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快乐生活法——抓住离自己最近的东西

快乐的聋哑人

很多残疾人都活得很快乐,在他们眼里,我们这些有着健全的身体却每日唉声叹气的人才是更值得同情的,而他们则是真正“健康”的人。

每个身体健康的人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能真切地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能清楚地听到自己所爱之人的声音,能用自己的双腿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身体健康的人理应是快乐的,但我见过太多身体健康却闷闷不乐的人。他们总是在抱怨,精神世界萎靡不振。而一些真正残疾的人却能快乐地生活,他们有的双眼失明,有的双耳失聪,有的甚至连腿都没有。我本以为他们是最不幸的人,但是恰恰相反,他们很多人都活得很快乐。在他们眼里,我们这些有着健全身体却每日唉声叹气的人才是最值得同情的,而他们则是真正“健康”的人。

一位陌生人在给我的来信中这样写道:“够了吧,你们这些所谓‘健康’的人,你们对残疾人给予了过多的同情和怜悯,有空还是多关照关照你们自己吧。我就是一个你们眼中的残疾人,说准确一点,我是一个聋哑人,在我3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幸运地成为一个聋哑人,到现在我已经70多岁了,但是我不需要任何同情,谢谢,我非常自得其乐。聋有什么不好呢?这个世界上噪音是那么多,工地上、收音机、电视机、洗衣机、火车汽车……这些声音真的是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至于人们嘴里说出来的话,更是无聊透顶,废话、假话、空话、大话,你们这些健康的人无论想不想听,都必须乖乖地听着,而聋子则不用,聋子可以避开这个世界的喧嚣。有这样一句谚语:好东西不用说,说出来的不一定好。这句谚语简直是为我们聋子量身定做的。而哑巴更是好处多多,你们健康人的痛苦有很多都来自你们每天都要说一些口是心非的话,不想说还不行,如果你们能像我们哑巴一样多思考少说话,那这个世界会更加美好。好了,我就说这么多了,不然你们会嫉妒我的,总之,我非常享受自己现在的状态,一个又聋又哑但是快乐的人。”

我想我不需要再多说些什么了,这封信充满了幽默和智慧,那些健康的“残疾人”可以读一读它,一定会大有裨益,因为这是一位残疾的“健康人”开给我们的药方。

如果你想冒险,最应该去哪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能下决心冒一点点的险,就像在一碗清汤里加一点点味精一样,生活一下子就会有了味道。

“如果你想冒险的话,你会去哪里?”这个问题如果放在现在这个时代,我想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人都会选择游乐场,因为那里面有大量的冒险设施,比如过山车、海盗船什么的,而且在游乐场里的冒险,是最安全的“冒险”。

可是还有一种冒险却被大家所遗忘,那就是生活中的冒险,生活中的冒险可不是指登山、冲浪等具有危险性的极限运动,而是让自己的生活有新的变化,让自己的心灵吸收新鲜的养分,说得凝练一点,生活中的冒险就是一种心境:热爱生活。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让生活时时刻刻充满希望,那你就要不停地冒险,最好一个月冒一次险。”这个要求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显然过高了一点,别说是一个月冒一次险了,大多数人一年甚至一辈子都冒不了一次险,他们怡然自得地蜷缩在自己生活的龟壳里,无所期待、无所盼望,在无作为中消耗着时光。

那些追求安稳的人被称为聪明人,而那些追求冒险的人则被称为糊涂蛋儿,当我们的价值观本末倒置后,冒险行为自然就被局限在了游乐园里。难道我们就放任自己这样下去吗?如果你在做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很不耐烦,但是久而久之,也许你就会变得麻木,因为枯燥和无聊已经成为你生活的常态。

有位读者在信中这样说道:“冒险真的有价值吗?这可不是浪漫的小说,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难道你能为了冒险,立马辞职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吗?”我当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像电影里那样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能下决心冒一点点的险,就像在一碗清汤里加一点点味精一样,生活一下子就会有了味道。

如果你是一位小店主,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你突然意识到生活竟是如此美好,那你为何不暂且放下店里面的事情,拿起鱼竿去附近的池塘里去钓鱼呢?这种小小的冒险应该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吧?

冒险不只是平淡生活的味精,更像是大城市里的招聘会,充满了机会。一位潦倒的商人决定把剩下的资产全部变卖掉,然后用这些钱进行环球旅行,当他旅行到墨西哥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投资项目,于是他用这突如其来的灵感写就了一份调查报告,这份报告被一家世界级大公司相中,加上他以前从商的资历,他被任命为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就这样,他因为一次冒险而开启了自己事业的第二个春天。

如果我们不断地在生活中冒险,那么有一天,我们也许会成为一个“冒险家”,我们的心永远充满了探索的渴望,不会因为年华老去而衰竭,就像一个10岁大的孩子,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了好奇。

快乐就是抓住离自己最近的东西

当生活的旋涡吞没我们的健康、思想、财富以及所爱的人时,我们所受的打击肯定就像那只在暴风雨中的小船一样,我们在第一时间需要寻找的不是千里之外的救援队,而是身边的碎甲板!

当我们无助的时候,就像掉进大海里,最先抓住的肯定是身边的东西,很可能只是一块被风雨打碎的甲板,而不是远在天边的救生圈,然而就是这样一块不起眼的破碎甲板,就能拯救我们的生命。

有这样一则故事,圣保罗护送一个犯人去罗马,天有不测风云,他们所乘坐的船遇上了风暴,在经过短时间的挣扎后,最后终于被巨浪打翻,会游泳的人都游到了岸边,剩下的人则抱着被打碎的船甲板,这些抱着碎甲板的人最后也成功获救。

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从细小的浪花到翻天巨浪,一开始我们还可以优哉游哉地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小波澜,但是一旦大风暴袭来时,如果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很容易陷入慌乱。那个时候你可能会因为幻想某个遥不可及的神灵,而忽略了身边实实在在能带给你帮助的东西。

当我们陷入困境之时,每个人的身边都漂浮着属于自己的“碎甲板”,他们可能是一种信念,可能是一段多年前的友情,还可能是你平常所轻视的一笔银行存款,这些“碎甲板”就在你的眼皮底下,就看你能否注意到它们。

有一位老母亲,她在世界大战时失去了两个儿子,但是她并没有因为悲伤过度而放弃生活,她在剩下的日子里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她有一个简单朴素的信仰:“做好事总归是没有错的。”我们可以想象她在最初失去孩子时的伤痛,在这悲伤之海,她肯定也迷茫过,但她终于发现了自己身边的“碎甲板”,并抓住了它。

我们都应该像这位母亲学习,当生活的旋涡吞没我们的健康、思想、财富以及所爱的人时,我们所受的打击肯定就像那只在暴风雨中的小船一样,我们在第一时间需要寻找的不是千里之外的救援队,而是身边的碎甲板!

快乐的秘密就像一个小孩偷偷地吃着自己的雪糕

拥有快乐的秘密就像一个小孩子偷偷地吃着自己的雪糕,那种感觉无法言说。

我们总是以职业来区分每一个人,就像在他们的脑门上贴上各种标签,比如铁路员和工程师。然而这种划分是多么片面!每个人都有别人不了解的一面,比如一个每天朝九晚五的银行经纪人私底下却是一个射击爱好者,一个不起眼的工人可能是一位业余长跑冠军,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亨利是位具有西班牙血统的传教士,可能是西班牙人热情的基因作祟,亨利经常利用节假日时间做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事情。他一大早就起来,把传教士的衣服挂在衣橱里,束之高阁,换上一身牛仔装,头上戴个大帽子,脚蹬一双黑色皮靴,然后坐火车跑到西南部与当地牧民和印第安人生活在一起。他那一副行头就像西部电影里参加决斗的牛仔一样,充满野性和活力,当他登上火车,出示自己的牧师身份证明时,乘务员甚至怀疑他的证明是伪造的。而亨利觉得只有这样,他才会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自己心里渴望自由自在的那部分灵魂才能得到满足。

还有一位叫山姆的公交车司机,他的爱好和他的工作更是没有半点关系,他确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画家,他下班后,流连于各种画廊,研究经典画作,当他看到所有画作中的耶稣都是一副愁苦的神情时,他突然有一个想法,他要让愁眉苦脸的耶稣开怀大笑,让笑声驱散世界上所有的阴霾,于是他在下班时间潜心作画,最后,他的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每一个人都能在他的画里感受到喜悦的力量。

最可爱的要数我的一位铁匠朋友,他的名字叫麦克,在我的印象中,他属于那种很沉闷、很严肃的人,有一天他把我带到了他家的阁楼上,他的表情看起来很害羞,他说他想让我参观一下他的“工作间”。我感到很惊讶,一个铁匠的“工作间”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来到他的阁楼上,我发现原来这里别有洞天,在他的工作间里,堆满了各种工具,还有一个已经成型的游艇,他腼腆地告诉我,从孩提时代,他就对游艇特别感兴趣,他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了许多著名游艇的来历、大小、速度,具体到每一个年份和数字,就好像造游艇就是他的本职工作一样。当麦克谈起游艇的时候,他兴奋的表情就像一个邻家大男孩,他让我不要告诉别人他的秘密,就像一个小孩子偷偷地吃着自己的雪糕,那种快乐玄妙得无法言说。

我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都有自己的快乐秘密,在这个患得患失的时代,我希望你们能永远保留住属于自己的那份天真独特的快乐。

未来的还在未来,我们能掌握的只有现在

规划好的生活就像你站在一条通透的大街上,一眼就望到了头儿。

人生就像小说一样多姿多彩,甚至比小说还要精彩,但是当我们在阅读一本小说的时候,可以直接翻到尾页去看看它的结尾是否合我们的胃口,但是人生这本小说,我们却只能一页一页地按顺序来阅读。

还记得《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那只大白兔么?它被命令道:“读,用心地读!”“从哪儿开始呢?”白兔问。“从头开始,逐字逐句地读,一直到结尾。”这个情节多像我们自己的人生啊,人生这本书也只能逐字逐句地往下读,别说是直接翻到结尾了,就连跳一页都不行。

这其实蕴含了人生的哲理,人生就是要从头开始,过好每一天,享受那神秘、未知的际遇,可现在大多数人过于关注结尾,总想像读小说一样,提前看看自己人生的结尾是个什么样子的,这当然是徒劳无功的。

有些年轻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家长安排好以后的轨迹,考什么样的学校,找什么样的工作,甚至在哪儿退休,我认为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因为它失去了生命的神秘感,也就自然没有了生命的神圣感。这种生活就像你站在一条通透的大街上,一眼就望到了头儿。这样的人很容易成为厌世者。

小说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阅读,从结尾,从中间,甚至能具体到第几页第几行,读完一遍不过瘾,还可以读第二遍,但人生却只能从头读到尾,而且只能读一遍,任你留恋也好,厌倦也罢,它都只是匆匆而过,不再复返。

逝去的已经逝去,未来的还在未来,我们能掌握的只有现在,而现在的时光也如沙漏般一点一滴地溜走,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我们现在人生里最黄金的时刻,你可能听腻了这样一句话: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但是这句话却是实实在在的真理,看看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们,看看那些百无聊赖的人们,他们有的成了厌世者,有的成了无聊人,因为他们不明白生命的真谛在于过好流逝中的每分每秒,而不是在开始之前就去追问结果。

生活值得期盼,因为世事难料

我们之所以觉得生活是精彩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能确定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

“足球这项运动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规则啊?半天都进不了球!”一位刚刚接触足球的球迷抱怨,我笑着问他:“如果把规则简单化,把球门扩大一倍,那么进球就容易得多了,但是这样还有意思么?”这位球迷用心想了想,说:“也是。”

现代人急功近利的思想正在逐步扼杀着我们游戏中的乐趣,如果他们在看一场球赛,最后的结果是零比零,他会发出一声无聊的叹息:“唉,零比零,白看了。”不只是足球,在其他领域也是一样,他们总想着要把一个比赛规则订得完美,他们游戏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快乐,而是一种类似工作任务似的劳作,在这种压力下,他们关注的不是游戏本身的乐趣,而是比分和结果。

游戏都是那些有灵气或者说是有孩子气的人发明的,现代人却总是想用机械、乏味的方式去修改它们,他们犯了现代人完美主义的通病,妄图使所有的东西都变得天衣无缝,包括游戏规则。设想一个游戏项目如果设置得绝对完美的话,那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情形,不会再有失误,不会再有丢球、漏球的现象,连比分都是设定好的,这样的游戏我想没有人愿意参加,也没有人会欣赏。

一个游戏之所以让我们感到兴奋,有很大因素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当一个棒球队员摆好姿势准备接球时,我们会心跳加速,因为我们不确定这位球员是否能接好这个球。一项运动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的激情和乐趣,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我们的生活同样也是这样,上天把我们的生活设计成这个样子自有它的道理。我们的生活虽然纷纷扰扰,虽然充满了各种缺陷,但这也正是生活有趣的一面,如果生活的规则变得完美而严谨,那每个人最多只对它有三分钟的热度,激情一过,全是淡然。我们之所以觉得生活是精彩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能确定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

通常被评论员称为“一场完美的比赛”的,多是那些不完美的比赛。在这些比赛里,运动员们各显神通,竞争激烈,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因为不到最后一秒,你绝不会猜到鹿死谁手。而真正“完美的生活”,也恰恰是那些不完美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你唯有自强不息,才能摘到明天成熟的果实,你唯有用心感知,才能发现残缺世界的美丽。

生活值得期盼,因为世事难料,因为不完美。

拒绝机械思维

如果机械真的是万能的,我们按一下按钮就能让机械代替我们完成所有的事情,那我们自己是什么?是不是也是一种机械呢?当然不是,我们是崇尚精神的人!

“我终于了解你们美国人了,”一位非常幽默的英国朋友说,“你们太精明了,如果你们想完成某件事,就会先制造一个机械,然后命令机械来完成工作,自己毫不费事儿。”

他接着说:“美国人创造了机械文明,这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如果我们能发明一种机械,这种机械能更好地完成工作,那像我们这样反反复复做同一件事的人是不是太傻了呢?看来我必须要向崇尚机械的美国人立正敬礼了!”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他举了一个完全子虚乌有的例子:一个美国人看到一个疯子不停地手舞足蹈,于是他就坐下来发明了一件机械,并把这件机械套在了疯子身上,利用疯子手舞足蹈所产生的动力做成了一台缝纫机。换句话说,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把疯子“无用”的动作行为成功转化为现实中“有用”的机械文明。

我的朋友用那尖酸刻薄的讽刺语调说到这里时,突然话锋一转,说在某些领域用崇尚机械的头脑来决策问题并没有什么好处。他进一步解释,比如美国人总是通过禁令来约束人们,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我们把某项禁令写入法律就万事大吉了,认为法律就像那架缝纫机一样,会自觉自动地发挥作用,替我们打理好一切。

这位朋友尖锐地指出,美国人妄图通过法律解决一切问题,这就是机械思维的最好写照。在某部公约里,美国居然用法律来宣布战争为非法,并把它强加给其他国家。经过一系列机械的程序后,这部法律终于被貌似庄严地签署生效,但这样就真的万事大吉了吗?天下果真从此太平了吗?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机械真的是万能的,我们按一下按钮就能让机械代替我们完成所有的事情,那我们自己是什么?是不是也是一种机械呢?当然不是,我们是崇尚精神的人。那就让我们以宽阔的胸襟、无畏的勇气、非凡的智慧、坚韧的耐心来完成有意义的工作,尽管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幽默让快乐变简单

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凄凄切切的同情也许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反而让局面更为糟糕,但是一两句幽默的话却能像春风化雨般滋润悲伤者的心田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不仅能够点缀我们的生活,让乏味的日子变得有趣,有时候恰到好处的一两句幽默还能够救人一命,如果你认为我这样说有些夸大其词,那请你听听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

安妮是一位楚楚动人的姑娘,她因为一次失恋而万念俱灰,觉得自己的世界完全崩塌了,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她想要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去别处寻找新的生活。她乘飞机到了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城市,来到预订好的酒店房间,拉开窗帘,一切和她想象的一样,温暖的阳光,茂密的棕榈树,但是就在那一瞬间,她意识到一切都是徒劳的,她无法从阴影中走出来。

她来到一家药店,买了很多安眠药和一瓶矿泉水,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从悲痛中解脱。当她回到酒店时,一位侍者注意到了她阴郁的神色。就在她关上房门,准备吃安眠药时,门外响起了急切的敲门声,她打开门,发现一个侍者笑容满面地站在门口,侍者的笑容让她觉得温暖,但是她仍未放弃自杀的念头,侍者微笑着:“女士,我可以进来吧,您的房间可能没有打扫干净。我帮你清理一下。”他进来后径直走到放有安眠药的桌子旁,把那些药打扫到簸箕里,安妮瞪大了眼睛,大声说:“你在干什么?那些药是我的。”“啊?是您的啊,我还以为是之前的客人忘了带走呢,那个客人有两个大黑眼圈,就像熊猫一样,但是像您这样美丽的女士,也会用到安眠药吗?”安妮叹了口气,说:“实话告诉你,我不是用它来帮助睡眠,我是想让自己永远都不要醒来。我是想用它来自杀!你明白吗?”

那位侍者依旧微笑着,仿佛“自杀”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字眼,他说:“原来是这样,不过用吃安眠药来自杀可不是个好主意,你可能会以为吃了过量的安眠药就像睡着了一样,其实在我们的体内都有抗体,你会出现痉挛、抽搐的症状,皮肤上还会出现坏疽,那个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了,而且如果你的抗体比较强,那会过很长时间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别人发现了你,把你送到医院,你知道医生会对你做些什么吗?洗胃和电击!到了那时候,死不了倒是小事,关键是太狼狈太没面子了。”侍者说这话的时候装出一副一本正经的表情,仿佛是安妮小姐的“自杀助理”一样,这段话让安妮忍俊不禁,心头的乌云一下子就被驱散了大半。

在故事的结尾,安妮终于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除了因为她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外,那个侍者幽默的语言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别人在悲伤难过的时候,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凄凄切切的同情也许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反而让局面更为糟糕,但是一两句幽默的话却能像春风化雨般滋润悲伤者的心田。我们都应该培养一种幽默的能力,以应对不测的风云,既能帮助别人,也能开导自己。

幽自己一默

我们内心都有幽默的种子,我们应该细心地呵护、浇灌。在别人因某件事情感到快乐的时候,你趁机幽默一下,那就是锦上添花,快乐会加倍;在自己失意时,你也不妨幽自己一默,你会发现眼前的混沌会豁然开朗。

亲爱的朋友,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微笑时的模样?在镜子里,或者在别人的眼睛里;亲爱的朋友,你有没有因为说了一句精妙的话而让别人开怀大笑?在一个严肃的课堂上,或是在轻松的朋友聚会上。如果说笑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那幽默绝对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

幽默不只是单纯的快乐,它更是一种蕴涵智慧的快乐。在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学会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发言者提出要在大学课程里设置幽默这一学科,他说美国大学课程里没有幽默的一席之地,是一个悲哀。我不知道这位发言者是一本正经地说出这句话,还是很幽默地提出这个幽默的建议,我个人觉得是前者,以幽默引以为豪的美国人是应该向更多的人推广我们的“幽默”经验,我们可以建造一个“笑”的实验室,既可以用望远镜眺望“幽默”的整体轮廓,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幽默”的每一个细胞,我们还要把幽默这门学科纳入学分制,和其他科目一样有大考小考,得分高的同学肯定是最富有幽默感的人,得不到分的同学,那可真是一点幽默感也没有了。

在教材方面可以选取马克?吐温、萧伯纳的经典作品,德国那本著名的《美国俚语词典》可以作为自学用的工具,在课堂上老师们会说:“同学们,你们敢再幽默一点儿吗?”

可即使我们真这样做了,就一定能学会幽默吗?我看未必。难道幽默真的能像科学知识那样,通过书本和老师的传授就能学得会吗?如果有人能学习到幽默,那他是幸运的,如果有人怎么学都学不来,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由此可见,这种方法确实有点荒唐和离谱。

其实,幽默不在别的什么地方,就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幽默的种子,我们应该细心地呵护和浇灌它。在别人因某件事情感到快乐的时候,你趁机幽默一下,那就是锦上添花,快乐会加倍;在自己失意时,你也不妨幽自己一默,你会发现眼前的混沌会豁然开朗,海阔天空就在不远的前方。

快乐需要做到不浮躁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把彩票当做改变自己生活的利器,那世界的末日也就到了,因为没有人愿意诚实地劳动,踏踏实实地生活,整个社会将停止运转。

“难道你就不能再多等一小会儿吗?”烤面包的师傅说,而那个买面包的人却一脸焦急的模样:“不行,我现在就要,我还要赶着去玩呢。”面包师傅无可奈何地把只烤了七成熟的面包递给了他,可想而知,这样的面包是不会好吃的。

等待是现代人最讨厌做的事情之一,在这样一个把效率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时代,谁会愿意等待呢?即使这等待是必要的,或者说即使我们自己也知道这等待是必要的,但是心浮气躁的社会病已经传染给了每一个人,我们只能随大流一般跟着别人匆忙的脚步亦步亦趋,我们自己的梦想也在盲从的过程中随之蒸发掉了。

事实就是如此,只要是读过几年书,具备点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事情要一点一滴地做,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但是却没有多少人有这个毅力坚持下来。因为没有踏实的基本功,许多所谓的“精英人士”就只能靠忽悠来弥补了,于是造成了一种荒诞的场景:各个领域里的“大师”层出不穷,但是没有几个有真材实料的。

社会上一些投机行为的猖獗,也导致了人心的浮躁,人们总在幻想着自己哪一天能一夜暴富,自己的股票会永涨不跌,这些美梦大多数都没有实现,但是也有极少部分的幸运儿真的就吃到了天上掉的馅饼,于是关于某人一夜暴富的神话被人们争相传诵,在这样的气氛下,你能指望一个人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吗?你能指望一个人能几十年如一日地把一件工作做到极致吗?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寄希望于彩票,他们每天上班的意义仿佛只是为了有足够的钱来买彩票,可想而知,他们在工作时一定是三心二意的,光惦记着彩票上的号码了,而彩票中大奖的可能性像被闪电劈中的概率一样小,他们为了虚无缥缈的事情白白地错过了把工作做好的机会,同时也错过了升迁和加薪的机会,久而久之,还有可能被炒鱿鱼。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把彩票当做改变自己生活的利器,那世界的末日也就到了,因为没有人愿意诚实地劳动,踏踏实实地生活,整个社会将停止运转。

许多事情都是要经过长期的练习和等待的,比如酿造葡萄酒,就要等待葡萄成熟;学会一门技艺,就要长期反复地练习。这些最基本的道理才是最实用的真理,如果我们能重新重视起它们,我们的人生才不至于在随大流中迷失,才不至于因为一些不靠谱的投机行为而荒废。

快乐需要像贝多芬一样自信

听听贝多芬那伟大的《命运交响曲》吧,他能够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历尽磨难依然保持自信和骄傲。

“你怎么会写得如此糟糕?你可是一位老记者了!”一位记者因为新闻稿写得不好而被总编辑埋怨,他对自己也很失望,在这个领域,他的资历可以说是非常老了,但是现在却像实习生一样因为稿件问题被人训斥,这让他难以接受。他向我诉说他的烦恼,“那一刻真的是太可怕了,仿佛自己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自信在一瞬间瓦解掉了。”

我没有说太多安慰的话,只是给他讲了一个关于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这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家,亲自演奏他的乐曲,一定是摄人心魄的吧?可惜活在现代的我们无法去亲身感受那现场的气氛,只能在家里放放唱片,听听著名的《命运交响曲》,而这就是我们的“命运”。可以想象古典音乐发烧友们的心情,没有在现场亲身聆听过贝多芬的演奏是多么大的遗憾啊。

但是贝多芬的一位传记作家却有这样的记载:“贝多芬弹得很差!”这是在他听完贝多芬1815年最后一次演出后作出的评价,钢琴的弦像断了一样了无声息,听不到任何一个完整的音符。

难道说天才如贝多芬,也会因为年老的缘故而江河日下吗?莫非随着年龄的增长,艺术家的技艺也在慢慢地退化?如果是这样,那真是一个悲剧!天才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我们看来也只能在年老体弱之时等待退休了,就像夕阳下一栋古老的房子静静地等待拆毁。

好在事实并非如此,贝多芬那天演奏失败的原因是他用一种新式的乐器来演奏奏鸣曲,也就是说,主要原因是他当天使用的乐器有问题。我想这一点,贝多芬自己是非常清楚的,他不会妄自菲薄,他知道自己的水平,他知道自己能让一个波澜不惊的时代变得丰富多彩。而我们一般的人可能就缺乏这种自信,缺乏对自己能力的清楚认识,那位老记者并非是由于年纪大了而技艺生疏,那篇稿子没有写好可能有多种原因,而他却由于一次失败的经历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显然是有点底气不足了。

每个人都一样,我们从事各行各业,在自己的领域里都曾艰苦卓绝地奋斗过,如果我们连这点自信都没有,那真是有点可悲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医生因为一次手术的失误而终生放弃行医,一个鞋匠因为一双皮鞋的疏漏而扔掉自己的饭碗,一位政治家因为一次演讲的失误而放弃他的抱负。那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多么无常啊,我们将失去那些将在自己领域里卓有建树的人们,因为他们都在半路因为信心不足而撂了挑子。

听听贝多芬那伟大的《命运交响曲》吧,他能够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历尽磨难依然保持自信和骄傲,我们虽不是贝多芬,创作不出那传世的杰作,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习贝多芬这种自信的精神,不轻易怀疑自己,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一些不俗的成绩。

去了解吧!你会发现世界的本质是爱

当一个人真正学会了“了解”,他会发现世界的本质就是爱,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东西。

每个人小时候都渴望拥有一只魔戒!那个时候,我们对身边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世界是那样辽阔,充满了神秘,而渺小的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这个时候,那些在小说和电影里的魔戒,让我们浮想联翩,有了它,我们可以穿越海洋,有了它,我们可以听懂狮子的语言,有了它,我们可以飞上太空。那个时候,我们认为魔戒是真正存在着的。

当我们逐渐长大,我们知道世界上并没有魔戒,但这丝毫没有让我们停下追求的脚步,我们不断地了解这个世界,是的,就是了解,我们曾经以为我们追求的是一个无所不能的魔戒,但实际上我们一直追求的不过是“了解”而已。

海伦?威尔斯曾经给“了解”下过一个定义:“了解有两层意思。第一,了解万物时时刻刻都是在变化中的;第二,万物都有其缘由,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不管生活是多么光怪陆离,它总有一根线能让我们剥丝抽茧般地了解它,我们顺着这个线索就能从一个点发散出去,直到扩展到整个世界整个宇宙。

关键是我们如何来掌握“了解”的能力,我们在学校里能学到知识,但那只是最肤浅的“了解”,因为写在书本上的知识不够灵活,不能变通,即使你有了博士的学位,在某些方面,你也未必比一个时时刻刻关心生活细节的小贩了解得多。在学校里,可以把你需要学习的知识量化,分成几个学期来学习,但是生活的“了解”却是要长期积累、瞬间顿悟的,你无法按部就班地来学习它们。

不同学科的知识由不同的老师来教授,但教会我们“了解”的老师却不一定是某个具体的人,它可以是孤独,可以是悲伤,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不幸的遭遇。这些“老师”居无定所、不请自来,他们不会给你安排让你感到头痛的考试,也不会在你的卷子上画个鸭蛋让你难堪,甚至让你感觉不到自己已经学会了他们要教你的东西,就像我们看太阳,我们以为是太阳在东升西落,实际上是我们所在的地球在不停地转动的缘故,只是我们这些置身其中的人无法察觉到罢了。

当一个人真正学会了“了解”,他会发现世界的本质就是爱,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东西,正如《圣经》中所说:“去了解吧!”我们虽然没有魔戒,但是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我们可以用这颗敏感的心去了解世界,而这就是人生的神奇之处,这就是我们儿时孜孜不倦地追寻的魔法。

快乐生活,诗意栖居

用诗意的眼光来看生活,我们会发现许多原本只是为了实用的事物都有它们各自的美妙之处,水果的香气,朋友的笑脸,无私的帮助,优雅的举止,得体的打扮。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生命的额外恩赐!

有的人总是在抱怨!如果他坐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他会从第一站抱怨到最后一站,这种人认为生命就应该像酒店里的五星级服务一样细心周到,稍有不顺就大肆埋怨,他们会从摇篮抱怨到坟墓,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恩心态。

其实,人生的必需品并不多,无非是吃喝、睡眠、空气、阳光、水,在精神层面,我们需要有一个信仰,有爱有希望。除此之外,我们得到的都是额外的恩赐。

阳光是必需品,但是当夏日灿烂的阳光洒在海面上,让海水看起来好似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道,这就是生命额外的恩赐。或者夕阳把天上的云彩染成金色,看起来就像天堂里美丽的窗户,这不也是生命额外的恩赐吗?

我们需要鸟儿消灭害虫,好保护我们的庄稼,但是鸟儿身上那美丽的羽毛更让我们心动,那婉转的歌声更让我们陶醉,这些虽不是生命的必需,但是却丰富了我们的灵魂。月光照在大地上,给世界披上了一件银色的外衣,微风吹过林梢,树影婆娑,风铃也随之歌唱,这些不都是生命额外的恩赐吗?

房子是我们的栖身之所,这是生活中的必需,但是在房子里,因为有了爱而变得更加温暖,让我们漂泊的心有了一个祥和的港湾,我们把它称之为家,这同样是生命额外的恩赐。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诗意的眼光来看生活,我们会发现许多原本只是为了实用的事物都有它们各自的美妙之处,水果的香气,朋友的笑脸,无私的帮助,优雅的举止,得体的打扮……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生命的额外恩赐!

但生活中有许多人对这些熟视无睹,他们眼中的额外恩赐,是另外一些事情,比如中了五百万元彩票,捡到一个厚重的钱包,被领导重用等。当一个人被名利遮住双眼,他很难看到散落在生活各处的诗意,而快乐也终将远离这些人,因为追名逐利是无止境的,中了五百万元,他接着就会幻想中一千万元;捡到一个钱包,他接着就会想直接从别人身上“摸”钱包;被领导重用,他接着就会想直接变成领导。即使置身天堂,他也会嫌弃天堂太高远。对于他们来说,生活的恩赐已经变成诅咒。

而那些对生活心存感恩的人则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发现生命之美,真心地感激一切额外的恩赐,从而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

人生如登山

日出之峰,是理想的高度;日落之峰,是灵魂的深度。

人生如登山,在我们年轻时,我们热衷于对悬崖峭壁的征服,越是险峻,越是要尝试,无限风光在险峰;而当我们日益衰老,我们却喜欢黄昏时的落日,那橘红色的光辉抚摸着我们的脸庞,仿佛一生的时光经过身旁。

登山当然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老人们同样可以成为登山发烧友。只是老人对山本身的取舍和年轻人有很大差别,比如瑞士的晚山,是一座非常矮的山,旁边还有一个小巧明亮的湖泊,对于这样的山,很多年轻登山者是不屑一顾的,因为这种高度无法给他们带来任何刺激,但这座晚山并没有失去它作为一座山的魅力,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那些体力不支、风烛残年的老人却对它青睐有加。

爬上这座晚山并不会费多大力气,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山顶,静静地聊天或是思考一些问题,山下的湖水望去像大地的眼睛,直升机掠过头顶,仿佛一抬手就能够到。这些老人在年轻的时候也曾攀过各种各样的险峰,也曾在几千米的山顶放飞自己的梦想,但是现在一切都平静了,他们沐浴在夕阳下,像一群与世无争的智者,生活的艰辛和快乐他们都尝得太多。现在他们带着感激的心情,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审视自己曾经所忽略的细微之处,那些生命中被激情所遮蔽的美,重新映入他们的眼帘。

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他们也拥有这种平静恬淡的心境,那么他们也许不会错过那么多的美丽风景。一个老人在夕阳下轻轻叹气,他感叹自己在年轻时为了追求更高的险峰,而错过了晚山的美好,但是想想,他又立即释然了,在年轻气盛的时候,拥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再正常不过了,这个世界需要年轻人的开拓进取,而当年华逝去时,大自然为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座晚山。

日出之峰,是理想的高度;日落之峰,是灵魂的深度。攀过日出之峰的人,拥有火一般的激情,太阳的光芒和他融为一体,没有他无法到达的地方;攀过日落之峰的人,拥有丰富的心灵,他们超越了理想和妄想,在安静的山谷中聆听到生命的奥妙。 g7DNQq8yXOi1PtzFk9xy+2tk+6CMgz7HIBP57GijvAIoEzpuJMTrRdSr8XynAJa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