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章

乐在当下

一叶障目,不见快乐

生活如同一面大镜子,我们怎样看待它,它就会怎样看待我们,如果你看待生活的眼光已经变成短视和弱视,那就别怪生活忽视了你。

有这样一种人,如果有一筐苹果摆在他面前,他碰巧发现一个苹果上有个烂斑,那么他会对别人说,这是一筐烂苹果;如果一座城市里有个小偷偷了他一块手表,他会对人说:那个城市的人全部都是小偷。

如果有天你有幸或是不幸碰见他,那么你要当心了,也许你的亲朋好友甚至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有可能会成为他口诛笔伐的对象,当然了,这种人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他们只是喜欢以偏概全罢了。

反观我们自己,我们是否也曾有过这种经历呢?我想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一点以偏概全的毛病,我们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自以为看到的就是一切了,我们就像那个给商场里的衣服打上售价标签的服务员一样,给生活中各种事物打上我们自己主观的标签。就像什么悲观主义者、爱面子的人、酒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千载难逢的机会等等,这些似是而非的名词就像电视里吸引眼球的广告一样,带有许多夸张的成分。一个人偶尔闹点小情绪,就给他贴上“情绪极不稳定”的标签,一个人反应稍微慢了一点,就称之为“弱智”,一个人一件小事情没有做好,就说他是无可救药,也许我们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太过吹毛求疵了。

一位朋友曾来信向我抱怨他的妻子,说他的妻子从来没有安静过,就像一个不停运转着的机器一样,每天的喋喋不休几乎让他无法忍受。最近他请我和其他一些朋友去他家里拜访,我特意观察了一下他的妻子,出乎我的意料,他的妻子并不是像他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喋喋不休的妇女,而是一位待人热情的女士。他热情地给宾客们端茶上水,并且还亲自制作了一种独特的小点心,味道非常不错。

我想大多数人的情况都和我这位朋友一样,不停地用放大镜来观察生活,用条条框框来禁锢自己的思想,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生活如同一面大镜子,我们怎样看待它,它就会怎样看待我们,如果你看待生活的眼光已经变成短视和弱视,那就别怪快乐忽视了你,甚至是蔑视你。

人生可以适当游戏,但是不要游戏人生

人生和游戏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游戏可以重复来玩,而人生却只有一次,就像一根烟,一旦点燃就只有燃烧下去。

“别气馁,来咱们玩个游戏,打打球怎么样?”当你沮丧的时候,这种类似的劝说应该听到过不少吧?在今天用游戏来缓解人生的压力已经被广泛地普及了,当代社会的压力五花八门,而我们的游戏项目也是种类繁多,看来应该能打个平手,旗鼓相当了。

如果我们的每一种压力,都有一个专门的游戏相对应,用来减轻这种压力,那该有多好?那些爱玩的人有福了,他们可以找到一个最好的借口:玩各种游戏是为了治疗自己的各种人生压力。总之,游戏跟人生是分不开的,比如在我的小邻居杰克的作文里,他就捕捉到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人生可以适当游戏,但是不能够游戏人生。”虽然这篇作文老师给的分数并不高,但是我认为这句话还是蛮有道理的。

这句话既点明了人生需要游戏,又提醒了我们人生跟游戏绝不能完全等同,但是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却真的把人生当成了游戏,他们终日游荡,无所事事,以逃课鬼混为荣,甚至连一张请假条都懒得写。如果你一脸严肃地告诉他们:“游戏是游戏,人生是人生。”他们会嘲笑你的观念陈旧,他们认为这个时代就是以玩以享乐为主,那些严肃的东西早该消失了。

我真希望这些年轻人能把杰克作文里的那句话念上一百遍,哪怕最后变成机械地洗脑也比他们这种娱乐至死的心态要好。人生跟游戏怎么能混淆在一起呢?尽管人生中的有些事情,我们如果抱着去玩的态度,会做得更好,但是如果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当做游戏来处理,那后果是可怕的,甚至是灾难性的。

人生和游戏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游戏可以重复来玩,而人生却只有一次,就像一根烟,一旦点燃就只有燃烧下去,如果你硬要把人生当成一场游戏,人生就会把你当成儿戏,当年轻时的欢乐逐渐褪去颜色,你却没有积累下一些智慧和经验时,那么你余下的生命将是可悲的,到了那个时候,你不是在游戏人生,而是被人生游戏了。

烦恼有时是因为无路可走,

有时却因为可走的路太多

生活中有太多的“如果”先生和“如果”小姐,他们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有走到底的勇气。

人生的烦恼千千万,有时是因为无路可走,有时却是因为可以走的路太多了,以至于让我们都挑花了眼。

曾经读过一篇叫做《岔路口》的小说,里面的主人公迪克走到一片有着金黄色叶子的树林前停下了脚步,这是一个岔口,有两条相似的路通向远方,迪克考虑了很久,不知道该选择哪条道路,是选那条看似崎岖但前方有光亮的路还是选旁边的那条平坦却黯淡的路?他觉得这个决定意义非常重大,就像选民投票选择国家的总统一样,但是他没有人来商量,最后他选了那条崎岖的路。

他上路以后,心里一直在嘀咕着,“我到底选得对不对呢?”“如果我要是选错了路可怎么办啊?”这种自言自语似的抱怨一直持续着,每走一步,他的担心就会加重一层,虽然他并没有真正碰到什么危险,但是他还在不停地抱怨:“如果我走了旁边的那条路,我肯定早就到了,这条路这么崎岖,真不是人走的!”

这位老兄抱怨了一路,他感觉自己好像走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最后终于走出了森林,却发现自己只花了一个多小时而已,虽然灿烂的阳光打在他的头上,但他觉得自己那种焦急绝望的感觉仿佛还停留在身上似的。第二次经过这个岔口,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走,这次他的心里有底了,一路上优哉游哉的哼着小调,感觉没一会儿就走出了森林,他又看了看时间,发现自己走了足足5个小时!

人生的岔路口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总是以为自己走上的是较差的那条路,如果没有上那所大学,如果做完最后一道选择题,如果那些股票没有出手,如果没有说过那句伤人的话,如果还有一些积蓄,如果被选中的人不是我,如果我从来没有出生过。生活中有太多的“如果”先生和“如果”小姐,他们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有走到底的勇气。

还有些岔路口是无法选择的,比如我们的家世、性格,当我们已经站在一条不能后退的路上时,再怎么抱怨也解决不了问题,只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并且努力让自己在这一路上能开心起来,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

别人的天堂可能会是你的地狱

这是一个饥饿的世界,食物遍地都是,缺少的是爱和怜悯,以及公义之心。

“在今天,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饥饿的问题。”在某个会议上,一位政客如是说。我对他的话不以为然,我们真的解决了吗?且不说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贫困的阴影中,就是在一些富庶的地方,人们肉体的饥饿虽然解决了,灵魂的饥饿却越来越严重。

当你饥饿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食物,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适合你,有这样一句话:“别人的天堂可能会是你的地狱。”同样,别人的美食也有可能是你的毒药。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在一家饭店里吃饭,同样是点牛排,有人会点老一点儿的,有人会点嫩一点儿的,有人还会点带着血丝的,如果把他们的牛排调换一下,相信他们都不会高兴。

《圣经》中有这样一则关于圣弗朗西斯的记载,他在造访奥斯蒂亚主教时,主教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宴席,但弗朗西斯却分毫未动。弗朗西斯坐在主人旁边,他的周围不是贵族就是骑士,只有他衣衫褴褛,他旁若无人地从自己脏兮兮的皮夹中拿出一片黑面包,大口大口地啃起来。

这个场面是很多画家所钟情的题材,韵味悠长,意义深远,弗朗西斯这个穷小子自顾自地啃着面包,脸上毫无羞赧之色,而在他周围的主教和其他客人则享受着美味佳肴。弗朗西斯说:“他啃的是上帝的面包,因为这块面包是他通过向农民传教换来的。”他吃完了自己的那份,然后大大方方地站起来,沿着宴席,给每个人都发了一块黑面包,他说:“在座的每个人都应该吃一点,因为这个黑面包体现了上帝的仁慈与爱。”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弗朗西斯这样,带着能滋养心灵的黑面包,当我们心灵饥饿的时候,满桌的山珍海味都无法喂饱我们,那块能让我们灵魂富足的黑面包是否在我们每个人的皮夹子里呢?

当我们在饥饿的时候面对着满桌不属于自己、有毒的美食是否能经得起诱惑,还是饥不择食,忽视了自己灵魂的胃口,这是一个饥饿的世界,食物遍地都是,缺少的是爱和怜悯,以及公义之心。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有多余的黑面包,我们是否能够像圣弗朗西斯那样慷慨地与他人分享?

快乐需要锻炼自己的“心理肌肉”

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心理肌肉锻炼得发达起来,改掉我们身上那些坏习惯,培养出好的习惯,就像人类在废墟之上建造出新的文明。

一位小朋友写信向我抱怨,他因为力气小,在学校里总是被别人欺负,他在信中说:“请问有什么增加力气的好方法?”

我也曾碰到过这个问题,在小的时候好像总有一些欺负别人取乐的孩子,我当时的解决办法是花了好几个月锻炼自己的肌肉,我还特意用积攒的零用钱买了哑铃等健身器材,还别说,这个方法还挺管用,在经过几个月挥汗如雨的锻炼后,终于没有人敢欺负我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强自己身体上的肌肉,即使是那些先天营养不良的孩子,只要他肯下功夫努力,他也能成为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但是仅仅通过身体上的锻炼,就能不被欺负么?

在我小时侯,锻炼完了身体,确实是“安全”了一段时间,但是没多久那些欺负人的小坏蛋就故伎重施,他们一个人打不过我,就好几个人一起打我,我就算再锻炼也没有三头六臂啊,结果我还是被修理得很惨。后来我深刻反省了一下,他们之所以老欺负我,是因为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每当我跟别人说话时,我都会随口带出一句脏话,他们以为我是成心针对他们的,所以才一直缠着我不放,我意识到这一点好,下决心改掉了自己这个坏习惯,这时我才真正安全了,后来还和那帮小坏蛋成为了朋友。

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我们的习惯也叫做“心理肌肉”,如果我们能花上一些时间和精力的话,那我们也能像锻炼身体一样让这些“心理肌肉”变得发达起来。我去信询问了我的那位小读者,原来他也跟我小时候一样,是因为一些不好的习惯被人误会,而受欺负,所以我就没让他走我的弯路,我直接让他用最快的时间改掉那个坏习惯,直接从锻炼心理肌肉下手,当然了,我也同时提醒他要注意锻炼身体。

也许有的朋友会问:“锻炼身体上的肌肉,可以借助哑铃等工具,但是心理肌肉该如何锻炼呢?”借花献佛,我还是把威廉?詹姆士老师搬出来吧,詹姆士老师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第一步,找到我们需要改正的一个旧习惯和需要培养的新习惯;第二步,调动起自己身上的所有热情,发誓用尽全力去执行;第三步,要不断地重复需要养成的习惯,在新的习惯养成之前,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第四步,开始用新的习惯替换旧的习惯,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点儿时间,但我们一定要抓住每次锻炼的机会;第五步,每一天都无条件地做一些你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可以磨炼你的意志。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心理肌肉锻炼得发达起来,改掉我们身上那些坏习惯,培养出好的习惯,就像人类在废墟之上建造出新的文明。

生活中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

生活中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不停地练习,直到你将生活的乐章弹奏得炉火纯青,这样别人才能听到你,才能感受到那犹如天籁的和谐。

一位美丽的母亲在弹奏着竖琴,她的弹奏技巧炉火纯青,手指所到之处,都发出天籁般的绝响,孩子们围在她的周围,忘情地倾听着。

当她停止演奏,那天籁般的乐声也戛然而止,孩子们跑过来拿过竖琴,胡乱拨弄着,也想弹出美妙的音乐,但是无论他们怎么拨弄,这个竖琴只发出杂乱无章的声音,一点都不和谐,就像工人锯木头的声音一样,孩子们失望极了,一脸沮丧地问他们的妈妈:“妈妈,这个竖琴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呢,你快教教我们怎样才能像您那样弹出美妙的音乐吧!”

那位美丽的母亲笑着说:“亲爱的孩子们,美妙的音乐被称为天籁之声,是因为它不属于这个现实的世界,我们唯有耐心地坚持练习,直到上天把那种智慧和灵感传递给我们。”听着妈妈的话,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记住了坚持这两个字。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在妈妈的指导下,每天都刻苦地演练,一开始他们只收获了一连串的失望,但是在他们想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妈妈的话,于是他们咬紧牙关,坚持了下去,最后,犹如天籁般的音乐终于从他们的指尖跳了出来。

生活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想弹奏出生活的和谐乐章,就要不停地尝试,不停地练习,如果你想做一名律师,你就要对大大小小的法律条例了然于胸;如果你想当一名演员,你就要不断地修炼你的演技;如果你想成为马拉松冠军,你更要起早贪黑地疯狂练习才行。

生活中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不停地练习,直到你将生活的乐章弹奏得炉火纯青,这样别人才能听到你,才能感受到那犹如天籁的和谐,否则,我们的生活只是一堆麻木而嘈杂的噪音。

现实中的面包远比幻想中的烤鸭实用得多

你不能奢求生活具备这种“理性”来适应我们,只能是我们用理性来适应生活,一个完美的世界如果在根基上就出了问题,那无论描述得如何天花乱坠都是白费力气。

一天,有个朋友对我说:“我们总是被教导要理性地生活,但是却不知道生活本身就是不理性的!”

接着他开始解释这个惊人的论断,“如果生活是理性的话,就不会让我们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小婴儿成长为一个说话漏风的老人,而是应该调个个儿,理想的生活应该是从老年开始,到青年结束,这样人生才能逐步步入辉煌,最后在最美好的那一刻结束。”

我听到这里时,不得不感叹这位朋友的睿智。马克?吐温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我们没有问题,是生活本身的问题,而生活的问题在于大方向上的错误,太阳应该在晚上出来,就像我们的人生应该从晚年开始一样,夕阳无限好的老年过后,是成熟稳健的中年,最后才应该以黄金时代般的青年收官,这才是一个美满的人生,而我们的现实的生活却是以浪漫开始,以风湿结束。”

如果我们的生活真的具备了这样的“理性”该多好啊,那样的话,就不必担心年少的无知,年老的体弱,让生命的足迹顺应完美的规律。但是这是不可能的,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人能够做到。

也许事实就是这样,你不能奢求生活具备这种“理性”来适应我们,只能是我们用理性来适应生活,一个完美的世界如果在根基上就出了问题,那无论描述得如何天花乱坠都是白费力气。正如一位智者说的那样:“思考那些不靠谱的东西有什么用呢?如果它们永远也不能成为现实。”

我们当然可以将马克?吐温先生的那句话当成一句富有智慧的话来欣赏,但是如果你真的较真起来就不那么好玩了,正如我这位读者,如果他继续因为生活没有按他设想的方式来出牌,那么他自己的这种行为才是不具备理性的。

生活本身是带有很大的荒谬性的,我们身处其中,无可避免地要受其影响,我们唯有让自身具备理性,才能战胜生活本身的荒诞,就像一块现实中的面包要远比幻想中的烤鸭实用得多。

不要让别人的饶舌毁了你的生活

如果你信心满满,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那别人的话有什么好在意的呢?

一个小男孩儿忧心忡忡地走到我面前,他对我说:“我该怎么办呢?汤姆大叔说像我这么顽皮的小孩儿以后肯定会进监狱。”这个小男孩叫凯特,他的确顽皮了一点,比如经常爬树,经常踩坏一些花草,但是总的来说,他还是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家伙。我看着他的眼睛说:“不要担心,亲爱的孩子,除非你自己想去,否则你永远都不会到那种地方的。”凯特这才放下心来。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只是一个小孩子,我们这些成年人有时也会被别人的话左右,许多话出于别人的口中,或是不伤大雅的调侃,或是信口开河的玩笑,甚至还可能是恶意的诅咒,这个时候是否能保持一颗淡定的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英国有所著名大学的校门上写着这样一行字:“不要让别人的饶舌毁了你的生活!”确实是这样,在现实中,许多人只是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变得消极颓丧,不思进取。我们每天要接触到多少人?每天又要听到多少人说的话呢?如果每个人的话我们都把它放在心上的话,那我们心灵的空间就会被这些流言蜚语所填满,从而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如果这些话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那这个世界一定是处在流言蜚语的统治之下,每个人都将深受其害,幸好事实并不是如此。

那些被言语所伤害的人多数是因为自身的问题,他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这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如果你信心满满,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那别人的话有什么好在意的呢?只有当我们的生活被空虚所包围,那些流言蜚语才会有空隙钻进我们的耳朵。

还有一些特殊的人群容易受到流言蜚语的影响,比如老人和孩子,老人比较多疑,别人说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他也可能以为别人是在说自己;而孩子比较胆小,对这个世界还不了解,别人说一句很不负责任甚至是很荒谬的一句话,他都可能会当真,就像凯特那样;当然了,还有最最敏感的一种人,那就是女人。那些因为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而给自己带来无限苦恼的人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女人。

我们不但要有笑对流言蜚语的抗体,我们还要提醒自己,不要做流言蜚语的传播者,这是一个一体两面的问题,如果我们都曾受过流言蜚语的伤害,那么我们就要懂得在乎别人的感受,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百毒不侵的,有的人就是天性敏感,这可能是遗传基因或是童年时的创伤导致,对待这一类人,大家都要多加关注,不要因为自己说出的话给他们造成伤害。

还有一句非常潇洒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40岁,你可以为自己的内心而快乐生活了

你不过才40岁而已,跟年轻人比起来你经验丰富,不会走弯路;跟老年人比起来,你现在正身处壮年,正是做事的好时候。

“你说我要是从40岁开始做事还来得及吗?”一位朋友问我。尽管这位朋友的语气像是20岁未经世事的年轻人,但我还是一本正经地告诉他:“来得及,绝对来得及。”

人们擅长于给任何事情订个截止日期,这样做的目的多是提醒自己要加快做事情的速度,但是把40岁订成人生奋斗的截止日期,太早了点吧?不必多说什么,看看下面的例子:音乐之王贝多芬在42岁写出了第七、第八交响曲,在45岁写出了第九交响曲;而凯撒大帝在49岁之前居然从没有进过兵营。

还有更厉害的:著名画家丁尼生在70岁时开始学习油画;马克思在74岁时开始学习俄语;还有一位伟大的牧师叫韦斯利,他在86岁时才开始布道,但是在布道时却精力充沛得像一个小伙子。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确实在到了40岁左右的时候感到有些迷惘,年轻时的激情已经过去,老年时的淡然还没有到来,40岁,确实有一点点尴尬,但是这也只不过是我们主观上给自己套的一副枷锁罢了。

人到中年,你的事业基本已经定型了,你自己适合做什么也已经了然于胸,也许你会想起童年时未曾实现的某个梦想,这个时候如果你有条件实现的话,干吗不行动起来呢?比如去登一座向往已久的高山,或者是写一本能打动别人的小说,这些都是可以在40岁来完成的,因为在40岁,你已经不必为了金钱而疲于奔命,你的所作所为,只是纯粹地为了自己的内心。

或者你还要继续深入已经付出了几十年心血的事业,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啊,有一位著名的大歌唱家曾说过,自己要唱到80岁,唱到唱不动了为止,而他真的就唱到了80多岁,而你呢?你不过才40岁而已,跟老年人比起来,你现在正身处壮年,正是做事的好时候。

我希望所有40岁上下的朋友都能振作起来,太阳在中午的热量是最高的,同样,人到40,正是发光发热的最佳时期。

希望大家像热爱美食那样热爱生活

美食可以由厨师们替我们操刀,但生活却必须由我们自己来烹调,至于具体的火候该如何掌握,调味料该放多少,需要怎样的刀工,这就要看我们个人的经验和悟性了。

如果眼前有一盒饼干,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挑自己喜欢吃的那块,如果都不喜欢吃的话,还可以把它潇洒地扔到垃圾桶里,但是如果是你的生活摆在面前,你会怎么做?你还会像挑饼干那样挑挑拣拣吗?如果生活不合你意,你会一股脑儿地把它丢进垃圾桶里面吗?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对于饼干的态度过于严肃,而对待生活的态度则过于轻佻。可能是在这样一个美食如云的时代,我们都不自觉地成了“美食家”,而枯燥紧张的现代生活却总是倒我们的胃口。当新的一天的晨曦掠过我们的眼睑,那份对生活的憧憬早已化作了对早餐的热爱,这让我们在灵魂饥饿的同时也增加了身体上的重量。

其实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像是一封封邀请函,邀请我们来参加人生这道盛宴,有的人西装革履、郑重其事地来赴宴;有的人则衣冠不整地就来了,甚至还拖拉着一双拖鞋;也有的人故作清高,爱摆架子,总是等到宴席快结束了还不见他的身影;还有的人有如强盗,一上来就把别人的食物抢个精光。

有的人擅长点菜,比如什么酒搭配什么样的甜点,牛排要烤到几分熟最好吃,这些他都门儿清,但一旦你把生活的“菜单”交到他手里,他就傻了眼了,对于未来他没有规划,对于现实的问题他也无从“烹调”,到最后可能会把所有问题搅在一起,做成一锅生活的“大杂烩”,让人无法下咽,弄不好还要别人来帮他收拾“烂摊子”。

有的人擅长品尝别人的生活,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他确实是一个无可挑剔的“美食家”,只要尝一口,他就能知道你生活味道的好坏,是盐放多了还是酱油放少了。但是对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就有点“不屑一尝”了,因为他们太懒了,懒得烹调自己的生活,以至于他们所拥有的只是生活的一些原材料,没有一个成品,即使有也是那些“半生不熟”的东西。

许多家庭主妇用美食来拴住自己丈夫的心,她们恨不得用显微镜来观察自己丈夫的胃,其实对于现代人,只要观察他的脑袋就行,人类那万物之灵的头脑,今天被更多的用来思考诸如早饭吃什么、午饭怎么吃、晚饭吃多少等问题,这是非常荒谬的,如果我们的大脑全用来来思考这些关于吃饭的问题,那么那些生活中真正需要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该用什么来思考?难道用我们的脚趾头来思考吗?

我想真诚地对大家说一句:“希望大家能像热爱美食那样热爱生活!”只要能拿出一半的热情,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不那么倒胃口。美食可以由厨师们替我们操刀,但生活却必须由我们自己来烹调,至于具体的火候该如何掌握,调味料该放多少,需要怎样的刀工,这就要看我们个人的经验和悟性了,但是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端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大菜!

走出“迷宫”

大多数人要么把生活想象成遥远宇宙里的一颗星球,即使用望远镜来观察也只能看到一个小点;要么把生活想象成一个微生物,用显微镜来观察它的架构,结果只能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大家都走过迷宫吧?在公园里面有许多设计巧妙的迷宫,我们有时要费好大的力气才能从里面走出来,迷宫之所以难走,有时候是因为我们身在局中,如果你坐在飞机上往下看,那就一目了然了,我们将很容易找到一些关键的拐角或出口。

生活的迷宫也是这样,如果你一直陷在生活里面,那可能撞得头破血流也找不到一个出口,如果你处在生活之上,向下俯视,那么局面就可能变得明朗了。有些读者会问:“什么叫处在生活之上啊?难道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买一架飞机吗?我可买不起!”这里的生活之上,不是说我们坐在飞机上,也不是说我们像上帝一样全知全能,在天堂里向下俯视一切,而是说我们要有一种看问题的高度。

大多数人要么把生活想象成遥远宇宙里的一颗星球,即使用望远镜来观察也只能看到一个小点;要么把生活想象成一个微生物,用显微镜来观察它的架构,结果只能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眼高手低”实际上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态度,眼高是为了从大方向上看清生活的本质,手低是为了从小处着手、步步为营地经营生活。

你可以走不出公园里的迷宫,但是你一定要逃出单调无聊的生活。一位科学家研究,绝大多数患有神经衰弱的人们不是因为工作的压力和某种未知的疾病,而只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太单调太无聊了。无聊的生活每时每刻都侵蚀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神经彻底地垮下来,没有什么比周而复始没有尽头的生活深渊更为可怕的了。

不光是普通人受不了这种重复枯燥的生活,就连大作家高尔基也是这样,他在作品中描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野蛮凶悍、行为不端,而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道德水平低劣,而是由于他们那重复机械的生活所致,甚至高尔基本人也是如此,他通过读书才得以摆脱这种单调、绝望的生活。

还有一种人,他们每时每刻追求新鲜,只要有一点点的重复,他们就会厌倦,这种在生活的迷宫走入另一种极端的人大多都是青年人,其实许多伟大的事情在一开始都是单调乏味的,曾经的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经过了漫长的单调乏味后,我才在工作中寻觅到了激情和快乐。”

我和朋友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摸索,终于走出了公园里的迷宫,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空气的同时,我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辆,我感觉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更辽阔、机关更多的迷宫,这就是生活本身,我自信地迈出了我的脚步。

(完) fUhXPOiRc9eUMca2/cgLtkT5kHqvkGu1RUsHgPQUZVu45KGmo7yE11x19Fm91u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