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隐规则二 委婉含蓄,玩好“太极推拿手”

最会说话的人,知道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委婉含蓄无疑是他们的一大“招数”。他们用委婉含蓄的话语,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又不会令朋友听者太过难堪,其积极效果不言自明。

最会说话的人,很明白当做不到别人希望自己去做的事情时,应该如何去说“不”,同时还要让对方理解。没有人喜欢被拒绝,因此,他们会先倾听对方的请求,然后再用比较真诚的话婉拒对方,并尽可能为对方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

最会说话的人,会在工作或生活中,游刃有余地展示幽默语言的魅力,令人由衷折服,或者忍俊不禁。

1.激之以道义,抓住突破口达到目的

想要说服他人,却又抓不着突破口,是许多人说话难以进展的原因之一,但很多善于说话者,勇于从道义入口,深入对方心腑之事,激之以道义,让听话者不服也不行。

义,是一种促进力、凝聚力,它能让每一个具有基本道德的人主动担负起某些责任与义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有些人面临困境,通过报刊、电台等媒体发出呼救时,会有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爱心。因为这是从道义上激励了每一个普通人,从而借得了一分支持与帮助。

但也不是说所有以义相“求”,其“求”的内容都是深远、重大的。在平常的生活琐事之中,仍然可凭借道义去激对方,为己办事,并能取得好的效果。

公元208年,刘备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逃至樊口,势孤力单,继续与曹军对抗完全没有前途可言,除与盘踞江东的孙权联手以外已别无他途。

这么重大的使命若交付一位平庸的使者,一定照实陈情:敌方势力强大,我方危在旦夕,请主公出兵相援不胜感激云云。刘备身边能胜此任的唯有诸葛孔明,他早就胸有成竹,自荐过江,寻求孙吴出兵抗曹。他后来终于说动孙权,成功地完成了联吴拒曹的使命,以至造成后来三国鼎立之势。你看,求人求得妙,是否可以创造历史?

诸葛亮是怎样打动孙权的呢?诸葛亮见到孙权先说这样一番话:“如今天下大乱,将军在江东举兵,刘备在江南集结,目的都在与曹操争夺天下。眼下曹军势如破竹,威震天下,空有英雄气概对他是无可奈何的。加上刘备之军渐渐败退,将军您宜早做应对,好生斟酌才是。如果贵国的军力能够与曹操对抗,就即刻与他断交;如果无力与其对抗,那干脆就迅速解除武装、俯首投降算了。可依我看来,将军似乎在表面上要服从曹操,其实内心里很是犹豫不决。目前形势已很急迫,没有多少时间让您犹豫了,希望马上定下主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孙权愣了一下,反问道:“照你说的形势如此严峻,刘备怎么不赶快投靠曹操呢?”

孔明回答说:“君差矣。齐国壮士田横您该知道,他在道义上不能投靠汉高祖,宁可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刘备是汉室后裔,具有英雄资质,目前虽然困顿,仍有八方壮士慕其英名,源源而来投奔。起兵抗曹,天之所命,至于事成与不成,只有靠天命决定。岂可向曹贼投降呢?”

孙权听后大叫一声:“我拥有十万大军,承父兄之业,更岂可轻易言降?”

此时的孙权是一个26岁的青年将军,血气方刚,自尊心强得很。孔明就是利用孙权的这个特点,或者叫做弱点,用言语刺激孙权的自尊心,使他的意志向自己所期待的方向转化。

孙权虽然大叫不降,其实内心也很不踏实,又向孔明问道:“现在这种情况,除了刘备之外再找不到能与曹操作战的军队,可刘备最近连吃败仗,不知是否有军力与其再战?”

这些是孙权所真正担心的事情,他也明知道光凭东吴自己的力量敌不过曹军。

孔明早有准备,冷静地分析形势给孙权听,以打消他的不安。孔明说:“刘备确实吃了败仗,但现在军力不少于一万。而曹操之军虽众,但长途远征疲惫不堪。这一次为了追击我们,曹军的轻骑兵一昼夜竟跑了三百里,这好像古人说的,再有力的弓箭若射的距离过远,就连一张薄的布也无法穿过。再者,曹操北兵不惯水战,我方占有地利;荆州之民虽然表面上服从曹操,内心却是时时准备反抗。如果将军集精兵猛将与刘备之军配合,联手作战,一定会击败曹军。天时地利俱在,剩下的只看将军您的决断了。”

孔明这一番分析,指出强敌之短处,强调刘、吴潜在之长处,最后把事情成败的关键又推给了孙权自己,可谓步步高棋,招招妙算,使原本主意不定的孙权下定决心,联军抗曹,以至后来发生了三国时代最大的决战——“赤壁之战”。

“请将不如激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木头人也会流泪的。诸葛亮采用“激将法”,既达到了求人的目的,自己又没损失什么,实在妙不可言。

2.侧面突袭,要击中对方“要害”

很多时候,我们要达到说话的目的,直说不行,还需要旁敲侧击,抓住对方的一些“要害”,要隔重纸,不一语点破,但要一语道的,点到为止,对方的心理防线无形之中就被攻破。

裴珉是唐朝开元年间东都洛阳的一位将军,剑法超群,无几人能出其右。

裴珉不仅剑舞得好,而且酷爱书画。一次,他家有亲人亡故。为表达对死者不尽的哀思,他想请人在天宫寺绘制一幅壁画,一来为亲人超度亡灵,二来也暗合了自己的嗜好。于是遍访各地,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画师。

事有凑巧。一日,他来到天宫寺,巧遇画家吴道子和书法家张旭,裴珉高兴得手舞足蹈。

他热情迎上前去,主动报上姓名,盛情邀请二位艺术家到一家酒店“便宴”。二位也不推辞,口呼“幸会”,脚已毫不犹豫地迈向酒店。

席间,裴珉虚心请教画坛之事。吴道子像是遇到知己般大谈画坛境况。裴珉直点头,大叫深刻、精辟。很受启发。

酒过三巡,裴珉道出自己的心事,并分别给二位送上玉帛十匹、纹银百两,作为作画、题字的酬礼。

哪知二位艺术家笑意全消,立刻冷若冰霜,拂袖而去。

裴珉见状,心想大约是两位艺术家嫌这报酬太低,有辱“大师”名声。我只给他们如此微薄的报酬,太少、太不像话。

他立即痛心疾首,带着痛改前非的诚恳表情拦住二位,赶忙赔礼道歉:“二位先生莫嫌钱少,我这是分期付款。等画作好之后,我再补齐。”

吴道子听罢,怒从心起:“裴将军不是太小看人了吗?”说罢,气咻咻转头就要走。

裴珉觉得十分难堪。他想,论社会地位,我不比你们低,我是将军;论本事,也是各有所长,说不上谁高谁低。你画画得好,字写得棒,我的剑术亦堪称一流。今天我屈尊求画,反在这公共场合受到冷落,好生尴尬。裴珉不由怒气上升,一时难以压下。

裴珉有个“毛病”,一怒就要舞剑。这大约是战场上培养出来的条件反射。只见他脱掉孝服,拔剑起舞,身子左旋右转,宝剑上下翻飞。吴、张二位看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在场围观的游人,个个惊得目瞪口呆,都忘了叫好。

裴珉一边挥剑狂舞,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什么大师!什么书圣!画圣!我看是欺世盗名,徒有其表!光会舞文弄墨,描些香草美人,于世道无补,甚至不能助我尽一份人子的孝心……还不如咱手中这把剑,可以斩妖驱邪,换来人间太平。有能耐来呀,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吴道子、张旭听着,面面相觑,不禁汗颜,看罢舞剑,上前与裴珉长时间地热情握手、拥抱。“刚才不是我们故意使你难堪,实在是我们太厌恶铜臭味。我们绝不为了钱而出卖艺术。”

说罢,吴道子灵感大发,挥动如椽大笔,在画壁上舞墨作画,一气绘成一幅巨型壁画。这就是吴道子平生最得意的《除灾灭患图》。

交谈中,难免要试图使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或意见,如果此时说话不当,有时别人并不应允,如果运用直截了当的请人办法,他们也会一再地拒绝,在这种情况下,巧用侧面突袭法则会起到平时难以达到的作用。

下面是美国黑人富豪约翰逊的经验:

“1960年,我决定在芝加哥为我们公司总部兴建一座办公大楼,为此我出入无数家银行,但始终没贷到一笔款。于是,我决定先上马后加鞭,设法将自己的200万美元凑集起来,聘请一位承包商,要他放手进行建造,好让我去想方设法筹集所需要的其余500万美元。假如钱用完了而我仍然拿不到抵押贷款,他就得停工待料。”

“建造开始并持续施工,到所剩的钱仅够再花一个星期的时候,我恰好和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个主管在纽约市一起吃晚饭。我拿出经常带在身边的一张蓝图,正准备将它摊在餐桌上时,他就对我说:‘在这儿我们不便谈,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

“第二天,当他断定大都会公司很有希望给我抵押借款时,我说:‘好极了,惟一的问题是今天我就需要得到贷款的承诺。’”

“‘你一定在开玩笑,我们从来没有在一天之内给过这样贷款的承诺。’他回答。”

“我把椅子拉近他,并说:‘你是这个部门的主管。也许你应该试试看你有无足够的权力,能把这件事在一天之内办妥。’”

“他微笑说:‘你这是逼我上梁山,不过,还是让我试一试看。’”

“他试过以后,本来办不到的事终于办到了,而我也在我的钱花光之前几小时回到芝加哥。”

侧面突袭,务必找到并击中对方的要害,迫使他就范。就这件事来说,要害是那位主管对他自己权力的尊严感。

约翰逊在谈话中暗示,他怀疑那位主管是否拥有那么大的权力。主管听了这话,感到自己的权力威严受到了挑战。那好,就证明给你看!

人的自尊、名声、荣誉、能力……,都可以作为“正话反说”的武器。而且这种武器,只要运用得当,定能无往而不胜。

3.正话反说,声东击西

“三十六计”中有“声东击西”一计,正话反说正是追求这种效果,指哪并不打哪,而是在别人毫不知觉时,靠突袭得手。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能言善辩的天才大师叫优孟,他善于在谈笑之间劝说国君。楚庄王有匹爱马,楚庄王看重此马远远超过人。比如他给马披上锦绣的衣服,养在华丽的屋里,马站的地方设有床垫,并用枣脯来喂它。马因吃得太好太多,患肥胖病死了。庄王竟然下令全体大臣给马戴孝,不仅准备给马做棺材,还要用大夫的礼仪安葬。

群臣一致反对,认为这样做不对,文武百官纷纷上书劝庄王别这样做。对此,楚庄王十分反感,他立即下令说:“有谁再敢对葬马这件事进谏,格杀勿论!”

由于庄王的淫威,群臣都不敢说话了,只有优孟一听到庄王的命令,立即来到殿门,刚步入门阶就仰天大哭。庄王见他哭得这么伤心,觉得很惊奇,问他为什么大哭。

优孟说:“这匹死去的马,是大王最疼爱的,楚国是堂堂大国,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礼太薄了,一定要用国君的礼仪来安葬它。”

楚庄王听到优盂不像群臣那样拼死劝谏,而是支持他的主张,不觉喜上心头,很高兴地问:“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办才好呢?”

“依我看来”,优孟清了清嗓子,慢慢说,“以雕工做棺材,用耐朽的樟木做外椁,以上等木材围护棺椁,派士兵挖掘墓穴,命男女老少都参加挑土修墓,齐王、赵王陪祭在前面,韩王、魏王护卫在后面,用牛、羊、猪来隆重祭祀,给马建庙,封它万户城邑,将税收作为每年祭马的费用。”说到这里,优孟才将话锋一转,指出了庄王隆重葬马之害:“这样,诸侯听到大王对死马的葬礼如此隆重,都知道大王认为人卑贱而马尊贵了。”

这么一点,确是点到庄王葬马的要害,一个统治者竟“贱人而贵马”,必然为世人所厌弃,问题如此严重,不能不使庄王大为震惊,说:“寡人要葬马的错误竟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吗?怎么办才好呢?”

优孟说:“请让我为大王用葬六畜的办法来葬马:用土灶作外椁,用大锅作棺材,用姜枣作调味,用木兰除腥味,用禾秆作祭品,用火光作衣服,把它葬在人的肚肠里。”于是,庄王听从优孟的劝谏,派人把马交给掌管厨房之人去处理,不让此事传扬出去。

优孟采用的说服策略就是正话反说。正话反说是待人处世中有效说服别人的技巧之一,其特点就是字面意思与本意完全相反,让听者自觉去领悟,从而接受你的劝说。优孟因侍从庄王多年,熟知庄王的性情,知道对此时的庄王,忠言直谏、强行硬谏都不可见效。优孟从称赞、礼颂楚庄王“贵马”精神的后面烘托出另一种相反的又正是劝谏的真意——讽刺庄王的昏庸举动,从而把庄王逼入死胡同,不得不回头,改变自己的决定。在特定的情况下,采用正话反说的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另外,在待人处世中,如果你的实力比对方强大得多,当然可以泰山压顶,一举歼灭。但是如果对手十分强大呢?以硬对硬,即使勉强能胜,也要给自己造成很大伤害。或者对方实力远强过你,又该如何呢?特别是平时的待人处世,整天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友军或者需要长期维持友好关系的同事,这时则不能采取强硬的手段。怎么办?俗话说,滴水可以穿石,柔竹能敌强风,在不能采用强硬手法的时候,不妨来个绵力相迎,以柔克刚,抓住对方要害,一软到底,玩好“太极推拿手”,让对方感到担心。

4.话里有话,弦外有音

要想获得他人话语中的真实含义,必须懂得察言观色,善加分辨,认清对方是真要你开口,抑或只是礼貌性的客套。最好在说话时巧妙地拐个弯儿,千万不要“乱放炮”。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尊,需要面子。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应该是待人处事的一条准则,但直炮筒子未必受欢迎。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很特殊,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表面上一套,实际上可能是“意在言外”。换句话说,就是嘴上说喜欢“直来直去”,内心深处却并不喜欢“直来直去”。当对方回答“不”的时候,未必真的是“不”,很可能只是碍于面子,第一次需要拒绝来拿拿架子,摆摆谱,或是客套的礼貌性回答。而第二次再恳求时,对方可能就同意了。反过来说,当对方说好的时候,也未必就表示同意,或许只是不愿当面给你难堪而已!

理论上讲,待人处事应该做到坦诚,不说假话,直来直去。而且在现实中,人们口头上也一向把直来直去的性格作为一种美德,倍加赞赏。如果你随便问一个朋友:你喜欢什么样性格的人?他往往会回答:性格豪爽、直来直去。人们在称颂某人时,也往往说:“他性格爽直,说话从不拐弯抹角,直来直去。”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知道为什么在待人处事中,为什么许多事情上司说“研究研究”之后便没了下文;为什么对上司提意见“直来直去”的人,却不仅难以获得上司的满意,反而会因此而遭到打击报复。

朱元璋称帝后,要册封百官,可当他看完花名册时,心里又犯起了愁。因为功臣有数,但亲朋不少。封吧,无功受禄,群臣不服;不封,面子上过不去。军师刘伯温看出朱元璋的难处,又不敢直谏,一来怕得罪皇亲国戚,惹来麻烦,二来又怕朱元璋受不了,落下罪名。但想到国家大事,不能视而不见。最后,他想出一个方法,画了一幅人头像,人头上长着束束乱发,每束发上都顶着一顶乌纱帽,献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接过画,细品其味,忽然哈哈大笑道:“军师画中有话,乃苦口良药。真可谓人不可无师,无师则愚;国不可无贤,无贤则衰!”原来,刘伯温画的意思是,“冠(官)多发(法)乱!”刘伯温此举,不但未伤害到朱元璋的面子,不犯龙颜,还道出了谏言:官多法必乱,法乱国必倾,国倾君必亡。画中有话,柔中有刚,称得上是待人处事高明的“说话带弯儿”,使听者懂得话外之音,达到预期的目的。

另外,说话带弯儿,还能巧妙劝说上司改正自己所做出的错误决定,让上司从你的带弯儿话中,自己悟出应该如何去做。

春秋时的晋国,自晋文公即位后,发愤图强,使得国家迅速兴盛起来,成为春秋时的一大强国,晋文公也成了一代霸主。可接下来,晋襄公、晋灵公却不思振作,只图享乐。晋国的霸主地位也不知不觉地被楚庄王代替。晋灵公即位不久,不思进取,大兴土木,修筑宫室楼台,以供自己和嫔妃们享乐游玩。有一年,他竟挖空心思,想要建造一个九层高的楼台。可以想见,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如此宏大复杂的工程,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无疑会给老百姓造成沉重的负担,使国力衰竭。因此,大臣和老百姓都反对建九层楼台。但是晋灵公固执己见,并且在朝堂之上严厉地对大臣说:“敢有劝阻建楼台的,立即斩首!”气氛十分紧张。一些想保全身家性命的大臣,都吓得噤若寒蝉,谁愿意去送死呢?再没有人敢说反对的话!

一天,有个叫荀息的大夫求见。晋灵公以为他是来劝谏的,便命人拉开弓,搭上箭,只要荀息开口劝说,他就要射死荀息。谁知荀息进来后,像是没看见这阵势一样,非常轻松自然,笑嘻嘻地对晋灵公说:“我今天特地来表演一套绝技给大王看,让大王开开眼界,散散心。大王您感兴趣吗?”晋灵公一听有玩的就来神儿了,忙问:“什么绝技?别卖关子了,快表演给我看看。”荀息见晋灵公上钩了,便说:“我可以把九个棋子一个个叠起来以后,再在上面放九个鸡蛋。”

晋灵公听到这事十分新鲜,不相信荀息会有这么高的技艺,便急忙说道:“我从未听过和见过这种事,今天就请你给我摆摆看!”晋灵公叫人拿来棋子和鸡蛋后,荀息便动手摆了起来。他先是小心翼翼地把九个棋子堆了起来,然后又慢慢地将鸡蛋放置在棋子上。只见他放上第一个鸡蛋,又放第二个,第三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时,屋子里的气氛十分紧张、沉寂,只能听到鸡蛋碰到棋子的声音,围观的大臣们全都屏住呼吸,生怕鸡蛋落下来。荀息也紧张得额头冒汗。晋灵公看到这情景,禁不住大声说:“这太危险了!这太危险了!”晋灵公刚说完“危险”,荀息就从容不迫地说:“我倒感觉这算不了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晋灵公觉得奇怪,因为对他来说,这样子已经是够刺激,够危险的了,还会有什么更惊险的绝招呢?便迫不及待地说:“是吗?快让我看看!”这时,只听见荀息一字一句、非常沉痛地说:“九层之台,造了三年,还没有完工。三年来,男人不能在田里耕种,女人不能在家里纺织,都在这里搬木头、运石块。国库的金子也快花完了。兵士得不到给养,武器没有金属铸造。邻国正在计划乘机侵略我们。这样下去,国家很快就会灭亡。到那时,大王您将怎么办呢?这难道不比垒鸡蛋更危险吗?”晋灵公听到这种十分合理又十分可怕的警告,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意识到了自己干了一件多么荒唐的事,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便对荀息说:“搞九层之台,是我的过错。”立即下令停止筑台。

5.直率不等于“痛”言无忌

中国有句俗话:“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这个意思就是说,别人有缺点有不足之处,你可以当面指出,要他改正,但是千万别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这样的人,不仅会令被说者讨厌,同样也会令听说者讨厌。

同样是直来直去的人,有的人处处受到欢迎,而有的人却处处得罪人,人们都不愿意与他交往。

这就涉及讲话的方式方法的问题。首先澄清一点,直爽并不等于言语毫无顾忌,只图一时之快,不讲方式方法。而那些因说话直而得罪人的人,问题就出在方法上。有的人讲话不分场合,比如批评别人,虽然你心地坦荡,毫无恶意,但因为没考虑到场合,使被批评者下不了台,面子上过不去,一时难以接受。对方的自尊心被伤害,当然会对你有意见。

再有一种情况,可能平时说话时没有注意,触动了别人的短处或隐私,无意之中也得罪了人。

一旦知道自己说话直得罪了人,就要找机会真诚地向对方道歉,取得谅解。如果你是在公共场合伤了他的自尊,你不妨在原来听到的人都在场的情况下,巧妙地以意义相反的话抵消前面话的副作用,对方见你已经改正错误,自会谅解你。

不过,如果你一向说话很直,经常得罪人,你千万不要依靠道歉来取得别人的原谅,因为如果你经常伤害一个人,又经常向他道歉,他一定会认为你是口是心非或是有意伤害他。

你不妨回过头来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忽略了场合?说话方式是不是触及了别人的隐私?同样是提意见,为什么不以好的方式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说话时先为对方着想,不要动辄以教训的口吻指责别人,要注意维护对方的自尊。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直率人。

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在背后议论同事——即使你的领导已主动开了头。

有一天,刘科长突然问小赵:“你觉得魏某这个人怎么样?”

一时间,小赵不知道如何应答才好。

这是关于人格性情的问题,如果回答,无疑是背后说人闲话了。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却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的在背后议论过别人,只是所说的是好话还是坏话无从考证了。不过有一点,经常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肯定不会是受欢迎的人。因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么想:这次你在我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的印象中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别人在你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对此,你就得端正态度,用辩证的思维去考虑这种情况,把握好应对的分寸。

话不可说过头,讲话宜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例如,提建议或意见时,不宜伤人自尊,同时又能使人接受,这就不能直接指出他人的缺点而不给对方留下情面。

6.委婉含蓄,不能把话说得太实太直

尴尬事常有,不便直说时要用弹性语言,随机应变,适当委婉和模糊,而不能把话说得太实太直。

在日常交际中,总会有一些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需要把“词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便于听者接受。说话人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

委婉法是办事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委婉语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例如巧用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还可以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都能起到“软化”效果。

可以用委婉的词语表示不便直说或使人感到难堪的情形或事物。

有时,即使动机好,如果语言不加修饰,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售票员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大肚皮’让个座位。”尽管有人让出了座位,但孕妇却没有坐,“大肚皮”这一称呼,使她难堪。如果这句话换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请哪位热心人,给这位‘有喜’的大姐让个座位。”当有人让出座位时,这位孕妇就会表示对售票员感谢,并愉快地坐下。

也可以借用一事物或他事物的特征来代替对事物实质问题的直接回答。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四十八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代表陆文夫:“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陆文夫用一个生动的借喻,对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民族性上。以上例子,实际上是对问者的一种委婉的拒绝,其效果使问话者不至于尴尬难堪,使交往继续进行。

另外,在公关语言中运用适当的含糊,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办事需要语词的模糊性,这听起来似乎是很奇怪的。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语词的模糊性,那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十分贫乏,使它的交际和表达的作用受到限制。

例如:某经理在给员工作报告时说:“我们企业内绝大多数的青年是好学、要求上进的。”这里的“绝大多数”是一个尽量接近被反映对象的模糊判断,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认识,而这种认识往往带来很大的模糊性。因此,用含糊语言“绝大多数”比用精确的数字形式的适应性强。即使在严肃的对外关系中,也需要含糊语言,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受欢迎的人”,等等。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不受欢迎,其具体内容,不受欢迎的程度,均是模糊的。

平时,你要求别人到办公室找一个他所不认识的人,你只需要用模糊语言说明那个人矮个儿、瘦瘦的、高鼻梁、大耳朵,便不难找到了。倘若你具体地说出他的身高、腰围精确尺寸,倒反而很难找到这个人。因此,我们必须至少在办事说话时放弃这样一种观念:“较准确”总是较好的。

7.言语对抗不代表人身攻击

争辩是日常说话中再所难免的事情,但争辩的语言很重要,一方面要反击有力有据,富有涵养;另一方面争辩中也要保全对方的脸面,给别人一个台阶下。

在对外交往中,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或者对立,在言语上发生对抗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这种对抗又有特定的要求:一方面要义正词严,反击有力,能捍卫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方式方法,以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在反击对方的无理言行时,自己的言语必须与对方的言语相关,同时能迅速接过对方言语中的词语、话头,而展开辩驳。

1955年秋,西德总理阿登纳出访莫斯科,和赫鲁晓夫进行了会谈。两人性格都非常顽强、自负。双方的交谈充满了对抗,唇枪舌剑,针锋相对。赫鲁晓夫有一次在对一项德国建议作出反应时说:

“在我同意你这个意见之前,我要先到地狱里去拜访你!”

阿登纳立即反击:“如果你在地狱里看到我,那只是因为你比我先到那里!”

阿登纳抓住赫鲁晓夫话语中的“到地狱”一词进行了迅速的反击。

有时对方的话语很“冲”,而自己却不能暴跳如雷,破口大骂。那样,一方面由于失态而破坏自我形象,另一方面也会因情绪激动而减弱自己话语的反击力。高超的反击,应当是情绪平稳、彬彬有礼和富有涵养的。

1957年,尼克松出访苏联。在此之前,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赫鲁晓夫在与尼克松的会谈中激烈地抨击这个决议,并怒容满面地嚷了一番话:

“这项决议很臭,臭得像马刚拉的屎,没有什么东西比那玩意儿更臭了。”

此话是很粗野的,就连赫鲁晓夫的译员听了也顿时涨得满脸通红,好一会儿,才把此话翻译过来。对此,尼克松当然要进行“反击”。要知道,当译员在翻译时,赫鲁晓夫正两眼盯着尼克松呢。但如何反击呢?如果大骂一番,显然反击无力。尼克松想起为他准备的背景材料中曾提到赫鲁晓夫年轻时当过猪倌,他还想起他小时候就知道,马粪常常被用作肥料,但有一次他的邻居用了一担猪粪,那可真是臭气冲天。于是尼克松逼视着赫晓鲁夫的眼睛,用交谈的口气回答说:

“恐怕主席说错了,还有一样东西比马粪更臭,那就是猪粪。”

尼克松说此话时在表情上神态自若,内容上却暗露锋芒,因此反击力特强,说得赫鲁晓夫欲怒不能,只得转过话题,谈论别的事情了。

当然,“反击”要看准目标,不能过于敏感,疑惑重重,那样反而有失风度与涵养。

1959年赫鲁晓夫出访美国,两国领导人在共进午餐时闲聊。艾森豪威尔想使谈话的气氛轻松些,于是问赫鲁晓夫在假期最喜欢干什么。赫鲁晓夫说他喜欢到黑海海滨游泳或者去乡间打猎。艾森豪威尔说他喜欢出去钓鱼和打高尔夫球,但很难避免不受电话的干扰。赫鲁晓夫听了译员的翻译之后生气地说:“我们苏联也有电话,事实上,我们的电话不久就要比你们美国还多。”应该说,赫鲁晓夫过于敏感了,失去了应有的风度和涵养。

8.怒火中烧不如“绵里藏针”

令人尴尬的场面也许人人都经过。当你陷入某种难堪境地时,默不做声,生气以至动怒,都难以摆脱窘境,而有时一两句机智、巧妙的话语却可以打破沉寂,摆脱难堪,使你心中的不快烟消云散。

春节期间,列车上尤其拥挤。亚男中途上车,见对面两边坐席上坐着三个年轻人,边座空着,就走了过去。问:“同志,这儿没人吧?”对方说:“没有。”亚男于是放下了东西,准备就座。不料,那个男青年突然把腿放到了坐席上。她当时一愣,问:“你这是为什么?”

“因为你不会说话。”

“那么,请问该怎么说?”

对方眯起眼睛,装腔作势地说:“看来你是井里的青蛙,没见过多大的天地。让大哥告诉你。你得这样说:‘大哥,这有人吗?小妹我坐这可以吗?哈哈哈哈……’”说完,肆无忌惮地狂笑起来。

看他和他的同伴们得意忘形的样子,亚男说:“听你这一说,我确实没见过你们这种独特的‘礼貌’方式。不过,你们既然见过世面,又有自己独特的礼貌方式,见了我,就应按照我们的礼貌方式办事才对。”

“你说怎么办?”

“那还不容易?看见我来了,就该起身肃立,躬身致礼,说:‘大姐,这儿没人,小弟请你赏脸,坐这可以吗?’哎,可惜呵可惜,你连自己的‘礼貌’信条都做不到,还想教训别人,真是土里的死蚯蚓,一点蓝天都没见过。”

亚男的话,逗笑了周围的乘客,包括另外两个青年。只见那位挑衅者的脸一白一红,尴尬极了。他的另一个同伙忙打圆场道:“快请这位小姐坐下吧,咱惹不起。”

面对嬉戏,亚男既没有暴跳如雷,也没因被戏弄而羞赧结舌,而是采取了笑里藏刀术,以柔克刚,挫败了对方。如果她采用怒火中烧的处理办法,结果恐怕就不会如此轻松了。

论辩中,掌握分寸,在轻松愉快的笑谈之中暗藏斥责,往往能化难为易,并且常常能在不露声色、和风细雨中,巧妙地达到猛烈抨击对方、鞭挞对方的目的。

巧妙地借用对方非难、责难时的某些字眼或惯用词汇将计就计,移花接木,把“脏水”反泼到对方头上或以此来分散人们的注意力。

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群众大会上演讲时,反对者在下面鼓噪,其中一人高声大骂“垃圾”。为了不使一场严肃的演讲变成一场可笑的争吵,威尔逊用冷静的口吻说:“先生,关于你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我们一会儿再讨论。”

美国的林肯总统也有过类似的遭遇。一次,他正在演讲时,一位先生递给他一张纸条,林肯拆开一看,只有两个字——“傻瓜”。林肯镇静地说:“本总统收到过许多匿名信,全都只有正文,不见署名,而今天正好相反,刚才那位先生只署了自己的名字,却忘了给我写信。”

当年国民党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要在广汉建造私邸,建筑师把一位老秀才的三间破屋也划在圈内。老秀才陷入了困境。

朋友们给老秀才出点子,要他利用戴季陶信佛的心理,说这里风水不好。于是,老秀才给戴写了一封信:“戴公传贤院长大人钧鉴:迩闻我公于梓里兴建华堂,为广汉古城增色,不胜欣喜。然而动土露去敝舍柴屋三间,本应理当奉献大人,惟此房历来风水败逆,贻误子孙繁衍。如此不毛之地,今我公改建公园,未免魑魅魍魉作怪,不利长居久安……”

戴季陶见信后很生气,当即派人将老秀才三间柴房归还。老秀才“明修栈道”——说风水不好,会闹鬼,这全是为戴院长着想;“暗渡陈仓”——利用信佛人的忌讳,保住了柴屋。

许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寒冷的冬天能挨得过,闷热的夏季实在难熬。原因很简单,冬天能生火,运动驱寒;而夏季却不能整天泡在水里避高温。说话也是这样,义正词严容易反击,恶言秽语却难对付,对于这种情况,不宜动粗而宜机智化解之。

9.给瘸子支根拐杖——让他有“地”放矢

说话要看准对方的心理及脾性,不能病急乱投医。策略对头,才能说话投机,事遂人愿。

说出的话表面上是指自己,实际是说对方,把自己贬低一番,使人觉得他要比你高明,你是需要帮助的弱者。

某公司老板刘先生资金周转不灵,资金如不及时到位,就会给公司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他本想贷款,而银行又不贷。

就在这个时候,刘老板忽然想起找孙经理帮忙。孙经理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非常富有,不过为人却非常吝啬,简直就是一只铁公鸡,可刘老板却偏偏选中了他。

刘老板先发制人,他经过片刻的思考后,想出了一个计策,那就是因性制人地激一激他。于是他与孙经理约定了见面的日期和地点。

到了那天,刘老板很早便搭车前往。去时他换了一身很一般的衣服,又借了一双带补丁的皮鞋。不过,当车子离孙家还有200米时,他便下了车,用尽力气跑到孙家去。当时天气正炎热,刘老板满头大汗。孙先生见了便诧异地问道:“咦,你这是怎么搞的?”

“自行车半路上坏了,我怕赶不上时间,只好推着车子跑来了。”

“那你怎么不坐计程车呢?”

“你不知道,我一向很小气的,坐计程车要花很多钱,我又没有私车,父母赐给我这双脚最好,我碰到赶时间的时候,只要用它就可以,既省钱,又强身。总之,我是很吝啬的,鞋子破了都舍不得再买一双,可不像孙大经理。计程车只有你们这样的才可以坐嘛!”

刘老板事先调查过孙经理没有小车。

“我也很小气啊!所以我也没有自家的轿车。”孙经理谦逊地说。

“不,您是非常的节俭,而我才是小气鬼呢,您不知道,大家都叫我‘严监生’呢?”

“但是我从来没听说过你是这种人,其实,我才真被人称作吝啬鬼呢。”

“唉呀!孙经理,人不吝啬的话,是无法创业的,所以,人不能太大方。我们应该小气、更小气,无论如何不能浪费钱财呀。”

“你说得太对啦。”孙经理竟一拍双腿,猛然站了起来。孙经理对刘老板的话产生了共鸣,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样孙经理破例慷慨地把钱借给了刘老板。 H6RHUDXbO159WrspDDzLOl2cAvF/cHTxuZVxJ+1DwOIqk+TwFDUQhxiOzD5Jw4j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