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快乐是个什么玩意儿

谁是世上最快乐的人

如果这世上真有不朽,那就是人们在做某件事时的那种忘我精神。

谁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如果有人问你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呢?是腰缠万贯的富翁?还是像拿破仑一样叱咤一时的帝王?且慢作答,一位英国人提出这个问题后,宣布向能给出最佳答案的人颁发奖品。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份获奖名单,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

以下是获奖者:一位整日劳碌的母亲;站在自己刚刚完成的作品前吹着口哨不修边幅的艺术家;在海边堆沙子的小孩儿;一位完成高难度外科手术,挽救了一位病人的医生。

这份获奖名单是否让你若有所思呢?你是否会感叹原来快乐和物质财富之间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份获奖名单上加上更多的名字,就像一场快乐的接力赛。比如,一个人做某一件事情,成功地逃过了他人的监视;一位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逐渐成熟起来;一位政治家发起或实行了一项对人类福祉有益的计划。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快乐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做某件事情时都心无杂念而且充满了兴趣,全然忘我地投入,不去想成功的荣耀,也不去想失败后的沮丧。这种当下的专注,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一对夫妇开车去海边度假,在路上他们因为一些小事不停地争吵。整个旅程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煎熬,但他们都暗自安慰自己:“等到了海边就好了,那里的美景能让人忘记不开心的事情。”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正是黄昏,夕阳微醺,海风轻柔,这优美的景色本该让他们心驰神往,但是一想起之前的争吵,他们很难让自己静下心来欣赏。到最后,美丽的夕阳也变成了黯然的落日,他们期待已久的度假以失败告终。

对待生活,我们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总以为选择一个美好的目标,然后为之去努力打拼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却忽视了对过程的专注。要知道最后的成功只是短暂的一瞬,如果我们不能在每分每秒的专注中找到快乐,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让我们静下心来感受一下,你会发现原来快乐的本质是如此简单!快乐本身是唾手可得的,就像那个在沙滩上堆砌城堡的孩子一样,他不会去想在他离开海滩以后,一阵海风就会让这些建在沙子上的城堡瓦解,他只专注于当下的快乐。而人类所做的大部分事情,又何尝不是那沙子堆成的城堡?又何尝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呢?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断言——如果这世界真有不朽,那就是人们在做某件事时的那种忘我精神。

人生有悲有喜,在我们快乐的时候,就要忘我地投入,并且把这快乐带给别人,以至于因为有我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一点。当我们难过的时候,也要努力挖掘内心的快乐。要知道,快乐绝不会对追寻它的人吝啬。

是什么杀死了你的快乐1——拒绝“过敏症”

过于敏感就是“过敏”,就像小孩子感冒发烧打针时对青霉素过敏一样,会起很多小疙瘩,如果我们对待自己过于敏感了,生活同样会丢给我们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

究竟是什么让你不快乐?难道是生活真的跟你过不去吗?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台收音机。我们知道,收音机可接收各种电波,从而收到五花八门的电台广播,像新闻、娱乐、音乐、脱口秀等等,我们的大脑也能接收到从别人那里传来的“电波”。而有些人的大脑则过于灵敏了,就像一台雷达一样,哪怕是别人一点点的言语刺激,都能让他痛苦万分,一言以蔽之,这种人的问题就是过于敏感。

其实,适当的敏感并不是什么坏事。比如,我们只有对色彩敏感,才能欣赏到绘画大师妙不可言之处的美妙;我们只有对音乐敏感,才能享受到犹如天籁的旋律;我们只有对所从事的工作敏感,才能有创意地完成任务。敏感这个词常常是和麻木相对应的,当你觉得自己很敏感时,你不用难过,你倒应该庆幸自己起码不是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麻木不仁更恶劣的品质了。

听了上面的话,也许你有点为自己的敏感而沾沾自喜了。但是请注意分寸,不要让自己过于敏感。过于敏感就是“过敏”,就像小孩子感冒打针时对青霉素过敏一样,会起很多小疙瘩,如果我们对周围的事物过于敏感,生活同样会丢给我们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有时别人的一句无心快语,过于敏感的人会以为这是专门针对自己说的,从而给自己增添完全不必要的烦恼,而别人原本善意的批评对他们来说更是犹如一把尖刀。

过敏的人大多是缺乏幽默感的。他们对自己抱有太多的同情,觉得别人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伤害到自己敏感的心灵。但奇怪的是,这些过敏的人对别人的痛苦反而缺乏最起码的同情心。他们的同情心之所以如此有限,可能是因为都用在了自己身上,以至于再也无暇顾及别人的缘故吧。

由此看来,有些人之所以“过敏”,是源自人性中的自私。对一个人来说,这是很可怕的,过敏会让他长期生活在痛苦和烦恼中,快乐将与他绝缘——因为他们往往放大了生活的痛苦,反而对生活中的快乐熟视无睹。

为了不让自己过于敏感,那就让我们努力拓展自己的眼界,多关心别人,关心这个世界,把渺小的自己融入到这个大千世界中去。否则,我们会觉得这个世界也和自己一样冷漠,也和自己一样“过敏”,即使解决之道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也将永远寻找不到“脱敏”的办法。

是什么杀死了你的快乐2——拒绝“圆满症”

我们岌岌可危地在剃刀边缘追逐我们的“圆满”而不自觉,就像现代的科学能让我们的寿命变得更长,却不能保证让我们每个人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我认识一个朋友,唯一的爱好就是吃。当然,可口的食物应该没有人讨厌吧?如果他要了两个汉堡,他吃了一个就饱了,但他照样会把第二个汉堡像篮球手投篮一样“投”到自己的胃里,因为他觉得这样他才吃得“圆满”,直到有一天,他的体重达到了220斤,他才发现自己的身材也“圆满”了,而为了可口的食物,导致他的生活不再可口。

我们许多时候正像我这位朋友一样,过于追求圆满,要上最好的学校,要考最高的分数,要买最贵的车子,甚至在做俯卧撑时每次也一定要做够100下,过分追求圆满会让我们生病,这种病在医学史上尚未命名,我们暂且称它为“圆满症”。

这种病是一种时代病,它跟这个事事追求效率追求效果的时代是分不开的,我们工作上要求自己做得圆满,在人际交往中也要求自己滴水不漏,我们为了“圆满”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这个世界好像故意跟我们作对似的,我们大多数时候偏偏很难达到圆满的境界。工作终于加班熬夜圆满地完成了,看望父母的时间却被占用了;自己想说的话“圆满”地表达清楚了,却伤害了朋友的感情;当你“圆满”地做完100下俯卧撑时,却因为最后一下不慎把自己的腰扭伤了,以至于住了好几天医院。看来,圆满真的是可望而不可求啊。

在这个充满缺陷的世界里,就连不食人间烟火的月亮都有阴晴圆缺,偏偏人类非要追求所谓的“圆满”,岂不是有点不自量力么?圆满就像水中的月亮,只是一种幻想中的美好,稍一触碰,圆满即成泡影。那些所谓的“圆满”不过是一些片面的圆满,生活的一方面圆满了,另一方面便因为这圆满而变得残缺。

但我们通常会因为某方面的圆满而忽视另一方面的残缺,这个时代让我们变得目盲,我们岌岌可危地在剃刀边缘追逐我们的“圆满”而不自觉,就像现代医学能让我们的寿命更长,却不能让每个人都活得有意义。

为什么开刀医生害怕天黑

这些偏见像畸形的种子根植在我们的大脑里,不受我们的理性控制,久而久之就会开出思想上的罂粟,长出精神上的毒瘤。

每个人都会有恐惧的时刻,包括黑社会老大在内。

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恐惧吗?我们又该如何对付这种恐惧?

恐惧症是人类大脑中不正常的一种状态,它是由儿时心理的扭曲或伤害造成的。但是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患有恐惧症,所以对现代人来说,有一些无甚大碍的恐惧症又是一种正常状态,我们大可不必谈虎色变。

我们婴儿时期的第一声啼哭也许就是恐惧症的雏形,然后随着我们生活经历的增长,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恐惧症。它们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比如有一种听起来非常深奥的“幽闭恐惧症”,它所表达的意思却很简单:就是怕一个人独处,害怕封闭的空间。这种恐惧症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一个人在童年时期不经意地被关在了封闭的橱柜里,由此造成了他以后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可以这样说,恐惧症是一种婴儿综合征,与其说它可怕,不如说它可笑,当我们对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感到恐惧时,别人就会说:“别像个孩子一样。”

“像个孩子一样”,这句话揭示了恐惧症的本质。比如,给很多人开过刀的约翰逊医生自己却不敢在黑暗中睡觉,他在睡觉时必须要整晚地开灯。这让我们忍不住感到好奇:是什么原因让习惯了“刀光剑影”的医生像个孩子一样怕黑呢?原因很简单,约翰逊医生在孩提时代曾受到过黑暗的惊吓。

这样的例子是很多很多的,有些人不止患有一种恐惧症,甚至有些人患有众多的恐惧症。如果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很多这样那样的偏见不也是一种恐惧症么?有人害怕某个数字,拒绝住带那个数字的房间;有人从来不跟某个星座的人打交道,认为这个星座的人会给他带来坏运气;还有的人害怕独处,哪怕只是10分钟的时间。而这些偏见却被我们冠冕堂皇地称之为原则。它们像畸形的种子根植在我们的大脑里,不受我们的理性控制,久而久之就会开出思想上的罂粟,长出精神上的毒瘤。

但是一些无伤大雅的恐惧症绝非罪孽深重,仅仅是因为我们还保留着孩子的某些可笑的特质,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很容易治好它。一旦治好了,别人就不会再对我们说:“别像个孩子一样”之类的话了。我们或许还会为此感到一丝遗憾呢。

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那些真正快乐的人,未必拥有惊人的财富,他们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该如何获得。钱不过是我们的一个工具,就像划船时用的桨一样。而太多的人错把手里的“桨”当做航行的目的。

金钱绝对是现代社会炙手可热的东西,不管是谁都无法躲开它那耀眼的光芒。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好像都在围绕着金钱打转,一切有可能赚到金钱的事情大家都跃跃欲试,一切有关金钱的话题大家都津津乐道,一位朋友就曾向我写过这样一封信,在信中他非常诚实地对金钱大肆赞扬,这可能代表了许多人共同的态度。

这位朋友写道:“好了,让我们不要再遮遮掩掩了,好好讨论一下关于金钱的问题,那些认为金钱不重要的人是虚伪的,他们道貌岸然地跟金钱划清界限,以证明自己的清高,可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如果一天没有金钱的支撑,他们连糊口都是问题。他们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说,金钱不会带来快乐。金钱怎么会不能带来快乐呢?想想那些舒适的房子、可口的美食、惬意的旅行,这些都需要金钱来支撑。而那些金钱匮乏之人的惨状,又是多么触目惊心啊,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只能在公园的长椅上过夜,吃不到有营养的食物,只能等待政府的救济面包,如果你对他们大言不惭地说什么金钱无法带来快乐,他们也许会跳起来给你一记耳光。所以大家还是不要那么虚伪了,承认金钱的重要性,并且努力地追求它,这才是现实中人生的价值所在!”

我同意这位朋友的关于金钱重要性的阐述,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金钱和快乐并不完全挂钩,那些穷困潦倒的人也许没有快乐可言,但我所认识的一些亿万富翁,同样是闷闷不乐的,其程度甚至还要超过那些贫穷的人。

金钱可以带给人们吃穿住行,甚至是奢侈的享受,但这些跟快乐还有一定的距离。首先,我们每个人获得金钱的来源是否都是光明正大的?如果一个人用非法的卑鄙手段来获取金钱,那我想他一定不会快乐,他会随时提防着别人发现他的秘密。一个因为非法获得财富而被判重刑的人说:“我真是太傻了,金钱带给我的只有灾难,想想从前那些贫穷但是自力更生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啊!”这句真情流露的话足以给我们以启示,当然金钱也并非他想象的那样只会带来灾难,关键是他获取金钱的方法不对,即使他没有被抓获,逃脱了审判,我想他也不会快乐,他的良心也会受到煎熬。

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合法获得大量金钱的人们,我有几个这样的朋友,他们通过自己勤勤恳恳的经营,换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他们中间真正快乐的人寥寥可数,大多数人被工作的压力弄得愁眉不展、笑口难开。如果你对他们说金钱和快乐成正比,他们也许会冲你苦笑,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快乐也许只在电视机里存在。

那些真正快乐的人,未必拥有惊人的财富,他们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该如何获得。钱不过是我们的一个工具,就像划船时用的桨一样,如果没有这个桨,我们哪里都去不了,但是我们在人生的大海里面航行,太多的人错把手里的“桨”当做航行的目的,这岂不是太荒谬了?

快乐不能没有钱,但有钱不等于快乐

大多数人每天都要为赚钱而奔波劳累,发薪水的那一天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个坐标,发了6次薪水,意味着半年过去了,发了12次薪水,意味着一年过去了,如果一个人能活到100岁,那生命对他来说也不过就是领1200次薪水而已。

“我们生活的中心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可能各有各的看法,但是在一次调查问卷中,有不少人都填了这样两个字:赚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赚钱成为生活的中心,貌似是与时俱进、理所当然的事情,大多数人每天都要为赚钱而奔波劳累,发薪水的那一天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个坐标,发了6次薪水,意味着半年过去了,发了12次薪水,意味着一年过去了。如果一个人能活到100岁,那生命对他来说也不过就是领1200次薪水而已,何况还有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领的是年薪,想到这一点,你会不会觉得有点不寒而栗呢?

赚钱当然无可厚非,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如果一个工人在做了许多艰辛的工作后没有得到任何报酬,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但是有些人想要得到的财富远远多于自己的需求,他不是因为在实践理想的过程中意外地得到了巨额财富,而是他的理想本身就是谋利!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让赚钱谋利成为自己生活的中心,那离世界的末日也不远了!想想看,没有了那些为了理想而不计报酬的人们,那么生活该是多么冰冷,就像一台巨大的机器一样,麻木而机械地转动着。没有人在微风习习的四月写一首小诗,因为无法谋利;没有人在甜蜜的仲夏夜弹奏,因为无法谋利;那些慈善机构也将纷纷解散,因为无法谋利!

好在我们的世界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贪婪,当我们有这种赚尽天下财富的妄想时,不妨想想那些数以百万计的底层劳动者,他们干的是最脏最累的活,报酬却少得可怜,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靠救济金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谋利这个词从来都不曾出现在他们的字典里,他们所渴求的只是拥有温饱的生活,不再忍饥挨饿。而另外一些人,通过一些手段聚敛了大量的财富,或者一出生就继承了庞大的财产,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意味着如何来更好地挥霍而已,这种人要么是为富不仁,要么是寄生虫,我想大多数人都会为他们感到羞耻。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另外一些人身上,他们是理想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计报酬地奋斗着,他们中有传教士、乡村老师、科研人士、民谣歌手、诗人、摄影家、慈善工作者、新闻记者等等,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有时不但不能回馈给他们丰厚的报酬,反而会给他们带来孤独和磨难,但是人类的希望正是寄托在这些人身上,他们或许会为了生存暂时与生活妥协,但是这种妥协只是一种出于战略战术上的考虑,他们永远不会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正是由于这些梦想的存在,才让这个孤独转动中的地球有了存在的理由。

快乐和荣耀是借不来的

我们物质上一时的匮乏可以向别人借,那我们精神上的匮乏呢?我们能从某个人那里借来吗?

我们都有向邻居借东西的经历。比如,当你做饭时发现醋用完了,商店离你住的地方又太远,这个时候你或许就会求助于你的邻居,而你的邻居十有八九也会愉快地把醋借给你。我们物质上一时的匮乏可以向别人借,然而如果是我们精神上的匮乏呢?我们还能从某个人那里借来吗?

生活中我们不只需要醋,我们还需要一些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比如个人的荣耀,有时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取得的,但有时我们费尽力气也无法获得,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亲戚或朋友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绩,我们也许会不经意或有意地从他们那里“借”一些过来。

有一对夫妻,他们的生活很拮据。但有一天,他们用一种不太靠谱的方式研究了他们的家世,得出了他们家曾经是名门贵族的结论。这让他们非常高兴,他们不再去想如何让自己现在的生活变得更好,而是沉浸在这个不靠谱的幻想之中,从而得到一种荣耀和满足。当别人指出他们的生活过于懒散时,他们会说:“可能是我们的血管里流动着贵族的血液吧。”说完还要悲壮地感叹一句:“可惜现在没落啦,想当年……”

尽管这些借来的荣耀会让他们暂时感觉良好,但在别人眼中,他们无疑是可笑甚至是可鄙的。有位朋友为了研究美国总统林肯,特别拜访了一位尚在人世的林肯的堂兄,希望通过他的回忆能得到一些关于林肯有价值的资料。但这位古怪而健谈的老人却让他哭笑不得。在长达几个小时的对话中,似乎只能得到这样一个信息——他是林肯的第二个或第三个堂兄。他反复自豪地强调这一点,仿佛林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里也有他的一份功劳似的。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周围比比皆是,当你走在大街上,能看到许多人的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神情,你不用作调查就能猜得出,他们大多有着某个显赫的亲戚,甚至就连我们自己有时也有这种想法。然而,我们一定要明白,这种与别人的荣耀套近乎的做法是可悲的,有些东西真的是“借”不来的,因为这些东西是必须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快乐的“拐角哲学”

所谓的死胡同不过是一条街的拐角,走出这个拐角,又是海阔天空了。

“我真的是彻底绝望了,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一位读者在来信中这样写道。我看完了他来信的所有内容,并没有觉得他所说的事情真的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相反,我却认为那件事情有许多解决方法。

是因为我比这位读者聪明么?当然不是,我们有的时候会有一种走投无路的感觉,实际上情况并没有那么糟,就像走夜路的时候,因为黑暗,我们会觉得前面是个死胡同,如果我们停下脚步,就可能被眼前的黑暗迷惑,以至于无法抵达我们的目的地,但是如果我们能冷静下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所谓的死胡同不过是一条街的拐角,走出这个拐角,又是海阔天空了。

阻碍我们前行的只是拐角处的黑暗,这“黑暗”就是我们在遇到事情时所产生的一些负面情绪,包括恐惧、失望、信心的缺失等等,由于这些负面情绪,我们才会看不清眼前的真相,觉得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但是一些局外人却能比你自己看得更清楚,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你,可以向这些局外人请教,他们也许会提供给你一些宝贵的建议。

我认识一个朋友,几年前因为一些糟糕的事情,她以为自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后来事实证明,她当时面对的只是一个拐角。于是她写信和我分享她的经验。 “有时不安和恐惧会遮蔽你心灵的眼睛,让你看不清自己当时的真实处境。但有意思的是,我们总是把事情往坏里去想,而实际的情况根本没有那么糟,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因为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它会把我们引向真正的灾难。比如当你开车时,由于速度太快而让车轮打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如果你总是紧盯着旁边的阴沟,那你十有八九真的会掉进去,即使实际上这阴沟离你的距离非常之远!”

这不禁让我感慨万分。人生处处是拐角,如果我们把它们都看做死胡同,而没有坚定地走下去,那我们会丧失掉多少机会呢?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掌握这套“拐角哲学”,在失意的时候不要气馁,用心中理智的光芒照亮眼前的黑暗。

打好下一个球

打好下一个球!这也许是我们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过度紧张只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只在电光火石的瞬间

“完了,只剩10分钟时间了。”我的朋友杰克参加人生中重要的职业考试,在临交卷只有10分钟的时候他还有3道大题没有做,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已经紧张得无法思考了。

后来,他向我描述了当时跳跃式的混乱思维:“一看表,只有10分钟了,3道大题还没有做,我开始紧张起来。下一道题的题目都无法完整的看下去,我想这下肯定完了,前面好像答得也不太好,这次考试十之八九不会通过,那样的话爸妈肯定会责备我,女朋友也会挖苦我,天啊,我该怎么办啊!”这种极度紧张的情绪一直持续到交卷的铃声响起。当然,他一道题也没做,甚至题目都没读完。

考试结果出来了,杰克以5分之差落榜,而后面每道大题的分值都在10分以上。杰克看着成绩单后悔莫及,他对我说:“如果当时我能冷静下来,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试卷上,那我起码能做出一道题,那样我就可以顺利通过了。”

我想许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遭遇,因为过于紧张而错失良机。一道复杂的大菜因为最后一道工序没做好而滋味全无;一场惊心动魄的商务谈判因为一句话不谨慎而前功尽弃;一场看似稳赢的球赛由于最后一局的掉以轻心而让对手反败为胜。在生活中,这些不堪回首的经历还少吗?也许有的人说,道理我都明白,但是一到关键时候我就掉链子,这该怎么办呢?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事例。有人问一位网球冠军:“你的最后一场决赛打得很艰难,你与对手只有一分之差,你当时是什么感觉?在想些什么?”这位冠军对这个问题感到诧异:“我在想些什么?我在想如何打好下一个球!”

一语惊醒梦中人。如何打好下一个球!这才是我们如何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过度紧张只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只在电光火石的瞬间,如果你让自己冷静下来,抓住这关键的一瞬,那么你就成功了。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打好下一个球,不要去想已经打过的球,更不要去想最终的结果。

两性快乐法

在你们抱怨的同时,你们可以问问自己,你对妻子所做的事情感兴趣吗?你是否看到她为你精心准备的饭菜,熨得笔挺的西服,擦得一尘不染的地板,你有因为这些而欣赏你的妻子吗?

《圣经》里面说,女人是用男人的一根肋骨做出来的,那么有缘结为夫妻的两个人是不是应该是一体的呢?不论是在重大事情的决策上还是在生活里个人的爱好上,你们按道理来说都应该心心相印、步调一致吧?但我最近收到一位男士的来信,抱怨自己的另一半不懂得欣赏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置之不理,甚至觉得自己的这根“肋骨”开始跟自己有点格格不入了。

不只是这位男士有这样的困惑,许多女士也都有类似的抱怨。我想要说的是:“大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在你们抱怨的同时,你们可以问问自己,你们对你妻子所做的事情感兴趣吗?你是否看到她为你精心准备的饭菜,熨得笔挺的西服,擦得一尘不染的地板,你有因为这些而欣赏你的妻子吗?”

可能你是个球迷,但你的妻子却喜欢电影。当你关注的球队赢得比赛时,你欢呼雀跃,在此刻,你第一时间告诉你正在厨房做饭的妻子,希望她跟你分享这喜悦。她的反应可能很热烈,也可能很冷淡。热烈是因为她在照顾你的情绪,冷淡可能是因为她正忙着做饭,或是她已经厌倦了附和你。于是你郁闷地想,这根“肋骨”是怎么了?难道她不爱我了么?难道她真的不爱我了么?其实,很多时候,妻子坐下来陪你看她自己不喜欢的球赛时,就是一种爱的付出,而不是她应尽的义务,你为什么不同样多陪着她一起看她喜爱的电影呢?最起码,你们可以皆大欢喜地看一场关于足球的电影嘛。

夫妻在一起,关键是要互相理解、互相扶助,而没有必要去同化对方。如果你的妻子没有了自己的个性,那她并不是一个好妻子。如果她像台复读机一样每天在你面前只说那几句你爱听的话,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可怕呢?一个和谐的婚姻需要有爱,需要技巧,需要互相欣赏互相关怀,还需要保持各自的个性。如果做到了这几点,我相信你会发现你的那根肋骨的位置正恰到好处。

嚎叫快乐法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办法!你可以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尽情发泄,而又不必担心打扰到别人,当坏情绪被发泄殆尽时,走出屋子,你又重新成为一个阳光的人。

烦躁、郁闷、失意、沮丧……这些灰色的词语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曾寄居过,只是居住的时间长短不同,有的是短期租赁,有的则是长期定居,那我们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走这些“不受欢迎的房客”呢?

狄更斯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方法——在他写的那部《阴冷的房子》中,描写了一栋老式的房子,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房间、过道和楼梯。在这些种类繁多的房间中,只有一间引起了狄更斯的注意,这是一间狭小黑暗的屋子,平常无人光顾,只有在有需要的时候,它才能派上用场,这个房间的名字叫“嚎叫”。

当房间的主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感到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就会走进这个叫“嚎叫”的小房间里,关上门,大声叫喊。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办法!你可以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尽情发泄,而又不必担心打扰到别人。当坏情绪被发泄殆尽时,走出屋子,你又重新成为一个阳光的人。

当我们被一些事情弄得压力过大时,不妨试试这个方法——找间没人的屋子,发泄自己的坏情绪,这个方法有如一道有效的“逐客令”,让那些烦躁、失意、沮丧等不受欢迎的“客人”从我们的心房里卷铺盖走人。当我们打扫干净屋子后,就可以迎接快乐、幸福、爱心这些“好朋友”了。

确实如此,当你闷闷不乐的时候,就去自己秘密的小房间里“嚎叫”吧,相信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lo+O95Mwy+TQQbdXOPCLj7aJ4DlU8PJ+0uGsauvT4tfFeXeT7TS/IOSMuM9oMdh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