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讲诚信的男人最能赚钱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西方也有一句流传已久的名言:你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某些人;你也可以在某些时间欺骗所有人;但是你却不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无论如何,诚信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诚信也是生意人的灵魂之所在,没有诚信的商人,小则成不了大器,大则将自己的前途断送掉。你若想你的生意既做长久又赚大钱,你就必须诚信到底。

1.舍利取义,替客户着想不搞骗人买卖

见利忘义是小聪明,这样的商人永远成不了大气候,因为他失去了义;舍利取义是大智慧,这样的商人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因为他得到了义,即得到了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也能得到天下的财富。

作为一个商人来说,诚信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没有哪家百年老字号是靠欺骗来享誉百年的,也没有哪个人能靠欺骗在商场中游刃有余一辈子,无论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蔡继有是香港新华集团董事会主席,是香港有名的海产大王。蔡氏家族主要经营出口急冻海产品,此外还有粮油、地产、贸易等业务。新华集团上个世纪80年代后成为大型跨国企业,蔡氏家族资产估值已超过30亿港元。奠定集团贸易坚实基础的是与日本人的海产生意,蔡继有为建立与生意伙伴的友情,牺牲了不少自己的利益,但获得了更长久的利益。

蔡继有原籍广东中山县,1929年生。蔡氏的祖先世代务农,家里一直比较穷。

从1950年开始,21岁的蔡继有做起了海产生意。他先向乡亲们赊海产品,运到澳门出售之后再结账,从中赚取差价。

1954年蔡继有到澳门做生意,第二年他的妻儿获准到澳门与他团聚。一家人从澳门贩些鱼类、海产到香港去卖。1957年他在香港西环的贝介栏市场开了“华记栏”,做起了渔栏的批发生意。到了60年代,他的生意做得不错,但还只是小富而已。

蔡继有真正大富起来,是在和日本人做海产生意之后。从他的经商之道来看,也是靠诚心赢得别人支持的。

1965年,蔡氏在田湾租了一个4000多平方英尺的加工场,把贝壳类的海产急冻,再售给贸易商运销日本。两年后,为了扩大经营,蔡氏购入“华记冻房”,建立起海产急冻业的“桥头堡”。

为了避免中间商从中渔利,蔡继有决定自己直接和日本人做生意。但蔡继有没和日本人打过交道,能否成功也没有底。他是那种敢想敢干的人,打定主意后他拿了一袋冻虾样品,径直来到日本一家株式会社驻香港办事处,拜会办事处负责人。日本这家公司知道蔡继有的来意后,并没有立即表态。

蔡继有耐心地解释为何要不经过中介商而直接与日本人做生意,日本人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因为这对双方都有利。但老练的日本商人立即问道:“你能给我们什么优惠条件?”

“如果贵公司有意合作的话,我们可以先收八折货价,等你们收到我们发出的货,验收满意后,再缴余款。”

在当时,只付80%的货款是很优惠了,而且剩下20%蔡继有让对方感到满意后再付,更是心诚之表现。日本商人很高兴地握着蔡继有的手说:“你的条件确实比一般人优惠,看得出来,你是诚心诚意要和我们做生意。既然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我们决定和你做生意!”

在生意上,蔡继有常常考虑对方的利益,日本这家株式会社的人对蔡继有非常信任,日本人觉得蔡继有讲信誉、重友情,是个难得的生意伙伴,他们之间的生意越做越大。这样,蔡继有成功地打开了直接运销海产品到日本的渠道,生意越做越红火。蔡氏家族的生意上了正轨,此后才真正发达起来。

用诚信经营的蔡氏家族得到了日本商人的肯定和合作,这种信任是用钱买不来的。一个商人如果想把生意做大,做长久,只有老老实实地靠着点滴建立起来的信任才能成功。

做人要诚实,商人做生意更要以诚为本。虽然人人都说“无商不奸”,但是又有几个奸商能把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维持得天长地久呢?做生意需要精明,但精明不等于欺骗。很多人认为说谎、吹牛等“非常”手段在商业上是值得一用的,甚至认为是必须的,这也是为什么夸大事实的广告充斥在各个角落的原因。商家纷纷掩饰自己商品的缺点,却把优点说得天花乱坠,可当他们的钱包鼓胀一点的时候,人格也随之降低了一分。把欺骗作为挣得财富策略的商人,迟早有一天会原形毕露。

翻阅商业历史,真正存活下来的老字号商家,没有哪一家是靠欺骗而长盛不衰的,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讲求诚信。也许有人说,他们的招牌大、名字响,广告做得好。其实,诚实是最好的广告。别人会因为真诚的言行、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信誉愿意和你合作,顾客被你的诚信打动,乐于光临。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周围所有的“钱”能,才能有长远的“钱”途。

2.诚信,商人最值钱的无形资产

在现代经济术语中,有一个词叫无形资产。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来算,但商人的诚信却是无法估价的,保护自己的诚信名誉,就好像是替自己挣下明天的钱。

关于做生意讲诚信,曾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商人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你要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

“那么什么叫守信呢?”儿子焦急地问道。

“如果你与别人签订了一份合同,而签字之后你才发现你将因为这份合同而倾家荡产,那么也得照约履行。”

“那么什么叫聪明呢?”

“不要签订这份合同!”

聪明和诚信,在这个故事里巧妙地结合起来,的确让人回味无穷。

华人首富李嘉诚也曾经告诫他的儿子说:“当你什么都不能留下的时候,只要留下诚信,凭这一点,你就可以东山再起。”无独有偶,韩国现代集团的郑周永也是这样的践行者。

郑周永是一个由白手起家变成韩国首富、世界顶尖富豪的传奇人物。郑周永不但经商有术,而且后来他弃商从政,也成为世界瞩目的新闻人物。毫无疑问,郑周永是个值得人们学习的榜样,尤其对现代商人而言更是如此。

在郑周永弃商从政的1991年,现代集团的销售额达到510亿美元,居世界大工业公司的第13位,资产总额900亿美元,居世界工业公司的自有资产额的第2位(仅次于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郑周永的个人家产,据他自己说是40多亿美元,但权威人士估计达65亿美元。

1915年,郑周永出生在三八线北侧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他在家中的孩子中最大,下面还有7个弟弟妹妹。由于人口多,生活很贫困,10岁的时候,他便一面读书一面参加繁重的劳动。

1933年,18岁的郑周永到汉城一米店当伙计。因为正直能干,身患重病的米店老板把店铺交给他全权管理。当了店老板的郑周永先后将父亲及全家20多人接到了汉城。

1947年他创办现代土建社。在这个基础上,他于两年后将土建社扩展为现代建设公司。

1950年初,郑周永的现代建设公司已初具规模,成为一家拥有3000万韩元资产的中型企业。6月朝鲜战争爆发,他的得力助手、二弟郑仁永劝他携款回老家避乱,但他却南逃到釜山。釜山当时成为韩国政府的南迁地,因为战争原因,急需建房屋与军营,且造价昂贵。郑周永抓住这一机会,先后至少承建了300栋军营,造价只需20多万元一栋的房子,得到的承建费用却在100万韩元以上,让他大赚了一笔。

能拿到军营的承建权,与郑周永平时做生意讲信誉是密不可分的,战争年代人心惶惶,更需要诚信度,郑周永因此捡了便宜。然而,讲诚信有时是要付出代价的,1953年郑周永承包釜山洛东江大桥的修复工程,就亏了大本。

承包到洛东江大桥的修复工程后,物价不断上涨,偶尔下跌也幅度不大。加上汹涌而至的洪灾提前到来,冲走了大批准备好的修桥材料,开工后一算总费用,比签约承包时的预算要增加4倍!这意味着完工后不但赚不到一分钱,还要亏赔上7000万至8000万韩元。

郑周永骑虎难下。怎么办?是建还是停?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停止修建,宣布公司破产,以保住昔日的积蓄;另一条路是冒着亏血本的代价硬挺下去,这样可能会把过去的积累全部赔光。

为了“现代建设”的信誉,郑周永偏向了挺下去的做法。对于他的这一决定,当时他的亲友和公司的一些管理人员都表示不可理解,有的则站出来表示反对。但为了捍卫“现代建设”的诚信度,郑周永顶住了压力,义无反顾地干下去。他把自己所有的资金赔进去了,又变卖了十几年积蓄下来的全部值钱的家当,全投到洛东江大桥的修建工程上。

1955年洛东江大桥准时修建完成,经权威机构检测,质量达到一流水平。郑周永松了一口气,摸摸自己的口袋,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成了一个穷光蛋。

虽然郑周永变成了穷光蛋,但洛东江大桥像一幅杰作,成了郑周永无形的“资产”。它为郑周永赢得了社会信誉,光大了“现代建设”的名声,也赢得了韩国政府对他的充分信任。

从60年代中期开始,现代集团进军交通制造业。1967年现代汽车公司建成,现在该公司的汽车已成世界名牌。1972年现代造船重工业公司的蔚山造船厂和两艘26万吨级油轮的船坞同时开工,郑周永又赢得“造船大王”的美誉。

常言道“黄金有价玉无价”,商人的诚信品格就像玉一样,纯度越高,品位越好便越值钱,郑周永传奇的一生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3.诚信是一张透支不完的信用卡

顾名思义,信用卡是一种基于对消费者支付能力和信用评估基础上发行的可以透支的银行卡,当一个人拿信用卡不当使用时,那么银行也就会取消他的这一权利了。而诚信的人则不然,诚信的人本身便是一张透支不完的信用卡。

商人什么最值钱,有人说是属下的人才,有人说是手中的股票,还有人说是庞大的资产,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些答案错了,但是要知道人才可能会流失,股票可能会贬值,资产也有可能会缩水,只有人的诚信才会永不贬值,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增值。

当一个企业或者个人遇到困难时,讲诚信的人能够更加容易度过难关。

凡是在商界中打拼多年并有所成就的商人,都会把诚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华人首富李嘉诚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86年,李嘉诚决定以私人出售方式,在伦敦把自己旗下的香港电灯公司股份中的10%套现脱手。当时,他下属的和记黄埔董事兼经理马世民劝他等一等再说,因为马世民知道香港电灯公司不久就要宣布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建议等消息宣布后股价上涨再抛出,那样的话获利会更大。

李嘉诚与香港电灯公司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关系,是他将香港电灯公司从英资中“智取”过来的,“港灯”公司于1889年注册成立,是香港第二大电力集团。1982年4月,置地集团以高出市价31%的条件,完成了对“港灯”公司的收购。然而到了1983年,香港地产开始出现崩溃迹象,置地集团陷入空前危机,为了“丢车保帅”,该集团决定抛出“港灯”公司。

急于出售“港灯”公司来还债的置地集团见大买家李嘉诚按兵不动,终于沉不住气了,他们主动找到李嘉诚商谈此事。1985年1月21日,置地公司代表前往长江实业兼和记黄埔公司主席李嘉诚办公室,商议转让股权问题。

16个小时后,双方达成协议,和记黄埔以29亿港元现金收购置地持有的34.6%的“港灯”股权。按协议须在2月23日前付清款子,但和记黄埔在2月1日就全付清了。置地因此应返还对方利息1200万港元,和记黄埔只收了400万元,充分显示出长江实业系的王者风度。

李嘉诚斥巨资收购“港灯”公司,对恢复香港人对香港的信心起了很好的作用。时隔一年,当马世民要他等盈利消息宣布后再出售时,李嘉诚没有采纳马世民的建议,仍按原计划操作。

在李嘉诚看来,等消息宣布再出售,获利自然会更大,但那只是对他个人而言。他认为如果能让投资者得到利润,以建立公司的名誉使日后的销售更为容易,牺牲一点个人利益是值得的。像李嘉诚这样能考虑投资者利润的老板,在当今商界中已经越来越多,因为他们也懂得,客户是“上帝”,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所在。

4.欺骗,一条商场不归路

偷工减料,贪小便宜是做生意的大忌之一,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导致企业破产的事情不在少数。以“傻子瓜子”起家的年广久,就是因为贪图小利而欺骗消费者,把别人当作“傻子”来对待,最终是搬起石头砸到了自己的脚。

曾几何时,提起“傻子瓜子”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现在,再向人打听“傻子瓜子”,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究竟是什么使这个名噪一时的公司悄无声息了呢?这还得从他们的老板年广久把消费者当“傻子”说起。

1982年,自称9岁就开始学“经济学”的年广久,突然宣布他的“傻子瓜子”大幅降价,幅度为26%,这对几十年不变的瓜子价格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一举动在改革刚刚起步的日子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大家一下子把焦点集中对准了“傻子瓜子”,当时也算名牌的“胡大瓜子”很快便被“傻子瓜子”压下了势头。“傻子瓜子”一炮走红,风靡一时,成为中国老幼皆知的“营养食品”。

到了1984年,生产“傻子瓜子”的炒货店与国营经济联营,组建公私合营的“傻子瓜子公司”。至此,“傻子瓜子”春风得意,形势一片大好。如果“傻子瓜子公司”从此能够从抓质量、抓管理入手,进一步寻求发展,那么他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可是“傻子”,开始找“捷径”了。这一“捷径”最终将企业导向错误的航向,直到最后的没落。

1985年,“傻子公司”搞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傻子瓜子”有奖销售活动,每买1公斤瓜子赠奖券一张,凭奖券兑现奖品。这在当时不能不算是产品促销的高招。一时间,公司门前车水马龙,盛况空前。全国各地来函来电,来人来车,纷纷购买“傻子瓜子”以获取奖品。如此一来“傻子瓜子”在有奖销售的第一天就售出了13100公斤,最好时一天卖出了225500公斤,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瓜子销售纪录。

可是这一销售成果是以“傻子公司”“犯傻”为代价的。这些用于有奖销售的瓜子中间,有相当数量是公司从外面购买的非经自己制造和检验的熟瓜子。这是“傻子公司”为凑足销售额,从别的公司大量购买的熟瓜子,再贴上“傻子瓜子”的商标去有奖销售,而这些外购的瓜子中,有很多是陈货劣货,是假冒伪劣产品。

消费者是骗不了的。“傻子公司”的这一看似聪明,实则犯傻的投机行为很快引起消费者的强烈愤慨,大家纷纷要求退货。

更糟糕的是,正当“傻子瓜子”有奖销售活动刚刚“满月”的时候,政府发布公告,禁止所有工商企业搞有奖销售的促销活动。这一来,一下就将“玩巧”已经露陷儿的“傻子瓜子公司”置于死地。它所售出的奖券一律不能兑现,各地纷纷退货,瓜子大量积压,银行催还贷款,再加上公司又打了几场官司,一下亏损150多万元,而且公司的信誉降到了最低点。

后来,查证“傻子瓜子”的这种偷梁换柱的投机手法,并不是在这次有奖销售时才第一次使用。公私联营前,当公司还在搞独家小本生意时,年广久就以批发价买回国营的“迎春瓜子”近10万斤,贴上“傻子瓜子”的商标,运到上海加价销售,这一欺骗行径当时没有被人识破。这次面对有奖销售引发的“傻子瓜子”销量猛增,年广久又故伎重施,而且为降低成本,购回的瓜子质量低下,就马上被众人识破,加上政府下令,及时阻止了年广久的欺骗行为,年广久就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为应付有奖销售带来的畸型需求,傻子公司一共购进瓜子145万多公斤,有奖销售期一共卖出去114.5万公斤,余下大约有30万公斤,造成大量积压。这些积压的瓜子像一个沉重的包袱,拖不走,砸不烂,甩不掉,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事情到这一步已经充分说明欺骗消费者,搞投机的违法生意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可傻子公司似乎傻到了不能觉醒的地步。

在“傻子瓜子”名声即将损失殆尽之时,他们不是想着如何去挽回名誉,东山再起,而是继续干欺骗消费者的勾当。在这批积压的瓜子中,大部分是陈腐变质的瓜子,是绝对不能再拿到市场上销售的。可是年广久竟然打着“为了让国家减少一些损失”的招牌,对这些劣质陈货采取加工后再销售的办法处理,更有甚者,干脆原封不动地把这些变质瓜子拿出去卖。在以后的两年中,傻子公司共销出这些劣质瓜子10万公斤,把这些瓜子以低价卖出,绝大多数卖到了农村,去骗那些消息闭塞的农民。

年广久无论怎样投机,怎样骗人,终究是会被人识破的。而他被人识破之时,也就是他的公司之路走到尽头之时。年广久起初是欺骗了一些人,但最终没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从而吞下了自己酿造的苦酒,不讲诚信,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让名噪一时的“傻子瓜子”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欺骗是一时的,诚信是一世的。唯有诚信才能使生意长久,这是不证自明的铁律。

5.骗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生意场中的男人不可不讲诚信,但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你在讲诚信的时候,还得提防一下别人,因为这个世界是骗子满街跑,稍不留神便会被别人“套住”,有心在商界发展的男人应该记住:骗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商场中被人骗的故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商海中摸爬滚打的商人几乎每个人都能道出几段“辛酸血泪”史,骗子轻则让你破点小财,重则让你血本无归,一蹶不振。因此纵横商海的男人在与人打交道时要留点心眼儿,别因为过分相信别人而入了骗局。

大名鼎鼎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竟然也让人忽悠了一回。

马克·吐温45岁那年,靠爬格子发了一点儿小财,并有了一定的名声。一天,一个叫佩吉的老朋友来敲他的门。佩吉告诉马克·吐温:“我在从事一项打字机的研究工作,眼看就要成功了。一旦产品投放市场,金钱就会像河水一样流来,现在我只缺最后一笔实验费,谁敢投资,将来他得到的好处肯定是难以数计。”

马克·吐温本来就想入非非,经对方一说,脑子里幻想的火苗一下子被煽得很旺,他爽快地拿出2000美元,投资研制打字机,有关研制的细节问题他从不过问。2000美元对于现在来说几乎不值一提,但在那时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样一年过去了。佩吉又找到马克·吐温,亲热地对他说:“打字机快研制成功了,只需要最后一笔钱。”两年过去了,佩吉又来拜访,仍是非常亲热地说:快成功了,只需要最后一笔钱。三年、四年、五年……时间一晃就是七个年头了,这个“快成功了”的打字机还是没有研制成功。马克·吐温屈指一算,先后2万多美元在佩吉的百般殷勤和甜言蜜语中消失,他再也无法容忍了,责问前来要款的老朋友,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成功?

佩吉又拍着马克·吐温的肩膀,摇动三寸不烂之舌,赌咒发誓,说什么这回可是“真正地”接近成功了,只要马克·吐温投入“最后的”3000美元,打字机保准能拿出来。原来一肚子气的马克·吐温想了想,反正2万多美元都赌出去了,再花3000美元也算不了什么。只要打字机研制成功,几万美元就会成几倍几十倍地捞回来。

马克·吐温哪里想到,这“真正的成功”却被遥遥无期地拖了下去。他45岁开始投资研制打字机,到了60岁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打字机还是没有研制成功,而被这个无底洞吞掉的金钱,已达15万美元之巨,这些钱如果堆起来,恐怕能淹没一个人。他决定不再当傻瓜了。但当佩吉出现在他眼前,用花言巧语向他劝说时,他大发横财的欲望又被煽动起来,决心又动摇起来。佩吉最后一次对马克·吐温说:“打字机已研究成功,机器没有问题,只要再调整一下就可以投放市场,如果你愿意再拿出最后一笔钱,当然要多点,那就……”“要多少?”“4万。”“4万就4万。”佩吉高兴得跳起来,他心花怒放地对马克·吐温说:“我的好船长,好望角就在眼前,再坚持一下,就能看到它。”

好望角没能在马克·吐温眼前出现,相反的是传来了晴天霹雳般的坏消息:其他竞争者已将打字机发明出来,并投入了工业生产。而马克·吐温投资的那个还在“调整”的打字机,即使能投放市场,也赚不了钱,他用心血换来的19万美元付诸东流了。此时马克·吐温才清醒过来,他痛心疾首地说:“我全明白了,现在我承认自己是个大傻瓜。对佩吉,我若是用一个钢夹子把他夹住,我就不许任何人放他,他就只好戴着那只夹子直到死了为止。”

以幽默著称的大作家马克·吐温竟然恨恨地说出了这样不大幽默的话来,可见他已经是气极了,但气归气,他的投资可算是血本无归了,对于爬格子的他来说,接近20万美元的投资可不是什么小数目。马克·吐温过于相信朋友,一次次的将钱投入虎狼之口,这种惨痛的经历对我们后人应该起着很强的警示作用。

6.一锤子买卖砸伤了别人,也砸死了自己

作为一个商人来说,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是生意做成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成功商人的秘诀之一。有良好口碑的商人总能得到更好的结果,那种只图眼前利益,只做一锤子买卖的人,难有大的作为。

有好的口碑,得到别人的信任是商人成功的关键所在,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诚信应该永远放在第一位,这是取信于人的基本要求。世界上最会做生意的犹太人,便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犹太人始终认为:取得别人的信任是交易顺利完成的基础。犹太人非常遵守约定,但他们并不是千篇一律地签订书面的合同,他们往往只是口头上的承诺,非正式,非书面的协议,只要他们承认了约定,他们就会不折不扣地按照约定去行动。犹太人这种重信守约的美德为他们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犹太商人从不做“一锤子买卖”,那种“只要每个人上我一次当,我就可以发财了”的想法,在他们看来无疑是自取灭亡。

按理说,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家园,被人到处驱来逐去,就很容易在生意场中玩“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短期策略和流寇战术,而实际上,犹太人极少有这种劣迹,他们总是信誉卓著,其经营的商品或服务也都属上乘,从不以次充好。犹太人在漫长的经历中悟出了什么是真正的经商之道。

在英国,最有名的百货公司是“马克斯-斯宾塞百货公司”,这家百货公司是由一对姻亲兄弟,西蒙·马克斯和巴刘·西夫创立的。

西蒙的父亲米歇尔于1882年从俄国移居英国,最初是个小贩,后来在利兹市场上开了个铺子,以后发展为连锁廉价商店。米歇尔于1964年去世后,西蒙和西夫将这些连锁商店进一步发展成资金更加雄厚、货物更加齐全,具有类似超级市场功能的连锁廉价购物商场。

马克斯-斯宾赛百货公司,虽以廉价为特色,但非常注重质量,真正做到了“价廉物美”。用一些报纸上的话来说,这家百货公司等于引起了一场社会革命。因为原先从人们的衣服穿着上可以区分不同社会阶层,但由于马克斯-斯宾塞百货公司以低廉的价格提供制作考究的服装,使得人们花钱不多就可以穿得像个绅士或淑女一样,以“貌”取人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动摇。现在在英国,该公司的商标“圣米歇尔”成了一种质优价廉的标志。

马克斯-斯宾塞百货公司不但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还提供最好的服务。该公司的售货员礼貌服务之周到,即使在素以彬彬有礼闻名于世的英国也是一个典范。西蒙和西夫在挑选职员时,就像挑选所经营的商品一样,一丝不苟,真正使公司成了“购物者的天堂”。

西蒙和西夫在让顾客满意的同时,还做到了让职工也满意。他们对职工要求极高,但为职工提供的工作条件,在全行业中属于最好者之列,职工的工资也最高,还为职工设立保健和牙病防治所,由于所有这些优越条件,马克斯-斯宾塞百货公司被人称为“一个私立的福利国家”。

与马克斯-斯宾塞百货公司同为百货零售企业的美国“希尔斯·罗巴克百货公司”采取的也是同样的经营宗旨,甚至在对待顾客和职工的优惠方面更有过之,并将这种恩泽施向整个社会,做到了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存。

朱利叶斯·罗森沃尔德是通过投资而担任希尔斯·罗巴克公司总裁的,他是一个德国移民的儿子,曾在叔叔的百货公司工作。后来希尔斯·罗巴克公司融资的时候,他以37500美元的投资,约占融资总额的1/4,进入公司董事会。1910年公司总裁,也就是公司的创立人理查德?希尔斯退休。罗巴克百货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企业之一,每年收益为5亿美元。

罗森沃尔公司制定了一条广为人知的规则:不满意,可以退货。这是商业最高道德最实在的体现,现在已经是许多商店的承诺,但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罗森沃尔德很可能是第一个将商业信誉提到了这样的高度的人。

希尔斯·罗巴克百货公司经营良好,赢利丰厚。罗森沃尔德最初投资37500美元,30年后其资产达到了15亿美元。在这样的财力支持下,罗森沃尔德广泛从事慈善活动。他曾为28个城市的“基督教青年联合会”和美国南方的一些贫困地区建立乡村学校提供资助,为解决芝加哥黑人的住房问题出资270万美元。另外,他还分别为芝加哥大学、芝加哥科学和工业博物馆赠500万美元。1917年,他创立了拥有3000万美元基金的“朱利叶斯·罗森沃尔德基金会”,并规定基金的本利必须在他去世之后的25年内用完。

犹太商人笃信一个信条:犹太人生活在哪里,就应该在哪里生根。他们不但诚信经商,更与非犹太人和谐相处,甚至用自己的财富和实业去帮助去庇护犹太同胞或非犹太人。他们相信,只有以诚相待,取信于人,犹太人才会拥有朋友,而不是到处树敌,而唯其如此,犹太民族的复兴才会真正成功。这便是犹太人在今天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民族的一个最重要原因了。

7.信誉是商人的生命

大家都知道“掩耳盗铃”的故事,那个自以为聪明的小偷到头来被自己骗了。其实做生意也一样,欺骗别人便是欺骗自己,讲信誉的商人最终能够得到回报。

松下幸之助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都被称为“经营之神”。然而,松下却说:“生意不是神秘莫测的魔术,也不是诡谲多变的权术。生意就是实实在在地干事情……就是不欺骗别人,正正当当地做事,因此而获得别人的信赖。”他又说:“生意并不是奸诈诡谲之徒所能成功的,而应有一颗纯真无私的心。”

古有遗训:“无商不奸”,因此,一些人以为做生意就是要耍心眼儿、斗心计。松下以为,这只是看到了事物的局部,是只见皮毛、不见骨肉。而生意人所应秉持的,正好与此相反,应有一颗纯真无私的心。

松下说:“生意人必须注意的事情很多,但最根本的,也是我期望自己能达到的,就是一颗纯真的心。生意人有了纯真的心,我所说的一切生意原则才会有效果;生意人若缺乏纯真的心,企业绝不可能不断地成长。”

松下一生就秉持着一颗纯真无私的心,所以生意上每每能临危而转、绝处逢生。比如,对于某种新产品,他根本不知该如何定价时,就诚实地告诉经销商这种产品的成本是多少钱,请他们帮助定价。经销商为某种产品而要求杀价时,他就告诉人家这种产品成本几何、正当利润多少,不能降价,如此等等。这位生意之神甚至认为有了纯真无私的心,就几乎近于神了:“纯真无私的心,使人公正、坚强、聪明,达到纯真的心愈滋长,就愈接近于神,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在生意上也是一样。”

森信公司董事长岑杰英生于广东南海。3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18岁时父亲过世,一家人生活重担落在他的肩上。开始他在一家纸行找到工作,一干就是10年,后因纸行关闭而自立门户。1965年,他创立了森信公司。成立之初,员工只有1人。送货、接单、见客户、做会计都由自己独自承担。到1995年,森信全年的营业额已达15.4亿港元,销售纸品数量达21万吨。该年12月,森信在香港联交所成为上市公司。生意30载,岑杰英深深感慨道:“父亲没有留下什么给我,但他留下一个‘信’字,在他眼中,信誉是人的第一生命,人无信不立。这个字可以说令我受益终生。”他将自己创立的洋纸公司命名为森信,其含义是:“森”代表森林,是造纸的主要原料,“信”代表信誉,诚信为先是公司生意的宗旨。

岑杰英指出,香港印刷业与时并进,发展至今日,成为与德国、美国、日本齐名的全球四大印刷中心,主要是以质量好、价格廉、速度快、交货期准而享誉世界的。他不仅与客户做生意非常讲信誉,而且在公司职工中也是极重信用,和职工感情非常深厚。他说,公司业绩倍数递增,领先同业,主要是因为自己与员工多了一份深厚感情。公司管理层人员,绝大部分是从在公司服务多年的员工中提拔的,合作自然默契。而且他肯听别人的意见,只要意见有道理,他不介意听从伙计的意见。

香港有成就的商人大都是以诚信经营而著称的,曾宪梓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曾宪梓白手创业,从无到有,可以说一帆风顺。他做人、办企业信奉的是“勤、俭、诚、信”四个字。曾宪梓认为,信誉是做生意的生命,货一定要真,不要骗人,骗别人就是骗自己。20多年,金利来在香港、东南亚和祖国内地所建立的良好信誉,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

商品标价要适中,自己不要赚那么多,应当保障顾客的利益,保证百货公司利益。市面上每100件金利来商品,香港零售商的利益占28%~30%,祖国大陆零售商的利益则占25%。百货公司有利可图,才会更着力推销金利来产品。

曾宪梓擅长做长线生意。假如一个公司一次进货1万条金利来领带,其他供应商可能求之不得,然而曾宪梓却询问对方一个月能卖多少条领带,若月销售1000条领带的话,曾宪梓就只卖给他们3000条领带,保证该店每个月有2000条存货,可以不断进新货,且资金可以周转,百货公司生意做活了,那么一年出售的金利来领带,恐怕就不只是原先拟入货的1万条。

曾宪梓信奉生意的伙伴就是朋友,不要只考虑经济利益。欧美不少厂商每年来港接金利来的订单做生意,曾宪梓每每掉回头请他们吃饭,照顾他们的饮食住宿,令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当曾宪梓赴欧美公干时,到处是朋友,这些信奉AA制的外国人,亦争相照顾曾宪梓的生活,以礼相待。这便是诚信经商所带来的好处了,想在商界有所作为的男人应该把这条铭刻在心里。

8.经商要能守住道德底线

在商言利,天经地义。但是,经商的主体毕竟是人,是人就不能违背起码的道义良心。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讲的就是赚钱要守住道德的底线。

事实上,除了少数奸商外,正正当当的商人对这个道德是能够认同的。生意人都讲职业道德,对社会当然有好处,即使对于生意人自己呢,也是好处多多的。

现任旅港福建商会理事长王为谦,祖籍是福建晋江。1950年获准出国,本来想去菲律宾谋生。因入境手续受阻,滞留香港,在一家侨民公司打工,后因公司倒闭,面临失业。

1953年,王为谦用自己的积蓄加上亲朋好友的支持,创办了香港新元贸易公司。王为谦不懂英文,惟有通过散居东南亚的福建乡亲,做一些进出口贸易。最初,公司资金不足,幸获朋友支持,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当时,公司的进出口贸易采用赊账形式,分期付款,双方惟一凭借的就是一个“信”字,“一个人没有信用,他就难以立足”是王为谦的口头禅。

一次,公司一批货物到菲律宾,交了货,却收不回钱。资金周转失灵,公司面临倒闭。由于在商界有着良好的声名,王为谦得友人援助度过了难关。

王为谦以贸易起家,从不贪暴利、乱加价宰人,而是薄利多销。来价多少,自己应得利润多少,一一告诉贸易伙伴,待人以诚,建立了一批长期客户。当时有两家日本电器厂商,看中王为谦诚实可靠,进取心强,愿意将电器产品交给新元开拓海外市场。其后王为谦成为TDK的总代理,生意向多元化发展。

经40多年的创业、发展,王为谦创办的新元贸易公司在香港、祖国大陆、印尼、美国、加拿大等都有子公司或分公司。谈起这一商业王国的建立,王为谦总是自谦地说:“还差得远,我谈不上成功。我的经历,只能说是一部充满艰辛的创业史。创业之初我手头无钱,但我坚持对人处事,以信、诚、勤三字相待,这三个字是我取得一点成绩的出发点与根本。”

与王为谦做生意不同的是,现在一些商人却求财心切,总幻想发一笔横财,一举成为大富豪。只可惜无横财可发,于是乎,就在日常生意中搞一些见不得阳光的勾当。譬如对外地来的顾客,或者不懂行市的顾客,总要想法“宰他一刀”,有些人甚至不择手段,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坑害顾客。这些人大概都有一个自欺欺人的想法:世界那么大,来往顾客那么多,“宰”了你一个,还有后来人。这样的想法既可笑又可耻。世界的确是大的,但世界有时又很小。按照“80/20”法则,你的大部分销售额是来自于一小部分常客。你“宰”了顾客,你的回头客就会减少,“宰”人越多,回头客就越少。世界上恐怕少有上了当还不自知的人,上当后迟早是要醒悟的。明白自己上了当的人,还会再上你的门吗?若再上门就肯定是找麻烦来了。因此,贪图近利,坑害顾客,不仅为国法所不容,还会自断财路。

“宰”顾客易做死自己;“宰”自己的生意伙伴,那就更易做死自己。每一个经商者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生意伙伴,要么他从你这里进货,要么你从他那里进货,或者互相之间有某种服务关系。生意场好比一张网,你们也就是网上的结,完全是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若是贪图近利,或者欺骗老客户,或者趁某种有利的机会,从老客户身上狠捞一把,或拖欠老客户的货款长期不还,甚至准备赖账,如此等等,你的生意就算做到头了。对待生意伙伴必须始终抱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己要赚钱,也要让人家有钱赚,生意才能长久做下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千万不能利令智昏,连立足的东西都不要了。 XAN986ruHXzvn0HINOa59hmh/fYCy9bKRQjiv+VzATcFdVOW3HBv/GKTaD43LeL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