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水补宜忌

水补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科学的水补方式,切不可盲目地水补,否则会适得其反。

1.忌不渴不喝水

在生活中有人这样认为:没事老喝水干什么,渴了才喝就行了。当然也确实有相当多的人持有这种观点,一直到很渴时才大量喝水。这样做是不合理的,等渴了再喝水已经晚了,影响人体内水的供应,不利于健康。

据分析,在一个健康的成人体液内,水所占的比例是60%~70%。在人体的消化及新陈代谢过程中,水是不可缺少的。饮水不足将对生理的诸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体内水分不足时,有害健康的种种排泄物便有可能滞留在肾内形成结石,甚至引起慢性中毒;饮水不足会引起身体自发的积贮水分以作补偿,这便使体重增加,引起体内脂肪积蓄,使肌肉萎缩;饮水不足还可能引起人体新陈代谢紊乱,从而使体质下降,免疫力减弱。

为呵护肾脏要多补水。人发生肾结石、膀胱结石或肾脏癌症等,都和尿液中的化学物质毒性有密切关系。因为喝水少,排尿就少,尿液中的杂质、毒性物质浓度就会增高,这样就有形成结石和发生癌症的可能。

老年人为防止发生白内障要多补水。如果老年人发生脱水或严重腹泻,就有可能引起白内障。据统计表明,发生过一次脱水的老年人患白内障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倍;有两次脱水或严重腹泻者,其发生白内障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1倍。如果平时能及时补水,即可减少发生白内障的几率。

老年人能坚持适时补水,还可使皮肤细胞水分增加,使皮下组织和弹性组织增加,皮脂腺分泌水分增多,有利于防止皮肤干燥和皱纹增多。人体水分充足还可以保持唾液、胆汁、胃液分泌,有利于促进消化和防止便秘。

所以,人应该做到不渴也要喝水。成年人每人每天至少应喝8~10杯水,才能满足身体各方面的需要。

2.忌饭后饮水过多

水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素。没有水,食物进入人体就不能消化,人体就不能获得充分必需的营养素。饭后适当喝点水,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帮助的,但如果饭后饮水过多,就会感到胀饱、不舒服,还会冲淡胃液的浓度,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消化吸收。

人的胃每天要分泌1.5~2.5L的胃液。胃液中含0.4%~0.5%的胃酸,胃酸的化学成分是盐酸。盐酸能溶解蛋白质,帮助消化含有铁质、钙质的食物,还可杀死随着食物进到胃里的细菌。如果人吃完饭后马上喝进大量的水,就会冲淡胃里盐酸,这对消化和吸收营养不利,另外病菌不被消灭就可能进入肠道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肠道感染。

3.忌喝回锅开水忌常喝纯净水

生活中,有很多人习惯把热水瓶里的剩开水重新烧开再喝,以为这样做无关紧要。其实,把水烧了又烧,使水分逐渐蒸发,沉淀下来的亚硝酸盐的比例就会增大,对人体不好;同样道理,蒸馒头锅里的水,经过长时间的加热,亚硝酸盐也会增多,因此蒸锅水也不能当开水喝。

所谓纯净水,是指采用现代技术,运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和逆渗透法等,对自来水进行深加工处理,除去水中有害杂质、细菌和矿物质、有机物等所获得的水。它的主要特征是纯净,除水以外,不含任何成分。喝纯净水对身体有一定好处。但是,如果把纯净水作为日常主要饮用水喝,就不好了。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纯净水,虽然除去了杂质,但同时也将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如镁、锌、铁、碘、硒等和一些无机盐一起除掉了。如果长期饮用纯净水,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必然会大大减少。

再者,纯净水还有极强的溶解各种微量元素、化合物和各种营养素的能力,体内的这些物质会被纯水迅速溶解,并排出体外,导致营养物质的流失。

当然,在特定环境中,比如外出旅游时偶尔饮纯净水是可以的,但如长期饮用纯净水,则可导致人体微量元素流失,甚至引起疾病。

4.忌一次喝水过多

有些人在夏天干渴得难受时,或在运动、劳动之后,一口气喝下很多水,当时觉得很“痛快”、很“解渴”,殊不知这样做对身体是有害的。因为人在劳动、运动之后或者经历过酷热煎熬后,身体出了很多汗,这不仅丢失了水分,同时也失去了不少盐分。汗出得越多,人体失去的水分和盐分就越多。据计算1L汗水中有1.5~3g盐,所以汗是咸的。如果劳动半天出汗5L,就要失去盐分7.5~15g。如果一次大量喝进白开水而不补充盐分,水分经胃肠吸收后,又经过出汗排出体外,随着出汗又失去一些盐分,结果血液中的盐分就变得太少,吸水能力就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会很快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造成“水中毒”。人就会觉得头晕、眼花、口渴,严重的还会突然晕倒,医学上管这叫“脱水低钠症”。

人在大量出汗后感到口渴,并不完全是体内缺水,而是唾液量少而稠,嘴里发黏,咽喉干燥引起的感觉。这时喝水的正确方法是:先用水漱漱口,润湿口腔和咽喉,然后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后,再喝一些,这样分几次喝,就不会损害健康了,当然,劳动或运动出汗后,能及时补充点淡盐水,就更好了。

5.忌饮用放置3天以上的水

专家做过实验,刚从井中打出来的水,其亚硝酸盐含量仅0.17mg/L,在室温下放置3天后,就上升到0.914mg/L。原来不含亚硝酸盐的水,在室温下放置3天后,水中亚硝酸盐也会达到0.011mg/L,放存20天后,则亚硝酸盐可达0.73mg/L。所以,饮用水以现取现用为好,不可久放。

良质的饮用水不应含有亚硝酸盐或仅有其痕迹存在(0.002mg/L)。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说明水中有机物分解正在进行,污染物还存在。饮用含多量亚硝酸盐的水后,能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失去携带氧的能力,以致发生“肠源性紫绀”。这对婴幼儿更为明显。

6.忌饮用“三精水”

所谓“三精水”,是指用糖精、香精和色素兑制的饮料。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这种“三精水”是严格禁止销售的。但是,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赚钱,常常私自配制这种“三精水”,把它说成是合格汽水饮料,去欺骗顾客。喝这种“三精水”,不但对身体毫无益处,没有任何能被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而且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据研究,糖精食用过量,是导致膀胱癌的重要因素;香精和色素基本上不含有任何可被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却有一部分色素具有显著的致癌、致畸、致病作用。因此,“三精水”是不宜饮用的。

7.忌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不少年轻的家长爱子心切,总是迁就孩子的要求,当孩子口渴时,常常让孩子喝各种各样的甜饮料,以其代替喝开水,并认为这样做既能解渴,又能给孩子增加营养。其实,这种做法和认识是不科学的。

研究表明,白开水最有利于人体吸收,而副作用又最少。各种果汁、饮料,都含有较多的糖或糖精及其他添加剂,含有大量的电解质。这些物质不能像白开水那样很快离开胃,较长时间在胃里停留,会对胃产生过滤的负担,影响肾功能。过多的糖分摄入还会增加人体的热量,引起肥胖。在一般情况下,甚至包括剧烈运动后,人体并不缺乏钠和钾离子,因此需要补充的主要是水分。多喝甜饮料,不仅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有害。因此,是不宜用饮料代替开水的。

8.忌直接喝自来水

很多人喜欢直接饮用自来水,特别是在夏季,天气火热,出汗较多,易渴,有的人一渴就打开自来水龙头,咕咚咕咚大喝一通。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自来水温度较低,热天喝凉水,感觉痛快;另一方面是认为自来水是经过消毒和过滤的,喝了也不会生病。

这种做法和认识是不科学。不错,我们使用的自来水是经过一定消毒和过滤的。我国通常利用漂白粉(含氯石灰)、漂白粉精和液态氯作为消毒剂对自来水进行消毒。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消毒效果,例如,有些漂白粉(含氯石灰)放置时间过长或密封不好,使消毒效力下降;有的使用漂白粉(含氯石灰)的用量不足和作用时间不够;水的浑浊程度过高。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悬浮物内包藏过多的细菌,使按比例投放的消毒剂不能把全部细菌消灭;气温过低,水的温度变低,消毒效果随之变差等等。所以,自来水虽然经过了消毒和过滤,但其中仍留存有或多或少的细菌,如果不经高温消毒就直接饮用,难免会引发疾病。因此,自来水还是应烧开再喝,如为了凉快,可以喝凉白开水。

9.忌饮用温泉水

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温泉水来自地下,没有受到污染,又饱含矿物质,常喝温泉水有益无害。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合理的,温泉水不宜喝。

温泉水含氟量较高。氟是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尤其对牙齿的健康至关重要。饮用水中氟低于0.5时,会发生龋齿;而高于1时则会损伤牙的釉质,出现白色或黄色斑牙,患氟斑牙。温泉水含氟量普遍高于1。若长期饮用这种高氟温泉水,很易引起骨硬化,患上氟骨病,使韧带、关节囊钙化,压迫脊神经,导致麻木、瘫痪。

10.忌直接饮用雨水

在饮水困难的农村,很多人有接储雨水饮用的习惯。雨水并非是一尘不染的。我们知道,雨水是空气中(云雾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降落下来的。一方面云雾不但含有水蒸气,而且也含有不少的尘埃,水蒸气遇冷凝结时,不可避免地把一些尘埃凝结了进去;另一方面,雨滴在从天空向下降落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沾附上空中飘浮的尘埃,而空气中的尘埃中夹杂有各种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卵以及工业废气、腐败有机物产生的有害物质。因此,看似干净的雨水,其实并不干净,直接饮用雨水是容易引起疾病、有害身体健康的。

11.忌直接饮用雪水

每当冬季,纷纷扬扬的雪花落满大地,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常使人们为之赞叹。更有些人,特别是青少年,看到雪白雪白的雪花,洁白无瑕,便不由自主地捧起雪花或捏成雪团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也有的把雪化成水直接饮用。这些做法都是不当的。

需知雪是水蒸气在天气变冷时凝结而成的。雪花在形成过程中,既有大量的水分,也含有大气中不少的烟粒、尘埃以及原来漂浮在空中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因此,雪虽然洁白,但它实在很脏,含有多种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因此,雪或雪水是不宜直接食用的。

12.老年人宜勤喝水

老年人一般体质较差,所以更应该注意自身健康。补水是老年人必须要做的,下面五种补水方式对老年人来说是适合的。

(1)选择优质的好水。在购买水的时候,注意看标签所标注的内容,例如水源地的位置、水的组成成分等,其中要含有钙和镁,钠的含量应低一些。

(2)因为老年人口渴感觉迟顿,所以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避免暴饮。

(3)要保证每天的饮水量,特别是在夏季或在空调的环境下更要注意补水,补水量要比平时多1倍左右。

(4)睡觉前应养成喝水的习惯,在半夜睡醒时,也可以适当补一些水。睡前饮用的水中可以加一些蜂蜜,对预防便秘有一定好处。

(5)洗澡前后要注意补水,特别是洗桑拿浴时更要注意。

为了健康和延年益寿,老年人今后应养成多喝水、勤喝水、喝好水的饮水习惯。

13.婴幼儿严禁饮用纯净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体重为5公斤的婴儿每天需要0.75L水,10公斤的婴儿每天需要1L水。

水平衡的研究数据显示,婴儿出生后1个月与6~12个月时比较,水摄入量增加了1倍;而在2~9岁期间,水摄入量仅增加5%~10%。

婴幼儿发生脱水的危险大于成人,而且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婴幼儿脱水的症状和体征,并懂得如何应对,对家长来说十分重要。

呕吐和腹泻是婴幼儿发生脱水的最常见原因。而脱水的症状包括:没有眼泪,皮肤、口舌发干,眼窝凹陷,尿量减少。一旦出现上述状况,就说明婴幼儿急需补水。

女性怀孕期应注意对微量元素的补充,为将来胎儿及哺乳期作储备。怀孕期微量元素补充不足会导致乳汁及胎儿微量元素的缺乏,因此母亲从孕期开始就应多补充锌、铜等微量元素。

婴幼儿时期,人体内的水分含量最高,按需水量与体重之比,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喝水量最多的时期,尤其是用奶粉喂养的婴幼儿比用母乳喂养的婴幼儿需水量更多。

婴幼儿的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水中有毒物质很容易进入婴幼儿身体中,而且婴幼儿对外来污染物抵抗力弱,因此,婴幼儿更需要好水、健康水。

婴幼儿需要从饮水中摄入的矿物质含量比常人高,尤其要注意锌、钼、铜等微量元素的补充摄入。

婴幼儿应喝鲜榨果汁或水煮的水果水、蔬菜水,严禁饮用纯净水。

14.孕妇忌喝含酒精的饮料

孕妇是需要补充营养及水分的特殊群体,只有充分的营养和水分,才能保证孕妇身体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整个怀孕期,孕妇应当少喝饮料,特别是少喝含酒精的饮料,要多饮水。要知道,妊娠期间大量饮用含酒精的饮料会有导致胎儿畸形的危险。

在美国,胎儿酒精综合症每年影响约1200名婴儿。受这种情况影响的婴儿,其典型的特征为生长迟缓,大脑体积特别小,有多动症,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并且还伴有面部缺陷以及中枢神经、心脏和泌尿生殖系统的畸形。

酒精还可取代其他膳食成分,并改变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

每周饮酒量为27~144mL的妇女中10%的妇女和每周饮酒量大于144mL的妇女中30%~40%所生育的胎儿会发生酒精综合症。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建议,孕妇在妊娠期间应避免或限制咖啡的摄入量。咖啡因的摄入应限制在300mg/d以下,相当于2~3杯咖啡、4杯茶或6杯可口可乐饮料所含有的量。

咖啡因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心率和呼吸。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大量咖啡因可致畸;有证据表明,中度的咖啡因摄入量可降低婴儿的出生体重,而出生体重与成年后的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整个妊娠期间,母体的代谢很旺盛,所以要保证每天的饮水量,防止脱水。母体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也要增加,所以孕妇对水中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含量要注意,过多饮用纯净水或蒸馏水不利于这些物质在体内的蓄帜和供给胎儿,并会引起孕妇身体内矿物质的缺乏。

饮水安全关系到两代人的生命健康,一般来说,婴儿发生怪胎、畸形与母体饮水的卫生安全有直接关系。自来水因存在二次污染,不要直接饮用,最好先经过净化处理,如果水中铅含量过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此外,还有多种污染物可以通过母体传给胎儿,这些污染物极有可能造成妊娠期间胎儿的细胞发生畸变或突变。

15.学生忌被动补水

青少年体重的70%以上是水分,青少年运动量比较大,每天每公斤体重失水量更是大于中老年人,所以及时补水,特别是补充优质水,对于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学生应该怎样补水呢?

(1)变被动为主动。许多孩子经常放学一进门就“咕嘟咕嘟”灌下一大杯冰开水,这说明孩子处于缺水状态。人感到口渴,实际是细胞已经出现脱水现象,表明体内失水已经严重,若这时补水不及时,缺水加重,细胞内液的水则流向组织间液,这样就产生细胞内脱水。所以,口渴时再喝水,为时已晚。因此,中小学生应养成随时、主动喝水的习惯。

(2)早餐要吃,早晨喝水更重要。脱水严重会损伤细胞,尤其是脑细胞。有些学生上课时间长了就会感到疲劳,精神不集中,其原因除了是固体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外,很大程度上和细胞脱水有关。因此,学生不但要养成吃早餐的习惯,而且要养成早晨喝水的习惯。

(3)消除饮水误区,提倡多喝健康水。长久以来,饮水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在校学生,但不少老师、家长以及学生在饮水问题上存在误区。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每天喝干净水、健康水,还要向家长、学生普及健康饮水的观念和习惯。

16.补水因人而宜

水虽然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而且在体内担任重要的运输和平衡工作,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用“多喝水有利健康”这句话。以下几种人,就必须控制喝水量。

(1)肾脏病患者

有慢性肾脏机能不全、肾病的患者,不宜多喝水。慢性肾机能不全或肾衰竭病人由于肾脏机能逐渐丧失,无法排泄水分及盐分;肾病患者因蛋白质会经尿液大量流失,降低了血渗透压,如果过量喝水,就会使水肿更加严重。

(2)心脏病患者

特别是心脏衰竭的病人,会因肾脏血流与灌注功能不正常,无法使身体水分顺利排出,容易产生全身水肿。如果喝过量的水,会增加心、肺负担,甚至诱发低血钠症,出现恶心、呕吐、全身抽搐、昏迷等危险情况。

(3)肝功能异常并伴腹水者

肝功能异常的人,除了本身不能合成身体中的血蛋白之外,其他原因也会造成水肿,因此,血中渗透压降低,水分容易堆积在组织中,常有腹部、胸部积水的现象。这类患者就不宜多喝水,以免加重水肿症状。一旦出现水肿,应根据水肿情况限制摄取的水量。

(4)水中毒患者

水中毒主要是因为喝水过量,使水分过度蓄积,诱发低血钠症。

17.忌长期饮用碳酸饮料

饮用过多汽水或可乐类饮料会抑制人体内的有益菌,从而破坏消化系统功能。

(1)增加肾脏负担

(2)腐蚀牙齿

(3)食道癌几率增加

(4)食用添加剂影响肠胃道消化酶的正常分泌

碳酸饮料独特清爽的风味以及不可替代的夏季消暑解渴功能,使得它深受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但是,近年来的很多医学研究都证明,常喝碳酸饮料对人体的副作用会大大超过其带来的感官刺激,这也成为糖尿病、骨质疏松、肠胃功能紊乱、食道癌、儿童龋齿等多种疾病的一大隐患。

碳酸饮料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大多因为其具有消暑解渴的功能,那么,你知道它消暑解渴的原理是什么吗?

碳酸饮料的发泡和刺激味道来自二氧化碳,饮料内的二氧化碳使用量取决于特定的口味和品牌。饮用时,由于温度增高使二氧化碳汽化,产生刺激感并带走人体热量,所以给饮用者以清凉感。

研究表明,足量的二氧化碳在饮料中能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还能通过汽化带走体内热量,起到消暑解渴的作用。

不过,碳酸饮料喝得太多对肠胃没有好处,而且还会影响消化。因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抑制饮料中细菌的同时,对人体内的有益菌也会产生抑制作用,所以消化系统功能就会受到破坏。

除热量外,碳酸饮料几乎没有什么营养成分。

碳酸饮料的主要成分为糖、色素、香料及碳酸水等。它不含维生素,也不含矿物质。

人体吸收了过多的糖分,就会产生大量热量,长期饮用非常容易引起肥胖等疾病。更重要的是,它会给肾脏很大的负担,是引起糖尿病的一大隐患。

碳酸饮料是腐蚀青少年牙齿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调查表明,碳酸饮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的。它不但影响儿童时期的骨骼发育,而且容易导致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在更年期时出现骨质疏松。也就是说,碳酸饮料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罪魁祸首”之一。

人体需要钙、磷之间的比例平衡,一种元素摄入过多,就会干扰另一种元素发挥作用。据专家介绍,理想的钙质与磷酸摄入量应是1∶1。而碳酸饮料的成分大部分都含有磷酸,这种磷酸会极大地影响人体对于钙质的吸收并造成钙质的异常流失。

当碳酸饮料中的大量磷酸进入体内后,体内磷元素含量迅速增加,导致血液中钙元素相对缺乏,为了维持血液中钙、磷元素的平衡关系,骨骼、牙齿中的钙元素便会溶解到血液。骨骼中的钙质经常发生这样的流失便会导致骨质疏松。

据志报道,印度研究人员发现,全世界碳酸饮料人均消费超过70升的国家,患食道癌的人数就比其他国家要多。他们认为,碳酸饮料可能增加人们患食道癌的危险。这种关联性并非巧合,因为碳酸饮料使胃扩张,这样会导致与食道癌有关的食物反流。

许多厂家喜欢选择甜度较高、成本却低于蔗糖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但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只能提供甜味,它们不参与人体的体内代谢,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人体摄人过量的人工合成甜味剂,会影响肠胃道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短时间内大量摄入人工合成甜味剂还会导致急性中毒。

此外,国际上很多国家正逐步地用毒性相对较弱,并且抑菌效果较好的山梨酸代替苯甲酸作为主要的防腐剂,而因为我国苯甲酸的市场价格仅仅是山梨酸价格的1/10左右,所以在我国,苯甲酸仍然作为主要的食品防腐剂来使用。苯甲酸是一类含苯环的化学物质,它在人体代谢中有潜在的危害。

18.高血压患者夏季宜多补水

炎热的夏季,高血压患者常感到头昏脑胀,浑身难受,有的病人还容易诱发脑血栓。

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多有程度不等的损害。由于夏天出汗多,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易浓缩,在睡眠时血液流动缓慢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血栓。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应该多饮水,以保证血液正常的浓度。

(1)在夏季,高血压患者要重视补充足够的水分,即使感觉不太渴,也要注意喝水。

(2)出汗过多时,更应及时补充水分,尤以清茶或凉开水为好,同时也要吃些含水分多的水果。

(3)中风易发生在清晨,有研究认为,这与夜间的缺水有关。所以,高血压患者在半夜醒来时适量饮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另外,为夜间饮用准备的凉开水一定要放在有盖子的容器里,这样才能保证其水质。

(4)为了能及时补充水分,建议高血压患者随身带上瓶装水,以备随时饮用。

19.病人宜多补水

许多长期卧床的病人因怕给家人增添麻烦,故尽量减少喝水量,从而达到减少小便次数的目的。殊不知,小便次数的减少,反而可能会增添尿路结石的新烦恼。

尿路结石与久卧在床、饮水量少有关。当病人长期卧床时,体内尿流不如站立时通畅,而从尿中排出的废料也会减少。如果饮水太少,尿液随之减少,废料的深度就会增高,从而容易形成微小结石。尿流不畅,还容易诱发尿路感染,尿液中的细菌也可促使结石形成。另外,长期卧床,饮水量少,肠蠕动减少,也是便秘的诱因之一。

长期卧床休息的病人,只要病情允许,应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从而排除体内的废料。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应饮水2000mL以上,使尿量维持在1500mL以上。

20.腹泻时宜及时补水

一听到要多喝水,一些腹泻病人就有点害怕,害怕多喝水腹泻会更严重,那怎么办呢?

事实上,正常情况下,消化道里的大部分水分会被大肠黏膜吸收,消化过的食物残渣变成半固体状的粪便排出体外。而当大肠内的黏膜遭到破坏时,它对水分的吸收功能就会大大减弱,或者由于肠内外的渗透压发生改变,导致过多液体流入消化道,迫使肠胃蠕动加快,使消化道内的食物残渣含水量过高。发生腹泻时,大肠无法吸收水分,水分大量被排出,引起体内脱水的现象。此时,正是应该大量补水的时候,否则体内脱水的状况会更加严重。

(1)发生腹泻时,应适当地补充流失的水分,尽量强迫自己喝2000mL以上的水。

(2)这时不能饮用纯净水,应喝一些电解质丰富的水,必要时,也可注射生理盐水,加速体内水分的吸收,避免脱水的危险。

21.吃饭时忌喝水

权威健康专家指出,吃饭时喝水不利健康,因此建议大家最好改掉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

食物在口腔里被牙齿咀嚼磨碎后,唾液酶即开始对食物产生水解作用。唾液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物。腮腺唾液有大量的淀粉酶,主要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以供人体吸收。吃饭时喝水,由于水的参与和作用,就会冲淡唾液、胃液和肠液等消化液,降低这些物质的消化作用,从而直接影响小肠绒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

长期吃饭喝水,会使身体各种消化液的分泌逐渐减少,甚至停止。而消化系统分泌功能的退化、削弱,往往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这样,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营养物质不能充分分解为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单糖和葡萄糖等简单的易被小肠绒毛吸收的物质。 mA6WVdKPjIiOoKI+riGYX2plCoFSterOdw4CS/QOnzTAFgERBkywBiSsHfnikH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