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快乐处世法——如何快乐与别人相处

快乐要懂换位思考

人们发现,别人的负担并不比自己的轻,甚至比自己的还要重,于是他们又回到了原先丢掉负担的地点,重新拾回自己的负担。

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天,地球上的人们怨声载道、痛哭连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觉得命运之神眷顾每一个人,唯独落下了自己,他们像提前商量好似的,不约而同地在同一天发作起来。

众神听到了人们的抱怨,觉得不能置之不理,于是问人们:“你们都觉得别人比自己好,自己受了不公正的待遇,那你们当中肯定有一些命好的人在滥竽充数。你们再问问自己,自己真的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吗?”人们听完神的话后,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但是他们还是都觉得自己是最悲惨的,觉得别人的负担都没有自己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神让人们把自己的负担和痛苦都扔在一个指定的地方,但是有一条规定,每一个人在抛掉自己负担的同时,必须挑选一份新的负担,那份新的负担就是他们自己所羡慕嫉妒的别人的负担。

听到这个消息,人们欣喜若狂,他们飞奔到指定的地点,把自己身上的负担一股脑儿地丢在那里,然后每个人都挑选了一份他自己曾经羡慕的属于别人的负担,人们高高兴兴地回去了,重新开始生活。

但没有过多久,人们又开始重新抱怨起来,因为人们发现,别人的负担并不比自己的轻,甚至比自己的还要重,于是他们又回到了原先丢掉负担的地点,重新拾回自己的负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也总是抱怨自己吗?不止这样,我们还无限地放大压力和痛苦。我有一位可爱的侄女,她刚上初中,有天她突然跑来跟我说她快要崩溃了,我非常震惊,以为她遇到了什么不幸的事情,当她说出事情原委时,我哑然失笑,原来让她快要“崩溃”的原因就是有一门科目没有拿到90分以上。

我通过别人的窗户看到美丽的风景,那里宁静而美好,那是多么迷人的世界啊!当我抱怨自己不如别人时,突然发现别人也对我说着相同的话,原来别人通过我的窗户,同样看到了一个迷人的世界!

无论在什么时候,

身上一定要带三块钱的“善意”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的身上一定要带上三块钱的“善意”,在危急时刻,这三块钱“善意”可以拯救我们。

我们总能听到一些这样的新闻,某某慈善家在某个公益活动上出手阔绰,动辄就是几百万的数目。当看到别人在受苦时,我们本能地会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尽管我们可能不是百万富翁,但我们的爱心并不比他们少,我们也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真心地帮助他人,善心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你觉得只有大量的金钱才能堆砌出善意来,那请听听下面这个关于三块钱善意的故事。

一位国王带着自己的王后去罗马五日游,此时,正好撞见罗马的执政官准备吊死一名小偷,王后动了恻隐之心,让国王去求情。于是国王对执政官说:“我的太太请求你原谅这个小偷,能不能不把他吊死?”

执政官冷冰冰地回答:“根据罗马法律规定,小偷是一定要被吊死的。”王后说:“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这时,有人插嘴道:“根据法律规定,小偷可以通过交纳1000块钱获得保释。”

在王后的请求下,国王翻遍了全身,只找出947块钱,而王后也只有50块钱。“997块可以赦免这个小偷吗?”王后问。执政官坚决地说:“法律规定是1000块,少一分都不行!”王后感到很难过:“难道就因为少三块钱就要吊死这个小偷么?”执政官说:“很抱歉,但是法律就是法律。”执政官下达命令准备吊死小偷。

“慢着!”这位王后大声叫道,“也许他自己身上就有3块钱。”果然,人们从这个小偷身上搜出了三块钱。

也许现实的生活没有这么惊险,但我们同样需要随身携带三块钱的“善意”,这三块钱的“善意”对于我们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却能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帮助我们逃出生天。我们只需记住,要随时保持与人为善的态度,不要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在危急时刻,这三块钱的“善意”说不定就会拯救我们。

手捧鲜花与他人辩论

辩论是一时的,朋友却是永远的,花朵早晚都会凋谢,留下的余香却能长存人们的心底。

“你的观点完全是愚不可及!你这个白痴!”

坐在我对面的人声嘶力竭地吼道,他发怒的架势让人以为我们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而实际上我们只是在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辩论。

我想,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刚开始心平气和地讨论,后来因为分歧越来越大,于是就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到最后甚至到了气急败坏的地步,而你们也许只是在探讨一只小猫的早餐搭配是否合理,这是否有点荒谬呢?

让我们来看看马丁?路德在莱比锡与对手辩论时的表现吧——他的手里捧着一束鲜花,当辩论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他就会停下来,闻一闻手中的鲜花。也许他的对手会认为他在哗众取宠,但每一个了解马丁?路德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喜欢鲜花、小鸟、音乐。

这还不足以给我们以启发吗?

辩论是一时的,朋友却是永远的,花朵早晚都会凋谢,留下的余香却能长存人们的心底。

与马丁?路德的优雅姿态不同,《时代的岩石》的作者托普莱迪因为和约翰?韦斯利在一些宗教问题上有分歧,他为了泄恨,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名叫《一个被涂上了焦油、粘上了羽毛的老狐狸》,用来讽刺约翰?韦斯利,这让人们大跌眼镜,难道托普莱迪不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吗?他显然手里并没有拿着鲜花,而是用瓦片和焦油打击跟他意见不合的人。

在生活中,很多人同样缺少容人的雅量,特别是在与人争论的时候,有时唇枪舌剑已成了我们说话的唯一方式,得理不饶人,无理讲三分,无论多么有价值的辩论,最后都以不欢而散结束,难道这就是我们辩论的初衷吗?

我们当然要有所坚持,但是在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时,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温和的、与人为善的方式,就像马丁?路德做的那样。当然,我们的手里不一定有鲜花,但是只要我们抱着这种友好的态度,对方就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香气。

想快乐,你只需静静倾听就可以了

在一些时候,别人倾诉他们的痛苦并不是真的想得到我们的建议或帮助,只是想找个人把自己心里的话说出来,我们只需倾听就好。

今天我经历了一件让我迷惑的事情,一个人给我讲述了他的遭遇,我静静地把他的话全部听完,正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他突然站了起来,握住我的手说:“太感谢你了,你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我想,我并没有帮他什么大忙啊,我不过是坐在那里听而已。后来我琢磨明白了,他那个时候需要的就是别人安静地倾听。在一些时候,别人倾诉他们的痛苦并不是真的想得到我们的建议或帮助,只是想找个人把自己心里的话说出来,我们只需倾听就好。

但在现实中,真正学会倾听的人并不多,我们总是孜孜不倦地劝导别人,甚至别人还没开始说话,我们就已经唠叨上了,我们说:“不要担心,一切都会过去的。”诸如此类程式化的话语,而别人的困境我们可能一无所知,就像自说自话一样。

如果我们真的要倾听,就要心无杂念地用心去听,不要一副不耐烦的模样,否则别人就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这对问题的解决毫无帮助。你可以用温暖坚定的目光看着他,让他感觉到你在默默支持着他,这沉默的力量大过1000句空洞的安慰。

语言的力量是有限的,当我们用言语来安慰别人时还有可能说错话,表错意,这样就真的是雪上加霜了,但沉默不同,只要你怀着一颗真诚的心,表情充满温暖和关切,那你的朋友一定可以感觉从你身上传来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心与心的直接接力,不用通过语言的媒介,所以更快捷更有效。

如果这个世界上少一句无谓的言语,多一些沉默和倾听,那也许就会减少一颗破碎之心,如果我们大家都学会了倾听,那就不会有人一直沉沦在自己不幸的漩涡里面,久久不能出来。但是这真的可以吗?我沉默了。

骂别人傻瓜是有罪的

这位小伙子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碰上棘手之事时,还是很容易急躁,但是他只对着自己发火,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个傻瓜,又把事情搞砸了,下回一定要注意才行!”

在《圣经》里有这样一条:“骂别人是傻瓜是有罪的。”在现代社会,骂别人是傻瓜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当然这肯定构不成犯罪了,不过那些动不动就骂别人是傻瓜的人,往往自己也聪明不到哪里去。

有一位所谓的“成功人士”,他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别人都比不上他聪明,其实他只不过是继承了他父母的一大笔钱而已,他却把这看做自己骄傲的资本。和他打过交道的人,当面不说什么,背后都觉得他是个绣花枕头,他还有一个非常坏的毛病,就是不尊重别人,包括他身边的朋友和他的客户,他总是说别人是十足的傻瓜,而这还算是好听的,如果他一时兴起,他还会问候对方的老妈,把别人形容成单细胞动物。

在一次谈判桌上,他对待客户极其不礼貌,他对这个客户说:“你太傻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思考那么长时间。”这个客户没有说什么,只是根据他的判断,提出了一套新的方案,这个方案貌似对那个“绣花枕头”很有利,那位“绣花枕头”看了,哈哈一乐,就把协议签了。其实这个协议是个烟幕弹,看似明朗,实则暗藏机关,到最后因为这项合作协议,让这位“绣花枕头”赔得真只剩下一个绣花枕头了,当然,这次他没法骂别人是傻瓜了,倒是他老爸气得连着骂了他好几声:“白痴,白痴,白痴。”

还有一位小伙子,他的性格也比较急躁,总是乱发脾气,不经意地就得罪了很多人,让他自己的事业举步维艰,他在教堂祷告时向一位牧师诉说了他的问题,那位牧师告诉他说:“《圣经》里面是禁止骂别人是傻瓜的。”这个小伙子想:“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我老走霉运,肯定是上帝在惩罚我。”他接着问牧师:“那当我急躁得无法忍受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这位牧师想了想,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圣经》里并没有阻止一个人称自己为傻瓜。”这个愣头儿青般的小伙子恍然大悟,说:“我明白了,太感谢你了,牧师!”

这位牧师可能只是调侃一下他,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位小伙子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碰上棘手之事时,还是很容易急躁,但是他只对着自己发火了,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个傻瓜,又把事情搞砸了,下回一定要注意才行!”久而久之,这位总是称自己为傻瓜的小伙子开了一家食品公司,日进斗金,公司的名字就叫傻瓜食品公司。

这两位老兄的不同遭遇,应该足以给我们以启示了吧?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应该埋怨自己还是埋怨别人?我想大家心里面已经有答案了。

烦恼来自固执己见

我们烦恼的真实数量只是现有数量的一半,因为我们的烦恼一半来自于坚持己见,另一半来自于坚持己见导致的失败。

智慧可以付诸语言,有时一句妙语就能让我们醍醐灌顶,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我们也能总结出一些富有智慧的妙语来,以下是我所总结的:

如果你的眼睛看不见生活中美好的一面,那就把阴暗的那一面擦拭干净,让阴暗的那一面变成美好。

精神病专家的病人里面,有一半是结了婚的,另一半没有结婚。这个现象可以说明现代人的婚姻状况。

当挫折找到你时,不要害怕,记住,从来没碰到过麻烦的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生,而我们刚一出生就准备好了要克服各种挫折。

男人的思想更坚定一些,但稍稍一过就变成了偏执和死板;女人的思想更灵活一些,但稍稍一过就变成了善变。

知识是我们所知道的信息加上我们自己的见识,而许多人眼里的知识仅仅只是信息而已。

好人是善良的,但是魔鬼能用它炉火纯青的手段让好人在善良动机的驱使下去做坏事。这一点一定要警惕。

很多蠢货自以为抛弃了生活,到头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被生活抛弃了。

有人说事实加上信仰,加上希望,加上爱,就能造就一个完美的人。我说,还要加上一点恐惧。

女人不停地指挥丈夫,却总以为是丈夫在指挥自己,这种行为有点像得了便宜卖乖,但是她们自己是意识不到的。

我们的生活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比自己更能让我们感兴趣的东西。

有人说爱情就是生活的全部,我想这个人肯定是不愁吃穿,或是活在梦里。

酒精的最大意义是让你暂时麻醉,然后在你醒来时,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

生活就是一场漫长的考试,但是你永远看不到自己的分数,你的分数是后人对你的评价。

其实我们烦恼的真实数量只是现有数量的一半,因为我们的烦恼一半来自于坚持己见,另一半来自于坚持己见导致的失败。

残缺快乐法——留点瑕疵好相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身上的那些小瑕疵不仅不会让我们遭人唾弃,还可能是我们与人交往的润滑剂。

我们不愿意跟某人打交道,多是因为这个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有的时候却是因为这个人太过于完美!

试想一下,你有这样一位朋友,从他的身上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瑕疵,他走路姿态优美,说话时该铿锵有力时铿锵有力,该婉转时婉转,就连笑容都堪称典范,在庄重的场合笑不露齿,在随意的场合哈哈大笑,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每一句话都点到为止,仿佛是精准的瑞士手表。如果真有这种人存在,那我想大多数人对他的态度都是敬而远之。

有时我们需要一些小小的瑕疵让我们变得更可爱一些,变得更有人气儿一些,绝对完美的只能是神,如果一个人看起来完美无瑕,多是他自己刻意营造出来的假象。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残缺的,所以才会害怕完美的事物,有一次林肯碰到了一位陌生人,在他们交谈的过程中,当林肯告诉陌生人自己不喝酒、不抽烟、不说脏字时,陌生人甚至觉得恐怖,于是这个陌生人开始坐立不安起来,林肯为了让他恢复正常,就给他讲了一个下流的笑话。听了笑话后,这个陌生人放心了,说:“我的朋友,你终于有了一个缺点,这才像一个人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身上的那些小瑕疵不仅不会让我们遭人唾弃,还可能是我们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呢,当然,我们也不应为自己的缺点感到自豪和骄傲,甚至当众夸耀,这样的话就太过分了。

当别人在背后谈论你的时候,请欣然接受

不妨换一种心境来看待别人对我们的评论,这说明别人对我们的印象深刻,是我们身上的某些东西打动了他们。

“我讨厌成为别人的谈资!”一位朋友向我抱怨道,她偶然听到一些朋友在背后谈论她,这让她觉得很不舒服,“难道有什么话不能当面说吗?干吗要在背后嚼舌头?”她说。

“那些人说了你什么呢?”我问她。她愣了一下,说:“倒是也没有说什么太伤人的话,只是关于我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我继续问她:“那这些缺点是真实存在的么?他们是带着嘲笑的语气来说吗?”她的脸红了,说道:“这些缺点倒是属实,他们的语气听起来也没有什么恶意。”问到这里我停下来,微笑地看着她,她有点不好意思了,说:“其实我自己也经常在背后谈论别人。”

斯彭德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别人谈论我们时,其自由程度就应该跟我们谈论别人一样。”而我们大多数人所身体力行的却是:“自己可以自由地谈论别人,却不允许别人自由地谈论自己。”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恨不得用胶布封上那些谈论我们的嘴巴,让它们永远不能说话。

当听见别人暗地里说自己时,不论谈论的内容是虚构的还是客观的,我们的第一反应好像都是暴跳如雷,觉得别人在挖苦自己。其实正如我们在背后评价别人一样,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也多是客观友善的,如果我们能化作一只蜜蜂,偷偷地听他们的谈话,那我们一定能受益匪浅。我们会了解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能看到自己平常无法察觉到的缺点,并改正它们。

我们把表里如一的人称做光明磊落,但是真正做到完全表里如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无法做到并不说明我们就是阴险狡诈的,因为有些话虽然是善良中肯的,但在当面说出来就会显得很失礼。比如人们在背后称林肯为“老亚伯”,是表达一种敬重之情,如果在当面这么说他,就有点不大礼貌了。

不妨换一种心境来看待别人对我们的评论,这说明别人对我们的印象深刻,是我们身上的某些东西打动了他们,如果没有一个人在背后评论我们,那我们的为人处事反而是失败的。因为我们就像空气一样无足轻重。

如果你也有在背后谈论别人的时候,那就要乐于接受自己成为别人的话题,让我们彼此都不要太求全责备,只要我们的初衷是善意的,谈论的内容是客观的就好。

亲情可以带给你快乐

太阳之所以温暖是因为它离我们的距离恰到好处,如果太阳挨得太近,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会被烧死。我们可以把家人当做我们最好的朋友,彼此关怀又保持一点距离。

有些人在生活各个方面都如鱼得水,唯独处理不好自己的家庭关系,他们写信向我大声抱怨:“我真不知道我的家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嘲笑讥讽甚至大吵大闹,难道我们真的不是家人而是仇人?!”

有这样问题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许多家庭里从前那种和谐的气氛已经荡然无存,这里有时代的原因也有家庭本身的原因。也许我们会奇怪,为什么生活中的朋友甚至一些陌生人对我们都是彬彬有礼,而自己的家人却总是与自己过不去呢?

这个问题实际很简单,因为家人之间太过于亲密了,当你的家人看到你身上的缺点时,他不会像你的朋友或同事那样为了给你留面子而不作声,他会直接给你指出来,有时甚至用一种抱怨的方式指出来,让我们一时有些接受不了。这个时候就可能会产生一些争执,其实静下来想一想,来自家人的指责实际上是一种善意的督促,我们之所以会恼羞成怒不过是因为自己的虚荣心作怪,如果抛开面子问题,我们会发现最了解我们的真的是我们的家人,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缺点,如果我们每次都能依照他们的指示改正一点点的话,那对我们自己来说真是莫大的福分!

当然,过度的指责也会伤害到家人之间的感情,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一般朋友或陌生人面前,我们的忍耐力出奇地好,即使受到别人的指责和埋怨,我们多半也会选择忍气吞声,但在家人面前则正好相反,一点点小事就能让我们暴跳如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认为只有家人不会跟我们绝交,毕竟血浓于水,每次吵完架后,过段时间就能和好如初,所以我们才那么有恃无恐;或者是我们把自己的家人当做出气筒,在这个压力大于动力的时代,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会碰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它们让我们的情绪变得灰暗,这种灰色的情绪急需找到发泄的出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能向朋友或陌生人来倾诉发泄,于是不自觉地就把这股无名火发到了自己的家人身上。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处理我们和家人之间的争执,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想象成自己的朋友,有时关系过近反而不好相处,就像太阳之所以温暖是因为它离我们的距离恰到好处。如果离得太远,我们将都生活在冰川之中;如果挨得太近,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又都会被烧死。我们可以把家人当做我们最好的朋友,彼此关怀又保持一点距离,也许这才是杜绝家庭摩擦,让家庭之爱绵延不绝的最好方法。

亲情绝不只是血缘关系那么简单

亲情绝不仅仅是血缘关系那么简单,我们在生活里需要领悟的不仅仅是如何赚到更多的物质财富,还要领悟爱,否则,即使我们的高楼座座耸入云霄,我们也是失败的。

年轻这个词有多种含义,它既意味着青春、美好、斗志、激情,同时也伴随着青涩、迷惘、盲目和经验的缺乏,年轻人所特有的奇思妙想让人如沐春风,他们思想中的盲点却也让他们自己吃尽苦头。有时你会纳闷,年轻人那些奇怪的念头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但是当你偶尔翻出自己从前所写的日记,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当时也是一样的。

谁也无法弄清楚年轻人到底有多少奇怪的念头,就像你永远数不清天上的星星一样,有很多在我们眼里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他们却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比如一位年轻的女士写信向我阐述她对血缘关系的雷人看法,她这样写道:“所谓的血缘关系真的是那么重要吗?在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基本都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也毫无共同语言,而父母总是告诫我们和自己的亲人要相亲相爱,其实他们根本不理解我们,兄弟姐妹之间为什么非要相亲相爱呢?我们的喜好不一样,我们的人生观也不一样,难道只因为我们有所谓的血缘关系,我们就要彼此爱护吗?这太荒谬了!”

当你听到这里,也许会像这位年轻的女读者一样感叹一句:“这太荒谬了!”但它却是事实,触目惊心的事实,在现代家庭里面我们都面临着这样的压力,这些压力源自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有了更大的房子,却让我们的亲情变得狭窄,我们的汽车能更快地抵达目的地,我们却不能及时地和自己的亲人做情感上的沟通。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让我想说一句:“这太荒谬了!”

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绝不仅仅是血缘关系那么简单,我们在生活里需要领悟的不仅仅是如何赚到更多的物质财富,还要领悟爱,否则,即使我们的高楼座座耸入云霄,我们也是失败的。

快乐处世法1——谦卑

我们所受到的对待远远好于我们所应得的。我觉得,这种宽容并非无偿奉送,而是需要我们以后在适当的时候转给他人。

每个人都曾是个任性的孩子。在小时候,父母宠着我们,宽容我们一切调皮捣蛋的行为,不论是用烟花点燃小狗的尾巴,还是爬到高高的树上掏鸟蛋,当我们长大了,我们不再那么任性,但是也难免会做出一些可笑的、愚蠢的甚至伤害到别人的事情,这时候,还会有人像父母那样宽容我们吗?

有的,还是有的,当某个被你伤害过的人不计前嫌的帮助你时,你忍不住感叹:原来善良的人这么多啊!是的,善良的人很多,而你是否能把自己无偿得到的东西在未来的岁月里再给予他人呢?

有的人慷慨,但也有人是典型的“财迷”,把自己的东西看得比天还大,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给别人一点什么,尽管他们也曾得到过别人无私的帮助,我曾看见过一对献血的伴侣,当献完血从医院走出来时,一个亲戚不解地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去献血呢?这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吗?自己的血就要在自己的血管里流动,这当然是天经地义的,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去献血!”这对夫妇笑了,丈夫告诉那个亲戚,他曾经的想法和他一样,直到有一天,他出了车祸,严重失血,是一位路过的好心人把他送到了医院,并且在危急时刻把自己的血输给他,他才捡回一条命!而这位好心人连姓名都没留下就走了,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震撼,彻底改变了他自私骄傲的性格,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到献血日,他都要去无偿献血。

我最近还看了一个日本编辑写的自传,在这本书里他用优美的笔调描绘了自己年轻时的生活,他和我们大家一样,在年少轻狂的时候给他的父母惹了很多麻烦,当他回首过去的岁月,他惊讶于长辈对他的宽容与谅解,他也从中学到了关于人生关于宽容的智慧,他是这样说的:“这就是人类天性的美好所在,我们所受到的对待远远好于我们所应得的。我觉得,这种宽容并非无偿奉送,而是需要我们以后在适当的时候转给他人。”

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啊,我们所得到的远远超过我们应得的,当我们伤害了别人的时候,别人可能会不跟我们计较,我们更应该感到谦卑,而不是自鸣得意,我们要打包好别人赠予我们的宽容,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把它邮寄给需要的人。

快乐处世法2——不要吹嘘

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真正有实力的同样是那些谦逊的人,他们不需要花很大成本去报纸上登广告,他们多年积累下来的良好口碑是最大的金字招牌。

“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这句话被用来讽刺那些自大之人,但是我认为这句话已经过时了,因为在现代社会,那些到处“晃荡”的人可能连半瓶子都没有,有的甚至是一个空空的瓶子,但是他们照样好意思“晃荡”,直到有一天,晃荡到了天上,然后又摔在地上,人们才看清他们,原来真的是啥都没有啊。

说起这些氢气球般自大的家伙,就不得不提到那些真正伟大却谦逊的人们,比如林肯,他的功绩可以算得上是流芳百世了,但他自己却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并不算什么,并不足以载入史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并不是这些伟人们惺惺作态,而是他们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宇宙苍穹比起来,人类那微不足道的俗世功业又算得了什么呢?有些人则相反,他们年纪轻轻就认为自己有资格进入历史,并且不遗余力地吹嘘自己,其肉麻、做作之态简直无以复加,其实他们是心虚的,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并不真的以为自己足以进入史册,他们之所以这样,说穿了是一种投机的行为,或者说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真正有实力的同样是那些谦逊的人,他们不需要花很大成本去报纸上登广告,他们多年积累下来的良好口碑就是最大的金字招牌,只要提到他们的名字,人们都会会心一笑:“噢,原来是他啊。”这种谦逊恰恰是自信的一种表现,除了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外,还因为他不需要过多的赞美之词,这种赞美之词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影响他的判断力。另一些人则相反,明明是个皮包公司,他非要在广告里吹成国际大财团;明明是个残疾人,他非要说自己是运动员;明明没有多少钱,他非要说自己是家财万贯。这种人不过是虚荣心作祟,或者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诈骗式的吹嘘,这种人的下场通常是很可悲的。

如果我们这个世界能多一点谦逊,少一点吹嘘,多一点努力,少一点投机,那我们每个人都能过得充实而无畏。我们不要去想是否该干点能名垂青史的勾当,也不要妄想在生活中顺手牵羊,我们只需凭着自己的天性和兴趣来选择生活,选择人生,那么我们的生命就是完整的,就是不可磨灭的,就是有价值的。

快乐处世法3——对别人耐心一点

我们对待自己的缺点就像蜗牛散步一样缓慢,而一旦别人的表现没有让我们满意,我们就恨不得让那个人重新回到胚胎状态,让他们从来不曾出生过。

“我们的耐心就像一次性筷子那样不耐用。”一本小说中如此幽默地描写道,而我要说的是,现代人的耐心还不如一次性筷子那样耐用。但是耐心也分对自己还是对别人的,我们并不缺少对自己的耐心,我们缺少的是对别人的耐心。

有时别人犯了一点小错就会令我们抓狂:“这家伙太没用了,这点小事儿都办不好。”“难道你是猪脑子么?”“为什么你不能聪明一点点?”这些抱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是它们大多只会让我们的血压增高,或者对我们正着手处理的事情起反作用,当一个人听到这些伤自尊的话,要么火冒三丈,要么彻底绝望。如果你们正在进行着一项重要的工程,这样的话可能会让整个工程泡汤。

有时别人犯错,只是因为他还是个新手,不了解具体的流程,但是我们却连一点耐心都没有,上来就是劈头盖脸地一通怒斥,仿佛他们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似的,我就曾见过在一个企业中,一位项目负责人在大声呵斥他底下的员工,其声音之凌厉胜过森林里的一头咆哮的灰熊,而我后来了解到,他训斥的那几个员工,上班还不满一周。

我们经常因为别人一些小小的无知而大为光火,却对自己的愚昧视而不见,即使这愚昧已经伴随我们很多年了,我们对待自己的缺点就像蜗牛散步一样缓慢,而一旦别人的表现没有让我们满意,我们就恨不得让那个人重新回到胚胎状态,让他们从来不曾出生过。

许多人对自己这种自私的行为都不加重视,他们通过改变别人来让自己满意,却还认为自己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别人好,甚至大言不惭地说是为了这个世界。这让一些人原本可爱的淳朴性格被改造得非驴非马,成为这个残缺世界的一道破碎的风景。

谁对别人越没有耐心,他就对自己越有耐心。为什么不正常一点?我们为什么总是苛求别人?为什么总是放过自己的任性和愚昧?如果真的要改变的话,我们还是先从自己身上做起吧。

快乐处世法4——榜样胜过说教

用榜样的力量来教化别人,如同春风化雨,用说教来教育别人则是事倍功半。

孩子们总是在抱怨学校里的老师,认为他们只会无聊的说教,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教师的职责不就是说教吗?但你要承认,如果一个老师只是在不停地说教,那他是吃力不讨好的。而那些让孩子心悦诚服的老师,几乎很少对孩子进行纯粹的说教,他们多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如果我们的漂亮话说得太多,却总不付诸行动,就会给人以华而不实的印象,即使我们的话再有道理,别人也不会把我们当回事了。老师教育学生,父母教育子女,都要明白这一点,行动比话语更具说服力,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诚实,那么首先你在生活中就不能说谎,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有坚忍不拔的品格,那你就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消极低沉。用榜样的力量来教化别人,如同春风化雨,用说教来教育别人则是事倍功半。

榜样胜过雄辩,你用书面道理只能勉强说服别人,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认为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你的行动则能感化别人,让人打心底认同你。有这样一个关于圣弗朗西斯的故事。他带领兄弟们去村子里布道,他们手挽手向山下走去,沐浴着早春的阳光,谈论着爱和真理。他们穿过村子,从山的另一边回到了修道院门口,期间并没有停下来。“我们并没有布道啊?”一位兄弟疑惑地说。“我们已经布道了。”弗朗西斯回答:“我们在上帝所赐予的爱和阳光中沐浴了一整天,这就是我们的布道!”

说到不如做到,榜样胜过说教。我们希望别人做到的,自己先把它做好,这样别人才能信服我们,以我们为榜样。

警惕小人

我们的社会如果继续放任道德感的沦丧,那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个世界也会变成一个“小人国”,只不过我们不是身材矮小,而是灵魂卑微。

有些人很奇怪,明明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但他做出的种种行为无一不是小人的行径,就像拿着一个高音喇叭,不停地喊着:“大家注意了,我是小人!”因为他们表现得太过扎眼,这些小人在生活中很容易就能被分辨出来。

有一天我去拜访某个企业家,他家里养了一条哈巴狗,我一进去,那条哈巴狗就冲我“汪汪”地叫起来,让我很尴尬,这个时候,那个企业家说了一句让我很气愤的话,他说:“我家的狗可是很有灵性的,它能辨别好人和坏人啊。”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是个坏人。过了好一会儿,某个著名的官僚也来到他家里,那条狗也对着那个官僚叫了起来,官僚显得很不高兴,企业家一脚把狗踢到了一边,谄笑着说:“我家这狗不懂事,希望您不要介意。”这位企业家的所作所为真是让我大跌眼镜。

这就是小人典型的特征:势利!他们见高就拜、见低就踩,一点也不知道掩饰,以至于丑态毕露,为人所不齿。我现在很纳闷,为什么现在的小人连基本的掩饰都没有了呢?难道他们没有一点羞耻之心吗?莫非他们竟然为自己是真小人而骄傲?我认为这是这个时代的特点,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不再是用爱这个纽带来连接,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这也许就是我们物质繁荣背后的精神荒漠、道德荒漠。

这种显而易见的小人倒还好对付,还有一种小人是懂得伪装自己的,从表面上看,他可能是一位谦谦君子,一个正直的大学教授,或是一个貌似忠厚的工人,他们待人接物谦恭温顺,当着你的面他们笑得像世界上最善良的人,当你一转过身去,他们就从你背后捅一刀。许多正直的人都吃过这种小人的亏,他们会利用我们的弱点来攻破我们,比如我们的善良、耿直、忠厚,这些人性的优点统统都成了小人的突破口,对于这样的小人,我们一定要多加小心。

从前有一位著名作家写过一本小说,这部小说里有一个叫做“小人国”的国家,这个国家里的人身材都非常矮小,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在现代,我们的社会如果继续放任道德感的沦丧,那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个世界也会变成一个“小人国”,只不过我们不是身材矮小,而是灵魂卑微。

我希望所有正直的人都能联合起来,共同抵制这些小人,他们创造了一种势利的价值观,单纯地用家世、财富来评判一个人,而不是用善良、勇敢来判断。我们要冲破这种价值观的迷雾,让正确的价值观重新降临。

高尚的自私

有些人在高尚的幌子下干着自私的行径,有些人却把自己的高尚行为谦虚地说成是因为自私。

这个世界真的是太复杂了!我们曾经用非黑即白的眼光来看世界,以为一切都是泾渭分明,善与恶、黑与白、光明与黑暗,但是经过世事变迁,我们终于明白,世界并非如我们的想象。

有些人在高尚的幌子下干着自私的行径,有些人却把自己的高尚行为谦虚地说成是因为自私。林肯在当律师的时候,有一天和他的同行赫恩登坐着一辆破马车出游,他们一路上都在讨论一个哲学命题:人是否有无私的行为。林肯认为没有,而赫恩登认为有。

就在他们讨论得正激烈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道路泥泞不堪,这时他们看见一头小猪被夹在了一片破旧的栅栏上,这头小猪不停地嚎叫,这时他们的车正好路过栅栏。林肯突然从车上跳下来,从满是污泥的路上走过,亲手把猪从栅栏里解救了出来。当他回到车上的时候,自己的衣服已经湿透了,鞋上还沾满了污泥。

赫恩登得意地说:“你的行为完全证明了我的观点是正确的,你这就是那种傻里傻气的无私行为,其实你不必把自己搞得这么狼狈,那头猪完全可以自己从栅栏里逃出来的。”

林肯看了一眼赫恩登,说:“你错了,亲爱的朋友,我这完全是自私的行为。如果我不把那猪崽子弄出来,我会一晚上都睡不着觉的,那头猪的嚎叫会在我的梦里延续下去。它也许真的可以自己逃出来,但是我是无法亲眼目睹的,所以还是亲自把它弄出来保险一点。所以还是我的看法正确。”

林肯明明是因为自己的善良之心才把那头小猪解救出来,他却幽默地说是自己的自私行为,越是这样,越能体现出林肯的高贵灵魂,而赫恩登虽然认为人是有无私行为的,但他自己却不肯对一只需要帮助的小猪伸出援手,还冷言冷语地讽刺林肯,灵魂的高尚与自私,立见分晓。

正如“自私”这个词在林肯身上摇身一变,竟然变成了一种高贵情操,在生活中同样不乏像林肯这样可爱的人,他们乐于助人,却羞于承认,明明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却把自己的高尚行为说成是为了一己之私,没错,这是一种自私,但这种自私是高尚的。 3yafRJyM6e6Njw2g47CaPiqj//j3tdJdhKYrAattUL4R8F+m/qRQjxXFsPHQO3i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