间,遍地穷人。前天还视金钱如粪土,今天就得把一分钱砍成两半花。为了省钱度日,大家想尽了办法,比如灯泡换成了耗电最少的,香烟抽最廉价的,刮胡刀片锈了就磨一磨接着用。衣服穿旧了缝补一下,大人将自己的衣服改小了给孩子穿。更重要的是吃的东西,街上到处是等待救济的人,面包店的窗前挤满了人,通宵排队才能买到几块冰凉的面包。这样的糟糕情况,并不富足的巴菲特家族也无法避免。霍华德?巴菲特受到股灾的打击,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利拉还曾经因为生活中的过度操劳高烧了很长一段时间,差点要了她的命。家境贫苦,前路未卜,这就是巴菲特出生时的环境。他第一眼看到的世界便是股灾后的萧条景象,到处是人们绝望的眼神,又有谁能够想到这个孩子会为将来的美国带来好运呢?

在他1岁的时候,父亲所在的银行倒闭了,作为股票经纪人的霍华德?巴菲特失业了。由于银行关门大吉,家里的存款也因为没能及时取出来而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数字。困境就像人的双腿陷进沼泽地,越挣扎就陷得越深。失去收入来源的霍华德?巴菲特跟人合伙成立一家公司,决定经营证券、市政公司和一些债券的投资。在当时低迷到谷底的股市背景下,结果如何可以想见:业务冷清,收入微薄,举步维艰。但是巴菲特有一对伟大的父母,霍华德?巴菲特从未想过放弃,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长成环境,他从不将失落的情绪在小巴菲特面前展示。而利拉则一直鼓励着丈夫,为了让他吃得更饱一些,她甚至悄悄减少自己的饮食,保证丈夫获得充足的营养。为了省钱,利拉不再去教堂,每次都可省下29美分。小巴菲特就在这样的困苦生活中渐渐地长大了,人们因为股市崩溃而惊惶失措、无路可逃的眼神,深深地印在了他幼小的心灵里,这些场景在大脑中留下的潜意识,对他将来的影响非常重大。

3崩溃的天堂

(1)丘吉尔亲眼目睹

1929年的10月24日,是美国人永远不会忘掉的日子,当时尚未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正在美国访问,恰好看到了这一幕百年难遇的人间悲剧,后来这天被称为“悲惨星期四”。他根据现场的采访写了一篇报道,发表在《每日电讯报》上。他说:“这些人抱着几大捆的股票寻求买主,它们已经贬值一半甚至更多了,但无人有勇气接受这些礼物。”其实这已经不是礼物了,更像是魔鬼的催命符,比战场上的炮弹还要让人恐惧。

丘吉尔同时还记录了两位银行家和一位经纪人因为破产自杀的消息。这类的事情在那些日子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人无法面对现实,只好去死。

(2)金融巨头救市未果

面对糟糕透顶的形式,当时全世界实力最强的美国国家城市银行的总裁查尔斯?米歇尔联合众多大银家,拼命买进股票,希望能够阻止股价疯狂的下跌。尽管他们付出了数百万美元的巨大数目,但对股灾来说却杯水车薪,犹如飞蛾扑火,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在以往很多的股市危机中,这一招往往会收到显著的效果,可见情势之急,灾难之大。

(3)25年熊市的开始

道琼斯指数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世界经济的风向标。这次股灾,让美国股市经历了长达25年的熊市。1929年9月3日创下了股票价格的最高顶点,直到1954年才重新达到了这一记录。

(4)美国国会立法整顿

教训值得总结,也必须总结。美国人铭记了股市危机带来的灾难,意识到证券市场背后存在着大量的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股灾过后国会进行了立法的补救措施,开始从根本上规范美国金融市场,从法律上对证券市场进行严密的管理,制定了很多法律,如《证券法》(1933年),《证券交易法》(1934年),《持股公司法》(1935年),《信托契约法》(1939年),《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1940年),经过一系列亡羊补牢的措施,最终形成了一个对全美证券市场完善严密的管理网络,为后来股市的复兴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

说起童年时期的巴菲特,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欧文?弗斯特举了一个例子:“多数孩子都会心满意足地喝着从机器里倒出来的汽水,只有巴菲特常常捡起汽水机旁被人丢弃的瓶盖,认真地将它们分门别类,数一下瓶盖的个数,看看哪一种牌子的汽水卖得更快。”作为巴菲特早期的投资合伙人,弗斯特对他的成长史可谓知之甚深,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只听他这段话,我们眼前就已经浮现出一个满肚子都是挣钱想法的精力旺盛的小孩的形象。

正像他所言,巴菲特自小就对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和小伙伴一块攀上高楼,俯瞰下面道路上的汽车,拿着本子快速地记下来往车辆的号码牌照。他们做一些比试记忆力的游戏,比如小伙伴读出一些城市的名称,巴菲特紧跟着报出这个城市的人口数量。更有意思的是,他还经常计算报纸上每个字母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他对数字的组合十分着迷,喜欢四处走动,用一个名字叫做金属货币兑换器的玩具兑换零钱。这个过程和拥有金钱的感觉使他深深地沉醉,还有那些好玩的数学计算题,用最快的速度去计算复利的利息,只要是涉及财富数字的计算,他都大为钟情,认为这是一种极为消遣并且前所未有的娱乐方式,这类游戏贯穿了他整个儿童时期。

这些并不能满足他的想象力和勇于尝试创造的天性,还是少年的巴菲特开始做生意了,他的第一宗生意是软饮料。他花25美分买了一个装有六瓶可乐的手提式厚纸板箱,然后每瓶以5美分的价格卖出去。母亲利拉回忆过儿子的此次商业行为,巴菲特也曾在1989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年度报告中写到此事。巴菲特说:“1936年,我从爷爷的杂货店购买可乐,然后在附近兜售,每箱赢利5美分。这种零售方式,使我及时注意到一些产品的商机。”他是5岁的商人,在家外面的过道上摆小摊,卖口香糖,后来又跑到繁华市区卖柠檬汁,挣路人们口袋里的钱。事实上,这种举动的原因并不完全出于兴趣,当时他的父母每天忙于生计,为衣食犯愁,巴菲特因此产生了一个异常坚决的愿望,立志成为一个非常富有的人,让父母安享生活,不再这么辛苦。

有人说,伟大的理想总是植根于良好的品德,而良好的品德又通常产生于儿时对世界的认识。对世界的第一印象通常会决定人的最初理想,对人的一生都会有重大的影响。巴菲特生于股灾之中,因为大环境的影响,家庭生活十分拮据,这对他对自己人生的选择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他崇拜自己的父亲,立志要从事父亲的职业,在股票市场大展身手。

7岁时,巴菲特在医院接受了盲肠手术,他在纸下写下了很多数字并给护士看,说这些数字就是他将来的财产。虽然护士惊叹之余对眼前这个小孩的雄心壮志表示不屑,但他对自己的理想坚信不疑,用对金钱的梦想支撑着他度过被疾病折磨的痛苦。他自信地说:“我现在没有多少钱,但总有一天我会很富有的,我的照片也会出现在报纸上,记者都会来采访我。”今天,人们忆及此事,只能感慨上帝的神奇,已经为美国提前创造了未来股神的天才头脑。 daUuE6jpkUMW0vA+xVAVs5RIng/UkSjtwwqHMBJSIOo+6IeOoMpDz9CWE0eLSiO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