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喝水也有大学问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一切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但是,很多人对喝水的理解仅仅限于解渴。其实喝水也是一门学问,正确地补水对维护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1.水是所有营养物中最重要的物质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水占人体体重的2/3,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

人体可以几天乃至1~2周不进食物,但不能几天不喝水,一旦人体失去20%的水分,就无法维持生命。

有关科学实验表明,人只喝水不吃饭,可以存活20天以上;如果不喝水,也不通过其他方式提供水分通常10天后就会死亡。人体内水损耗达到体重5%,就意味着中等程度时的脱水,活动明显受到限制;达到10%时就是严重脱水;达到20%时就会引起死亡。

水是所有营养素中最为重要的物质,无论是血液的流动,体温的调节,还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是离不开水的。当人体摄取的水分不够时,我们身体内的血液会变得过于黏稠,而那些有毒的垃圾就无法被有效地清除掉,而且还大大加重了肾脏、肝脏等器官的负担。具体来说,水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1)水是体液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体内的水液统称为体液,它集中分布在细胞内、组织间和各种管道中,是构成细胞、组织液、血浆等的重要物质。

(2)水是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载体。水作为体内一切化学反应的媒介,是各种营养素和物质运输的平台。血液运送氧气、葡萄糖、氨基酸、酶、激素、维生素至全身,把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运往肾脏,随尿排出体外,少数废物从汗液中排出。所有这些新陈代谢活动都离不开水。

(3)保持稳定的体温。摄入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生热营养素,只有在水的帮助下,利用氧气,才能代谢分解,放出热能,及保持体温。

天热时多喝些水,一方面可以促进代谢废物随尿排出;另一方面,可保持和增加血液容量,补充出汗损耗的水分;这样,通过生热营养素的生热与体表、出汗的散热,使体温保持在37℃左右的恒定水平。

(4)参与肌体的各种代谢。水可以帮助肌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除废物、参与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和体温,并在各器官之间起润滑作用。

(5)食物进入口腔、胃肠道后,要依靠消化器官分泌消化液(包括唾液、胃液、胰液、肠液、胆汁等的作用),才能进行消化和吸收,而在这些消化液中,水的含量高达90%以上。

毫无疑问,水对生命健康至关重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根本没有注意饮水的习惯,或者不知道正确的饮水方法。也许你会问,饮水也需要掌握方法吗?是的,营养专家指出,喝水也有学问。

比如:饭后不要大量喝水,吃饭时喝些汤可以软化食物,但饭后不要马上饮茶水。因为水会把肠胃中的消化液冲淡,降低消化能力。

不要渴了再喝水,以免一次喝水过多。喝水的目的在于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口渴了再去“亡羊补牢”,其实已经打破了体内的水分平衡,且这时喝水,往往会饮用过多,这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正确的做法是,喝水次数多些,量要少些。

要根据饮食结构,掌握适宜的饮水量;食盐摄入多了,要多喝些水,以利于将多余的盐分排掉,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

总之,水是我们身体健康最重要的保障,强化科学补水意识对现代人来说至关重要。

2.神奇的水

众所周知,人的生命是在羊水环境中发育而成的,而羊水的成分大部分由水构成。

水蕴育了生命,但是有人说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有机生命体的演化,需要很多的偶然性,并不是有这样的环境和这种形成条件就能够产生生命。

现在,全世界生物科学家热衷于基因解密。然而从生命系统发育及个体发育来讲,“水是生命之源”解密的重要性及难度远远超过基因解密。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水具有42种特殊的物理特性。而人们对水这个看似简单的物质也越来越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它会具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物理特性呢?由此,人们认为水分子不是以单分子的形态存在,而多个水分子以簇状结构存在的。

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发现,在一定条件下,C60镶嵌在水的二十面体中。对于水中的氧和氢是如何与碳结合至今都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大家知道,有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而氢是由水提供的。由此推测,正是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水与碳结合后,促使了生命大分子的生成,原始生命才由此产生。为此,人们欣喜地认为只有揭示水与碳的结合,才能真正揭示生命之源。

3.人体各器官含水比例

人体内的水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者被细胞膜隔开。人体最大的蓄水库在细胞内,细胞外的水约占机体总水量的30%。水在人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部分与体内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遗传物质——基因有机物相结合,参与这些生命物质生化活动和生理活动,称为结合水。另一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自由流动,称为自由水。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自由水中。随着体内代谢活动的进行,结合水与自由水可相互转变。至今,医学家对体内自由水的研究和认识较多,而对体内结合水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却很少,认识也很浅。

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脏器中所含水分也不一样,其中代谢越活跃的组织含水量越高,稳定而代谢不活跃的组织含水量低。人体各器官含水比例最高的是羊水,其次是受精卵,然后是血液。

另外,人体内含水量与人的年龄、胖瘦、性别有关。年龄越小,体内水分含量越高;同样年龄,瘦人体内所含脂肪少,水分含量就高,反之,胖人含脂肪多,体内所含水分就低;同龄的女性体内的脂肪比男性多,含水量比男性低。

4.水是最宝贵的资源

人类对自己身体内的水认知还很少、很浅。近十几年,人类开始从细胞水平研究人体内的水,美国霍普金斯医院的彼得教授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因发现水在生物体细胞膜中的“水通道”而获得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

虽然目前人类对水的认知很少、很浅,但认知的转变还是非常大的。从人类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转变为认识到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从防止水对人类的侵害,转变为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防止人类对水的侵害;从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转变为开发、利用、治理与节约、保护一起重视;从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转变为在重视工程的同时强调科学管理;从灌溉土地转变为浇灌作物,实施高效用水;从认为水是自然之物,转变为认识到水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商品。

5.平衡饮食结构

在我国,目前作为居民健康饮食补养结构都不包括水。而在国外,近年许多营养专家在分析饮食补养结构时,都把水列为饮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养包括人体营养和食品营养,人体营养是研究“需”,食品营养是研究“供”。目前,营养学界确认,人所需的营养素共有7大类、42种。饮食结构是从“供”的角度来表达人的营养素的均衡需要。

营养专家认为,中国平衡饮食的结构应保持五层为宜。其各层含义为:第一层为水(包括水量、水质),它除了是生命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还参与所有固形营养素在人体内代谢的全过程;第二层为谷类,提供人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需要;第三层为蔬菜、水果,提供维生素、纤维素需要;第四层为豆制品和肉、鱼、蛋、奶及坚果类,提供人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需要,植物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应合理搭配;第五层为调味品(油、盐、糖等)和营养强化剂,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及必需脂肪酸等,应根据不同人群需要应合理补养。

6.不要忽视水的营养及保健功能

水既然在饮食结构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对人体水的补充有合理的认识,要把水当作最重要营养物质来看待。但是,由于认识不足,目前对于水人们还有很多的认识误区。

(1)饮食应以“饮”为先

“饮”由“食”与“欠”构成,意味着食中不能缺少水。事实上,“饮食”一词是由“饮”与“食”构成,并且是饮为先,但现在,我们天天讲的是“食”,而忽略了“饮”。

(2)“溶液”不同于“溶质”和“溶剂”

人类进化400万年以来喝的都是水“溶液”,不应是水“溶质”或“溶剂”。有的现代人认为水中矿物质含量越高越好,而有的人却强调溶剂的作用,即水越纯越好。然而,现在许多科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体会产生一些负面的生理效应,因此,纯净水不是人类正常饮用的水。

(3)违背自然规律,人为地制造地球上不存在的水

人对于水的研究、开发、认知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必须尊重自然,而不是一味地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否则,势必会遭到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4)饮水仅仅是为了解渴,忽略了水的营养及保健功能

水不仅可以解渴,还是结构营养物质,是载体和介质,生物体内的氨基酸、葡萄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要共同参与生命代谢活动。

(5)只注意了水的干净与安全,而忽略了水的生理作用

干净水、安全水、健康水是三种不同的概念。水的干净与安全是针对水污染而言的,而健康是针对人体健康而言的。由此可见,干净水、安全水不等于健康水。

7.长期饮用退化水会使免疫力下降

水退化就是指水的结构已发生异常变化,水的结构异常变化,就会使水内在的能态降低,水分簇(团)变大,振频与波动异常。这些变化就会引起水的功能降低,水自身功能的降低,就意味着水的自净功能和抗污染能力降低。对人体危害而言,水污染的危害是直接的,而水退化的危害是缓慢的、间接的。如果说水污染是看得见的杀手,那么水退化则是看不见的、长期的、潜在的杀手。

奥地利环境自然科学家萧伯格博士发现,水是吸收、储存和传递自然界能量和生物信息的媒介物质。他还指出,经过有害物质污染的水即使经过净化处理,水中有害物质被去掉,那些有害物质的负面信息仍将残留在水中,这个事实已被美国一位物理专家沃尔夫岗博士实验证明。

纯净水虽然很干净,解决了水污染,但已经是“死水”,不能解决水的病态,不能将其复原为“健康水”。此外,纯净水的抗菌能力很弱,大肠杆菌的繁殖比在好水、活水中的繁殖速度要快得多。

尽管大家对水退化的概念还很陌生,但只要细心观察,注意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就可了解到水退化的危害。

对于人体而言,退化水实际上是一种“病态”的水,不仅不适应人体的需要,而且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长期饮用这种“病态水”,会使人的免疫功能、适应能力和细胞活力降低,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代谢疾病隐患率增加,这些疾病都属于营养障碍代谢病。

造成水退化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类。

自然规律的作用,例如地球磁场强度的变化和降低,可以造成水退化,但这种结论目前还只是推测。反而人为地造成水的退化,使水功能降低的现象却处处可见,而且已被大量实验所证明。例如当前许多水利工程的技术把流水变为“静水”、“死水”,不流动的水抗污染能力很弱,这种将流水变成死水的过程就是水退化的过程,是水功能降低的过程,也是水抗污染能力降低的过程。

8.藻类毒素对水的污染

藻类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水生生物,其形态各异,大小不同。不同的水体生长的藻类不同,例如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水生生物,有些可以在海洋中生存,有些可以在淡水中生存。例如,我们常吃的海带就属于在海洋中生长的大型褐藻类;保健品中常见的螺旋藻,其形态与细菌相似,所以又称为“蓝细菌”。

随着水体的营养物质和温度的不同,淡水中藻类的种类也不同,水体的化学性质是藻类出现及其种类组成的重要因素。近二十年来,各种各样的污染物不断地进入水体,造成水环境的破坏和富营养化。在亚洲,大约有54%的河流都富营养化了,而在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其河流的富营养化分别为53%、28%、48%和41%。当水体贫营养化时,水体中以硅藻类和金藻为主;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许多水体出现了“水华”的现象,致使水体感官性状恶化,这时的水体以蓝藻类和裸藻类为主;在中度营养化的水体中,以绿球藻类和隐藻类为主。此外,生活于同一水域的各藻类可以相互间产生影响,某些藻类能分泌物质抑制其他藻类的形成和发展。

藻类毒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比如急性毒素可使饮用此水的陆生动物中毒死亡;其慢性毒素则以微囊藻毒素为代表(MCs),可经口、皮肤或饮用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1)短期危害。一般认为,MCs主要的靶器官是肝脏,但是与胃肠炎和肝脏疾病都有关。MCs进入人体后,快速地从血液转移到肝脏,损坏肝脏,同时引起血清中转氨酶的增加。因为儿童体内含水量高,所以受到的危害较成年人大。

(2)慢性毒性。与毒素短期接触会导致长期的危害,慢性低水平的接触也会导致对健康的不良反应。MCs类的毒素具有遗传毒性,可以导致胎儿畸形、脏器发育不良等。这可能是在胚胎期就已形成肝癌高发的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肝细胞癌变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我国东南部癌症发病率高的地区,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在江苏启东、海门,福建一带饮用深井水的肝癌死亡率为10人/10万人;饮用长江水的死亡率为20人/10万人,而饮用池塘、河沟水的人死亡率为100人/10万人。

巴西一家血液透析中心爆发严重的肝炎:1996年,由于MCs污染了透析用水,136个病人中117个人产生了视觉模糊、反胃、呕吐、肌无力等症状。后来,有100人发生了肝功能丧失,50人死亡。

英国有一个湖,其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很高,使得饮用湖水的宠物和动物出现皮炎和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紊乱,在当地训练的军人们饮用后,出现呕吐、腹痛、咽喉疼痛等症状。

9.铅与水污染

现在,我国使用的自来水管网大多是含铅的镀锌管,使用都有5年以上,管壁易出现腐蚀、污染,从而使铅的溶出量增加。因此为避免铅中毒,有条件的话,应考虑更换管网或家庭自来水管。分质管道供水工程中,当使用黄铜管供应纯净水时,pH值一般为6左右,黄铜管、焊缝、龙头在酸性条件下,铅会大量从管件中溶出,因此饮用时要特别注意。

经常饮用纯净水的家庭和个人,要经常补充各种营养素,特别是钙和镁,这样可以预防铅阻碍这些营养素的吸收。当自来水管不用水的时间长达6小时以上时,首先要开大水龙头10分钟,将水管里的水放掉或不作为饮用,这是因为水管长时间不使用,水中会溶解过多的铅。另外,在饮用自来水时还要特别补充一些营养素,例如钙、锌、维生素E、C、B和蛋白质等,这些物质能够抵抗铅的毒性。

由于铅普遍存在,对人各个器官都有影响,因此现在它被列为环境激素,其毒性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公元前3世纪,铅的毒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近一百年来,人类对铅中毒的认识经历了4次飞跃,对儿童铅中毒的判断标准发生了5次改变。

铅在人体中没有任何有益生理的功能,在人体中的最佳含量应为零。但由于铅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它可以通过许多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铅在人体内的活性高于钙、铁、锌,可以抑制钙、铁、锌的吸收,并把人体必需的钙、铁、锌离子置换出去,从而使人体出现缺乏症。

对于儿童,铅的毒性主要影响其神经系统而发生神经疾患,如多动症、神经分裂症等;铅还会引起儿童的智力障碍、智商低下、脑功能轻微障碍综合症等。对于成年人,铅的毒性会引起神经系统紊乱,记忆力下降;高血压、心肌梗死、中风、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率增加;影响骨骼发育,导致骨质疏松症。

10.喝什么样的水才会有利健康

除了阳光、空气,水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因此水是环境的核心和重要内容。

水是资源,谁任意污染水环境,就得付出代价,甚至受到惩罚。当今社会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水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但是人们却忽视了水,甚至污染水、浪费水、破坏水,致使水的污染、水的短缺、水的灾害等一系列水危机影响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命安全。

我们不反对高新技术,但高新技术一定要尊重自然,与自然相结合。现在,中国很多人在喝纯净水,认为水越纯净越好。不错,生产纯净水采用了先进的反渗透膜技术,但是用这种技术生产出的纯净水作为饮水,长期喝就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违背了人类进化的规律,也违背了科学规律。现在,很多国内外生物医学研究报道,长期饮用纯净水会给人带来很多负面生理效应。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人类进化400万年,喝的是“水溶液”,而不是纯H20。 xifgnh4EIbb2oGmEQez0xyeC1fj0B4jJ8gL6RoYZqzm+JkciRENs8xcJKsfTMGh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