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章用语机智,说话要会用脑

说话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蕴藏着各色各样的形式,学会把不同的语言形式运用于不同的语境,定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如虎添翼、化险为夷。

1.类比中见真理

说话时,就一件事情本身去深入分析,将眼光局限于一点往往很容易钻入牛角尖,进入死胡同,很难脱身。所以说,说话要能把思路打开,用另一事物来作对照,即类比。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让事物本身显得清晰明了,让对方心服口服。

1937年,郭沫若同志不计个人安危,从日本只身回国参加抗日。上海地下党组织及上海各界人士集会,欢迎郭沫若和与此同时获释的沈钧儒等“七君子”返沪。

会上,国民党代表鼓吹“一党专政”和抗日必须统一于“政府”之下。郭沫若针对这种说教,作了精彩的反驳。他说:

“政府好像是大车司机,人民好比车上的乘客。司机和乘客是向着同一目的地的,乘客应该一致服从司机开车,才能达到共同的目的地。但是如果替我们开车的司机,是个喝了酒的醉汉,或者他已经睡着了,这个时候全车的乘客都将有生命之危,根本不可能安全地到达目的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再服从他了。并且不但是不能服从他,更应该立即叫醒他了!”

说到这儿,会场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郭沫若接着说:

“即使他没有喝醉,没有睡着,而这个司机不是个好司机的话,那他也是不会注意安全行车的。就像前面轨道上,如果堆放着许多石块、障碍物,他还是硬向前开,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危在旦夕。这时候我们全车的人,为着自己的生命,为着顺利到达目的地,也就不能盲目地服从他。大家应该命令他停车,应该赶快下车,一齐动手把石块、障碍物搬掉!”

对此,全场又一次爆发出如雷的掌声和“对呀”、“对呀”的附和声。这里,郭沫若就是运用“类比”的雄辩技巧,新颖、别致、巧妙地反驳了国民党代表的谬论,但又不是过分激烈,显示出高超的论辩水平。

因骈是齐国著名的雄辩家,惯于摇唇鼓舌,绰号叫“天口骈”。他标榜自己不喜欢做官,以此自命清高。而事实上,他有大批仆从,势头与做大官的并无两样。一天,他正与门房在花园对弈,忽然齐国有人求见。齐国人先对因骈赞扬一番,表示对他不肯入朝的骨气极为钦佩,又表白自己愿意来为这样一个清廉的人做个小仆。因骈被齐人说得洋洋自得。问道:

“你是从哪里听说我不做官的主张的?”

“听我隔壁的女人说的。”

“她也知道我?”

“不但知道,而且还说您是她的楷模呢!”

“她是个什么人?”因骈饶有兴致地问。他更感兴趣了。

“她是个洁身自好的人,早就发誓永远不嫁人。可是她今年虽然30岁,却生过7个儿子。她虽然没有出嫁,可比出嫁的人还会生儿子;如今先生您常说最讨厌做官,可是府上食禄千钟,仆从数百。这气派、势力比那些做官的官气还要大呢。”

因骈羞得满面通红,拂袖而去。

齐人说话技巧的高超就体现在,他开始故意表示对因骈很信服,但却拿“邻妇”作为类比去揭露其不做官的实质。虽然他没有明说,用意却是十分清楚,把因骈虚伪的面目揭露无遗了。

所谓“类比”,就是取两个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的对象进行比较,由此类对象与在某种属性上相同的对象进行比较,由此类对象有某种属性而推出彼类对象也有该种属性,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论辩目的。

就比如我们开始举出的郭沫若对国民党代表的驳斥,就是将国民党政府与一个不负责任的司机进行类比,说明了:

对不负责任的司机不应盲目服从,同样,对不负责任的国民党政府也不能盲目服从。从而驳斥了抗日应统一于“政府”之下的谬论。

卡耐基说:“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谈论他最珍贵的事物。”“类比法”在论辩中常常也就是借这类最珍贵的事物。

吴稚晖在北京曾教过蒋经国。当时,有人送了一辆人力车给吴稚晖。吴稚晖要蒋经国找锯子把车前两根拉杠锯掉。蒋经国以为先生在说笑话,不敢动手。吴稚晖火了:“我要你锯,你就锯!”

没办法,蒋经国只好把两根拉杠锯掉了。吴稚晖悠然地坐在上面,哈哈大笑着说:“真舒服,我现在有了一张沙发椅!”接着,他语重心长地教导蒋经国:“一个人有两条腿,自己可以走路,何必要人拉?你坐在车上被人拉着,岂不成了四条腿?”蒋经国这才知道先生要他锯拉杠的用意。

类比,在论辩中运用还有很多。

1920年,列宁在一次会议上,由于农民对工农联盟的重要性不理解,向列宁提出这样的质问:“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列宁提高嗓音反问道:“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右腿还是左腿?”

这里“类比”运用得恰到好处。农民欢呼起来,掌声雷动。他们终于认识到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运用类比时,一些常用寓言,典故或者生动的故事,历史传说都能作为“以相类代”的材料。运用类比还要注意不能滥用,不能把偶然的相比作为类比的依据,或者把不同的对象进行类比,也就是说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很难服人,反而易让人抓住漏洞。

2.说话要看对象

说话固然是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能让别人听得进去,因此说话时面对不同的对象,要能说不同的话。

与人说话时倘若能够明白对方属于何种类型,说起话来就比较容易了。现列举十类人供参考。

一、死板的人

这类型的人比较木讷,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会做出你所预期的反应来。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些什么,甚至你会怀疑他听进去没有。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人?

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花些工夫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所真正关心的事来。你可以随便和他闲聊一些中性话题,只要能够使他回答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此类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一个人都有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开始滔滔不绝地说,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须好好掌握话题内容并利用这种人性心理。

二、傲慢无礼的人

有些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像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实在教人看了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但是,当你不得不和他沟通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对付呢?

某个企业的一位副科长,说话虽然客气,眼神里却有些许傲慢,并且不带一丝笑意,这种人实在是非常不好对付的,让人一见到他,就感觉有一种“威胁”存在。

对这样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罗嗦,所谓“多说无益”正是如此,因此,你要尽量小心,以免掉进他的圈套里。

三、沉默寡言的人

和一个不爱开口说话的人沟通是非常吃力的,因为对方如同哑巴一样,半天嘴里挤不出一个字来,你就没办法了解他的想法,更无法得知他对你是否有好感。

有一位新闻记者,他为人沉默寡言,根本就不像个记者。不论你和他说什么,他总是沉默以对,你真是拿他没办法。当有人给他介绍广告客户时,他也只是淡然地说声:“喔!是这样啊。”然后手持对方名片,呆呆地看着。

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白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你不妨把所有的选择都摆在他的面前,直接对他说:“对于A和B两种办法,你认为哪种较好?是不是A方法好些呢?”迫使他做出选择性回答。

四、深藏不露的人

我们周围存在有许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或让人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自我防范心理极强。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更是难上加难,往往搞得人们无所适从。但是,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有把自己预先准备好了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做出最后决断。

他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做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傻,或者故意言不及义地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莫测高深”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五、草率决断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和他沟通时甚至还没听明白你到底要干什么的时候,他就草率做出决断,给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由于这种人多半是性子太急了,因此有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做决定就随便而草率。

这类人决断过于草率,其特征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妄下决断。如此草率做下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招致意料不到的枝节发生。

倘若你遇到上述这种人,最好把谈话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一部分)之后,马上征求他的同意,没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如此才不会发生错误,也可避免发生因自己话题设计不周到而引出的不必要麻烦。

六、过分糊涂的人

这种人一开头就没弄懂你的意思,你就是和他长时间频繁地接触,结果也是枉然。

小朱经常光顾一个书店,其中的一位女店员,常常在小朱讲明购买的书名时,还会糊里糊涂地弄错。因为小朱是这家书店的常客,老是遇到这种事情,心里总觉不太舒服。终于,有一次小朱把情形告诉书店经理,不多久,女店员就被辞退了。

经常犯这种错的人不外两种:一种是自己从来不知反省;另一种则是理解能力差,完全没听懂别人的谈话。对于这种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与之打交道。

七、顽固不通的人

固执的人是最难应付的。他们自己的原则性太强,尽管连他们自己在坚持什么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知坚持自己的观点,死硬到底。和这样的人沟通,是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的,结果往往徒劳无功。因此,要和这种人说话的时候,千万要记住“适可而止”,否则,谈得越多越久,心里越不痛快。

对于这种人,你不妨及时抱定“早散”、“早脱身”的想法,随便敷衍他几句,不必耗时费力,自讨没趣。

八、行动迟缓的人

对于行动比较缓慢的人,交涉时需要耐心。

有一位年轻而稍显肥胖的王小姐,也许因为体型的关系,她做起事来,总是比别人慢半拍,感觉上,工作效率总比别人差一点。严格说起来,倒不是她的办事能力不如其他同事,只不过她做起事来太过“慢吞吞”而已。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所以,你最好按捺住性子,拿出耐心,言谈上永远别透出恼火的意思,并且尽可能配合他的情况去做。

九、自私自利的人

这世上自私自利的人为数不少,无论你走到哪儿,总会遇到几个。这种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前头,要他做些于己无利的事,他是不会考虑的。

有一位李先生,经常手不离计算器,这说明他时刻在计算着自己的利益。正因为他最看重数字,他所坚持的,一定是自己的利益。至于其他事情,他不会在意如何做好它,只考虑怎样做才最省事。这种悭吝之徒谁都不会对他产生好感。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的时候,只有按捺住自己的厌恶之情,说话要顺水推舟、投其所好。当他发现自己所强调的利益被肯定了,自然就会表示满意。

十、毫无表情的人

人的心态和感情,常常会通过脸部的表情显现出来,所以在沟通时这些往往可以作为判断情况的好帮手。然而,有些人却是毫无表情可言的,也就是说,他的喜怒是不形于色的,这种人不是深沉就是呆板的。当你需要和这种人进行交谈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下巴。

常人说:“眼睛是会说话的。”诚然,眼睛是灵魂之窗,“观其眸子”你自然可以知道对方的心思。你可以从对方的表情中,看出他对你的印象究竟如何。有时候,对方会过分紧张得连表情都不很自在,此时,你不妨看看对方的反应:是毫不在意、无动于衷,还是已经察觉、面露质疑,留意他的眼神,你一定可以得到答案。知道了他的态度,话自然就好说了。

和这种人打交道别被他这种表情吓住,一定要放松、从容不迫。但要注意的是,当你明白对方的反应可能是受自己的态度所影响,进而影响到结果时,就不得不特别注意、研究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了。

人说话,一是要表达自己,二是要传达信息,所以对方是否接到传达的信息是说话成功的要素。我们上面总结了与十种人交流时应注意的说话方式,这只是一个不完全的归纳,大家可以在以后人际交往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一定会发现更多适合不同人的说话方式。

3.请君入瓮,说话要善于布局

下棋要布局,说话也要布局。今天我们就来学一招“请君入瓮”,它不仅可以打破对方的荒诞不经,自以为是;而且最后让对方陷入一种自相矛盾的境地。

王安石当宰相时,于天下大兴水利。这本来是件好事,但由于王安石常常不顾实际情况,弄得劳民伤财。

一天,刘贡父去拜见王安石,正赶上有位客人向王安石陈述有关水利方面的建议。只听那客人说:“梁山泊面积很大,要是把水排净,可得万顷良田,只是还是找不到合适的贮存那些水的地方。”

王安石似乎没有看出这办法的愚蠢之处,正在思考,没有表态。

这时,刘贡父大声说道:“这有何难?”

王安石以为他有好主意,催刘贡父快说。刘贡父说:“再挖一个像梁山泊那样大的洼地,不就有贮水的地方了吗?”

王安石终于大笑:“梁山泊之事,我看就不议了吧!”

20世纪30年代中期,香港有位著名的律师叫罗文锦,他才思敏捷,谈吐幽默,曾成功代理了许多案件,尤其在一件“皮箱纠纷案”中,他的表现堪称完美。

英国商人威尔斯向中方茂隆皮箱行订购皮箱。没想到,交货时威尔斯却声称皮箱内层有木材,不能算是“皮”箱,因此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15%的损失,这是明显的强词夺理。茂隆皮箱行的老板无奈之中只好找到罗文锦,请他出面为自己主持公道。

当时的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商人在那里享有特权,很明显法院会偏袒英国商人威尔斯。但罗文锦依然决定出庭为被告辩护,他要杀一杀英国人的嚣张气焰,为中国人争一口气。

法庭上,威尔斯俨然一副无赖的嘴脸,胡说八道,蛮不讲理。

于是,罗文锦站在律师席上,取出一只金怀表问法官:

“法官大人,这是什么表?”

“这是伦敦名牌金表。可是,这与本案无关。”法官回答。

罗文锦继续问:“这是金表,事实没有人怀疑。但是,请问其内部机件都是金的么?”

“不都是。”

“既然没有人否定金表内的机件可以不是金做的,那么茂隆行的皮箱为什么就必须全是‘皮’呢?显然是原告无理取闹,存心敲诈。”

法官无言以对,无法再偏袒威尔斯,只能裁决原告败诉。罗文锦所运用的正是诱人入套法。

人都有好奇心,所以想要说服对方时,先不要急着切入主题,从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谈起,牵着他的鼻子走,使他由不想听变为想要听,甚至非听不可,这样就能在不知不觉中使他同意你的意见。

诱人入套,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态,故设疑团,调动人的探求欲望,使他落入你预先布置好的陷阱之中从而达到说服、劝导的目的。

善于布局,就要能善抓漏洞,发现对方的缺陷,以此布局,请君入瓮。

4.变废为宝,实现废话的价值

人际交往中,一般情况下,我们主张“废话少说”。但是巧用废话,则能变废为宝,取得一种幽默的效果。

简话繁说就是把本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清楚的意思改用繁杂冗长的方式表达,一简一繁之际,鲜明的反差因而形成,这样也就符合幽默的一般原理了。由此可见简话繁说不仅仅是一种谈话方式,它同时也是一种常用的技巧呢!

有一位朋友非常喜欢下棋,但由于棋术不高,屡屡败北。

有一天不幸又连输三局,心中不快,恰遇他一同事。

“成绩怎样?”同事有心拿他取笑。

“这……”朋友一时顿住,随即答道,“第一局他没输;第二局我没赢;第三局我想和,他不肯。还好,还好!”

其实这位朋友说了一大堆,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三局全输了。但是他不是直言其实,也不是矢口否认事实,而是简话繁说。这样就委婉风趣地回答了对方,从而使自己摆脱了被人嘲笑的僵局。一句话分为三句话,却不显得累赘,妙语如珠,可谓临难巧辩的一个绝招!

所以简话繁说并非毫无目的的故作高深,劳人口舌。首先,简话繁说可能是由于说话者对于某一难以启齿的问题采取巧妙迂回、拐弯抹角的办法予以解答,以避免自己难堪,上面那位输棋的朋友就属于这种情况。第二,可能就是想针对某一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但又考虑到对方难以直接接受,遂以繁杂的论述表达同样的意思,借以缓和语气。

有一个年过50的贵妇人,每天总要花大量时间在打扮上。一次她碰到了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便问对方,她有多大年纪。

“看你皓洁的牙齿,只像18岁;看你蓬松的头发,不超过19岁;看你苗条的腰身和涂满胭脂的脸蛋,顶多20岁吧!”社会活动家详细地评论道。

她一时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于是又问道:“敬爱的先生,您的眼光真是太准了,可是你能否准确地说一下,我究竟像几岁?”

“这太容易做到了。只要把刚才我说的三个年龄加起来就可以啦!”对方风趣地说。

这是一个用简话繁说技巧委婉表达自己观点的例子。贵妇人的文过饰非足以说明她是一个极好面子的人。如果有人直来直去地告诉她真话,她要么会气个半死,要么会羞愧难当,下不了台。对方抓住了她的这一心理特征,简话繁说,既不太伤她颜面,又不违心阿谀,这种做法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活动家故意含混其辞,从贵妇人外貌的三个方面分别评论其年龄。从牙齿看,是18岁;从头发看,是19岁;从腰身和脸蛋来看,是20岁。这三种估计都令贵妇人非常满意,她坚信自己化妆有道,足以欺骗许多人呢!

活动家的简话繁说并没有完成,随后他利用对方的下一个问题巧作手脚,表达了自己的真实观点。当然了,像活动家这样的“选加计龄”法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它不过是用来完成自己“诡计”的一个工具罢了。活动家一言既出,简话繁说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简话繁说的运用切忌超过一定的“度”,否则就会造成材料的堆砌或者教条的雷同反复。繁而不乱,繁而不空,这样就达到基本要求了。

所以说,把复杂的话简单地说,固然是会说话的有力表现,但是能把简单的话复杂地说也是说话能力的重要体现。简话繁说的特点在于声色不露地掩饰说话内容的本来面目,待论述的“竹笋”一层层剥开以后,听话的一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从而使幽默感顿生。

5.实话实说,以事实服人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可见事实的威力是极大的。如果说话时能以事实为基础结合雄辩,那对方肯定会心服口服。

李自成揭杆起义直取京城。面对陈圆圆,李自成寻思着:当年吴三桂就是为了争夺陈圆圆而闹得满城风雨,这种“祸水”千万留不得。于是下令将陈圆圆拉出去勒死。

不待卫士们动手,陈圆圆自己站了起来看了李自成一眼后,冷笑一声转身就走。

李自成大喝道:“回来!你冷笑什么?”

陈圆圆又跪下,说:“小女子早闻大王威名,以为是位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大英雄,想不到……”

“想不到什么?”

“想不到大王却畏惧一个弱女子!”

“孤怎么会畏你?”

“大王,小女子也出身良家,后坠入烟花之地,饱尝风尘之苦,实属身不由己。初被皇帝霸占,后被吴总兵夺去,大王手下刘将爷又围府将小女子抢来,皆非小女子本意。请问大王,小女子自身有何罪过?大王仗剑起义,不是要解民于危难、救天下之无辜吗?小女子乃无辜之人,大王却要赐死,不是畏惧小女子又作何解释呢?”

李自成被问住了,无言以对。

陈圆圆接着说:“就是为大王计,大王杀小女子也实为不智。”

“怎么不智?”

“小女子听说大王有撤出京城的打算,不知可有其事?”

“就算孤有这种打算,那又如何?”

“大王是想平安撤走呢,还是想被追袭而逃呢?”

“当然想平安撤走,又当如何?”

“大王,吴总兵为先锋,兵势甚锐,小女子听说他正向京师进逼。小女子蝼蚁之命,大王杀了我,于大王无丝毫益处;留下小女子,小女子感念大王不杀之德,当尽心竭力使吴总兵滞留京城,不再追袭。大王可保全实力,全师而退,巩固西京,不久又可东山再起。这其中的利害,请大王三思。”

陈圆圆的话触到了李自成的心病,他不由身子前倾,问道:“你果真能使吴三桂滞留京师吗?”

“大王想必知道,吴总兵降而背叛,皆由小女子而起,大王杀了小女子,必然激起他更大的复仇心。大王留下小女子,小女子指天立誓,将千方百计使他滞留京城,不再追袭。小女子如有背信,天杀雷击。”

“好!孤王相信你,留下好了。”

至此,李自成终被陈圆圆说服了。

那么,威镇四方的李自成,是如何在这杀与不杀的辩论交锋中,被陈圆圆说服的呢?

首先,陈圆圆的陈述是以“实际”出发的。当时的“实际”是什么呢?吴三桂进逼京城,李自成准备撤离;李自成的决策地位与高傲心理;陈圆圆身陷囹圄,任人宰割的难堪处境。

尽管死去的人没有一个生还的,但人到死时总想活。当李自成下令勒死陈圆圆时,陈圆圆的求生本能,使她机智地选择一“看”二“笑”,刺激李自成高傲的自尊心,接着又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用“想不到”3个字作悬念,道出“想不到大王却畏惧一个弱女子”,以进一步用“激将法”,激出一番解民倒悬、解救无辜的道理来。

其次,陈圆圆的陈辩也是回到实际中去的。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替对方打算,说明杀她无益,留她有利--可让吴三桂滞留京城,不去追袭,医治了李自成的心病;加之她“指天立誓”,信誓旦旦,李自成终于被感动和被说服了。

从实际出发,到实际中去,这是说话时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语言本来就是思维和沟通的工具,是反映客观实际的。掌握了“就实说话法”的技巧,我们的辩论、言辞就会自然而然地机智、诙谐起来。

说话技巧非常重要,但离开事实依据,再动听的话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能让人信服。以事实说话,辅之以技巧,才是真正的说话之道。

6.刚柔并济,说话要软硬结合

与人说话时,除非万不得已,谁都不愿意面红耳赤、怒气冲天、唇枪舌剑地与人交谈,这样肯定会使人际关系破裂。因此,说话时不能一味地刚,要会兼之以柔,刚柔并济,同样也不能一味低声下气,妥协忍让。

人与人之间以和为贵,如果好话恶说,即便不导致事业失败,至少也得落个不会说话的坏人缘。假如你面对的对象是你的顶头上司,或是与你的事业兴衰成败密切相关的对手,那怎么与他们说话就更应该十分讲究。

“绵里藏针法”的运用常常跟喂小孩子吃苦药的道理一样,要用糖衣包着药片,或者就着糖水送服,招数因人而异,窍门却一通百通。

春秋时期的晋灵公,奢侈腐化。某年下令兴建一座九层高的楼台,群臣劝说,他火了,干脆又下了一道命令,敢劝阻建九层台者斩首。这样一来便没人敢说话了。

只有一个叫孙息的大臣很讨灵公喜欢。有一次,他告诉灵公说他能把九个棋子摞起来,上面还能再摞九个鸡蛋。灵公听了,觉得这事儿挺新鲜,立即要孙息露一手让他开开眼界。孙息也不推辞,就把九个棋子摞在一起,接着又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往棋子上摞,放第一个,第二个……

孙息自己紧张得满头大汗,战战兢兢。看的人也大气不敢出一口。因为孙息倘不能把鸡蛋摞好,就犯了欺君杀头大罪。

这时,灵公也憋不住了,大叫:“危险!”孙息却从容不迫地说:“这算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哩!”灵公也被勾起了好奇:“还有什么比这更危险?”

孙息便掂掂手中的鸡蛋,慢吞吞地说:“建九层台就比这危险百倍。如此之高台三年难成,三年中要征用全国民工,使男不能耕,女不能织,老百姓没有收成,国家也穷困了。而国家穷困了,外国便会趁机打进来,大王您也就完了。你说这不比往棋子上摞鸡蛋更危险吗?”

灵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立即下令停工。

孙息让晋灵公看了场不成功的杂技表演,更受了一场形象生动的批评,那味道确实是又甜又苦。正在气头上的人,是难听进别人的诤言相劝的。何况他还有无上的权威支持,那更是老虎屁股摸不得。然而“不摸也得摸”、“绵里藏针法”每每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起到了逆转乾坤的作用。

说话时,刚与柔其实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一定要灵活运用。

7.倾听也是一种语言

倾听,就是表明了你对对方关注、接纳的态度;倾听会让你深刻了解对方的情况,从而帮助你找到沟通的适合的方式。所以倾听,虽不开口,却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倾听,虽无声,却是一种语言。

乔吉拉德说:“有两种力量非常伟大:一是倾听,二是微笑。”

“倾听,你倾听得越久,对方就会越接近你。据我观察,有些推销员喋喋不休。上帝为何给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我想,意思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乔吉拉德对这一点的感触很深。有一次乔花了近半个小时才让客户下定决心买车,而后乔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让他走进乔的办公室签下一纸合约。

当他们向乔的办公室走去时,那人开始向乔提起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就要考进一个有名的大学了。他十分自豪地说:“乔,我儿子要当医生。”

“那太棒了。”乔说。当他们继续往前走时,乔却看着其他的推销员。

“乔,我的孩子很聪明吧,”他继续说,“在他还是婴儿时我就发现他相当聪明。”

“成绩非常不错吧?”乔说,仍然望着别处。

“在他们班是最棒的。”那人又说。

“那他高中毕业后打算做什么?”乔问道。

“我告诉过你的,乔,他要到大学学医。”

“那太好了。”乔说。

突然地,那人看着他,意识到乔太忽视他所讲的话了。“嗯,乔,”他突然说了一句,“我该走了。”就这样他走了。

下班后,乔回到家里想想今天一整天的工作,分析他所做成的交易和他失去的交易,乔开始考虑白天他客户离去的原因。

第二天上午,乔给那人的办公室打电话说:“我是乔吉拉德,我希望您能来一趟,我想我有一辆好车可以卖给您。”

“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先生”,他说,“我想让你知道的是我已经从别人那里买了车。”

“是吗?”乔说。

“是的,我从那个欣赏、赞赏我的人那里买的。当我提起我以我的儿子吉米为骄傲时,他是那么认真地听。”

随后他沉默了一会儿,又说:“乔,你并没有听我说话,对你来说我儿子吉米成不成为医生并不重要。好,现在让我告诉你,你这个笨蛋。当别人跟你讲他的喜恶时,你得听着,而且必须全神贯注地听着。”

顿时,乔明白了他当时所做的事情。乔此时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多么大的错误。

“先生,如果那就是您没从我这儿买车的原因”,乔说,“那确实是个不错的理由。如果换我,我也不会从那些不认真听我说话的人那儿买东西。那么,十分对不起。然而,现在我希望您能知道我是怎样想的。”

“你怎么想?”他说道。

“我认为您很伟大。我觉得您送儿子上大学是十分明智的。我敢打赌您儿子一定会成为世上最出色的医生。我很抱歉让您觉得我无用,但是您能给我一个赎罪的机会吗?”

“什么机会,乔?”

“有一天,如果您能再来,我一定会向您证明我是一个忠实的听众,我会很乐意那么做。当然,经过昨天的事,您不再来也是无可厚非的。”

3年后,他又来了,乔卖给他一辆车。他不仅买了一辆车,而且也介绍了他许多的同事来买车。后来,乔还卖了辆车给他的儿子--吉米医生。

这就是倾听的力量,它是给我们带来人脉的通道,也是带来财脉的最好方法,只要会倾听,他不需要你付出多少努力,这样看来,是不是赚钱太容易了呢,只要懂得倾听就够了。

正如查尔斯洛桑所说的:“要令人觉得有趣,就要对别人感兴趣--问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谈自己和他的成就。”请记住: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求和他的问题,比他对你和你的问题更感兴趣千百倍。别忘了这点,当你下次开始跟别人交谈的时候! TwBc/PxQs2HYvZsnKOr7s53JdhqKJUMO41isagL9nSA3PYLQQB2fEZImQhD/LH5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