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玄机六 成功的拒绝,就是一种说服

现实生活中,谁也无法做到有求必应,拒绝就成了一门学问。拒绝,其实就是反说服的说服。成功的拒绝可以让别人心服口服,理解你的难处;失败的拒绝让人口服心不服,不仅可能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还可能引起强烈的反感。

1.说“不”的目地是要对方说“是”

成功拒绝不仅需要勇气,同样需要智慧,你拒绝了别人,不管对方乐不乐意接受,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说服,至少从结果能与你说服目的相同。

“不”与“是”在意义上相反,但是在某种情境里,“不”亦能转为“是”,特别是在推销时,时不时说声“不”并不是什么坏事。从感觉上,你要让顾客感到他们好像赢了几分,但有些原则问题你是不会屈服,这样他们既能状态良好,感觉放松,又能买下你的产品。

汽车销售大王乔·吉拉德以其亲身经历给我论述了“不”与“是”是如何转换的。事实上,当乔说:“对不起,我没有那种款式的车。”他同样能赢得几分尊重,因为顾客会认为乔直率(当然是指有时候)。要是顾客提出一种没有想到的选择,乔决不会责怪和贬低他的意见,如果一不小心做了,顾客就会以为在侮辱他、批评他的判断力和品味。

只要“不”说得恰当,顾客常常会宽容地说:“没关系,乔,没有也无所谓。”但是要是乔和他们发生争执的话,他们就会失控,本来小事一桩,却可能弄得彼此人仰马翻。

高明的谈判人员都深知这条教训,他们常常会假装被对方“俘虏”,然后做出一副吃亏让步的样子。在推销中同样有这个问题。推销员要让顾客感到他们好像赢了几分,这样他们就能状态良好,感觉放松。相反,要是推销员老想压着对方,每次都只说“是”的话,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胜过推销员。

乔认为,让他们说几句得意的话不仅无碍大局,而且能够使你获得更多的信任票。所以,只要推销员在恰当的时间说“不”,推销员就更有可能在成交之际让顾客说“是”。

2.“不”要怎么说出口

面无表情,冷若冰霜地拒绝只能令人心怀不满;而策略得当,措辞有度的拒绝语言,却能使对方易于接受,不至得罪人。让对方接受你的拒绝,当然也是一种说服。

对于他人的说服话语,人们总是会表现出本能的反抗情绪。如果先说让人高兴的话,即使马上接着说些使人生气的话,对方也能以欣然的表情继续听。利用说服这种说服方法,可以游说你所不喜欢的对象。

有一个乐师,被熟人邀请到某夜总会乐队工作。乐师嫌薪水低,打算立即拒绝。但想起以往受过对方照顾,不便断然拒绝。他心生一计,想出了说服老板的好方法,他先说些笑话,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如果能使夜总会生意兴隆,即使奉献生命,在下也在所不辞。”

这时夜总会老板自然还是一副笑脸,乐师抓住机会立刻板起面孔说:“你觉得什么地方好笑?我知道你笑我。你看扁我,不尊重我,这次协议不用再提,再见!”

这样,乐师假装生气,转身便走,老板却不知该如何待他,虽生悔意,但为时已晚。

因此,面对不喜欢的对象,要出其不意地敲他一下,以便打退对方。若缺乏机会,不妨参照上例,制造机会,先使对方兴高采烈,然后趁对方缺乏心理准备,脸上仍在笑嘻嘻时,找到借口及时退出,达到拒绝的说服目的。

一位名叫次格郎的青年去拜访本田宗一郎,想将一块地产卖给他。

本田宗一郎很认真地听着次格郎的讲话,只是暂时没有发言。

本田宗一郎听完次格郎的陈述后,并没有作出“买”或者“不买”的直接回答。而是在桌子上拿起一些类似纤维的东西给次格郎看,并说:“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不知道。”次格郎回答。

“这是一种新发现的材料,我想用它来做本田宗一郎汽车的外壳。”本田宗一郎详详细细地向次格郎讲述了一遍。

本田宗一郎共讲了十五分钟之多。谈论了这种新型汽车制造材料的来历和好处,又诚诚恳恳地讲了他明年汽车拟取何种新的计划。这些内容使得次格郎摸不着头脑,但感到十分愉快。在本田宗一郎送走次格郎时,才顺便说了一句,他不想买他的那块地。

如果本田宗一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次格郎,次格郎一定会问个究竟,并想方设法劝说本田宗一郎,让他买下这块地。本田宗一郎不直接言明的理由正是如此,他不想与次格郎为此争辩什么。

拒绝对方的提议时,最好采用毫不触及话题具体内容的抽象说法。对方会对你这种反说服式的说服更容易接受些。

3.不让领导伤心,也不让自己难过

能不使人生厌地拒绝领导委托的事情,也是卓越说服才能的一种表现。不让领导伤心,也不让自己难过,需要技巧。

当领导委托你做某事时,你要善加考虑,这件事自己是否能胜任?是否不违背自己的良心?然后再作决定。

如果你认为这是领导委托你的事不便拒绝,或因拒绝了领导会不悦,而接受下来,那么,此后你的处境就会很艰难。这种因畏惧领导报复而勉强答应,答应后又感到懊悔时,就太迟了。

尽管部下是隶属于领导,但部下也有他独立的人格,不能什么事都不分善恶是非去服从。部下并不是奴隶。倘若你的领导以往曾帮过你很多忙,而今他要委托你做无理或不恰当的事,你更应该毅然地拒绝,这对领导来说是好的,对自己也是负责的。

当然,拒绝更要讲究方法,采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上司接受,这里面也是很有学问的。

当领导提出一件让你难以做到的事时,如果你直言答复做不到时,可能会让领导损失颜面。这时,你不妨说出一件与此类似的事情,让领导自觉问题的难度,而自动放弃这个要求,这是最好的说服方式。

甘罗的爷爷是秦朝的宰相。有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花园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

“爷爷,您碰到什么难事了?”甘罗问。

“唉,孩子呀,大王不知听了谁的挑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

“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他眼睛一眨,想了个主意,说:“不过,爷爷您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您上朝吧。”

第二天早上,甘罗就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

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

甘罗说:“大王,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

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甘罗的爷爷作为秦朝的宰相,遇到了皇帝的不可能做到的请求,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拒绝。甘罗作为一个孩童,能如此得体地拒绝秦王,并让秦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无理请求,实在是大出人们的预料。也正因为如此,秦王才有“孺子之智,大于其身”的叹服。以后,秦王又封甘罗为上卿。现在我们俗传甘罗十二岁为丞相,童年便取高位,不能不说正是甘罗的那次智慧的拒绝、说服的才能,才使秦王开始看重他的。

当领导提出某种要求而属下又无法满足时,设法造成属下已尽全力的错觉,让领导自动放弃其要求,也是一种好方法。

比如,当领导提出不能满足的要求后,就可采取下列步骤先答复:“您的意见我懂了,请放心,我保证全力以赴去做。”过几天,再汇报:“这几天×××因急事出差,等下星期回来,我再立即报告他。”又过几天,再告诉领导:“您的要求我已转告×××了,他答应在公司会议上认真地讨论。”尽管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但你也会给领导留下好感,因为你已造成“尽力而做”的假象,领导也就不会再怪罪你了。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总是念念不忘。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回音,就会认为对方不重视自己的问题,反感、不满由此而生。相反,即使不能满足领导的要求,只要能做出些样子,对方就不会抱怨,甚至会对你心存感激,主动撤回已让你为难的要求。

4.拒绝时要恰到好处

拒绝时以委婉开道,不仅可以活跃拒绝带来的尴尬气氛,也可以避免伤对方的心。

在与人谈判过程中,我们总有被人拒绝或拒绝别人的时候。拒绝,表述时总难离一个“不”字,而这个“不”字,又往往最不好意思说出口,因为咱们中国人最爱面子。

既要把“不”字说出口,又能赢得人家的宽容和体谅,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实非易事。敢于说“不”,诚然不易;而善于说“不”,则更加难得。所以给拒绝找一个适当的方式,确实是一门提出拒绝、说服对方的艺术。

曾有位女士对林肯说:“总统先生,你必须给我一张授衔令,委任我儿子为上校”。林肯看了她一下,女士继续说,“我提出这一要求并不是在求你开恩,而是我有权利这样做。因为我祖父在列克星敦打过仗,我叔父是布拉斯堡战役中唯一没有逃跑的士兵,我父亲在新奥尔良作过战,我丈夫战死在蒙特雷。”林肯仔细听过后说:“夫人,我想你一家为报效国家,已经做得够多了,现在把这样的机会让给别人的时候到了。”这位女士本意是恳求林肯看在其家人功劳的分上,为其儿子授衔。林肯当然明白对方的意思,他装糊涂,却很委婉地拒绝了对方。

恰到好处的拒绝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别人。在管理中,作为领导者,你不可能什么事情,什么情况下都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有些人经常在该说“不”的时候没有说“不”,结果到头来既害己,又害人,将人际关系弄得很僵。

5.拒绝要原则坚定,方式灵活

拒绝他人时总的原则是,不能损伤对方的自尊心,不能使对方难堪。

当别人向你提出要求和帮助时,你也许是有口难言,也许是爱莫能助,或者因为对方的要求不合理,或者因为对方求办的事情不可行,从原则上、逻辑上讲都是应该直截了当加以拒绝的。但在社交过程中,这个“不”字又不是那么容易说出口的。因为拒绝不当就容易令对方不快甚至恼恨,许多人就是因为拒绝不当而失去了朋友,得罪了领导,恼怒了合作伙伴等。所以,懂得点拒绝的语言艺术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拒绝方法:

一、含蓄拒绝法

这种拒绝法不是就事论事、直接拒绝,而是通过顾左右而言他的方法间接地、巧妙地、委婉地加以拒绝。这种拒绝法特别适用于有人为某事向你求情而你在原则上又不能答应的情况。例如:

清代的郑板桥在当潍县县令时,查处了一个叫李卿的恶霸。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刑部天官,得讯后急忙赶回潍县为儿子求情。李君以访友的名义拜访郑板桥,郑知李的来意,故意不动声色地看李君如何扯到正题。李君看到郑板桥房中有文房四宝,于是向郑板桥要来笔墨纸砚,提笔在纸上写道:“燮乃才子”。郑板桥一看,人家是在夸自己呢,自己也得表示表示,于是也提笔写道:“卿本佳人”。李君一看心里一亮:“郑兄,此话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我这个‘燮’字可是郑兄大名,这个卿字……”

“当然是贵公子宝号啦!”

李君心里高兴极了:“承蒙郑兄关照,既然我子是佳人,那就请郑兄手下留情。”

“李大人,你怎么‘糊涂’了?唐代李延寿不是说过‘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吗?”

李君脸一红,只好拱手作别了。郑板桥巧妙地利用李卿的“卿”与古语“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的“卿”字同音同义关系,含蓄地拒绝了李天官的求情,既坚持了原则,又不使对方太难堪。

二、先退后进拒绝法

不把自己的反对意见说出来,相反,先退一步,表示同意对方的看法,然后再针对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摆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叫做先退后进拒绝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宜于拒绝权威性人士的意见,又使对方不失体面。

三、强调客观拒绝法

这是一种强调说明主观上我是愿意尽力帮忙的,但是客观上却有许多障碍,确实是爱莫能助,以客观的诸多原因来加以拒绝的方法。

四、诱使对方自我否定拒绝法

如果认为对方要求不合理,又不便直接向对方提出来,不妨玩点小花样,设下圈套,诱使对方自己否定自己。运用这种诱使对方自我否定的拒绝方法,必须反应灵敏、机智,方能不露破绽地令对方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五、给对方提出合理建议拒绝法

在阐述自己无法帮助对方的苦衷时,不失时机地给对方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帮助对方想其他的点子,指明方向,使对方感到你在间接地帮助他,这样就弥补了他因拒绝而造成的不快。

6.巧用“拒绝”赢得说服

抓住对方的性情,顺“藤”说话,若要一味与对手逆着来,只会招来争执和更大的矛盾,谁也说服不了谁。

生活中常常发生争执的原因,是双方不能协调一致,彼此互不理解。如果知道对方的心性,掌握对方的思想感情,那么,就可以施展语言的威力,杀他个“片甲不留”,哑口无言。

邦迪在家里总是找不到丈夫那种一家之主的感觉,因为他的妻子丽莎是一个倔强过头的女人。邦迪每次要她做什么事,她总是对着干,而且总是以她自己的意愿干到底,邦迪真拿她没办法。虽然邦迪的朋友常常取笑他怕老婆,但他还是尽量不和丽莎争吵,遇事总让着丽莎,尽力维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一年一度的秋收来临了,邦迪想邀请朋友们到家里聚聚,玩个痛快,可又担心一旦他向丽莎提出来,丽莎马上会宣布绝食。怎么办呢?突然,邦迪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对,就这么干!

几天后,邦迪对丽莎说:“收割节眼看就要到了,今年你不要再做任何甜糕,家里太穷,朋友们不会来的。”

“穷?你在瞎说什么?”丽莎怒气冲冲地打断了他的话,“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富有。我不但要做甜糕,而且还要做得又大又好,请朋友们都来吃。”

“那你就赶快做吧。”邦迪心中暗暗高兴地喊道,脸上却一副央求的样子,他喃喃地说:“好吧,如果你做了甜糕,就不要做布丁,我们不能太浪费了。”

“就要浪费!”丽莎果然中了邦迪的圈套,“我要做布丁,而且是大布丁。”丽莎的腮帮子鼓得圆圆的。

邦迪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转了转眼珠,像朝丽莎头上泼凉水似地说:“布丁太差劲了,但是如果你做了布丁,叫人吃不了去喂猪,我们可要破产啦!”

“喂猪?你想喂猪?”丽莎瞪大了眼睛,挥舞着拳头说,“我立刻叫人把那头大猪杀掉。”

“那么,”邦迪显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说,“答应我,地窖里那些酒仅仅够我们维持过冬,你就不要拿出来请朋友了,我们对付不了那场面!”

丽莎跺着脚说:“你这家伙,疯啦?谁听说过吃猪肉没酒?我们不但要有酒,而且还要去买咖啡。”

“哦——亲爱的!”邦迪垂头丧气地叹息道,“不管怎样,我自己不喝酒,我不喝,其他人也不会喝。我告诉你,那酒是我们过冬的!”

丽莎转脸盯着邦迪,命令似的对他吼道:“你拿出主人的样子,和朋友们一起把每个酒瓶都喝干,要不,我可对你不客气!”

丽莎说完,转过身去就不理睬邦迪了。邦迪装出很驯服的样子,心里却高兴极了。

收割节那天,朋友们都被请来了,酒宴十分丰盛,他们围着桌子喝啊,喊啊,邦迪的声音压倒了所有的人。

这个故事让人听了发笑。邦迪的妻子倔强而专门同他对着干,而邦迪掌握了妻子的心性,用激将法使妻子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做,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避免了一场争执和矛盾。怎么样,邦迪对倔强的妻子作“发号施令”的“拒绝”,是不是另有一种味道!

7.不得不使的强硬手段

面对一些头脑发昏、狂妄至极者,采用强硬的态度,严厉的言辞,予以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压倒对方,创造奇迹。

有些地位高高在上的人,平常颐指气使惯了,对什么人说话都显得傲慢无礼,但并木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傲慢。那么怎么才能在跟这种人交往过程中让其傲慢有所收敛,使自己得到起码的尊重呢?

东周时期,齐宣王是个骄横、喜欢虚荣的人,有一次齐宣王召见颜蜀,便碰了一个铁钉子。

齐宣王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露出骄横之态呼道:

“蜀,走过来!”

颜蜀对此很不满。他也学着齐宣王那高贵的样子,竟然对齐宣王呼道:

“王,走过来!”

齐宣王气得发抖。

左右侍臣慌了,对他喝斥道:“王是人君,你是人臣,王叫你过来,天经地义;你叫王走过来,难道可以吗?”

颜蜀不慌不忙地辩道:“若论道理应该可以。我若走过去,是仰慕王的势利;而我呼王过来,则是让王表示趋奉贤士。我觉得与其叫我做仰慕势利之事,倒不如让王做趋奉贤士的好君王!”

齐宣王尽管心里明白,但面对颜蜀这等爱君爱国的高论也不好发作。一场险情就这样过去了。

这里,颜蜀如果对齐宣王的骄横无礼忍气吞声,则作为以清高自命的士人很没有面子,这时候你和颜悦色地要求、请求、哀求他的尊重恐怕只会为其所耻笑。但是宣王毕竟是一国国君,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仅仅做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恐怕不仅说服不了他还会为其所害,所以,颜蜀的说话技巧是先以硬话给其当头一棒,让其警醒。哦,这个人跟一般人不一样!接下来就要做出合理的解释,让他明白并接受“我需要得到尊重”这一主观诉求,目的才算达到。由此可见,硬气,在这种情境下是说话技巧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以理服人才更关键。

但如果你的地位与其相当,则不必顾忌那么多,一棒子把其打醒即可。

8.破唱片拒绝法——平静重复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遇到了一位请求者,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无理要求,并试图说服你,你不妨当一次“破唱片”来拒绝他。有时成功地拒绝就是成功的说服。

如何拒绝而不得罪人是做人的大学问,拒绝很难,说“不”更难,但如果别人的要求不合理,与其答应,还不如尽快说“不”。拒绝说来容易,其实很难,比如说,有的推销员就经常以三寸不烂之舌,锲而不舍地向你推销你不想要的东西,这时拒绝,并不是害怕得罪人,而如何打消他想说服你买东西的念头和信心。

面对这种情况,有个人提出了一种有效方法,名之曰“破唱片法”。损坏的唱片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句歌词。有一次,几位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来向他推销大百科全书。他说他对大百科全书不感兴趣。这些大学生就采取迂回战术来说服他,以达到他买书的目的。而“破唱片”也就开始“唱”了——大学生:“你对教育感兴趣吗?”

“破唱片”:“感兴趣。但我对买百科全书不感兴趣。”

大学生:“你有小孩吗?”

“破唱片”:“有一个。但我对买书不感兴趣。”

大学生:“你对你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平满意吗?”

“破唱片”:“也许是满意,也许是不满意,我说不好。但我对买大百科全书不感兴趣。”

最后,大学生们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了,只好善罢甘休。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要想使拒绝的话真正起到作用,必须不带感情地使用这种技巧,只有平静地重复自己的观点,才能躲避操纵性的言语陷阱、辩论的引诱和形式逻辑的套子。

9.必要时,扮个“黑脸”装装“酷”

生活中对于别人拜托与你而你又无能为力的事,究竟该如何面对呢?简单地说,只要有点勇气和智慧,不顾忌脸面该说“不”时就说“不”,你就能够轻松过关了。

人要想活得轻松,最好不去背无谓的“人情包袱”,不要因为拒绝了别人而有愧于心,不要为说自己对别人的请求无能为力而感到丢脸,不要因为扫了别人的面子而难为情,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意去硬充大头,不要怕扮黑脸。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大学教授,又是前清皇室的亲戚,是一位炙手可热的大名人。因此,登门造访的人总是接连不断,简直踏破了门坎。

直言不讳地说,到先生家的人虽多,但纯为探访而不有求于先生者可谓是凤毛鳞角。求的内容,大致有二:一是举办某某活动,欲请先生光临;二是求先生挥毫写字,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则是,“将白的写成黑的。”其实这都顺理成章,先生名头太大,在活动中一露脸,立即大群记者一拥而上,电视转播,报纸载文,举办者脸上添光,知名度鹊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而写字,一则字具有高度艺术价值,挂于客厅中可临摹,可欣赏,可炫耀,二则虽人人都不会公开承认,但私下里一致认同,可卖大价钱,是为可居的奇货,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试想,如果对这些人一一照顾,个个给面子,老先生岂不是要累死?那些人个个有一套死缠硬泡、登鼻子上脸的功夫,委婉的拒绝是不顶用的。因此,老先生有时对他们毫不客气,干脆“黑”起脸来,该说不时毫不客气。

一日,电话铃声忽然大作,启功先生正在处理文稿,犹犹豫豫本不想接,但打电话的人极有耐心,先生又恐是老朋友或公家部门打来,接了,一问对方姓名,并不认识。问何事,对方称先生曾为某书题签,现该书已出,想亲自送来。先生当即说:“谢谢。不过这样的小事,你也不必跑了,通过邮局寄来即可。”对方不同意,非要前来,称为探望。先生解释道:“我现在很忙,身体又不大好,你来我也无力接待,请原谅,书还是寄来吧。”对方不肯。先生索性挑破窗户纸,单刀直入:“你说你还有什么事吧。”对方称“没事,就是想看看你。”先生答道:“你既然那么想看我,也行。我给你寄张相片去,你可以从从容容地看。”此人仍不罢休。几个回合之后,先生被逼到“墙角”,于是说:“好吧,你明天何时来,说个点儿,认识不认识我这儿,就在大门口,你也不用进我的门,你不是就为看我吗?咱俩就在门口对着看。你看我,我瞧你,你要近视,带上眼镜,我也带上花镜,好好瞧瞧你,看半个钟头,够不够,若不够,看两个钟头也行。”对方听先生动怒,又拉出一张“虎皮”,说先生的某某老友也要同来。先生再一细问,对方又说先生的这位老友前些日子出差在外,不知明天能否回来。先生气得不得了,干脆对着话筒说:“不管是哪天,我都没有时间见你,再见!”“啪”挂断了电话。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打电话的人脸皮够厚,老先生脸皮够“黑”,看谁能斗过谁? VwfLe3v7wKnX181gdz2HKsGD8zwA3Hk2INPUFJRYgc0wBl1v28UJBQFzv1V50EN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