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让口才帮你结人缘
华业

第1章

人类社会交往活动是十分复杂的,既有经济活动,也有政治活动;既有公开活动,也有秘密活动;既有个人活动,也有群体活动……所有这一切社交活动,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承载着这一切,能够运用熟练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决定着社交活动的成败。

1.说话开好头,交谈重在礼

说话人人都会,只要开口。其实,这么认为也只是从说话的表面意思去理解的。在一些社交场合,许多人我们从未谋面,初次见面,说话不能问个好就没了回音,也达不到社交的目的。会说话要会开好头,开启适当的话题,打开陌生局面才是真的会说话。

交谈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情感的一种方式,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的一种工具。但是,想在交谈中把话说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使交谈充分发挥上述媒介作用,就应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交谈技巧。而与人交谈最困难的就是可以讲什么话题。

一般在社交场合中,交谈的第一句话是最不容易的。因为彼此不熟悉,不知道对方的性格、爱好和品性,又受时间的约束,不容许你多做了解,不宜冒昧地提出敏感话题。这时如果就地取材,即按照当时的环境寻找话题,似乎比较简单明确。

谈话的地点不同,当然说出的话也不相同,比如谈话地点在朋友的家里,或是在朋友的筵席上,那么对方和主人的关系可以作为第一句。

当然一个会说话的人,无论说的对不对,总是可以引起对方的话题,问得对的,可依原意急转直下,问得不对的,也可以根据对方的解释顺水推舟,也可使双方畅谈下去,像这些也是很平常的一些话语。

举一些例子来说:“听说您和某先生是朋友?”或是说:“您和某先生是同学?”还有一些话听起来尽管老套,可是能引起其他的话题,如:“今天的客人真不少!”“这种天气跑生意一定很辛苦吧?”就这样说到了天气,而且还把一些关切也引出来了,让人听了心里感觉特别的舒服,同时也开启了一个稳当得体的话题。

“谈话”也是非常注意礼节的。谈话的过程首先要表情自然,同时也要注意语言要有亲和力、表达要得体。说话时辅以适当的一些手势,但不能手舞足蹈,另外在谈话的时候也不要唾沫四溅。

在加入别人谈话时更要注意礼节问题。首先要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上去听。假如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在谈话当中有时候也可能会遇到一些事情,比如有事情需要出去,或是提前离开,这个时候,就应该向谈话对方说一声,以表示对他的歉意。

在谈话时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就是对于谈话的内容要注意有些事情最好是不要涉及到谈话的内容当中去,比如涉及疾病、死亡的话题,那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更不要涉及。与女性交谈时尤其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女性最忌讳年龄、婚否等这些问题,另外还要注意,不能询问对方一些关于私人生活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这些都是对人的不尊重。

还要注意的是在与女性谈话的时候个人外表一类话根本不能说,比如说对方长得胖、身体壮、保养得好这类的话。当然在与对方谈话的时候,可能有些问题对方不愿回答,这个时候就不要再问,如果再追问下去就有可能会让对方感到反感,这个时候学会机智一点,立即转移话题,对此表示歉意。

“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打搅了”等等这些词语在谈话当中也是避免不了的,当然在彼此见面的时候也要先说:“夫人(先生)好吗?”“孩子们都好吗?”这是针对一个家庭来说。当然还有一些适用于朋友之间的:“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您是什么时候来这个城市的?”“到这里多久了?”“您是什么地方人?”“你什么学校毕业的,哪一届的?”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有再见面的机会。”“再见,祝你周末愉快!”“请代我向全家问好!”这些都是常用的一些礼貌用语。

总之,会说话在于开好头,好的开头能使人兴致盎然,增进了解和友谊;而好的礼仪也会使交谈的气氛融洽,使彼此关系巩固,使你受人欢迎。

2.寒暄穿针话引线

与人交往,欲求进一步接触和发展关系就必须搭讪,必须造成一种亲密的感觉,通过搭讪等方式接受,从而了解和探得对方的信息。形成亲近感,就会更好的交流。

对陌生人也好,对熟人也好,只有用各种方式同别人接近,形成融洽的关系,才能达到交谈的目的。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只有建立好亲近的关系日后才会更加方便。

和陌生人搭讪,接近,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您是哪里人?”“哪个学校毕业的?”“听口音,你家是南方人……”。初次见面,这些都算是挺好的话题,以此作为开始,继续交谈下去就会容易许多。其实,这绝不是简单的寒暄,而是试探对方下一步态度的前哨战。因为出生地或者毕业于哪所大学,往往是形成一个人的判断标准的关键因素。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个人一齐出国旅行,其中一个服务于水产公司,另一位则是家具制造厂的职员,当两人进入餐厅吃饭,在长桌边坐下时,那位家具制造厂的朋友首先开口说道:“呀,这张椅子是法国制的,果然不错。”接着,当菜端上来时,水产公司的职员瞥了一眼,就立刻赞叹道:“用的鱼是上等,真想去问问厨师是哪里买的。”职业不同,对所看到的东西和判断的标准也迥然而异,从这个例子可以略见一斑了。

只要能抓住这种标准,以后要引出的话题就简单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妨用询问出生地或毕业学校的言语入手,这是顺利与别人交谈的第一步。推销员之所以开始时从毫无生意关系的话题谈起,无非就是为了想获知顾客的判断标准。

比如说,当你想求他办事的人与你开始谈话时,你不妨先聆听对方说一两分钟,然后问他(她):“听口音,你是XX地方人吧?”说中了,最好,即使不对也没关系,因为对方肯定会纠正道:“不,我是XX地方人。”

一旦获知对方的有关信息,事情就好办了,你可以充分调动有关知识,和他就这一话题攀谈下去:“我两年前也曾去过,你是哪个县的?”诸如此类与自己办事毫无关系的话题,如果有空,即使要谈上一阵也未尝不可。现实生活中,这种献殷勤、套近乎的方法常常用于求别人办事之中,一旦关系密切后,别人就是想拒绝你的请求也“却之不恭”了。

表面看起来,陌生人很生疏,与他接近难于上青天,其实不然,因为对方不了解你,同时也不好随便拒绝你。只要话语客气,礼貌表达,多在话里头抛几个“绣球”给他,自然关系就近了。

3.实话不一定要直说

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直言直语虽不失一种“可爱”的品格,但它有时又是一把伤已伤人的利刃。因此,要想在社交中左右逢源,就要把握说“实话”的方式,不要一味地直下去。

在生活和交往中,交谈双方彼此都希望对方能对自己实话实说。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出于顾及面子、自尊以及出于保密等考虑,实话实说往往会令人尴尬,因此,实话是要说的,却应该巧说。那么该如何才能把实话巧妙地去表达,说得既让人听了顺耳,又欣然接受呢?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由此及彼肚里明

两个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如果实话“实说”直接反驳就有可能伤了和气,影响团结。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这种方法,因为这样能避免这些麻烦。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事故中,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老赵左手指受了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厂长老李来病房看望时,谈到车间小刘和小孙两个年轻人技术水平较强,但组织纪律观念较差,想让他们下岗一事。老赵当时没有表态,只是突然捧着手“哎哟哎哟”大叫。李厂长忙问:“疼了吧。”老赵说:“可不是,实在太疼了,干脆把手锯掉算了。”老李一听忙说:“老赵,你是不是疼糊涂了,怎么手指受了伤就想把手给锯掉呢。”老赵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看问题,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哪。老李,我这手受了伤需要治疗,那小刘和小孙……”老李马上听出老赵的“弦外之音”,忙说:“老赵,谢谢你开导我,这件事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老赵把手有病需要治疗类比人有缺点需要改正,进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结合起来,既没因为直接反对老李而伤了和气,又维护了团结,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第二,抓住心理达目的

这就是要抓住人的心理,运用激将的方法,进而达到自己真实的目的。一位穿着华贵的妇女走进时装店,对一套时装很感兴趣,但又觉得价格昂贵,犹豫不决。这时一位营业员走过来对她说,某某女部长刚才也看好了这套时装,和你一样也觉得这件时装有点贵,刚刚离开。于是这位夫人当即买下了这套时装。这位营业员能让这位夫人买下时装,是因为她很巧妙地抓住了这位夫人“部长嫌贵都没买,我比部长有钱”的心理,用激将法巧妙地达到了让夫人买下时装的目的。

第三,藏而不露巧表达

运用多义词委婉曲折地表明自己要说的大实话。林肯当总统期间,有人向他引荐某人为阁员,因为林肯早就了解到该人品行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气地问他,怎么到现在还没结果。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朋友一惊道:“什么!那你也未免太严厉了,‘长相’是父母给的,也怨不得他呀!”林肯说:“不,一个人超过四十岁就应该对他脸上那副‘长相’负责了。”朋友当即听出了林肯话中有话,再也没有说什么。很显然,这里林肯所说的“长相”和他朋友所说的“长相”,根本不是一回事。林肯巧妙地利用词语的歧义性,道出了“这个人品行道德差,我不同意他做阁员”这句大实话,既维护了朋友的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实话实说”这句话近年来风行大江南北,传遍于长城内外。它不仅成了人们的共同话语,而且成了人们的共同心愿,成为当红的流行语和时髦词儿。

实话实说,大家都很赞成。但是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错综世故的社会环境,参差不齐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仅有实话实说还不够,应该加上“实话巧说”才更为完备。因为说实话要讲究艺术和技巧,顾及影响,追求效果,否则,会使得其反。说实话也要对时间、场合等因素加以分析和选择,否则即便是出于善意,有时也会语出伤人,从而结下怨隙,最终不欢而散。

古代就有实话巧说的例子,《战国策》中记载的《触龙说赵太后》,也是这样的典范。触龙这位忠心为国、善于进谏的老臣,希望赵太后把她宠爱的公子放出去砺炼,为国立功,将来才好在赵国安身。他很讲究说话艺术,先嘘寒问暖,再说到周围环境形势,需要人才,说得合情合理,丝丝入扣,赵太后居然转怒为喜,并接纳了他的建议,从而达到了自己说话的目的。

无论是和朋友相处,还是和同事相处,实话直说都会让事情变得尴尬,而只要稍稍注意说话的方式,用点小小的技巧,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有助于你和同事和睦相处。

4.幽默风趣皆大欢喜

幽默是人的思想、学识、智慧、灵感和修养,在语言或行动上的体现,表现为一种轻松的方式。恰到好处地运用好幽默,能使交往变得和谐,洒脱和丰富,幽默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优秀,健康的品质。在交往中应该尽可能地运用幽默。

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想回一趟四川老家。在他临行前,他的一个学生设宴为张大千先生送行。宴会上邀请到了梅兰芳等诸多社会名流。

宴会刚刚开始的时候,张大千先生站了起来,向梅兰芳先生敬酒,他说:“梅先生,你是个君子,我是个小人,所以我先敬你一杯。”

梅兰芳不知其意,就笑着问道:“此话怎解?”张大千先生笑着说:“正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你是个君子--就只管动口,我是个小人--就只管动手了。”张大千先生用幽默的语言使在场的所有宾客都为之大笑,也使所有宾客都从由衷佩服他的风趣幽默。

在社交中,如果你与人初次见面,幽默的谈话会让你赢得对方的好感;当双方发生矛盾的时候,幽默的谈话会冰释前嫌。具有幽默感的批评性谈话,也会使人欣然接受。工作之余,来点幽默的笑话,使人的精神得到休息。总而言之,幽默可以说是生活社交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一个人在生活和交往中,能不能有影响力,使人一见如故,让你的朋友从心眼里折服,幽默是一项重要的交友艺术,这也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体现。如果一个人在言谈举止方面,语言和行为有较丰富的幽默感,他就会具有独特的社交风度与魅力,他和周围的人一瞬间就能和谐相处。幽默往往是有知识、有修养的表现,是一种高雅的风度。人们大都喜欢幽默,也希望自己变得幽默一点。

幽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豁达与大度。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被称为一代幽默大师。林语堂即使在很大的压力之下,也能保持自己的幽默感。1954年,林语堂出任南洋大学校长之后,一些人想把他弄下台。新加坡的许多报纸都攻击他,小报更加恶毒,有一家小报竟然刊出一个人的照片,加以说明是“林语堂的兄弟,是一个吸毒的挖坟墓的人”,他的女儿看了十分生气,对他说:“他们怎么可以这样胡闹!”林语堂把报纸接过来一看,微笑道,“面貌倒有点像我”,若无其事。

幽默,可以表现人的性格与风度。一代伟人毛泽东,性格鲜明,语出不凡,直到晚年还是风范犹存。1976年1月,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儿子戴维?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的女儿朱丽?尼克松这一对夫妇来华访问,83岁高龄的毛泽东当时连端碗喝药都很困难了,还是接见了戴维夫妇。他俩进入会客室,见到毛泽东的头依靠在沙发上的情景,双眼凝视,一时语塞,毛泽东首先打破了这种沉寂:“你们在看什么?”戴维忙回答:“我在看您的脸,您的上半部很……出色。”毛泽东诙谐地借题发挥:“我生着一副大中华脸。中国人的脸孔演戏最好,世界第一。中国人什么戏都演得--美国戏、苏联戏、法国戏,因为我们的鼻子扁。外国人就不成,他们演不了中国戏,鼻子太高了,演中国戏又不能把鼻子锯了去。”耄耋之年,重病之躯,仍然妙语频出。

幽默,能够化解生活的矛盾与尴尬。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一生以交朋友为乐。有一次他又和朋友长时间闲谈。他妻子等得很不耐烦,大喊大叫后将一盆水泼到苏格拉底头上,这时苏格拉底并没有发火,而是高兴地对朋友说:“我早就预料到,雷声过后就是倾盆大雨。”幽默的语言,逗得朋友们捧腹大笑,他的妻子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有位男同胞酷爱写作,向来懒得搞家务。她的妻子对他说:“你是懒呢还是有病呢?如果是懒从今天起我们分担家务,如果有病就心甘情愿服侍你一辈子。”这个朋友慢条斯理地回答:“懒--病”。其妻拿他没法,只好承担家务。

调侃式的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剂。一个棋迷,棋艺不高,但爱棋如命,与人下棋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有人问他战果,答曰:“第一盘棋我没赢,第二盘棋他没输,第三盘我没有让他,杀得十分激烈,最后,我说和了算了,他还不肯!”这种死爱面子的调侃让人捧腹,却不讨厌,语言中透出一股调皮的可爱。

鲁迅可称得上是杰出的幽默大师。在鲁迅的许多讲话和文章中,机智幽默、意味深长的话俯拾皆是,在让人发笑的话语中,闪烁着他那所向披靡的战斗锋芒。可以说,鲁迅的幽默是他的说话和文章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鲁迅在讽刺一些假道学的伪善的嘴脸时,有过这样的话:“现在的所谓‘人’,身体外面总得包上一点东西,绸缎、毡布、纱葛都可以。就是穷到做乞丐,至少也得有一条破裤子;就是被称为野人的,小肚前后也有了一排草叶子。要是在大庭广众之前自己脱去了,或是被人撕去了,这就叫作不成人样子。虽然不像样,可是还有人要看,站着看的人有,跟着看的也有,绅士淑女们一齐掩住了眼睛,然而从手指缝偷看几眼的也有,总之是要看着别人的赤条条,都小心着自己的整齐的衣裤。”

这里,鲁迅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地讽刺“绅士淑女”假正经的虚伪面目,使幽默表现出了极佳的效果。

说话风趣,是人的幽默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同时,它也能给说话者带来诸多裨益。

说话风趣,可以使尴尬难堪的交际场面变得轻松和缓,能消除拘谨或不安,使谈话气氛活跃,前美国总统里根就任总统后,第一次访问加拿大期间,他向群众发表演说,可这时许多举行反美示威的人群不时地打断这位总统的讲话。陪同他的加拿大总统埃尔?特鲁多显得很尴尬,里根却面带笑容地对他说:“这种事情在美国时有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他们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里根幽默、风趣的话语,使紧皱双眉的特鲁多顿时眉开眼笑了。

谈吐幽默,可以使朋友之间的交往得到美的享受。如果我们的生活多点幽默,多点笑声,就会消除人们的烦躁心理,保持平衡的情绪。说话,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它不应该让人感到紧张、费力,而应给人一种舒适轻松之感。

如果我们想在社交生活中给朋友一个良好印象,就得借助幽默力量,不论做客或是待客,我们都要尽力以此待人,把幽默力量反映出来。一个面无表情或是神情抑郁的人,绝不会比一个面露微笑、神采飞扬的人更受欢迎。

无论在什么社交场合,幽默都会成为人与人的沟通桥梁,并且使它富有人情味。

在社交场合,当你看穿朋友的想法时,不妨神色自若然后轻松地使用幽默力量。西方著名喜剧女演员卡洛,有一次坐在某餐厅里午餐,这时有一位老妇走向她的餐桌,举起手来摸摸卡洛的脸庞。这位老妇的手指滑过她的五官,带着歉意说:“我看不出有多好。”“省省你的祝福吧!”卡洛说:“我看起来也没多好看。”卡洛这一妙语,打破了双方的尴尬局面。

生活中处处有幽默,幽默的力量使我们在交往中时时都魅力四射。不论在交往还是在生活中,幽默都能帮你处理困难的话题和情况。当你想表达的信息是朋友不希望听到的,可能是涉及朋友痛处的地方,或者需要他们作较大的牺牲,或者会是朋友忌讳的话题,幽默的力量就会在这时发挥它的作用。它能给说话者力量,使朋友免于受到痛苦情绪的袭击,消除他们对禁忌话题所产生的紧张和不安。幽默可以制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使朋友置身其中,放松神经,舒展情绪。

幽默不能使人由矮变高,或由胖变瘦;也不能帮人付清账单,寻找食物;不能使你病痛马上痊愈;或你丢失东西的时候把它找回来,但是,幽默的人生,确实是其乐无穷。

如果你能轻松面对生活,富于情趣,你便会发现自己可以更好地与朋友相处。你也会发现幽默能帮你用妥善的方法对待朋友的某些不足之处。

以笑来面对生活,不快的情绪会随之消失。借助幽默,你就可以把琐细的问题摆在它适当的位置,看到它和你整个生活相比就显得很小了。你也会巧妙提醒朋友,这有助于他们轻松地面对事情,使他们重振精神。

任何足以使你轻松生活充满生气的话题,都可以拿来作为幽默的题材。幽默可以使你为朋友制造更好的气氛,使你的交往富于魅力,并改善你个人的情绪和提升自我形象。

5.有好情商说漂亮话

我们天天都在说话,可是并不意味每个人都能把话说得很好,会说话需要好的情商。

天天说话,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话说好。说话要有很好的情商,一个人即使不漂亮,但很会说话,同样会很受欢迎。

会说话,是要把话说的精干利索,令人回昧无穷。这是艺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有次问一个女孩子:“你读过《羊的门》吗?”她回答说:“最近没读。”实际上她没有读过这本热门的书,但是,听了她的话,谁还愿意揭她的老底呢。又有一次,有人问她:“你读过《奥赛罗》吗?”她说:“我没读过英文版的。”听了令人大生敬意,她这话有几层意思:她读过这部作品,而且她熟悉西方古代文学,文学造诣很深。

这就是一种社交艺术。

在交际中,每人都需要这样的“软着陆”的话题,又称“安全话题”或“公共话题”。比如说,可以谈论一下量子力学,这门学科里最有名的定律就是测不准定律,连爱因斯坦也不会轻易说懂。你完全可以用它作为一种“软着陆”的话题。当然你还可以选别人没听到过的,历史书上少有记载的人物来谈谈。在选这类“安全话题”时,千万要注意听众的身份。根据不同的身份选择话题,知识分子说些学术的内容,谈谈《红楼梦》,商业人士就说说经济学在就说学校,不可乱弹琴。

在与人交往中,要有好的情商才会漂亮的说好话,选好话题,选准对象,不仅可以使交往愉快,还会使人觉得你很容易交流,你会因此很受欢迎。当然,这全在于你自己的天赋和练习。

6.朋友交到外国去

中国的国门对外敞开,大街上见到外国人已经不稀奇了,但是如果和他们的交流只是局限在问路和打招呼上,显然不够。中外交流日益扩大到各个领域,和老外谈话也自然免不了因“人”制宜。

自从我国国门打开以来,中国与外界交往也日益密切,中国人到外国去,外国人也到中国来,与外国人打交道也会越来越多。

那么,同外国人在一起应该聊些什么呢?我们可以这样来说:

一、要选择外国人喜闻乐道的话题

虽国别不同,但诸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电影电视、风光名胜、旅游度假、烹饪小吃等话题,大都是感兴趣的。这一类话题,使人轻松愉快,因而受到普遍的欢迎。

谈论天气,或询问外地人对本地风土人情的印象也是不错的话题,如,“你来这里多久了?”“你在这里生活得习惯吗?”还有就是从询问对方籍贯入手,进而引导对方谈论家乡的风光与特产。同外国人交谈时选择这些话题,也是可行的。

应该注意的是志趣爱好不尽相同,话题也一样。同外国人交谈时不能不注意这一点。比如有人希望与外国人讨论政治,如果那人说:“我只喜欢历史学,从不研究政治学。”于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小陈是一位导游,他带过一个外国旅游团,其中有位老先生十分难侍候。不论你介绍什么,老先生都会蹦出一句“没什么了不起。”小陈一点不生气,反而热情地向对方介绍起了中国的家庭关系,特别是老年人受尊敬的情况。老先生很爱听,接下去就再也不为难他了。小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善于发现谈话对象的“兴趣点”,并且能够“对症下药”。

了解对方,是顺利进行交谈的前提。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公务繁忙,来去匆匆,可是有一些中国记者却经常能够见缝插针地同他侃上一通。侃的就是他酷爱的集邮。一番神聊之后,记者的专访也就同时完成了。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选准了话题。

二、要选择中外双方都熟悉的话题

与外国人交往,找到双方都熟悉的话题就等于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将大大地有助于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于人于己都可以扬长避短,至少不会使人感到难堪。

詹姆斯先生是位计算机专家。他来中国讲学,很受欢迎。有次在他的讲座中间休息时,一名年轻的中国学者虔诚地问道:“请问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究竟是因何坠毁的?”岂料詹姆斯好生尴尬,支吾良久说:“我实在抱歉,我不清楚……”原来这位专家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式的人物,对非专业的问题毫不关心。可见,与外国人交谈,不要选择人家不熟悉的话题。像那名年轻的中国学者的冒昧提问,实在叫人下不了台。

如果外国人主动谈起我们不熟悉的话题,我们应当洗耳恭听,认真请教,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主动同外国人谈论自己一知半解的话题。不然,非但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一家涉外宾馆的服务员,一天忙里偷闲,同一位德国的钢琴家拉开了家常。他告诉对方,自己很佩服德国人,德国的交响曲好棒。对方没想到他这么有水平,立刻对她刮目相看。他乘兴往下说:“我最喜欢你们德国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交响曲”。他张冠李戴,班门弄斧,只能贻笑大方了。

三、要回避外国人忌讳的话题

小方是一位大学生,有一次他和外籍老师交谈时,对老师说:“老师,我觉得你该减肥,那样会使你更健康。”结果,从此老师见他就冷淡了。人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小方选择了“老外”忌讳的话题。

通常下列话题在同外国人交谈时是不宜选择的:

1.过分的关心和劝戒。中国人提倡关心他人,外国人却强调个性独立,所以不能将中国式的关心和劝戒施之于外国人,否则就会出力不讨好。你问外国朋友:“吃过饭了吗?”你跟他打招呼“您上街去?”在他看来却你是被粗暴地干涉了他的个人自由,心里会说:“你管那么多干什么?”

中国的售货员被要求主动向顾客介绍和推荐商品,对“老外”来这一套可行不通。因为人家认为买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我们万一非跟外国人谈论这种话题不可,则要尽量讲得委婉一点。在语气上特别要加以注意,多用祈使句,不要让对方感到是在对他下命令。

2.个人的私生活。同外国人交谈,不得随便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经历、收人、住址以及其他家庭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外国人的服饰、住宅、家具、汽车等物品的价格、式样和产地也不要予以评论,它们均与收入有关,也属个人隐私的范围。

3.令人不快的事物。衰老与死亡、惨案与丑闻、淫秽的故事一类的话题格调低下,与外国人交谈时不宜触及。谈论这些即令人扫兴,又索然无味。中国人相见,往往要相互问候对方的身体状况如何,但是最好不要同外国人谈及这个问题,更不宜跟一位外国病人详谈他的病情。

4.议论他人。散布小道消息,评论同事的美丑、上司的好恶、女士的胖瘦、路人的衣着,谈论人际纠葛和他人的过失,都会被正派的外国人当作缺乏教养和不务正业。

小亚特别爱向领导打同事们的“小报告”,这一手使他颇受重用。当他调入一家合资企业不久,又向外方总经理如法炮制。人家根本不吃这一套,并且责问他:“你光盯着别人,自己的工作怎么能干好呢?”没几天,他就被开除了。

对外国人的政治主张、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个人爱好,不要妄加非议。当着英国人的面讥讽他们的女王陛下,告诉一位收藏家玩物丧志,都是失礼的。

还有,在交谈中,一旦遇到外国人回避或不愿继续的话题,要立即转移话题,必要时要向对方道歉。

上述几条基本原则,供大家在同外国人打交道时参考。重要的是在交往中灵活运用,因地因人制宜,这样才能应付自如。

7.这样说话不如无

人们谈话都希望谈得尽兴,聊得愉快,可是,有时候并不如此,而是会出现一些令人厌烦的谈话场面,使本来和谐的谈话气氛变得使人厌烦。

人们在交际中离不开交谈,但不可使人感到厌烦。那么在交谈中哪些方式不受欢迎,容易惹人烦呢?

一、喋喋不休、滔滔不绝的独白

许多人在交谈中,自始至终一人独唱主角,喋喋不休、滔滔不绝。这样其实不但不能表现自己的交谈口才,反而令人生厌。要知道池蛙长鸣,于事无补,而雄鸡则一鸣惊人。这就说明过多地“说单口相声”不能交流思想,不能增进感情。交谈时应谈论共同的话题,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意见,留心别人的反应,这样才能融洽气氛。正如亚历山大?汤姆所说:“我们的谈话就像一次宴请,不能吃得很饱才离席。”

二、尖酸刻薄、烽烟四起的争辩

交际中有时免不了争辩,但善意、友好的争辩更能促进彼此间的了解,活跃交际环境,起到调节气氛作用,有时一场精彩的争辩会令人荡气回肠,齐声喝彩。但是尖酸刻薄、烽烟四起的争辩会伤害他人,导致心情郁闷、令人望而叹息、敬而远之。因为尖刻容易树敌。如果一个人在言谈中出现四面楚歌、群起攻之的局面,他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三、逢人诉苦、博取同情的忆苦

在人生长河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困苦,但每个人对待的方式不同,有的人迎难而上,有的人知难而退,有的人却将苦难带来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别人,在众人面前每陈辛酸,以获同情。每个人工作上难免碰到一些挫折--进展不顺,遭人误解等,如果这样就经常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说工作太难做了,实在不想干了,一肚子的苦水。开始时,朋友也许愿为之排忧解难,想一些法子,给你鼓鼓气。但是每次相聚谈话都是如此,朋友们会就觉得你太没志气,简直就是一个“苦水瓶”,以后就会与你疏远。所以,交际中一味地诉苦会让别人觉得你没魄力,没能力,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尊重。

四、无事不通、无事不晓的逞能

言谈中,谈话的内容往往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古今中外、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般的话题。同时交谈是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方式,而不是表现学识渊博、见识广泛的舞台。如果你在交谈中表现“万事通”、“耍大能”,到时定会打自己的嘴巴。更何况老子曾说过:“言者不知,知者不言。”交谈中什么都说的人其实什么都不知道。“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孔子都会在两个小顽童面前碰了钉子,可见人千万不要耍能。

总之,在社交场合,诚实与热情是交谈的基础,用十分钟的时间听,再用十秒钟的时间讲,注意自己的话是否会引起反感。这样,你的话语才能精彩,你才能赢得更多朋友的尊重和帮助。

8.语言优美社交融洽

非凡的口才让我们易于和人交流,口才优美与否是社交成败与否的关键。有人妙语如珠,声如春莺,吐字清晰,婉转动人;有人结结巴巴,笨嘴拙舌,半土半洋,对比鲜明。所以,一定要讲究语言美,才是好口才。

口才在社会交往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本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在人的交往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口才是一种艺术,一种美。也是一种日常口语技巧。那些能言善辩,应答如流,表现了非凡口才的,那些音质优美,吐珠泻玉,言谈娓娓动听的,就会给人一种美感,使人乐于和他们交往。反之而言,口拙舌笨,结结巴巴,辞不达意,语无伦次;杂乱无辜或者是南腔北调,半土半洋,声音嘶哑发涩的,显然这些就会使人感到厌恶,不愿意与这些人接近。

谈吐口才是否优美,其直接会影响到社交的成败与否。同样的一件事,会说与不会说有很大的区别,一句话可以把人说笑,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恼,效果可以有天壤之别。举个例子:在某联欢晚会上,有一位女孩穿了一件新颖柔美的连衣裙,那款式和色彩都很招人注目,一位男孩看到后,欣赏之余不由得脱口说:“这件连衣裙多美呀!把人衬托得更漂亮了。”这位女孩听了之后,并不介意,却是有礼貌地应答:“是吗?谢谢你!”于是气氛就显得和谐欢融了。假如这位女孩不是这样说话,而是怀着反感,以粗话反击:“谁要你管,流氓!”这样说不定就会引起一场争吵,使气氛紧张起来。所以,在社交场合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说话得体,讲究语言优美。

在社交场合,把话说得更美,运用自己的口才帮助交际的胜利,可以从以下几条入手:

第一,说话要诚恳、亲切、谦虚、热情、生动活泼、富有风趣,这样才有吸引力,这样才能使对方喜爱听。

第二,最好是说普通话,力求规范化。最低要求的就是容易让人听懂,不致于产生误解。还要吐字清晰,声音悦耳,另外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第三,说话还要有一定的技巧,讲究方式方法,必须该含蓄的含蓄,该婉转的婉转,另外还要善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第四,说话要禁忌用教训人的口气,要多多运用商量式的口气。不要打断别人说话,也不要随意插话。

第五,说话要有一定的中心,题旨,不要信口开河,漫无边际,使人摸不着头脑。要简洁扼要,不要罗哩罗嗦,没完没了,使人感到非常地腻烦,不想再听下去。

第六,遇到不愉快的事,不乱发脾气,不说粗话,不强词夺理,冷讽热嘲,恶语伤人。要表现得有涵养。

第七,在社交场合,切忌任意贬低别人,揭人之短。应尽量避免谈到对方以前的过失,生理上的缺陷,或对方本人及亲属中的某些难于启齿的事。以免伤害对方,结下怨隙。

第八,对方和你说话时,要洗耳恭听,不要漫不经心,似听非听,在那里打毛衣、钩花边、看书报,或左顾右盼,哈欠不断。凡此种种,是对人不尊重的表现,易引起对方反感,以后再不愿和你交谈。

总而言之,谈话是人与人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一定要做到大方得体,语优言美。

9.称呼上面学问大

与人交往,“称呼”是门学问,也是避免不了的环节。社会在变化,重要称呼也在变化,使用恰当的称呼,能让你迅速打开局面。

“称呼”看似简单,却是复杂的事情。对于称呼,在以前可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在现代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要避免因称呼不当发生的不愉快。

1.日常惯用的称呼语

(1)亲属之间的称谓。亲属之间,对长辈应以亲属称谓相称,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舅舅等。称呼长辈的姓名、职务、身份、职业等都是不礼貌的。对平辈,可相互用亲属称谓或加排行序列称谓相称,如哥哥、妹妹、二哥、三妹等;夫妻之间可以姓名相称,俩人在一起时,可用昵称,但不宜在父母面前,孩子面前和公开场合使用;年长的平辈可直接称呼年少者的名字,若年少者已成年,则用亲属称谓较礼貌。对晚辈,可称呼其亲属称谓,也可直呼其名,这样显得亲切。但当晚辈有了他自己的成年晚辈时,直呼其名也就不妥当了。

(2)熟人之间的称谓。对关系较密切的熟人,可大致仿照自己亲属的性别、年龄、身份等来确定相应的称呼,还可以“姓加亲属称谓”、“名加亲属称谓”、“姓名加亲属称谓”称呼,如“王奶奶”、“李叔叔”等。

在一些正式、公开的场合,可以称呼熟人职务、职业,也可以“姓加职务、职业称谓”、“名加职务、职业称谓”、“姓名加职务、职业称谓”相称。如“赵厂长”、“向真校长”等等。

年纪较大、职务较高、辈分较高的人常对年纪较轻、职务较低、辈分较小的人称呼姓名,这种称呼明快直爽。反之,年纪较轻、职务较低、辈分较小的人对年纪较大、职务较高、辈分较高的人直呼姓名,则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不称姓而直呼其名,是最亲切、最随便的一种称呼。但这只限于长者对年轻人、老师对学生或关系亲密的人之间,没有这种特殊关系而直呼人家的名字就不礼貌,甚至还会使人生厌。

朋友、同学、同事之间,因为相处长了,称呼可以随便一些,可在姓氏前加“老”、“小”、“大”等,如“老彭”、“小陈”等。在人的亲属、职称、身份等称谓前,加上“老”、“大”等词,是更为尊敬的称谓,如老厂长、大姐等。对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可以在姓后加“老”字,如“李老”、“张老”等,这种称呼是很恭敬的。 Bu7YWh73cJy4J/7DIJUxxkK6FSUCKBh4GQo/kIrSO7IqgAHXtu3AOFUJxuveqfP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