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良言一句三冬暖,要多说好话(上)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话说得好会让人如沐春风,极为受用;俗话又说“祸从口出”,话说不好则会招来祸患。这一章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怎样说好话以及怎样把坏话说好。

1.不要吝啬对别人的赞美

做人要成功,就千万不能吝啬赞美的语言,爱听赞赏是一个人的天性。心理学家证实:语言上的亲和是别人接受你意见的开始,也是别人转变态度的开始,因此,与人沟通时一定要多用赞美。

在现代交际中,几句适度的赞美对成功做人来说必不可少,一个人一方面总想客观地了解自己,一方面又想得到他人的认同,如果为他人所赞美,他会有种成就感,也对赞美他的人产生好感。

某市文化公司要建一座现代化的写字楼。这一天,公司王经理在办公,家具公司的李经理找上门来推销办公家具。

“哟,好气派!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漂亮的办公室。如果我有一间这样的办公室,我这一生的心愿就都满足了。”李经理这样开始了他的谈话。他用手摸了摸办公椅扶手,说:“这不是红木吗?难得一见的上等木料哇!”

“是吗?”王经理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说罢,不无炫耀地带着李经理参观了整个经理室,兴致勃勃地介绍设计比例、装修材料、色彩调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不用说,李经理顺利地拿到了王经理签字的办公室家具的订购合同。他达到了目的,也给了王经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李经理成功的诀窍,就在于他了解交往对象。他从王经理的办公室入手,巧妙地赞扬了王经理所取得的成绩,王经理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并把他视为知己。这样,办公家具的生意也就自然非李经理莫属了。人向来注意外界对自我的评价,赞美这种外界评价,就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情境和情绪,从而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美国管理专家查尔斯?施瓦布被认为是一个钢铁业的天才,他在当时每天可以领3000多美元的酬薪,年工资为100万美元。但事实上,查尔斯?施瓦布自己这样认为:“我认为我所拥有的最大财富是我能够激起人们极大的热诚。要激起人们心目中最美好的东西,其方法就是去鼓励和赞美。我从来不指责任何人,我激励人去工作。所以我总是勇于表扬别人,而最恨吹毛求疵。如果问我喜欢什么东西,那就是诚挚地赞扬别人。”“在我的社会交往中,我在世界各地见到过许多伟人和普通人,我仍然发现一个人不管他的身份多高、多重要,他在赞扬面前总比在批评面前工作得更好,而花费的精力更小。”

施瓦布的秘诀就是在公开或私下的场合赞美别人。赞美可以使人奋发向上,促使一个人走向光明的路程,是前进的动力。在公关交谈中,真诚地赞扬和鼓励,能满足人的荣誉感,能使人终生难忘。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一句好的赞美语言,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他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就是指人们时常需要受人抬举和恭维。

说一句简单的赞美话,实在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你愿意并留心观察,处处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适时说出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法国总统戴高乐1960年访问美国时,在一次尼克松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尼克松夫人费了很大的劲布置了一个美观的鲜花展台:在一张马蹄形的桌子中央,鲜艳夺目的热带鲜花衬托着一个精致的喷泉。精明的戴高乐将军一眼就看出这是女主人为了欢迎他而精心设计制作的,不禁脱口称赞道:“女主人为举行一次正式宴会一定要花很多时间来进行这么漂亮、雅致的计划和布置。”尼克松夫人听了,十分高兴。事后,她说:“大多数来访的大人物要么不加注意,要么不屑为此向女主人道谢,而他总是想到和讲到别人。”事后,在以后的岁月中,不论两国之间发生什么事,尼克松夫人始终对戴高乐将军保持着非常好的印象。可见,一句简单的赞美的话,会带来多么好的反响。

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一句话:“要人家有怎么样的优点,就怎么赞美他!”这说明赞美具有展现潜能的效果。

所以说,要想做好人,适度赞美必不可少,它绝对是人际沟通中最有效的工具。

2.赞美要真心诚意

与人沟通之时,如果双方不是很熟悉,我们赞美他往往会让对方觉得只是一种敷衍、客套,不会让对方有什么感觉,这于我们巧妙说话、成功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怎样才能使赞扬打动对方的心,而不使之流于形式呢?一个基本原则是:不要说些可有可无的客套敷衍话,要令你的赞扬真实可信。应让对方明白,你对他的赞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肺腑之言。

一、采取适宜的表达方式

重要的不仅是你说了些什么,还有你是怎样来表达的。你的用词,你的姿势和表情,以及你称赞他人时友善和认真的程度都至关重要。它们是显示你内心真实想法的指示器。

你应直视对方的眼睛,面带笑容,注意自己的语气,讲话要响亮清晰、干脆利落,不要细声慢语、吞吞吐吐,也别欲语还休。

小心不要用那种令人生厌的开头:“顺便我还可以提一下,您的还算不赖。”这让你的称赞听起来心不甘、情不愿,又像是应付差事。

如果合适,你甚至可以在称赞的同时握着对方的手,或轻轻拍拍他的胳膊,营造一点亲密无间的气氛。

二、精力要集中,话题要连贯

赞赏对方的机会几乎总是出现在偏重私人性的谈话中。大多数时候在谈话中你一定会谈及其他事情。但你对对方的称赞应始终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话题和段落。赞赏对方的这个时刻,你越是集中注意力、心无旁骛,赞赏的效果就会越好。所以,在这一刻你不要再扯其他事情,要让这一段谈话紧紧围绕你的赞赏之词,不要中途“跑题”。

让对方对你的赞美之词有一个“余音绕梁”的回味空间,不要话音刚落就将话题转到其他双方有分歧的事情上,弄得对方前一刻的喜悦心情顷刻化为乌有。

三、赞美不是铺路石,也不应打折扣

别把你的称赞和关系到实际利益的话题联在一起,这些话题换个场合交谈会更合适。假若你的谈话旨在推销产品或获取信息,你称赞了对方之后要留出些时间,不能马上话锋一转切入主题。要避免给对方这样的印象:你前面的赞誉只是实现你推销目标的一块铺路石。

请不要用杀风景的陈词滥调来结束你们的谈话。记住,纯粹的赞赏效果最佳!

许多人在称赞他人时都易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们把赞赏打了折扣再送出。对某一成绩他们不是给予百分之百的赞赏,而是画蛇添足地加上几句令人沮丧的评论或是一些能很大程度削弱赞赏的积极作用的话语。比如:“您做的菜味道真好,哪一样都不错,就是汤汁里的黄油加多了。”这种折扣不仅破坏了你的赞扬,还有可能成为引起激烈争论的导火索。

尤其那些对杰出成绩的赞赏,几乎无一例外地和批评一起“搭卖”。成绩越突出,人们就越觉得自己有责任去“评论”而不仅是称赞这一成绩。他们无法忍受只唱赞歌,一定要多少挑出点缺憾才罢休。同时,他们错误地把赞赏他人当成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以为他们能够通过打了折扣的赞赏来证明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也出出风头,显出他们的理性和水平。

任何赞赏的折扣,哪怕再微小,也使赞赏有了瑕疵,从而产生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它破坏了赞赏的作用,使受称赞的一方原有的喜悦之情一扫而空,反而是那几句“额外搭配”的评论让人难以忘怀。

四、别让对方的谦虚削弱了你赞赏的作用

或许有些人很少受表扬,所以听到别人称赞他时会不知所措。还有些人在受到称赞时想要表明,取得优秀成绩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两种人面对赞赏的反应几乎一模一样:“这不算什么特别的事,这是应该的,是我的分内事。”

听到对方这种回答时,你不要一声不响,此时的沉默表示你同意他的话。这就好像在对他说:“是啊,你说得对,我为什么要表扬你呢,我收回刚才的话。”

相反,你应该再次称赞他,强调你认为这是值得赞赏的事。请简短地重复一遍对他哪些方面的成绩特别看重,以及你为什么认为他表现出众。

3.用表扬和鼓励感染别人

表扬和鼓励往往能让人产生极其强烈的兴奋感,进而促发更高的积极性。

一位教师经常批评油画班的学生不完成作业,出于对训斥的反感,有个学生礼貌地建议老师,是否能以表扬完成作业的学生来取代批评没有完成作业的人。老师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几个星期后,他不仅看到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而且看到一个充满欢乐气氛的集体。

一位年轻的姑娘和一个严厉、专横的男人结婚。他的父亲--一个爱对儿媳发号施令的人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对于他们的强迫命令和苛刻评价,姑娘尽量不动声色,但是,对于他们令人愉快、考虑周到的事情,如帮助她去食品店买东西,则给予热情的赞扬,不到一年她使他们变成了谦和有礼的人。

可见,赞扬对行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哈佛大学藻类学专家B.F.斯金诺的实验也充分地肯定了这一点。他认为,鼓励不仅仅是奖赏和惩罚,它是和一些行为发生相联系的东西,它有着促使某种行为重新出现的作用。当动物的大脑接收到鼓励的刺激,大脑皮层的中枢调动起各个系统的“积极性”,潜在的力量能动地变成了现实,行为发生了改变。他说:

“我最初认识到这一问题,是在夏威夷海洋生物公司大型水族馆工作的时候。1963年,我在那里担任海豚教练员的负责人。训练马和狗,可以用传统的训练方法,但是对那些水生动物,不能使用皮带和马笼头,‘积极的鼓励法’是我们唯一的方法。

“我们通常采取‘条件鼓励法’。运用条件反射原理,我们让一些原始的信号(声音、光等等)和一些基本的鼓励(给食物)联系起来,使这些信号在它们头脑中和鼓励的刺激建立稳固的联系,当信号一出现,鼓励的作用也同时出现了。海豚教练员们经常在喂食的时间吹口哨,口哨成了海豚的鼓励信号。我曾见到,在没有给食物的条件下,动物们听到口哨,表演了一个多小时的节目。

“几年前,在纽约的布朗克斯动物园,看守人准备打扫大猩猩的笼子,唤它出来,猩猩不肯。无奈中看守人摇动手中的香蕉,想吸引它出来,可是大猩猩不是不予理睬,就是抢到香蕉跑回原处。一个教练员看到这种情况指出,这种摇动香蕉的鼓励方法从前没有实施过,因此不能奏效。但是运用‘食物鼓励法’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奏效。应该把香蕉放在门前,让香蕉吸引猩猩自己走出来。果然,大猩猩见到门前的香蕉,乖乖地走了出来。

“我把‘积极的鼓励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我的孩子不爱劳动,我经常大声地呵斥他,这不仅无济于事,家庭的气氛也很紧张。我改变了教育方式,注意观察他令人喜欢的行为,例如看到他帮助大人洗盘子的时候,就用赞许的口气鼓励他。果然他开始热爱劳动了,家庭的气氛也和睦多了。

“一般来说,鼓励有两种形式:肯定的和否定的。肯定的鼓励,出自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例如,给动物食物、抚爱、表扬等等。否定的鼓励,使用于禁止的、要它回避的事情,例如,打它、对它皱眉头,或者发出不愉快的声响。

“只要发出肯定的鼓励信号,行为必然会得到改善。假如你要某人打电话给你,他没有这样做,你不能鼓励他;当他打电话给你的时候,你高兴地按上述方法去做,他会经常打电话给你的。如果,你用否定的鼓励法,冷淡地对待他,也许,他从此便不会再给你打电话了。”

从斯金诺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鼓励的积极作用。

鼓励的力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鼓励是有条件的。下雨对鸭子是肯定的鼓励,对猫却是否定的鼓励;在你温饱的时候,食物并不是鼓励的因素,但是,在训练动物的场所,这是各种鼓励法中最有效的方式。

在海洋上捕杀鲸鱼的人,采用许多种鼓励法。例如,用鱼诱惑,用抚摩、抓挠的方式,用引起群体的注意或者用玩具的作用等等。动物们从没想到鼓励引起的行为将是猎人们设下的陷阱。

鼓励是一种信息,通过传导的方式起作用。它准确地告诉对象,你喜欢、需要的是什么。在运动员和舞蹈演员的训练场上,教练的口令是“对!”或者“好!”观看足球赛和篮球赛时,给运动员的喝彩声和鼓励声不仅打动着运动员,也打动着我们自己。每当一个投篮得分或者精彩的射门之后,场下人群中爆发的雷鸣般的喝彩声使运动员和群众感情交流,融为一体,运动员们受到多么大的鼓舞啊!

鼓励要适时,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如果你说:“噢,孩子,昨天晚上你的行为多么高尚啊!”她会回答:“怎么,难道现在我有什么不高尚的行为吗?”当孩子们遇到挫折而灰心丧气的时候,我们应该经常鼓励他们对于没有成功的事情进行尝试。

4.来个有创意的赞美吧

赞美别人而不能腻得惹人生厌,我们何不在天天大鱼大肉之后来点蔬菜沙拉呢?

一本书中说道,一位将军听到别人称赞他美丽的胡须便大为高兴,但对于有关他作战方式的赞誉却不放在心上,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大概不少人赞美过这位将军的英勇善战及富于谋略的军事才干,但是他作为一个军人,不论在这方面怎样赞美他,也只是赞歌中的同一支曲子,不会使他产生自豪感。然而,如果你对他军事才能以外的地方加以赞赏,等于在赞词中增加了新的条目,他便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可见,在恭维他人时,捧出新鲜的意味来是多么的重要。

大学问家钱钟书先生的称赞也像他的《围城》一样充满智慧的创意,给人以新鲜而受用的感觉。有一年冬天他访问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文学教授座谈会上即席作了《诗可以怨》的演讲。开场白是:到日本来讲学,是很大胆的举动,就算一个中国学者来讲他的本国学问,他虽然不必通身是胆,也得有斗大的胆。理由很明白简单,日本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认的;通晓日语的中国学者也满心钦佩和虚心采用你们的成果,深知要讲一些值得向各位介绍的新鲜东西,实在不是轻易的事。我是日语的文盲,面对着贵国汉学或支那学的丰富宝库,就像一个既不懂号码锁又没有开撬工具的穷光棍,瞧着大保险箱,只好眼睁睁地发愣。但是,盲目无知往往是勇气的源泉。意大利有一句嘲笑人的俗语说:“他发明了雨伞。”据说有一个穷乡僻壤的土包子,一天在路上走,忽然下起小雨来了,他凑巧拿着一根棒和一方布,人急智生,把棒撑了布,遮住头顶,居然到家没有淋得像落汤鸡。他自我欣赏之余,也觉得对人类作出了贡献,应该公之于世。他风闻城里有一个发明专利局,就兴冲冲拿着棒连布,赶进城去,到那局里报告和表演他的新发明。局里的职员听他说明来意,哈哈大笑,拿出一把雨伞来,让他看个仔细。我今天就仿佛是那个上专利局的乡下佬,孤陋寡闻,没见识过雨伞。不过在找不到屋檐下去躲雨的时候,棒撑着布也不失为应急的一种有效方法。

钱钟书先生在这里先讲对日本的汉学研究不敢等闲视之,即使是中国专家在日本讲中国学问,也要对听众的水平作最充分的估计。后段讲自己不通晓日语,除了有勇气之外,没什么资本。钱先生正是以这种有意识的自嘲式的赞扬,使在座的所有日本听众既感动又受用。

5.赞美别人要恰到好处

人们喜欢赞美,但这赞美却必须是恰如其分的,信马由疆、天花乱坠的赞美,很可能让人觉得你是在讽刺他。赞美不适度,说话很难有成果。

在人类的天性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喜欢,希望能在别人的赞扬声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在人身上,值得赞扬的地方的确很多。且不说优秀的、杰出的人物身上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即使是普通人身上,也有许多优秀品质、优良品格值得我们去赞美。因此,在日常交往中,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恰到好处地赞扬别人,不仅能起到鼓舞他人的作用,而且也能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然而,赞扬别人,既要有诚意,更要讲究口才与方法:

一、审时度势,因人制宜

赞扬别人的方法很多,可以面对面地直接赞扬,也可以在公众场合对某个人或某些人进行赞扬,还可以在背后赞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使赞扬的效果更好,这就需要赞扬者抓住一定的时机,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地把自己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赞扬不仅要因人而异,因场合而异,还要考虑不同的时机。如当你发现事物和人有值得赞美的品格的苗头时,应当立即抓住这个时机,给予赞美对象以美好的鼓励;如人的优点和美好的事物已完全体现,那么你就必须给予对象以全面肯定和充分赞扬。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赞美语,不仅能克服人通常的毛病,而且能给人一种实在感和具体感。

二、实事求是,措辞适当

实事求是是指赞扬应以事实为依据,这是赞扬与“阿谀奉承”的本质区别。“阿谀奉承”是出自主观的愿望,是为了一己之私,有着明显的巴结奉迎的目的,即俗话所说的“拍马屁”。而真诚的赞扬应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旨在使人快乐,与人进行感情的沟通。此外,真诚的赞扬除了要以事实为依据外,措辞也要适当。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不要夸张;二是不要过分。

不要夸张,就是说赞扬话应该朴实、自然,不要有任何修饰的成分,不要夸大其词。

不要过分,指的是赞扬话要适度,有的话赞扬一次两次,一句两句就足以使对方欢乐,而如果一句赞扬话说过多次或者对某个人堆上许多溢美之词,那么对方会认为自己不配,或者会怀疑你的动机不纯。

三、热诚具体,深入细致

日常交往中经常可听到这样的赞美词:“你这个人真好”,“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好”等等。究竟好在哪些方面,好到什么程度,好的原因又何在,不得而知。这种赞美语显得很空洞,别人以为你不过是在客气,在敷衍。

所以,赞美语应尽可能做到热诚具体、深入细致。比如赞扬一个人穿的衣服漂亮,你不妨说:“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很合身,颜色鲜艳,人显得精神多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伦H克林纳德认为,正确的赞美方法是把赞美的内容具体化,其中需要明确三个基本因素:你喜欢的具体行为;这种行为对你的帮助;你对这种帮助的结果有良好感受。有了这三个基本因素,赞美语才不至于笼统空泛,才能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四、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在赞美语的运用上,如能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往往能使人喜出望外,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如能注意观察他人,并对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优点、美德加以及时赞扬,往往比赞扬那些人所共知的优点效果更好。如一位著名科学家、著名演员或著名作家,或在某些方面有较突出成就的普通人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颇有建树,而对他们在各自领域里所取得的成绩的赞美声也就会不绝于耳。那么,我们不妨另辟蹊径,如赞扬他们和谐的家庭生活,他们漂亮的衣着打扮,他们亲切的微笑,以及优秀的品格等等,这样肯定会使他们喜悦倍增。

五、“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到一声赞美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图。因此,最有实效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此外,赞美并不一定总用一些固定的词语,见人便说“好……”。有时,投以赞许的目光、做一个夸奖的手势、送一个友好的微笑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我们目睹一个经常赞扬子女的母亲是如何创造出一个完满快乐的家庭、一个经常赞扬学生的老师是如何使一个班集体团结友爱天天向上、一个经常赞扬下属的领导者是如何把他的机构管理成和谐向上的集体时,我们也许就会由衷地接受和学会人际间充满真诚和善意的赞美。

六、通过第三者传达对下属的表扬

当上司直接赞美下属时,对方极可能以为那是一种口是心非的应酬话、恭维话,目的只在于安慰其属下罢了。

然而,赞美若是透过第三者的传达,效果便截然不同了。此时,当事者必认为那是认真的赞美,毫无虚伪,于是真诚地接受,为之感激不已。

七、大会表扬,刺激鼓励

对于有成就、贡献突出的下属,应当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进行表扬,这是许多领导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激励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激励方式虽然简单,但它产生的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与社会的承认。上司在特定场合对他的表扬,便是对他热情的关注、慷慨的赞许和由衷的承认。这种关注、承认,必然会使他产生感激不尽的心理效应,乃至视你为知己,更加忠心地报效于你。同时,这种表扬,能够激发其他下属的上进之心,从而努力进取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有的上司、领导者一味追求效益,忽略了对贡献突出者心理的了解。只知道用人,而不知道去激励下属、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久而久之,一些有能力、对公司做出非凡业绩的员工,就会产生“上司只会利用自己”的思想,在感情上疏离公司,进而工作热情逐渐消沉,甚至自行辞职,“跳槽”出去另谋其主。

管理者绝对不能忽视对员工、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独当一面的员工对公司的感情的培养。如果要笼络住他们,就要在他们取得一些成绩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在比较大的场合上进行表扬、鼓励。

大会表扬的魅力是巨大的,因为它公开承认和肯定了下属的价值。既能对受表扬的人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又会对其他员工产生推动作用。

6.好话并不是“马屁”

说好话与“拍马屁”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在心态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拍马屁可以信口开河、言不由衷,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为主;而说好话赞赏他人则是发自于内心,真诚的,所以赞赏才要适度,恰到好处。

美国著名的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斯曼,捐赠巨款在罗彻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为了承接这批建筑物内座椅的订单,许多制造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是,找伊斯曼谈的商人们无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一无所获。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前去会见伊斯曼,希望能够得到这笔价值9万美元的生意。

亚当森被引进伊斯曼的办公室后,看见伊斯曼正埋头于桌子上的一堆文件,于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仔细地打量起这间办公室来。

过了一会儿,伊斯曼抬起头来,发现了亚当森,便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这时,亚当森没有谈生意,而是说:“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了您的这间办公室。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从来没见过装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

伊斯曼回答说:“哎呀!您提醒了我差不多忘记了的事情。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但是后来一忙,一连几个星期都没有机会仔细欣赏一下这个房间。”

亚当森走到墙边,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说:“我想这是英国橡木,是不是?意大利橡木的质地不是这样的。”

“是的。”伊斯曼高兴地站起身来回答说,“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装饰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

伊斯曼心绪极好,便带着亚当森仔细地参观起办公室来了,把办公室的所有的装饰一件一件地向亚当森作介绍,从木质谈到比例,又从比例谈到颜色,从手艺谈到价格,然后又详细介绍了他的设计经过。这个时候,亚当森微笑着聆听,饶有兴趣。

直到亚当森告别的时候,俩人都未谈及生意。你想,这笔生意落到谁的手里了,是亚当森还是亚当森的竞争者?

亚当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订单,而且和伊斯曼结下了终生的友谊。为什么伊斯曼把这笔大生意给了亚当森?这与亚当森的口才十分有关。如果他一进办公室就谈生意,十有八九会被赶出来。

亚当森成功的诀窍是什么?说来很简单,就是他了解谈话的对象。他从伊斯曼的经历入手,赞扬他取得的成就,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把他视为知己,这笔生意当然非亚当森莫属了。

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赞赏与拍马屁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赞赏是发自内心的对对方的某种长处的肯定,而拍马屁则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虚伪地吹捧。是诚恳的称赞还是虚伪的拍马屁,对方一听就清楚。

总之,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之中都有他们各不相同的“成就”--他们最为得意之处,我们只要及时发现它们,并加以诚恳的赞扬,定能大大加深双方的“知心度”,使我们与对方迅速“亲热”起来。

7.学会撒善意的谎

有些时候,说出事实很容易伤害他人,这时我们要学会运用善意的谎言。我们并不是鼓励你说谎,而是有时候善意的谎言确实比事实更有助于事情的发展。

在特定的情况下,善意的谎言同样美丽,因为它源于我们的善良和友好。

美国人霍特一生耿直,憎恶在人际交往中有任何作假。为此,他在50年生命旅途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终于有所顿悟,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心交谈的人,连妻子和儿女也离他远去。霍特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日记上,念给自己听,霍特这样说道:“我到今天才相信,人与人相处没有绝对的诚实。有时候,适当的假话和假象更能促进友谊和爱情。”

霍特是人类交际上的一个缩影。我们提倡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但发现坦诚会使人在许多时候碰得头破血流。坦诚有时会让人们的关系僵硬化,相反,善意的谎言却能滋润人们的关系,甚至还可以搭救性命。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家医院的主治医生。一天我们正在一起吃晚饭,他的电话突然响了,原来是值班医生说刚刚送进一个重病人。我的医生朋友二话没说,放下筷子就跑了出去,我也随他一同赶到医院。

来到医院,见到伤者吓了我一跳,原来伤者膝盖以下几乎体无完肤,且全身是血,发出令人惊恐的喊叫声。他的意识模糊、眼神呆滞,好像快要死了,我见到他的样子,觉得救治的希望很小,我想:“这个人还能救得活吗?”不料我的这位医生朋友这时打了他一巴掌,大声喝道:“坚强一点!这一点伤算得了什么!我马上就会把你治好的,你一定要撑下去。”

医护人员立即将伤者抬到了手术室,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我的朋友从手术室走了出来。我便问他:“你见到伤者时,你真的以为这样的伤算不了什么吗?”他说:“当时我心中的第一个念头是‘糟了,他恐怕是没救了’,因为大量出血,腰也扭断了。”“那么你不是在说谎吗?”“是啊,医生是不应该说谎的,但有时却不得不如此,我也感到很为难。”我的朋友接着告诉我,“我认为圆谎是成为名医的条件之一,像刚才的情形,如果我老实说‘哇,这么重的伤,一定没有救了’,他大概会当场就死去。话又说回来,这也是为了伤者好,所以医生为了治患者的病不得不说谎。”第二天,我打电话向他询问伤者的情形,幸运的是伤者逃过了死亡的一关。如果按常理看医生的说谎,显然委屈了医生,在特定的情况下,说谎反而于事有益。

谎言,在人际交往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宣称自己从来不说谎,这句话本身就一定是谎话,当我们得知亲人病重,当我们获知朋友遭难,我们就时常会说一些与实际情形完全不符的谎话。从这个意义上看,世界上没有不说谎的人。许多谎话在形式上与人际间真诚相处的原则不相一致,但在本质上却吻合于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人都不希望被否定,人都希望猜测中的坏消息最终是假的。为了人们许多合理的愿望暂时不至于落空,谎言就开始发挥作用。

真正能说好假话并不比说真话容易,首先我们应消除对谎言的偏见和罪恶感,这样我们才能把善意的谎言说好。说善意的谎言有二条规则:

其一,善意的谎言是无法真实时的一种真实。当我们无法表露自己的真实意图时,我们就选择一种模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真实。当一位女友穿着新买的时装,问我们是否漂亮,而我们觉得实在难看时,我们便开始用模糊的语言,回答说:“还好。”“还好”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这就是善意的谎言中的真实。它区别于违心而发的奉承和谄媚。

其二,合情合理。这是善意的谎言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许多善意的谎言明显是与事实不符的,但因为它合乎情理,因而也同样能体现我们的善良、爱心和美好。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将要死去,丈夫为之极感颓丧。他应该让妻子知道病情吗?大多数专家认为:丈夫不应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也不应该向她流露痛苦的表情,以增加她的负担,应该使妻子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尽可能快活。当一位丈夫忍受着即将到来的永别时,他那与实情不符的安慰反而会带给妻子许多欣慰。再比如,当我们应邀去参加庆祝活动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必须把悲伤和恼怒掩饰起来,带着笑意投入欢乐的场合。这种掩饰是为了礼仪需要,怎能加以指责?有时候我们说假话是为了摆脱令人不快的困境。例如,美国曾经就一项新法案征求意见,有关人员质问罗斯:“你赞成那条新法案吗?”罗斯说:“我的朋友中,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工作人员追问罗斯:“我问的是你。”罗斯说:“我赞成我的朋友们。”

当我们按照上述二条规则去说善意的谎言,那么它同样会给我们带来非凡魅力。只要我们心存真实,把善意的谎言仅作为交际的一种策略,那么这假话就是美丽的谎言。它是在善意基础上交际的必要策略。这同丑恶的假话,同以不可告人的目的编造的假话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TGjJ8YqhGjrhtIYaZKuFGH1o3c57rjeZjmy3XS05hj9agRdEoY6u0cGlPhdKzQo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