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6人生的十字路口——无怨无悔我走我路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把握。人生有许多十字路口,面对这些十字路口,自己要果断抉择而不要为世俗的“应该”标准所左右。

当我们还未成年的时候,父母已经替我们做出了几乎所有的安排,衣食住行,无微不至。当我们渐渐长大后,出于对子女的关爱,父母依然在施加自己的影响力,甚至还包揽有关子女的一切重大决定。有的人对此会屈服,而有的人却会反抗。敢于反抗的人,才是真正的做回了自己。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机器人,无需依据别人制定的各种莫名其妙的程序,糊里糊涂地过完自己的一生,包括父母。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别人只能提供参考,却无权干涉。让我们看一个关于人生抉择的感人故事。

1999年8月,湖南省华容县一中的肖哲如愿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打开通知书一看,一贯坚强的肖哲却蒙了,当场便放声大哭。肖妈妈有些难受,手足无措地安慰着儿子。是她瞒着肖哲改填了他的志愿。肖哲那年考了659分,可以任意选择所有的大学和专业。肖妈妈听说电子计算机是最有前途的专业,于是把儿子自己填报的北大生命科学院改成了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

知道事情的原委后,肖哲扔了通知书,一脸严肃地说要复读,临近北大开学的前几天,他仍然不改初衷。家里的人都慌了,姑姑、舅舅、所有能够发动的亲戚都来做他的工作,肖妈妈甚至哭着央求他。肖哲终于妥协了,还是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刚进北大,肖哲只想着一件事情:要转系到生命科学院。

肖哲的心愿被老师知道后,老师笑着安慰他,北大的电子系全国闻名,你学的专业除了清华大学之外没有学校可以相比!由于某些原因,肖哲转系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他开始变得闷闷不乐,情绪消沉。老师安慰他说:“你毕业后,绝对能找一份好工作!”

可是,他满足的并不仅仅是一份好工作。经过慎重考虑,2001年6月10日,他决定:退学。

肖哲决心已定,但是该怎么向父母开口?他们又怎么能够同意自己的这一决定呢?肖哲顾虑重重,但是退学的想法已在心里生根,每天折磨得他不能入睡。接连几天的失眠后,勇敢的肖哲终于拿起了电话。

“我想退学。”

四个字说出口,那边拿着话筒的爸爸就慌了,半天没有说话。接着他听到了妈妈哽咽的声音:“孩子,这是何苦呢,你可是在北大啊”。

肖哲心软了,改口说:“我是在说着玩儿呢。”放下电话后他左思右想,还是拿笔给家里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详尽地述说了自己在北大度日如年的近况,也说了对未来的打算,他要作出自己的人生抉择。

父母最终答应他退学了,肖哲从箱子里拿出早已写好的退学申请书,跑到院系领导办公室。老师难以置信,当即给肖哲的家里打了电话,希望肖哲的父母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劝其放弃退学的想法。当然,这一切都不能阻止肖哲,老师只能惋惜地替他办理了离校手续。

肖哲的意外退学在整个华容县引起了种种猜测,有人说肖哲在大学里成绩不合格,有人说肖哲是违反了校规被开除了,最离谱的是,有人说肖哲可能有精神障碍。

肖哲从北大退学时,特意请求相关的负责老师写了张说明:“根据我们了解,肖哲同学退学主要是个人选择……该生在学校期间没有任何违纪行为,特此说明。”

不可能每天拿着证明去解释去澄清。面对流言蜚语,最有力的是沉默,让铁一般的事实为自己说话,也为让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亲放心。父母为自己的事情够操心了,肖哲不能让他们有任何心理负担。

肖哲一直珍藏着一本书,《漂流的太阳》,是优秀北大人的自白。他已经看过四五遍了,虽然仍怀念着北大那个未圆的梦,但明天会更精彩。

华容一中对肖哲的归来表示宽容和理解,但是肖哲从不要求学校特殊对待,他和其他的补习生一样,一起上学听课。尽管学校和家相隔不远,高考前两个月肖哲没有回家一次,全心学习。

2002年高考,肖哲考得很成功,所有题目似乎都中了肖哲的“圈套”,几乎一个不剩被“一网打尽”。就连高考作文也是为他量身订做——《心灵的选择》。

750分的满分,他考了703分,这是高考大省湖南高考史上的最高分,也是2002年湖南高考理科状元。

如今的肖哲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他的初涉目标的实现,正是自己抉择人生的勇气帮了大忙。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无数次抉择,很多时候是别人在替我们选择自己却不知道,这是种无可奈何但当自己面对抉择时却犹豫不决,错过了最好的时机,这对于自己的人生来说却是一大损失。肖哲在别人替自己抉择之后,仍不放弃,虽然费了些周折,但他终于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相信他也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实现人生的理想。 psDoU2Rv/sLcbpiLy2n7D7qiqswpwOO0gZgxFnfIeTnktmcaAaq7aoB6JR4W5mqn



37求人——善借他人之力,该求人时还得求

几乎没有哪个人可以做到万事不求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

善借他人之力为己所用一直是成大事者的共同特征之一,离开了他人的帮助,人生很难有大作为。

一个小男孩在外面玩耍时,将皮球滚进一个一米多深的土坑里。他竭尽全力,也没有办法弄到手,便壮着胆子,滑到土坑里去捡。他捡到了皮球,却爬不上来了。这时,一个成年人走过来,笑着对他说:“如果你尽最大的力量往上爬,你一定能爬上来。”小男孩使出吃奶的劲,还是爬不上来。

成年人跳下土坑,将他抱上来,说:“你自己的力量还不是你最大的力量,加上别人的帮助才是你最大的力量。”小男孩不懂这么深奥的道理,他只记得爸爸告诉他的话:凡事要靠自己。他恼怒地说:“不要你管!”于是,他又滑下土坑,拼命往上爬。经过一次次徒劳无功的尝试后,急得大哭起来。成年人只好叫来他的爸爸,将他抱了上来。

不愿让人帮忙,不只是某些小孩子的习惯,可以说是大多数人持有的一种观念。这些人认为,“人不求人一般高”,一旦求人帮忙,以后见面就像矮了一截似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肯求人。有时人家好意来帮忙,他怕欠人情,也予以拒绝。“凡事要靠自己”,看起来像是一种比较时髦的观念,却不是完美的观念。事事求人当然不行,那岂不成了寄生虫?可是到了无能为力时,求人帮忙总比放弃要好。

为什么怕求人?分析起来,不外乎这样几个原因:第一,求人势必要使有求于人者处于一种低下的、自我压抑的地位,这会使人的自尊受到伤害。对许多人来说,自尊可能是其维持心理平衡的最后一道防线。第二,这些人不但感到求人会伤害自尊,而且许多人还认为求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不光彩的、不道德的。第三,这些人往往缺乏求人的经验和技巧,即使去求人,也往往是以失败告终,搞得自己狼狈不堪,心灰意冷,久而久之,便不敢再去求人了。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出于生存的压力,这些人也并不是舍不得自己的脸面、放不下架子,只是缺乏技巧,搞得无果而终或适得其反,求人反而不如不求人,这也是这些人信奉万事不求人原则的一个重要原因。第四,这些人有一种自我陶醉型的道德优越感。在他们看来,不求人就是有风骨,有气节,就是人穷志不穷,代表着一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情操。既然把不求人与高尚、高洁等同起来,有如此强大的道德力量作后盾,难怪有些人依然能安贫乐道、孤守一隅而自以为满足呢!

从表面上看,这些人不愿去求人似乎仅仅是出于一种心理上的不适或本能上的抵抗,但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人赖以支撑自己的种种理由多半是站不住脚的,或者是明显落后于时代的。

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生活的范围比作是一个圆,我们的社会就是无数个圆的结合体,但无论你多么有能耐,在一个圆之外总还有无数更为广阔的空间。如果在这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空间里又有着自己巨大的生存利益,我们除了想方设法壮大自己之外,就必须求助于圆的扩大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我们可以说,求人实在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求人的实质就是谋求利益交换,求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壮大自己,我们要活下去并过得越来越好,就必须要学会求人。万事不求人的信条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是自给自足、老死不相往来时代的产物,在今天显然已经过时了,因为现代社会在本质上乃是一个相互依赖、互有所求的社会。

求人就要有低姿态,这是常识,高高在上的求人方法只会招来别人的嘲笑和拒绝。求人并没有什么不光彩,不求人也并不等于高尚,其实,求人只是我们实现某种目标的手段,它与自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自尊乃是自己尊重自己,一个有自尊的人不会随着别人眼光的变化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过分自尊的人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认识自己,他们的自尊是不自信的、是动摇的。当然,在某些情况下,求人的确会伤及人的自尊,但是,世界上做什么事情不需要付出代价呢?只要我们自己不妄自菲薄就行了。认识到求人并不可耻,我们就会在心理上自我保护,把自己从“不求人便是高尚”的空中楼阁中解放出来,在快乐中求人,在快乐中发展壮大自己。 psDoU2Rv/sLcbpiLy2n7D7qiqswpwOO0gZgxFnfIeTnktmcaAaq7aoB6JR4W5mq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