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章

快乐平衡法——左手面包,右手玫瑰

左手面包,右手玫瑰

生活中只有面包或者只有玫瑰,都是残缺的,如果我们能左手拿着面包,右手拿着玫瑰,身体饥饿时咬一口左手的面包,灵魂饥饿时嗅一下右手的玫瑰,那我们的生活才是和谐的。

很多人喜欢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我今天要说的是生活,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会发现人生是面包和玫瑰的结合体,并且面包和玫瑰可以兼得。

面包当然要放在第一位了。没有了面包,我们就会失去生活的基本条件,生存都没有了,何来生活?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面包而奔波,这个道理大多数人都明白,只有那些懵懂的小孩儿还不了解,但是当他们到了一定的年纪也自然而然就懂了,如果一个成年人不懂得面包的重要性,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可能是一个外星人。

我们每个人获得的“面包”也不尽然相同,虽然其作用都是为了填饱肚子,有粗糙的燕麦面包,也有美味的奶油面包;有的人一出生就能吃到奶油面包;有的人一辈子只能吃燕麦面包;也有的人刚开始吃燕麦面包,然后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最后吃上了奶油面包。

而玫瑰是指我们的精神追求,如果人类只停留在追逐面包的层面上,那就只能称之为动物,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打动我们的艺术品。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了玫瑰,就像天空失去了蔚蓝,大地失去了草绿,一切都将是黑白而无趣的。生活中的玫瑰可能是一首歌、一本小说、一部电影,也可能是一场罗曼蒂克的恋爱、一次天高云淡的远游。

在现代社会,面包不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只要努力,谁还吃不上一口饭呢?我们现在缺少的是玫瑰的芳香。有些人赚钱赚疯了,仓库里积累了几辈子都吃不完的面包,但是他们的灵魂却依然饥饿着,如果你对他们讲玫瑰的重要性,他们大多会不屑一顾,也许还会问你:“我的钱可以用来买一火车玫瑰,所以不要给我谈这些!”还有的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他目光的焦点还只停留在面包上面,他可能会说:“玫瑰是什么?玫瑰能当饭吃吗?”

在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现象,有些人面包堆满了库房,却没有一丁点玫瑰的芳香,这样的人就像行尸走肉一样;而另外一些人则手持玫瑰,空有余香,因为他们没有面包果腹,自然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生活中只有面包或者只有玫瑰,都是残缺的,如果我们能左手拿着面包,右手拿着玫瑰,身体饥饿时咬一口左手的面包,灵魂饥饿时嗅一下右手的玫瑰,那我们的生活才是和谐的。因为面包让我们的生活饱满,玫瑰让我们的生活芬芳。

快乐平衡法

生活要保持平衡,如果你的生活向某一个领域倾斜,就像赛车偏离了跑道,随时都有出轨的危险。

如何来理解平衡二字?

可能大家都习惯把平衡看做是走钢丝的杂技演员的专利,他们是平衡二字的最好诠释者,平衡对于他们就像翅膀对于鸟儿那么重要,一旦失去了平衡,他们就可能从高空中跌落,造成可怕的后果。实际上,平衡不只是那些杂技演员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它还是一种和谐的状态,是宇宙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

对一个国家来说,它的预算需要保持平衡。如果国家把过多的资金投入到单一的领域,那么经济结构就会失衡,不利于长期发展;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收支也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你过多地支出不考虑创收,那就是坐吃山空,可能还要背上“败家子儿”的美名;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生活同样要保持平衡,如果你的生活向某一个领域倾斜,就像赛车偏离了跑道,随时都有出轨的危险。

平衡其实是一种常识,但是这种常识被大多数人所忽视。有的人通宵加班,完成了艰巨的工作任务,却严重透支了自己的身体,以至于得不偿失;还有的人,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暴饮暴食,让自己的健康一直处在剃刀的边缘,这些都是不懂得平衡的表现。人们对于成功可以有各种定义,但是大自然的法则却是相对客观的,可以用两个字来表达:平衡或者和谐。

然而执迷不悟的人还是很多,比如那些以破坏自己生活平衡来追求所谓成功的人们。一位经商的大老板立志要在60岁之前不停地奋斗,然后在60岁以后享受人生的乐趣。最后他的目标达成了一半,在60岁之前,他确实没有一刻停下拼搏的脚步,并且积累下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当他60岁之后,准备享受人生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获得快乐的能力,

就像一盘各种调料都具备的菜,只是在做菜的过程中忘了不断翻炒,而变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

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平衡好自己的生活,用60年的时间疲于奔命地追求经济上的成功,却错过了沿途的美丽风景,60岁后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妄想只看风景不赶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地点,就算拥有万贯家财,看到的风景可能也只是“晚景凄凉”了。

平衡好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像向银行贷款一样,牺牲将来的财富,来购买现在的生活,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么我们就要付出相当高的“利息”。

关于快乐的几点忠告

如果你在社会上历经风雨,遇到过形形色色的骗子,于是你自以为成熟,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丛林,并且把自己的善良深埋心底,不轻易表露,那你就真的是太无知了。

如果你因为炒菜盐放多了而大发雷霆,恨不得把整张餐桌从十二楼的窗户丢下去,然后因为这件事,整整一天都无法释怀,那你真的是太无知了。

如果你为了工作熬了4个通宵,任务完成了,你的身体也垮了,更糟糕的是公司因为你无法创造价值,把你一脚踹开,这个时候,你还在不停地自责,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不够努力导致的,那你真的是太无知了。

如果你因为玫瑰终将要凋谢而不欣赏它花开的瞬间;因为美好假期就要结束,而放弃享受最后一天的逍遥;因为自己无法逃脱衰老死亡的命运而让自己的年轻岁月过得一塌糊涂,那你真的是太无知了。

如果你因为失恋就寻死觅活,每日茶不思饭不想,无心工作也无心玩乐,甚至有一天你还想过要吃掉整瓶的安眠药,或者爬上城市最高的建筑物再做一次万有引力的实验,那你真的是太无知了。

如果你在工作时想着其他不相干的事情,比如周末的化装舞会或者某个艺术电影,由于你的不专心,工作没有按时完成,当你下班后,你开始惴惴不安地担忧起来,以至于让自己得了胃溃疡,那你真的是太无知了。

如果你的生活一直像死水一样,你明知道自己快无法忍受了,可还是懒得行动,直到让自己变得彻底麻木,让这麻木的感觉深入血液、深入骨髓,甚至深入到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那你真的是太无知了。

如果你在30岁之前,为了赚大钱选择不适合你的职业,结果不但没有做出什么名堂,反而耗费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你还是执迷不悔,认为自己只是不够努力或运气不好,那你就真的是太无知了。

如果你不明白你身边大部分的人跟你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只有少数几个人对你是重要的,你只需处理好有限几个人的关系就行,大多人你都可以潇洒而有礼貌地打个招呼、一带而过就行,那你真的是太无知了。

如果你认为生命只是一味地索取,每一个帮过你的人都是为了要从你这儿取得一些回报,即使这些人是你最好的朋友,你的父母,你的爱人,你从此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不求回报的付出,那你真的是太无知了。

如果你把一个月的薪水在头10天全部花光,然后在剩下的20天里靠借贷和混吃混喝为生,并且抱怨自己的工资太低,那你真的是太无知了。

如果你喜欢占小便宜,每次吃饭都让朋友付钱,还时不时地以忘带现金为由,借个五块十块的来买烟,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少,于是你感叹人心不古,觉得自己遭到了背叛,那你真的是太无知了。

如果你在好友的生日宴会上,把蛋糕全都砸在朋友脸上,还往他头上浇了一瓶500元的香槟,朋友很生气,觉得你太过分了,而你却一脸无辜,并且在心里认为朋友过于小气,不值得交,那你真的是太无知了。

如果你在社会上历经风雨,遇到过形形色色的骗子,于是你自以为成熟,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丛林,并且把自己的善良深埋心底,不轻易表露,那你就真的是太无知了。

如果你读完了以上的内容,还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启发,还不懂得如何去生活,如何去付出和给予,还不知道如何在大千世界中找到你自己的位置,如何去开创你自己的生命,那你真的真的是太无知了。

内心平衡法——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真正的勇气,只存在于那些清醒的人的头脑里,他们能正确地看待一件事情,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心怀敬畏,内心强大。

“我为什么没有这个勇气呢?”一位心情低落的朋友写信问我,他在这封信里,反复说他一直想去做一件极度疯狂的事情,但一到关键的时候,就胆怯了,他想问我有什么办法能激发他的勇气。

收到这封信后,我立马找到了这位朋友,劝他打消了那个念头,虽然他没有在信里明确说明具体想做什么事情,但从他的口气中我已经猜到,这位朋友幸亏不具备这种所谓的“勇气”,我才有机会让他有真正的勇气活下去。

难道不是这样吗?与其说死是一种勇气,还不如说它是一时的冲动。从生活的暴风雨中历练过来的人都明白,真正的勇气是与生活中巨大的挫折抗争,顽强地生存下去,直到重新获得尊严和爱。

人们往往把死亡简单地定义为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就像许多年轻人傻里傻气地表白:“死亡算什么呢?我可以对着它放声大笑。”其实这种目空一切的所谓“勇气”是很可笑的,不知道恐惧为何物的人是无知的,是愚蠢的,只有一个人心里有了敬畏,他才会有真正的勇气。

有些时候,别人误以为我们很有勇气,实际上只是由于我们的无知而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位英国军官被授予了一等功,别人都称他为英雄,但是在私底下,他曾对我说,他并不适合这个殊荣,因为当时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如果知道的话,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

这位军官还是有勇气的,因为他敢于承认自己不配领取那个荣誉,而大多数人都在拿着自己的无知当勇气,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大学里的一次讲座上,一位著名教授在给学生们讲解关于天文学的命题,这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很得意地说:“教授,你的这个命题我已经听得太多了!你还能讲点新鲜的吗?”教授笑了一下,说:“既然你已经完全了解了这个命题,那请你接着我讲的给大家讲下去。”这个学生愣了,支支吾吾地说不出半句话来。

我们大多数时候就像那个打断教授演讲的学生一样,以为自己什么都了解了,用班门弄斧来证明自己的勇敢,殊不知,这样恰恰证明了自己的愚蠢。而真正的勇气,只存在于那些清醒的人的头脑里,他们能正确地看待一件事情,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心怀敬畏,内心强大。

要快乐,但不要乐不思蜀

那些处于酣睡或烂醉中的年轻人,大多数不都是下场悲惨的吗?

“年轻人应该是个什么状态?”一位老师问底下的学生,这些学生用懒洋洋的口气说着无比正确的答案:“朝气蓬勃,一往无前,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不被生活中的琐事牵绊。”如果换一个问题:当下的年轻人实际上是什么状态?那也许我们就要寻找那些词的反义词来作答了。

有个著名的哲学家,他把生活比喻成一条把我们推向远方的涓涓细流,但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生活却是一瓶看似永远喝不完的美酒,他们沉醉其中,逐渐忘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他们看来,生活这瓶美酒是何等地甘洌香甜啊,那些无休止的聚会,那些花前月下的沉醉,这些都让我们的年轻人乐不思蜀。

生活本应是先苦后甜,而现在的年轻人却提前榨光了生活的糖分,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的生活就像是被嚼过的甘蔗那样无味。这个道理,也许他们在书本上见过,或听别人说起过,但他们都不曾把它放在心上,直到生活的酒开始变质,当短暂苍白的快乐随着青春一起消逝,生活逐渐被酿成一杯苦酒,那滋味让每一个人都难以入喉,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的,如果这个时候还不浪子回头的话,那生活就会从一杯苦酒变成一杯毒酒,这种毒是生活之毒,无药可解。它如同狂犬病一样具有潜伏期,年轻时被咬了,可能到20年后才会发作,但一发作,就足以致命。

也许有人会说我把问题想得太严重了,甚至说我是赤裸裸地恐吓,但是,如果你心平气和不痛不痒地向年轻人讲这些道理,他们可能会不屑一顾,还可能把它当做年长者无聊的呓语,况且我一点都没有夸大其词,那些处于酣睡或烂醉中的年轻人,大多数不都是下场悲惨的吗?

一位天资聪明的孩子,他在15岁时就考入了一所著名的大学,人们都称赞他是天才,但是从此他开始洋洋自得不求上进起来,他每天都要参加一些无意义的活动,比如酒会和舞会,对于学业他也松懈下来,每次都是在考试时耍点小聪明蒙混过关,多年过去了,一位儿时的朋友找到了他,这位儿时的朋友认为他肯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却发现从前的那位“天才”正在一家三流学校教书,泯然众人矣。

究竟是谁酿造出了这蛊惑人心的生活之酒,而那些“酒量”或深或浅的年轻人都在畅饮着,都在烂醉着,却鲜有清醒之人。也许是时候给他们一剂清凉的解酒药了,否则我们世界的未来将会充斥着腐烂的酒精气息。

记住!一个人无法同时走两条路

生活如暴风般摧枯拉朽地扫过,我们还没来得及细细欣赏,就已经错过了。如果我们执著于每一个画面,那我们到最后反而会一无所获。

和一位朋友一起看话剧,这位朋友是位酷爱话剧之人,他眼睛睁得大大的,不放过每一个场景,甚至是闭幕时的红幕和演员们鞠躬时的笑脸。他恨不得眼睛都不眨一下。看完话剧后,我感到愉快而充实,这位朋友却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他觉得自己遗漏了话剧中的一些关键的部分。

这位朋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但是许多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不也是这样吗?太过于求全责备,生活如暴风般摧枯拉朽地扫过,我们还没来得及细细欣赏,就已经错过了。如果我们执著于每一个画面,那我们到最后反而会一无所获。

这个简单的道理很多人还不明白,每一件小事他们都想要尝试,每一种经历他们都想要体验,像一个贪嘴的孩子一样,把各种食物塞进嘴里,反而失去了所有的味道,最后还可能会拉肚子。

生活就像一场话剧,你不可能把每一个细节都看到,比如演员的细微表情、舞台角落里的背景,我们在写文章时都知道要抓主干,抓中心思想,我们在生活中同样也需要这样,不要太在意那些细枝末节,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中去。

还有一个我们必须要接受的事实,你在拥有一次经历的同时,会失去另外一次经历,比如当你喝光了一瓶可乐,你就不可能再继续拥有这瓶可乐;当你结了婚,你就无法拥有未婚的自由;当你看破红尘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将失去俗世的快乐。

在这个世界里,有谁能面面俱到呢?我们可以把握住的,只是我们的选择,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选择看什么样的电视,选择吃什么样的食物,一旦我们做出了选择,生活就会顺着某一个方向延伸下去,那些未被选择的,也只能够看着他们擦肩而过了。

既然我们已经走在自己所选择的路上,就要用心地走下去,专注于自己的脚下,不要心存杂念,为那些没有看到的风景而烦恼,因为不论怎样,我们都只是一个人,我们无法同时走两条路。

快乐可以越分享越多

如果好运气有一双眼睛的话,它一看到灰暗的气氛,就不愿意降临我们身上了。

什么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把握的东西?我想应该是“运气”二字。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至关重要,当它眷顾你的时候,你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风顺,当它抛弃你时,你喝口凉水都能被呛死。当好运降临时,你最先想和谁分享?好运不是一堆钞票,越分越少,而是一颗种子,能长出快乐的参天大树。

我和一位英国朋友驱车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乡村旅行,我们看到了欢快奔腾的小溪,在果园里采摘了大量的新鲜水果,还在路上捡到了一张漂亮的明信片。“今天的运气真是太好了!这真是一次快乐的旅行啊!”我的朋友说道。我随声附和着,这时我的朋友突然停下车,急匆匆地走进一家电报房,给家里发电报,我感到非常惊讶,以为他想起了什么紧急的事情,当他发完电报,他看见我讶异的神情,忍不住哈哈大笑:“别担心,我的朋友,我不过是给家人发一封表达我喜悦之情的电报。”

他对我说,在他的家庭里,如果某个家庭成员遇到了一些好事,或者感到快乐,都会给其他成员发一封热情洋溢的电报,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好运气,这几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他接着说:“这可能看上去有些愚蠢,但是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和家人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更加亲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当我向他们敞开心扉,分享我自己的喜悦时,我接下来的运气还会越来越好,而他们的运气也会跟着好起来,当然,这可能有些迷信了。”

我觉得这位朋友的话不仅一点也不迷信,还蕴涵了很多人生智慧,好运气就像一个温暖的火苗,当你一个人享有时,它可能很快就会熄灭,而当你和家人分享时,就像大家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圈,让火苗越升越高、越烧越旺。与家人分享好运的行为如果养成了一个习惯,还会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

首先,这个习惯提醒你时时刻刻跟家人保持联系,不会因为缺少沟通而让家庭的氛围变得冷漠;其次,这个习惯能让你和家人随时有一份快乐的心情,一个人的好运气是有限的,但大家的力量则是无穷的,当你因为一件倒霉的事情感到沮丧时,突然接到家人发来的一份充满喜悦的电报,那么你的忧愁很可能就会一扫而光,好运气也会随之而来。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并没有养成这个好习惯,人们总是在向自己的家人抱怨自己的遭遇,不停地和家人分享着“坏运气”,以至于让整个家庭的氛围变得愁云惨雾,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的心情又怎么会愉快呢?如果好运气有一双眼睛的话,它一看到这样灰暗的气氛,就不愿意降临我们身上了。

及时地和家人分享你的好运吧,你会发现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

生存的智慧——给自己留一手

生活中那些看似大而化之的人,也许只是表面,他们可能在背后都为自己留了一手。

“没想到你小子最后还留了一手。”这句话是电影里经常出现的对白,那些机关算尽的坏人在最后功亏一篑时总喜欢说这句。最后留一手,是生存的智慧,是翻盘的筹码,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求生技能。

在战争时期,每一个奔赴前线的士兵都要带上一包救急用的食品,这也是最后留的一手,这些食品多是一些不起眼也不入口的硬面饼和压缩过的牛肉干,但是当他们和大部队走散时,这些东西就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自己的保险柜里存放着一个小公文包,里面装着一件白衬衫,一套西服,还有一些足够短期内开销的零用钱,当然,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或是像电影里面那种搞情报的间谍,而是为了给自己最后留一手。如果他的生意变得糟糕,或者碰到了其他的一些突发事件,他可以随时提上这个小包,一走了之。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留一手,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与战争无缘,也没有动辄千万的商业项目,但是在这个压力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里,我们都需要一个避风的港湾,哪怕只是暂时的。

士兵的最后一手是救急食物,商人的最后一手是那个小公文包,那么你的最后一手又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也许是一两位知心好友,也许是银行里的一笔存款,也许是你自身具备的某个特长,甚至可能是一个逃避现实的借口。

生活中那些看似大而化之的人,也许只是表面,他们可能在背后都为自己留了一手,就像在哈哈镜里,你无法看清一个人的真正面目。平时与你称兄道弟的同学,嘻嘻哈哈的同事,他们可能都为自己留了一手。有一位大学生,他有几个非常要好的同学,他们经常在一起玩得天昏地暗,逐渐荒废了学业,这位大学生觉得无所谓,反正有那些哥们儿陪着,等毕了业,他的那些同学都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有的是靠家里的关系,有的是通过自己私下里苦学一门技艺,只有他自己一无门路,二无出路,他开始后悔光顾了玩,而没有给自己留一手,但是时间是哭不回来的,他也只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准备好这“最后的一手”。

生活就像一场电影,甚至比电影里曲折的情节更富有戏剧性,如果我们也想在最后的那一刻,让别人称赞一句:“哈,没想到你还留了这么一手!”那我们就要马上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好好准备这“最后的一手”。

循序渐进地做事

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奢求像从前那样十年磨一剑般地精雕细琢,但是最起码要适应事物客观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做事,不要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就算你真的一口吃成了胖子,还是要面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后遗症。

今天收到一位大学生的来信,在信中他这样说:“考试真的是太烦人了,我不得不在考试前几天把所学的东西生吞活剥地记在脑子里,等考过试后我很快就会把那些知识忘掉,我真不知道这样有什么意义!”

无独有偶,在午餐时间,我遇到了一位友人,他酷爱吃苹果,在午饭后他一连吃了4个大红苹果,结果下午闹了肚子,连重要的活动都错过了。亲爱的读者,你也许会问:“吃苹果和考试有什么联系呢?你为什么要把两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起说呢?”

是的,从表面看这两件事确实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他们都反映了我们现代人做事的一个坏习惯:因为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而急于求成。在今天,大家做事情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越来越严重,我们总害怕麻烦,总想一劳永逸地把事情做好,满足自己当下的迫切需求,却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学习知识和吃苹果一样,是要一点一滴、细嚼慢咽地来学习,如果平常没有用功,只是在考试的时候突击,结果当然是考试过后,脑袋空空,我们学知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丰富我们自己,提升我们自己,但是许多同学都本末倒置了,一顿吃太多的苹果会让苹果在肚子里消化不良,同样,填鸭式的背完本来应该用一学期学完的知识,会让知识在脑子里消化不良。

曾经的作家用几十年时间来写一本书,雕刻家用半生心血来雕刻自己的代表作品,而现代人变得越来越急于求成,恨不得让罗马在一天建成,恨不得让无数高楼在瞬间拔地而起,以追赶所谓的经济效益。但是放眼看看我们的周围,是不是有许多人工催熟的食物不如从前那么好吃了呢?是不是那些提前竣工的工程不如从前具有美感了呢?

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奢求像从前那样十年磨一剑般地精雕细琢,但是最起码要适应事物客观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做事,不要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就算你真的一口吃成了胖子,还是要面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后遗症。

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过于早熟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就像一位批评家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在成熟之前就已经散发出成熟的味道,那么他在本应该成熟的时候就只能是凋零了。”

就让我们以这句话为戒: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来完成我们的任务和消遣。 sm/adcKvGow39M4jEjSRlNX6w7IyuwE8AnReyjNV9vYqfh8TvlbIh/fHo8RjqV4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