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优柔懦弱型性格的成与败

优柔懦弱性格的人,不是无谋无策就是能谋不能断。

一般这种性格的人往往是失败者居多,他们遇事的犹豫不决常常浪费了很多大好时机,加上办事又多拖泥带水,不利索,上天是难以垂青这种人的。

无疑,优柔懦弱性格的人多是以悲剧的结果失败4的命运而告终。

优柔懦弱,李煜亡国

自古以来,性格优柔懦弱的人难以成就大事,他们缺少男子汉的阳刚果断之气,没有那雷厉风行的办事手段。

一朝帝王,统御天下,最后却成了阶下囚,何也?皆因其性格优柔懦弱,丧失了一次次机会,认敌为友,摒弃忠良,最终为人所灭。

南唐后主李煜用他那哀婉凄切的词曲向人诉说着历史和他个人的悲剧。他那优柔懦弱的性格可以说毁灭了他的一生,他也是因性格而失败的典型的悲剧人物。

从古至今政治家与艺术家就是两种不同的性格,他们是两条道上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成功与失败,前者需要的性格是刚毅坚忍、冷静果断,而后者的性格则是感情丰富,浪漫细腻,不会客观冷静处事。自然,后者的个性也多属懦弱型,他们书生气十足,往往好对现实或历史抒发感慨。

南唐后主李煜就是这样的文人,却偏偏又让他当了皇帝;他的词写得颇有独到之处,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他不是一位好皇帝,由于性格懦弱优柔,最终被沦为亡国之君。客死他乡。

李煜虽然性格懦弱,但依靠祖辈传下来的基业,这个南唐皇帝当得倒也逍遥快活,每天写写词、赋赋歌。谁知,好景不长,宋太祖的铁骑打破了他的好梦。宋军数十万雄师攻破建康。身为一国之君的李煜,此时不想办法召集群臣采取措施,却回后宫,去问老婆,真是让人好气又好笑。究竟是不是男人?实在是太没主见,太软弱了。

小周后倒显得比李后主还镇静,她首先想到朝政机密,急命执事女官带领众人一起动手把朝臣们的奏章抱出去焚掉,然后又令他们把珍奇墨宝、贵重典籍和价值连城的名画都抱出去焚毁。顿时,雍和殿前烈焰飞腾,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浓烟如愁云惨雾四处飘散。六宫美人儿也忘记了宫禁严规,个个惊恐万状地跑出来,围向小周后。此时,小周后也没有了正宫娘娘的尊容仪态,娇美的凤体颤抖着蜷缩在宫女中间。众人哭声、叫喊声混作一团。

此刻,李后主必须立即做出决定:殉国还是投降,因为宋军的攻势越来越猛,还有小周后和众美人们期待的目光。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宋兵已冲到第一重宫门。这就由不得李煜了,他只好身着白衫,头戴纱帽,迈着沉重的脚步带领皇族与属下出宫递上降表。平南将军曹彬率部下把被俘的李煜等40余人押解到船上,从水路奔赴大宋国都汴京。曹彬久闻李后主是一位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词人。如今同乘一只船,他好奇地凝视着李煜那俊秀的容貌,果然不凡,但此刻却现出一脸怅然若失的神色,不禁对他轻蔑地一笑:如此懦弱之君,焉有不亡国灭族之理?难为他还当了这么多年皇上。

船舱里的李煜闭着双眼一语不吭,内心像涌起翻江倒海的波涛:南唐建国已有40载了。昔日南唐之主,如今沦为亡国之君……一切皆如东流水,痛定思痛,一切悔之晚矣。暗自感慨万端地想:真后悔不该轻信谗言,乱杀忠良!更不该在国家大事上一再优柔软弱!

后来,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评论说:国破家亡之后,李煜应该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丢掉了祖宗创下的基业,应该到宗庙前痛哭,并向百姓谢罪。但是他根本没这么做,而是去聆听教坊乐手演奏《别离歌》,惋惜自己再没机会与宫娥彩女寻欢作乐了,这样,不亡国才怪呢?其实李煜何尝不想国力昌盛,但是性格使然。让他在皇帝的位子上实在是勉为其难。

李后主的先皇后周后(昭惠后)去世时,宋太祖派使臣魏丕去南唐吊祭,实际是借机让魏丕观察李后主的想法和打算。魏丕在周后灵前吊唁后,李后主设宴款待。席间,李后主君臣吟诗,认为宋使魏丕乃一介武夫,不会吟诗赋词,只是礼节性地请他赋一首,却不料,他提笔一挥而就,其中有两句是:“朝宗海浪拱星辰,莫教雷雨损基肩”之句,实则是暗示宋太祖处心积虑要统一天下。李后主君臣看罢,惊诧不已。

没过几天,宋太祖就命崔彦进、曹彬等4员战将率6万大军。分兵两路直取后蜀。很快,兵临其京都城下,后蜀被攻破的消息传到江南,犹如晴天霹雳。南唐举国震惊。敏感的李后主暗想:孟昶踞剑门天险,固若金汤,宁军一到,顷刻陷落,束手就擒;而我仅凭长江天险,恐怕江山难保!

这还不算,宋太祖又兴师讨伐与南唐国土接壤的小国南汉。仅数日即攻破南汉,将其国君刘獾押往汴京。李后主心里明白:这是杀鸡给猴看,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不仅如此,宋太祖灭掉南汉之后,大军移师汉阳,其锋芒直指南唐,气势咄咄逼人。宋朝此举把李后主吓破了胆,每天惶惶不可终日。

樊若冰原是南唐一布衣,后逃奔到汴京,向宋太祖提供谋取南唐之策。宋太祖当即委以重任,做个舒州军事推官,上任后,即上书宋太祖。说其家眷仍在江南,为避免李后主加害,奏请把他们接到自己的任所。宋太祖马上为之下诏。其实,樊若冰逃到汴京后,南唐朝臣就纷纷上书李煜,要求惩处此贼,杀其家眷,以除后患。可是李后主执意不敢,事到如今,更不敢违抗宋太祖的旨意,只得忍气吞声地派人送樊若冰的眷属渡江,任凭国贼逍遥法外。

宋太祖肆无忌惮,得寸进尺地威胁欺凌南唐。有识之朝臣深为社稷担忧,有人曾向李后主奏禀,宋太祖在荆南制造几千艘战舰,意在谋取江南。南唐爱国志士纷纷主动向李煜上表,请求前往荆南秘密焚毁战舰,破坏宋朝南犯的计划,可李后主却胆小怕事,不敢准奏。

南唐并非没有忠臣良将,镇海军节度使林仁肇是一位文武兼备之人,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就连宋太祖也佩服他的军事才能。林仁肇忠君爱国,时刻为南唐社稷担忧,为了社稷永固,专程进京密奏防御之策。

由于宋太祖日甚于日的威逼江南。李后主已如惊弓之鸟,巴不得有人救助,听说朝臣来献御敌之策,急忙到光政殿等候。

林仁肇胸有成竹地向李煜献出他的御敌之策:宋朝淮南诸郡戍守薄弱,而又连年出兵,灭西蜀,平荆湖,现存又攻取岭表,往返数千里,军士疲惫,兵家称之为“有可乘之势”。请陛下借给臣精兵数万,出寿春,渡过淝水、淮河,占据正阳,依靠那些怀念故国的士民和积蓄多年的粮草,收复过去的疆土,必将势如破竹。臣起兵之日,陛下派快骑报告宋朝,就说臣私自举兵反叛。此事若成功,国家享其利;若不成,请诛臣族,以表明陛下未参与此事。”

李后主听罢林仁肇所献御敌之策,立刻吓得龙颜失色,连连摆手阻拦:“此乃惹火烧身之策,使不得,使不得,如照此策行事,势必会招来宋兵!”林仁肇还想进一步论证自己所献之策的可行性。然而。李后主却怕得再也听不下去了。一朝天子,面对敌国的咄咄逼人,如此优柔退却。焉有不灭之理。无疑,这使南唐失掉了一次防御宋朝南侵的良机。

后来,沿江巡检卢绛也来向李煜献策:“吴越仇雠,乃腹心之疾也。他日必为北兵向导以攻我。臣屡与之角,知其易攻,不如先出其不意灭之。”

李后主非常胆怯地问:“如果宋朝来讨,奈何?”

卢绛信心百倍地回答:“臣请诈以宣、歙二州叛,陛下可边声言讨伐叛军,边以金珠宝贝贿赂吴越国,请吴越国发兵。吴越之兵,势不得不出。待吴越兵到之时,再迎头痛击之。而臣袭其后,定可一举灭掉吴越!吴越既灭,则我国国威大振,北兵亦不敢妄动矣!”

此等冒险御敌之策,李后主岂敢采纳!而且视如洪水猛兽一般,急忙命卢绛退下。由此可见,南唐并不是没有能人,主要是国君太软弱了。

可惜,李后主又一次失去了难得的防御宋军南侵的机会。宋太祖对南唐蓄谋已久,虎视眈眈,步步紧逼,致使李后主恐惧得寝食难安。那么,在不可多得的御敌良机面前。他为什么一而再的错过呢?只一个字,就是“怕”!这种懦弱的性格就注定了南唐的锦绣河山要从他的手里断送掉。

李后主之所以懦弱到如此地步,看看他从孩提时代到登上王位所处的环境就不难理解了。

幼小的李煜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宫中谁还敢对这个小龙种慢待呢?专门服侍他的奶妈、侍女是在后宫中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的,无不尽职尽责;天气冷暖、早晚起居,一日三餐……无不精心呵护料理。

他的皇父李璟算不上一位有作为的国君,却是颇有才气的词人。其词清丽宛转,旨意秀颖。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陶冶李煜的才能,使他从小就饱受得天独厚的滋养,并使他对词的创作取得空前的成就。

李煜真可谓是在金碧辉煌、翡环翠绕、钟鸣鼎食、诗词歌赋的南唐深宫里长大的,又从未披坚执锐,冲杀疆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养成了怯懦性格是不足为怪的。

即使在亲兄弟之间相处,他也常常是表现得很懦弱。

兄长李弘冀被皇父立为太子后,打了一次胜仗。吴越几十名降将被带到建康城郊。皇父有旨:不杀俘虏。可是他背着圣上,抡起寒光闪闪的钢刀,像砍大萝卜似的,一个个降将的头颅骨碌碌地滚落下来。有的人头还双目瞪得如牛眼,嘴巴啃地,沾满泥土。那血淋淋惨烈的场面,令人目不忍睹,吓得李煜多少日子,几乎每个夜里从梦中惊醒都不寒而栗。

李煜怕自己遭到兄长李弘冀的迫害就自称“钟山隐士”,并自己动手刻了“钟山隐士”、“钟锋白莲居士”等数枚以为藏书、题画之用的印章。终日埋头于填词、书法、绘画或者同宫女们戏耍,隐居在深宫中,对朝政不闻不问。李煜迫于长兄的嫉恨,以这种办法。还真的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李煜18岁时娶了东都留守周宗的女儿,长他一岁的周娥皇为正室,即周后,不久又和比周后小十几岁的妹妹私通。李煜登王位后,正宫周娥皇病逝,又立已与自己不明不白同居三四年的妻妹为皇后,称为小周后。

一个夜晚,李后主在宫娥的房里,从美人儿的绵绵絮语中得到启示。想出一个对付宋太祖的良策。他以为宋太祖之所以千方百计地威胁诸小国,无非是要统一天下,惟我独尊。如果承认宋太祖为普天之下的大皇帝,向他称臣纳贡,也就免得他兴师动众到处征讨了。于是,堂堂的江南一国之君李后主忍气吞声,委派他七弟韩王李从善为进奉使,给宋太祖朝贡并附一份他亲写的上表。

然而,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形势并没有按照他的愿望发展。进奉使李从善到宋朝一年之久未释还。

原来。李后主的七弟江南进奉使李从善被宋太祖封为泰宁军节度使,并赏赐给他一座豪华的宅院,留他在汴京定居。此举不免深含宋太祖欲召李后主人朝之意。李从善身居异帮,虽然久别眷属。往往怀有思念亲人之苦,可是,日子过得倒也闲适惬意。宋朝的京城有丰富的山珍海味供他享用,有诸多的名胜古迹供他赏悦。还有众多的风月美女伴他消遣……特别是宋太祖对他恩赐有加,常常坐在一起品茗、闲聊。

有一回,宋太祖亲自带他观赏一座异常典雅的宅第。当走进大厅小憩时见墙上挂着一幅夺人眼目的肖像。李从善定睛一瞧,竟是本国的南都留守林仁肇。宋太祖不失时机地向李从善吹风说:“林仁肇眼下就要来我朝供职。这不,为了取信于我,还派人潜送他的画像来。”他说得是那么得意。随后又指着林仁肇的肖像说:“人还没来,就先把他的像挂在这里,这房子就赐给他了。”

其实这是一个不太高明的反间计,如果林仁肇真的与宋太祖私通。宋太祖又怎会把这件事告诉李从善。

就是这个不太高明的反问计把李后主吓得大惊失色,马上联想到林仁肇曾向他借精兵数万,朝中还有人密奏他有谋反的迹象。看来林仁肇真存反叛之心,早已和宋太祖勾结上了。若不杀他,难平朕的心头之恨!于是,连夜派人前往南都,以鸩酒毒杀了林仁肇。可怜的李后主却一直蒙在鼓里,他给宋太祖耍得好惨啊!只因林仁肇既有雄才韬略又是一员虎将,宋太祖及其朝臣都畏惧他,才出重金雇画工潜伏在花都照着林仁肇的模样画幅肖像,使了这么个反间计。

国难当头,李后主轻信谗言,诛杀良将林仁肇正是替宋太祖干了一件大事。从而,南唐向亡国的路上又迈了一步。

在宋太祖谋取江南之际,南唐中书舍人潘佑向国主李煜连上六道奏章,论国势日渐衰弱的时政。指责朝中公卿将相多为酒囊饭袋,将误国政,并提出治理国家的措施。李后主也曾不止一次亲批奏章,对其观点大加赞赏,但一直未能付诸实施。潘佑盼望祖国强盛心切,眼见自己上的奏章如石沉大海。忍无可忍,于是上了最后一道奏章,李后主展开一看,其抨击的锋芒直接指向自己,言辞极为激烈,龙颜不禁大怒,未及看完就把奏章摔在龙案上。坐在一房的徐铉见有机可乘,拾起那足以能诋毁潘佑的言辞往他头上罗列罪状,加之张洎的奉和。这两位朝臣一唱一和,就把为朝廷一向忠心耿耿奉职的潘佑说得罪该万死,死有余辜了。

天性优柔懦弱的李后主还有偏信的性格,听了张、徐对潘佑的谗言,勃然大怒,当即降旨,赐死潘佑。

至此。南唐又向亡国的路上迈进了一步!

林仁肇和潘佑这两位文臣武将不仅是南唐不可多得的重臣。而且也是大江南北诸国敬畏的名人。李煜连续抹杀他们,无异于明崇祯杀袁崇焕一样,自毁长城。

宋太祖闻听李煜所为,喜出望外。他从心底里感谢李后主,认为取南唐的时机已到,理应兴师讨伐江南。然而,他在发兵之前还要来个先礼后兵,以示宽宏:让属下按照当年给孟昶建宅的规格,给李后主营造一座园林式的宅院,规模仅次于自己的宫殿。而且他还曾亲临建筑工地指导。这座壮观华丽的宅第建成后,召李后主乔迁,可他拒而不受。

继而。宋太祖又向李后主来个不大不小的挑战:遣便对李煜说:“朝廷要修天下图经,独缺江南版图。”敏感心细的李煜不会不知道宋太祖的用意,可他不敢抗旨。不得不违心地命人录了一个副本送去。作为一国之君,把自己的国家的版图交给异邦的国主。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宋太祖由此掌握江南19州的屯戍距离,人丁数目……才胸有成竹地兴师取江南。李煜听说宋太祖已调兵南进。才放马后炮,连忙上表请求接受大宋的册封。宋太祖见李煜敬酒不吃,偏吃罚酒,轻蔑地一笑,没理睬。等到宋朝数万大军已兵临城下,李后主由朝臣陪侍火速登上城楼一看,只见四郊都是宋军的旌旗,迎风招展,帐篷漫山遍野,顿觉头晕目眩,腿儿发软。内侍忙搀国主下了城楼,即刻传旨召来文武重臣商议抗敌之策。朝臣纷纷议论一阵之后,张洎出班跪奏:“外援已经断绝,建康城危在旦夕,急应组织敢死队,夜间出城,潜入宋军大营,打他个措手不及。”

李后主摇头不语。

陈乔又出班奏道:“自古无不亡之国。降,自取其辱,未必得全。臣请背城一战,即使同圣上一道殉国,死而无憾!”李后主听了陈乔这番豪言壮语也没提起精神。却下龙椅握住他的手痛哭流涕,没有勇气采纳他的意见。

江南名城南唐国都建康终于被宋军攻陷了。宋朝大将曹彬押解被俘的南唐主李煜一行抵达汴京,监于明德楼下听候发落。

翌日,献俘仪式的最后一项议程是宋太祖对南唐亡国之君的处置。李煜跪伏在明德楼下,浑身如筛糠似地抖动,听太监宣读圣旨:“皇恩浩荡,封李煜为违命侯。”李煜暗想,谢天谢地,谢不杀之恩。他被俘后就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下来了。

可又想:“违命侯。”究竟是个什么封号呢?他细心一揣摸,个中含有讥讽与侮辱之意。他的心顿感难受,但总算没死,也就认了。

太监读完圣旨,又说:“圣上不杀你,并赐园林宅第一座,你还不快接旨谢恩!”李煜这才如梦初醒。连忙三拜九叩谢太祖龙恩。侍立楼下。

宋太祖驾崩,御弟宋太宗即位后,小周后常常被召进宋宫,说是侍候皇上燕乐,一去就是很多天才能放出来。至于她进宫到底做些什么?作为她的丈夫李后主一直不敢想象。只是她每次从宫里回来就把门关得紧紧的,一个人躲在屋里悲悲切切的抽泣。有一回,李煜实在憋不住了,破门而入,俯身安慰。谁知,小周后霍地起身,满脸是泪,可怜无助地号啕大哭。那宋太宗乃赳赳武夫,温柔不足,粗暴有余,只知对她发泄摧残,哪如她与李煜夫妻绵绵的情义。

李煜无可奈何,他何甘愿当乌龟?如今国破家亡,做了宋朝天子的阶下囚,除了把哀愁、痛苦、眼泪往肚里咽,还能说什么?

在一个乌云蔽日,绵绵细雨的天气里。囚禁李煜的宅第,传出侍妾们为他祝寿的如泣如诉的歌声。这是李煜蘸着血和泪铸成的一阕《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正当小周后和黄保仪频频举杯为李煜祝酒时,宋太宗的赐酒到了。可怜的李煜喝了两杯后就中毒死了。

原来,囚禁李煜的小院,昼夜都有宋太宗设下的耳目出没。李煜侍妾们的歌声一传出,就被耳目记下歌词奏报朝廷。歪打正着,宋太宗为把小周后接进宫,一直要谋害李煜,正愁没理由。有了这个借口,当即派人鸩杀了李煜。李煜死时只有42岁。

李煜个性优柔懦弱,没能逃脱亡国的命运,落个国破、身死的败局。

性格软弱香销玉焚

性格软弱的人,容易受伤,多以失败而告终,个性坚强的人,多勇于进取,多容易成功。阮玲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著名影星,一个生活在旧社会的女人,面对社会制度,人性好恶,如果没有坚强的个性,很难挺住,阮玲玉没有顶住,她倒下了,她失败的命运也随之终结了。究其原因,她性格太软弱了,只能选择香销玉焚。

阮玲玉是二三十年代旧上海的影视红星。她年轻美丽,本来发展前途远大,可最后却不敌流言,自杀身亡。造成阮玲玉这一失败人生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性格太软弱了。在软弱中还夹杂了缺乏主见的因素。

其实软弱这一性格。贯穿于阮玲玉短暂的一生,未出道之前被流氓张达民所骗,落个人财皆空,也未能讨个说法,从影出名后,又被茶商唐季珊所骗,再加上张达民前来纠缠,使她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阴影中,记者的敲诈,流氓的中伤,黄色小报的攻击,击倒了一代影后,无奈,自杀于家中,那么一连串的悲剧根源是什么呢?是性格,是软弱、犹豫的性格。如果他能果断出击,也许她人生的结果就要好得多了。

阮玲玉祖籍是广东中山县,但她出生于上海,她5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给一张家大户当佣人。由于父亲过早地去世了,她和母亲住在一起。阮玲玉从小就是一个标准的美人胚子。由于人长得漂亮,逐渐成了很多人的崇拜对象,就在这时,张家的少爷张达民看上了她。

张达民只是个纨绔子弟,每天只顾在外面吃喝玩乐。嫖赌逍遥,当他仔细端详了阮玲玉一番后,简直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他发誓一定要把阮玲玉弄到手。

张达民决定先从阮玲玉母亲这里人手,她对阮玲玉的母亲大献殷勤,先博得了阮玲玉母亲的欢心,然后再用手段对付阮玲玉。

张达民在追求女人方面很有一套,不紧不慢,恰到好处。他先是假装随便地同阮玲玉打招呼,然后隔几天到阮玲玉屋里坐一坐,同阮玲玉聊一聊,一开始他从不说笑或戏言,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再加上他西装革履的仪表和风度,给阮玲玉留下较好的印象,以后,阮玲玉同他的交往也就开始多起来。对这种货色。天真的阮玲玉愣是没看出来。

第一步计划成功后,张达民又开始了第二步计划。他了解到阮玲玉喜爱电影和戏剧,便利用他哥哥所开电影公司之便。经常带她去看电影,并对他表现出一副关心体贴的样子,怕她饿着冻着。这种举动博得了阮玲玉的好感,阮玲玉把他当成值得信任、依靠的人了。

如果说在这之前,张达民没有什么劣迹让阮玲玉知道,阮玲玉轻信于他还情有可原,可下面这件事,就可以看出阮玲玉的性格缺乏主见和优柔的一面了。

张达民知道追求阮玲玉,不能轻易和她发生关系。仍旧在外面寻花问柳。有一次,他在大世界附、近一家妓院。同另外一个公子哥争风吃醋,大打出手,而且同时动用流氓打手,引起警察局的注意,事情闹得很大,警察专门到张家了解情况。阮玲玉知道这件事后,想同张达民一刀两断,可张达民在风月场上混多了,对女性的内心非常了解。他又是花言巧语,又是痛哭流涕并信誓旦旦要痛改前非。因此,阮玲玉被张达民的甜言蜜语所惑,轻而易举地就原谅了张达民。

阮玲玉还把这件事对母亲说了,表示对张达民的为人有了怀疑,何氏被张达民的外表和花言巧语所迷惑,她认为张达民是富有人家,阮玲玉如果嫁给张达民,将来的生活就有了依靠。自己可以结束当佣人的生涯,享享清福,安度晚年了,自从丈夫去世以后,她一人支撑着养活阮玲玉,现在她长大了,应该找一个富有的丈夫,否则她将像自己一样,一生备受生活之苦的折磨。想到这里,母亲对女儿说:张达民是个好人,虽然在外面有些风流举动,男人都是这样,等将来结了婚,他就会收心,好好地居家过日子,她还对阮玲玉说,他家有的是钱,嫁给他。可以不愁吃,不愁穿,还可以跻身于上海阔太太的行列,这有什么不好呢?听了母亲的话,阮玲玉不知道如何是好。从心里说,她对张达民是不大放心的,但又觉得母亲的话不无道理。这是阮玲玉优柔性格最悲哀的地方,明明对眼前的男人不放心,而且劣迹斑斑摆在眼前,在取舍上却难于决断,足可见其性格优柔的一面。

后来阮玲玉与张达民正式结婚。婚后,她对张达民有了进一步的观察与了解。她曾暗自盘算,张家在上海的几兄弟中。长兄是武侠明星张慧冲,大嫂是电影明星徐素娥;二兄张慧民也是个武侠明星,二嫂是颇有声誉的电影明星吴素馨。这两位兄长都以拍武侠片出名,还开过影片公司,各有一套创业立命的本领。老四虽年轻,也很努力,在静安寺路开设了一家照相馆。几兄弟中,惟有自己的丈夫,老六张达民,游手好闲,既无固定的职业,又不努力上进,长久下去,何以为生?阮玲玉曾试着以好言劝解丈夫:你才23岁,前途无量,总要有一固定安身的职业才好……

张达民起初因为和阮玲玉新婚,感情缠绵,听了妻子动情的规劝,还常流露出几分羞愧腼腆的神态。

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收敛了一段时间的张达民又开始在外面寻花问柳、胡作非为了。他又经常不在家,而且赌博的嗜好越来越严重,往往是出手千金,又经常赌输,所以家里原来积蓄的一些钱,已不够他还赌债了,他开始变卖家里的东西,而且对阮玲玉的态度也越来越恶劣了。阮玲玉内心很痛苦,痛苦归痛苦,个性优柔的她始终没痛下决断。

阮玲玉每天都看报纸,后来一则明星电影公司招收女演员的广告吸引了她,她去应试了,并被侥幸录取。阮玲玉进入电影界后,渐渐有了声誉和收入,张达民更是将她看做摇钱树,胃口越来越大,简直到了索取无厌的地步。

张达民整天在梦想中发财,开始效仿大哥进行赛马赌博,可他却没有大哥运气好,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全输光了,并输掉了所有家当。不但这样,还欠了一身债。债主上门要钱,有的还雇一些打手流氓来威胁。阮玲玉仿佛从张达民编织的美梦中清醒过来。算是初步看清了自己曾相信,并委以终身的人的真正面貌。由于她自己有正当职业,有能力养活自己和母亲,于是她一气之下,在市区租了两间房子,带着母亲离开了江湾。临走时,她给张达民留了一张条子,要求同他脱离关系。

张达民在外面混了一阵后,想起了阮玲玉,经过打听,他终于找到了阮玲玉在市区的住址。他专门选择了,一个晴朗的月夜,敲开了阮玲玉的家门。一进门,他就连着向阮玲玉和她母亲赔不是,说自己不应该去赌马,今后要戒掉赌瘾,找一份稳定的工作。阮玲玉的态度很硬,认为他们俩已脱离关系,请他以后不要再来打扰她了。张达民并不死心,仍然在阮玲玉面前死皮赖脸,最后求助于阮玲玉的母亲,要她出来劝劝阮玲玉。经过一番争执,张达民当晚又和阮玲玉住在了一起,第一次分居计划告吹。

应该说此次阮玲玉又失去一个和张达民彻底断绝关系的大好机会,她一再犹豫,怕这怕那,明知张达民恶习难改,却最终没能和他痛下决断,这实在是一场性格悲剧。

这一次,阮玲玉没有摆脱张达民,使张达民像一张蜘蛛网一样粘在身上,无法摆脱。张达民恶习越来越重。赌输之后回家偷取张老太太的养老储蓄作赌本,被他母亲和几个兄长轰了出去,阮玲玉看到张达民就恶心,但她却不敢公开登报同他脱离关系。她认为如果这样的话,作为一个电影演员的她,肯定会被新闻界大肆渲染,而成为一桩丑闻的中心人物,成为人们茶余饭后。闲谈助兴的话题。阮玲玉无计可施,终于想到了一死了之。

一天晚上,她同张达民大吵一架之后,吞下了大量安眠药,不自觉地发出痛苦的呻吟,母亲发现后,立即把她送入医院,抢救及时,使她转危为安,第一次自杀未成,她的命运也没有因此而改变。事情并没有到以死了之的地步,却要以死来了结与对手的纠缠,这难道不是明显的软弱吗?真不知一个人有几次生命来抵偿这种纠缠?

在阮玲玉往北平去拍摄《故都春梦》外景时,张达民便在上海尽情地嫖、赌,把家里的财产全部嫖尽输光。当阮玲玉回家后,和母亲一起对他好言相劝,张达民却拿出先前做主子的样子先吵后骂,以至动手打了阮玲玉一个耳光。阮玲玉用手摸着疼痛的脸颊愣住了:从结婚到现在,夫妻间虽然吵吵闹闹,相互之间总还有着一点起码的尊重。可现在,张达民竟如此蛮横,动手打她,更污辱了她的人格!

从此,阮玲玉与张达民感情彻底破裂,再也无法弥补了。在一段时期内,阮玲玉心中想的是断绝,是离异!张达民要达到的目的却是纠缠、诈取!这一场纠纷到了白热化阶段,只有诉诸于法律解决!阮玲玉忍无可忍,终于提出了离异的要求,后经亲友调解。两人仍勉强住在一起。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时,他们同去香港。同年4月,阮玲玉返沪拍《续故都春梦》。这段时间。她摆脱了张达民的无理纠缠。

阮玲玉的性格软弱、犹豫,这种性格本质并不坏,但在那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一个女子无亲无故,难免会上当吃亏。纠缠不休的张达民的身影渐渐“淡化”了,一名叫唐季珊的富商身影却又浮现在她生活的“前景”上来了。

唐季珊不仅是一个茶商巨富,更是一个情场老手。想当年,他能追逐到红极一时的影后张织云,就可证明他对付女人是有一套手腕的。张织云是我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任电影皇后,她因经不起唐季珊的物质引诱。与唐同居,后被唐抛弃。

与阮玲玉相识以后,唐季珊又把当年对张织云的手腕施用到阮玲玉身上。他不仅对阮玲玉百般温存,还仔细体察了解她思想感情上的要求,他反复表示,决不会像张达民那样对待她,也决不会像和张织云那样与阮玲玉分离。对唐季珊这一套鬼话,天真的阮玲玉居然信以为真!

在阮玲玉的性格中,有女性脆弱的一面,她常常因重感情而失去理智。她曾对一位友人说:“我这个人经不起别人对我好,要是有人对我好,我真会像疯了似的爱他。”所以这次唐季珊为了得到她,假情假意的那套,使阮玲玉失去了理智,迷住了眼睛,她不知不觉地重蹈了张织云的覆辙,两人终于结合在一起。在人生道路上,她第二次迈错了步。

婚后,唐季珊便露出了原形。此人生平酷嗜饮酒,每当酗酒以后对床头人乱使性子,稍不如意,即破口谩骂,甚至动手打人。阮玲玉对此不堪忍受。据闻,阮自杀前夕,曾挨了唐的一记耳光。

唐季珊以其富有,一贯对女性巧取豪夺,放荡成性。有一次,唐季珊刮好胡子,着上新添购的灰色西装。支支吾吾地出去了。阮玲玉设法尾随其后,终于印证了她的推测:亲眼见到唐季珊与一舞女并肩携手地双双进入新居去。阮玲玉看到此情此景。心快跳到喉咙,双手急骤地颤抖,双眼发黑几乎晕了过去。唐季珊的见异思迁这一打击,与张达民的堕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此,阮玲玉几乎终日郁郁寡欢了。

正当阮玲玉备受欺凌、污辱之时。已与阮玲玉解除婚约的张达民,以做生意为借口,派人来向阮玲玉借钱。借钱不成,又找了一个律师告阮、唐窃取财物侵占衣饰,价值3000余元。

张达民诬告阮玲玉的侵占罪,其用意所在,是以刑事为挟。来达到敲诈勒索的目的。如果勒索不成,至少可以把阮玲玉拖上法庭出出洋相。张达民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他认为阮玲玉很有钱,二是他抓住了阮玲玉软弱、犹豫的性格。他想吓一吓阮玲玉,阮玲玉便会屈服。

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些黄色报刊的记者,惯用捧捧打打的卑鄙手段来威胁和腐蚀女演员,也常用这种手段来达到他们个人的卑鄙目的。有些黄色小报的记者为了敲竹杠。把写攻击阮玲玉的文章寄给她看,如果他们不发表,交换条件是给钱。

无权又无势的阮玲玉开始也曾妥协过,可他们这伙人越来越多,胃口也愈来愈大,阮玲玉只得拒绝他们的无理要求。于是。阮玲玉的“婚变”就成了他们津津乐道的“主题”。以大量恶毒语言来攻击阮玲玉。阮玲玉万分气愤、悲痛。就这样。婚姻的不幸,社会的诽谤,终于使这位才气横溢的影坛明星走上了绝路。她用三瓶安眠药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阮玲玉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给人留下了许多深思,造成阮玲玉悲剧的原因,有社会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软弱优柔的个性所致。敌不过流言,更不敢大大方方的面对社会,孰不知身正不怕影子斜,流言总有消逝的一天。

性格软弱成就文坛怪才

性格软弱给人的感觉是没有男子汉气概,处处胆小怕事。最终难成大事。其实,事情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一些人也因为软弱的性格而成就伟业,卡夫卡就是这种人,他的性格太软弱了。以致影响了他生命的全部,但值得庆幸的是,他没有选择政治、军事,而是选择了文学这一条路,软弱的个性让他无路可走,但是文学这一小小空间却成了他人生的避风港湾。这也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成功。

人的性格不是天生来注定的,每个孩子生下来的第一声都是哭声。

卡夫卡软弱的个性是生活的家庭所造成的,也可以说是父母后天塑造的。他出生在奥匈帝国所辖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母给他起名为“卡夫卡”。

卡夫卡的父亲出身贫寒,但却是一个聪明能干的犹太人。他从乡下来到城里,开了一家商店,虽然精打细算,也只能勉强糊口度日。由于深受社会地位低下、被压迫之苦,他一心想着出人头地、“翻身”的那一天。

卡夫卡生活的环境没有稳定性和安全感。父亲的商店时好时坏,随时都有可能破产的危险。他的父亲不得不压缩各种开支,以维持这个小店的正常运转。然而,对卡夫卡来说,生活上的艰辛与困苦似乎是可以忍受的,但给他幼小心灵留下累累的、终生难以治愈的创伤是父亲对他的粗暴和专横。对此他一生也无法理解,但他只能忍受。卡夫卡就是在父亲粗暴的辱骂与咆哮般的叫喊声中长大成人的。从记事那天开始,卡夫卡整天在父亲的阴影下小心翼翼地活着,父亲早年留给卡夫卡的印象或是拉着长长的脸,为自己的生意发愁;或是对着他无情地、无休止地呼三喊四。在这种家庭背景下成长的卡夫卡,不可能有自己的个性,在高度的压抑下形成了少见的软弱性格。

卡夫卡从小没有得到家庭温暖,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父亲永远是威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他能得到母亲的爱,或许他的性格也不至于那么软弱。卡夫卡的母亲属于传统女性。对丈夫言听计从。一切服从自己的丈夫。母亲毕竟是母亲。无论怎样服从、屈从丈夫,都不可能完全放弃自己的孩子。但是,在卡夫卡的性格形成过程中,母亲偶尔的帮助,却形成了一种“帮倒忙”的后果。她有时也觉得应该替儿子说几句话。但最后却总是以退让而告终。她从来不会站在卡夫卡这边,替卡夫卡主持“正义”。

母亲给予卡夫卡的爱或者说保护,对卡夫卡性格的形成有害无益。她总是在暗中对卡夫卡某些补偿。由于在暗地里进行,使卡夫卡产生了偷偷摸摸的感觉。母亲这种保护和爱护是善意的,可是效果却是极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她是在帮助卡夫卡的父亲,而不是关心自己儿子的成长。

卡夫卡对父亲的粗暴,他从未想到反抗,也不敢于去反抗。在卡夫卡的心目中,父亲的形象是高大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而他自己却是渺小的。如果说这种观点能够成立的话,那只能说,卡夫卡的父亲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是以高压政策树立的,而不是靠对儿子的爱和关怀来树立的。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不再走他所走过的路。他认为,军队教官的方式、方法是可行的,于是在卡夫卡幼年时代,训斥、叫骂成为生活的主要部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显然收不到好的效果,他的孩子们在种种高压和叫骂中唯唯诺诺地生活,早已没有了任何个性和棱角,又怎么能出人头地成为勇敢的男子汉呢?

其实卡夫卡并不是难以管教的孩子。他的父亲完全可以采取别的教育方式。

卡夫卡软弱、没有自信心的性格,不仅由于父亲的叫骂,还与父亲对他种种不近人情的管教方式有着直接关系。比如。父亲在发怒时,叫嚷着要用皮带抽卡夫卡。但他并没有用皮带抽打他,而是把皮带从裤子上解下来,放在一边。这样一来反倒使卡夫卡心中更加忐忑不安。卡夫卡的童年时代。许多情况下是在这种惊恐的环境中度过的。在紧张、压抑、犹豫环境中成长的卡夫卡完全失去了自己的自信心,也逐步丧失了自我。什么事情都显得动摇不定、犹豫不决。这种环境使卡夫卡过早地产生了逃离现实生活的想法。现实生活对他实在太冷漠了。犹太人的社会境地和备受排斥、压迫的现实,也给卡夫卡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创伤。随着年龄的增长,卡夫卡愈发感觉周围的一切是那么不可抗拒、不可改变,而只有在他的内心深处,在他自己用想象构造的世界里,他才能找到少许宁静和安慰。这种逃遁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抗,只是这种反抗和卡夫卡的性格一样,是非常软弱的。

上小学了,卡夫卡那似乎已经成型的懦弱性格丝毫没有改变。在他心目中。班主任就是他的父亲,和父亲一样神圣不可侵犯。因此,他在班主任和老师面前,总是鼓不起任何勇气。至于偶尔迟到或稍有违犯学校纪律、规定之处,他都会心惊胆战。卡夫卡懦弱的性格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扭曲的。有时,他也会“偶尔露峥嵘”。只是这样的机会太少,因此他的性格不可能得到改变。他在放学后由家中厨娘接送,有一次厨娘来得稍晚一些,他便选择班级里最野蛮的男孩子,到小巷去打仗,以显示自己也是男子汉,但结局却是他被打得鼻青脸肿。哭着回家。从此以后卡夫卡不仅不敢再和别人打仗,就是看到别的孩子打仗也要躲得远远的。他不和任何孩子在一起做游戏,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虽然不是离群索居,却也没有要好的知心朋友。

对于人生的道路来说。卡夫卡选择了文学,在文学的王国里,他是个勇敢者,至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作家,影响了一代人。这一切的成功来自于他对现实世界的逃离。但在现实生活中,他的确懦弱得让人无法恭维。在学校里,卡夫卡是好学生,但由于他缺乏自信心,学习竟成了他的负担。他学习成绩不错,但他似乎更愿意逃避现实,回到他自己营造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王国里。在那里,他是自由的,没有别人的训斥。也少了许多烦恼,他可以任由自己想象的空间去发挥。

小学学习结束后,卡夫卡进入德语文科中学学习。在这里,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欢乐,这就是对文学进一步的接触和热爱。虽然此时的卡夫卡还没有产生当作家的想法,但他开始接触大量的文学作品,并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他的业余生活是博览群书,并且经常读书至深夜。这一时期是卡夫卡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虽然周围的环境比家庭中略有改善,但他的性格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同学们中间,即使和别人交往。他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他的性格进一步朝着内向、保守、矜持的方向发展。他依然和过去一样,对成功没有信心。他自己认为,他的这种性格的形成与他所受的“有害教育”密切相关。他的父亲仍然和从前一样,不容卡夫卡对他的话产生丝毫异议,他还是那么粗暴,那么不理解他的儿子。卡夫卡到了该有自己主见的年龄了,许多时候,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为别人漠视他的个性而感到委屈。可是,懦弱的卡夫卡没有丝毫的勇气和力量进行反抗,他很难勇敢地站出来。他只能自己呆在一个小屋里,以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在此期间,父亲并没有终止对卡夫卡的各种“教育”。他希望儿子像他一样,从小就有他曾经有过的军姿,因此他经常教卡夫卡像军人一样走路,坐卧。但在他那高声的叫喊声中,本来胆小的卡夫卡,恐惧心理进一步增大。面对父亲的绝对权威。卡夫卡只有绝对的服从,与父亲培养他的个性的初衷相差甚远,却进一步使他丧失了自信心。的确,所有的教育方式和成长环境都与卡夫卡的性格形成相矛盾,注定使他无法改变自己懦弱的性格。

通常,个性软弱的人是比较敏感的,但也容易受到伤害,卡夫卡软弱的个性让他一步步远离社会,逃离尘世。他孤独、内向、忧郁的性格特征使他无法融入社会。他选择了文学,只有文学,才是卡夫卡的乐园,只有在文学王国,才能找到卡夫卡的影子;只有在文学王国,卡夫卡才能摆脱软弱,才有勇气做他自己要做的事。

卡夫卡考取了布拉格大学,在攻读法律专业的同时,卡夫卡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学上。大学里的环境毕竟不同于他的家庭,不同于他所学习过的中学,卡夫卡的性格有所改变。似乎不像从前那样懦弱了。从前,他没有勇气跟女性讲话,而此时他与女同学的交往比以前增多了。他大量地阅读文学名著。参加一些文学活动,开阔自己的眼界。

性格懦弱的卡夫卡不是孤僻独往的人。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他的社交活动也开始频繁了。但任何人都是很复杂的,卡夫卡当然也不例外,他希望自己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在没有他人打扰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在文学海洋里畅游。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注定是孤独的。和许多人一样,他渴望孤独,又害怕孤独。在他的内心深处,孤独和盼望与人增加交往常常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孤独作为一种他人很难体会的境界,在卡夫卡那里也充分地表现出来。

卡夫卡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41个春秋,他短暂的一生没有太大的变化。尤其在性格上,即使不是始终如一,也没有发生任何本质性的变化。他性格的软弱,没有影响他在文学艺术上的追求。与此相反,懦弱的性格使他选择了一条逃离现实的道路,这就是文学。他性格上的懦弱、悲观、消极等弱点交织在一起,成就了他的文学之路。

作为一名世界级的文学家,他的个人经历实在是平凡极了。在他身上,根本找不到大文学家那种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的一生差不多都是在布拉格度过的,生活平平淡淡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也远离战争。过着一种平静的生活。

这位世界级的大作家生为男儿身,却没有男子汉的气概和气质。在他身上根本找不到那种知难而进、宁折不弯、风风火火、刚烈勇敢的男子汉精神,更谈不上傲骨迎风了。他短暂的一生没有独立性,只有依赖性,一直对父母有比较大的依赖性。因此,卡夫卡身上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是软弱,是一种男人身上少见的软弱。

假如从卡夫卡的人生经历和他的性格上来分析,我们似乎有理由推测,他写不出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作品。这也是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对卡夫卡则另当别论。生来平淡、阅历简单的卡夫卡实际上是一位热爱生活,献身文学的作家。他对自己热爱的文学事业。几乎是以一种殉道的精神刻苦追求的。他的文学创作是以他的人生经历以及自我意识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几乎都是他自己,并通过主人公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现代人始终在寻找自我、逃向自我、渴望孤独和寻求沟通,超越自我。摆脱孤独之间苦苦挣扎。现代人可以通过卡夫卡的作品,窥测人们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卡夫卡软弱的个性使他的精神逃离现实,在文学里寻找一些安宁,就可以肯定,软弱的个性让他选择了文学之路,他的思想有了许多遐想的空间,他的创作也就多了许多成就。战中,他也远离战争。过着一种平静的生活。 jku14HZaFoPxYqvy9Z+zIBJKYZruUOgXLUYHboAYjqqVnic61Ky/81wPducixm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