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章

聪明的你可要懂得,该说的就勇敢地去说吧,不该说的那么我们绝对不可胡说。天下之大,谈话的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一定非要拿别人短处当作话题。有关别人的事情并非真实,也许还有很多隐衷。假如贸然把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当然不亚于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到时候,无法挽回。

这里有一个故事:一天,小李笑着对一位朋友说家里差点发生星球大战。原来他出差时,老婆把单位的同事(女伴)带回家做伴,可是,他们家的邻居,一天非常神秘地跟朋友的老婆说,你最近出门了么?我们是邻居,告诉你小心你老公哦!朋友的老婆很纳闷。这小子不会呀?不过前几天回娘家了一趟,心里打起了小鼓,追问道:说啊!怎么说半截话啊?他家的邻居左顾右看后说:我看到你们家阳台上那天有个长发女人在梳头。小李的老婆一听急了。火冒三丈打电话,把朋友说得云山雾罩的。回到家,不冷静的妻子立马开庭审判,小李满身是嘴地解释,眼看就要爆发战争了。一个电话,烟消云散。原来恰巧是小李老婆的同事打来电话,夫妻二人同时清醒,她就是那个长发女人,就在小李老婆回娘家的时候,那时的小李还在外地。小李这个气呀!气的是在与无聊的人做邻居。

第三,不要展示自己的优越。

有些人动不动就提到自己或家人的辉煌业绩和显赫地位,向同事们炫耀,这将会伤害同事们自尊心,从而引起大家的不快,进一步导致了对你的厌恶、反感和疏远。时间一久,同事也会觉得你会“高人一等”、“异于常人”,因此,就会把你摒弃在他们这些“常人”的圈子之外,冷漠你,孤立你。

在同事中间说话的语气应当以谦和淡雅为主,切不可口气傲慢。这样才能在同事当中显出你具有良好的品质,沟通与交流就会轻松自如。

同事之间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嘴巴要甜,舌头一定要多绕几个弯,不可妄自尊大,出口伤人。要把人当人看。但不管到何时,都要记住大师海德格尔的名言:语言是人类的栖居之地,要做个会说话的人。

要想掌握好表达的技巧,那么需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增加自己的文化休养,拓宽自己的视野。

3.说话方式很重要

办公室是一个大家庭,作为家庭成员的同事之间难免产生磕磕碰碰,也自然免不了同事的挑剔和非议。但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做事,低头不见抬头见,一旦撕破脸皮,闹僵了,以后要再进行交谈就难了。因此,与同事说话,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据调查显示,一个人最令同事们反感的表现通常有以下几项:

1.缺乏耐心。

对方诚恳地向你征求意见或诉说苦闷,你却显出一副事不关已,不感兴趣的样子。

2.得理不饶人。

同事已经为自己的一个小疏忽,或一时失口的冲撞再三道歉,你却仍然四处抱怨,骂骂咧咧。

3.唯我独尊、

总是自以为是,容不下任何批评建议,有时还纵容自己的怒气,毫不收敛地向不相关的同事发脾气。

没有人要求你一定要与同事成为肝胆相照的知心肱,但“同事,同事”因只要有“一起共事”的一天,就要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一般而言被他所愉悦接纳的谈话方式有如下几种:

(1)耐心倾听。

为使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人们总爱侃侃而谈。同事之间相处也是如此。但若要同事能愉悦地接受你的观点,你就应该给对方把话说完的机会,因为他对自己的事情和自己的问题比你知道得更清楚,所以最好是向他提些问题,让他告诉你他认为什么是正确的。

如果你因不赞同他的意见而打断他的话,那是无益的。在他言之未尽的时候,他会对您置之不理,因此请耐心听他把话说完并尽量加以理解。要真心实意地听,要鼓励他把话说完。

法国哲学家拉罗什弗科尔说:“如果你想树敌,就设法超过自己的朋友;如果您要朋友,就请为朋友提供超过你的机会。”

我们应该谦虚,因为我们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总是想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微不足道的成绩,生活就太没意思了。最好是让别人讲话。请仔细想一想,我们有什么值得自我吹嘘的呢?

所以,如果想要人们依照你的观点办事,请遵照这条准则去做:“给他人多说话的机会,自己尽量少说。”

2.在争论中不抢占上风。

争吵的一个最终结果是,每人都更加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实际上在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你在争吵中占了上风,说到底你还是失败了。你将洋洋得意。但你的对手会怎样?他觉得低你一头,你伤了他的自尊心,他当然恼火。而被迫放弃自己观点的人从来就不改初衷的。

要想说服同事,并不意味着同他争论。说服人同与人争吵毫无相同之处。争吵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

我们应牢记这一点。在非原则争论中要给予同事们取胜的机会。佛祖说,不能以仇解忧,而应以爱消恨。误会是不能靠争吵消除的,它只能靠接触、和解的诚意和理解对方。

有一次,林肯斥骂一个年轻军官,原因是他同自己的一个同事进行了激烈的争吵。林肯说:“任何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都不应在和人争吵上浪费时间,这不是说他不应该允许自己发火和失去控制,而是说在重大问题上如果你感到你和对方都正确,那你就应该让步;在枝节问题上即使明明知道对方不对,也应让步。给狗让路总比让它咬你一口要好,因为即使把狗打死,也不能马上治好你的伤。”

第二条准则是:“在争论中取胜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在争论中占上风。”

3.主动承认错误。

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比让别人批评要心情舒畅。

如果你觉察到对方认为你有不妥之处,或是想指出你的不妥之处时,你就要首先自己讲出来,使他无法同您争辩。应该相信,他会宽宏大度,不计较你的过错,能原谅您。

蠢人才会试图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实际上大部分蠢人也正是这样做的。其实承认自己的错误,会使你比不承认错误的人高明得多。

有位与众不同的作家。他那尖刻的言辞常常引人发怒,可他具有化敌为友的非凡才华。当气愤的读者写信表示不同意他的观点并在结尾写上侮辱他的语言时,他通常这样回信:“你的信我已仔细拜读,我本人对自己的观点也不甚满意。昨天写下的东西今天不一定都喜欢。我高兴地了解到你对我所提问题的看法。如有机会到我们这里来,请顺便到我家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当人家这样对待你,你还能说什么呢?当你觉得自己正确并要别人承认你的观点时,一定要谨慎、策略;如果错了就干脆认错。这种方法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信不信由你,承认错误比为自己辩护心里更为舒畅。

所以,当您要同事接受您的观点时,请遵循第三条准则:“只要错了,就坚决承认。”

4.关心对方感受,莫让同事相形见拙

对方的感受关系到交谈能否顺利地进行下去。我们要时刻体现对同事的尊重和注意说话的礼貌,不要在说话中透着高人一等,聪明过人的姿态和模样。

周围有些人总喜欢夸耀自己,往往认为自己的学识、兴趣高人一筹。每遇同事,就迫不及待地大肆吹嘘自己的心得、经验,却不知这样常令一旁的同事不知所措。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视酒如命的人,如果知道同事不会喝酒,很可能会揶揄他一番:“你怎么不会喝酒,那人生还有什么快乐可言?”这话传到同事的耳里,肯定会让他感到不愉快的。

所以,每逢说话,不管是什么内容,都要注意别让他人产生自己被比下去的感觉。有一次,一位先生约了几个老同事来家里吃饭,这些同事彼此都是熟识的。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低潮的同事心情好一些。

这位同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公司倒闭,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困,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同事都知道这位同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同事因为目前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在场的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同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他提早离开了。

一出门,他就愤愤地说:“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说得那么神气。”

人人都会经历人生的低谷,人人都会遇上不如意的时候,这时,在失意的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无异于把针一支支地插在别人心上。既伤害了别人,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因此提醒你,与同事相处,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谈论你的得意时要看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慕眼光,更可以对路边的陌生人谈,让人把你当成神经病,就是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敏感,也最多心,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种伤害,这种滋味也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攻击性,郁郁寡欢是最普遍的心态,但别以为他们总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钻进到心底深处的对你的不满,你说得唾沫横飞,却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多划不来。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刻显现出来,因为他无力显现,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拖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主要目的是“看你得意到几时”,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事,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同事。

一个人在困难落魄时受到的侮辱和恩恩怨怨,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尤其是后来成就很大的人,他们会比常人有更深的感受。俗话说:“人在同情的扶持下,可以再度站起来。”的确,在人与人相处中,同情与恻隐是沟通相互关系的一座重要桥梁。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受父亲宠妾的奸计所害,流亡他国,在流亡诸国的时候,一次来到曹国,曹公因听说重耳的肋骨异于常人,非常好奇。为了证实传言,他便借机会偷看重耳洗澡,刚好负羁与叔瞻都在场,叔瞻心思较重,进言道:“晋公子重耳并非平庸之辈,一旦他回到本土,记起我们今日对他的无礼,势必兴兵前来报复,不如我们现在就除掉这个祸根。”但曹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并未将叔瞻的话放在心上。负羁回到家中后,因心事重重,脸色一直不太对劲。“朝中出了什么事,脸色这么难看?”他的妻子担心地问道。“唉,有句话:‘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天公子来访,国君对他极不礼貌,不巧我也在场,以后可能难逃劫数。”“唔!那就糟了!依我看,晋公子不出几年就能回到国内,在他登基的那天,跟随他的人必有重赏,而曾侮辱他的人必定要遭殃,曹国当然是首当其冲了,我认为你应先向公子表达友善的心意,或许将来能免此灾难。”他的妻子想出了这么个办法。他依计行事,便将黄金、宝物与食物一齐塞在壶中,派人将此壶送到重耳的住处。公子重耳非常感动,除收了食物外,黄金等宝物都退了回去。

不久,重耳由曹入楚,再由楚而漂泊到秦,在秦一呆三年。基于晋献公与秦穆公的良好关系,秦国君臣经过商量之后,全体同意助重耳返回国土。秦穆公以战车五百,骑兵二千,步兵五万的浩大军势攻入晋国,并且拥推重耳登上帝位。重耳即位后,果真派兵攻打曹国,并派使节到曹公处,命令他交出叔瞻,让大家明白大不敬的下场。另外又派一位使节通报负羁说:“我方即刻要攻入贵国,但当年你对我的心意,我至今未忘,为使你不受连累,希望你在你村子的入口处做一记号,我方军队绝不踏入半步。”曹国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携眷避难到负羁村中。

这则故事是奉劝各位在别人落难时,不要“势利眼”,不能落井下石。“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三十年河东四十年的河西”人家今天落难,明天可能就要发迹,祸与福、荣与辱、衰与兴的转换是谁也吃不准的。你要是毫无恻隐之心,势利待人,祸患迟早会降落到你的头上。对那些身处逆境的同事,不但不应对其冷言冷语,以轻蔑的眼光视之,更该有恻隐之心,好言相劝,热情勉励,给予精神上的抚慰乃至慷慨解囊都应在所不惜。托尔斯泰说过:“上帝有三个住处:其一是在天堂;其二是在慈善;其三是在富有恻隐之心者的心里。”一个人遭受挫折时的心理痛苦比生理上的疾病更难忍受,我们千万不能忽略日常生活中的恻隐之心和慰藉与同情的真正价值。

在与同事的交往过程中,关心他人的感觉是极为有益的一项,许多有才干的人,经常惯用这点,而获得莫大的功效。我们在与同事相处中,千万要多为他人考虑,说话留有余地,多关怀他人,多注意别人的感受。

5.好口才助你在新单位立稳脚跟

当你转到一个新环境中,面对的上司和同事都是陌生的,从事的工作也可能和你以往做过的不大相同,无形中给你的内心造成一种负担,仿佛人海茫茫,你却在一个孤岛上,不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投入人群之中并被大家接纳,掌握一定的说话方式,你便能在新单位中轻松找到立足之地。

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对新来的人或事都或多或少有些排斥心理。如果你聪明的话,首先就要抛开自己对他人的陌生感、畏惧心、戒备心。一方面,你要多多拜访你的新同事、新上司,多了解新单位的情况;另一方面,你必须专注地投入到你的新工作中。这样的话,你的新同事很快就会接受你,适应你。因为你的拜访说明你对他们有兴趣,愿意和他们相识、结交。同时你专心投入工作,也使他们认为你是个认真的人,并且很喜欢你的新工作,也表明你在各方面都力求和他们保持一致。他们会很快消除对你的排斥心理,你很快会同他们打成一片的。

当你转入一个新单位,适应新环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多和人们交流,多向新同事学习、讨教。通过你的话语,让你的新同事知道,你需要他们的帮助,你需要他们的友谊。如果你能做到这种程度上,那么还会有谁能拒绝向你伸出友谊之手呢?

“小杨,你好!冒昧打扰实在不好意思。不麻烦你吧?我也没什么事情,就是来你这儿随便坐坐。我刚来新单位,也没有熟悉的朋友。我们在一起工作,所以就不自觉地走到你这儿来了。”“平时上班,忙忙碌碌,也没空儿深谈。你来这个城市多久了?你对这儿一定很熟悉吧?”“小朱,找你真难呀!原想着你是单身,家在外地,我也刚来此地,正好是个伴儿。没想到,找你几趟都不在,今天终于‘逮’到你了”。“原来,你的业余生活还挺丰富的,桥牌、麻将、钓鱼、下棋样样都会。杀一盘怎么样?让我也好向你学几招。”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只要你态度诚恳、虚心并主动向他人伸出友谊的手,你的新同事也一定会张开双臂欢迎你的。

6.荣升“领导”说话学问大

现代社会,有德有才之士被提拔到更高的职位是很正常的事。在被提拔之前,或许是个芝麻大的小官,或者只是个普通职员,话说得好不好,对你的影响不太大。可情况不同了,你成了领导,成为别人的上司,你说出来的话,要影响到很多人。所以尽快学会说话是你当领导的必修课。

当你被提拔之后,原来的上司或许成了你的同事,而原来的同事成了你的下属,这种变化使得你与他们之间突然有了一种很微妙的距离感。这时你如何说话才能尽快打破这种局面,使你们相应适应呢?

1.对旧同事、新下属的说话技巧

“说实在的,我以前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会当官,所以对上边的这个任命,我也感觉挺突然的。如果大家信任我的话,我一定争取当好。俗话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原来也是平头百姓,对大家的生活和难处都很了解。我希望自己有能力改变这种状况。”

“前不久,新的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确定我分管基建后勤工作。这是关系每一个人生活大计的工作,人总离不开吃喝和住房。所以我决心尽我所能把这个工作做好,尽量让每一位职工消除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

“以前我们大家是同事,在一起相处得非常愉快。现在虽然没有机会多和大家热闹,但我们的关系还和过去一样是平等的。希望大家在工作中多支持我,工作之外,和过去没有任何区别。你们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可随时提出来,有什么建议和不满也随时反映,我一定会尽自己的能力尽快地给予解决。”

如果你是通过竞争取得领导职位的,那么你可以这样说:“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实现我在竞选中的承诺的。”

“希望大家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希望大家配合我把工作做得更好!”

2.对新同仁说话的技巧

“各位原来都是我的上级,曾经多次鼓励我要争取上进,并且给了我许多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的机会,也正是有了各位领导的提携,我才在众多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得以提升。”

“我很感谢各位对我的扶持和帮助,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给我以帮助和指导。”

“拜托各位,多多指教。”

总之,你千万不能因为成了领导就盛气凌人,照样要表现出谦逊有礼。

3.对新上司的说话技巧

除非你有一天成了老板,要不然你就必须面对你的上司。那么面对你的新上司时,你该怎么说呢?

“谢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会加倍努力工作的,绝不辜负领导对我的希望。不过,我初到新岗位,许多东西都还不熟悉,还希望领导能多加指点,我有什么考虑不周的地方,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没有一位上司喜欢盛气凌人的下属,那样他会感到他的位置受到威胁,以后你再想升迁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7.出动“糖衣炮弹”俘获领导的心

领导握着你的皇粮俸禄,和这样的人说话,就不要信口开河了。在开口之前,最好给自己的嘴巴涂上香甜的“蜂蜜”,让“高高在上”的领导成为你的“糖衣炮弹”下的俘虏。

很多人因为自己没有显赫的地位,事业上也没什么成就,就成天唱高调地说自己怀才不遇是因为不屑于人谄媚,轻视甚至批评别人既有的成就,而事实上,这些人多属无法出人头地之辈。

讨厌别人赞美自己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有,其内心的本意也必不尽然。

曾经叱咤风云一世的拿破仑,就有过这么一段历史。

拿破仑是非常讨厌别人拍他马屁的。有一次,随从之一对他说:“将军!您最讨厌别人对您拍马屁吧!”拿破仑笑着回答:“是的,一点也不错!”

事实上,这不就是那位随从一记响亮的“马屁”吗?

赞美别人,恭维别人,就算是对人“拍马屁”好了!其实这是人际关系中至高无上的“手段’,而且这种美丽的言词又是免费供应的;如此“于人有利、于己无损而有利”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赞美是一种博取好感和维系好感最有效的方法。它还是促使别人继续努力卖命最强烈的兴奋剂,这是由人性的本能所决定的。要想同领导搞好关系,就必须学会这一招。

1.赞美中表示羡慕

人类彼此所羡慕的东西,都是他们渴望得到而得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代表了某些公认的重要价值,因此,羡慕者的目光总会带着敬慕,而受到羡慕的人则会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优越感。

羡慕会增加赞美的效果。因为赞美可能只是表面之辞,羡慕则流露出下属对其所赞美的领导的心理认同,更显示出自己的真诚。

例如,你可以这样说:“李总,听说你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呀,我要是有这么个有出息的儿子,我这辈子也就满足了。”这肯定会让老板感到十分的得意和满足。

2.赞美中表示钦佩

赞美领导是“同甘”,而表示钦佩则带有某种“共苦”的意味,它更能深入领导的内心,打动他的情感。

几乎所有领导的成功,都要付出超出常人的艰辛和无奈,而这些艰辛和无奈却常为下属所忽视。他们对领导大加赞美,其实只是赞美他所收获的东西,如权力、地位、名誉等,而往往忽略了其本人的价值,所以尽管溢美之辞颇多,却很少能说到他的心坎上。

赞美中表示钦佩和理解,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赞美和同情他的奋斗历史。

例如,你可以说:“您这些年可不容易呀!”“凭您工作的那股认真劲儿和这些年的成绩,不提您提谁呀?提谁都难服大家的心。”这些话会让领导感到你是真正理解他的人。

3.赞美中表决心

赞美,是针对过去的;而表决心,是面向未来的。你能对未来充满决心,意味着你对领导的过去亦持肯定态度。较之赞美,对领导表决心是更为积极的,确切地说,它是对领导表示忠诚的一种方式。

例如,你可以这样说:“跟着您,我们觉得工作的劲头儿更大了”等等。这些话表明你既承认了领导的权威,又愿意保持对他的忠诚,这是领导最希望看到的局面,你的这种表达他自然会十分欢迎的。

在职场,会说奉承话的人,往往比较吃香。尤其是当领导的听到别人的奉承话时,心里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因此,说奉承话是职场生存所必备的技巧,奉承话说得得体,可使你春风得意。

8.拒绝而不伤人,领导好过自己好过

如何拒绝领导委托的事情,既不让领导失望,也不让自己难过,是很需要口才的。

当领导委托你做某事时,你要详加考虑,这件事自己是否能胜任,是否不违背自己的良心,然后再做决定。如果你认为这是领导委托你的事不便拒绝,或因拒绝了领导会不悦,而勉强接受下来,那么,你此后的处境就会很艰难。等到因畏惧领导报复而勉强答应,答应后又感到懊悔,这时已太迟了。

尽管部下隶属于领导,但部下也有独立的人格,不能什么事都不分善恶是非去服从。部下并不是奴隶。倘若你的领导以往曾帮过你很多忙,而今他要委托你做无理或不恰当的事,你更应该毅然地拒绝,这对领导来说是好的,对自己也是负责的。

当然,拒绝更要讲究方法,采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上司接受,这里面也是很有学问的。

1.触类相喻,委婉说“不”。

当领导提出一件让你难以做到的事时,如果你直言答复做不到时,可能会让领导损失颜面。这时,你不妨说出一件与此类似的事情,让领导自觉问题的难度,而自动放弃这个要求,这是最好的说服方式。

甘罗的爷爷是秦朝的宰相。有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花园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

“爷爷,您碰到什么难事了?”甘罗问。

“唉,孩子呀,大王不知听了谁的挑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

“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他眼睛一眨,想了个主意,说:“不过,爷爷您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您上朝吧。”

第二天,甘罗就替爷爷上早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

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

甘罗说:“大王,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哪能生孩子?”

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甘罗的爷爷作为秦朝的宰相,遇到了皇帝的无理要求,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拒绝。甘罗作为一个孩童,能如此得体地拒绝秦王,并让秦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无理要求,实在是大出人们的预料。也正因为如此,秦王才有“孺子之智,大于其身”的叹服。

2.佯装尽力,不了了之。

当领导提出某种要求而属下又无法满足时,设法造成属下已尽全力的错觉,让领导自动放弃其要求,也是一种好方法。

比如,当领导提出不能满足的要求后,就可采取下列步骤先答复:“您的意见我懂了,请放心,我保证全力以赴去做。”过几天,再汇报:“这几天XXX因急事出差,等下星期回来,我再立即报告他。”又过几天,再告诉领导:“您的要求我已转告XXX了,他答应在公司会议上认真地讨论。”尽管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但你也会给领导留下好感,因为你已告诉他你在“尽力而做”,领导也就不会再怪罪你了。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总是念念不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回音,就会认为对方不重视自己的问题,反感、不满由此而生。相反,即使不能满足领导的要求,只要能做出些样子,对方就不会抱怨,甚至会对你心存感激,主动撤回已让你为难的要求。

9.触龙说赵太后,劝谏的榜样

无论你的出发点是什么,给上司提意见都不是令人愉快的事。俗话所说的“忠言逆耳”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如何在提意见时做到“忠言不逆耳”,值得职场人士好好揣摩。

战国时候,秦国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要赵国送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方肯发兵。但赵太后执意不肯,虽然满朝文武都极力劝谏,仍无济于事。最后赵太后干脆宣布:“谁要是再来劝我,我就吐他的脸。”

后来左师触龙求见,太后知道他也是来规劝的,于是满脸怒气地等他来。触龙慢慢地走到太后面前,请罪说:“我的脚有点毛病不能走快,因而好久没有来看太后,却心下惦念,故今特来拜望。”太后见此便说自己现在也得靠车行车。触龙又问了太后饭量等其他一些情况,这段家常话使太后的怒容全消。

之后,触龙又求太后允许他的小儿子在王宫卫队里当一名卫士。太后满口答应,并问触龙儿子多大岁数了。触龙答曰:15岁,并说要在死之前为儿子安排好立身之处。太后见此便问男人是否也疼爱孩子。触龙曰:比起女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触龙顺便问太后疼爱燕后(赵太后之女)是否甚于长安君。太后答日:比不上长安君。由此,触龙强调说父母疼爱孩子应为他们的前程着想,并举例说赵太后自己当年与燕后分别,难舍难分,依依惜别,但每次祭祖的时候,却祷告让燕后留在燕国,不要回来,以使其子女世世代代为燕王。说完这番话,触龙反问太后:您这样做,不正是为燕后的长远着想吗?太后点头称是。

此时,触龙话锋一转,向太后道:自此三世之前,赵国内大夫升诸侯以来,每一代国王的子孙凡是封侯的,其后还有吗?太后摇摇头,触龙又问:不光是赵国如此,其他子孙受封的后代还存在吗?太后又搔搔头,由此触龙评论道:这是因为他们的地位显贵却没有功勋,待遇优厚却没有功绩所致。如今您给长安君以显贵地位,膏腴之土,却没有给他为国立功的机会,这样一旦太后不讳,长安君又何以使赵国自立呢?因此老臣认为你爱长安君却没有替他的长远考虑,爱长安君不及爱燕后深。

至此,太后完全接受了触龙的批评与劝说,便回答道:“好吧,就按你的意思。”之后为长安君准备了100辆车子使齐,齐国随即发兵救赵,从而退了秦国之军。

在这一事例中,触龙所以能够使赵太后改变初衷,同意将长安君送往齐国做人质,就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父母疼爱儿女的人之常情为契机,批评赵太后不为长安君的长远着想,会因疼爱一时误了一世。由于触龙深刻地体会到赵太后爱子心切,于是从聊家常开始,请示太后将自己的小儿子安排在宫中当卫士,到评论太后爱燕后与长安君的差别,到最后建议爱长安君应给他为国立功的机会,始终未探讨送长安君到齐做人质与退秦军的利害关系,恰到好处地既顺了太后的心意,又使太后接受了批评意见,不愧为忠言不逆耳的典范。

秦汉之际,刘邦率兵攻破函谷关,入咸阳,灭了秦朝。他进入秦朝皇宫,见宫室富丽堂皇,美女珍宝不计其数,于是流连忘返,想留在宫中,享受一下做皇帝的快乐。跟随刘邦出身草莽的樊哙,知此,气冲冲地责问:“沛公,你是想得天下,还是想当富家翁?此室中所有,皆秦所以亡天下也,沛公赶快回霸上,千万别留在宫中。”刘邦听了,大为反感,脸上露出不悦之色,不予理睬。不一会儿,张良也来对刘邦说:“只因秦王贪暴,不得人心,你才取得了今天的胜利,我们既然为天下除去暴君,理应以俭朴为本,现在刚进咸阳,若又像秦王一样享乐,岂不等于助纣为虚?况且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您能听从樊哙的劝说。”他们终于说服刘邦还军霸上,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张良与樊哙同为批评刘邦,但因两人说话的方式不同,而效果也大相径庭。刘邦率先破秦入关,正功成名就,春风得意之时,逆耳忠言是很难听进去的。而出身草莽的樊哙全然没有意识到这些,一阵反诘中含讥讽,令刘邦反感,故而对他的意见置之不理。而张良的批评则从分析秦为何灭亡和刘邦为何得胜入手,然后总结说明贪图享乐的后果,最后再肯定了樊哙意见的合理性。张良的分析恰到好处地扣住了刘邦的心理状况,强调刘邦所关心的成败问题,再加上语气委婉动听,虽是批评意见,刘邦也欣然接受。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够像触龙或张良那样通过间接的途径向上司自己的意见,不与上司发生直接冲突,意见反而更容易被接受。因为这样双方不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在理智的情况下,领导一般都会认真考虑属下的意见,如果他觉得自己的观点不合适,他会考虑放弃,从而采纳你的意见。可见,要想真正说服你自己的上司,还得靠自己的智慧和口才。

10.充分表现自己的特别之处

充分表现自己的特别之处,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显示创造力,超人一等的自我推销方式。

款式新颖、造型独特的物品常常是市场上的畅销货;见解与众不同,构思新奇的著作往往供不应求。新颖独特便是价值。物如此,人亦然。他人不修边幅,你则不妨稍加改变和修饰;他人好信口开河,你则保持沉默,保持神秘感,时间越长,你的魅力越大;他人总是扬长避短,你可试着公开自己的某些弱点,以博得人们的理解与谅解;他人自命清高,你应该尽力地建立一个可以信赖的关系网;他人虚伪做作,你要光明磊落,待人坦诚;他人只求可以,你则应全力以赴,争创一流业绩;他人对上级阿谀奉承,你却以信取胜。倘若用以上方法来表现自己,就一定可以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职场人士在推销自己的时候,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抓住自己最能打动别人的地方。

在一次“香港小姐”的选拔决赛中,为了测试参赛小姐的思维敏捷度和应对技巧,主持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难题:

“假如你必须在肖邦和希特勒两个人中间,选择一个作为终身伴侣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其中有一位参赛小姐是这样回答的:“我会选择希特勒。如果嫁给希特勒的话,我相信我能够感化他,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家破人亡。”这位小姐的巧妙回答赢得了人们的掌声。因为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如果回答“选择肖邦”,则答案没有特色,显得平淡;如果回答“选择希特勒”,则很难给予合理的解释。那位小姐选择厂出入意料的答案,又寻出了合理而又充满正义的回答,从而成功地推销了自己的特色,以幽默、机智给观众和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个例子,对于想在办公室追求成功的人来说也是有借鉴意义的。虽然不能照搬“香港小姐”的做法,我们还是可以像她特意吸引观众和评委注意的做法一样加强与领导接触和交流的,这样,才能让领导知道或感受到你所付出的努力。

工作中只会干不会“道”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领导所能目睹的你的工作最多限于“8小时以内”,在下属与领导分开办公的地方,领导对下属的工作了解就更少了。有些人只顾埋头工作,工作完成后一交了事,与领导交流很少,自己究竟加了几个班、费了多大劲、流了多少汗水、耽搁了自己多少事等等,如果你自己不主动说,而同事一般很少会在领导面前提你的情况,你所付出的汗水也就白白流掉了。这与老牛耕地情况不一样,老牛的一举一动,每一个步伐都能直接展现在扶犁者的眼前,哪头牛偷懒马上就会挨鞭子,哪头牛努力扶犁者也很清楚。聪明的下属要既会做又会说。让领导感受到你在背后付出的艰辛。会干又会说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关注。

11.为自己作积极的辩护

被上级批评或指责,虽然应该诚恳而虚心地听取,但并非说你一定要忍气吞声,不管他说得对不对都要一古脑儿接受,必要时应该勇于辩护,并且要作积极的辩护。

当上司指责你的时候,你是怒火中烧,忍气吞声,还是积极辩护?哪一种效果更好一点?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晋文公一次用餐时,厨官让人献上烤肉,肉上却缠着头发。文公叫来厨官,责骂他说:“你存心想让我噎死吗?为什么用头发缠着烤肉?”

厨官叩着响头,拜了两拜,装着认罪,说:“小臣有死罪三条:我找来细磨刀石磨刀,刀磨得像宝刀那样锋利,切肉肉就断,可是粘在肉上的头发却没切断,这是小臣的第一条罪状;拿木棍穿上肉块却没有发现头发,这是小臣的第二条罪状;捧着炽热的炉子,炭火都烧得通红,烤肉烘熟了,可是头发竟没烧焦,这是小臣的第三条罪状。君王的厅堂里莫非有怀恨小臣的侍臣么?”

文公说:“你讲的有道理。”就叫来厅堂外的侍臣责问,果然有人想诬陷厨官,文公就将此人杀了。

这显然是个冤案,厨官如果正面辩解或是忍气吞声,都可能会使晋文公火上浇油,怒气更盛而获死罪。因此,厨官采取了积极辩解的方式。当然,他的这种辩解是有技巧的。他装着认罪的态度供认了三条罪状,其实是为了澄清事实:切肉的刀如此锋利,肉切碎了而头发居然还绕在上面;肉放在火上烤,肉烤焦了而毛发犹存。这明显不合乎事理。至此,厨官已证明白己无罪,同时提醒晋文公,是否有人陷害自己?厨官的辩解顺其意,又能揭其诬,可谓灵活机巧。这种做法也是非常必要和适当的。

有时候,下属做错了事责任并不在于下属自己,大部分却是由于上级的缘故,这时应大胆辩解了。不辩解,只能使上级对你的印象更加恶化,而丝毫不会考虑到也有自己的责任。

所以,在工作中,同事之间,尤其是下级与上级之间,由于地位不同,而发生意见相左的情况时,不要害怕辩护会被认为是顶撞,应积极地说明理由,沉默不语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而难以化解。

辩解的困难点在于双方都意气用事,头脑失去了冷静。所以过于紧张和自责,反而会使场面更僵。因此越到这类棘手的对立状态时,更应该积极辩明,明确责任。其要点大概有以下几点:

1.不要畏惧。不必害怕声色俱厉的上级,越是嚷得凶的上级,往往心越软。

2.把握时机。寻找一个恰当的机会进行辩解也很重要。辩明应该越早越好。辩明越早,则越容易采取补救措施。否则,因为害怕上级责骂而迟迟不说明,越拖越误事,上级会更生气。

3.错误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

4.辩护时别忘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讲话。上级责备下级,当然是出于自己的观点。如果下级不了解这一点,一味认为自己受了冤枉,因此站在本身的立场上拼命替自己辩解,这样只能越辩越使上级生气。应该把眼光放高一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解释这件事,则容易被接受。 sPi+O7Y2yt1aGAQ4ExvUir91vsuE+Y88nwACwqcfThHyvMdbdJAGnMcgaCOAuE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