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人际互动字诀

一、“宽”字诀

人际互动,应着眼于未来,不念旧恶。原谅别人,是对待自己的最好方式——为你的仇敌而怒火中烧,烧伤的是你自己。做人做事,心胸不可太狭隘。海纳百川,靠一颗宽容的心!

1.宽恕你的敌人

宽恕你的敌人,做人不要太狭隘;宽恕你的敌人,做事多个朋友少个障碍。

说起仇敌很多人都磨刀霍霍,恨之入骨,对手使你不安,敌人使你愤恨。你总想能够给对手以报复而后快。

可是,报复给自己造成的伤害比伤到仇人还要多。

对仇人的报复心理使你内心维持着一窝愤怒和狭隘。说些愤怒不止的话,医学上认为,长期性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就会如影随来,伴你度过痛苦的一生。你的内心的怒气充满心间,报复充溢四肢,内心和四肢也便缺乏对理想的挚着与追求,事业成功将会遥遥无期。

“即生瑜,何生亮?”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雄姿英发的周公瑾为他的对手孔明所气,大叫一声,吐血而死,而留下一个《诸葛亮吊孝》的假哭戏。仇视何益?愤恨何益?徒伤自己而令敌人称快而已。

“为你的仇敌而怒火中烧,烧伤的是你自己”。

因此,《圣经》里耶稣在鼓励人们“爱你的仇人”,“爱你们的仇敌,善待恨你们的人;诅咒你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的,要为他褥告。”

我的老乡——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因而获得了人间少有的内心的平静与恬淡。他曾为他的信仰而争辩,“别人强加于我的不公都是想让我愤怒,我为什么要破坏主给我的平静。所以,主告诉我,平淡地对待仇恨和不公,心灵会升上天堂。”的确从老乡的脸上,时刻能够看到一脸的安然和平静,光洁白晰、美好纯正。

少用仇视的态度对待对方,能够缓和你与对手的关系,从而建立互相尊重的友谊。

小张是个能在肉丁里挑刺的人,他从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每个人都好象不如他,与他共事的人似乎都曾受过他的指责和打击,这,他自己也曾这样与人声言。所以与他共住一室,经历了他的几番“严责”后总有一种怨恨的感觉,心里也曾有一种报复他的想法,说实在的,从他身上挑出缺点易如反掌,但是我并没有那样做。

我约他喝酒。几杯下肚后,我衷心地向他表示感谢:“你给我的指责,我曾经是十分愤怒的,因为你的指责总是夸大了事实,我也曾为此想报复你,但净静一分析,你之所以指责我,说明我肯定有着这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你使我看到了自身需要改进的一面。我自己也真正感受到,我们相处这一年里,我确实长进了不少。我觉得不应该恨你,而应该感谢与你的共处!”

他当然有些不好意思了,而我由衷的话语也确实表达了我逐渐会原谅他的“过责”的心态,于是,我们重新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友谊。

美国竞选,对手之间相互攻评,甚至败坏对手的名声,但仍可在对手所组内阁中担任重要职务,对人性的处事不能不说是一种启示。能够与你成为对手的人,必定有着与你能够分庭拒礼的能力和实力,你能原谅你的仇人,将你的仇人招至麾下,为你效力,不是更利于实现你的目标吗?

由林肯委责而居于高位的人,很多都是曾批评或者羞辱过他的政治对手,于是林肯得以统一了南北美。

可是,如果你用报复和仇视对待对手,你会招至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你将使你的敌手更坚定地站在人的对立面,去阻挠、破坏你的行动,破坏你创造的一切成果。而你,也会因为心中充斥报复的愤怒无暇他顾,你的理想和目标又如何能实现呢?

“如果有可能的话,不应该对任何人有怒恨的心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如是说。

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灵和体魄,为了实现你的成功和报负,学会原谅你的仇人吧!

2.宽容做人,宽容成事

有多大的心胸,便能做多大事;有多大的心胸,便有多大的人格魅力。

廉颇是战国时候赵国的大将军,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其功勋卓著,战绩辉煌,成为当时倾倒朝野,名扬天下的几位名将之一。而蔺相如呢?则布衣舍人出身,大智大勇,多次在赵国危难之际力挽狂澜,赢得了赵王的青睐。此时,廉颇乃居功自傲起来,以为蔺相如乃区区以口舌之劳而位居相位,实在是令人不服。于是,经常做出一幅姿态和脸色故意让蔺相如看。而蔺相如却极力回避,不与廉颇发生争执,虽廉颇视他为敌人,而他则退让之,以国家大事为重,个人私利小事为次之。这种敌对的矛盾僵持了很长一段时期,后来还是廉颇主动认错了。廉颇听蔺相如的舍人说他不愿与廉将军争位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那就是赵国的大局。一旦两人窝里斗,岂不给强秦造了一个可乘消灭赵国的大好时机?于是,坦率的廉将军便身负荆条,主动去蔺相如府上请罚。两人化干戈为玉帛,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为赵国抵抗秦国的侵略做出了卓著的贡献。这一故事使人们明白了化敌为友的重要性。

敌人和朋友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很难说清楚。也许,人们为了利益之争会结成各种各样的集团、组织和阶层、阶级,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走到一起,又行动一致、思想大致相当,因此成了朋友。而敌人呢?可能是有些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地方。也可能是具有无法避免的冲突对象。这样朋友与敌人的关系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个人在人际关系的核心。你的父母、妻子、子女肯定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而你的竞争者则大多数会成为你的敌人。但是这只是我们以一种静态的眼光来看问题,实际上这种关系是不断调整,随时都可能有变化的迹象。正如英国著名的外交家托马斯·潘所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敌人,我们也没有永恒的利益,我们所有的是共同的利益,一种与英联邦一致的共同利益。”可见,敌人与朋友,只是相对而言的,也只是暂时的,并非永恒不变的,那种幻想拥有永远的朋友和怀有永久的仇恨者,是超现实的,是无法做到的。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只有一个共同的大利益,相反却是被分割成了无数小块个人利益、集团利益。于是,形形色色的个人、个人组织、团队、集团、阶层、阶级充斥了社会的各个地方和角落。为了谋取集团、阶层的最大利益,他们拼命地合抱起来,结成朋友关系以对付别的集团、组织。一旦他们获取了利益,便往往有一批人要分离出去,去寻找更具体、更符合自己的利益集团,历史上的新兴利益集团的形成便是很好的明证。于是,这种动性很强的朋友关系便说明了利益之争是各种关系的根源。而敌人呢?则完全可能成为朋友。南京周围有四家较大规模的化纤工厂,为了争原料争市场,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因此,各个公司都为此感到力不从心,望“洋”兴叹。江湖恩怨几时休?这不,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化、专业化、国际化不断加强,跨国公司的蜂拥而入,给这几个公司的领导人当头一棒,他们才清醒地意识到,原来真正的敌人却是来自海外的“狼”,于是,四家公司,马上调头,目标一致对外,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产业集团。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他们还是化干戈为玉帛,成为患难与共的朋友了。

因此,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光靠朋友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将那些过去与你是竞争对手的人,纳入到共同利益里,以壮大力量去夺取更大的胜利。朋友和敌人,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和永恒的,只要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甚至是同病相怜,都可以结成朋友,而结成朋友的根本目的,就是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在社会的奋斗和交往中做到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为自己、为他人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更多的机会与福利。敌人,有时候也是我们的错觉所致,或是我们由于目光短浅、孤陋寡闻所致,使他在心理上印上了你的敌人的强烈印象,而你一旦想改变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却是难上又难。所以,这一切全靠你的勇气和非凡的远见与卓识,与朋友团结,与敌人握手。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在社会纷繁芜杂的人际关系中,你不妨去冷静地观察,努力寻找你的朋友和能够成为朋友的敌人。或许,你是位个人主义很强的人,很重视自己的独立、自主、自我奋斗,或许你是位理想主义者,视而不见世间敌人的阴险与毒辣,而将这世界想象成如何美好与安静。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而且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的残酷总会有一天击碎你那理想主义的光环,使你认识到集团力量的强大和个人力量之单薄。总之,冷眼看世间冷暖,笑谈人生得失,与敌人化干戈为玉帛,也不失为一种心满意足、春风得意的心境吧!

3.乐于忘记、不念旧恶

乐于忘记,着眼未来,把精力放在做大事上;不念旧恶,注重现在,把洒脱用于做人上。

古人云:“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千万不可忘了,反之,别人倘若有愧对我们的地方,应该乐于忘记。

乐于忘记是一种心理平衡。有一句名言叫做:“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就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了。

乐于忘记是成大事者的一个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而大踏步地前进。人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同事之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吧,对方心存歉疚,诚惶诚恐,你不念旧恶,以礼相待,说不定也能改“恶”从善。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强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魏征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丰功。宋代的王安石对苏东坡的态度,应当说,也是有那么一点“恶”行的。他当宰相那阵子,因为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官到了黄州,搞得他好不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他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从宰相位子上垮台后,两人关系反倒好了起来。他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十分投机。

相传唐朝宰相陆贽,有职有权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土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贬到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而且,“只缘恐惧传须亲”,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阴谋成了泡影。对此,陆贽深受感动,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图报复,宽待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最难得的是将心比心,谁没有过错呢?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是多么渴望得到对方的谅解啊!

古人古事,脍炙人口。以古为镜,可以净心灵,辨是非,明前途。

二、“和”字诀

在人海中,如果我们不想孤立,那么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要求你喜欢所有的人,但同时世上也没有什么最牛的人。

和为贵嘛,就要互相留台阶,大家给面子。

1.为他人着想,为自己铺路

为人做事难免与人有口舌之争,然而聪明的人以和为贵,尽量避免争论,赢得别人的好感,那么在人海中,我们就不再孤立。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罗吉斯在他的《如何做人》一书中写道:

“当我尝试去了解别人的时候,我发现这真是太有价值了。我这样说,你或许会觉得奇怪。我们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在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大部分的反应是评估或判断,而不是试着了解这些话,在别人述说某种感觉、态度和信念的时候,我们几乎立刻倾向于判定‘说得不错’或‘真是好笑’、‘这不正常吗’、‘这不合情理’、‘这不正确’、‘这不太好’。我们很少让自己确实地去了解这些话对其他人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这就是我们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过分的相信自我的标准。因而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遭遇太多的争论,造成太多心与心的嫌隙。在那些自以为是的争论中,我们竭尽全力的卫护那些并不全面、并不成熟的观点。对那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不足称道的异己意见,我们给予太隆重的对待。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唇枪舌箭过后,我们得到的仅是“心乱”,失去的却是“亲密无间”,或许,我们还得到些什么?在过后的日子里,我们发现那是嫌隙与隔膜。感谢上帝,我们因此又多了一个“敌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我们那“锐不可挡”的口才。

卡耐基极为悲观地说: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在争论中,并不产生胜者,所有不愿对敌的人在争论中都只能充当失败者,无论他(她)愿意与否。因为,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都只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或者,即使你感到自己的错误,却也决不会在对手跟前俯首认输。在这里,心服与口服没法达到应有的统一,人的固执性,将双方越拉越远,到争论结束,双方的立场已不再是开始时的并列,一场毫无必要的争论造成了双方可怕的对立。所以,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正如班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

“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你在争论中可能有理,但要想改变别人的主意,你就错得太徒劳了。从人称自己是万物之灵的那一刻起,其个性似乎就已犯上了同样的毛病,一种自我优越感、自我权威感在内心、在头脑、在全身滋长着,并借着社会心理的奥妙的遗传,一代代的继承了下来。当“能够承认自己错误”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可供称赞的美德时,那一种“优越”与“权威”便在社会上取得了其普遍的地位,并因而在体内确立了其支配地位。正因此,人们才将廉颇的负荆请罪,李世民的善于纳谏千古传颂。“认错”这一简单的行为,在今人的心中有着何其沉重的分量。我们难道能说这不是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勇气去推翻那心中的“自我权威”,并进而消灭多余的“自我优越”?我们心中有那么一种毁灭的冲动,却冲不破那一层古怪的心理障碍。

在热闹的争论中,我们日益变得孤立。当所有人都不对我们表示好感时,我们终于体会到“人多时候最寂寞”的悲凄境地。“佛祖”释迦牟尼来到我们的面前,一片祥和中,告诫我们:“恨不消恨,端赖爱止。”争强疾辩绝不可能消弭误会。所以,我们不再固执,我们准备抛弃争论,重头做起。

但我们却犹豫了。纽约联合国总部内似乎永不休止的辩论,让我们再一次怀疑自己做出的决定是否正确。“佛祖”永远不会了解那些辩论对人类的重要性,因为他生活的是另外一个纯“爱”的世界。作为世人,我们无法对此熟视无睹。我们在迷惑中,习惯性地准备重新拾起争论的大棒。

然而,当我们进一步思考,并进而发现把自己与联合国相提并论时,我们便不禁哑然失笑。个体与集团各自有其很大的特殊性,莽撞的类比,往往是荒谬而毫无意义的。当我们正在探索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时,却一再顾虑联合国这一庞大的特殊组织,无疑是毫无道理的。

所以,让我们回到平凡的生活中来,听一听林肯是如何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热烈争吵的青年军官的:

“任何决心有成就的人,决不肯在私人争执上耗费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包括发脾气,失去了自制。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而那些显然是你对的事情就让步少一点,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让它先走。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伤。”

是的,我们承担不起后果,“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伤。”所以我们宁愿在一定基础上作出让步,以避免争论。

如今,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我们已下定决心尽量避免争论。然而,麻烦的是,我们并不太明了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这样子是有可能遭至“自我优越”与“自我权威”的反攻倒算的。

所以,我们要学会“承认自己也许会错”。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告诫门徒:“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我们试着用这么一种句式:“唔,是这样的!我也有一种想法不过也许不对,我常常出错,不过希望我能原谅,啊,依我看,这是——”结果,我们在任何场合下都畅行无阻,因为没有人会反对“你也许不对”的看法。

所以,在承认自己错误的同时,我们便已备下了灭火剂。但这也许并不够,因为灭火剂也会有“没招”的时候,至少。当今的灭火剂是如此。所以,我们在小心翼翼地试图指出对方显然是错的地方时,我们不得不讲究一个适当的方式。

英国19世纪一位叫查士德·斐尔的爵士对他儿子说:

“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300年前的伽利略说:

“你不可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事情;我只能帮助他自己学会这件事情。”

所以我们“必须以若无实有的方式开导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象是他忘记的。”因为不论你用什么方指责别人:眼神、语调、手势、话语,只要你告诉他他错了,他就绝不会对你善罢干休。因为,你直接打击了他的智慧、判断力、荣耀和自尊心。他决不会改变他的想法,他只想反击,人类的好斗性此刻表露无遗。即使你搬出所有柏拉图或黑格尔的逻辑,也改变不了他的看法。因为你伤了他的感情。在日常的琐事中,支配人们行为的往往不是理智,而是感情。所以我们开始尊重对方的意见,并不直接了当的指出他错了。

我们似乎已完全避免了争论。事实上,从一方面来看,确实是做到了。我们千言万语的要求人们推翻心中的“自我优越”与“自我权威”,我们自以为自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然而在后来的行动中,我们却一直假定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我们一直以一种“正确者”的高姿在谈论其实我们也可能有错的“争论”。因而,现在我们不得不先承认自己是错了,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永远是“正确者”,我们也有“错误”的时候。苏格拉底的谦虚,使得我们任何一人都不敢妄自称大。

事实上,在前面我们已深深领教了“死要面子”的苦果,所以,此时,我们不再面临任何的障碍,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用来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比起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

避免争论,我们赢得了好感,在人海中,我们不再孤立。

2.你给别人留面子,别人给你好办事

在做人办事时,应和和气气,如果有损人面子的事情则一定不做,有损别人面子的话则一定不要说,这样,以保全别人面子为交换条件,当请别人给你办事时,别人才不致于拒绝。不给人面子带来的后果有时是很严重的。

三国名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擂鼓三通斩蔡阳。“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

然而,这位叱咤风云,威震三军的一世之雄,下场却很悲惨,居然被吕蒙一个奇袭,兵败地失,被人割了脑袋。

关羽兵败被斩的最根本原因是蜀吴联盟破裂,吴主兴兵奇袭荆州。吴蜀联盟的破裂,原因很复杂,但与关羽其人的骄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诸葛亮离开荆州之前,曾反复叮嘱关羽,要东联孙吴,北拒曹操。但他对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瞧不起东吴,也瞧不起孙权,致使吴蜀关系紧张起来。关羽驻守荆州期间,孙权派诸葛瑾到他那里,替孙权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求结两家之好”,“并力破曹”,这本来是件好事。以婚姻关系维系补充政治联盟,历史上多有先例。如果放下高傲的架子,认真考虑一番,利用这一良机,进一步巩固蜀吴的联盟,将是很有益处的。但是,关羽竟然狂傲地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不嫁就不嫁嘛,又何如此出口伤人?试想这话传到孙权那里,孙权的面子如何吃得消?又怎能不使双方关系破裂?

关羽的骄傲,使自己吃了一个大大的苦果,被自己的盟友结束了生命。

俗话说: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以尖酸刻薄之言讽刺别人,只图自己嘴巴一时痛快,殊不知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人与人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葛,往往只是因为有人逞一时之快,说话不加考虑,只言片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让人下不来台,心中怎能不燃起一股邪火?有了机会,后咬一口,也饲情理之中的事。

3.夫妻之道,亦和亦智

在家庭暴力日显突出的今日,如何处理好夫妻之间的战争关系重大。实际上,没有矛盾的家庭是不存在的,有矛盾要巧妙地化解,因为战争对谁都会造成伤害,谁都不会成为赢家。

家庭战争是世界大战的缩影。

很晚了,如果丈夫还没回来。各国的妻子通常是这样子的:将一切都收拾好,边看电视边等丈夫的是德国妻子;打扮整齐,出门迎接的是英国妻子;默默沉思,想着怎样给丈夫一个惊喜的是法国妻子;在外面寻欢作乐,比丈夫回来还晚的是美国妻子;做好饭菜,并等着挨揍的是俄罗斯妻子;打点行李,准备离婚的是日本妻子;攒足精神,准备和丈夫大战一场的是中国妻子。

下面这个避免正面战争的例子或许对你有所启示。

丈夫常通宵达旦地在外打牌,妻子痛苦不堪。女友道出一招,劝其一试。

某夜,丈夫中途回家取钱,敲门喊道:“开门,我是你老公!”

妻子呸一声:“你以为装成我老公,我就放你这色狼进来?”

丈夫急了:“我真的是你老公!”

妻子大吼:“快滚,我老公从不这么早回家,你再不滚,我打110了!”丈夫气得跳脚骂娘,没奈何只得走开。挨到凌晨三四点钟才得以敲门人内。

一进门,妻子即说:“你终于回来了。11点左右有个坏人想冒充你混进来占便宜,被我骂走了。”

丈夫余怒未消,气呼呼地说道:“我看你是睡昏了头,连我的声音也听不出来?”

妻子问:“那昨天、前天也是你敲的门?”

丈夫一惊:“有这等事?”

丈夫埋伏在家,一心等待机会打击流氓犯罪,谁知苦等三个晚上均风平浪静,便问妻子:“那家伙为啥不露面?你该不是神经过敏?”

妻子说:“钟馗在,鬼还敢上门么?你想想,把我孤单单一人丢在家,不是给坏人可乘之机?我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地过日子,总有一天会成精神病的!”

丈夫一想是这理,于是晚上很少独自外出,家庭生活从此又得安宁。

妻子感谢女友帮了大忙,问其如何想出这一绝招?女友笑答:“实践出真知。”

三、“信”字诀

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信”是什么东西?信是一种人格的力量,是超越金钱的友情、是了解、是欣赏、是覆水,具有不可逆转性。所以,言必信,行必果,能帮的忙则帮,但不可轻易许诺!

1.能帮则帮,不轻易许诺

办事要量力而行,说话要注意掌握分寸。因为,诺言的能否兑现不仅有个自己努力程度问题,还有一个客观条件的因素。

为人处事,信守诺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受欢迎的人,常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把他们的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任何时候都有守信、遵约的美德。

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义。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可以说,中国人历来把守信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行,行必果。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天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落叶萧萧,篱菊怒放,这正是两年后的秋天。张劭突然听见天空一声雁叫,牵动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天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路,范式怎会来呢?”他妈妈不相信,摇头叹息:“一千多里路啊!”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老妈妈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备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儿子而已。

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热异常。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在现实生活中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已的尊重。但是,我们反对那种“言过其实”的许诺,也反对使人容易“寡信”的“轻诺”;我们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

在社会交往中,如果真能主动帮助朋友办点事,这种精神当然是可贵的。但是,办事要量力而行,说话要注意掌握分寸。因为,诺言的能否兑现不仅有个自己努力程度问题,还有一个客观条件的因素。有些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办到的事,后来由于客观条件起了变化,一时办不到,这种情况是有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朋友面前,不要轻率地许诺。有的事,明知办不到,就应向朋友说清楚,要相信朋友是通情达理的,是会原谅的,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在朋友面前逞能,轻率许诺。这样,不但得不到友谊和信任,而且反而会失去朋友。

2.言而有信,做人讲原则

说出去的活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做人言而有信,那么做事就有一种人格的力量来担保。

如果让三尺墙不过是忍小利的话,那么我们来看一件忍大利的事。在闻名世界的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数百公斤重的大石头,看上去很普通,可是仔细看,会发现这块石头有一个缺口,顺着缺口看进去,会发现里面是一块闪光耀眼的紫水晶。关于这石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本是扔在一个美国人院内的一块废石,因主人觉得它有碍观瞻,让人把它移走。在把它向车上搬运时,不小心把它掉到了地上,摔出了一个缺口,露出里面包着的紫水晶——价值连城的宝物。当主人得知真相后,很平静地说:“这块石头,我本来就是要丢掉的。现在虽然发现它是宝物,想必是上苍的旨意。我一言既出,绝不反悔。我决定不占为已有,而将它送给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来欣赏。”

这里涉及到的是一个做人的原则问题。石头主人说将石头扔掉,不过是随随便便的一句话,并不是信誓旦旦的诺言,当真也可不当真也可,但说话人去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说过的话。中国有句古语,叫“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是说正人君子,要讲信义,不能因任何原因而改变自己的诺言,只有小人才不顾信义,言而无信。石头的主人所说的“一言既出,绝不反悔”与中国的这句话含义是一致的,想必他是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所以很看重自己的形象,宁可失去宝物,而不使自己形象受损。宝物贵重,终可用金钱买到,而形象受损,万金难赎。这是大义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求得生活坦然。

在做决策的时候,确定的事不能轻易更改,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但是,这种运筹如果不稳定,你的部属再有勇气再有办法再有办事的能力,怕也不知道劲往哪使,长此以往,部属们就会对你产生不信任,这里已经没有任何前途可言。工作也已经失去了任何的弹性吸引。

以前总有弄臣取悦皇上,说皇上是金口玉牙,而别人什么都算不上,他们瞅你不顺眼就说你长的是狗牙。这么看来,他的牙口似乎比皇上还金贵,因为他能左右金牙玉口。但是,从另一个侧面考虑问题,这也有积极的意义。皇上因为牙口的金贵倒不能出尔反尔了,所以,说话之前他们就得:思,这种对语言的把握是谨小慎微的,可是,这样每一句话都有价值。因为客观全面的决定会收获实实在在的结果,跟随口答应大不一样。

在这个意义上讲,领导也该是“一诺千金”。什么话说出来就不能咽回去,做人的信誉时刻不能丢。口若悬河未必能够承担大任,真正有能力的领导从来不说废话,但是,一开口能切中要害。他们拒绝草率,力图使任何一句话都具有对你而言的参考价值,这是一种很基本的领导素质,因为不这样就无法构成部属对你的信任,不信任会带来很多连锁反应,这种反应往往令人应接不暇。

所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普通人尚且如此,领导就更应该这样了。特别是在做决策的时候,确定的事不能轻易更改,决策可以说是领导的核心要素,左右着企业长远发展,“帅凭谋,将凭勇。”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但是,这运筹如果不稳定,今天是一明天是二,你的部属再有勇气再有办事的能力,怕也不知道劲往哪使,这只能证明你的禀赋、经验的积累不够,这样的领导当得就有点不够格了。

长此以往,部属们就会对你产生不信任,继而到其它单位就业,因为在这里已经没有任何前途可言。工作似乎已经失去了任何的弹性吸引。

其实,说话算数这点事连孩子都能细致地讲给你听,你为什么总说那没边的话呢?你应该搞清楚这么做的原因,跟虚荣心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些问题都可能构成某种意义上的大败局,绝不是你想到的结果,遗憾的是,因为你的疏忽导致很多麻烦,简单的事情也变得复杂起来。

世界上所有闻名于世的领导,无论他来自工业、农业生产一线还是机关的干部,或是企业的总裁,他们都知道言语的金贵,君子说话是讲究准确的,那些说话通篇狂妄之言的人素来为他们所鄙夷,人的信誉树立起来难,砸倒是非常容易的。

有时候,你可能是说时无心,殊不知听者有意,他们把你天南海北的话当作真事,继而企盼憧憬。当失望的时候,那是双重的痛苦,然后就是对你一万个不信任。

所以说,你单图嘴快似乎不负责任,当一个人责任流失时,他就会变本加厉地胡说八道,全然不顾你的感受。但是,有一点你不应该忘记,你的部属之所以要跟你在一起共事,决不是为了听假话来的,当然,他们也会有出尔反尔的时候,这就要求对他这种行为给予批评并适当点拨。如果你去谈生意,虚虚实实的或者有意义,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从来没个准,这不就成了大问题了?

还是郁达夫说得好,语言是极为必要的,但是“言语的沟通灵魂,远不如沉默来得彻底,沉默的严肃便是爱和死和生命的严肃。”诚哉斯言。

其实,言语的重要性直接和人的品性是一致的。人无信,则无以立。三十而立,既是生理年龄,也是社会心理上的年龄。

以身作则和言之有物同样不能缺。你的行为将带动与推动团体的力量;言之有物的“物”不能空洞且不确定。

既然每天生活中的时刻都是确定不疑的,那就十分有必要将行为和言语也具有时钟的特性,如此,计划就切实,收获就丰盈。

3.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取信

人无信寸步难行,言出必行,天下归心。

不论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一个人的信用越好,就愈能成功地打开局面,做好工作。同时也能更好地驾驭众人。所以,你必须重视你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生活总是照顾那些讲话算数的人,食言是最不好的习惯。如果这样,你就无法取信于人,更无法管理威慑众人。

不管你在什么情况下办什么事,总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你用自己的行动来说服别人的异议,让他们看到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这样,你就给人一个可信的面孔,接下来你的工作就顺利多了。

历史上著名改革家商鞅为了尽快实施自己的变法主张,设计谋树立“守信誉”的形象。

公元前350年,商鞅积极准备第二次变法。

商鞅将准备推行的新法与秦孝公商定后,并没有急于公布。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新法是难以施行的。为了取信于民,商鞅采用了这样的办法。

这一天,正是咸阳城赶大集的日子,城区内外人声嘈杂,车水马龙。时近中午,一队侍卫军士在鸣金开路声引导下,护卫着一辆马车向城南走来。马车上除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外,什么也没装,有些好奇的人便凑过来看个究竟,结果引来了更多的人,人们都弄不清怎么回事,反而更想把它弄清楚,人越聚越多,跟在马车后面一直来到南城门外。

军土们将木杆抬到车下,竖立起来。一名带队的官吏高声劝众人说:“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搬到北门,赏给黄金10两。”

众人议论纷纷。城外来的人问城里的人,青年人问老年人,小孩问父母……谁也说不清怎么回事。因为谁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有个青年人挽了挽袖子想去试一试,被身旁一位长者一把拉住了,说:“别去,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给10两黄金,咱可不去出这个风头。”有人跟着说:“是啊,我看这事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人们就这样议论着,看着,没有肯上前来去试一试。官吏又宣读了一遍商鞅的命令,仍然没有人站出来。

城门楼上,商鞅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下面发生的一切。过了—会儿,他转身对旁边的侍从吩咐了几句。侍从很快奔下楼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面前,传达商鞅的命令。官吏听完后,提高了声音向众人喊道:“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杆搬至北门,赏黄金50两!”

众人哗然,更加认为这不会是真的。这时一个中年汉子走出人群对官吏一拱手,说:“既然大良造有令,我就来搬,50两黄金不敢奢望,赏几个小钱还是可以的。”

中年汉子扛起木杆直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群又跟着他来到北门。中年汉子放下木杆后被官吏带到商鞅面前。商鞅笑着对中年汉子说:“是条汉子!”拿出50两黄金,在手上掂了掂,说:“拿去!”

消息迅速从咸阳传向四面八方,国人纷纷传颂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见时机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变法就这样取得了成功。

《周易》中说:“天之所助也,顺也;人之所助也,信也。”由此可知,对人诚信的行为可以追朔至殷商时代。孔子曾就此问题问过他的学生子贡:“足食,足兵,民信三者哪个更重要。”子贡想了想,却反问孔子,去二留一怎么办。孔子想了想说:“去兵,去食,唯民信不可去,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足。”当然我们不排除这是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手段,但值得肯定的是这却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4.信誉基石,生死友情

信任的基础是什么呢?是互相之间对人品的了解与欣赏;是人与人之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友情。

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

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一家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因为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出现金,只需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成为股东。这正符合当时摩根先生没有现金却想获得收益的情况。

很快,有一家在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按照规定,如果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股东们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认为自己的信誉比金钱更重要,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份。然后他将赔偿金如数付给了投保的客户。

一时间,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声名鹊起。

已经身无分文的摩根先生成为保险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险公司已经濒临破产。无奈之中他打出广告,凡是再到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

不料客户很快蜂拥而至。原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纳公司是最讲信誉的保险公司,这一点使它比许多有名的大保险公司更受欢迎。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从此崛起。

许多年后,摩根主宰了美国华尔街金融帝国。而当年的摩根先生,正是他的祖父,是美国亿万富翁摩根家族的创始人。

成就摩根家庭的并不仅仅是一场火灾,而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信誉。还有什么比让别人都信任你更宝贵的呢?

信任的基础是什么呢?是互相之间对人品的了解与欣赏。是人与人之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友情。

公元前四世纪,在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国王。皮斯阿司被判绞刑,在某个法定的日子被无辜处死。皮斯阿司是个孝子,在临死之前,他希望能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以表达他对母亲的歉意,因为他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了。他的这一要求被告知了国王。国王感其诚孝,决定让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相见,但条件是皮斯阿司必须找到一个人来替他坐牢,否则他的这一愿望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条件。有谁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这岂不是自寻死路。但,茫茫人海,就有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

达蒙住进牢房以后,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决别。人们都静静地看着事态的发展。日子如水,皮斯阿司一去不回头。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司也没有回来的迹象。人们一时间议论纷纷,都说达蒙上了皮斯阿司的当。行刑日是个雨天,当达蒙被押赴刑场之时,围观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那真叫愚不可及,幸灾乐祸的人大有人在。但刑车上的达蒙,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有一种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已经挂在达蒙的脖子上。胆小的人吓得紧闭了双眼,他们在内心深处为达蒙深深地惋惜,并痛恨那个出卖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这真正是人世间最最感人的一幕。大多数的人都以为自己在梦中,但事实不容怀疑。这个消息宛如长了翅膀,很快便传到了国王的耳中。国王闻听此言,也以为这是痴人说梦。国王亲自赶到刑场,他要亲眼看一看自己优秀的子民。最终,国王万分喜悦地为皮斯阿司松了绑,并亲口赦免了他的罪刑。

这些都是真实的故事,不但感人,而且震撼人的灵魂。千百年来,有关朋友的解释有千种万种。但我一直固执地以为,有关朋友的解释只需两个字,那就是:信任。

四、“帮”字诀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际交往,互利互惠。帮助别人,就是在自己的人情信用卡储蓄,特别是在人患难之际施于援手,救落难英雄于困顿。真心助人,其回报不言而喻。

1.助人发财,自己沾光

帮助别人发达,自己就能发达。为了成功,不要不择手段,不能不用手段。

1960年,劳埃德在英国的泰晤士河边开了一家咖啡馆。很快,这家咖啡馆就成了船老板、商人、船员等聚会的地方,很多信息都在这里交流,这里成了一个信息通道。

英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强国,海运事业的高度发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酒店、咖啡店等地方成了这些闯荡大海的人的必到之地。他们在这里畅谈海外的奇闻轶事,回首航海中的风雨历程。这里有喜怒哀乐,这里有悲欢离合。高兴的人庆贺自己一帆风顺,满载而归;悲伤的人哀叹自己海上遇险,血本无归。

一天,咖啡馆老板劳埃德听到一个海员在喝咖啡的时候说,有一个伦巴第人在搞海运保险。这随随便便的一句话,在劳埃德的心中却掀起了波澜。

他想:我何不利用现在的条件,与这些老顾客们联手搞一搞海运保险呢?

他把计划告诉别人,很多人都说,这是很危险的,大海无情,海浪经常是很容易把一条大船掀翻的,你赔得起吗?这就等于拿着英磅往大海里扔!

他感到有些犹豫,又不断地咨询那些从事海上贸易的老板,老板们对此很感兴趣。接着很多船长、船员、货主、商贩等纷纷表示,如果哪个人愿意来搞海运保险,他们都参加。这些人观点明确,在有了保障的前提下,谁都想碰碰运气,即使失败了,也不会血本无归。

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劳埃德终于下了决心。保险业开始的时候是不需要很多资金的,只要物色好了机构办事人员,就可以开张了。不久,一家“劳埃德保险公司”就在泰晤士河畔成立了。

很显然,他的保险公司生意一下子就火起来了,昔日一个小小咖啡店的老板,摇身一变,成了保险业的领军人物。

劳埃德保险公司的发展是很迅速的,他除了海运保险,还发展了大到火箭发送、人造地球卫星、受到战火威胁的超级油轮,小到电影明星的漂亮脸蛋、脱衣舞女的秀腿等业务。真是无所不保,无奇不有。

劳埃德,英国人引以自豪的世界上最大的保险业巨头!

劳埃德的做法不难理解,而洛克菲勒的举动着实让人吃了一惊。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久,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可是联合国设在什么地方,一时间成了一个颇费周折的问题。按理说,联合国的地点应该设在一座繁华的城市。可是,在任何一座繁华的城市建立联合国的总部都必须有大量的土地来建造楼房,这批土地必须花费大量的资金。可是刚刚起步的联合国总部却是无力支付这样一大笔匦款。

正当各国的首脑们商量去商量来的时候,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即出巨资870万美元在世界级的大城市纽约买下了一块土地,并且同时买下了这块土地周围的全部土地。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洛克菲勒家族把这块870万美元买来的土地无偿捐给了联合国。

联合国大厦建起来之后,左右周围的土地价格立即飙升上去。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经营这片土地到底赚回来多少个870万美元。

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能够收获这丰厚的回报,就是因为他们播下了一粒智慧的种子。这是睿智,这是胆略,这是智谋。

生活从来不会主动向人们诉说什么,只有时间会告诉人们真理。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功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要想收获就必须先给予,而关键是看准了就大胆地去做。

2.好风凭借力,借梯能登天

办大事,做“大”人,靠自己力量不够;拉关系,走后门,不要觉得难为情。

无论做什么事情,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当你有了一些新想法时,为了说服对方与你合作,就得有意识地把与你观点相同的人拉在身边,让他们作后盾。没有他们,只靠你自己是很难说服对方的。因为在一般人眼里,单枪匹马多属心血来潮,而有了其他人的支持则不同,对方会认真考虑你的问题。他会想:“既然这么多人支持,他的想法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只要对方认真考虑,事情最好有两个以上的人支持你。

当然所找的人得是对方信任的人,知识水平能力都能胜任你所要办的事情。如果你的朋友水平很低,对方怎么能信任?

有时想办一件事,说服对方或许会有许多困难,但把这些事情讲给朋友,让朋友一起去说服就比较容易一些。当然,你的事情只有在切实可靠时才能说服朋友,连朋友也说不服,就说明事情可行度太小,甚至是不可行。

遇到困难想说服对方,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也可以借助事实的力量。比如向对方要求做某些工作时,就得让对方相信你的能力。而要让对方相信你的能力就可以把你做过的一些重要事情讲给对方听。至少也得说上三件。这样对方就可以断定你是否有能力完成此事。而你列举的三件事应该与你要做的事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证明你有能力完成这件事。

如果你所在单位很有实力,可以打着自己单位的牌子。如果你的单位很小,势单力薄,没名气又没技术,那就可以借助其他单位的势力,与一些技术、资金雄厚的单位搞一些合作项目,或联营搞一些合作。然后你可以以你们两个单位的名义与第三个单位交涉,这样对方一般是会相信你的。

再就是可以借助一些有权力的人,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人的力量,像著名的专家学者等。因为这些权威人物都有一定的威慑力量,他们的判断能力、鉴别能力是被社会公认的。他们同意的事情一般人相信是对的,不会产生怀疑。你可以请他们参与你想做的事情,或为你们题个词等。这些东西可以向对方证明你的实力,有了这些东西再说服对方就不会困难了。而且对方看你有“后台”也会愿意与你合作。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填过一首《柳絮词》,其中有一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一反大贬柳絮飘浮无根、无所附依的写法,而是用肯定态度对其做了赞美。这正如有人不仅看到了辛勤耕耘的黄牛,也看到了黄牛背后不断抽动着的鞭子,这正是见识的独到之处。从中也可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外,有时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平步青云或扶摇直上。我们把“好风凭借力”这句话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用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就可以称它为“借梯登高”之计。

对于准备求职就业的人来说,这里的“梯”指的是他人之力,如名人、亲戚、朋友、同学等的地位、名望、财富或权力等;而“高”则是指求职就业者将要获得的某种较为理想的社会职业。他人有时是你接近成功或走向成功的桥梁与阶梯,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名人,他们的力量更能帮你寻到走向成功的捷径。古往今来,借助于名人之力成功的事例真是数不胜数。汉高祖刘邦立太子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皇子,生母不一,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展开了子与子、母与母之间的明争暗斗。刘邦有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之意,可吕后想立自己的盈为太子,她找张良帮忙。张良献上一计:“皇上一直想招聘四个在野的贤人出山,但他们始终不肯,若将他们迎为宾客,太子常请此四人赴宴,必会被皇上看见而问其原因。”果然不出张良所料,高祖以为盈为人恭敬仁孝,天下名人慕名而来,终于立盈为太子。盈的成功完全仰仗四大贤人的盛名,借助他们的名望得到了皇帝宝座,当然也包括他母亲吕后和张良的妙计,只有刘邦被蒙在鼓中。

一代伟人毛泽东当年就是靠李大钊的引荐才成为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而这一职业为他日后成为杰出的诗人、军事家和政治家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如果没有李大钊的引荐,毛泽东就可能选择其他职业,而这个差别对他的一生必然产生重大影响。历史是必然的发展,有时也是偶然的巧合,但成功之路却大同小异。

中国人历来看重宗族亲情,以至在今天仍然盛行“走后门”。这种“后门”其实就是一种看不见的裙带关系网,类似于我们所说的“梯”。利用后门去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当然是不足取的,但如果你想能充分发挥你的才智,有所成就,在某些时候借助“梯子”还是必要的。尤其是刚走出校门,又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要想在社会上谋得一份理想的职业,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就必须靠熟人或名人的引荐。

一般来说,无论引荐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只要对你成功有所帮助,他就是你登上高处的好梯子,他的威信和影响力能对你有用处。一般人除对权威和名望有一种崇拜感和信任感之外,对熟识的人同样有一种可靠、信赖的感觉,因而他们常常会从推荐者身上来估量被推荐者的能力和人格。这种透视现象可以帮助求职者被录用,继而步步高升。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在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屏障面前,互相利用是人性的弱点,但它也是人类共同需要的心理倾向,而这正是“借梯登天”之计的实质所在。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他人力量,光靠单枪匹马闯天下,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大有作为的。

在施行“借梯登高”之计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

1.找“梯”,即要与有影响力的人做朋友

对于一般人来说,在求职或就业的过程中,应该随时留心周围人的品格、能力及其影响力,要用真心去交朋友。为了赢得他人的真诚相助,你必须先付出某些东西,如真心或物质,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天长日久的付出总会有所回报。所以平时与人交往时,要盯得准谁有能力帮助你。当然,与任何人相处都要以友善、真诚为本,《围城》中的方鸿渐就是靠这一点获得了他岳父的信任,从而在银行里谋得了一个好职业。

2.借“梯”,即求得朋友的帮助

朋友能否帮你的忙,还看你平时表现如何。这就要求你与人交往时,目光要放远些,不因小利而不为,亦不因利大而为之。如果你与对你求职就业有所帮助的朋友发生了不愉快,你应首先谅解他,“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古训,在这方面古人也做出过榜样,比如,韩信能受胯下之辱,张良能为老者拾履。平时的基础打好了,量变积累终会成为质变,也就会“得来全不费功夫”了。你待人好,人家对你自然有真心,关键时刻帮助你一把也在情理之中了。这样看来,借“梯”的功夫完全包含在平时的为人处事之中。

这里还需要说的是,有很多人并不是不会施行此计,而是难为情而不愿意求人,总觉得这样做有失体面,好像是贬低了自己的能力。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必要存在的。什么时候也别忘了,即使是拿破仑也需要别人帮他架起成功的桥梁,何况你只是一个平常之人呢?

3.掌握时机,拉人一把

患难检验你做人的态度,患难检验你做事的方式。

“患难之交才是真朋友”,这话大家都不陌生。晋代有一个人叫苟巨伯,有一次去探望朋友,正逢朋友卧病在床,这时恰好敌军攻破城池,烧杀掳掠,百姓纷纷携妻挈子,四散逃难。朋友劝荀巨伯:“我病得很重,走不动,活不了几天了,你自己赶快逃命去吧!”

荀巨伯却不肯走,他说:“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远道赶来,就是为了来看你。现在,敌军进城,你又病着,我怎么能扔下你不管呢?”说着便转身给朋友熬药去了。

朋友百般苦求,叫他快走,荀巨伯却端药倒水安慰说:“你就安心养病吧,不要管我,天塌下来我替你顶着!”

这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了,几个凶神恶煞般的士兵冲进来,冲着他喝道:“你是什么人?如此大胆,全城人都跑光了,你为什么不跑?”

荀巨伯指着躺在床上的朋友说:“我的朋友病得很重,我不能丢下他独自逃命。”并正气凛然地说:“请你们别惊吓了我的朋友,有事找我好了。即使要我替朋友而死,我也绝不皱眉头!”

敌军一听愣了,听着荀巨伯的慷慨言语,看看荀巨伯的无畏态度,很是感动,说:“想不到这里的人如此高尚,怎么好意思侵害他们呢?走吧!”说着,敌军撤走了。

患难时体现出的正义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威力,说来不能不令人惊叹。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失利受挫或面临困境的情况,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助,这种雪中送炭般的帮助会让他人记忆一生。

德皇威廉一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可算得上全世界最可怜的一个人,可谓众叛亲离。他只好逃到荷兰去保命,许多人对他恨之入骨。可是在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写了一封简短但流露真情的信,表达他对德皇的敬仰。这个小男孩在信中说,不管别人怎么想,他将永远尊敬他为皇帝。德皇深深地为这封信所感动,于是邀请他到皇宫来。这个小男孩接受了邀请,由他母亲带着一同前往,他的母亲后来嫁给了德皇。

“我不知道他那时候那么痛苦,即使知道了,我也帮不上忙啊!”许多人遗憾地说。

这种人与其说他不知道朋友的痛苦,不如说他根本无意知道。

人们总是可以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苦处,却对别人的痛处缺乏了解。他们不了解别人的需要,更不会花功夫去了解;有的甚至知道了也佯装不知,大概是没有切身之苦、切肤之痛吧。

虽然很少有人能做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境界,但我们至少可以随时体察一下别人的需要,时刻关心朋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当朋友身患重病时,你应该多去探望,多谈谈朋友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当朋友遭到挫折而沮丧时,你应该给予鼓励;当朋友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时,你应该亲切地询问他们。这些适时的安慰会像阳光一样温暖受伤者的心田,给他们希望。

小于在某企业担任打字工作。一天中午,一位董事走进办公室,向办公室里的小姐们问道:“上午拜托你们打的那个文件在哪里?”可是当时正值吃午饭时间,谁也不知道那个文件搁在哪里,因此谁也没有理睬他,这时,小于对他说:“这个文件的事我虽然不知道,但是,谭先生,这件事交给我去办吧,我会尽早送到您的办公室的。”当小于把好的文件送给董事时,董事非常高兴。

几周之后,小于高兴地向她的同事宣布:她升迁了。显然,小于的热心和办事利落获得了董事的赞赏,董事在董事会上对她大力推荐。

有时候不用很费力地帮别人一把,别人也会牢记在心,投之木瓜,报以桃李。

五、“敬”字诀

人要面子树要皮。人存在于社会上,要扮演各种角色,特别是在互相的交往中,需要一定的尊严在支撑,这是人性的弱点。明白了这点,才能体会到“敬”字的必要性。

1.为尊者讳,为上司讳

为人切记“闭谈莫说人非”,做事尽量顾及他人感受,特别对于自己的上司,应心存一个“教”字,为尊者讳,替上司保密。

俗话说: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在中国,“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中国人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如果你不顾别人的面子,总有一天会吃苦头,因此,老于世故的人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别人尤其是上司的坏话,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既保住了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

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加以攻击。在中国,有所谓“逆鳞”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摸到这一部位,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所谓“逆鳞”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只要我们不触及对方的“逆鳞”,就不会惹祸上身。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老朋友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朱元璋儿时的一位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才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子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你忘了吗?”

这位老兄还在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朱元璋却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

“为尊者讳”,这是官场的一条规矩。一个人,无论他原来的出身多么低贱,有过多么不光彩的经历,一旦当上了大官,爬上了高位,他身上便罩上了灵光,变得神圣起来。往昔那见不得人的一切,要么一笔勾销,永不许再提;要么重新改造、重新解释,赋予新的含义。这位穷哥们儿哪懂得这一点,自以为与朱元璋有旧交,居然当众揭了皇帝的老底,触犯了“逆鳞”,岂不是自找倒霉吗?

朱元璋原本是泥腿子出身,早年当过和尚,后来又参加过推翻元朝统治的红巾军起义。这些经历在朱元璋看来都是卑微的。朱元璋因当过和尚,对“光”、“秃”一类的字眼十分忌讳;因红巾军被统治者说成是“贼”、“寇”之类的组织,朱元璋便对些字眼也极为反感。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杭州徐一在《贺表》里写了“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几个字,朱元璋读了勃然大怒,说:“生者僧也,骂我当过和尚。光是削发,说我是秃子。则者近贼,骂我做过贼。”于是,立即下令把徐一处死。洪武年间,大兴文字狱,惟一幸免的文人是翰林院编修张某。他在作贺表文里有“天下有道”、“万寿无疆”两句话,朱元璋看了发怒说:“这老儿竟骂我是强盗呢!”差人逮来当面审讯。张某说:“天下有道是孔子说的,万寿无疆出自诗经,说臣诽谤不过如此。”朱元璋被顶住了,无话可说,想了半天才说:“这老儿还这般嘴硬,放掉罢。”左右侍臣私下议论:“几年来才见饶了这一个人。”

在日常生活中,要谨慎处理与上司的关系,最要紧的一点是千万不要伤害上司的尊严,同时注意替上司保守秘密。

2.在失意者面前不谈你的得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失意时敬人,得意时更要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一次,我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间都很熟识。我把他们聚扰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于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才因经营不善结束了一家公司的经营,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逼,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因为目前发了大财,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我看了都有些不舒服。我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还是提早离开了。

我送他出去,走在巷口时他愤愤地说:“老吴有本事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吹嘘嘛!”

我非常了解他的心情,因为在十年前我也有过低潮期,当时正风光的亲戚在我面前炫耀他的薪水如何如何地高,年终奖金如何如何地多,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支支插在心上一般,说有多难过就有多难过。

因此我要提醒大家,与人相处要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如果你在某一方面正得意,要你不谈论不太容易,哪一个意气风发的人不是如此?所以这种人也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谈论你的得意时要看准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羡眼光,也可以和其他得意的人谈,你们共同享受着心情的愉悦、人生的快乐,但是千万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此时最脆弱,也最多疑,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并不是很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来说是一种伤害,这种痛苦的滋味也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

所以,我们说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一方面是道德上的考虑。当然,如果你不知道对方正当失意则另当别论。另一方面是人际关系上的考虑。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攻击性,郁郁寡欢是他们表现的最为普通的一种型态,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产生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转进到心底深处的对你不满的反击。你说得口味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了一颗炸弹,想想看,这有多不值啊。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多半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为他们此时无力显现,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看一看你得意到什么时候。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之事,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不管失意者所采取的泄恨手段对你造成多大的损伤,至少这是你人际关系上的危机,对你绝不会有好处的。

像前述我那位失意的朋友后来一谈起那位曾在他面前谈论得意之事的朋友就闷声不语,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再也没有来往过。

所以,当你有了得意之事,不管是升了官,发了财,或是一切顺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面前谈论,如果不知道某人正在失意也就算了,如果知道,绝对不要开口。

不过有一点你必须注意,就算在座没有正失意的人,但总也有景况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还是有可能让他们起反感;人总是有嫉妒心的,这一点你必须承认。

所以,得意时就少说话,这样既敬人又敬己。

3.尊敬对方的“闪光点”

人际互动,为的是交朋结友,图的是互助互惠,守的是一个“敬”字,欲敬人,请把目光锁定对方的闪光点。

长久以来,“投其所好”作为一个贬义词为人所鄙夷。这主要是因为“投其所好”者的目的往往是自私的、不可告人的。假如目的是光明磊落,合乎情理的话,“投其所好”就可以正名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引导行动。积极的情感,比如喜欢、愉悦、兴奋,往往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的行为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如讨厌、憎恶、气愤等,则会带来排斥和拒绝。所以,若是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

要使别人对你的态度从排斥、拒绝、漠然处之到对你产生兴趣并予以关注,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引导、激发对方的积极情感。“投其所好”实际上就是一个引导和激发的过程。

这种过程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经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发现对方的“闪光点”。要善于赞扬别人,善于从理解的角度真诚地赞美别人。而且要富于洞察力,善于发现对方美好的一面。

②寻找对方的“兴趣点”。在与别人交谈时,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方不是在听你说,而是在做或在想别的事情;或者是嘴里应付着的,眼睛却注意着别处;或者是转移话题,跟你瞎扯……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应该尽快放弃你的话题,寻找他的“兴趣点”。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之后心动,心动之后理顺,而理顺之后,事情自然就会朝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了。

柯达公司的老总伊斯特曼发明了胶片以后,才能拍摄电影。他的发明为他带来了巨额财富,并使他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人之一。尽管如此,他仍然像平常人一样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

伊斯特曼曾在洛克斯达城捐造“伊斯特曼”音乐学校和“凯伯恩”剧院,用来纪念他的母亲。纽约某座椅制造公司经理艾特森想得到该剧院座椅的订单,于是他就和伊斯特曼约会见面。

一位工程师告诉艾特森说,伊斯特曼的工作极忙,每次访问占用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文特森也准备如此。

他被引进总载办公室时,看见伊斯特曼正埋首于桌上堆积的文件之中。听见有人来,他抬起头朝来者方向说道:“早安!先生,有什么事情吗?”

经介绍后,艾特森说道:“伊斯特曼先生,当我在外面等着见你的时候,我很羡慕你的办公室,假如我有这样的办公室,我一定很高兴地在这里面工作,你知道我是一个内在本分的商人,从来不曾见过这么漂亮的办公室!”

伊斯特曼答道:“你使我想起一件几乎忘记了的事。这房子很漂亮是不是?当初才盖好的时候我极喜欢它,但是现在,有许多事忙得我甚至几个星期坐在这里也无暇看它一眼。”

艾特森走过去用手摸壁板,说道:“这是英国橡木做的,不对吗?和意大利橡木稍有不同。”

伊斯特曼答道:“对了,那是从英国运来的橡木。我的一个朋友懂得木料的好坏,他为我挑选的。”随后伊斯特曼领着文特森参观了他自己当初帮助设计的房间配置、油漆颜色、雕刻工艺等等。

当他们在室内夸奖木工时,伊斯特曼走到窗前,非常亲切地表明要捐助洛加斯达大学及市立医院等机关一些钱,以尽心意。艾特森热诚地称许他这种慈善义举的古道热肠。

两个人接着谈了许多生活中的、工作中的、商业中的事,艾特森总是适时地表达着自己的赞叹。他们的谈话远不止五分钟。艾特森不仅得到了那笔桌椅合同,还与伊斯特曼成了好朋友。

读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要在人际交往中投其所好了吧?

六、“交”字诀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平常朋友平常过。交朋接友,不可急功近利,友情投资,宜走长线,拜拜冷庙,烧烧冷灶,平时多烧香,那怕是只言片语的问候,亦是交友之道。

1.闲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

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逐渐互相淡漠。这是很可惜的。万望大家珍惜人与人之间宝贵的缘分,即使再忙,也别忘了沟通感情。

有位刚去美国的朋友来信说:“我们在那儿没有什么社交生活,我们难得去看看朋友,这当然是因为我们初到异境,认识的朋友不多,但后来我听说,其他的人也一样……”

“我们每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和星期天都去郊外,这是一种家庭式的生活。就是说,要去郊外,就跟自己的家人去。”

“我们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为一到假期,谁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病在床……”

“平时我们也不可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看朋友,因为交通太挤。”

“但我们常常和朋友通电话,这是我们惟一可以应酬朋友的方法,我们无事也打电话,哪怕是寒暄几句,或者讲些无关紧要的事。”

“但有事情时,我们会立刻聚在一起的,比方上星期我儿子肚子痛,我急忙起来打电话给友人江医生想办法,他马上驾汽车从70公里外赶到,初步诊断,认定他患了盲肠炎,就用他的车子送孩子进医院做了手术……”

有事之时找朋友,人皆有之,无事之时找朋友,你可曾有过?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当你遇到了困难,你认为某人可以帮你解决,你本想马上找他,但后来想一想,过去有许多时候本来应该去看他的,结果都没有去,现在有求于人就去找他,会不会太唐突了?甚至因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绝?

在这种情形之下,你不免有些后悔“闲时不烧香”了。

法国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备》的书。书中教导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并把它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这样,当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当起总理来,自然就容易记起你来,大有可能请你担任一个部长的职位了。

这种手法看起来不大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现实。一本政治家的回忆录中提到:一位被委任组阁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虑。因为一个政府的内阁起码有七八位部长,如何去物色这么多的人去适合自己?这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被选的人除了有适当的才能、经验之外,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和别人有交情才容易得人赏识,不然的话,任你有登天本事,别人也不知道。

2.友情投资,宜走长线

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友谊之花,须经年累月培养。

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的人,看到大鱼上钩之后,总是不急着收线扬竿,把鱼甩到岸上。因为这样做,到头来不仅可能抓不到鱼,还可能把钓竿折断。

他会按捺下心头的喜悦,不慌不忙地收几下线,慢慢把鱼拉近岸边;一旦大鱼挣扎,便又放松钓线,让鱼游窜几下,再又慢慢收钓。如此一收一驰,待到大鱼精疲力尽,无力挣扎,才将它拉近岸边,用提网兜拽上岸。

求人也是一样,如果迫得太紧,别人反而会一口回绝你的请求。只有耐心等待,才会有成功的喜讯来临。

据说,某中小企业的董事长长期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这位董事长的交际方式与一般企业家的交际方式的不同之处是:不仅奉承公司要人,对年轻的职员也殷勤款待。

谁都知道,这位董事长并非无的放矢。

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将电器公司中各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可为,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尽心款待。这位董事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作准备。

这位董事长明白,十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有九个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亏本”生意,日后会利滚利地收回。

所以,当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他会立即跑去庆祝,赠送礼物。同时还邀请他到高级餐馆用餐。年轻的科长很少去过这类场所,因此对他的这种盛情款待自然倍加感动,心想:我从前从未给过这位董事长任何好处,并且现在也没有掌握重大交易决策权,这位董事长真是位大好人!无形之中,这位年轻科长自然产生了感恩图报的意识。

正在受宠若惊之际,这董事长却说:“我们企业公司能有今日,完全是靠贵公司的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也是应该的。”这样说的用意,是不想让这位职员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些职员晋升至处长、经理等要职时,还记着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承包商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而这位董事长的公司却仍旧生意兴隆,其原因是由于他平常关系投资多的结果。

总观这位董事长的“放长线”手腕,确有他“老姜”的“辣味”。这也揭示求人交友要有长远眼光,尽量少做临时抱佛脚的买卖,而要注意有目标的长期感情投资。同时,放长线钓大鱼,必须慧眼识英雄,才不至于将心血枉费在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庸才身上,日后收不回本。

3.拜冷庙,烧冷灶,交落难英雄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平常朋友平常过。拜冷庙,烧冷灶,交落难英难,士为知己者死。

俗话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那样的菩萨虽灵,也不会帮助你。因为你平常心中就没有佛祖,有事再来恳求,佛祖怎会当你的工具呢?所以我们求神,自应在平时烧香。而平时烧香,也表明自己别无希求,完全出于敬意,而绝不是买卖;一旦有事,你去求它,它念在乎日你的烧香热忱,也不致拒绝。

如果要烧香,就找些平常没人去的冷庙,不要只挑香火繁盛的热庙。热庙因为烧香人太多,神仙的注意力分散,你去烧香,也不过是众香客之一,显不出你的诚意,神对你也不会有特别的好感。所以一旦有事求它,它对你只以众人相待,不会特别照顾。

但冷庙的菩萨就不是这样了,平时冷庙门庭冷落,无人礼敬,你却很虔诚地去烧香,神对你当然特别在意。同样的烧一炷香,冷庙的神却认为这是天大的人情,日后有事去求它,它自然特别照应。如果有一天风水转变,冷庙成了热庙,神对你还是会特别看待,不把你当成趋炎附势之辈。

其实不只是庙有冷热之分,人又何尝不是?一个人是否能发达,要靠机遇。你的朋友当中,有没有怀才不遇的人,如果有,这个朋友就是冷庙。你应该与热庙一样看待,时常去烧烧香,逢以佳节,送些礼物。为求实惠,有时甚至可以送些钱,请他自己买些实用的东西。又因为他是穷人,当然不会履行礼尚往来的习惯,并非他不知道还礼,而是无力还礼。不过他虽不曾还礼,但心中却绝对不会忘记未还的礼,这是他欠的人情债,人情债越欠越多,他想还的心越切。所以日后他否极泰来,他第一要还的人情债当然是你。他有清偿的能力时,即使你不去请求,他也会自动还你。

有的人能力虽然很平庸,然而因一时时运通达,也会成为不可一世的人物。人在得意的时候,一切就看得很平常,很容易,这是因为自负的缘故。如果你的境遇地位与他相差不多,交往当然无所谓得失。但如果你的境遇地位不及他,往来多时,反而会有趋炎附势的错觉。即使你极力结纳,多方效劳,在对方看来也很平常,彼此感情不会有多少增进。只在对方转入逆境,以前友好,反眼若不相识;以前车水马龙,今则门可罗雀;以前一言九鼎,今则哀告不灵;以前无往不利,今则处处不顺,他的繁华梦醒了,对人的认识,也比较清楚了。

如果你认为对方是个英雄,就该及时结纳,多多交往。或者乘机进以忠告,指示其所有的缺失,勉励其改过迁善。如果自己有能力,更应给予适当的协助,甚至施予物质上的救济。而物质上的救济,不要等他开口,随时采取主动。有时对方很急着要,又不肯对你明言,或故意表示无此急需。你如得知情形,更应尽力帮忙,并且不能有丝毫得意的样子,一面使他感觉受之有愧,一面又使他有知己之感。寸金之遇,一饭之恩,可以使他终生铭记。日后如有所需,他必奋身图报。即使你无所需,他一朝否极泰来,也绝不会忘了你这个知己。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要靠朋友的帮助。但平时礼尚往来,相见甚欢,甚至婚丧喜庆、应酬饮宴,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是相同。而一朝势弱,门可罗雀,能不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就不错了,还敢期望雪中送炭、仗义相助吗?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趁自已有能力时,多结纳些潦倒英雄,使之能为己而用,这样的发展才会无穷。

对朋友的投资,最忌讳的是讲近利,因为这样就成了一种买卖,说难听点更是种贿赂。如果对方是讲骨气之人,更会感到不高兴,即使勉强接受,也不以为然。日后就算回报,也是得半斤还八两,没什么好处可言。

平时不屑往冷庙上香,临到头再来抱佛脚也来不及了。一般人总以为冷庙的菩萨不灵,所以才成为冷庙。其实英雄落难,壮士潦倒,都是常见的事。只要一朝交泰,风云际会,仍是会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

从现在起,多注意一下你周围的朋友,若有值得上香的冷庙,千万别错过了才好。 w8Hx2dRMpMT/zRsonA+kSc72fT299YvK5MxbLey/iowdE+aI7oFYFA/jfPrVJu9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