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做人懂方圆,好人缘造就幸福人生(二)

5.别掺和是非,以防给人当枪使

当下,职场就如战场,有“心计”的女人要懂方圆之术。既不能得罪上司,也不能伤了与同事之间的和气,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掺和其间的是非,否则就会跌入烦恼的死胡同。

在职场上,同事之间存在竞争的利害关系。追求工作成绩和报酬,希望赢得上司的好感,获得升迁,以及其他种种利害冲突,使得同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而这种竞争往往又不是一种单纯的真刀实枪的实力的较量,而是掺杂了个人感情、好恶、与上司的关系等等复杂因素。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运动会”,表面上大家同心同德,平平安安,和和气气,内心里却可能各打各的算盘。

例如,两位经理大斗法,你是中间人物,应该如何应付呢?

最大的可能性是,两人都希望拉拢你,却又不能太露骨,在言词上表达,或在工作上给甜头,聪明的你当然明白其用意。但同时,你不可能一直装蒜下去,必然要表明立场,否则会被视为两面派,那就更不妙了。

另一方面,同事之间纷争。彼此之间会有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各人的性格优点和缺点也暴露得比较明显。每个人行为上的缺点和性格上的弱点暴露得多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瓜葛、冲突。这种瓜葛和冲突有些是表面的,有些是背地里的;有些是公开的,有些是隐蔽的。种种的不愉快交织在一起,便会产生各种矛盾。在单位,待人刻薄和热衷于算计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人越多,人际关系越复杂。

在竞争愈演愈烈的同事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或明或暗的竞争。表面上可能相处得很好,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有的人想让对方工作出错,自己可有机可乘,得到老板的特别赏识。

同事之事传播流言蜚语,是带有很大危害性的,它能蒙蔽一些人,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

有位女孩叫洁,有一天,她受到上司王科长的热情邀请,一同前往公司附近的咖啡厅里喝咖啡。

他们坐在咖啡厅里,一边喝咖啡,一边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不知不觉,话题开始扯到了洁的同事李小姐。

“啊,李小姐吗?她好漂亮啊!经常穿着时髦的衣服,真叫人羡慕。”

“那是当然罗,因为李小姐领的是高薪!”王科长突然道出原委。

原来,这家公司采取的是年薪制,每个职工的年薪是根据每人的工作表现与公司签定的合同而有所区别的。这点洁自然也清楚,但她一直认为同事间的差别不应该太大,现在突然从王科长口里听说李小姐的工资很高,自然心里不太舒服。她问道:“会差那么多吗?”

“是呀,比你的年薪多上万元呢!”王科长说得更具体了。

第二天,洁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同事们,大家听了当然不服气,于是,就一起开始嘲笑起“高工资”的李小姐来,甚至不同她来往,将她孤立了起来。这样,李小姐不得已只好辞去了工作。

事实上,李小姐的年薪与洁相差不大,只是因为她曾经向科长提过意见,以致科长怀恨在心,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一个诡计,借洁的嘴孤立李小姐,最后将她逼走。

等到洁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已为时太晚,因为自己已被人家利用,当枪使了。不仅如此,洁还得了一个喜欢散布流言蜚语的“坏女人”的绰号。

与同事交往时,必须留点“心计”,懂得人与人之间虚虚实实的进退应对技巧。自己该如何出牌,对方会如何应对,这可是比下围棋、象棋更具趣味的事情。

在职场中,像上文中的洁那样被人当枪使的事情很多,在上班族漫长的岁月中,免不了会遇到出卖、敌意、中伤等等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犹如设在你面前的一个个陷阱。如果事先预料这些事的发生,并一一克服,便能安步当车了。

遇上人事问题,你最好别掺和是非,态度保持中立。

例如有别的主管犯了大错,公司的老板大为震惊,又开会又讨论的,而且老板还可能私下召见你,问你各方面的意见,就是其他部门主管(受牵连的与不受牵连的),也有可能找你倾谈。这种种情况,你都不能够一一回避,你还需好好的面对。

老板一定牢骚甚多,指责某人做事不力,某人又能力欠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看你和哪方面关系良好。你不轻易表态,最好是这样,既保护了自己,又没有伤害别人。

至于其他同事,找着你无非是探口风或想见风使舵,这类人也是得罪不得,尽可能模棱两可,以防被出卖。

要想不掉进陷阱,不被他人当枪使,上面说的中立态度确乎很重要。

平日与你关系密切的某部门,其中几位同事突然发生内讧,弄得十分不愉快,成为公司上下的话柄,甚至有些人以为你必然对此事了解甚多,纷纷向你打探。

即日起你应避开,尽量减少与该部门的接触,可能的话,一切联络交由秘书小姐去做。既然没有直接接触,那么,你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自然是不大了解了。因此,即使有人诉苦,也等于是“对牛弹琴”了。

一天你因公事与某同事一起出差,对方突然问你:“你跟拍档间似乎有很大的问题存在,你如何面对呢?”你一直觉得与拍档相处融洽,公事上大家都很合作,私人间也是客客气气的,何来问题呢?

冷静一点,世事难料,这当中可能发生了不少问题,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总之不简单。

就算你和拍档之间真有什么问题存在表面上,你也必须表现得落落大方,微笑一下,反问对方:“你看到了什么?”或者,“你听到了什么?”对方必然是支吾以对,你可以继续说下去:“我们一直相处得好好的,我从不察觉到有什么问题,亦不会因公事发生过不愉快事件!”。这个说法,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若对方是有心挑拨,或试图获取情报,你的一番话就没有半点线索可让他查到,间接地还拆穿了他。对方要是真的要透过某些蛛丝马迹,或小道消息,希望明白一下而已,你的表现,也就等于怪他过敏了。

不过,很多事情并不如表面那样简单,背后可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真正有“心计”的女人都是办公室里的政治家,她们能绕过陷阱,不会遭人暗算。

6.做人不可毫无掩饰,面具该戴就要戴

在现实生活中,女人如果没有一点“心计”,对自己毫无掩饰,像一个透明人一样,处处都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必将会给自己带来诸多麻烦。

从对人性的洞析来看,不戴面具不仅不是什么好事,相反还是相当危险的事。只要你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和我们交往的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要戴面具,其区别无非是时间和程度不同罢了。现实社会中,除了禽兽和野蛮人,正常人哪里会是毫无掩饰的“透明人”呢?

现代人的一大特色就是人性越来越复杂,为此,在人际交往中,女人一定要记得戴上面具。至于什么场合应该戴什么面具,就像戏台上唱什么角色该穿什么戏服一样,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就职场而言,有如下建议:

(1)在单位里不可随便乱说话

在现实中,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是真空,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亦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复杂的环境下,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

人只有先求安身立命,适应环境,然后才能设法改造环境,顺利地走上成功之道。因此,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避开生活的误区,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为人处世的主动权,无疑是对自己很有好处的。

况且,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的女人,只会显得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多听少说。”

(2)适当戴戴面具

做一个在社会上混的场面人,社交活动不免与自己所在的单位有关。下班之后,与同事一起喝杯酒,聊聊天,不但有助于日常工作,还可能知道与单位有关的消息。因此,单位举办的各种聚会,自然要积极参加,就是与同事及上司打上一两场“社交麻将”也很有必要,但有一点要时刻切记:要有“心计”不可随便交出全部真心。

同事之间,只有在大家都放弃了相互竞争,或明知竞争也无用的情况下,才会有友谊的存在。有利益上的竞争与冲突,同事之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谊。如果轻易地交出真心,甚至动了真感情,只会自寻烦恼。

比如说,A与B是同年毕业并且同时进单位工作的,而且两人是好朋友,可现在只有一个升职的机会,如果A升了级,B没有升,B会怎样想呢?B如果继续与A友好,免不了会被人认为趋炎附势。而成为朋友上司的A,即使想主动对B友好,也不可能像往日那样自然。

(3)用面具掩盖自己的野心以保护自己

蓝领与白领不同的地方之一,是蓝领向上流动性不大,升迁的机会不多。因此,蓝领工人打的是正规战术,集体讨价还价,争取共同的利益。而白领阶层则大多都有个别拼搏的机会,获得升迁是单打独斗的结果,甚至要通过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方式才能达到目的。因此白领之间不但没有蓝领的那种同志感情,往往还互相猜忌,尔虞我诈。这种生存竞争环境,犹如深入敌后、孤军作战的游击队。

游击战的最高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许多力争上游的白领,很注意将对手打倒,却往往不善于保护自己,这是不足取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应是:一方面要友好竞争,另一方面更要在众人的竞争中保存自己,在势孤力弱的情况下,就要夹紧尾巴,千万不要露出自己全力拚搏、一心往上爬的野心,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虽然也有“不招人忌是庸才的说法”,但在一个小圈子里,招人忌者是蠢才。有“心计”的女人往往在积极争取往上前进的同时,还能很自然地摆出一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超然态度。其秘诀就是善于用面具盖住野心的缘故。

7.不要试图做出桶的螃蟹

有“心计”的女人会在生活中发现:当有人出类拔萃,与别人不一样时,人们普遍的心理不是希望她好,而是众人共同出击,把她拉回到跟自己一样的地步。如果你硬要出众,那就会陷入一种孤立的状态。

社会希望人们从众,与团体保持一致的压力日益增强,无论这个团体是我们的朋友、家庭或是同事,对着装、举止、说话和思想都明显的有规定好的“准则”,当我们对这些准则有所偏离时,我们就不会被社会接纳,就会受到他人的嘲笑。

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人们要对他人持排斥的态度呢?如果看一看“桶里的螃蟹”这则隐喻就能找到部分答案了。如果你把一只螃蟹放进桶里,它会想办法用爪子勾住桶的边缘而逃走。然而,如果你把几只螃蟹放进桶里,就没有一只螃蟹能逃走,因为只要一只螃蟹靠近桶边,其它的螃蟹就会一拥而上把它拉回来。当然,螃蟹并不可能有意识地去阻挠同伴的成功,但是,这种现象似乎很典型地反映了人类的行为。当有的人出类拔萃,与别人不一样时,人们普遍的心理不是希望他好,助他一臂之力,而是众人共同出击,把他拉回到跟自己一样的位置。这种表现,通常来源于人类的嫉妒之心,人们可能会感到他人的成功就会映衬出自己的失败。

职场中打拼的女人要想收获幸福,单单遵守规则是远远不够的,更应掌握的,还是要了解人性,学会潜规则。过度表现自己只会让人心生厌恶,更别说建立好人缘了。

这是职场中必须在意的小节。以下的故事,女士们不妨细细体会:

新记者刘圆,报社把她分到娱乐版,跑剧院和影视娱乐圈,这可是个外快不少的美差,其他记者甚是羡慕,可第一天采访就遇见怪事。

开完记者会,导演突然偷偷塞了一包东西在刘圆的口袋里,刘圆一看是钱,赶紧挡了回去。没想到上车后,导演把钱扔进了车窗,而司机居然不听刘圆喊停车,急忙开上马路。

“拉拉扯扯不好看!”司机解释,摄影记者也跟着点头。

这怎么好?刘圆急得一进报社就向主任报告,并把钱呈了上去,没两天公布栏贴出记功的告示,嘉奖刘圆的清廉,办公室人人都向刘圆道喜,甚至可以看到嫉妒的眼光。

尤其令人嫉妒的是这种行贿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有一次到外地采访,某歌星的妈妈,居然半夜敲门,把钱从门缝塞进来,又像贼似的飞奔而去。

采访组长终于说话了:“以前我和志红跑影视,都没这种事,为什么老发生在你身上,你自己也要检讨,从今以后换志红跑影视!”

果然行贿事件不再发生,办公室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

是其他记者都廉洁到分文不取吗?非也!大家拿了红包,有谁会像刘圆那样去交给主任,而且还不止一次,这虽然可以证明自己的清廉而获赞扬,但是也引来了同事的嫉妒,使自己陷入孤立。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要懂方圆,该糊涂时不妨糊涂一点,否则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像刘圆一样被贬入“冷宫”。看来,只有懂得什么时候自己露面,什么时候让同事让领导得风光的女人,才能在职场中营建好的人缘,也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如鱼得水,游刃自如。

8.装聋作哑:沉默的力量不容忽视

在各种纠纷中,一些女人争强好胜,出尽了风头,末了却一败涂地。而另外一些女人却能充耳不闻,装聋作哑,以沉默对之,结果反而胜了。前者是小聪明,后者才是有“心计”女人的真聪明。

某公司有一个女孩子,平日只是默默工作,并不多话,和人聊天,总是面带微笑。有一年,公司里来了一个好斗的女孩子,很多同事在她主动发起的攻击之下,不是辞职就是调离。最后,矛头终于指向了这个女孩。某日,这位好斗的女孩子抓到了那位一贯沉默的女孩子的把柄,立刻点燃火药,劈哩叭啦一阵,谁知那位女孩只是默默笑着,一句话也没说,只偶然问一句“啊?”最后,好斗的那个主动鸣金收兵,但也已气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半年,这位好斗的女孩子也自请他调。

你一定会说,那个沉默的女孩子的“修养”实在太好了,其实是那位女孩子听力不大好,理解别人的话不至有困难,但总是要慢半拍,而当她仔细聆听你的话语并思索你话语的意思时,脸上又会出现“无辜”、“茫然”的表情。你对她发作那么久,那么卖力,她回以的却是这种表情和“啊”的不解声,难怪要斗不下去,只好鸣金收兵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事实:装聋作哑的力量是巨大的,面对“沉默”,所有的语言力量都消失了!

因此你要有面对不怀善意的力量的心理准备,你可以不去攻击对方,但保护自己的“防护网”一定要有,有“心计”女人支招:不如装聋作哑!

在人际交往中,有许多场合都可以使用“装聋作哑”的办法,躲开别人说话的锋芒,然后避实就虚、猛然出击。其技巧关键在于躲闪避让的机智,虽是“装作”,正如实施“苦肉计”一样,却一定要表演得自然。

“装作不知道”,就是指对别人的话装作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清楚,以便避实就虚、猛然出击的方式。它的特点是:说辩的锋芒主要不在于传递何种信息,而是通过打击、转移对方的说辩兴致使之无法继续设置窘迫局面,化干戈为玉帛,能够寓辩于无形,不战而屈人之兵。

为了赢得好人缘,有“心计”的女人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计策:

(1)可用于挽回“失语”所造成的尴尬局面。

“马有失蹄,人有失言”,偶尔失语在语言交际中难免发生,但失语往往是许多矛盾发生和激化的根源。因此,换回失语,在语言交际中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实习期间,小文在黑板上刚写了几个字,学生中突然有人叫起来:“老师的字比我们李老师的字好看!”

真是语惊四座,稚嫩的学生哪能想到:此时后座的班主任李老师是怎样的尴尬!对还是实习生的小文来说,初上岗位,就碰到这般让人难堪的场面,的确使人头疼,以后怎样同这位班主任共渡实习关呢?转过身来谦虚几句,行吗?不行!这位实习生灵机一动,装作没有听到,继续写了几个字,头也不回地说:“不安安静静地看课文,是谁在下边大声喧哗!”

此语一出,使后座的李老师紧张尴尬的神情顿时轻松多了,尴尬局面也随之消除。

这里小文就是巧妙的运用装作不知道,避实就虚,即避开“称赞”这一实体,装作没有听清楚,而攻击“喧闹”这一虚像。既巧妙地告诉那位班主任“我”根本没有听到,从而避免了为以下的交往设下障碍,又打击了那位学生的称赞兴致,避免了他误认为老师没有听见的可能,再称赞几句从而再次造成尴尬局面。

(2)处理、制止别人的中伤、调侃。

朋友之间虽然很要好,有时也会因开玩笑过头而大动肝火,伤了和气。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巧妙地运用“装作不知道”回避掉。

吴丽因身体肥胖,同班的李明、张峰“触景生情”,便“冬瓜”长“冬瓜”短地做起买卖来,并时不时拿眼瞅吴丽,扮鬼脸。拿别人的生理“缺陷”来开过火的玩笑,实在让吴丽气愤。欲要制止,就是不打自招;如不管他,却又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怎么办呢?

此时吴丽稳了稳躁动的情绪,缓缓地走过去,拍着二人的肩膀,轻言细语地问:“李明,听说你有1.8米高,恐怕没有吧。”接着又对张峰道:“你今天早上吃饭没有?”

听到这般温柔怪诞的问话,兴奋中的二人愣在当头,大眼望小眼,如坠云里雾中,刚才有声有色的“买卖”,再也没有兴致继续下去。吴丽以装聋作哑之计化解了原本很尴尬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她并没有破坏与李明、张峰之间的关系。

挖苦、讽刺,都是一种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贬损、揶揄对方的行为,极易激怒对方。为避免大动肝火,两败俱伤,有“心计”的女人就可巧妙地运用装作没听明白的方式见机而行。

总之,装聋作哑可以用在各种交际场合。作为女人,恰如其分地运用它,就能用它换得好人缘。

9.假装糊涂,巧妙“撒谎”

在日常生活中,有“心计”的女人会在适当的时候粉饰真诚,说点假话,撒点小谎。这是交际场合的润滑剂,能有效地避免尴尬,解除窘境,也能由此获得好人缘。

我们应该以诚待人,应该说真话,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有时也有必要说点“假话”。这一点人们也多少有了一些认识。不过,通常人们都是认为只在某些很特别的情况下才需要不说真话,不道实情。其实,在一般的交际活动中,常有说假话产生好的效果的时候,而且“说谎”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必只拘泥于所谓的“真诚”而简单地说这是骗人。再说,就算是骗人,只要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对有“心计”的女人来讲,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时候说点谎话,能使双方达到某种“共识”,从而进一步交流。

一天小曹和朋友去拜访一位教授,那个教授为人严肃,平时不苟言笑。坐了半天,除了开头说了几句应酬话,剩下的只是让人尴尬的沉默。

忽然,小曹的朋友看到教授家养的热带鱼,其中几条色彩斑斓,游起来让人眼花缭乱。小曹知道这鱼的名称和产地,因为她自己也养了几条,还很得意地为她的这位朋友介绍过。见她目不转睛地看,小曹心里纳闷:她又不是没见过,怎么这样?教授见朋友神情专注,就笑着问:“还可以吧?才买的,见过吗?”小曹刚想开口:“见过,我家也养着几条呢!”朋友却抢先说:“还真没见过。叫什么名字?明儿我也打算养几条!”小曹不解地看看朋友,心想装什么糊涂,不是上星期才到我家看过吗?

教授一听,来了兴致,神采飞扬,大谈了一通养鱼经,朋友听得频频点头。那位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说说笑笑,如数家珍地给他讲每条鱼的来历、名称、特征,又拉着她到书房看他收集的各类名贵热带鱼的照片,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她们本来打算坐坐就走,不料教授一再挽留,直到晚饭后才放她们走,临走时硬塞给小曹的朋友几尾小鱼,一直把他们从七楼送到楼下。

一句假装糊涂的谎话使教授前后判若两人,本来几乎陷入僵局的交谈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这都归功于小曹的朋友的一句谎话。若据实相告,那很可能就会继续“尴尬”下去的。

一个男大学生爱上了一个女大学生,对女大学生说过一番这样的话:“我离不开您,您是温暖着我的太阳,您是照耀着我的月亮,您是为我指引方向的北斗星,您是为我呼唤早晨的启明星。”

女大学生聪明,早已听出这一番表白爱情的极热烈的话,但自己并不喜欢面前的小伙子,怎么办?如果断然说“我不喜欢你”,岂不是会使对方陷入尴尬?不置可否,岂不是对对方不负责任?

于是,她就假装糊涂地说了一句:“真美!您对天文学太有研究了,可我,真对不起,我对天文学一点也不感兴趣!”

用假装糊涂的方式说谎话要说得漂亮风采,并非易事。为了创造出良好的效果,说谎,就得假装糊涂,越是装得像,效果越是好。有“心计”的女人还要把谎话说得轻快自信,不容置疑,这样才能以假胜真,巧中取胜。

美国第一夫人非凡的社交手腕

希拉里.克林顿是个名扬世界的女人,她之所以如此受世人瞩目和欢迎,因为她是一个极富“心计”的社会活动家。非凡的社交智慧使她不仅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还赢得了辉煌的事业。

希拉里从事社会活动的初衷是党派政治。她加入了学校的共和党俱乐部,被选为主席。希拉里和她的共和党人利用俱乐部活动为共和党的竞选做了大量工作。1965~1966年,在爱德华.克鲁克竞选参议员的活动中,希拉里是使他能进入华府的功臣之一。

希拉里对《波士顿环球报》记者说:“最能使我感到轻松自在的时候是激烈辩论有意思的题目,特别是辩论那些对世界有现实影响的问题,如种族问题、越南战争问题、人权问题和公民自主权问题。”

有时候,希拉里也参加一些妇女积极分子的活动,她们到纽黑文、剑桥和纽约等地,为人权或为反对东南亚战争而游行。

希拉里是个现实主义者,她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与其它地方相比,更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于是,她把着眼点放在学生政治上。大学二年级时,她当选为学生会主席。这使她有机会去华盛顿,直接为众议院共和党会议工作。实习期间,希拉里为会议写了好几份文件,其中之一是国家年收入分享计划。她同后来成为尼克松政府国防部长的莱尔德,还有其他的工作人员,一起讨论了许多问题。这些人只有三位后来成了华盛顿政府智囊团的成员。其中有战略国际研究中心的戴维.阿布希尔,美国企业家协会的威廉.巴鲁迪,以及遗产基金会的埃德温.福伊尔纳。莱尔德赞扬说:“她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很有力,总有自己的看法,维护自己的观点……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人物。”

1968年,学校在方形场地上举行了一周的讨论会。演讲者们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当代的一系列问题,从纽黑文地区的贫困直到越南战争,还谈到了芝加哥对过激分子的控诉。

希拉里组织同学轮班参加对黑豹党人的每次审讯和监听。她说:“我们是要如实地监视审讯全过程中侵犯民权的行为,然后就此写出文章,在班上进行讨论,再为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写出报告。”结果,一件最激烈的大事反倒使学院平静了下来。

1972年夏天,华盛顿以外的人认为,“水门事件”的丑闻只不过是场短暂的喧嚣。那时,克林顿和希拉里去了得克萨斯州,专门协助乔治.麦戈文竞选总统。因为他们认为,必须坚决反对战争,其最佳途径是选举、法律和游行示威。

竞选中,麦戈文的最大许诺是保证结束越南战争。6月17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在水门的办公大厦被一些与联邦政府有着暧昧关系的人闯入,这个疑点带来许多问题,白宫曾否认与此事有任何牵连。可是,麦戈文竞选阵营中却群情激昂。这种竞选政治,对希拉里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她和比尔一样,只是把基层拉选票看作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邪恶,与当选官员共事也只是为了结束战争,为了改变美国的现实局面。

后来,希拉里与玛丽安.赖特.埃德尔曼建立了保护儿童基金会。她对一名作家说:“我们发现,孩子们因精神或身体毛病被关在校门外者极少,绝大多数孩子则是由于太穷而不能上学。到各州去访问,参与青少年案件的诉讼,这就是我所关心的问题,我想干的事业。”

1973年10月,距尼克松以全民投票获得60.8%的胜利还不到一年,他的总统生涯就开始收场。他首先解除了阿奇博尔德.考克斯的职务。考克斯是水门事件的特别起诉人,他的9盘录音带被作为法庭证据。新闻界把这件事叫做星期六大屠杀,老百姓则称之为奇耻大辱。议会收到大量信件,要求对此事开展调查。12月,议会司法委员会终于找到了一个负责调查的人,他就是52岁的共和党人约翰.多尔,曾在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位总统任期担当司法部民权司司长。

多尔搭起了弹劾尼克松总统的律师班子。他寻求的是办事彻底、公正、不谋政治利益的律师。希拉里成了这个班子的年轻成员。她能够与这些高水平的律师共事,承担对国家如此重要的任务,是她业务上和政治上最重要的经历。

1974年1月,希拉里来到律师班子就职。她是多尔亲自挑选的43名律师中的三名女律师之一。希拉里进入核心圈子,第一个任务是为委员会拟出全部程序规划,这是多尔最关心的一件事。没人知道弹劾问题该怎么办才是对的。可见,弹劾一事艰难之极,希拉里的艰辛自然可想而知。她每天早上8时开始工作,次日凌晨二时才能结束。

希拉里以律师的手法画出了一张程序表格,显示了其独创性和善于分析的头脑,得到了同事的欣赏和赞扬。他们按任务分组、研究宪法和法律,研究刑事盗窃、防止政府工作者泄密的堵泄人员和酬金问题。希拉里和汉密尔顿还研究了许多美国和英国的弹劾案例,回顾历史上的弹劾及行政特免权。

弹劾委员会的工作终于有了显著的结果。1974年7月下旬,议会司法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了三份弹劾文件。几天后,白宫公布了6月23日录音带的内容文稿。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宣布辞职。希拉里认为:“尼克松的辞职为总统带来了体面,而且也是我研究和了解社会制度的一次伟大胜利。”

尼克松辞职后,希拉里离开了弹劾小组,接受了法学院院长怀利.戴维斯的邀请,去阿肯色大学法学院任教。因为,那里有她的比尔.克林顿。

在教师会上,希拉里坚持要求雇用更多能胜任的妇女从事教学与辅助工作。如果她听到有关种族歧视的传闻,总是要求上级把事情调查个水落石出。

在弗耶特维尔的学术界,社交生活与纽黑文没有什么区别。对这里的环境,希拉里越来越适应,她和克林顿是极受欢迎的一对。他们常和朋友们一起去看电影,一块儿聊天和读书。当时的娱乐活动很多,周末打排球必不可少。只要希拉里和比尔主办晚餐,总会有玩动作字谜的游戏。

希拉里第一次见到吉米.卡特是在1975年,当时他在阿肯色大学发表演讲。1976年,卡特竞选总统来到阿肯色州,比尔和希拉里为了长远的利益,参加了卡特的竞选工作。8月下旬,希拉里去印第安纳波利斯,以地区协调员的身份,帮助州协调员支持卡特竞选,反对在位总统福特连任。

在卡特雇用的竞选班子中,希拉里成了州级机构中的二号人物。人们很快发现,希拉里是个一流的组织者。她建立了一个由92人组成的92县组织机构,协调各镇志愿者的工作。同时,她也为自己培养了一批拥护者。

自南北战争以来,卡特成为白宫的第一位来自最南方的总统候选人。此时,希拉里手下的工作人员无法就寝,连夜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庆祝卡特的胜利。不久,希拉里带着今后将长久保持联系的新议会之友名单,回到了弗耶特维尔的家。

1977年2月1日,希拉里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罗斯的法律事务所。此时,克林顿当选为阿肯色州检察长还不到一个月。

她在罗斯事务所有时经手家庭案件,有时处理商业诉讼,但也有意向公众利益和刑法领域发展。她渐渐地得到了勤奋律师的好名声。威尔逊说:“她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才能,消息灵通,充满激情,几乎具有一个想说服别人的人应有的全部特点。”

克林顿在政治舞台上已有所建树,希拉里却不愿凭借丈夫的势力行事,也不肯呆在家里甘当克林顿夫人。她无论在业务往来还是私人交往中,仍然使用婚前的姓名。

可是,在1978年克林顿首次竞选州长时,无论希拉里在业务上如何称呼自己,人们还是把她看作候选人的妻子。

希拉里31岁时成为州第一夫人。她既要做好罗斯事务所的事,又要尽州长夫人的职责,真感到难以应付。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讲,阿肯色的公民已经适应了州长夫人的独立自主性。

阿肯色州的第一夫人、罗斯律师事务所160年历史上第一位女合伙人,这种双重的生活对希拉里来说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希拉里完全承认与其他大多数有拖累的工作妇女相比,她的情况很特殊。在阿肯色的法律界,她被看作是一位斗志旺盛、坦率精明的诉讼律师这绝非偶然,这是她靠勤奋工作才赢得的声誉。

其实,自1977年加入事务所以来,希拉里完全过着三重生活。她除了从事律师工作和主持州长官邸举办的各种社交礼仪活动外,还有一大串任职:阿肯色州儿童家庭保护基金会的创始人,州政府农村健康顾问委员会主席,法律服务公司主席,以及儿童保护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

莫尔认为,希拉里在她丈夫的竞选中总是起着关键作用。但对1980年的州长连任竞选,两人都没有明确目标。“比尔容易轻信别人,有时简直是盲目乐观。”希拉里则能起到极好的平衡作用,看出某些计划或主意行不通。她会提醒比尔:“别这么盲目乐观,有些你视为朋友的人并不是你的朋友。因为每个人都想成为州长的朋友。”结果,比尔?克林顿失去了1980年连任州长的机会。

与此同时,希拉里的事业则蒸蒸日上。她到罗斯事务所时,主要负责涉及家庭问题的案子,在儿童托管问题上享有盛名。现在,朋友们鼓励她建立自己的商务诉讼业务,其中一个案子牵扯到一笔用于购买小石城广播电台的300万美元。希拉里的成功与比尔夭折的政治生涯反差极大。因为她仍旧使用婚前的名字,成了比尔竞选州长失败的原因之一。希拉里一直说她从不想伤害任何人,她保留婚前的名字是由于职业原因。直到1982年2月27日切尔西两岁生日,也就是比尔?克林顿宣布再次竞选州长时,她发表了一个简短的讲话:她将更改姓氏。1982年5月3日,希拉里在选民登记表上填写了“希拉里?罗德海姆?克林顿”。她身着新装,改梳了更显温柔的发型,抛弃了那种不合习俗的外表,以便增强比尔与群众交流的能力。

经过夫妻双方的努力,克林顿一家于1983年又搬回州长官邸。克林顿认为:彻底改革教育制度也许比他们做过的任何事都重要。于是成立了新的教育委员会,因为这位主席必须清楚其风险,对产生的后果毫无畏惧,要有熟练的政治技巧,使不同的团体赞成某些并不完全合乎自己胃口的事情。

多年来,阿肯色的教育制度一直受到种族主义者极端主义思想的干扰。为了改革的需要,克林顿夫妇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希拉里同14名委员一起在371所学校区进行政治演讲,解释新标准对遏制“日益增高的平庸潮流”至关重要的原因,事实证明,平庸潮流是全国教育的疾患,同时显示了希拉里是个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也是一个模范的政治代理人。

希拉里和教育委员会用了4个月的时间访问了全州,听取家长、学生、老师、行政管理人员的意见,与关心提高公民文化程度的人进行讨论,综合人们共识的意见后,他们起草了建议书。他们敦促听众,要像重视体育质量那样关心教育质量。她认为,一所学校如果“允许文盲和半文盲学生毕业,那就是犯了教育欺骗罪”。

她对教育改革的主要建议有:把每班人数限制在20人~25人之间;到1989~1990年前,每学年授课天数从175天延长至180天;要求所有的中学开设外语、数学、化学、物理、艺术和器乐课程;提高毕业要求;给中小学生配备更多的顾问或辅导员:制订一套由州政府管理的最低编班考试制度,分别在3年级、6年级和8年级使用,及格率必须达到85%。他们提出的这些标准,基本上得到了州教育局和州议会的临时联合教育委员会的认可。

除了教育改革标准外,还有一个教师测试计划。许多教师认为,这种要求他们参加考试合格后才能上讲台的做法是侮辱性的,他们无比愤怒,把这称为“政治迫害”。于是,能言善辩的希拉里勇敢地踏上了立法机构的辩论场,目的是软化那些举棋不定的议员们。那年12月,希拉里的教改委员会提交了最终报告,她把其中实施标准称为“阿肯色今后几年可遵循的蓝图”。第二年3月,州教育局通过了这个改革教育标准,并且宣布从1987年6月开始生效。

在美国设有总统以来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中,还没有一个州长以上的官员承认,他在长期合作中依靠政治“密友”,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密友”竟是他的妻子。克林顿任命希拉里主管国家最紧迫的卫生保健改革问题,证明她的确是个非常有社交手腕的女强人。 4qfkFDeFnMKZUD5pHmy1SLD4FTurbQwGb2CPFLniwGJTcAXIPiMbZjOPW2Mjwqy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