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2章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犹太教的长老,他酷爱打高尔夫球。在一个安息日,他觉得手痒,很想去挥杆,但犹太教义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什么事都不能做。这位长老却忍不住,决定偷偷去高尔夫球场,想着打9个洞就好了。由于安息日犹太教徒都不会出门,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因此长老觉得不会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然而,当长老在打第2洞时,却被天使发现了,天使生气地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某某长老不守教义,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上帝听了,就跟天使说,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第3个洞开始,长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洞。长老兴奋莫名,到打第7个洞时,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惩罚长老吗?为何还不见有惩罚?”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直到打完第9个洞,长老都是一杆进洞。因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于是长老决定再打9个洞。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惩罚在哪里?”上帝只是笑而不答。打完18洞,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把长老乐坏了。天使很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你对长老的惩罚吗?”

上帝说:“正是,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以及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

生活需要伴侣,快乐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

很久以前,有一群挑战沙漠的人来到撒哈拉大沙漠,他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食物,尤其是水,他们带得很多,一天,二天,三天……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许多人选择了放弃,有人饿死了,有人累死了,更多的是渴死了。这种情况并没有因充足的食物而避免,但关键不在于此,而是最终留下了两个人、一瓶水和一块饼。接下来作者开了个玩笑,写下了两个后续:

第一个后续是在两个人又累又渴的时候,他们决定吃掉仅存的食物来补充体力,来完成最后一天的路程。但当食物拿出来后,他们开始疯狂抢夺,凭借仅剩的体力为了一瓶水一块饼能据为己有而大打出手,但结果是一个人抢到了那瓶水,另一个人抢到了那块饼,但是最终喝水的人饿死了,吃饼的人渴死了,黄沙弥漫,掩埋了两具不为人知的尸体。

第二个后续是两人在饥渴交加的时候决定分掉食物,但怎么分呢?两人最终决定将大饼掰开吃,一瓶水分着喝,最终两人体力倍增,完成了这段沙漠之行,黄沙飘飞,在他们背后显得那样的无力。他们受到了世人瞩目,迎来了鲜花、掌声和荣耀。

可能大多数人会更喜欢第二个结局吧,但如果自己碰上了这种情况,又会怎样?其实造物主有时就像一个作家,他给世人往往安排两个结局,有如那沙漠中的两位探险者,选择自私就选择了死亡,而选择分享的人则选择了生存,甚至收获更多。

当然生活中许多事并没有生与死那么可怕,但一个人拥有一颗懂得分享的心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在亲人朋友或是在陌生人面前,其实,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反之,它有可能是成功前的一次考试。不管怎么说,它会让你收获快乐,要记住:分享是一种快乐,得到的是别人,收获的是自己;分享是一种幸福,享受的是别人,领悟的是自己;分享是一种机会,抓住的是别人,幸运的却是自己。

20.简单就是幸福

生活简单就是幸福,欲望少一些,自由多一些,过自己的生活,不要和别人去比。

生活着,每天都对着镜子,把自己整理得纤尘不染,然后以一副微笑的面孔去从容地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追求着,向着一些遥不可及的目标,每天跋涉奋进,为了给自己一个生存的理由。爱和被爱着,不经意间,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也被别人的感情伤害,不敢再轻言爱情。就这样活着。自己也不能懂得自己,自己也不能明白自己。有时,会觉得自己很难理解,就会有一种茫然的、厌倦的感觉。就不快乐。不知为什么。

在街头有一对乞丐夫妻互相推让分享一只烂梨,路过的人看了无不感动。回过头来想想每天都有各式各样水果相伴的我们,甚至还在抱怨这种好吃那种不好吃,却永远也尝不到那只烂梨的香甜,因为那是用爱用心灵体会出来的。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我们拥有一双发觉幸福的眼睛,幸福就无所不在。穷人的浪漫,简单的幸福。

早餐时的一碗清粥,清淡的小菜,与父母一起进餐也是一种幸福。想想非洲的难民,想想中国贫困地区温饱尚未解决的地方,能与家人粗茶淡饭的生活也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幸福没有统一的答案,也没有一定的模式。幸福的内涵无限丰富,只要你善于捕捉,用心灵去发现,哪怕是一条温暖的短信问候,一句关爱的叮咛,一缕初夏的凉风,一幕日常生活琐碎的片段……你都能感受到幸福,因为你拥有一颗懂得享受幸福的心。简简单单的生活,简简单单地去发觉点滴间存在的小小幸福。无碍则无欲,无欲则无求,无怒而无敌,无怨才是佛,所有烦恼,都是放不下的执著。学会简单的生活,无欲无求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就是幸福。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心灵世界的田野,在这块田野里,有每个人的喜怒哀乐,同样也有每个人的小小幸福,用我们纯洁的心灵去发现、去感悟吧!

21.幸福是一种选择

有的人认为“人生苦短,去日无多”,不如寻欢作乐,过把瘾就死,这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金钱至上,“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就是幸福;而有的人以“宁做中华断头尸,不做倭奴屈膝人”的慷慨激昂、赴汤蹈火为幸福;有的人以“宁可枝头抱香死,不随落叶舞西风”的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为幸福。幸福到底在哪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有了不同的人生。

有人曾问过一位快乐的老人:“你为何会这样幸福呢?你一定有关于创造幸福的不可思议的秘诀吧!”

“不!不!”老人回答,“我只是选择‘幸福’而已。”

选择“幸福”?这件事乍听起来,也许单纯得令人不敢相信。但是,却让我想起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亚伯拉罕。林肯曾说过:“人们如果下定决心要拥有幸福,他就会拥有幸福。”换言之,如果你选择不幸,你就会变得不幸。

会享受人生的人,不会在意拥有多少财富,不会在意住房大小、薪水多少、职位高低,也不会在意成功或失败,只要会数数就行。“不要计算已经失去的东西,多数数现在还剩下的东西。”这个十分简单的数数法,就是选择幸福的一种智慧。

在宁夏南部山区有一位还未脱贫的农民,他常年住的是漆黑的窑洞,顿顿吃的是玉米、土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个盛面的柜子。可他整天无忧无虑,早上唱着山歌去干活儿,太阳落山又唱着山歌走回家。别人都不明白,他整天乐什么。

他说:“我渴了有水喝,饿了有饭吃,夏天住在窑洞里不用电扇,冬天热乎乎的炕头胜过暖气,日子过得美极了!”

这位农民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从不为自己欠缺的东西而苦恼,这就是他能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原因。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所拥有的,远远超过了这位农民,可惜总被自己所忽略。你的收入虽然不高,但粗茶淡饭管饱管够,绝无那些富贵病的侵扰;你的配偶或许并不出众,但他(她)能与你相亲相爱,白头到老;你的孩子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他(她)却懂得孝敬父母,知道自力更生……人生,该数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人们一直疲于奔命,寻求其所谓的幸福。其实,幸福原本就在我们的生活不远处。只是由于人们太在意物质上的富裕,太追求一种形式化的生活,而将幸福的真谛忽略了。

幸福在哪里?我们在树木中找到了答案。当秋寒袭来的时候,树木自知无法抗争,便抖落了叶片,用一身硬骨迎击风霜。那是一种暂时的退却,是一种承受,是一种力的积蓄,一种耐心的等待,一种更有希望的选择,而绝不是最后的结局。一方面,它抖落的树叶奉献给了树根,“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另一方面,“芳林新叶催陈叶”,只要时机成熟,便使新叶迅速萌发,用全力拥抱春色,为大地增添了一份活力。这就是落叶对根的情意,也是树木引以为荣的幸福。

幸福在哪里?我们在登山过程中找到了答案。“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那种空灵高峻之美,需得亲身经历。山与你互相等待,它可以让你一辈子矮矮地待在平原,也可以让你体会到杜甫的愿望--“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山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翻越自身惰性的屏障,超越自身的极限。当你经过长途跋涉后,站在千万年来无人企及的高峰上,俯瞰朝霞落日,感受天广地阔的景象时,你会深深体验到“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幸福。

幸福在哪里?我们在大自然里、在社会生活里找到了答案。幸福无所不在,而我们缺少的是发现幸福的眼睛。朝晖夕阴,潮起潮落,能给你带来遐思迩想;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能暖和你冰冻的心。细细地品味人生,你会发现,幸福原来离你并不遥远。

幸福在哪里?我们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了答案。余秋雨曾说:“没有白发的祖母是令人遗憾的,没有皱纹的老者是令人可怕的。还生命以过程,还历史以真实。”而我想说,还幸福以过程,幸福就是一个过程。每当自己全力以赴实现心中梦想的时候,每当自己披荆斩棘跨过千难万险的时候,幸福就是你坚持不懈的奋斗,是你最终取得成功的快感。

1.面对困境不要气馁

机会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如果你有一双慧眼,你就会发现机会无处不在,但如果你是生活中的粗心人,那么你只能看到生活平静如水的表面。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之中,各行各业普遍不景气。在多伦多有位年轻人,他是一位画家,当时他全家很贫穷。这个画家非常善于画木炭画,但受环境的限制,画得再好也卖不出去。年轻人整天在想着如何把自己的画卖出去,以靠这笔收入养家糊口。但是,人们连饭都吃不上,谁会有能力去买他的画呢?更何况,他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

后来,年轻人明白,要想靠卖画来养家,只能到富人那里去开拓市场。问题又来了,他的身边没有富人,他也根本就不认识任何一个有钱的人,又怎么跟他们接近呢?对此他苦思冥想,最后他来到多伦多《环球邮政》报社资料室,从那里借了一份画册,其中有加拿大的一家银行总裁的正式肖像。他回到家,开始画起来。画完了,他把它放在相框里,装得端端正正的。画得不错,对此他很自信。

但他怎样才能交给对方呢?他在商界没有朋友,所以想得到引见是不可能的。他也知道,如果贸然与对方约会,肯定会被拒绝。写信要求见对方,但这种信可能通不过这位大人物的秘书那一关。这位年轻的画家对人性略知一二,他知道,要想穿过总裁周围的层层阻挡,他必须要抓住对方追求名利的心理,投其所好。他梳好头发,穿上最好的衣服,来到了总裁的办公室,并要求与他见面。果然不出所料,秘书拦住了他,告诉他事先如果没有约好,想见总裁是不可能的。

“真糟糕,”年轻人说道,同时把画的保护纸揭开,“我只是想拿这个给他瞧瞧。”秘书看了看画儿,把它接了过去。她犹豫了一会儿后,说道:“坐下吧,我就回来。”秘书马上回来了,并对他说:“总裁想见你。”

当画家进去时,总裁正在欣赏那幅画儿。“你画得棒极了,”他说,“这张画儿你想要多少钱?”年轻人舒了一口气,告诉他要100美元,结果成交了。要知道,当时的100美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当生活处于山穷水尽时,千万不可气馁,也不可就此驻足不前,而应该另辟蹊径,试着用别的方法,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向更好的生活召唤,只有这样,才可以从另一种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

2.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日本帝国饭店的创始人在年轻时,就梦想自己未来能够经营一家饭店,所以不远千里坐了两个月的船,到英国去学习“旅馆经营”。他刚到英国时,首先的工作就是擦玻璃,他很不服气地想道:“要擦玻璃,我不会留在日本擦吗?为什么要大老远跑来学擦玻璃?”这使他感到非常沮丧。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位英国人一边吹口哨,一边擦玻璃,把玻璃擦得发亮,就好奇地问他:“擦玻璃有什么值得高兴的?”那个英国人回答:“你看看我擦的玻璃,照亮了每一个路过的人,而你擦的玻璃却一点儿都不明亮。”语毕,他恍然大悟,原来做任何事情都要热心、彻底、全心投入,这样才能做得好,做得愉快。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我们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如果你希望生活有所改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这一刻起珍惜光阴,并认真地对待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圣经》上有句话说:“凡经我手更加美好”。如果你愿意去实践,相信你的生活一定更快乐、更有意义。拥有灿烂心态的人,才是健康的人。只有健壮的身体,而心态阴暗、狭隘,就不能算是一个健康的人。是否拥有好的心情,与年龄、职业、贫富无关,完全取决于个人。有人年轻,他的心老了;有人老了,他的心却还年轻。

3.具备坚韧不拔的品质

一个人,如果在失败之后,不去挖掘自己潜在的力量,不去重新奋战,那么等待他的还会是失败。只有在失败后发现自己真正能量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奥里森马登对年轻人这样说:“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只会羡慕别人的成功;还有一些人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就是做不好。这些人都共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还没有找到自己身上真正的力量。”因此,逆境会像恶魔一样缠绕在你身边,引起你的恐慌。但是对逆境存有一种恐慌心理是没有用的,对于那些成功者而言,所有的逆境都不是恐怖地带,而战胜逆境是在展现自己真正的力量。

有一个人,他在自己一生中所获得的每一个成功,都是与艰难苦斗的结果,都是发挥了自己的真正力量,所以,他现在对那些不费力得来的成功,反倒觉得有些靠不住。他觉得克服障碍以及种种缺陷,从奋斗中获取成功,才可以给人以喜悦。他喜欢做艰难的事情,艰难的事情可以试验他的力量,考验他的才干;他反而不喜欢容易的事情,因为不费力的事情,不能给予他振奋精神、发挥才干的机会。

有位家境非常贫寒的大学生,在他四年的大学过程中,常被那些家境富裕的同学开玩笑,他们不是取笑他衣衫褴褛,便是讥笑他穷相毕露。受着同学们这样的讥笑,他竟然不为讥讽所屈服,立志要做一个伟人。后来,这个青年果然有着惊人的成功。他说,自己在学生时代所受的种种讥笑反倒成了对他雄心的最好激励。

在绝望境地的奋斗,最能启发人潜伏着的内在力量,没有这种奋斗,便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力量。如果林肯是生长在一个庄园里,进过大学,他也许一辈子不会做到美国总统,更不会成为历史上的伟人。因为一个人如果一直处在安逸舒适的生活中,便不需要自己的多少努力,不需自己的奋斗。林肯之所以这般伟大,是因为他不断地与逆境苦斗着。

当巨大的压力、非常的变故和重大责任压在一个人身上时,隐伏在他生命最深处的种种能力,才会突然涌现出来,而能够无坚不克地做出种种大事来。

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例子。为了要补救身体上的缺陷,许多人因此养成了可贵的品格,造就了一番丰功伟绩。一些相貌极平凡的女子、甚至长相丑陋的女子,往往能在学业和事业上,进行不懈的努力,最后竟能做出意想不到的事业来,这可看作是对她们长相的一种补救。

据说有一个英国人,生来就没有手和脚,竟能如常人一般,有一个人因为好奇心的驱使,特地拜访他,看他怎样行动,怎样吃东西。谁知那个英国人睿智的思想、动人的谈吐,竟叫那个客人十分惊异,完全忘掉了他是个残疾人。因为特殊缺陷与困难的刺激,并不是人人都有的,所以世界上真正能发现“自己”,把自己最好最高的强项发挥的人并不多见。有许多人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自己身体里面蕴藏着巨大的能力。

爱默生说:“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定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至克服障碍,以达到所企望的目的。”“跌倒了再站起来,在失败中求胜利。”这是历代伟人的成功秘诀。有人问一个孩子,他是怎样学会溜冰的,那孩子回答道:“哦,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就学会了。”使得个人成功,使得军队胜利的,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跌倒不算失败,跌倒了站不起来,才是失败。很多人回头看过去,总觉得一事无成,想到自己在衷心希望成功的事情上失败了,曾经至爱的人,竟然离他而去,也许他们曾经失掉了职位,或是事业失败,或是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使自己的家庭得以联系。于是他们觉得自己的前途似乎是十分的惨淡。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只要你不甘屈服,其实胜利就在远方,就在向你招手。

只有毫无畏惧、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人生责任的人,才会在自己的生命里有伟大的进展。可是有些人失败过几次后,便自暴自弃了!对意志永不屈服的人来说,无论成功是多么遥远,失败的次数是多么多,最后的胜利仍然在他的期待之中。狄更斯在他小说里讲到一个守财奴斯克鲁奇,最初是个爱财如命、一毛不拔、残酷无情的家伙,他甚至把全部的精神都钻在钱眼里。可是到了晚年,他竟然变成一个慷慨的慈善家、一个宽宏大量、真诚爱人的人。狄更斯的这部小说并非完全虚构,世界上也真有这样的事实。人的禀性都可以由恶劣变为善良,人的事业又何尝不能由失败变为成功呢?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许多人失败了再站起来,沮丧而又不怕挫折,抱着不屈不挠的无畏精神,向前奋进,最终获得了成功。有许多人,虽然他们已经丧失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东西,然而还不能把他们叫做失败者,因为他们心中仍然有一种不可屈服的意志,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真正伟大的人,无论面对多么大的失望,也不失去镇静,这样的人终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在狂风暴雨的袭击中,那些心灵脆弱的人唯有束手待毙,但有些人的自信精神,却依然存在,而这种精神使得他们能够克服外在的一切困难,去获得成功。

4.战胜自己,直面自己

我们应该时时以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直面自己。就像许多成功者那样,我们要时时为自己创立一定的危机或挫折情境,这样,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知道,在成功的旅途上,我们不仅时时受到外界的压力,而且还时时受到自身的挑战。自身是阻挡我们成功的最大“敌人”,需要靠我们自己去对付。因此,我们要敢于做自己的对手,战胜自己。

首先,我们要在心理上做自己的对手,我们要有信心,要自信地从挫折中走出来。有了必胜的信心,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其次,我们应该对自己原有的成功提出新的挑战,不要躺在成功的温床上。今天的我们要超越昨天我们所做的一切行为。我们要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去爬今天的高山。明天我们要爬得比今天更高,后天爬比前一天还要高的山。超越别人的事业并不重要,超越自己已有的事业才是首要的。

我们应该时时以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直面自己。就像许多成功者那样,我们要时时为自己创立一定的危机或挫折情境,这样,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怎样战胜自我呢?科林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若干年前,科林实现了人生理想:建筑事业蒸蒸日上,有舒适的住宅,两辆新车,还有一艘帆船,婚姻美满。应有尽有。

突然,股票市场崩溃,一夜之间盖的房子无人问津。科林要偿付沉重的利息,几个月就耗尽了储蓄,以为情况坏到不能再坏的时候,他的太太说要离婚。

不知今后如何是好,决定“扬帆驶向夕阳”,科林沿海岸从康涅狄格州南下佛罗里达州。可是到达新泽西州海岸之后,科林竟然转向正东航行,直奔大海。几小时后,科林靠着栏杆,科林想:“让海水吞了我该多容易。”突然间,船被大浪托高再疾坠。科林失去平衡,幸好抓住栏杆,但两只脚己浸了在冰冷的海水里。科林勉强爬回船上,吓坏了,心想:“是怎么回事?我可不想死。”从那时起,科林知道必须振作,才能渡过难关。旧日生活已去,必须重建新生才行。

由此可见,我们真能做点什么助自己渡过难关吗?我们是能帮助自己走出人生低潮的。可以教给你几种方法:

一、大哭一场

专家都说伤心一阵子很有作用。这并不可耻,流眼泪不仅是伤心的表现,而且是悲哀或感情的发泄。即使悲痛在伤心事发生后一段时间才显露出来,也没有关系,只要终究能发泄就行。

二、参加辅导团体

一旦决定“要好好过日子”,就要找个倾诉对象,跟过来人谈谈也许最有帮助。

三、阅读

初期的震荡过后,一旦重新集中心神开始阅读。阅读书刊--尤其是教你自助自疗的书籍--能予你启发,使你放松。

四、写日记

许多人把遭逢不幸之后的平复过程逐一记载下来,从中获得抚慰。此法甚至可以产生自疗作用。

五、安排活动

要想到人生中还有你所期盼的事,这样想可以加强你勇往直前再创造前途的态度。不妨现在就决定你拖延已久的旅行日期。

六、学习新技能

到社区学院去选一门新课,找个新嗜好,可以学打球。你可以有个异于往昔的人生,可以借新技能加以充实。

七、奖励自己

在极端痛苦的时刻,哪怕是最简单的日常事务如起床、洗澡、做点东西吃都似乎很难。应把完成每一项工作(不论多么微不足道)都视为成就,奖励自己。

八、运动

体力活动的疗效特别显著。有个中年女性21岁儿子自杀后便心神紊乱,无心做事。她听朋友之劝参加爵士乐运动班。后来,她说:“那只是跟着音乐伸展身子舒服些,心情也好多了。”运动能使你抛开心事,抛开烦恼,让你脚踏实地感受自己在做什么。

九、莫再沉溺

有许多人挨过了创痛期之后,最终会感到必须有所为,也许是创设有关组织,或写书,或是参与促请公众关注的活动。在这过程中会发现,帮助他人是很有效的自疗方法。

人人都想成功。每一个人都想获得一些最美好的事物。没有人会喜欢巴结别人,过平庸的生活。也没有人喜欢自己被迫进入某种情况。最实用的成功经验,就是“坚定不移的信心能够移山”。一位哲人曾说过:“走你自己的路,然后事情会和你相信的一样。”对任何一个人而言,信心是开启成功的钥匙。我们已经从挫折中慢慢走出来。我们已经觉得挫折不可怕,挫折可以战胜。但我们现在还缺乏什么呢?我们还缺乏从废墟中重建罗马的勇气和信心,只有具备了这两样,我们才能最终战胜挫折,实现“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成功模式。要最终战胜挫折,第一需要的是勇气,有了勇气才有信心,才会采取一系列行动。碰到挫折,我们既不要畏惧,也不要回避,而要勇敢去正视它并有打垮它而英勇拼搏的气魄。无论任何事情,只有勇敢地尝试,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收获。那些有成就的人都认为如果恐惧失败而放弃任何尝试机会,那么就不能进步。没有勇敢尝试就无从得知事物的深刻内涵,而尝试过,则由于对实际的痛苦亲身经历,而使得这种种的体验为将来的发展作铺垫和准备。在挫折面前,你表现得越懦弱,挫折就越欺负你,这样你就必失败无疑。

5.成功最重要的品质

谦逊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实则很难。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家孟德斯鸠说过:“谦虚是成功者不可缺少的品德。”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话虽然质朴但却是真理。谦虚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一个人具有特殊的魅力。一个谦虚的人,他的周围总是聚集着许多朋友,他总是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古今中外历史上那些成就大业者,除去自身的能力外,无不是虚心向书本、向别人学习的典范。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它告诫人们要谦虚谨慎,不要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正像俗话所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联盟的战将杰克逊,更是以“天赋和谦逊”著称。还是在西点军官学校时,他便以谦逊著称。一次名叫“石城”的战役,本来是他指挥的,但他却一再坚持说,功劳应属于全体官兵,而不属于他自己。还有一例就是,在墨西哥战斗中,总司令斯哥托对他的指挥能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杰克逊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不过,杰克逊并不是视功名如粪土,从墨西哥战争开始时他给他姐姐的一封信中便可以看出,他充满了树立声誉、博得大众注目的信心,因为那个时候他只不过是一个空有其名的副官。在他后来的事业进程中,这位勇敢、谦逊而聪明过人的人,巧妙地运用了他向上进取的每一计划,使斯哥托将军对他大有好感,在他的手下,杰克逊得到了不断的提拔。对此,我们不难看出,杰克逊的谦逊的两重性与克里斯何等相似!这些人所不愿声张的,只是那些一定会为人所知道的事情。而当他的至关重要的功绩被人们忽略时,他们也会立即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标识自己的--只是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标识罢了。所以,只有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才会时时标榜自己做了什么,有时为了标识自己,甚至在大众面前掩饰自己的过失。像杰克逊、克里斯等伟大的人物则不同,他们都能超脱这种浅薄的虚荣,他们深知,人们所乐意接受和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一个有功绩而又十分谦逊的人,他的身价定会倍增。

对于谦逊,我们还要指明一点的是: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好的道德与才能,如果没有人知道,并不就是很好的回报。这不仅是在欺骗自己,也是在欺骗别人,更是对自己功绩的诋毁。所以,过度的谦虚并不是一种可取的美德。谦逊与恰当时候的自我标识相结合,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途径之一。谦虚的人恪守的是一种平衡关系,即使周围的人在对自己的认同上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也从不让别人感到卑下和失落,非但如此,有时还能让别人感到高贵,感到比其他人强,即产生任何人都希望能获得的所谓优越感。

另外,保持谦虚的品德对于人际交往也尤其重要。一个背着自负自傲沉重包袱的人,他的友谊财富必然少得可怜。这里,谦逊须以坦诚为基础,否则就难免陷入虚伪的泥潭。比如讨论问题时,明明自己有不同意见,为表谦逊而不明白说出,或者吞吞吐吐,言而不尽;对方批评自己时,当面唯唯称是,背后却又发牢骚。再者,还应划清两个界限。一个是谦逊与虚荣的界限。如果一个人故作谦逊姿态,以求得到“谦逊”的美誉,就是虚荣的一种常见的表现。这种虚荣心一旦被对方察觉,还哪里会有愉快的交往可言?再一个是谦逊与谄媚的界限。有些人在交际时爱对对方说一些言不由衷的溢美夸饰之词,以为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彬彬有礼,谦恭而有教养,殊不知,过分溢美,迹近谄媚。虽说谄媚“也可造成协调,但这种协调是借奴性的无耻的罪过或欺骗所造成的”。

古人有“满招损,谦受益”的箴言,忠告世人要虚怀若谷,对人对事的态度不要骄狂,否则就会使自己处在四面楚歌之中,被世人讥笑和瞧不起,这样处世,怎么能使自己有进步呢?一句话,谦虚是通往成功和赢得人们尊重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6.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敢于承认不如人,其实就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是一种期待成长的勇气,每个人都有长有短,真正看清这一点,你才能最后胜于人。

王静常常觉得自己在很多地方不如人。在家务上,不如勤劳能干的主妇;在工作上,不如善于察言观色的同事;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甚至不如妹妹;在新知识的运用与掌握上,不及同学的迅速灵敏;碰到复杂事物,又缺乏长辈的精明练达、长袖善舞;最糟的是遇到紧急情况缺乏应变能力,反应迟钝,甚至明明稳操胜券的事情,却偏偏输得干干净净。朋友对王静说:“你不用和我吵,你根本吵不过我,你吵你准输。”王静想想也觉得有道理,自己口讷,碰到情急的事情,往往张口结舌,而且失却判断,根本忘记事情的核心点及对方理输的着急,莫名其妙地被对方的声势所压倒,真是窝囊。

调子放得最低最低,心态修炼得最静最静,经历了几番风雨几轮挫折,渐渐地,王静也想明白了,一个人不可能处处胜于人,有得必有失,样样齐全了,你也许会遭到更大的、意料不到的天灾人祸。

就像小病小灾缠绵一生的人,往往安享天年,而无病无痛、大红大紫的人常常遽祸忽至,遂不及防。命运往往是无常的,做什么都要留有余地。其实,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敢于承认自己不如人,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自信。只有敢于不如人,才能胜于人。天外有天,楼外有楼,一个人怎能时时处处胜过所有的人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优势,也都有自己的缺点与短处,扬长避短才算机智,拿自己最不擅长的柔弱之处去硬碰别人修炼得最拿手的看家本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人会有各种潜能与优越,但你不可能在所有地方都有机会发挥出来,你只能在一个地方用足你的力气,在你没有用力气的地方,在你无暇顾及的地方,你必然不如那些在这地方用足力气的人。你的精力有限,机遇也有限,因此,你能如人的地方肯定很少很少,而不如人的地方绝对很多很多。只有对这一点看明白了,你才有从容的心态,也才能真正地如人了。

7.做一个善于自我审视的人

有一个青年总是好运连连,有一天在街角的小店借用电话。他用一条手帕,盖着电话筒,然后说:“是王公馆吗?我是打电话来应征做园丁工作的,我有很丰富的经验,相信一定可以胜任。”电话的接线生说:“先生,恐怕你弄错了,我家主人对现在聘用的园丁非常满意,主人说园丁是一位尽责、热心和勤奋的人,所以我们这儿并没有园丁的空缺。”青年听罢便有礼貌他说:“对不起,可能是我弄错了。”跟着便挂了电话。小店的老板听了青年的话,便说:“你想找园丁工作吗?我的亲戚正要请人,你有兴趣吗?”青年说:“多谢你的好意,其实我就是王公馆的园丁。我刚才打的电话,是用以自我检查,确定自己的表现是否合乎主人的标准而已。”在生活中,不断作自我反省,才可以令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自省就是反省自己,只有这类人才能成功。

一般地说,自省心强的人都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劣,因为他时时部在仔细检视自己。这种检视也叫做“自我观照”,其实质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身体之外,从外面重新观看审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为最佳的选择。这样做就可以真切地了解自己了,但审视自己时必须是坦率无私的。

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失败,因为他们会时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在哪里?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选择提供依据。

培养自省意识,首先得抛弃那种“只知责人,不知责己”的劣根性。当面对问题时,那些总是失败的人总是说:“这不是我的错”、“我不是故意的”、“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这不是我干的”、“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不是我的错”是一种全盘否认。否认是人们在逃避责任时的常用手段。当人们乞求宽恕时,这种精心编造的借口经常会脱口而出。

“我不是故意的”则是一种请求宽恕的说法。通过表白自己并无恶意而推卸掉部分责任。

“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表明此人想借装傻蒙混过关。

“这不是我干的”是最直接的否认。

“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是凭借扩大责任范围推卸自身责任。

找借口逃避责任的人往往都能侥幸逃脱。他们因逃避或拖延了自身错误的社会后果而自鸣得意,却从来不反省自己在错误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了免受谴责,有些人甚至会选择欺骗手段,尤其是当他们明知故犯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罪与罚两面性理论”的中心内容,而这个论断又揭示了这一理论的另一方面。当你明知故犯一个错误时,除了编造一个敷衍他人的借口之外,有时你会给自己找出另外一个理由。

其次,培养自省意识就得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一直到晚上上床睡觉前,不知道要照多少次镜子,这个照镜子,就是一种自我检查,只不过是一种对外表的自我检查。相比之下,对本身内在的思想做自我检查,要比对外表的自我检查重要得多。可是,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你每天能做多少次这样的自我检查呢?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某一天我们没有照镜子,那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也许,脸上的污点没有洗掉;也许,衣服的领子出了毛病……总之,问题都没有发现,就出了门。可是,我们如果不对内在的思想做自我检查,那么,我们就可能出言不逊也不知道,举止不雅也不知道,心术不正也不知道……那是多么可怕!我们不妨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就是每当夜里刚躺到床上的时候,都要想一想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每当出了问题的时候,首先从自己这个角度做一下检查,看看有什么不对;而且,还要经常地对自己做深层次、远距离的自我反省。

最后,培养自省意识,就得有自知之明。就像最有可能设计好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一样,最有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但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然,古人怎么会有“人贵有自知之明”、“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之类的古训呢?自知之明,不仅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而且是一种高深的智慧。因此,你即便能做到严于责己,即便能养成自省的习惯,但并不等于说能把自己看得清楚。就以对自己的评价来说,如果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了,就会自大,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把自己估计得过低了,就会自卑,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只有估准了,才算是有自知之明。很多人经常是处于一种既自大又自卑的矛盾状态。一方面,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却又在应该展现自己的时候畏缩不前。对自己的评价都如此之难,如果要反省自己的某一个观念、某一种理论,那就更难了。

8.敢于向命运说“不”

当我们为渴望已久的东西付出很多的时间和心血,却发现自己依然与它失之交臂的时候,我们便常会想到命运。

命运,一种神秘莫测、若有若无的力量,总是在同我们的执著做着无休止的人生游戏。它就像一个无情的指挥棒,全然不顾我们的喜好,把我们推入一个个陌生的地方、危险的领域,让我们的生命起起落落。它又是张大网,我们被束缚其中,苦苦挣扎,刚刚感到有些光明,有些希望,却又立刻被它毫不费力地拉了回来。 UA2MjR1x4j4yTC5vNM9EGBuKkycRBTMznRL/sN28Ir42NuQ+rw/qOA+eu3WR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