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

提到创新,有些女人总是觉得神秘,似乎它只有极少数女人才能办到。其实,创新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创新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到普通女人的生活中,很多女人都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活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人们在事业上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标会不断产生,在为新的事业创造奋斗中,实现了这些新的追求、理想、目标,就会产生新的幸福。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女人们想在激烈的商战中立足,就要学会创新。

创新就是一种发展机遇,是将生意做大的动力源泉。

世界上因创新而获成功的人简直是不胜枚举。

法国美容品制造师伊夫洛列经营花卉时,就是靠创新才将生意一步步做大的。

伊夫洛列从1960年开始生产美容品,到1985年,她已拥有960家分号,各个企业在全世界星罗棋布。

伊夫洛列生意兴旺,财源茂盛,摘取了美容品和护肤品的桂冠。她的企业是惟一使法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劳雷阿尔”惶惶不可终日的竞争对手。

这一切成就,伊夫洛列是悄无声息地取得的,在发展阶段几乎未曾引起竞争者的警觉。

她的所有成功都有赖于她可贵的创新精神。

1958年,伊夫洛列从一位年迈女医师那里得到了一种专治痔疮的特效药膏秘方。这个秘方令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根据这个药方,研制出一种植物香脂,并开始挨门挨户地去推销这种产品。

有一天,洛列灵机一动,何不在《这儿是巴黎》杂志上刊登一则商品广告呢?如果在广告上附上邮购优惠单,说不定会有效地促销产品。

这一大胆尝试让洛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她的朋友还在为巨额广告投资惴惴不安时,她的产品却开始在巴黎畅销起来,原以为会泥牛入海的广告费用与其获得的利润相比,显得轻如鸿毛。

当时,人们认为用植物和花卉制造的美容品毫无前途,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资金,而洛列却反其道而行之,对此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迷恋之情。

1960年,洛列开始小批量地生产美容霜,她独创的邮购销售方式又让她获得巨大成功,在极短的时间内,洛列通过这种销售方式,顺利地推销了70多万瓶美容品。

如果说用植物制造美容品是洛列的一种尝试,那么,采用邮购的销售方式,则是她的一种创举。

时至今日,邮购商品已不足为奇了,但在当时,这却是行之所未行。

1969年,洛列创办了她的第一家工厂,并在巴黎的奥斯曼大街开设了她的第一家商店,开始大量生产和销售美容品。

伊夫洛列对她的职员说:

“我们的每一位女顾客都是王后,她们应该获得像王后那样的服务。”

为了达到这个宗旨,她打破销售学的一切常规,采用了邮售化妆品的方式。

公司收到邮购单后,几天之内即把商品邮给买主,同时赠送一件礼品和一封建议信,并附带制造商和蔼可亲的笑容。

邮购几乎占了洛列全部营业额的50%。

洛列邮购手续简单,顾客只需寄上地址便可加入“洛列美容俱乐部”,并很快收到样品、价格表和使用说明书。

这种经营方式对那些工作繁忙或离商业区较远的妇女来说无疑是非常理想的。如今,通过邮购方式从洛列俱乐部获取口红、描眉膏、唇膏、洗澡香波和美容护肤霜的妇女已达6亿人次。

这种优质服务给公司带来了丰硕成果。公司每年寄出邮包达99万件,相当于每天3.5万件。1985年,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了30%,营业额超过了25亿,国外的销额超过了法国境内的销售额。

如今,伊夫洛列已经拥有400余种美容系列产品和800万名忠实的女顾客。

洛列的经历正好证实了金克拉的话:“如果你想迅速致富,那么你最好去找一条终南捷径,不要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去拥挤。”

创新,是把你生意做大的捷径,企业家的高低优劣之分也往往因此而产生。做生意最易成功的就是走创新之路。

2.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贫富

女人传统的观念就是勤俭持家,当好男人的“钱匣子”就行了。当然勤俭是没有错的,但只是勤俭而没有新观念,新思路,那是发不了财的。传说中的阿里巴巴用“芝麻开门”的秘语打开了装满金银财宝的神秘山洞,而现代人则需要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开启财富之门。

看似不起眼的点子,有时在生意场中却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一个小小的创新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来看看洗澡洗出来的一个女性百万富翁。她是一个初中毕业的打工妹,靠着给人当保姆,挖掘出自己会带小孩的“天赋”,并通过用中药给小孩“洗澡”的手艺,率先开出全国首家“娃娃”洗澡店,几年来,赚钱百万,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她就是重庆妹子张晓丽。

1972年,张晓丽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由于家境贫困,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19岁的张晓丽只身来到温州打工。

张晓丽先后当过裁缝店的学徒,做过服务生,但都不尽人意。后来经人介绍,张晓丽来到一户人家做“月嫂”,“月嫂”就是专门伺候刚生了孩子坐月子的女人,张晓丽觉得自己干其他的不在行,但伺候人应该没有问题。

张晓丽从此开始了她的“月嫂”生涯。张晓丽做事比较细心,爱思考。有一次,她帮带的一个孩子长得白白胖胖的,但是体质比较差,只要天气一变化,不是感冒就是发烧,弄得家里人忙得一团糟。张晓丽开始琢磨,该怎样给孩子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呢?

张晓丽想起外婆带小孩子时经常找中草药熬水给小孩洗澡搓背,孩子们因此身体健康皮肤也好。

这个方法虽“土”,但效果不错。张晓丽把自己的想法给主人讲了,女主人听了也很感兴趣。当晚,张晓丽给家里打长途电话,叫他们找些中草药来。

药寄到后,张晓丽坚持经常给孩子用中药水洗澡,效果还真的不错,经过一段时间后,小孩病少了,体质增强了,全家人都很高兴。

在那个小院里,一给小孩“洗澡”,总会引得周围邻居前来围观,问长问短。一传十、十传百,张晓丽带小孩有了“名气”。等到这家小孩长大了,已有五六家排着队争着要请她带小孩。

这样的工作张晓丽一做就是6年。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用草药熬水来给孩子们洗澡,效果好不用做广告,附近有小孩的家庭都让她给自己的小孩洗澡,时间长了,张晓丽的“名气”越来越大了,有时候一个月光是帮别人洗小孩就能得到300-500元小费。这时,有人建议她开一个专门给小孩洗澡的店子,以她的经验和名气一定能够赚钱。

张晓丽接纳了这个建议,并为此积极准备。想到温州人生地不熟,她决定回重庆发展。

张晓丽对重庆的市场进行了考察,发现为小孩洗澡还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行业,这既让她有些不安,但也激励了她创业的决心。

为了稳妥起见,张晓丽决定先找个门面“试试水”,她租了一间50多平米的店面,2001年9月,“娃娃”洗澡店在一片怀疑和好奇的目光中开业了。

“娃娃”洗澡店毕竟是新鲜事物,开业前三天,来看热闹的人很多,但就是没有人愿意把小孩送到这里来。张晓丽知道,要打开局面,首先要让人们了解这件事情,有了了解才有理解,也才会接纳。于是,张晓丽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给客人们介绍给小孩洗澡的好处。

过了几天,终于有位婆婆带着她的孙子来到张晓丽的洗澡店。原来孩子背上冒出许多小红疙瘩,跑了许多医院都未治好,万般无奈,婆婆才决定到这里来试试运气。

在张晓丽的店里泡过几次澡后,小孩身上的疙瘩不见了,体质也明显好了许多,有了这个活广告,张晓丽的“娃娃”洗澡店一下子有了客源。

为了打出“洗澡堂”的名气,张晓丽精心制作了宣传单,把这个新行业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洗娃娃看来好像是一种“土”办法,但实际上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仅药物调理就很有讲究。张晓丽根据娃娃的不同症状,在洗澡水中用何首乌、蒲公英、银花藤等数十种普通中药以不同比例、火候、水分煎制出来。张晓丽就把这些专业知识制作成宣传展板,让顾客清楚他们的行业水准。时间长了,很多父母都开始把小孩往张晓丽这里送。生意好了,张晓丽更觉得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有一天,张晓丽从一本书上看到,孩子健康成长一要“营养”,二要“保健”。而保健就是给婴儿做按摩、抚摸婴儿全身肌肤,可以兴奋婴儿的大脑中枢,刺激神经细胞的形成及其触角间的联系,促进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智能的成熟,从而促使血液循环和身体发育,增强食欲。洗小孩应该是一种药物保健,而按摩则是自然保健了。张晓丽还在网上了解到,国外很多国家都流行为婴儿按摩。于是,张晓丽把按摩引入澡堂,在澡堂开辟了一间婴儿按摩室。这样一来,生意更加火爆。

“娃娃”洗澡堂经营一年后,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原来的洗澡堂狭窄了,张晓丽决定扩大规模,一口气把相邻的三个门面全部租下,并更名为“宝宝洗澡按摩店”。

张晓丽还把几个门面进行了统一的装修,装上了吊灯,让室内的格调既温和又活泼,她还买回来很多漂亮的小玩具给孩子们玩。

后来,张晓丽又想出了一个奇招--“观浴”,她在门面靠街面的方向装上了玻璃墙,让顾客观看娃娃们洗澡,这样一来,一是可以让父母安心,二是给自己做活广告,这一招果然很见效,很多人都是在观浴之后成为张晓丽的顾客的。

这一幕不仅吸引了顾客,也引来了重庆电视台和各媒体记者。这样一来,张晓丽和她的洗澡堂走进了千家万户,张晓丽也一下子成了“名人”,当张晓丽的“宝宝洗澡按摩店”迎来了第一个春天的时候,人们常常在节假日看到张晓丽的店门外排起长队,有时甚至需等上一两个小时才能进入澡堂。

为了开拓区县市场,2001年9月,张晓丽的第一家“宝宝洗澡按摩店”分店在万州人白路开业。至今,张晓丽的“宝宝洗澡按摩店”分店已经开了3家。平时张晓丽就自己开车到几个店里转转,给员工做做示范,人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晓丽姐”。

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工妹到拥有固定资产120多万元的老板,张晓丽说她还有一个愿望,就是让她的“宝宝洗澡按摩店”连锁店开满全国……

张晓丽的成功并不是用了什么特殊手段,只不过是她比常人多想了一点点,可就是这一点点让她把生意做大起来,功名尽占。

3.做时尚女人,永远走在潮流之前

当大家对一件事都有同一种观点的时候,精明的女人却能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从而先人一步赢得制胜的先机。精明的女人要么创造出一种市场欢迎的产品,要么化平凡为神奇,把一些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做成一种时尚或潮流。

她改变了法国、直至欧洲、乃至美洲妇女的穿着习惯,开创了现代服装的新潮流,塑造了20世纪妇女的新形象。

1971年元月的一个星期天,在巴黎豪华的里茨旅馆里,一个年近9旬的老妇在她的房间里静静地逝去。死讯传开后,巴黎轰动了,人们纷纷涌向里茨旅馆,涌向她居住和工作过的康蓬大街,凭吊她、追念她漫长而不平凡的一生。

她不像马尔罗(曾任戴高乐政府新闻、文化部长)那样著名,也不像毕加索那样留下了价值连城的美术作品,但是,法国人却把她看作可以和马尔罗、毕加索相提并论的“天才”,因为她通过自己琳琅满目的作品--服装,创造了时髦。

她就是法国服装设计大师、被誉为服装界“女皇”的卡布里埃莎涅尔。

莎涅尔并非出身名门望族,也没受过正统的高等教育。1883年她出生在奥弗省的小镇索米尔。她父亲是个小批发商,母亲生下她不久,父亲就遗弃了母女俩,不久,母亲也弃她而去。莎涅尔成了一个孤儿,进入当地教会办的孤儿院。

莎涅尔在孤儿院一直呆到16岁,她耐不住孤儿院寂寞孤苦的生活,翻出院墙偷偷地跑到了离家乡较远的穆兰镇。冷清的小镇上多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姑娘,她有清丽、洒脱的高贵气质,却无依无靠,谋生乏术。

起初,她在镇上当歌手,给镇上的市民、驻防当地的士兵唱些民歌,但唱得蹩脚,充其量不过是个三流歌手。

后来,她转到一家缝纫用品商店当售货员。能剪会裁的莎涅尔,常常在自己的服饰上搞些别出心裁的小革新--或是在袖口镶上点花边,或是把裙子上繁复的褶皱减省几条,她成为小镇上最时髦的姑娘。

她喜欢上男孩服装专柜,给自己添些男孩子的衣物,穿上后更显得活泼而机灵。她还为自己制作一顶扁平的圆形小帽,大胆地省去了女帽上世代相袭的羽毛饰物。在穆兰小镇,莎涅尔的这些设计如同在乡间土壤上绽开了几朵散发着幽香的野花。

与此同时,莎涅尔经历了初恋。他是当地的富家子弟,名叫艾蒂安巴尔桑。两人一见钟情,坠入情网。巴尔桑称莎涅尔为可可,这是莎涅尔的小名。

巴尔桑对她说:“这个名字非常适合你,能显示你活泼、随和的性格。”

“可可莎涅尔”从此就叫开了,以致她成名之后,知道她本名的人反而不多。

本世纪初,莎涅尔和巴尔桑一同来到巴黎,住在玛德琳娜区康蓬大街31号夹层楼的一个小房间里。莎涅尔的一生都在这里度过,她的事业也在这条大街上发展。莎涅尔晚年称康蓬大街是一条给她“带来运气”的街。

巴黎的一切都令这位来自小乡镇的姑娘兴奋、激动。她特别感兴趣的是巴黎妇女的穿戴装束。她打量着、琢磨着,渐渐对巴黎女性的服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她在想:20世纪的法国妇女,为什么还要守着上个世纪沿袭下来的服装呢?那厚厚的裙子多么沉重拖沓;那裹得紧紧的胸衬令人窒息,活像一副枷锁;那珠光宝气的头饰又太繁琐俗气。如此穿戴,体现不了妇女解放的时代精神。她看准了巴黎的服装业,是一个可以任她驰骋想象力、发挥才华的荒野,她完全可以当一名勇敢的拓荒者。

但是,在举目无亲的繁华巴黎,她,一个弱女子,要开拓事业谈何容易。设备、资金都没有着落,而且,巴尔桑已经和她分手了。不久,另一个青年男子闯入她的生活,这是个美国人,名叫亚瑟卡佩尔。他生性随和,不拘小节,家境富裕。

正是这个表面上漫不经心的异邦人,理解和支持莎涅尔开拓服装业的雄心。1912年,他出资帮助莎涅尔开设了一个小店--不是服装店,而是帽子店。

为什么先开帽子店呢?莎涅尔说,万事开头难,开始规模小点,万一失败了,损失也不至于太惨重。其实,她经营帽子店走了一条捷径:从豪华的拉菲特商店购买一批难看的、滞销的女帽,把帽上的饰物统统撤掉,改制成线条简洁明快的新式帽子。它透着新时代的气息,适应了社会生活大众化的趋势,很快被巴黎妇女所接受,人们称之为“莎涅尔帽”。

莎涅尔戴这种帽子时,总把帽子压得低低的,直到眼角,这种戴法,竟成为巴黎的风尚。

莎涅尔以帽子起家,却不满足于当个“制帽商”。在服装设计领域,她初试锋芒,设计出一批和巴黎妇女服饰传统风格大异其趣的服装。

她推出的新产品有:纯海军蓝的套装,纯白色的宽松的女式长袖衬衫,线条简洁流畅的紧身连衣裙,她把男式短袖衬衣的袖子加上一条宽宽的花边,使袖子延长到肘部。这些服装,今天看来是十分寻常的,但在当时和那些叠床架屋式的里三层、外三层的繁复的穿戴习惯相比,是一场了不起的革命。莎涅尔找到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的设计风格,她带着这种格调清新的服装,去叩击还弥漫着贵族气的巴黎社交界。

莎涅尔在事业上刚刚起步,生活中却遇上了意外的打击。卡佩尔,她事业的支持人,她惟一对之“产生过真正爱情”的人,1919年在地中海边的“蓝色海岸”因车祸而身亡。莎涅尔悲痛万分,要不是这次事故,莎涅尔也许会和他结为终生伴侣。后来,莎涅尔的生活中也曾有过几个男子,但她都没有正式结婚,直到她死,人们还是称她“小姐”,恐怕和这次打击不无关系。

但是,卡佩尔之死并不能把莎涅尔击垮。此时的莎涅尔,已经打下了事业的基础,做好了大发展的准备,就像扬起了风帆的船只,要向大海挺进。

一位记者写道:“离开了男人的莎涅尔,完全可以独创一个‘帝国’,成为‘帝国’的‘女皇’。”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即1919年到1939年的20年间,是莎涅尔事业的鼎盛时期。她在康蓬大街买下了五幢房子,开设了“莎涅尔服装店”,那是巴黎最令人向往的时装店。

莎涅尔以乔赛织物为基本面料,不断推出服装佳作:有宽大的女套衫,有短短的风雨衣,有阔条法兰绒运动服,有漂亮实用的筒式礼服,卡迪甘绒衫,以及后来投入工业化生产的针织硬挺的外衣。

服装的色调,不是那艳丽的大红大绿色,而是明快的、雅致的黑色和米色。此外,莎涅尔还创造了仿宝石钮扣和大框架太阳镜。

这些服饰,整个地改变了巴黎妇女的形象,使她们显得高雅而又富有活力,有一种现代的美感,质朴、理性,而又潇洒大方。服装评论家指出,莎涅尔使妇女获得解放和自由的程度,比之那些空头的社会学家、哲学家要深广得多。

莎涅尔的服装风靡巴黎。大街上,到处可见“莎涅尔式”的妇女,她们穿着黑色或米色衣服,宽松长裤,有点男子气,还戴着“莎涅尔帽”。崇拜莎涅尔的妇女见面时总是互相打量着,想从对方身上找到点新奇之处。

莎涅尔开现代妇女服装之先河,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她说,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因为她“具有现代妇女的意识”,“我创造了时髦,是因为我懂得我们的时代”,“我不像从前的那些裁缝师傅,躲在店铺后面闷头缝制,和社会生活隔绝。我喜欢外出,我喜欢运动,我要过一种现代生活,因而我对我所穿、所戴的都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

“莎涅尔热”达到高潮,越来越多的厂商仿照她的服装样式大量生产投放市场。莎涅尔对此很兴奋,她说:“哦,最使我快乐的事莫过于我的作品被模仿。时装要是不能走向街头,还成为什么时装?”

莎涅尔的事业在扩大,她越来越富有。但是她的工作却一刻也没有懈怠过。

女作家吉罗这样描写她的工作状态:在莎涅尔看来,懒惰和懈怠是不能容忍的罪恶,就这点而言,她不像20世纪的妇女,倒像19世纪的大企业家。她对自己、对下属都是严厉的,不留情的。在她看来,她的下属,除了以她自己的名字为字号的商店外,不应该有其他的考虑、其他的利益。她简直是当代最独裁、然而也是最富有独创精神的企业家。

莎涅尔成名之后,对巴黎的文化界和社交界越来越感兴趣。她建立了一个模特儿之屋,那里集中了来自巴黎资产阶级家庭的妙龄女郎;她设立了一个文化沙龙,那里汇集着巴黎的名士,对经常光顾沙龙的青年作家,她按月发给津贴,她还出资对俄罗斯的芭蕾舞进行革新。莎涅尔成为社交场合的中心人物。

莎涅尔以其风采和魅力,把那个时代最漂亮、最风流、最富有的男子吸引到她的身边。迪米特里波罗维茨大公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表兄,他向莎涅尔捧出一颗炽热的心,但莎涅尔没有做大公夫人;英国威斯敏斯特公爵是一个风流倜傥的美男子,他给莎涅尔写了一封封的情书,派人一次次送去贵重礼物,莎涅尔也没有接受他的爱情,她说:“世上已有三个威斯敏斯特公爵夫人了,却只有一个可可莎涅尔。”在她看来,在自己创建的服装帝国里工作,比当公爵夫人更有意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莎涅尔关闭了她的服装店,结束了事业上的鼎盛时期。死而复生的契机是二次大战结束以后的六七年间,莎涅尔的好友以及昔日的恋人相继辞世,她没有老伴,没有儿女,感到孤寂。

这一时期,世界服装经历了一个大发展,设计新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莎涅尔孤傲的心上隐隐地有几分不安:难道她真的落伍了?

1953年自尊自信的莎涅尔向舆论界宣布:她要举办一个作品展览,她要重振莎涅尔服装店。

舆论界为之哗然:“她已经71岁了,还要复出?”“一个7旬老妇再度投入竞争,无异走上拳击台,把自己置于死地。”

莎涅尔在人们的纷纷议论中打回服装界。然而,今非昔比,巴黎人的口味变了,莎涅尔虽然推出了一些以粗花呢为面料的、色调明快的新款式服装,但没有获得她预想中的成功,批评界还不时对她的设计进行挑剔。

有趣的是,当巴黎人的兴趣转向大西洋彼岸时,美国人却疯狂地爱上了莎涅尔的服装。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美国评论界为她的作品喝彩,美国购物者大批涌到巴黎购买“莎涅尔装”。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夫人和好莱坞的女影星,都以穿“莎涅尔装”为荣,全美妇女群起效仿。纽约的歌剧院根据莎涅尔的生平事迹编了一出轻歌剧。

这一切,使莎涅尔在受到巴黎冷落之后重新感到温暖,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她说:“我死去过,而在纽约的舞台上,我又复活了。”

莎涅尔活到88岁。至死,她还是美丽安详的。美国一名时装记者采访了8旬高龄的莎涅尔之后写道:“你不觉得你面对一位老人,她的风采完全把你吸引住了。”

莎涅尔正是凭借着她坚持不懈的拓荒精神,改变了一个时代的穿戴习惯,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这对任何一个女性来说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榜样。

4.求变就是求赢,多变的女人能赚钱

如果你作为女人而不幸的话,那就是社会家庭对你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哪个女人打破了套在身上的枷锁,哪个女人就会拥有自我的本色。求变就是赢,对女人来说,永远是真理。女人赚钱,首先要封杀来自各界的干扰和阻力。

你经常观察小孩子玩游戏吗?如果有,你就会发现,小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总是喜欢变更规则、界线、角色和游戏方式。他们花在翻新游戏的时间,甚至比实际游戏的时间还多,大多数小孩不喜欢受人限制,不喜欢千篇一律,喜欢不停地创新、再创新。

绝大多数人宁愿相信,遵守既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否则,如果人人都想要打破规矩,岂不是天下大乱?然而,管理专家强调,这只是一种鼓励突破思考的方法,让你更确准、有效地达到目标。换句话说:“要打破的是规则,而不是法律。”

通常情况下,具有突破性思考特征的人,他们和旧式的行业规则格格不入,对每件事都产生质疑,不喜欢墨守成规,偏爱自由游荡。这也是为什么说“最具突破思考力的是小孩子”的最好理由。

你应该相信一件事,当愈多的人说“不”的时候,就是必须改变的时候。因为,绝大多数的人并没有预见未来,他们只相信现在看到的,认为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而过去的成就只需留下脚印,而不是让你感到自满。如果你想改变,却遇到阻力,别人不相信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给他看!

有许多人的潜力,都是被后天的环境框死的。但是聪明的女人做生意就能够打破这种传统,毕加索的女儿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画家的娇女,继承了大笔的遗产。然而,使她名闻世界的却是:在衣饰和珠宝方面,她有超人的艺术才华,她经营的香水生意兴隆。

画家的后代并不一定是画家。不是吗?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女儿在绘画上并没有什么天赋,只不过在做香水和珠宝的买卖。然而,她在宝石、衣饰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天才。她的设计使用大量珠宝与黄金,在色彩方面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她设计的首饰,不但风靡纽约,而且在世界珠宝设计界颇有影响。

她,白皙的皮肤,高高的颧骨,整齐的头发,颀长的脖子,她那双明亮的眼睛热烈而温和,燃烧着一股创造热情,她就是毕加索的女儿,39岁的芭洛玛。1949年,毕加索最小的女儿诞生了。同年,毕加索完成了他的名画《和平鸽》。他用西班牙语把他的得意之作和可爱的小女儿都命名为“芭洛玛”,意思是希望之鸟。

芭洛玛从小过着幸福无忧的生活,父亲也非常喜欢她。她为总能在父亲身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4岁时,她母亲带着芭洛玛离开毕加索来到巴黎,但在圣诞节或复活节时,她们又回到南方的父亲身边。毕加索很喜欢带着她玩,这使芭洛玛感到格外高兴。毕加索为了培养她的艺术细胞,为她买了一架钢琴,后来他们搬了家,由于房间小,毕加索又送给她一把吉他,她那时非常喜欢音乐。

幼年时,她经常很乖地坐在父亲身边,他工作,她乱涂乱画。到她8岁时,她开始在家里的画板上画。父亲怀疑她能否坚持下去,但他从不强迫她去画。父亲认为,一个人的道路应该由自己摸索出来。14岁,她停笔不画了,对此,她也感到过惶恐,但已经晚了。18岁之后,她又重新开始画一些小粉画、做些粘贴画等。她和父亲的关系非常和谐、默契。父亲热情地帮助她,在艺术上给她以熏陶。她感到,在父亲的工作间里,如同在美好的艺术天地中遐思、翱翔……

芭洛玛毕加索说:“小时候,人们对我的表达能力表示过怀疑。到了十六七岁,我尽量参加一些谈话,发表我的意见和观点。这对我来讲,要费很大的力气,但又必须这样做。在事业上,要达到目的,就必须充分地认识自己,战胜自己。”芭洛玛相信,自己确实受到她父亲毕加索的影响。从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非常喜欢她。在车子里她经常坐在靠近他的位子;在餐厅、在朋友家,她总是享受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待遇;她经常聆听到父亲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她的父亲非常平易近人,不论是谁见过他,都有一种早已熟识的印象。

她继承了一笔钱,而且是最干净和最神圣的钱。为了不断地收集父亲的艺术作品,她要花费很多时间参加许多会议,选择整理一些将要放进毕加索博物馆的作品。她绝不忽视作品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她的很多朋友没有钱。她时常住在一般的四星旅馆,自己驾车。她甚至没有秘书。这种生活还要继续下去。如果说有好运的话,那就需要去努力。尽管她有这些遗产,她还是不停地努力工作。

后来,她进了大学,选修珠宝设计。她还到巴黎、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学习服饰设计等。1969年,她参加了舞台剧的演出,对舞台服饰设计很感兴趣,取得了一些成绩。1980年,她成了纽约著名珠宝店“泰法尼”的专任珠宝设计师。这6年来,她一直呆在纽约。

开始芭洛玛不太习惯美国的时差,甚至搞得很狼狈,她夜里工作,睡得很晚,起得很早,与她平常的习惯正相反。但她逐渐克服了困难,因为她很清楚,她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这是关系到她的香水店能否成功的时期。

芭洛玛有一位非常能干的丈夫。

她工作起来,就像发了疯一般,她丈夫有一种特别的企业家精神。在他的帮助下,她事业进行得很顺利。就她自己来讲,她很容易放松自己前进的脚步。例如,她丈夫提出建立她自己的香水店,而她总觉得有些冒险。1984年的一天,她丈夫对她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下一个香水店,就叫“芭洛玛毕加索”。确实,香水店的生意非常兴隆,人们为她感到骄傲。当然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为了推销产品,她频繁地来往于美国的各大城市。她要做大量的工作,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应付。她时常担心大商业家之间的尔虞我诈,幸亏她丈夫处处保护她。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工作,他即将写完一个剧本,不久将在巴黎或其他国家演出。

芭洛玛自己说:“我有两点使别人羡慕,一是遗产,二是我的丈夫。能找到这样一个伙伴真是我的运气。当然,我也是一个乐观的宿命论者。假如在我的生活中突然出现一件料想不到的事情,我也将随时准备改变我的航向。”

阳春三月,她在巴黎举行了芭洛玛毕加索香水的推广会,做起了香水生意。她对香水瓶的设计、品牌的选择都非常讲究。她不但对市场行情调查得一清二楚,甚至在推销会上亲自披挂上阵当模特,推销她的产品。芭洛玛虽然没有继承老父亲的艺术,但却继承了他的艺术细胞,而且还具备毕加索所缺少的经营生意的艺术。

专门从事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克利杰在他的新作《改变游戏规则》中指出:“在运动场上,很多运动选手创造的佳绩,都是因为打破了传统的比赛方法。”杰出的运动选手普遍具有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特征。

根据罗伯特克利杰的结论:突破思考是一种心态,可以鼓励人不断学习,不停地创造,所以,如果你想改变习惯,尝试新的挑战,那就突破规则,改变游戏方法吧!

所谓改变游戏规则,就是要掌握主控权。要改变规则不难,关键在于有没有求变的决心。一般人遇到没有把握的状况常常会犹豫,所以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通常情况下,你决定“变”还是“不变”的标准是,如果你从前的经验中找不到任何成功的例子,你就做最坏的打算--可以赔多少?只要赔得起你就做,更何况它可能会赢。

是否求变,还有一个规则:愈多人说不,就愈该改变。在1993年美国大选中,克林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要改变游戏规则……”而布什总统却说:“我有丰富的经验!”也许布什落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输在“往后看”,而不是“向前看”。

5.比女人更了解女人

雅芳女强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做生意,必须兼有直觉和商业的敏锐,你必须富有创造力,善于分析。”女人脑子里有点怪点子、新主意,从赚钱角度来说,绝对是件好事!

42岁的钟彬娴是雅芳公司百年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性CEO,多次入选美国商界前50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她肩负着一个市值53亿美元的美容化妆品公司赋予她的开拓使命。她了解女性的需要。她身上有着鲜明的女性特征。她和她的团队努力使人们相信,这个品牌与女性的生活紧密相关,雅芳“比女人更了解女人”。

实际上,从美的标准而言,钟彬娴不能算作标准的美女,但她绝对是一个引领全球女性风尚的魅力女人。

在纽约Radio City举行的这次世界顶尖级商业领袖的年度盛会可谓众星云集,而作为演讲者中惟一的女性,钟彬娴身着她惯常的黑色西装,配上白珍珠项链和耳坠,以自信的笑容征服了全场的数千名观众。

在演讲中,钟彬娴说无论美国商业环境和自己的位置如何变化,她都会永远记住自己是华人,记住中华文化中的谦虚美德,同时作为女人,她也会照顾到自己的家庭,做到事业家庭两不误。

“很多人认为女人不可能事业家庭兼顾,我一开始也有些手忙脚乱,但慢慢地就找到了平衡点。”钟彬娴说。钟彬娴有16岁和8岁的一双儿女,她坦承照顾子女和工作有时候会有时间上的冲突,但她总能分辨清哪一个是当务之急,比如她曾经牺牲掉应邀与布什总统共进晚餐的机会,因为那一天是女儿新学期的第一天。“总统的晚宴不会因为我的缺席感到有什么不同,而我的女儿会。”她说。

钟彬娴是财富500强的公司中屈指可数的女性总裁之一,也是惟一一位华裔。她荣任雅芳总裁的1999年,正是这家百年公司的低谷时期,而她改变了这家公司的命运,从此被西方商界视为神话。

钟彬娴出生于多伦多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父亲是来自香港的建筑师,母亲是来自上海的化学工程师。钟彬娴说,父母从小就培养她以作为华人自豪。直到自己当上雅芳的总裁后,钟爸爸在接受著名记者Dan Rather的电视采访时还说﹕“我不知道她能不能做得好美国的CEO,因为我们一直在培养她成为一个典型的中国女人。”

但几年后,事业成功的钟彬娴接到父亲用中文写的一封信,信中说:“我相信中国文化中的忍让﹑慷慨﹑勤奋等因素造就了你的今天,但你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能骄傲,这也是我们珍贵的文化传承。”

1979年,20岁的钟彬娴以优异的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英语文学专业毕业。她原本打算进军司法界。在进法学院深造之前,她计划先在零售业干上两年,使自己的脸皮“厚”一点,多了解一些现实的社会,为以后进入司法这个生机勃勃的行业做准备。

钟彬娴的家人无一有从商背景:父亲是建筑师,母亲是工程师。他们都不理解女儿的这一决定。但是钟彬娴顺利地通过了布鲁明戴尔斯公司的面试,并加入到管理人员训练项目中。没多久,她的想法就发生了变化。她从来没有想到,说服消费者买一些、再买一些,这种感觉会如此令人兴奋。

钟彬娴和她的团队的任务就是要使他们的产品能让消费者联想到人性最基本的欲望:什么样的质地能与童年无邪的记忆联系起来,什么样的裁剪能让人想到夜晚的浪漫……在这里钟彬娴又学了人口统计学和心理学。

“做生意必须兼有直觉和商业的敏锐。你必须富有创造力,善于分析。”钟彬娴开始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职业。

在钟彬娴一路的辉煌里,有一个对她影响深远的人,她的上司布鲁明戴尔斯瓦斯女士。瓦斯自信、口才绝佳、敢作敢为、有闯劲,又能很好地平衡快节奏的职业生活和平静的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在她身上,钟彬娴看到了理想的职业女性形象。

虽然也雄心勃勃,但是自小被灌输的中国传统美德--谦让与温顺不时会影响到钟彬娴。不久她就意识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就意味着要甩掉所有不必要的顾虑。她边向瓦斯学习,边研究顾客心理,瓦斯让她看到了年轻女性在营销这个行当的大好前程,因为做出一个家庭绝大多数购买决定的,是家里的女人;而女人更了解女人的各种细微心理。

钟彬娴很快发现大多数商人对女人的了解不够。他们仍认为女人是容易碰碎的瓷娃娃,一顿批评会让她们瑟瑟发抖,紧张的8个小时的工作更会让她们精疲力竭;而男人们都把自己当作现代的成吉思汗,以为自己可以在12个小时的拍桌子敲椅子的谈判后,仍可以再打上几个小时的网球而不喘一口大气。男人们拒绝承认自己的不足,而女人却很有自知之明。钟彬娴明白:女人不应该在世人的错觉面前踌躇,要支持自己就要接受现实。

一般来说,居高位的上司很少会花时间去帮助其下属。与瓦斯处好关系后,钟彬娴主动请求瓦斯在职业上多给她一些指点。“有的人总是等着别人挥舞着翅膀来提携他,我一直认为:等是等不来的,你应该自己去寻找那双翅膀,寻找可以提携你的人,并牢牢地抓住。”

在瓦斯的指点与帮助下,钟彬娴一路青云,先是销售经理,接着20出头的她当上了内衣部的副总裁。这时,瓦斯受旧金山艾马格林公司的邀请,就任该公司历史上第一位女性CEO,瓦斯邀请钟彬娴同行。钟彬娴欣然应允,她明白是瓦斯给了她充分的发展空间,才使她有了今天的成就。

在艾马格林公司的5年时间里,钟彬娴从销售总经理做到了高级副总裁。她的管理才能引起了旧金山众多公司的注意,猎头公司也纷纷找上门来。

1991年,钟彬娴来到得克萨斯的达拉斯,这时她的身份是另一家大公司“雷曼马科斯”的执行副总裁,是公司的时尚代言人。

接下来的两年里,钟彬娴负责将奢华的服装推向美国收入最高层的消费者。美国只有3%的人可以谈笑自若地定期光顾雷曼马科斯。这种现状挫伤了钟彬娴的野心,她开始厌倦和富人打交道,她认为真正的挑战,不是说服有钱人花费他们可以任意支配的钞票,而是劝说大众用他们辛苦挣来的钱买你所推销的东西。 0cLdPf+jz7WLAgJLy3nhAz4GuvhsM+k7GE65g9XrTZCW/l44YA501kN3rUHEMY2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