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8章

你要切记:虽然你不能控制环境,使它事事尽如你意,但你却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你要跟自己说,我过得很好。这不是要你像阿Q般自欺欺人,而是要你调适心态,以便创出一番局面。要知道,整个抱着“还可以”心态的人,是很难有什么“很好”的成就的。

5.“这就是终局。”没有事情算是绝对的终点;任何事情都是过渡性的。这意思是说,每个结束都是新的开始。不要为过程所困扰,因为过程不是终点,更绝不是绝对的终点。这即古人所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而言之,你要把心灵的频率调好,以聆听辨别出积极消极话语间的差异,进而把后者逐出心灵之外。因为任何难题之解答,总是生于积极进取心态中的。

积极一点吧!做自己的主人,主宰自己的命运,挣脱外在力量的束缚,有效地处理你的问题,虽然有可能不能彻底解决,但加以处理,是利大于弊的。

15.培养积极心态十四之

消极心态是我们快乐、积极生活的大敌,我们应该摆脱消极心态,培养积极心态。

你必须培养积极心态,以使你的生命按照你的意思提供报酬,没有了积极心态就无法成就什么大事:

心态是你的心态,是你唯一能主宰的东西,主宰你的心态并且要用积极心态来引导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切断你与过去失败经验的所有关系,消除你脑海中和积极心态背道而驰的所有不良因素。

2.找出你一生中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并立即着手去得到它,借着帮助他人得到同样好处的方法,去追寻你的目标,如此一来,你便可将多付出一点点的原则,应用到实际行动之中。

3.确定你需要的资源之后,便制定得到这些资源的计划,然而所定的计划必须不要太过度,也不要太不足,别认为自己要求得太少,记住:贪婪是使野心家失败的最主要因素。

4.培养每天说或做一些使他人舒服的话或事,你可以利用电话、明信片,或一些简单的善意动作达到此一目的。例如给他人一本励志的书,就是为他带来一些可使他的生命充满奇迹的东西。日行一善,可永远保持无忧无虑的心情。

5.使你自己了解打倒你的不是挫折,而是你面对挫折时所抱的心态,训练自己在每一次不如意中,都能发现和挫折等值的积极面。

6.务必使自己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并以你的爱心、和热情发挥你的这项习惯,如果能使这种习惯变成一种嗜好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不能的话,至少你应汜住:懒散的心态,很快就会变成消极的心态。

7.当你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时,不妨帮助他人解决他的问题,并从中找寻你所需要的答案。在你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同时,你也正在洞察解放自己的方法。

8.改掉你的坏习惯,连续一个月每天禁绝一项恶习,并在一周结束时反省一下成果。如果你需要顾问或帮助时,切勿让你的自尊心迫使你怯步。

9.要知道自怜是独立精神的毁灭者,请相信你自己才是唯一可以随时依靠的人。

10.把你一生当中发生的所有事件,都看作是激励你上进而发生的事件,即使是最悲伤的经验,也会为你带来最多的财富。

11.放弃想要控制别人的念头,在这个念头摧毁你之前先摧毁它,把你的精力转而用来控制你自己。

12.把你的全部思想用来做你想做的事,而不要留半点思维空间给那些胡思乱想的念头。

13.使自己多活动以保持自己的健康状态,生理上的疾病很容易造成心理的失调,你的身体应和你的思想一样保持活动,以维持积极的行动。

14.增加自己的耐性,并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同时也应与不同种族和不同信仰的人多接触,学习接受他人的本性,而不要一味地要求他人照着你的意思行事。

注意以上十四点,并且时刻记得用这十四点来检查你的思想篕等,坚持下去,时日一长你便会成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16.积极心态帮你远离失败

你失败,可能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但是有一点是逃脱不了的,那就是你是用消极的心态来看待问题的,因为消极心态会使你失去自信,驻足不前……所以你想远离失败,那就保持积极心态。

在生活中,我们努力一段时间后,就会感到疲倦。然后就想半途而废。其实,上帝所赋予人的巨大精力绝不仅止于此。人只要多努力一点,就可以获取这些能量。只是我们多督促自己一些,便会发现自己潜藏着无限精力。一旦我们真正去推动自己,就能穿透疲乏的层面,发掘下面隐藏的潜力,必会得到惊人的效果。

全身心投入是我们推动自己,激发潜能的秘诀,但是我们很少全力以赴地去解决问题。通常只有到没有退路时才会全身心投入。如果你试着用全部心力去应付困难,你会对自身潜在的精神力量感到惊讶。

你真想去试试看吗?你真想要有战胜失败的力量吗?如果你真的去试,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应把困难当做机遇。戴高乐曾经说过:“困难,特别吸引坚强的人。因为他只有在拥抱困难时,才会真正认识自己。”这句话一点也没错。

你自己努力过吗?你愿意发挥你的能力吗?对于你所遭遇的困难,你愿意努力去尝试,而且不止一次地尝试吗?只试一次是绝对不够的,需要多次尝试。那样你会发现自己心中蕴藏着巨大能量。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只是因为未能竭尽所能去尝试,而这些努力正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仔细查看列出的失败清单,看看过去你是否已竭尽所能,像约翰托马斯那样努力争取胜利!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试试克服困难的第二个重要步骤是学会真正思考,认真积极地思考。我确信积极思维的力量是惊人的,任何失败均能通过积极思维来解决,你能以积极思维来解决任何问题。看一下这个故事吧!

有一个14岁的男孩在报上看到应征启事,正好是适合他的工作。第二天早上,当他准时前往应征地点时,发现应征队伍已排了20个男孩。

如果换成另一个意志薄弱、不太聪明的男孩,可能会因为如此而打退堂鼓。但是这个小伙子却完全不一样。他认为自己应可以动脑筋,他不往消极面思考,而是认真用脑子去想,看看是否有法子解决。于是,一个绝妙方法便产生了!

他拿出一张纸,写了几行字,然后走出行列,并要求后面的男孩为他保留位子。他走到负责招聘的女秘书面前,很有礼貌地说:“小姐,请你把这张便条交给老板,这件事很重要。谢谢你!”

这位秘书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因为他看起来神情愉悦,文质彬彬。如果是别人,她可能不会放在心上,但是这个男孩不一样,他有一股强有力的吸引力,令人难以忘记。所以,她将这张纸条交给了老板。

老板打开纸条,看后笑笑交还给秘书,她也把上面的字看了一遍,同样笑了起来,上面是这样写的:

“先生,我是排在第21号的男孩。请不要在见到我之前做出任何决定。”

这么一个会思考的男孩,你认为他得到这份工作了吗?相信不告诉大家,大家肯定也猜出答案了。

实际上,你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当你遇到问题时,一旦认真进行思考,便更容易找到解决办法。

当你思考问题时,一定要保持积极的思维,才会让每天都是愉快的,每件事都变好。

古人云:“人心难满,欲壑难填”。贪婪是每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弱点。贪婪使我们为获取一点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甚至沾沾自喜;但更多的时候却使我们被内心的贪欲所蒙蔽、所困扰,使我们遭到更大的损失和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人不能没有望,也不可能一点欲望都没有,但人却不能只有欲望,如果过分纵欲,而毫无节制那必将作茧自缚。

1.享乐与现实

人们都想满足他的每一个愿望,弗洛伊德认为这就是享乐,但是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束缚。那到底什么是享乐,什么是现实呢?

人们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受现实原则束缚。但同时又在不断追求,不断享受,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吧!

(一)“现实原则”是什么?

所谓“生活”,就是在我们能做的范围内调整我们愿意做的事的整个过程。

婴儿每次想得到别人的注意而总是哭喊时,他领悟到他的一切所求不被同样地考虑;成人想买件新衬衣,因为经济窘迫而只好作罢;所爱的女人不愿意和自己结婚,而法律又禁止自己强迫她……这些都是意识的愿望被外界环境否定的种种形式。潜意识心理,某些受享乐原则刺激而产生的欲念常遭到另一个相反的力量的监察。佛洛伊德称后者--相反的力量为“现实原则”。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个力量,以来统治我们的潜意识里那些无法无天的要求;并设法改造它们,使它同我们这个充满法律和责任的现实世界相适应。

“现实原则”的典型例子即是法律,命令以及一些外在的需求。它与享乐原则的关系就像坚决的双亲和任性的孩子一样。

(二)“享乐原则“是什么?

婴儿始终企图要满足他的每一个愿望。不管他是需要母亲的拥抱、吃的东西或除去潮湿的尿布,他总知道怎样让周围的人注意他,并了解他的需要。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心理大体上也像婴儿一样,以相同的方式满足本身的需求--享乐。弗洛伊德所指的享乐并不是一般所谓“有限的个人享受”他认为这个享乐包含了任何一种解脱的快感一一如情绪痛苦以后的松弛或个人潜意识紧张的减除都是。

潜意识心理的愿望和需求像婴儿一样,对法律、伦理和禁忌也一无所知。生活世界里的“可以”与“不可以”对它没有任何意义;它只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可能是关爱、重视。力量或者其它的某些东西,若不设法得到是绝不甘休的。

这种冲动在每个人的心理深处造成一个“追求满足力的固定需要--这就是享乐原则”。弗洛伊德认为它是潜意识心理所奉行的“最高指南”。

通过上述的分析,看来现象原则是法律,命令以及一些外在的需求,而享乐原则是内心的需要。

2.这是一种平常心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射手,都想在生活中一射而中,射手偶尔也会射飞,但是射手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颗平常心,等他下次再射时,他可以射中红心。

成功的人士,他们具有野心,上进心,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平常心。用平常心待人处事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淡然视之。

徐相洛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人,他有一颗平常人的心。因为有平常心,所以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在发达时,不把自己看得不可一世、高人一等,在公司倒闭后不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自暴自弃,而是在人生的大起大落面前能够自始至终保持平静的心态。

有一天,62岁的徐相洛穿著侍者的服装,在汉城市中心一家大酒店,学习如何端拿不锈钢盘子。他在那家酒店参加侍者课程培训并对自己能在经济艰难时期找到工作感到庆幸。徐相洛是三美集团前副主席,集团的主要公司三美钢铁是韩国最大的不锈钢厂家。

大公司的副主席做餐厅的侍者,而且还怡然自乐。这在我们看起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过去关于公司老板经理在破产后跳楼自杀的事听过不少,而像徐相洛这样身份的人,在企业倒闭后竟快乐地做起侍者来还是第一次听说。面对生活的激流,他能进则进,能退则退,不因为自己过去曾居高位而不甘于低就,而是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现状,重新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这倒应了我们中国人的一句名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徐相洛他不怀念以前的财富,在破产之后可以平静面对生活,不因失去财产而悲伤,这充分说明了他的知足心态,而中国历史贪恋权贵的李斯却因贪而送命。

李斯生于战国末期,是楚国上蔡人,家族祖辈当年也是宗室大户人家。先祖李属曾是蔡国上卿,统军上万,主理朝政,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且家有食邑千户,奴婢无数;后来不知犯了何罪,突然被杀。好在蔡侯仁慈,没搞株连,家族才算留下一脉。族人对此事一向讳莫如深,靠小心谨慎,总算保住了贵族待遇。后来,蔡国亡败,宗族四散。到了祖父一代,早已多辈务农,成了一芥草民;父亲早死,又因不是嫡出长子,家里连食田也未分得一分;待到自己呱呱坠地之时,家道更为贫寒,好在自己还算识文断字,才在郡府里谋了一个看管粮仓的差事。

他的生活总是和老鼠搅在一起。平时看管粮仓,除了记账外,就是与老鼠们搏斗。他如此辛苦地与鼠搏斗,倒并不是为了尽忠职守、管好公家的粮食,而是在捕杀这些老鼠时,有一种治理天下的快感。为了满足自己贪恋富贵的欲望,李斯思前想后,觉得自己该换一种活法了。第二日清早,李斯匆匆离开了上蔡。他决定去兰陵,求见一代儒学大师荀况。李斯这一走,终其一生,没有再回来过。

到兰陵不久,荀况决定收李斯为徒。后来,韩非亦投荀子门下,与李斯同窗数载,两人结为好友。虽说不上情同手足,却也志同道合,常常一同出城游玩。也在一起切磋学业,谈论古今,所谈无非是辅君之道、救国之策及御民之术。

两年之后,李斯学有所成,来到咸阳,恰逢秦王驾崩,13岁的嬴政即位,吕不韦出任丞相。李斯遂投奔吕丞相,在相府里做了一名小职员。后来,李斯因抄写《吕氏春秋》而深得丞相赏识,被吕不韦推荐做秦王的侍卫郎,李斯才得以接近秦王。嬴政也素闻荀况大名,一日突然心血来潮,让太监赵高宣荀况的弟子李斯进见。李斯等待这一天已多年,自然侃侃而谈。李斯向秦王献计,以重金贿赂六国权臣,不受贿赂者则刺杀之,以此拆散六国的合纵之谋。这一谋略卓有成效,李斯因而被封为客卿。李斯贪恋富贵之心终于有了一点点的安慰。

嬴政22岁那年,正式主理朝政,并铲灭了长信侯缪毒。次年秋,秦王下发逐客令,驱逐在秦的各国说客,并下令免掉了吕不韦的丞相之职。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但他仍对仕途富贵不死心,决心写封“谏逐客书”,通过宦官赵高上呈给了秦王,秦王读后大受感动,命人追回李斯,不久即任命李斯出任廷尉,掌刑罚。历时一年多的“逐客运动”就此正式宣告结束。

公元前221年,秦王统一六国,他接受李斯的建议,自称始皇帝。秦即将灭六国之前,李斯开始考虑自己是否激流勇退,但其贪恋之心过重,回想起当年自己西人咸阳就算是白走了一趟。若因此惹恼秦王,发个全国通缉,被抓了回来,就更加得不偿失。再说,自己也无处可跑。天下虽大,已快莫非秦土了。最理想的退路,当然是像当年越国的范蠡那样,下海经商,赚足银两,且有美人相伴。思前想后,李斯还是不忍离去。谁知,秦统一六国之后,李斯因直谏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而深得秦始皇信任,竟被拜为丞相,权倾朝野,其贪婪的欲望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实行了“焚书”的政策,李斯还奉命亲白执行了“坑儒”的大杀戮。这一切举动,其实并不是李斯为秦国安定、秦始皇的皇位着想,而是出于保全自身的需要。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出行巡游,中途驾崩,当时只有李斯和赵高在皇帝身边。始皇帝临终之时欲招长子扶苏回咸阳奔丧,并有意立其为一国之君。赵高为取得朝中大权,极力推举赢政的二皇子胡亥即位,遂拉拢丞相李斯扣留秦始皇给扶苏的书信。在这种生死攸关的关头,李斯考虑到自己一生为了能有今天荣华富贵,稍有疏忽便会功败垂成,遂接受了赵高的意见。二人假传圣旨,指斥扶苏“不孝”,大将军蒙恬“不忠”,令远在边关的二人自尽。后扶苏自杀身亡,大将蒙恬被囚,终服毒而亡。当年8月底,胡亥在骊山葬了父皇,便在咸阳即了位,人称秦二世。随秦二世听信赵高谗言,以李斯谋反罪将其便宜诛九族。

可怜一代政治家、权谋家、学者的最后下场,竟是如此之惨。

正如荀况所讲,李斯成功于自己的贪欲,位居秦朝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耀一时,权倾朝野,却也死在了自己的贪欲上,终被奸臣赵高陷害,不但身首异处,而且三族性命不保。可惜的是,李斯真正幡然醒悟的时候,已是其跪立于刑场之上了。李斯贪婪之心太盛,以致连身家性命都赔进去了,这样的功名利禄不去追求也罢。

3.大学生择业

大学生就业是一普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现在随处一抓,遍地是找工作是难上加难,而有些大学生却自我估计过高,总想挣大钱,实际上,大学生现在应降低标准,别贪图一时的好处。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常出现这样的状况:有些工作大家争破了头,有些工作却乏人问津。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其实,对自己过高的估计,会给自己造成一些人为的痛苦。

有一毕业两年的大学生,直到现在还未定下工作。曾经有一家公司答应要他,可他没去。“那是个老国企,一个月才挣1000多块钱,在北京根本就不够花?”“北京实在留不下,就去上海、去广州,我绝不回老家。来北京念了四年书再回去,也未必能找到象样的工作。”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教育部的一项专门调查显示:32.37%的大学生将上海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其次是北京,占27.67%;再次是深圳,占12.13%;三者加在一起,达到了72.17%。

华南某大学的一位老师说:“学生们不愿下基层,看不上小企业。一些学生对“蓝领工作。不屑一顾,学机械的不愿下车间,学建筑的不愿跑工地,学管理的不愿跑市场,大家都想在大城市,在好单位,哪有那么好的好单位,好职位,这样不就造成就业能不难吗?”某轻工公司人事处栾处长说:“大学生不愿来我们这儿,嫌工资低。就是来了,也不安心。我们每年招百十来名大学生,能留下50%就不错了。”

在新出台的就业政策中,有一条是未找到工作的学生户口可在原校保留两年。因此,一些原本打算与单位签约的毕业生,开始准备另谋高就。据报道,复旦大学一位姓黄的同学已与一家公司达成意向,但因嫌公司规模不大而犹豫不决。考虑到毕业前找不到工作,户口和档案就要被打回河北老家,又不得不签。当听说了这条新政策,小黄便立即取消了签约。对于此种现象,一些负责毕业生工作的老师认为,今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明年有可能更难。所以劝毕业生们一定要抓住机会,过了这个“村”,未必就有好“店”。

学生就业首选大城市、大单位,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呢?毕竟,人人都满意的“好工作”是有限的。学生们在上学期间,就应对将来的就业有心理准备。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站在今天就业市场。今年高校的招生数是275万,今年入学的学生,在一开始就要想到4年后你是和275万人同时毕业,而不是今年的145万。因此,要根据今后面临的情况调整就业期望值和学习内容。

现在,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终老的情况已成为过去,因此要提倡先就业,后择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样有助于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积累经验。

现在很多毕业生跟随西部的号召,纷纷走入农村,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农村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渐渐醒悟,让自己去掉“孩子气”,到基层中去“摔打一番”。于是,选择到西部、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去就业的大学生多了。兰州大学新闻系学生周某说:“不管东部还是西部,个人的成长主要靠自己。虽然这里经济状况相对落后,但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有我施展才华的机遇。”

“并不是只有大城市、好单位才能施展才华,小地方也能提供机遇。关键是看自己,如果没有真本领,即便到了一个好单位,也随时有被淘汰的危险。”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在贵州、山东等地的部分高校,一些学生大学毕业后,主动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到中专、技校去学习实用技能。

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在择业中更看重发展空间和机会,而把经济利益放在了后面。北京邮电大学的一位女生说:“我选择单位,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能力的发挥,并不在乎给我多少钱。”

在京城有一家非常有名的中外合资公司,前往求职的人如过江之鲫;但其用人条件极为苛刻,有幸被录用的比例很小。

而有这么一位大学生他利用一个很特殊的方式进入该公司,并且坚持自己的提议,而最终也是由于他的提议,他赢得了更大的成功。

这个大学生从某名牌高校毕业,非常渴望进入该公司。于是,他给公司总经理寄去一封短信。很快他就被录用了,原来打动该公司老总的不是他的学历,而是他那特别的求职条件--请求随便给他安排一份工作,无论多苦多累,他只拿同样工作的其它员工五分之四的薪水,但保证工作做得比别人还要优秀。进入公司后,他果然干得很出色,公司主动提出给他满薪,他却始终坚持最初的承诺,比做同样工作的员工少拿五分之一的薪水。

后来,因受所隶属的集团经营决策失误影响,公司要裁减部分员工。很多员工无奈地失业了,他非但没有下岗,反而被提升为部门的经理。这时,他仍主动提出少拿五分之一的薪水,并且他工作依然兢兢业业,做着公司业绩最突出的部门经理。

后来,公司准备给他升职,并明确表示不让他再少拿五分之一薪水,还允诺给他相当诱人的奖金。面对如此优厚的待遇,他没有受宠若惊,反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地提出了辞呈,加盟了各方面条件均很一般的另一家公司。

不久,他就凭着自己非凡的经营才干,赢得了新加盟的公司上下一致信赖,被推选为公司总经理,当之无愧地拿到了一份远远高于那家合资公司许诺的报酬。

当有记者追问他当年为何坚持少拿五分之一的薪水,他微笑道:“其实我并没有少拿一分的薪水,我只不过是先付了一点儿学费而已。我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那家公司里学到的经验……”

听到这里,大家悟出一点道理了吧!那就是为了以后的更大收获,在当下舍弃一下小利又有何不可呢?

4.平衡心态,知足常乐

人们都说:“知足常乐。”但是真正能做到知足常乐的人又有几个,应该是少之甚少,这是人们都有欲望的,所以我们应该摆平心态,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是一好心态,但是怎样做到知足常乐呢?首先要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心理平衡了,自然会不被各种烦恼所缠绕。美国心理卫生学会提出了心理平衡的10条要诀,值得我们借鉴。你不妨看一下,试一试。

1.不苛求自己。人人都有抱负,但有的人能实现,而有的人却不能实现,这是因为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目标定得太高,根本实现不了,于是终日抑郁不欢,这实际上是自寻烦恼;有些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有时近乎苛刻,往往因为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会自然舒畅。

2.尊重他人与他人为友。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斗,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际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只要你对人友好,尊重他人,别人也会对你友好,尊重你的。

3.不过高要求亲人。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便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

4.放松一下。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轻松一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打球、读书、欣赏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暂离困境,可以使你十分客观的评价自己。

5.适当让步。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方面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6.对人表示善意。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为你对别人有戒心别人也对你生了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诚挚地谈谈友情,伸出友谊之手,自然就会朋友多,隔阂少,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7.找人倾诉烦恼。生活中的烦恼是常事,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里,只会令人抑郁苦闷,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向知己好友倾诉,心情会顿感舒畅。

8.助人为乐。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仅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和快乐。

9.适当的娱乐。生活中适当娱乐,不但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还能增长新的知识和乐趣。

10.自我满足。不论是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宠辱不惊,淡泊名利,做到心理平衡是极大的快乐。

学会以上几点要诀,并坚持做下去,你将会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

5.孩子的知足心

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他们痛哭流涕,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脸色,也会因一句漫不经心的夸奖而兴奋万分,这都是因为他们那种容易满足的品性在作怪,使得他们总能在人们的举手投足中寻找到快乐。

一次丈夫去朋友家做客,出来开门的是朋友三岁半的宝贝女儿小昆,她一见面就问丈夫:“叔叔,你知道毛毛发生什么事了吗?(毛毛是他们家新近抱养的一只小狗)”

“怎么啦?是不是毛毛病了,还是死了?”“不要难过小毛头,明儿叔叔再给你买一只来。”“不是的--难道您不知道,我的小毛毛长了呀!”说完她一蹦一跳地拉着丈夫到了她的狗房子前面,让我看她的毛毛。

听到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叹。是啊。为什么我们成年人遇事总是会往灰暗的方面想呢?

老王的小孩从学校回来,他兴奋地告诉老王:“爸爸,我被评为好学生啦!看,还有一朵小红花呢!”

“好儿子,真争气!”老王高兴地拍了拍儿子的脑袋,夸奖着自己的孩子。然后又习惯性地问道:“儿子,你们班上评上好学生的人不多吧?”

“大家都评上了好学生!”孩子得意地答道。老王听了儿子的回答,满脸的笑容立马不见了。

又有一次,老王的儿子参加了学校的田径赛跑,在200米比赛中,儿子得了第二名,回到家后,孩子一边拿出奖状向父亲邀功,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向父亲描绘着那场“激动人心”的比赛。父亲看了看一脸兴奋的儿子,惊讶地问:“小超,每次赛跑,你不都是第一名的吗?这次跑了第二你怎么会如此高兴?”

儿子却高兴的说:“老爸,您不知道,那个最后跑第一的让我追得有多惨,跑完比赛都快趴下啦!”

小孩子固然懂得的事不如我们大人多,但是他们却知道怎样想才是最快乐的,难道这一点还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再做一次孩子吧,尽管可笑,但它却能让我们的那颗在凡世尘埃中已污浊暗淡的心灵找到一些新鲜的感动,在今天这个奇妙的时代,有很多奇妙的事,就是有不少人以自己的幼稚、单纯、天真、“长不大”为自豪,因此,有人讽刺说,这个时代是个“装嫩”的时代。但有一点需要弄明白,向小孩子学习与“装嫩”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心灵上的东西,而后者则是表面上的粉饰。

有人说:“只要你让自己再做一次孩子,你就能发掘出自身的无穷的年轻之泉。”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回归小孩的那种快乐感觉呢?以下几点看看可以吗?

其一,保持欢笑。

儿童爱笑,常常全因为一点小的事情而笑起来。如果你平时笑得少,就该试着改变一下自己。不要总是那么严肃,多笑一笑,你会感觉到心灵的轻松。

其二,拥有幻想。

拥有丰富的幻想的儿童,对于他来说幻想不仅仅是一种乐趣,也是生活中最积极的一面。在梦幻里邀游的时间越长,得到的启示就会越多,也就会越具有创造力。如果喜欢历史,特别是科技史,会发现有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由一些近似荒诞不经的幼稚幻想而来。所以如果你想快乐就常常保持幻想。

其三,保持主动性。

健康儿童好动而富有冒险精神,然而成人最容易压制自己的和自己孩子的主动性,给他们造成了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也打击了他们对生活的那份好奇心。所以,下一次,当听到朋友凭一时冲动建议去做某事而你又感觉“我办不到”时,就去问问自己是否为总是说“不可能”而惋惜,去顾及一下你那颗久已失落的童心的建议吧!

其四,学会接受。

当一个婴儿来到世界上,他不会想到世界与他的认识会有什么不同。孩子们认为暴风雪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以其为乐,但许多大人却因为自己的计划被扰乱而焦虑不安。这些大人忘了这一点,不管他们多么生气,暴风雪也仍然如常。那些认为“事情本该如何如何”的年轻人往往因为世界与他们的想象和要求不符而苦恼纯粹是自找的。

其五,相互信任。

第一次见面的孩子们,开始时他们会很害羞,但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成为朋友。为什么?因为他们本能地互相信任。

其六,不过分贪心。

我们每天穿棱于繁华的大都市感到生活的疲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一颗不易满足的心。当我们买了一辆自行车的时候,我会想:“要是能买上一辆摩托车该有多好啊!”一旦我们买回了摩托车,就会想到去买汽车……小孩子也有欲望,但是他们的欲望却远非物质的,而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吗?说一个小女孩因母亲说她夜晚拿着蜡烛在房间走来走去,像个天使,于是她就终日盼望着停电,以便再次扮演“小天使”。

孩子因为感到满足而快乐,而他们的满足感来自一些很平常的事情,在我们看来是没什么的但他们却能从很平常的事中感到满足,我们何不学一下孩子们。

6.平淡出真,平淡是爱

爱有很多种,表达爱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有的热情表达,有的轰烈去表达爱,但也有的表达方式是平淡的,这是因为平淡出真。

爱有很多种,无私的爱、友好的爱、真态的爱、伟大的爱……,然而伟大的爱毕竟有限,多的则是平平淡淡之爱,而平淡的爱不等同爱得平平淡淡。只要爱得执着,爱得一丝不苟,就很伟大,就是一种伟大的爱。爱与被爱,同样是一种幸福。

同学梅讲了她父母的一个故事:

某天,梅的父亲旅美归来,在带来的五颜六色的礼物中,有一枚沉甸甸的黄金戒指。戒指是送给母亲的,很大,很重,只是样子很老式,带在手上,像套了一枚大铜环,看着母亲珍爱地套在手上反复抚摸,梅和妹妹笑得前仰后合,笑父亲:“什么年代了,送这么老土的戒指。”

父亲笑而不答,母亲却潸然泪下,喃喃地只是反复地说:“一样呢,真是一模一样呢。”

她们弄不明白母亲在说什么,而父亲,便告诉了她们一个关于戒指的故事。感动的她们一塌糊涂。

她父母结婚的时候,家中生活并不宽裕,祖母送给他们的惟一的结婚礼物就是一枚金戒指,戒指式样很古老,却也是父母当时惟一值钱的一件结婚纪念品。

1967年,文化大革命暴发,父亲没能避免,这一天,父亲被叫进学习班,一位好心的邻居悄悄通知母亲:“马上就要来抄家了,快把值钱的东西扔掉,抄出来就要打成反革命。”那时候,家中没什么值钱的东西,除了那只戒指,母亲惊恐地用一块手帕包着那枚戒指,在大门口来来回回地走,怕得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正巧一辆垃圾车从门前过,母亲便顺手将戒指放在了垃圾上。

随后,抄家的人来了,挖地三尺也没找到什么,只好败兴而去。

“我们幸免了一场灾难。”父亲说,“只是你母亲为此哭了一次又一次,说她丢了我们的结婚信物。你祖母几次问起这只戒指,我们也不敢直说,只说还收在柜子里。”

后来,虽然父亲一直说要为母亲再买一枚结婚戒指,却因为没有闲钱,便一直拖了下来。这一拖,便拖了20年。

父亲说:“在美国这么多年,时时想着的就是这枚戒指,而美国大大小小的商店里,竟再也找不出这样一枚式样古老的戒指,最后,只好凭自己的记忆画个纸样,请商店依样打造,结果,花的手工费比这戒指的金子还贵。”

这一刻,梅心中的感动竟不能自己,想父母在这失落了戒指的20年中,不是已经找到了那一份比戒指更为珍贵的情感吗?

父亲旅美回来的那年秋天,她们全家凑了假回故乡看望年迈的祖母。祖父早已去世,祖母也差不多快90岁了,两眼昏花,耳朵也不灵了,那一天,母亲坐在祖母身旁,将戴着戒指的手伸过去,说:“妈,您看,这不是您送我的结婚戒指吗。”

老眼昏花的祖母拉了母亲的手摸了又摸,看了又看竟没有看出这戒指已不是当年的戒指。祖母流着泪,对父亲说:“这戒指,是1927年我结婚时,你父亲送我的结婚戒指,你们要好好保存啊。”说完,祖母放开母亲,从床头柜拿起镶着她与祖父合影的照片,擦了又擦。

这一刻泪水已悄悄占据了梅的双眼。整整60年,60年人生坎坷,60年风云变幻,虽说戒指已不是原来的戒指,只是,这一份情感,地老天荒,竟不曾改变。

故乡归来,母亲便收起了戒指,梅问她为什么不戴,母亲笑笑说:“这么大年纪了,还戴什么,留着你出嫁时给你当嫁妆吧。”这时父亲便望着母亲笑,说:“你别傻了,她又怎么会要这么老土的东西。”

看着相携走了大半人生之路的父母,想着那枚历经60年风风雨雨的戒指,梅悄悄祈祷,希望上苍能给予她这一份永恒的情感,如祖辈父辈们一样,拥有一份情感,长相厮守,矢志不移。

不家一则这样的故事教给我们:既然选择了远方的茅舍,就要拒绝眼前海市蜃楼的诱惑。

那几年,康眼看着玩伴儿们一个个成家立业羡慕得要死,每日蒙头在被子里,痴心妄想:明日或许喜鹊临门,自己竟做了谁家的乘龙快婿,也未可知。

一次旅途,他和一位小姐萍水相逢,献殷勤、留名片、用尽浑身解数,这才手到擒来。朝不见必晚上见,一日不聚,怅然若失。

“我不能同意。”未来的丈母娘斩钉截铁,脸色就像霪雨天,阴云密布。在她看来,未来的乘龙快婿绝对不能像康那样。

康明白自己的弱势,可他深谙一道:情人眼里出西施!

他们风风火火赶到办事处。

“同志,我们来领结婚证。”

“请出示单位证明。”

“我们是自由恋爱。”康与女友不悦,以为办事处同志有意刁难。

好不容易有了合法关系,一时三刻也等不急,当天就租了房子住进去。空荡荡的屋里,只有墙,只有屋顶,只有两人合在一起的旧被、旧床单、旧褥子。地板是床,窗外的路灯是他们的“花烛”。那一夜的疯狂,如久旱遇甘露,竟是往后再也不曾达到的爱的峰巅。

他们开始了渴望已久的婚姻生活。上班盼着下班,回途想着买什么菜,做什么饭,吃了上顿又想下顿,满脑子的油盐酱醋米面煤,过着普遍夫妻的生活。

有朋相邀,康已习惯支支吾吾,不像从前那样招之即去,潇洒风流。偶尔,也撤弥天大谎,也灵验过,也露过馅。起先还耀武扬威,久了竟无棱无角。每遇战事,多半是自己缴械投降,倒落个“气管炎”的绰号。

康心里却闷得慌,常把快乐的单身汉生活挂在嘴上。一日,与妻闹了别扭,就找了个哥们儿喝酒,酒逢知己千杯少,醉得一塌糊涂,不免胡言乱语:“兄弟,人不结婚多好!独来独往,无拘无束,何等逍遥!如今你看,家就像个紧箍咒,把你箍得死死的,怎敢轻举妄动!”说罢迷迷糊糊,伏案不省人事,倒去梦游“女儿国”。

醒来已是次日的清晨,燕语悦耳,花香迷人,朋友送他到街口。说到: iYLTUscjL+7fYgg8GIwiU4LaZBU37/ZzYO4EgLlQci/SO0q/hLqVOPwVLBPnE98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