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 有贵人相助的男人最能赚钱1

人们常常把对自己事业有所帮助的人叫做贵人。的确,有了贵人的提携和资助,会让你无形之中迈上新的台阶。但贵人的相助是有选择的,有一句话叫“自助者天助”,只有别人觉得你是可塑之材时,你才能得到贵人的提拔和相助。同时,贵人的帮助也绝非完全无条件,他如果认为能够在日后你发达时得到好处,自然是非常乐意地帮助你。所以你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1.自己走百步有时不如贵人扶你走一步

创业时期,因为自己的力量太小、太弱,一旦出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关门了之。但是如果此时有贵人相助,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贵人的能量远远大于你的能量,天大的难题对他来说可能是小菜一碟,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帮你扫清障碍,使你快速成长起来。

贵人之所以是贵人,是因为他们具有非同一般的能量,他们的一句话,也许顶得上你苦苦奋斗十年。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现实确实是如此,有贵人相助的人生能够更快实现自己的梦想。

无论中外,商海中奋斗的男人如果得到前辈的提携,自然能够更快地上路,避免刚刚出道便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以致打消人的积极性。

自己走百步不如贵人扶你一步,自己努力固然重要,但有贵人的扶持岂不更好。就像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有别人的扶持才能更快地学会走路,等到学会了之后就可以独立生存了。其实做生意也一样,刚刚起步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扶持。

香港中信泰富集团的荣智健,1995年底个人所持股份市值为252亿港元,而他的私人资产,有人估计约50亿港元。荣智健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在香港办企业的,他凭什么能使企业发展如此之快?有人说他是利用了政治上的优势,也有人说他靠的是自己善于经营。不管有多少原因,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曾得到过华资巨富李嘉诚与郭鹤年等人的鼎力相助。

荣智健是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之子,荣毅仁解放后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等要职。荣智健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机系,他从小过着富裕生活,青年时代饱受政治歧视和生活磨难。1978年他来香港投靠亲戚,持有一些父亲给他的纺织股。

1985年荣智健卖掉自己的电子厂,身家已有4亿港元。这一年他在香港居留满7年,成为香港永久居民。

早在1979年10月,直属于国务院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董事长为荣毅仁,开办费是邓小平特批的50万元人民币。1985年北京中信在港注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荣智健卖掉自己的公司后,第二年正式进入香港中信,任董事职务。

1987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重新注册为“中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荣智健接替米国钧任董事总经理职务,董事长由唐克担任(后由王军接替)。

很早以前,荣智健就想创立一家完全由自己管理的公司。1988年国务院下令对在港的中资公司进行整顿,荣智健在这期间积极寻找借壳上市的目标,后来瞄上了泰富发展。

泰富发展的前身是冯景禧旗下的新景丰。该公司股权两度易手,冯氏家族占19%,李明治的澳洲辉煌国际占21%,曹光彪的永新企业占50%,控股权在曹光彪手中。由于曹光彪此时被港龙航空弄得焦头烂额,遂有意将泰富作壳出售。

荣智健想收购泰富发展,但凭自己一家的实力,恐怕很难啃下这块骨头。于是他找贵人相助,先后联络了香港商界巨子李嘉诚、移居香港的大马华人首富郭鹤年。这两位商界巨头,在关键时候鼎力相助,一口应承下来。

1990年1月,在李嘉诚和郭鹤年的相助下,荣智健聘请收购专家梁伯韬、杜辉廉的百富勤为财务顾问,与曹光彪私下洽商。很快,双方达成协议,中信宣布正式全面收购泰富,以每股12港元收购曹氏的507%股份,并以同样条件收购全体股东的股份。

泰富原为一家投资地产的小型公司,市值725亿港元。由于中信持股最多,泰富发展被易名为中信泰富,荣智健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上任后,荣智健了却一桩心愿,他有了一家完全由自己管理的公司。由于他经营有方,这一年中,中信泰富盈利333亿港元,创下了不俗业绩。

中信泰富在创业过程中,得到华资的鼎力相助,此后在它的发展中,又多次得到他们的帮助。收购恒昌行是中泰的首役,此役就有众多贵人助阵。

恒昌行的企业实体为大昌贸易行,由恒生银行的元老何善衡、梁球琚、何添、林炳炎等人创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大昌已成为香港一家大型贸易公司。1990年8月10日,恒生银行首任董事长林炳炎之子林秀峰、周大福企业老板郑裕彤、中华制漆主席徐展堂联合组成的备怡公司正式成立,备怡公司将作为收购恒昌的旗舰展开收购。

收购期届满,备怡收购失败。中信泰富这个时候却冒出来要收购恒昌。但荣智健的财力不足吞下这个庞然大物,于是又去找大富豪们相助。7月底,荣智健会同李嘉诚、郑裕彤、百富勤、郭鹤年等9名股东,成立了收购恒昌的旗舰GREATSTGLE公司。8月初,传出林秀峰兄弟与徐展堂另组财团竟购,但他们的实力远远不及荣氏财团。

9月5日,荣氏财团收购成功,他们出价每股330港元,比恒昌估计少出了60元一股。到1991年10月22日收购期届满,百富勤代表旗舰GREATSTGLE宣布,获得97%的恒昌股权。

中信泰富占恒昌35%股份,是首席大股东,荣智健出任恒昌主席。接着荣智健向其他股东收购恒昌股份,李嘉诚、郭鹤年再次相助,率先让出,李嘉诚还出面做其他股东的工作。到1992年1月13日,其他7名股东全部将股份售予中信泰富。至此,中信泰富实力大增。

荣智健率领中信泰富后来再上几个台阶,1995年第1期《现代画报》刊载的香港十大中资排行榜上,中信泰富以4747亿港元名列第一。又据《资本》杂志载,至1995年底,荣智健个人所持股份市值为252亿港元。

荣智键后来所拥有的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些帮他“蛇吞象”的中资贵人。没有李嘉诚等人帮他扫清障碍,荣智键不知道要在这条路上走多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资贵人缩短了他发展的时间,使他得以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事业有成的商界巨头。

2.找对同仁,同舟共济创伟业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和能量总是有限的,如果能够集思广益,兼取各家之长,让同仁彼此成为事业的贵人,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起走向成功。

巧妙地利用同仁的力量,在经商中更能体现出来,如果一个人资本不足,各方面的条件都还欠缺,那就不如多和几个人结为“同仁”,集众人的智慧与财力,使自己经营的事业变得更大,从而更具竞争力。

曾经名噪一时的香港房地产业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就是依靠同仁的力量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

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来源于1958年香港商界“三剑侠”组合的“永业企业公司”。所谓“香港商界三剑侠”指的是三位在经营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企业家,即地产巨子郭德胜、证券大王冯景禧、华资探花李兆基。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看好香港的房地产业,但又缺乏单独作战的实力,于是经过协商而“誓师结义”,提出一个同仁企业的基本纲领来,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同心协力,进军地产,你发我发,大家都发”。

当时英国殖民政府是把“官地”用“官契”形式批租给公民使用,公民只要交了租金,如何使用土地,政府基本上不问,这样任何人只要能租到土地,就可以获得转租土地使用的利润。香港地少人多,各业兴旺发达,土地转租的利润必然越来越高。为此,从1950年起,冯景禧与人合伙购买土地官契,进入房地产领域,到1958年,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郭德胜来找冯景禧,确实是找到了一个行家里手。

李兆基对香港的实业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认为进入房地产领域是最佳选择。他反应敏捷,足智多谋,有他参加“永业企业公司”,几乎是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同仁企业请出诸葛亮来做“总经理”。

“永业企业公司”以“三剑侠”为核心再伙同另外五位股东开业,首先以买入沙田酒店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手腕。郭德胜老谋深算,冯景禧精通财务,李兆基胆大心细,三人上阵,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他们三位后来都是进入香港十大富豪行列的企业家,能够在一家公司共同奋斗,算得上是香港现代经济史上的一段佳话。

由于起家时资金有限,最初的经营方式是以低价买进旧楼,拆掉重建,再伺机收购一些无人问津却又有发展潜力的土地,进行转手买卖,并且制定了“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营销政策,赢得了用户的信任。

五年下来,虽然没有大发,却为后来的大发奠定了基础。在已经看到了前景的情况下,“三剑侠”决定亮出自己的旗号,他们“甩掉”其他股东,重新组合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新”字源于冯景禧的“新禧公司”中的“新”字,“鸿”字源于郭德胜的“鸿昌合记”的“鸿”字,“基”字干脆取自李兆基的名字。对“永业”向“新鸿基”改组一事,香港舆论界后来评论说:“我们可以想像,他们从‘永业’开始三人联手,生意做得很顺,否则的话不会五年后继续合作。”其实,“三剑侠”得以继续合作,主要原因还不在于生意做得顺,而是三人在这五年内感受到同心协力的成果和愉快。他们可以“甩掉”其他“永业”股东,说明他们是精明的企业家,审时度势后可以迅速做出决断;而且他们一开始就立下自己成就大业的志向,找来可以共谋一件大事的同仁,如同《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联军讨董卓,是在各自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定向目标作为合作的基础,当这个目标实现或者实践证明不能实现时,合作便必须中止,不应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这也是他们可以仿效“桃园结义”的办法组建公司,经营产业,却也不为传统的政治体制观念所束缚的务实态度的体现。

“三剑侠”得以继续合作,是他们认为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风浪,只有靠三人继续同心协力,才能闯过险滩。否则,他们不会等到1972年才协议分手,共分“天下”。“新鸿基”创业的十年,是“三剑侠”以“桃园结义”精神合作奋斗的十年,据说三人都是全身心投入,每人每天都要工作15~16个小时,他们说那时是相互比赛“苦干”,这或许也是“新鸿基”得以成功的原因之一。

的确,同仁之间共同努力,相互合作,在借助别人优势的同时,也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为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达到了1+1>2的影响和效果。借助同仁之力,共谋大事,是男人走向人生成功的捷径之一。

3.实干精神不可少,贵人绝不会扶助笨蛋

实干精神是一个人成就事业所不可缺少的,没有人喜欢夸夸其谈却又不肯动手之人。在事业的征途上,有实干精神的人更易得到贵人的赏识。

常言道“自助者天助”,要想得到贵人的相助,首先必须有别人相助的理由。如果你是个人才,别人当然很乐意帮助你,因为一来他们会有提拔别人的快感;二来他们也可能会在你的成功中得到好处,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很多人还是乐意干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抢得先机者才能大赚特赚,落后者即使苦苦追赶也无济于事,这一点在新兴产业上更是如此。如果你看准了某一市场,再加上实干的精神和有赏识你的贵人帮助,那么你离成功就会只有一步之遥了。亚马逊神话的缔造者贝索斯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贝索斯出生于1964年,上大学时,贝索斯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当时这个专业十分热门,毕业生找工作容易。但大学毕业时,他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著名的贝尔实验室的邀请,反而到一家新成立的实验室任职。因为由哥伦比亚大学两位教授创办的实验室,旨在建立一个通过全球通讯网进行国际贸易的新型公司,更对贝索斯的发展构思。

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实验室,贝索斯工作得很不错,由于表现出色他很快被提拔为公司发展部和顾客服务部经理。贝索斯非常敬业,这不仅深受所在公司老板的喜爱,也令他客户敬佩。在业务来往中,他认识了一家信托公司的老板戴维·肖,这位老板非常看重他,称他“极具企业家精神”。他也对戴维·肖评价很高。两人相见恨晚,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贝索斯跳槽到了戴维·肖的信托公司,主要销售金融软件,四年后升为了公司副总裁。

1994年5月的一天,贝索斯忽然感悟到:当时仍不算普及的因特网,居然以每年2300%的速度飞跃扩张!他认为这里大有商机,便开始了琢磨网络带来的商业机会。正好戴维·肖让他负责开拓因特网领域的新商机,他分析之后认为,由于书籍浩如烟海,大书店也难以包罗进去,读者为找一本书费尽周折还往往找不到。网络可以快捷地完成这一任务,因而建立网络书店具有远大的前景。

贝索斯的这一构思,戴维·肖和其他管理层成员表示赞同。于是贝索斯前往加利福尼亚,说服著名电脑程序员希尔·长江加盟公司共同创业。长江也是个工作狂,与贝索斯一拍即合。1994年“亚马逊”网上书店成立,这一年被称为美国“电子商务元年”。

开办网上书店,需要一笔不小的经费,公司吸收员工入股。贝索斯的父母虽然不懂因特网为何物,还是将用来养老的30万美元拿出来,支持儿子去成就他的事业。

1995年7月,新公司正式开张。公司开业后,每周的营业额都有所上升,两个月时,每周的营业额已达到2万美元。1997年7月,“亚马逊”股票开始在美国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8美元,后来一路飙升到94美元。仅两年的时间,贝索斯的父母因投资30万美元而一跃成为亿万富翁。

到了1998年第4季度,“亚马逊”图书公司的总营业额高达25亿美元,这年公司全年的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业务扩大后,公司总部迁到西雅图商业区,现在已拥有四座大楼。

短短的几年中,“亚马逊”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书籍、音乐和录像带的网上销售商,年销售额最高时达140亿美元,创造了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神话。

1999年9月29日,贝索斯代表亚马逊公司在纽约希尔顿饭店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位“亚马逊”的首席执行官宣布:“从明天开始,你们可以在亚马逊网络里发现你们所想购买的任何商品!”这标志着亚马逊公司已由单一的图书销售,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网络销售公司。

贝索斯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与他敏锐的眼光是分不开的,更与他勤奋的作风、踏实肯干的精神,以及贵人的相助分不开。有贵人相助才能更快地达到人生和事业的巅峰。

4.放下面子,感化贵人要有诚心

很多贵人,都是“站得比你高”、“看得比你远”的,这时要想让他能成为你事业的帮手,就要能感化他,让你的意见顺从他的智慧。须知,贵人既为贵人,必有其高傲之处,要真正地感化贵人,必要时得放下自己的身份和面子,用诚意来感化他。

有一些贵人,尤其是地位比你低的贵人,都有着强烈的个性。你请他来帮你,他会很牛气,坐如磐石,不为你言语所动。但如果你懂得利用贵人的长处而不在乎贵人的短处,就会再而三地恳求对方出山为其创造价值。在现在社会中经商求财,如果看到才华横溢的贵人,不能屈身于恳求,那你就做不了大事。

戴维·史华兹出身寒微,15岁就辍学自谋生路,但他有很强的进取心,小小年纪就立志要做一个大企业家,而且不露声色地执行着自己心中的计划。

18岁那年,史华兹进入斯特拉根服装公司做业务员。这是一家著名的时装公司,史华兹在这里工作,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后来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斯特拉根时装公司干了一年后,史华兹决定创办一家服装公司,开拓自己的事业。

史华兹和一个朋友合伙,用7500美元开办起一家小小的服装公司。公司虽小,但它是属于自己的,这对于史华兹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开端。

史华兹将全部精力都投入了这家名叫约兰奴真的服装公司,在他的出色经营下,公司发展得很快,生意相当不错。

不久后,史华兹又不满足了,他认为,老是做与别人一样的衣服是没有出路的,必须有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能设计出别人没有的新产品,才能在服装业中出人头地。

然而,这样的设计师到哪儿去找呢?

一天,他出外办事,发现一位少妇身上的蓝色时装十分新颖别致,竟不知不觉地紧跟在她后面。

少妇以为他心怀不轨,便转身大声骂他耍流氓。史华兹这才醒悟,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唐突了,连忙向少妇道歉和解释。

少妇心中疑团解开,转怒为笑,并告诉史华兹这套衣服是他丈夫杜敏夫设计的。于是,史华兹心里就有了聘请杜敏夫的念头。

经过一番调查得知,杜敏夫果然是位很有才能的人,他精于设计,曾在三家服装公司干过。他最近一次离开服装公司的原因非常简单:当他提出一个很好的设计方案时,不懂设计的店主不仅不予嘉许,反而横挑鼻子竖挑眼,蛮不讲理地训斥了他一顿。自尊心极强的杜敏夫受不了这份窝囊气,干脆一走了之。

史华兹从小就自谋生计,饱受世态炎凉,对杜敏夫的遭遇很是同情,当即决定聘用他。

然而,当史华兹登门拜访时,杜敏夫却闭门不见,令史华兹十分难堪。但史华兹知道,一般有才华的人难免会有些傲气,只有用诚心才能去感化他。所以他并不气馁,接二连三地走访杜敏夫的家,几次三番地要求接见。他这种求贤若渴的态度,终于使杜敏夫为之动容,接受了史华兹的聘请。

杜敏夫果然身手不凡,他建议采用当时最新的衣料--人造丝来制作服装,并且设计出了好几种颇受欢迎的款式。

史华兹是第一个采用人造丝来做衣料的人。由于造价低,而且抢先别人一步,占尽风光,约兰奴真服装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成为服装行业中的“大哥大”。

不用说,杜敏夫就是史华兹的贵人,如果没有他的帮忙,史华兹公司的发展就要大打折扣。当然,史华兹也是善于同贵人搞好关系的,他面对拒绝毫不气馁,敢于放下面子,抛掉堂堂老板的身份几次三番地请求接见。

一个人想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明白: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都有局限性,俗话说:“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如果只凭自己的能力,会做的事很少;如果懂得借助贵人的力量,就可以无所不能。凭自己的能力赚钱固然是“真本事”,但是,能借他人的力量赚钱,却是一门更高超的艺术。

5.妻子是你永恒的贵人

身为男人,如果你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没有一个坚实的后方是很难想像的,生意场上打拼的男人,别忘了在背后默默支持你的妻子,她是你生命中永恒的贵人。

每个男人都要成家立业,每个男人都有可能会感到心力不济,难以两头兼顾。其实事业和家庭还是可以统筹安排的,只要你稍稍花点心思,妻子就会成为你事业上得力的帮手、永恒的贵人。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女人。这句话具有很深刻的道理。不可忽视“小女子”对你事业的影响,不可忽视“小女子”对你一生的支持与扶助。有一位合作的妻子帮助你,会使你觉得家的温馨,使你工作愉快,甚至会在大问题上能用女人独特的心细帮助你更快地走上成功。一个“讨人喜欢”的妻子,可能是你事业之旅的有力后援者。而一位不合作的妻子,可能是你生意场上的一个破坏者,她甚至有可能使你成为一个庸碌无能的失败者。

因此,你必须看一看你的妻子到底是不是一个合作者,这就要你用心思去了解你的妻子。就让我们一起想个办法来评价一下你的妻子吧。记住,当你的妻子在被你评估时,你也是在评价你自己。坐下来,拿出纸和笔,尽可能坦诚与客观地对下列问题做出回答:

你的妻子在见你的老板和你的商界熟人时是否感到不自在?

你能信赖你的妻子扮演即兴女主人,艰难地做完一件事而没有任何明显的障碍吗?

你的妻子在你说明你得出发去搭下班飞机到外地时,会持体谅和赞成态度吗?

你的妻子鼓励你做出有关你的生涯的重大决定吗?不论决定是对是错,她会支持吗?

你的妻子像一块问题“共鸣板”般对你有利吗?或她对你不耐烦而结束你们的讨论,然后让她自己讲话吗?

你的妻子采取积极的行动提升你个人的公众形象,尤其是在她接触到的“重要人士”那里,她会这么做吗?

做完了这个测验,看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你的妻子到底是你商业生涯的后援支持者还是阻碍破坏者。如果你的妻子是你个人生涯的后援支持者,你应当感谢上帝,你有了一个能真正帮助你的人,你的事业会更容易获得成功,向你的妻子表示感谢吧!

如果你没有那么幸运,她不是一个后援支持者,甚至是一个阻碍破坏者,你也不必恼火,学会让你的妻子变成一个你职业生涯的支持者。

别小看人的学习能力。一个本不具备某项技能的人,经过认真的学习,也是可以具备这项技能的。一个成功的生意人会很注意培养自己的经营感觉。他会不断寻找新的工作技巧增进自己的商业才干。他不是仅仅在一天8小时的工作中注意学习,而是把经营感觉的培养变成了一个24小时的工作。他注意选择自己接触的人,保证自己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接触到的人都有利于自己培养领导素质和经营感觉。自然他的妻子也不会例外。

正如前文所述,并不是每一个妻子都有利于经理人的经营感觉培养。有的妻子是有力的职业生涯后援者,而有的妻子则是职业生涯的破坏者。如果你的妻子是前者,你就要多多从她那里汲取营养,让她走进你的培养环境。如果你的妻子是后者,就设法改变她,使她变得更像前者,然后也让她进入你的培养环境。

一个妻子如果是你的职业生涯后援者,她会扮演迷人女主人的角色,会为你牺牲、付出,但毫无怨言。喜欢接触人又天生爱社交的妻子将无可估量地增加她丈夫的冲劲。

一个妻子如果是职业生涯后援者,就会让主事者主其事。经理人员不只是管理他自己的工作和他的员工,他还要管理自己的生涯,肯奉献的妻子常对丈夫能力表示出让他得意的看法。在她看来,他任何事都能做得比别人好。

香港超人李嘉诚曾对媒体评价其妻子庄月明说:“月明受过良好的教育,婚后在事业上为我出谋划策,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她把家里的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使我完全不用为家里的事情操心,能够集中全部精力应付事业上的各种问题。这是我最要感谢她的地方,她是我一生的贵人。”

可见妻子在男人成大事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不仅需要默默贡献、任劳任怨,还要以丈夫的事业为中心,不能野心太大。

当然如果你的妻子野心太大,你就会陷入危险状况,妻子会变成后座经理。她会扩大“生涯成长规模”直到超出了她该被扩大的地步。你妻子所采取的最健康、正常的策略是认真而又有智慧地对你说:“亲爱的,我不太了解这件事,我对你的能力有信心,因为你一直在做那项工作。若是你认为可以因为改变有更好表现,我永远支持你。如果你决定留下来,那也很好。但是做决定的是你自己,因为只有你够格评估这些因素决定你自己的选择。”

你妻子若是有技巧又体谅的“共鸣板”型女人,要认为自己幸运。当你心情变化时,将那双有同情心的耳朵物尽其用。若较好的另一半是个天生“顾客”,就要她提供关于房子、孩子及你社交生活的劝告,但绝不要扯上你的工作。

你的妻子可能会成为最佳的“公关人员”。为提升你的公关地位,她可以想尽各种办法。

夫妻本是同林鸟,你在前线奋斗,你妻子没有理由不支持你。即使她阻碍了你,那也是因为帮助的方式不对。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务必积极引导妻子以正确的方式帮助你,让她成为你职业生涯的后援者。6.风物长宜放眼量--让下属成为你未来的贵人

寻找贵人要有长远的眼光,聪明的人知道在下属或有才华而暂时落魄者中寻找和培养未来的贵人。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下属中如果有俊杰之人,一定要慧眼识珠,还要悉心栽培,等日后成大器时,就会感恩于你而对你有所回报了。

大概很少有人会认为下属会成为自己的贵人,如果有这种思想,那么的确是生意人的一大失误。

下属中如果有才华突出的人,作为上司来说一定要好好利用,让彼此成就一番事业,如果你对下属弃之不用或存心打压,那么不但下属可能会跳槽而走,而且还可能成为你未来的竞争对手。多个朋友当然比多个对手要好,这是做生意的男人必须牢记的一点。

20世纪70年代以前,香港电影界由邵逸夫的邵氏公司一统天下,无人能撼动其霸主地位。从70年代初开始,邹文怀的嘉禾公司异军突起,与邵氏一争天下。

邹文怀的成功之处在于善于发现人才,而正是一位传奇人物的加盟,挽救了嘉禾,成为邹文怀事业的贵人。这个贵人不是别人,他就是武术明星李小龙。

邹文怀原籍广东省潮州市,毕业于上海著名的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新闻系,曾做过上海一家英文报纸的记者。1949年他来香港,继续做英文报纸记者,当时月薪为60港元。一年半后他转到“美国之音”驻港机构工作,享受香港记者同行最优厚的待遇,这样他一呆就是7年。

由于邹文怀精通英语、吴语、粤语,又擅长宣传策划,后来被邵逸夫挖去负责宣传工作。

1970年4月邹文怀带着他的几个亲信离开邵氏,自立门户创办嘉禾影业公司。由于势单力薄,创业之初嘉禾备受歧视,当初答应投资的台湾富商也临阵退却。邹文怀大旗已经扯起来了,现在处在骑虎难下的地步。影业圈的人认为,邹文怀无财力,又要面对邵氏的封杀,因此嘉禾肯定成不了气候。

邵氏方面放出风来:谁为嘉禾拍片,再红邵氏都不会用他(她)。香港的演职员,谁敢得罪邵氏?谁不为自己的饭碗和前途而考虑呢?邹文怀处在逆境中,对跟他过来的三四个导演和演员十分感激,没有他们那他就成了光杆司令,根本开展不了拍片工作。

邵氏的封杀,更加激起了邹文怀的斗志,他立誓要杀出一条路来给“老东家”看看!因为没资金,他就率先在香港影业引进制片人制度。制片人制度兴起于60年代的美国,其核心是谁投资谁受益。既可独资,也可合资。这一制度的引进,缓解了经费紧张的矛盾。

邵氏公司明星如云,而当时嘉禾只有一个男明星,这就是与邵氏反目的武打演员王羽。按嘉禾当时的财力,只能拍一些小成本影片。缺乏大制作,这些影片大都业绩平平。直到李小龙这位大贵人的加盟,才真正使嘉禾摆脱困境,从此走向辉煌。

李小龙是广东顺德人,从小生长在香港,是个少年武术迷。18岁那年他赴美留学,先后在西雅图和洛杉矶开武馆。他的武艺高强,在西方掀起了中国功夫热。李小龙还喜欢拍电影,渴望做好莱坞动作明星。但他运气不佳,只在影视中做过第二主角和一些跑龙套的角色。

通过朋友牵线,邵氏公司与李小龙都有合作意向。双方在一起谈条件,李小龙开出每部片酬1万美元的价格。当时邵氏公司的一些大明星,每部片酬也只有五六千港元(约折合1000美元),邵氏认为李小龙漫天要价,他只肯出2500美元。邵氏吩咐手下人,叫李小龙自己先来,一切再作安排。言下之意,来不来由你!此举激怒了李小龙,他宣布不与邵氏合作。 zvmJTPpV1j1usTKSD9t7jPGYT20XTluLXVhAENEID8az4lVLzAwPWD+Kfpbctb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