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相由心生,看人先看面

面部表情往往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灵本质,一般人不能从对方的面部看穿他们的本质,甚至被其表象所骗,原因其实就在于他们没有真正掌握观察别人面部的能力。因此,看人一定要看面,且要会看面。

1.眼睛--窥探他人心灵的窗口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内心隐秘、心中的冲突,总是会不自觉地通过变化的眼神流露出来。因此,眼睛也就成了我们窥探他人心灵的窗口。

眼睛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从他人的眼睛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基本情况。一个人所思所想很多时候会通过他的眼神表现出来,通过观察一个人丰富的眼睛语言,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泰戈尔说得好:“任何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在人的身体中,眼睛所表达出来的“语言”是最丰富多彩的了。眼睛是人的五官中最敏锐的器官,它的感觉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感觉的70%以上,其他感觉与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以饮食为例,人们吃食物时绝不仅靠味觉,同时会注意食物的色、香以及装食物的器皿等。如果在阴暗的房间里用餐,即使明知吃的是佳肴,也会产生不安的感觉,无心品尝或胃口大减。相反,如果在一流的饭店或餐厅用餐,用精致的器皿装食物,并重视灯光的调配,定会增加饮食者的胃口,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视觉在影响人们的食欲。

有时,眼睛也会说话,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经常会反映到他的眼睛里,心之所想,透过眼睛就表达出来,这是每个人都隐瞒不了的事实。

孟子在《离娄上篇》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断人心善恶的论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眼神的状况,对于认识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眼睛清,通常表示此人清纯、澄明、无杂念、端正、开明。眼睛浊,往往表示此人昏沉、驳杂、粗鲁、庸俗和鄙陋。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假如忽略了别人的眼睛,就无法窥探对方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彻底隐瞒内心的想法,即使有人摆出一副毫无表情的脸孔,但这种刻意的动作并不能维持长久。老人常说:“听别人讲话,或对别人讲话,要注意对方的眼睛。”有的人交谈时不看对方的眼睛,多数情况下,是胆小、没有信心、怕难为情、畏缩。情侣初次相会,常常这样。

一直观察对方的眼睛,会感觉视觉的疲劳。这里所说的“看眼睛”,并非真的凝视,而是观察对方视线的活动。通过了解一个人的视线活动状况,就能大致完成与他人之间的圆满交往和心灵沟通。

一个人的视线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了解。首先,对方是否在看自己,这是一个关键;对方是否是专心致志地看自己,可以从其视线的集中程度来观察;对方是正视还是斜视自己,从这些角度都可以微妙地辨别对方对自己和自己所说的事的关注程度。其次,对方的视线是如何活动的;以及视线移动中接触了什么事物,从这些方面也可以考察对方的内心活动。

观察一个人的“眼神”,是辨别一个人好坏的一个途径。“眼神”正其人大致正直,“眼神”邪其人大致奸邪。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位通过眼神识别人物的高手。

当时,曹操派刺客去见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意思。

不久,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词上厕所。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

诸葛亮却慢慢地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且时时露忤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露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

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去了。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智慧是在环境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中发现了破绽。而生活中,常有那些仪表不俗、举止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就比较困难了,王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王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而言,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如果他不篡取王位,仍像未夺得朝政大权之前那样勤奋忠心地工作、俭朴地生活,说不定会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周公式的人物。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黠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从眼神上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俊逸,不会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黠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

做推销工作的人如果没有从眼睛观察对方的能力,是很难胜任这个工作的。一个推销人员,要想在业务上游刃有余,无往而不胜,具体地说,他可以从如下几种眼神识别顾客的心理:

(1)顾客眼睛闪闪发光,通常表明对方精神焕发,是个有精力的人,对会谈很感兴趣,同时也意味着他是很难应付的人;

(2)顾客目光呆滞黯淡,通常说明他是个没有斗志而索然无味的人,你可以努力地挑起他的购买欲望;

(3)顾客目光飘忽不定,通常表示这是个三心二意或拿不定主意紧张不安的人;

(4)顾客目光忽明忽暗,有可能说明他是工于心计的人,他很难接受语言的诱惑;

(5)顾客目光炯炯有神,一般看来他是个有胆识的正直之人。

心理学家珍登布列在《推销员如何了解顾客的心理》一文中说道:“假如一个顾客眼睛向下看,而脸转向旁边,表示你被拒绝了;如果他的嘴是放松的,没有机械式的笑容,下颚向前,他可能会考虑你的提议;假如他注视你的眼睛几秒钟,嘴角乃至鼻子的部位带着浅浅的笑意,笑意轻松,而且看起来很热心,这个买卖大概就有戏了。”

一个人的眼睛往往能真实地反映他的灵魂,所以我们说做人要会看,就一定要会看别人的眼神,从眼神的无意反应中,窥出其本性。

2.脸孔--一个人的名片

中国戏曲有脸谱的说法,就是以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脸就是一张反映个人情绪和性格的晴雨表。

如果让一个天真质朴的儿童来画一个人,无论他画的是火星人还是章鱼人或是其他什么怪诞的人,他一定会先画出脸,尽管他可能会画出没有脖子的人,但是绝对不会画出没有脸的人。

在我们日常会话里,以脸、面代替人的情况往往很多,比如说遇见人,可以使用“拜颜”、“面晤”、“面接”、“会面”等词语来表示。

在高明的人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肉体和精神状况的明细表,能够反映出每个人的性格,因而通过脸来判断人的性格是切实可行的。有些法官和检察官在法庭上进行长时间的讯问。这并不是因为被讯问者的脸上没有做出应有的反应,而是因为该法官或检察官并非是高明的观察者。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创立了原子论,被后人誉为唯物论的鼻祖。有一天,德谟克利特在街上偶然遇见一位熟识的姑娘,德谟克利特和她打了一声招呼:“姑娘,你好!”第二天,德谟克利特再一次碰到与昨天同样打扮的那位姑娘时,却这样招呼道:“这……这……太太,你好!”

德谟克利特这样一语道破,便转身离去。

一夜之间成为“太太”的那位姑娘被德谟克利特看穿时,脸上恐怕要涌上害羞的潮红了,这真是个有趣的小故事。

那么,德谟克利特是如何看穿那位姑娘“一夜之间”的事情的呢?这是他仔细观察那位姑娘的脸色、眼睛的活动情况、面部表情及走路的姿态等一系列举止的结果。

据说,德谟克利特有时正吃着鲜美可口的瓜果,会突然从房间里跳出来,跑到地里去搞清楚瓜果为什么这么好吃。他就是具有如此极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敏锐的观察力。

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德谟克利特那样善于从脸部看人,这种能力是要通过努力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才能得到的,它不是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做人、看人的本领,发现并掌握它,往往能大大地帮助你做人。

3.鼻子--不容忽视的身体语言

鼻子不会有太明显的动作变化,但通过一些媒介,比如气、色等,同样能表达出人的心理,如鼻青脸肿,鼻酸等等。

从鼻子上能不能看出他人的心理?能不能读出他人没有说出的话?鼻子能不能算一种身体语言?这些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而我们看人却不能忽视鼻子,因为很多时候从鼻子确实能看出他人的某些信息。

说鼻子不能算身体语言的原因是鼻子并不能做出明显的动作,而用手去摸鼻子则属于手的“语言”。

而事实上,鼻子是可以自己动的。比如,人们都熟悉的“嗤之以鼻”这个词,实际上是有动作的,也就是说,在发出“嗤”的声音时,鼻子是往上提的,只不过动作轻微,不易察觉。但这个轻微的动作发出了“瞧不起人”的信息。

最近,有位研究身体语言的学者,为了弄清这个“鼻子”的“语言”问题,专门做了一次观察“鼻语”的旅行。他去车站观察,在码头观察,到机场观察。他旅行了一个星期,观察了一个星期,并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旅途中身体语言是最丰富的。因为各种地区、各种年龄、不同性别、各种性格的人汇集在一起,而且都是陌生人,语言交流很少,但心理活动却很多,所以,大量的心态都流露于身体语言。他说:“旅途是身体语言的试验室。”

第二,人的鼻子是会动的,因此,鼻子是有语言的器官。他说,根据他的观察,在有异味和香味刺激时,鼻孔有明显的张缩动作,严重时,整个鼻子会微微地颤动,接下来往往就出现“打喷嚏”现象。他认为,这些“动作”都是在发射信息。此外,据他观察,凡是高鼻梁的人,多少都有某种优越感,表现出“挺着鼻梁”的傲慢态度。关于这一点,有些影视界的女明星表现得最为明显。他说,在旅途中与这类“挺着鼻梁”的人打交道,比跟低鼻梁的人打交道要难一些。

人的五官中,鼻子和耳朵是最缺乏活动的部位。因此,很难从观察鼻子的动作读出对方的心理。人们对于鼻子高、低、朝上、朝下等形状所象征的性格,有各种说法,但这些毕竟是指固定不动的鼻子而言,无法掌握鼻子捉摸不定的动作,也就是说,这种由鼻子的“长相”看人的个性,与心理动向毫无关系。而诸位不妨以读心技术的立场,从注意鼻子的动静,试着“看”出对方的内心。

一、鼻子胀起来时

在谈话中对方的鼻子稍微胀大时,多半表示对您有所得意或不满,或情感有所抑制。通常在兴奋或紧张的状态中,呼吸和心律会加速,所以会产生鼻孔胀大的现象。因此,“呼吸很急促”一语所代表的是一种得意状态或兴奋现象。

至于对方鼻子胀大,究竟是因为得意而意气昂扬,还是因为抑制、不满及愤怒所致,这就要结合谈话对象的其他各种反应来判断了。

二、鼻头冒汗

有时这只是对方个人的毛病,但平日没有这种毛病的人,一旦鼻头冒出汗珠时,应该说就是对方心理焦躁或紧张的表现。如在一场重要的交易中,对方必然是急于达成协议,无论如何一定要完成这个交易,因为他唯恐交易一旦失败,自己便失去机会,或招致极大的不利,心情自然焦急紧张,而陷入一种自缚的状态。因为紧张,鼻头才有发汗的现象。

而且,紧张时并非仅有鼻头会冒汗,有时腋下等处也会有冒汗的现象。没利害关系的对方,产生这种状态时,要不是他心有愧意,受良心谴责,就是为隐瞒秘密而紧张所引起的。

三、鼻子的颜色

鼻子的颜色并不经常发生变化,但是如果鼻子整个泛白,就显示对方的心情一定畏缩不前。如交易时不知是否应提出条件,或提出借款而犹豫不决时的状态。有时,这类情况也会出现在向女子提出爱情的告白却惨遭拒绝时。自尊心受损、心中困惑、有点罪恶感、尴尬不安时,都会使鼻子泛白。

上述的鼻子动作或表情极为少见,而平常人更不会去注意这些变化。但如果想学会看人,就必须详加注意他人的鼻子动作、颜色和目光的动向等,并加以配合,以获得正确的判断。

4.嘴巴--折射心灵的媒质

嘴巴对每个人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需要通过它来传送食物,维持生存,也是通过它来与外界沟通。而且嘴亦能表达情绪和个性,要不然人们怎么形容坏人时就说“丑恶的嘴脸”呢。

人们的嘴部动作是很丰富的,在看人时我们必须留意,因为这些丰富的嘴部动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人们常用吐字清晰、口齿伶俐来形容一个人的嘴上功夫,说他口才好,能言善辩,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凡是嘴上功夫好的人,不论是知识水平高的或是低的,一般来说,思维都相当敏捷,而且人很机灵,一点也不显呆板和笨拙。在人际关系方面,对于这一类型的人要分两种不同的情况来讨论:一种是人际关系处得不好的,这是因为他们倚仗自己的口齿伶俐,总是处处抢先出风头,而对别人持不屑一顾的态度,自己不在理上,也要争个天昏地暗。这种为人态度当然不会受人欢迎,人际关系处不好也是很正常的。而另外一种则完全不同,他们希望自己和所有人都处好关系,并努力朝着这一方面做。这种人多比较圆滑,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口齿伶俐和能言善辩来化解各种矛盾,促使个人的人际关系和谐。

人的下嘴唇往前撇的时候,表明他对接受到的外界信息持不相信的怀疑态度,并且希望能够得到肯定的回答。

人的嘴唇往前撅的时候,表明此人的心理可能正处在某种防御状态。

在与人交谈中,如果其中有人嘴唇的两端稍稍有些向后,表明他正在集中注意力听其他人的谈话。

嘴角稍稍有些向上,这种人看起来很机灵或是活泼,而实际上他们的性格大多也是比较外向的,心胸比较宽阔,比较豁达,与人能够很好地相处,不固执。

在与人交谈时,用上牙齿咬住下嘴唇,或是用下牙齿咬住上嘴唇以及双唇紧闭,这多表示一个人正用心地听另外一个人的讲话,他可能是在心里仔细地分析对方所说的话,也可能是在认真地反省自己。

口齿不清、说话比较迟钝的人,可以分不同的情况来讨论:一种人是不仅在说话方面表现得不够出色,在其他方面表现也是相当平庸的,这样的人若想获得很大的成就,可谓是不易。还有一种人,他们的语言表达不精彩,而且也不经常表达自己,但一旦表达,肯定会有不凡的见解,这说明这个人具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比较出众的才能。

说话时用手掩嘴,说明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和保守,经常害羞,不会将自己轻易地或过多地呈现在他人面前。用手掩嘴这个动作另外一个意思,还表明可能是自己做错了某一件事情,而进行自我掩饰,张嘴伸舌头也有这方面的意思,但也表示后悔。

在关键时刻,将嘴抿成“一”字形的人,其性格多比较坚强,有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韧性。这样的人对某一件事情,一旦自己决定要做,不管其中要付出多少艰辛,大都会非常出色和完满地完成。

由此可看,要学会看人,就一定要善于看他嘴的变化,把握嘴所反映出来的心理信息。

5.下巴--性格的细腻反应

下巴位于面部的最下方,与眼睛这扇心灵的窗口距离最远,往往容易被遗忘。其实下巴隐藏着性格的细腻反应。

下巴的动作虽然极为细腻,但却能左右他人的印象。站在镜子前,将下巴抬高或缩起,会产生不同的判别印象,下巴抬高时,胸部及腹部都会突出,有骄恃、自大的样子;反之将下巴缩起,稍似驼背,个性上显得很懦弱、气馁,若此时观察对方,将会发现其眼球向上翻滚,仿佛怀疑心重。

我们可从各种场合注意对方下巴的角度。

第一,下巴抬高,此人十分骄傲,优越感、自尊心强,常带否定性的眼光或敌意。

第二,下巴缩起,此人仔细,疑心病很重,容易封闭自己,不易相信他人。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已经看出,人的个性在下巴上有一定的反映。下面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当然不能单独看下巴,还要把下巴作为下颚的主宰而观察整个下颚。下颚就人类或动物而言,乃担任发声或咀嚼的器官,从外形上看来,男性多带有稍许棱角的下颚与颧骨。实际上,下颚形态的男女差别具有相当的决定性,所以,男人不论如何改装成女人,其下颚也无法蒙骗人们的眼睛。而且,下颚也决定了声音的性质。譬如:电视、电影的幕后配音者,何人担任哪一角色的配音工作,据说也是取决于下颚的形态。

与生俱来的下颚形态,乃是用以推测某人的一般倾向之手段,譬如:“拥有意志坚强的下颚者”或是“尖细的下颚表示神经质”之类。为探讨对方现在想些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时,单凭看下颚的外观形状是不够的。唯有留意下颚的动作,才能透彻地解读身体言语。

提及下颚的动作,我们最容易注意到的,即是“突出”、“收缩”的动作。处于极度疲乏的状态,一般人便会做出“伸长下颚”的动作;除了此种由于肉体上的要求而表现出来的姿态以外,“突出下颚”的动作,一般而言,不论男女,均属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可视为一种想表示“扑向前去狠揍一顿”意图的动作。迪斯蒙得摩里斯曾经说明“突出的部位,表示带有意图侵略对方势力范围的性格”。下颚的突出亦是如此,乃是用来作为自我主张的工具。因此,突出的程度越大,则其自我主张的程度也就越高。譬如:“颐指气使”之类的表现,采取此种动作,也是自认对方属下辈或自己很明显地站在优势地位,且很有把握自我主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身体语言。外国人在发怒时,经常将下颚伸向前方,这也可以视为想将其愤怒情感扔向对方的一种攻击欲求的表现。

另外,下颚突出不明显的男性,乃是欠缺自我主张之人,此种说法也是源自同一个论点。

像此种由下颚的突出以表现的自我主张,利用不同形状而表现出来者,即是“络腮胡”。胡子也是使下颚更加突出,以表现自我主张的象征。在我们身边想必也有不少蓄留胡须的人,但是一旦跟他深入交往,很意外地可以发现这种人多半属于懦弱、缺乏个性的人。此种类型的人,即是想将他在语言、态度上不能表现自我主张的部分,用蓄胡须的行为得到补偿。

前面讲到外国人愤怒时,往往做出将下巴伸前的动作,但东方人恰与之相反,而以缩下巴者居多,此或许是由于国情不同所致,较之西方人的表露攻击欲,东方人往往深藏不露,以待敌之不备。西方谚语说“缩下巴的人最为阴险”,所以,当东方人愤怒时,便会无所不用其极。由于攻击欲内藏之故,表现身体言语的下颚动作,因而也就不采取突出的形态。乍看之下,十分恭顺似的,其实内心却潜藏着极为复杂的情绪。由此种地方也可以看出东方人特有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

除了此种下颚本身的动作之外,尚有利用手之类接触下颚的动作。

从身体学的观点来讲,我们如果看到一个人经常去摸弄他的下颚,就表示这个人是在掩饰自己的内心,这时他可能丧失自信、不安、感到孤独,只有通过接触肉体来安慰自己。

能看出这一点,对我们学会看人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6.表情--内心活动的镜子

表情是内心活动的写照,这是常识。通过对别人表情的观察,我们无疑能窥探其心灵的律动,把握其情绪的变化,了解其行为的心理根源。表情是我们观察他人的显示器。

在人的外部活动中,表情是最能反映心理情绪的表面化动作。中国传统相学中有相面之说,虽不能尽信,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确实可以从他人的面部表情上来判断和推测一个人的心理和性格。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拜亚,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让一些人表现愤怒、恐怖、诱惑、无动于衷、幸福、悲伤等6种表情,再将录制后的录像带放映给许多人看,请观众猜何种表情代表何种感情。其结果是,观看录像带的这些人,对此6种表情,猜对者平均不到两种。可见,表演者即使有意摆出愤怒的表情,也会让观众以为是悲伤的感情。

从这个事例上看,虽然表情对揭示性格有很大程度上的可取性,表情相对于语言更能传递一个人的内心动向,但要具备在瞬间勘破人心的能力,看似简单,实属不易。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学会了掩饰内心真实情感的手段,这种手法在现代商业谈判中屡见不鲜,洽谈业务的双方,一方明明在很高兴地倾听对方的陈述,且不时点头示意,似乎很想与对方交易,对方也因此对这笔生意充满信心,没想到对方最后却表示:“我明白了,谢谢你,让我考虑一下再说吧。”这无疑给陈述方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所以,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没有经过相当程度的对人们内心活动的研究,是不太容易探视出人心的真面目的。

俗语说“眼睛比嘴巴更会说话”,单凭眼睛的动态就大致可推测一个人的心理,但是,想要抓住一个人性格的主要特征,那就必须以眼睛为中心,仔细观察全面的表情才行。

以下就具体说明凭表情判断性格的诀窍。在几乎所有生物中,人的表情是最丰富,也是最复杂的。

每个人都有一副独特而不容混淆的脸相,即使双胞胎也不例外,因此人们相见时,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脸。从这张脸上,大致能反映出年龄、性别、种族烙印,而且通过表情也可以流露出其人的当时情绪变化状况。

当人们与他人交往时,无论是否面对面,都会下意识地表达各自的情绪,与此同时也关注着对方做出的各种表情,正是这种过程,使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复杂而又细腻深刻。

在高明的观察者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生理和精神状况的“海报”。狄德罗在他的《绘画论》一书中说过:“一个人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

如下这些“脸语”是比较容易读懂的:蹙眉皱额表示关怀、专注、不满、愤怒或受到挫折等情绪;双眉上扬、双目张大,可能是表现惊奇、惊讶的神情;皱鼻,一般表示不高兴、遇到麻烦、不满,等等。愉快的表情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有被观察的机会,它的特点是:嘴角拉向后方;面颊展开;眉毛平舒,眼睛变小。

不愉快的表情,它的特点是:嘴角下垂;面颊往下拉,变得细长;眉毛深锁,皱成“倒八”字。

表情的产生是脸部所有器官有机反应的综合,就连小小的眉也暗藏深机。

眉--有心理学家研究,眉毛可有近20多种动态,分别表示不同感情。汉语中常用词语有:“柳眉倒竖”(发怒),“横眉冷对”(轻蔑、敌意),“挤眉弄眼”(戏谑),“低眉顺眼”(顺从)。宋代词人周邦彦有一句词:“一段伤春,都在眉间。”这是因为一个人眉间的肌肉皱纹较为典型地体现出他的焦虑和忧郁,即眉头紧锁,而一旦眉间放开、舒展,则是心情变得轻松明朗的标志。

人的大脑分为两半球,发自内心的感情通常由右脑控制,却具体反映在左脸上;而左脑则专司理智性感情,然后反映在右脸上,因此左脸的表情多为真的,右脸的表情有可能是假的。若想知道对方的真实感情,必须强迫自己去观察对方的左脸。

从表情的动作上,能够一眼洞察别人的内心动机,春秋时期的淳于髡就是这样一个“高手”。

梁惠王雄心勃勃,广招天下高人名士。有人多次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因此,梁惠王连连召见他,每一次都屏退左右与他倾心密谈。但前两次淳于髡都沉默不语,弄得梁惠王很难堪。事后梁惠王责问推荐人:“你说淳于髡有管仲、晏婴的才能,哪里是这样,要不就是我在他眼里是一个不足与言的人。”

推荐人以此言问淳于髡,他笑笑回答道:“确实如此,我也很想与梁惠王倾心交谈。但第一次,梁惠王脸上有驱驰之色,想着驱驰奔跑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就没说话。第二次,我见他脸上有享乐之色,是想着声色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也就没有说话。”

那人将此话告诉梁惠王,梁惠王一回忆,果然如淳于髡所言,他非常叹服淳于髡的识人之能。

从面部表情上,读透了内心所蕴藏的玄机,是识人高手厚积一世,而薄发一时的秘技,而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合唱的“空城计”了。当诸葛亮带领一帮老弱残兵坐守阴平这座空城时,兵强马壮的司马懿父子,率领20万大军兵临城下。

在城墙之上,诸葛亮焚香朝天,面色平静,他旁若无人地洞开城门,自己端坐在城墙之上,手挥五弦,目送归鸿,飘飘然令人有出尘之想。

一场千古的双簧戏,由此拉开了帷幕。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谋略上势均力敌的高手,一个在城墙之上,一个在城墙之下,用心机对峙着。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一眼能看穿他虚张声势的空架式,但诸葛亮更知道,司马家族和曹氏家族的冲突,倘若司马懿拿下了诸葛亮,三国鼎立之势就无法存在,司马家族目前羽翼未丰,最后难逃兔死狗烹的下场。

精通军事的司马懿当然知道帮刘邦打天下的韩信的下场。诸葛亮的存在,让司马懿有了和曹魏政权周旋的机会,对付诸葛亮,曹魏政权还必须倚重司马懿,诸葛亮一倒,曹魏政权立刻没了后顾之忧,安内是必然之举,那一刻,哪里还有司马家族的容身之地。

所以,在表情平静的背后,俩人心中都在波澜起伏,就是因为诸葛亮一生谨慎,心知司马懿不会下手,才敢下这看似冒险之局,当司马懿的儿子提醒说,诸葛亮在使诈,城中必无伏兵时,心知肚明的司马懿,立即打断他的话,以诸葛亮一生谨慎的话,搪塞过去了。机智的司马懿从诸葛亮平静的表情上领悟到,这是诸葛亮用谋略和他合唱双簧戏,这出戏,非大智大慧的人,绝不可能唱得如此之好。 E4PQ11WGs6WiJm5OOX2JcnKHnjct9zaSv9+sBEeI79Z5AWCH080TiIqb1JeHAs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