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赚钱的9种男人
吕叔春 |
本书由大吕文化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
男人做生意,首先要敢于去想,如果没有赚大钱的欲望,就免谈做大生意的成功。除了敢想之外,还要敢于付诸行动,敢于在行动上冒些风险抓住机遇。商场竞争激烈,要想脱颖而出,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勇气和努力,这样才能闯出男人自己的天地。
1.机遇与风险是孪生兄弟
没有无畏的机遇,也没有无畏的风险,机遇与风险是一对双胞胎。男人在生意场上,要想获得更大的赚钱机遇,就要用心去冒有必要的险。
许多男人在生意场上郁郁不得志,不是说项目不好,感觉自己这行没希望,就是认为世道对他不公,没有给他做大生意赚大钱的机会。其实所有白手起家的人都是从巨大风险中获得机遇的,而机会也是均等的。只是有些人思考了,冒着风险去做,抓住了机会;而有的人思考了,但没冒风险,也就错过了机会。至于那些只想着钱而不思考如何做生意的人,机会从来就没有对他瞧一眼。那些成功者自然是捕捉机遇、创造机遇的高手,而且他们惯于在风险中猎获机遇!
在美国金融史上,摩根家族的名字是最响亮的,在19世纪到20世纪的100多年时间里,摩根金融王朝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它的主要创始人J·P·摩根敢于冒险、抓住机会是分不开的。
J·P·摩根诞生于美国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的一个富商家庭。摩根家族1600年前后从英格兰迁往美洲大陆。
最初,摩根的祖父约瑟夫·摩根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馆,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又开了一家大旅馆,既炒股票,又参与保险业。可以说,约瑟夫·摩根是靠胆识发家的。一次,纽约发生火灾,损失惨重。保险投资者惊慌失措,纷纷要求放弃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负担火灾保险费。约瑟夫横下心买下了全部股份,然后,他把投保手续费大大提高。他还清了纽约火灾赔偿金后,信誉倍增,尽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续费,可是投保者还是纷至沓来。这次火灾,反使约瑟夫净赚15万美金。就是这些钱,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业。
摩根的父亲吉诺斯·S·摩根则以开菜店起家,后来他与银行家皮鲍狄合伙,专门经营债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传统的商人家族,经受着特殊的家庭氛围与商业熏陶,使摩根年轻时就敢想敢做,商业冒险和投机精神也充分地显现出来了。
1857年,摩根从德国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他下船在码头一带兜风,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出半价。”
“半价?什么咖啡?”摩根疑惑地盯着陌生人。
陌生人马上自我介绍说:“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位美国商人却破产了。这艘满载咖啡的货船只好在此抛锚。先生!您如果买下,等于帮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个生意人,才找您谈的。”
摩根跟着巴西船长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还不错。一想到价钱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商行发出电报,可回电却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知道邓肯商行毕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开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
摩根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在伦敦的父亲。吉诺斯回电同意他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决定索性放手大干一场。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之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庐,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不能说不是冒险。但上帝偏偏对他情有独钟,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现了严寒天气,一下子使咖啡大幅度减产。这样,咖啡价格暴涨,摩根便顺风迎时地大赚了一笔。
从咖啡交易中,吉诺斯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经商天才,便出了大部分资金为儿子办起摩根商行,供他施展经商的才能。摩根商行设在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的一幢建筑里,这个位置对摩根后来叱咤华尔街乃至左右世界风云起了不小的作用。
这时已经是1862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正打得不可开交。
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对南方展开全面进攻。
一天,摩根新结识的朋友克查姆,来与摩根闲聊。克查姆是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
“我父亲最近在华盛顿打听到,北军伤亡十分惨重!”克查姆神秘地告诉他的新朋友,“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肯定能大赚一笔。”
对经商极其敏感的摩根立时心动,提出与克查姆合伙做这笔生意。克查姆自然跃跃欲试,他把自己的计划告诉摩根:“我们先同皮鲍狄先生打个招呼,通过他的公司和你的商行共同付款的方式,购买四五百万美元的黄金--当然要秘密进行;然后,将买到的黄金一半汇到伦敦,交给皮鲍狄,剩下一半我们留着。一旦皮鲍狄黄金汇款之事泄露出去,而政府军又战败时,黄金价格肯定会暴涨,到那时,我们就堂而皇之地抛售手中的黄金,肯定会大赚一笔!”
摩根迅速地盘算了这笔生意的风险程度,爽快地答应了克查姆。一切按计划行事,正如他们所料,秘密收购黄金的事因汇兑大宗款项走漏了风声,社会上流传着大亨皮鲍狄购置大笔黄金的消息,“黄金非涨价不可”的舆论四处流行。于是,很快形成了争购黄金的风潮。由于这么一抢购,金价飞涨,摩根一瞅火候已到,迅速抛售了手中所有的黄金,趁混乱之机又狠赚了一笔。
那时的摩根虽然年仅26岁,但他那闪烁着蓝色光芒的大眼睛,看上去令人觉得深不可测;再搭上短粗的浓眉、胡须,会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深思熟虑、老谋深算的人。
此后的一百多年间,摩根家族的后代都秉承了先祖的遗传,不断地冒险,不断地投机,不断地暴敛财富,终于打造了一个实力强大的摩根帝国,成就了美国金融史上的一段神话。
机遇与风险是并肩而行的,摩根的成功就是不惧风险,抓住任何不可错过的赚钱机会。我们现实中很多生意人,一遇到风险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机遇在他眼中都失去了魅力。如果面对有风险的机会你踌躇不前,瞻前顾后,如何做得了大事?做得了大生意?我们虽然不赞成赌徒式的冒险,但更不赞成谨慎保守过度的零风险。
最有希望的生意人并不都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他们在机会中看到风险,更在风险中逮住机遇。2.坚持就是胜利,在风险下坚持就是大吉大利
安稳谨慎的生意,虽然能赚钱,但都是赚小钱的多,赚大钱的少。因为你追求安稳,就随遇而安,难以看到更高远的利润;因为你谨慎不敢冒险,近在咫尺多跨一步的机会就会错过,你就没有短时间聚集财富的可能。所以想做大生意的男人一定要记住:不冒任何风险的生意可能是最冒险的生意。
富贵险中求。在生意场上,很多时候风险和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如果风险小,人人都想追求,这种生意收益也就有限;如果风险大,许多人都望而却步,能得到的利润的空间也就大。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就是利益,巨大的风险可能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世界著名的大公司--雀巢公司,曾用这样一句话来激励自己的员工:“不冒风险可能是最大的风险。”
而石油巨头、西方公司总裁哈默便是那种敢想敢干敢于冒大险的人。
1956年,58岁的哈默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开始做起了石油生意。石油是最能赚大钱的生意,也正因为最能赚钱,竞争也最为激烈。而对初涉石油行业的哈默来说,要想建立起自己的石油王国,也绝非易事。哈默所面对的,是极大的风险考验。
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是油源问题。1960年石油产量占美国石油总产量38%的得克萨斯州,几家大石油公司已经营多年,哈默无法插手;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休想染指……
纠缠在哈默心里头的是无尽的烦恼。
1960年,当哈默用完了1000万美元勘探基金仍无所建树时,哈默再一次不无冒险地接受了一位青年地质学家的建议:旧金山以东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弃了的地区,可能成为大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应把它租下来。
哈默准备从各方面再筹集一大笔钱来开发那片土地,但是受到公司很多人的反对,一致认为这个青年地质学家没有十足的经验,如果再勘探不到石油就意味着又有1000万美元泡汤了,公司所面临的压力将是空前的。
哈默独排众议,立马筹集1000万美元,准备再冒险一次。
钻油的工作是紧张的,当钻井钻到700英尺时,一滴油都没有冒出来,大家都心灰意冷了。在这时,哈默还是很相信青年地质学家的眼光,叫钻井工人哪怕是钻到1000英尺,也要继续往下钻。这一次冒险总算得到了回报,当钻到860英尺深度时,终于钻出了加利福尼亚的第二个大天然气田,估计价值在2亿美元以上。几个月以后,又在附近钻出了一个蕴藏量丰富的天然气田--坚冰终于打破,航线已经开通!哈默开始了自己梦幻般的财富之旅。西方石油公司一跃成为所有石油公司的强大竞争对手。
坚持就是胜利,哈默的成功,无疑是在风险中坚持所获得的大吉大利。如果他在花掉1000万美元的勘探基金后半途而废,那么他极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他哈默这号人物了。而他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前途未卜的钻探事业,使命运之神最后垂青了他。
作为一个生意人,要想把生意做大,要想干出一番事业,需要的就是那种敢于冒风险的精神。因为风险有时可以变成压力,压力可以变成动力,动力可以变成效益。现在人们把市场竞争比作战争,的确,商战之地虽不见战火硝烟,却也是风险遍布。这里容不得怯懦者立足。不敢冒风险,不愿担当风险,就不会有生意的成功。
3.男人经商,“胆商”比“情商”更重要
作为生意场中的男人来说,成功的第一要义便是敢想敢做,出手果断,正所谓“十个好点子不如一次真行动”。只有那种敢于冒险,敢为天下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男人,才能真正的在生意场中纵横捭阖,成为人人景仰的商界巨子。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勤奋是成就大事业的不二法门,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越来越流行“胆商”的说法,认为胆商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越来越多的实证表明,高智商并不一定能成功,智商高只是一种优势。很多高智商者根本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取得应有的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丘吉尔曾经说过:“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首,因为这种德性保证了所有其余的德性。”这里所说的勇气,就是一个人的胆量、胆略、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力排众议、破釜沉舟的决断力。
而且,科学表明,胆商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智商。一项对1048名经理人进行的能力测试发现,胆商指数的高低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其次是情商,再次才是智商。
如果说人生呀、事业呀、财富呀像一座座大山,那么高胆商人士就会不畏艰险,不断攀登,把每一个困难都当成一次挑战,把每一次挑战都当成一次机遇,并最后傲立巅峰!而缺乏行动力的高智商者,只能叹为观止。
想起十多年前,当初只有几千元进股市的炒家,几年后就成为了百万富翁;当初只有几百元去摆地摊的倒爷,十年后就成为了大老板。面对他们的成就,好多人都不服气,会说当初我要是做,一定会比他们赚得更多。不错!你的能力或许比他们强,你的知识或许比他们多,你的经验或许比他们丰富,可是你当初为什么就不敢去做呢?这既是胆识的问题,也是观念的问题,因为陈旧的观念束缚了你冒险的步伐。所以,你的观念直接决定了你在十年后的今天依然贫穷!
自古盖房子出售,都是先盖好房再出售,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香港商界奇才霍英东却在上个世纪中叶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先出售,后建筑”。这一打破常规的冒险行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使他迈上了由一介平民到亿万富豪的传奇般的创业之路。
霍英东是中国香港立信建筑置业公司的创始人。在香港居民的眼中,他是个“奇特的发迹者”。“白手起家,短期发迹”,“无端发达”、“轻而易举”、“一举成功”等等,这些议论将霍英东的发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霍英东的发迹真的神秘吗?不,他主要是运用了“先出售、后建筑”的冒险高招。
霍英东做生意有一个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事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停战以后,霍英东慧眼独具,看出了香港人多地少的特点,认准了房地产业大有可为,于是毅然倾其多年的积蓄,投资到房地产市场。这无疑是比较大胆和冒险的行为,如果失败,他可能会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但幸运的是,他赌对了。从1954年开始,他着手成立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每日忙于拆旧楼、建新楼,又买又卖,大展宏图,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此翻开了人生崭新的、决定性的一页”!
在他以前的房地产业,都是先花一笔钱购地建房,建成一座楼宇后再逐层出售,或按房收租。这种方法虽然稳妥踏实,但对于快速发展的事业却颇为不利。霍英东通过反复思考后想到了一个妙招,即预先把将要建筑的楼宇分层出售,再用收上来的资金建筑楼宇,来了一个先售后建。这一先一后的颠倒,使他得以用少量资金办了大事情。原来只能兴建一幢楼房的资金,他可以用来建筑几幢新楼,甚至更多;同时,他又能有较雄厚的资金购置好地皮,采购先进的建筑机械,从而提高建房质量和速度,降低建造成本。更具竞争力的是他的楼宇位置比同行的更优越而价格却比同行的更低廉。而且,有时他还采用分期付款的预售方式,使人人都能买得起。
这种以现代的眼光看似稀松平常的手法在当时无疑是石破天惊般的创新和冒险举动。霍英东的做法的确高明,他开创了大楼预售的先河,成就了房地产全新的经营模式。为了推广先出售后建筑的营销模式,霍英东率先采用了小册子及广告等形式广为宣传。他说:“我们开展各种宣传,以便更多的有余钱的人来买。譬如来港定居或投资的华侨、侨眷、劳累了半生略有积蓄的职员、赌博暴发户、做其他小生意胀满荷包的商贩,都可以来投资房产。谁不想自己有房住?只有众多的人关心它、了解它、参与它,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霍英东的广告效果颇为不错。立信建筑置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里所营建、出售的高楼大厦就布满了香港、九龙地区,打破了香港房地产买卖的纪录。这个既不是建筑工程师出身,又非房地产经营老手的年轻人在不长的时间里便成了赫赫有名的楼宇住宅建筑大王、资产逾亿万的大富豪。现在,霍英东名下的公司有60余家,大部分都经营房地产生意,或与房地产关系密切。由他担任会长的香港地产建筑商会,经营着香港70%的建筑生意。霍英东也成了声名显赫的楼宇大王。
霍英东的奇思妙想和敢想敢做的冒险精神成就了他的大业,这种反其道而行的经营模式后来成为各家建筑商争相模仿的对象,他开创了“先售后建”的先河,改变了房地产业原有的格局,成了后来房地产行业的一大标准。
4.冒十次险,成功一次也是大成功
很多时候商机是稍纵即逝的,一个有头脑的男人应该看准了商机就行动,不要因拖延而失去绝佳良机。敢于冒险,出奇制胜,是成功男人必备的素质。
在成功者的心目中,人在生意场上就是一项挑战,是一项本能的想战胜他人的挑战,是一项经过准备、要赢得胜利的挑战,是一项要如何去赢得胜利的挑战,从而显得生意场上人人具有强烈的竞争心态。如果一个人不愿冒险尝试停留在自己面前一闪即逝的机会,那么他永远只能拾到他人遗下的肉骨。过度谨慎与粗心大意、漫不经心同样糟糕,因为,人要做生意就离不开机会,过度谨慎就会失去机会,就会成为“安全赚钱”而实际上赚不到钱的人。
一旦看准,就大胆行动,这在如今是许多商界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冒险和出奇相联,出奇和制胜相伴,所以西方的谚语说:“幸运喜欢光顾勇敢的人。”冒险是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魄力,险中有夷,危中有利,倘要创立惊人战绩,就应敢于冒险。不冒险,怎么会有机会?如果冒险了十次,前九次失败,最后一次成功,那你还是成功的。
一个介绍世界生意人才故事的报纸栏目中报道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勒是美国一位贫穷黑人家庭中的孩子,为了在社会上生存,他决定把经商作为生财的一条捷径,最后选定生产肥皂。开始,他采取自销的方法,挨家挨户推销肥皂达12年之久。后来,他获悉供应他肥皂的那家公司即将拍卖,售价是150万美元,他决定买下这家公司。但他在做肥皂生意之前的12年中一点一滴地只积蓄了25万美元,最后,福勒与那家公司达成了协议:他先交25万美元的保证金,然后在10天的限期内付清剩下的125万美元。如果他不能在10天之内筹齐这笔款子,就会丧失所交付的保证金,也就是说他将倾家荡产。
福勒为了筹集资金,他首先想到他在推销肥皂的12年里获得了许多商人的尊敬和赞赏,于是他去找他们帮忙。他从私交的朋友那里借了一笔款子,也从信贷公司和投资集团那里得到了援助。然而到了第10天的前夜,福勒筹集了的资金距125万美元还差1万美元。福勒回忆说:“当时我已用尽了我所知道的一切贷款来源。那时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间里自言自语:我要驱车走遍第61号大街。”
夜里11点钟,福勒驱车沿61号大街驶去。驶过几个街区后,他看见一所承包商事务所亮着灯,便走了进去。在那里,坐着一个因深夜工作而疲乏不堪的人。福勒意识到自己必须勇敢些。
“你想赚1000美元吗?”福勒直截了当地问道。这句话把那位承包商吓得向后退去。“是呀!当然喽!”他答道。“那么,给我开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当我奉还这笔借款时,我将另付1000美元的利息。”福勒对那个人说。他把其他借款给他的人的名单给这位承包商看,并且详细地介绍了这次商业冒险的情况。福勒离开这个事务所时,口袋里筹够了这笔款子。冒险精神使福勒不仅没有倾家荡产,而且生意日渐兴隆,渐渐发展成为拥有七家公司和一家饭馆主要股份的富翁。
福勒由一个穷人发展成为富翁的故事,启迪着急于在市场上求利获胜的人们:机遇来临时要敢冒风险,不要因不愿承担风险而失去机会。
5.适者生存,冒险的男人才不会被淘汰
平淡的生活只会导致平淡的人生,男人若想获得人生的幸福,事业的成功,不具备一点冒险精神是很难达到的,要知道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财富也只偏爱敢于冒险的男人。
一亿年前,地球上到处是体积硕大的恐龙。后来,地球上发生变故,恐龙在很短的时间内灭绝。迄今,科学家还不能确定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但惟一能够断定的,就是恐龙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变故,而遭致绝迹的下场。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大自然淘汰,这是整个生物发展永恒不变的规律。不论是生物学家还是经济学家都承认,在一场激烈的竞赛中,凡是不能适应者,都会被淘汰。
商场如战场,刀枪本无情,如果一个人在作战的中途倒下,那么就意味着其生存的能力还不够。不幸的是,在各个工作场所中,我们可以看到,仍然有太多的“恐龙式人物”存在。这些“恐龙人物”的特征大致如下:顽固、严苛、立定不前、缺乏弹性。
在工作上,“恐龙族”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适应环境。在他们周围有许多学习新技术、深造、更换职务、创新企业等机会,但是他们往往视而不见,根本无心去寻求新的突破。
工作与生活永远是变化无穷的,我们每天都可能面临改变,新的产品和新服务不断上市、新科技不断被引进、新的任务被交付,新的同事、新的老板……这些改变,也许微小,也许剧烈。但每一次的改变,都需要我们调整心情重新适应。
面对改变,意味着对某些旧习惯和老状态的挑战,如果你紧守着过去的行为与思考模式,并且相信“我就是这个样子”,那么,尝试新事物就会威胁到你的安全感。
“恐龙族”不喜欢改变,他们安于现状,没有野心,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工作热忱,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恐龙族”不肯承认改变的事实,他们不愿为自己制造机会,而情愿受所谓运气、命运的摆布。因为不相信自己能掌握命运,所以会选择错误,不是在平坦的道路上蹒跚前进,就是一辈子坐错位置。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能否获得个人成就,关键是看他是不是愿意尝试,乐于冒险,喜欢试验,能变通。这些才是获得学习和进步的惟一途径。
冒险总比墨守成规让你更有机会出头。如果你不想被淘汰,你就必须竭尽所能获得相关领域任何的新知,耕耘出一片专属的园地,并使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还记得恐龙是怎样从地球上消失的吗?不要学做现代版的“恐龙”。
只有人,才能自觉地冒着失败的风险去做不一定成功的事,若想在得到“不会失败”的保票后投身行动,则将一事无成。
大家都知道机会只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其实财富也只偏爱敢于冒险的男人,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的经历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盖蒂是上世纪中叶美国的大实业家,在1957年10月美国权威的《财富》杂志排出的全球商界富豪榜上,他曾以超过10亿美元的资产而名列榜首,他的财产比第二名的另外一位石油富豪亨特高出3亿美元。10多亿美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位当时的世界巨富是以善抓机遇和敢于冒险而闻名的。
1893年盖蒂出生于美国北部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个小石油商家庭。1912年盖蒂中学毕业,考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没过多久,他又转校考入世界著名的英国牛津大学。随着年龄的增长,盖蒂对社会和自己的认识也在不断修正和改变。当他在大学二年级暑假回家时的一次油田参观中,找到了开采石油的乐趣后,他渐渐地喜欢上了石油开采业。
越来越对石油开采感兴趣的盖蒂,于1914年中断了大学的学业,带着身上仅有的500美元,只身到中南部的新兴工业城市俄克拉荷马闯天下。俄克拉荷马城外的郊原上,到处都是前来这里淘“黑金”(石油)的人,盖蒂满怀希望地加入到这个大军之中。
在不断的挖井打工生活中,盖蒂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石油开采经验。1915年当地有一块地皮要出租,得知此消息后的盖蒂异常兴奋,因为凭经验他觉得这块地挖出石油的希望很大。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把这块地皮租到手。
当时有很多财大气粗者去竞租,而盖蒂摸摸自己的口袋,兜里却只有区区500美元。为了争到这块地,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不错的办法。
盖蒂找了一个银行的雇员代他去竞标报价,说来也奇怪,那些竞租者见到这位银行雇员来报价,纷纷退出竞争,结果盖蒂竟然以他仅有的500美元顺利中标。
原来这个银行雇员所在的银行是一家实力强劲的大银行,那些财大气粗的竞争者都知道他的身份,有的跟他打过交道。竞标者看到他来竞标,以为他代表那家大财团来的,心想竞争不过大财团,不如早点退出落得做个好人。就这样,盖蒂成功地把握了这次机会,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租到这块地后,盖蒂临时招聘了一些工人,不久便与工人们一道挖掘油井。果然不出盖蒂所料,这里地下真有石油。不几天,他们便挖出了一个每天可出720桶原油的油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