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说话得罪人——管住自己的嘴巴

大概没有谁会挖空心思去得罪别人,很多时候我们得罪别人不是出于主观的意愿,而是自己在语言表达上出现了偏差。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语言表达的一点偏差有时会导致离题万里。若想减少这种不必要的麻烦,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要让自己的嘴巴比脑子转得还快”。

嘴巴比脑子转得还快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睿智机敏,出口成章,往往瞬间让人拍案叫绝;另一种是说话不经过大脑思考但又天资有限,往往是口无遮拦出口伤人。

前一种人是天才,这种人百里挑一;后一种人却是随处可见,一抓一把。讲话不经过大脑,便极有可能得罪别人自己却不知道,等到明白过来后急着弥补时,往往是越急越坏事,到头来好话说了一堆,人却得罪完了。请看下面一个故事。

有个人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特别邀请了4个朋友在家中吃饭庆祝,3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不知何故,迟迟未露面。

主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

其中有一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剩下的两人,其中有一个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

又把一个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剩下的这一个朋友交情较深,就劝这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注意点。”

主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最后这位朋友一听,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名其妙,有什么了不起。”说完,也铁青着脸走了。

言者无心,可听者有意。几句不经大脑的话语,便造成了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误会,将几个多年好友得罪得一干二净。

这位可怜的老兄本来想和朋友们一起高高兴兴地过个生日,岂不料几句不合时宜的话便将朋友全部气走,这便是说话不经过大脑思考所付出的代价。

说话口不择言,嘴巴比脑袋转得还要快的人,就会闹出许多洋相和笑话,甚至得罪了别人自己却还一无所知。

其实这种尴尬并非不可避免,只要你在说话之前在头脑里多打几个转转,觉得恰当合适的时候再说出来便可以了,如果你能在表达方式上巧运用,则效果更佳。

南齐太祖萧道成提出要与当时的著名书法家王僧虔比试书法。君臣二人都认真地写了一幅楷书。然后齐太祖傲然地问王僧虔:“你说说,谁第一,谁第二?”王僧虔不愿贬低自己,但又不敢得罪皇帝,于是答道:“为臣之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之书法,皇帝中第一。”齐太祖听后,只好一笑了之。王僧虔这种分而论之的回答是相当巧妙的,表面上是顾及了皇帝的尊严,君臣不能互相比较,实际上是回避了不愿贬抑自己、又不敢得罪皇帝的难题。真可谓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的确是位高人。

古时候,吴国有个滑稽才子,名叫孙山。他与乡里某人的儿子一同参加科举考试。考完后,孙山先回到了家,那个同乡的父亲就向孙山打听自己的儿子是否考上了。孙山笑着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这便是名落孙山这个典故的来历。

孙山的回答既委婉又含蓄,这种表达方式非但没有戳到别人的痛处,反而会让别人对他的诙谐调侃佩服不已。即使那位父亲的儿子落榜了,也不会因为孙山的言语而受什么刺激。这便是语言表达的魅力所在,两相比较,效果自然是天壤之别。 uE2GhOX+YVj12ehMCYLbcqh+DfRuOXCkvekCz4NVn4mkwDuo8u7RrTgr0yioKQw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