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心诚则灵,有诚信好做人

诚信是做人最高尚的品质之一。只有讲诚信的人,才能够坦然无愧地屹立于天地之间;只有守信用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1.诚实守信是人生成功的一种资本

诚则有信,信则获誉。人际交往中的猜忌,因无诚信而生,因有诚信而消。

诚则有信,信则获誉。因此,诚实是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本钱之一。日本山一证券公司的创始人小池说:“做生意成功的第一要诀就是诚实,诚实像是树木的根,如果没有根,树木就别想有生命了。”这确是小池经验之谈,他正是因诚实而起家的。

小池20多岁时开小池商店,同时替一家机器制造公司当推销员。有一个时期,他推销机器很顺利,半个月内便跟33位顾客签订了契约,并收了订金。之后,他发觉所卖的机器比别的公司出产的同样性能的机器贵,感到很不安,立即带契约书和订金,整整花了三天时间逐家逐户去找订户,老老实实说明他所卖的机器价钱比别人卖的机器贵,请他们废弃契约。这使订户深受感动,结果33人中没有一个废约,反而对小池极其信赖和敬佩。消息传开,人们知道小池经商诚实,纷纷前来他的商店购买货物或是向他订购机器。诚实使小池财源滚滚,终于成了大企业家。

建立信誉,树立正直诚实的品格,才能让人觉得你靠得住,值得信赖,你的收获才会无穷,做人要谨记千万不能为一时的利益而伪诈毁信,这只能让你得不偿失。

三国时,孙策任用吕范主管东吴财经大权。孙策的弟弟孙权此时年少,总是偷偷地向吕范要钱,吕范则一定要请示孙策,从来没有独自答应孙权。因这事孙权对吕范很有意见。后来,孙权任阳羡县令,建立了自己的小金库以备私用。孙策有时来查账,担任功曹一职的周谷总是为孙权涂改账目,造假单据,使孙策没有理由责怪孙权。孙权这时很感谢周谷。

后来,孙权接替孙策统管东吴大事,因为吕范忠诚,特别受到孙权的信任,而周谷却因为善于欺骗和更改账目而始终没有得到孙权的重用。

以上案例用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诚实的人总会受到领导的信任和重用;而不诚实的人,即使对领导有恩,他也会对你小心提防。

在社会上失去诚信之后,别人就不敢再轻易相信你,因而也不敢轻易与你来往,这就造成了与人相处的尴尬,你的事业支柱就有倾覆的危险。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商人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你要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

“那么什么叫守信呢?”焦急的儿子问道。

“如果你与别人签订了一份合同,而签字之后你才发现你将因为这份合同而倾家荡产,那么也得照约履行。”

“那么什么叫聪明呢?”

“不要签订这份合同!”

这位商人指明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商业领域。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如果你已经许下诺言,那么不管是什么样的事情,你都不能反悔。假如你已经作了某个承诺,而你却言而无信,最终必然导致糟糕的局面。

2.律己和贪婪,诚信的两个极端

诚信处世,才会取信于人,也才能得道多助,而能诚信做人的人必然懂得严于律己的道理。

人在欲望的刺激下,会变得锱铢必较,睚眦必报,贪得无厌。这些与诚信所推崇的诚实、宽容、律己正好相反。

“严于律己”确实是一种高明至极的做人智慧,但它并不是叫人消极退让,而是要我们避免贪婪之欲。

不良的嗜好对人的危害好似烈火,专权弄势的脾气对心性的腐蚀如同凶焰;假如不及时给一点清凉冷淡的观念缓和一下其强烈的欲望,那猛烈的欲火即使不将其烧得粉身碎骨,也会使其贪心“贪”完自己。正如老子所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以人们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抑制自己的贪欲,尽量避免“伸过头”、“蛇吞象”的现象出现,如此才能潇洒地走完人生历程。

严于律己不仅表现在人前行为的控制,人后的自我约束也要同样如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给自己赢得良好信誉。因此,这是一个人应该但很不容易养成的高尚品格。杰出人士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严于律己是人生中无穷的力量,是事业中成功的保障。

霍光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弟弟。武帝去世时,他接受遗诏辅佐太子,以托孤大臣的身份,主持朝政。皇帝对他都有几分敬畏,举国上下都十分尊重他。十四年后,霍光和群臣迎立刘询做了皇帝。在这次换皇帝的过程中,霍光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在朝廷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他的亲戚朋友借他的显赫威势,飞扬跋扈起来,渐渐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刘询本来已有妻室,他感激结发妻原先不嫌弃他贫贱,便立她为皇后。霍光的夫人显氏利令智昏,她派人杀死了原来的皇后,硬把自己的女儿推给了刘询,做了皇后。这样霍家的权势如虎添翼,如日中天。在霍光死后,霍家仍然把持朝廷军政,女儿做着皇后,儿子、女婿们担任军界和政界的要职。

刘询接到许多报告,都是揭露霍家罪行的,考虑到霍家对自己的威胁,于是他开始削弱霍家的权力。眼看着霍家走着下坡路,握惯了大权、用惯了大权的一家人不禁惶惶不可终日,最后商量出废除刘询的一不做二不休的办法。谁知发动政变的重要机密竟被泄露,刘询下令逮捕了霍家老小,显氏和她的儿子、女儿、女婿们全部被处死,受株连的有一千多人。

霍光本是一位极其谨慎的人。他受命托孤,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后来为了天下的利益废除笨蛋加淫棍的皇帝,更是加强了自己的权威,但他并没有倚权自重、为非作歹。只是霍光的家人受权力所惑,陷于追求权力的泥潭不能自拔,不满足于已经极盛的权威,却想做皇帝,最后的结局一定只能是悲剧了。

贪婪和律己是诚信的两个极端。诚信至低者必然贪婪成性,诚信至高者必然严于律己,反过来亦然,贪婪成性者诚信必至低,严于律己者诚信必至高。做人还是能律己些好,莫像霍光的家人那样悲惨收场。

3.勇于认错是通往诚信的捷径

人无完人,孰能无错?有的人勇于认错,得到别人的信任;有的人碍于面子,拒绝承认错误,则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勇于认错是通往诚信的捷径;而面子则是诚信路上的绊脚石。

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聪明的人都不可能不犯任何错误。

从客观而言,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而不敢认错,不知改错。这样势必会陷入到危险的境地。

人犯了错误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拒不承认;另一种是坦率地承认。

拒不承认的好处在于不为后果负责,就算要负责,也把相关的人都包括在内,谁也逃脱不了干系。这样,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既保住了面子,又避免了损失,这从表面上看合情合理。实际上,你既然已经犯有错误,拒不承认的结果是弊大于利。首先,你铸成的大错是尽人皆知的,你的抵赖只能让人觉得你腰杆子太软。如果你犯的错误人证物证俱存,责任又逃避不了,你再抵赖也只是枉费心机。如果是鸡毛蒜皮的小错,那你就更不用顽固,顽固会造成你在同事心目中更坏的印象,真是得不偿失。你敢做不敢当的印象形成后,主管的顶头上级不敢再用你,怕你有朝一日也拉自己下水;同事也不敢与你合作,怕你故技重演。而且你一旦拒不认错,一形成习惯,哪还谈得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你认为自己“一贯正确”嘛!

坦率地承认错误,就有可能承担责任,独吞苦果。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别人都不会一棍子打死你的,既然你都认错了,还要如何?况且认错本身就是替上级分担责任,主动取咎,上级再抓住你不放,显然也有损他的形象。

美国创建国际管理集团的麦克科迈克,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首先,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是争取上司信任的一种巧妙的捷径,有勇气对自己的过失承认、道歉的人必定对自己有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成就。第二,这里也有个行动问题,能够勇敢承认错误的人实际上在要求自己拿出修正错误的办法。第三,这个方法能为双方省下许多时间。不知有多少次我希望别人有勇气、有风度,痛痛快快地承认自己的过失,而不是磨磨蹭蹭地先一件件地抖落自己的长处来为过失辩解。”

所以,讲诚信就不能怕承认错误,只要你坦率地认错,并想办法补救,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那么你仍然是一个诚信的人。

4.做人要心诚,但不能太老实

做人要诚信,伪诈自然是要不得的,但是诚信并不代表太老实,任人欺骗,所以伪诈和太老实都是讲诚信时两种行不通的行为。

伪诈毁信的人任何时代都有,有些人甚至将其当做本事,然而狡诈做人最终都会露出其真正面目,被人识破其丑恶。一个诚信毁灭了的人,失去了做人之本和成事之基,最终他将失去一切,一无所成。

伪诈的人在本质上是不老实的,善于弄虚作假,巧于掩饰,使人无法窥见其真面目。所以有些时候,这种人能一时窃取名誉,使人信任,但由于其窃得别人信任的目的是为了养恶,所以一旦为恶,其信誉便丧失殆尽。

杨广是隋朝开国者隋文帝第二个儿子,封晋王,镇守江都,因知其父皇母后不喜欢太子杨勇,便有夺嫡之意。他使尽浑身解数,矫饰以媚双亲,其弄虚作假的手段,可说是天下无双。在父母眼里,当时杨广的形象是:

他不喜声色,虽有姬妾,但不跟她们在一起,只与肖妃一人同居于他的住处;所挂乐器的弦都断了,表面都蒙着尘埃,显然是久已不用。

他俭素礼士。每岁来朝拜双亲一次,车马侍从,极其俭素,接待朝臣,恭敬尽礼,其声誉在朝臣中有口皆碑。

他无比孝顺。临回时入内辞母后,说:“臣镇守有限,方违颜色,臣子之恋,实结于心。一辞阶闼,无由侍奉,拜见之期,杳然未日。”说了,放声痛哭,泪流满面,使其母后为之伤心流泪,相对欷歔。

他与人共苦。他打猎遇雨,侍从送上油衣,他说:“士卒毕沾湿,我独衣此乎!”挥手叫拿去。

因此,朝中上下,都赞他仁孝。

可是,一夺到太子位,他的凶相就暴露:他借隋文帝病重,入宫侍候,趁机想奸淫其父宠妃宣华夫人,被父亲发现后竟使人弑其父,伪写诏书赐其兄前太子杨勇死。

他即位后,奢侈淫乐,专制残暴,排除异己,残害忠良,历史上所有的暴君都为之逊色。

他任用新人,打击排挤旧臣,媚己者升官,谏己者贬杀,开国功臣高颖、贺若弼稍议其非,即加以杀戮。

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隋朝成为短命的王朝,那是注定的了。

富兰克林说:“我想在一切场合都努力讲真话,使自己的每一言行都做到诚实,而不使任何人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空抱怨恨。”所以,我们说做人千万不能伪诈毁信,而是要讲诚信,但是我们又反对那种刻板呆滞的老实。

纵观古今中外,一切成功人士,都绝非人们通常所说的“大老实人”。凡事为他人着想,绝不伤害别人,固然很好,但还远远不够。若想出人头地,不能没有一些城府,料事不可不精明,待人不能不讲求一些策略。

所以,在为人处世上,诚实一点还是好,但诚实要有一个原则:不能反应迟钝。诚实而又保持灵敏的头脑,这样将会比他人更容易看清事实的真相,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狡诈绝不是智慧的表现,但是太过于老实也不是智人的选择。因此,处世接物,既不能过于狡诈,又不能过于老实,将二者拿捏得恰到好处,方是处世高手的本色。

做人有诚信,并不是死板的教条、真理。而是要我们灵活运用,以心诚为本,在形式上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不要轻易许诺

做事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胸脯拍得响,事情却做得一塌糊涂,不是厚道的做法,所以不轻易许诺也是一种诚信。

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义。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可以说,中国人历来把守信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信,行必果。

在社会交往中,如果真能主动帮助朋友办点事,这种精神当然是可贵的。但是,办事要量力而行,说话要注意掌握分寸。因为,诺言的能否兑现不仅有自己努力程度问题,还有一个客观条件的因素。有些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办到的事,后来由于客观条件起了变化,一时办不到,这种情况是有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朋友面前,不要轻率地许诺。有的事,明知办不到,就应向朋友说清楚,要相信朋友是通情达理的,是会原谅的,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在朋友面前逞能,轻率许诺。这样,不但得不到友谊和信任,反而会失去朋友。

一天,在一个十字路口,一位老人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歇息。突然,一个年轻人飞奔到老人面前,苦苦哀求老人救他,说有人误以为他是小偷,正带领着一帮人追捕他,要剁掉他的双手。老人看年轻人长得不像小偷,就答应了。年轻人爬到那棵大树上躲了起来。

不一会儿,追捕的人到了,问老人:“你有没有见到一个年轻人从这儿跑了过去?”老人本想回答“没有”,但突然想起自己曾发过誓,今生绝不讲假话,便只好告诉追捕的人事情的经过。年轻人被追捕者从树上拖了下来,剁去了双手。年轻人大骂老人背信,害了自己。

这个例子可能有点极端,但是我们在许诺前应该三思,若是自己无法做到,无论因为什么原因,都不应轻许诺言,最后失信于人只能遭人唾弃。

在现实生活中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己的尊重。但是,我们反对那种“言过其实”的许诺,也反对使人容易“寡信”的“轻诺”;我们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 C1ZGM4LMYnEIcKtbdBrXEYf0CdUoJt3JscjLAXlWCWZvmC19Ntgmp7WJHHtCfDv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