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说话方圆舌有钩,互不得罪笼人心(下)

8.说话委婉犹如春风袭人

说话直来直去,没有“心机”,不仅会伤人自尊,也会反伤自己,所以委婉表达,就能达到春风袭人的温存。

做人正直很有必要,但说话一味正直就不太可取了,因为不适当的直言如同反面说话一样,是一种消极和否定的语言暗示,不是使人抵触反感,就是使人顾虑重重,增加心理压力,而恰当得体的委婉说话意味着进行积极的语言暗示,防止消极的语言暗示。

如医生给人看病,遇到病情较严重而又诊治不及时的病人,就直言道:“你怎么这么瘦哇!脸色也很难看!”“你知道你的病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吗?”“哎呀!你是怎么搞的?你这个病为什么不早点来看哪!”这些说法里所包含的消极作用会使病人怎么想呢?作为医生这是治病还是致病呢?

相反,如果换一种方式医生说:“幸好你及时来看病,只要你按时吃药,多注意休息,放下思想包状,相信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这将给病人很大的鼓舞。

又如,当妻子买了一件衣服征求丈夫的意见,丈夫觉得妻子穿这件衣服不太合适,如果丈夫不尊重体贴妻子的心情,就会直露地批评说:“你看你的审美观真成问题,一把年纪了还穿这么鲜艳的衣服,岂不成老妖婆了?”这样生硬、贬损的话必定会伤害妻子的自尊心。如果丈夫尊重体谅妻子的心情,就会把否定的意见说得委婉得体,给予暗示:“不错,颜色真鲜艳,给女儿穿,那是很漂亮的。”

当你去拜访朋友,主人热情地拿出水果、零食招待你,而你却直言说:“不吃,不吃,我从来就不喜欢吃零食,再说我刚吃完饭,肚子饱得很,哪还有胃口吃这些东西。”这样不仅让人扫兴,而且还伤了主人的自尊心。你应该体谅到主人的一片热情和好意,委婉地说:“谢谢,谢谢!多新鲜的水果,多香的糖,只可惜刚吃完饭,没有胃口吃了,太遗憾了!”

总之,委婉说话不仅是一种策略,也是一门做人的艺术。说话委婉含蓄是做人有“心机”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待人圆滑的表现。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有这种文明意识,掌握这一有利于人际交流的语言表达方式。

9.不要闹“谁的蛋坏了”的笑话

汉语的魅力在于一字之差,可能意义刚好相反,语调的轻微变化可能造成多种解读。所以说话时一定要经过仔细的考虑,如果不经过大脑,那么极有可能闹出笑话,造成尴尬和误会,以至得罪了别人而难以收场。

说话人人都会,但如何把话说好却并非易事,有人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给人的感觉却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让人不堪忍受;有人说话虽然惜言如金,但却每句都能点到要害,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微言大义。还有某些人说话与上面两种都不一样,他们说话往往不经过大脑,嘴巴比脑袋转得还要快,结果就会闹出许多洋相和笑话,甚至得罪了别人自己却还一无所知。

有一次,一些领导到某地开会,当地习惯早餐是馒头、稀饭、每人一个鸡蛋。这天早晨,一个领导剥开鸡蛋,发现是坏的,就跟服务小姐说:“给我换一个,这个鸡蛋坏了。”

不一会儿,服务小姐就回来了,可是忘了想换蛋的是哪个人了。就高声喊了起来:“谁的蛋坏了?”

众领导沉默不语。小姐又喊了一句:“谁的蛋坏了?”

结果还是没人答应。

这时,餐厅主任过来对服务员说:“你这小姑娘真没礼貌,应该这样问:哪位领导的蛋坏了?”忽然,餐厅主任觉得这话不对劲,赶紧又改口又高声喊了一句:“哪位领导是坏蛋?”

这个故事中的服务小姐和餐厅主任都没有注意说话的分寸,措辞不准确闹出了笑话。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只有恰当的语言表达,才能达到顺利沟通的目的,使交谈的局势和结果对自己有利。即使初次见面的人也不例外。有的人问话一出,便立即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双方相见恨晚,成了好朋友;有的人问话一出,却使对方无言以对,使场面变得很尴尬,双方只得以说“再见”收场。

可见,说话这种艺术,对“拉近”双方的距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好的语言表达不但使人爱听,也能使别人乐于接受你。

曾经有一家饭店招聘服务员,有两位年轻人前来应征。

第一位应征者这样招呼光临的顾客:“您好,您吃鸡蛋吗?”

顾客摆了摆手,似乎答不出来,对话就此结束了。

第二位应征者这样招呼光临的顾客:“您好,请问您吃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

顾客笑着回答:“一个鸡蛋。”

可见,第二位应征者的说话策略相当成功。短短几个字的对话,二个应征者的高下之分便立刻凸显出来了,这便是语言的魅力,说话的艺术。会说话的人,人生和事业才能走得更远更加成功,无论是政坛还是商场,掌握了说话的艺术,便多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而这把钥匙并非来得轻而易举,它需要你动点脑筋用点“心机”去钻研才能获得。

10.不慎失言应及时弥补

人在生活当中,总有说话不当或做事不当的时候。发生这些事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镇定自若,处惊不变,积极寻找措施来补救。这也是处世的一种“心机”。

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失足了可以再站起来,失蹄了可以重新振作,而人失言了可以用妙语去弥补。只要你有“心机”,你可以补得天衣无缝。

作为空姐,朱莉叶小姐常常接受严格的语言训练。尽管这样,她有时还是不免失言。

那次在航线上,她和往常一样本着顾客至上的服务精神,热情地询问一对年轻的外籍夫妇,是否需要为他们的幼儿预备点早餐。那位男顾客出人意料地用中国话答道:“不用了,孩子吃的是人奶。”

没有仔细听这位先生的后半句话,为进一步表示诚意,朱莉叶小姐习惯性地说:“那么,如果您孩子需要用餐,请随时通知我好了。”

他先是一愣,随即大笑起来。朱莉叶小姐这才如梦初醒,羞红了脸,为自己的失言窘得不知如何是好。

“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无论凡人名人,都免不了发生言语失误。虽然其中原因有别,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有时甚至不堪收拾。

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矫正之术,去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难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

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失言时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惨败的情形不乏其例。比如1976年10月6日,在美国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的,为总统选举而举办的第二次辩论会上,福特对《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佛朗肯关于波兰问题的质问,作了“波兰并未受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一发言在辩论会上属明显的失误,当时遭到记者立即反驳。但反驳之初佛朗肯的语气还比较委婉,意图给福特以改正的机会。他说:“问这一件事我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在肯定苏联没有把东欧化为其附庸国?也就是说,苏联没有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

福特如果当时明智,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决非善策,于是继续坚持,一错再错,结果为那次即将到手的选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所有专栏、社论都纷纷对福特的失策作了报导,他们惊问:

“他是真正的傻瓜呢?还是像只驴子一样的顽固不化?”

卡特也乘机把这个问题再三提出,闹得天翻地覆。

有“心机”的人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决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葫芦里藏的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又以为这是他们不谓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个未知的谜。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相比之下,里根的表现就显得很有“心机”。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

有人低声提醒他说溜了嘴,里根忙改口道:

“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并未去玻国,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滔滔的大论之中了。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在实践中,遇到失言这种情况下,有三个补救办法可供参考:

1.移植法,就是把错话移植到他人头上。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纠过来了。对方虽有某种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

2.引伸法,迅速将错误言词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就是接着那句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作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3.改义法,巧改错误的意义。当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说法。

11.沉默就是最好的反驳方式

沉默是“心机”中的“心机”,更是没有“心机”的“心机”。当你不愿与人交谈,你可以选择沉默;你不懂怎样与人交谈,你也可以选择沉默。

某机关有一个女孩子,平日只是默默工作,并不多话,和人聊天,总是微微含笑的。有一年,机关里来了一个好斗的女孩子,很多同事在她主动发起攻击之下,不是辞职就是请调。最后,矛头终于指向了这个女孩子。某日,这位好斗的女孩子抓到了那位一贯沉默的女孩子的把柄,立刻点燃火药,劈哩叭啦一阵,谁知那位女孩只是默默笑着,一句话也没说,只偶尔嘣出一个字:“啊?”最后,好斗的那个主动鸣金收兵,但也已气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了出来。

过了半年,这位好斗的女孩子也自请他调。

你一定会说,那个沉默的女孩子“心机”实在太好了,其实不是这样,而是那位女孩子听力不大好,理解别人的话不至有困难,但总是要慢半拍,当她仔细聆听你的话语并思索你话语的意思时,脸上又会出现“无辜”、“茫然”的表情。你对她发作那么久,那么卖力,她回你的却是这种表情和“啊?”的不解声,难怪要斗不下去,只好鸣金收兵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事实:“沉默”的力量是何其地大,面对“沉默”,所有的语言力量都消失了!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这不是新鲜事,本就弱肉强食,和平相处才是怪事,因此你要有面对不怀善意的力量的心理准备;你可以不去攻击对方,但保护自己的“防护网”一定要有,而装聋作哑有时是最厉害的武器。

又聋又哑的人听不懂别人的话,自然也不会加入争斗,别人自然也不会和他们争斗,因为这只是徒劳。

不过大部分人都不聋又不哑,一听到不顺耳的话就会回嘴,其实一回嘴就中了对方的计,不回嘴,他自然就觉得无趣了;他如果还一再挑衅,只会凸显他的好斗与无理取闹罢了,因此面对你的沉默,这种人多半会在几句话之后就仓皇地“且骂且退”,离开现场,如果你还装出一副听不懂的样子,并且发出“啊?”的声音,那么更能让对方“败走”。

不过,要“作哑”不难,要“装聋”才是不易,因此也要培养对他人言语“入耳而不入心”的功夫,否则心中一起波澜,要不起来回他一二句是很难的。

学习装聋作哑,可以不战而胜,也可避免自己成为别人的目标,而习惯装聋作哑,也可避免自己去找人麻烦,实在是为人处世的绝妙方法。

12.争辩不能消除错误,只能加深怨恨

谢尔盖维奇曾说过:懦弱愚蠢的人才好激动和大吵大嚷,聪明强干的人什么时候都应保持自己的尊严。事实也是如此,聪明的人决不参与争辩。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一天晚上,美国人戴尔卡耐基在伦敦得到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训。当时他是罗斯史密斯爵士的私人经纪。大战期间,史密斯爵士曾任澳大利亚空军战斗机飞行员,被派在巴勒斯坦工作。欧战胜利缔结和约后不久,他以30天旅行半个地球的壮举震惊了全世界。没有人完成过这种壮举,这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给他5000美元奖金,英国国王授予了他爵位。有一天晚上,戴尔卡耐基参加一次为表彰他而举行的宴会。宴席中,坐在戴尔卡耐基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并引出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说那句话出自《圣经》,他错了。戴尔卡耐基知道,且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出优越感,戴尔卡耐基很讨嫌地纠正他。他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他自信确定如此!

那位先生坐在右首,戴尔卡耐基的老朋友弗兰克格蒙在卡耐基左首,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戴尔卡耐基和那位先生都同意向他请教。格蒙听了,在桌下踢了戴尔卡耐基一下,然后说:“戴尔,这位先生没说错,《圣经》里有这句话。”

那晚回家路上,戴尔卡耐基对格蒙说:“弗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点面子?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应该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避免争论。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即使赢了,但实际上你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对方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么样?你会觉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他会自惭形秽,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但心里并不服。”

正如明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宁愿要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要别人对你的好感?

威尔逊总统任内的财政部长威廉肯罗以多年政治生涯获得的经验,说了一句话:“靠辩论不可能使无知的人服气。”

拿破仑的家务总管康斯坦在《拿破仑私生活拾遗》曾写到,他常和约瑟芬打台球:“虽然我的技术不错,我总是让她赢,这样她就非常高兴。”

我们可从中得到一个教训:让我们的同事、朋友、丈夫、妻子,在琐碎的争论上赢过我们。

争辩不可能消除误会,而只能靠技巧、协调、宽容,以及同情的眼光去看别人的观点。

林肯有一次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决不会在私人争执上耗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包括发脾气、失去自制。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而那些显然是你对的事情,就让得少一点。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因为,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伤。”

13.转弯抹角说话,让对方如坠入云里雾里

转弯抹角的语言魅力在于将一些难以言传的情形,巧妙地采用一些与主题毫不相关的话语,最后突然转一个急弯,与主题发生联系以实现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和目的。这种转弯抹角的说话方式常常让听者如坠入云里雾里,但最后却在明白说话者的意图后哑然失笑。

转弯抹角要取得语言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转的弯与所抹的角和实际情形之间的反差。在这里含有设置悬念的味道,一开始你的话离你所想表达的意思相距十万八千里,让对方摸不着头脑,强烈地想知道下文,然后你才转弯抹角地把话题拉近,最后将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却往往与对方所期望的情形有非常之大的出入,期望与现实产生冲突,语言的魅力就这样产生了。

希尔先生喜欢吃鱼,而且特别喜欢吃鲜鱼。一天中午,他沿着湖边散步,他想这里一定有好鱼。果然,他看到附近一家餐馆的黑板上写着“供应鲜鱼”。他立刻走进餐厅就坐。一会儿,女招待端上一盘鱼,却是一条煎鱼。

希尔先生仔细观察着盘中的鱼,喃喃自语,却不动手,女招待见了觉得很奇怪,她问道:“先生,还缺什么?要不要盐?”

“谢谢,不用了。”希尔先生说完,又喃喃自语。

“那您为什么不吃呢?”

“你瞧,我现在正处于悲哀之中,”希尔先生说,“我叔父8天前在这儿淹死了,我正在问它是否知道此事。”

“多有趣!”女招待挖苦道,心想这人一定是疯子,因为最近这里根本没淹死人。

“鱼怎么说呢?”她笑着问。

“噢,它告诉我说,8天前我叔父淹死的时候,它不在水里,因为它在厨房已经10天了。”

直到此时,那位如在云里雾里的女招待总算明白了希尔先生的真实意图了,不禁为之哑然失笑。

希尔先生对鱼的新鲜程度有了怀疑,但他并不是直接向女招待说出,因为那样的话可能会招致女招待的否认和回击,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于是,他妙用转弯抹角术,把话题扯远,再一步步回到正题上,以问鱼这样一个荒诞的情景,编造一个其叔父淹死的故事,含蓄委婉,拐弯抹角地表达出了“鱼根本不新鲜”这样一个意思,不仅使人哈哈大笑,也让女招待无法回击。

希尔先生以幽默当武器,含蓄地指出了餐馆所存在的问题,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学会了这种说话方式不但能帮助你获得他人的好感,不至说话太真得罪别人,有时会更有益于一些问题的解决。

14.不要轻易承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古人为官的一条方圆之道。不是你的专业自然不该你管,你也就不应该管。你不在那个职位,管了也防碍别人,费力不讨好,说白了就是没事惹事。

我们常听到别人漫不经心地说:“有事我负责!”像这种随便把“负责”二字挂在嘴上的人是没有“心机”的人,也是不负责任的人。出了事情,责任谁都能付,但谁也付不起。

责任也是有限度的。不是从一开始就随随便便地表示负责到底才是有责任感,而是负自己该负的责任才对。

“责任感”是一种称赞的话,重点在于后面的“感”字。不是责任,而是感受责任,所以不是只要说愿意负责的话就可以了,而是要亲自感受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一般人往往不去衡量自己的力量,光是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拍胸脯来表示愿意负责,却没有顾虑到现实的后果。

责任并不似权利义务那么具有强制性,它的道德含意比较强,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约束力。

然而,在与人交往时,彼此会不经意地在对方的身上加诸太多责任。在工作上,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担负一些公事上的责任。有时候当工作没有成绩时,即使并不是自己的过失,仍然得负起连带责任。这个社会就是这样,随时随地都要负起责任。在这种情况之下,当我们受到别人的请托,为了达成任务所尽的力就是负责。

与人交往的责任,就是只要彼此尽了力就可以了,大可不必非得要求自己或对方奉献出所有的金钱及时间,不能从别人那里要求一些不合情理的事情。

身为现代人,于公要对公司负责,于私要对家庭负责,如果为了对朋友负责而伤害了其中之一,那就失去了交朋友原来的意义。

做买卖也好,交朋友也好,本来就是以“一诺千金”为彼此的责任,既不需要任何书面保证,也不必找人作保,只要彼此信得过即可。

与人交往时,不要随便地拍胸脯说些不负责的话,而是拿出行动来负责。有“心机”的人向来行在前,言在后。

对于别人的请求,即不能马上答应,也不能马上拒绝。

假如你马上一口拒绝的话,那么,对方极可能就会认为你不肯帮助他,甚至你们的关系因此而僵化,说不定以后你可能有什么事要找到他的话,尽管别人是有能力帮助你的,但对方却记起前“仇”以牙还牙。因此,最好是使对方认为你已尽职尽力地为他服务了。

碰上别人要你帮忙找工作,就不妨这样去做:立即请对方写份简历包括毕业于哪间学校、所学专业、本人志趣和特长、思想表现等交给你。这样别人就亲眼看到了你想帮他忙的事实,造成别人产生可能找对了人的错觉。

同时你可以坦率诚恳地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会尽力而为的。明天我马上拿你的简历去找熟人……过几天你再来好吗?”

几天后,你应该抢在人家还没有来之时,去个电话或亲自上门去拜访。“这几天我一直为你的事活动,东门那个单位可能没有什么希望。南门那个单位却说要研究研究。”

再过两三天,你主动找到他:“真对不起,你托的事目前都已落空了,我通过所有我熟识的人,但却……真没办法,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尽管你根本没去找那些熟人,但朋友一定对你感激不尽你也不会被别人误解,没有尽到责任。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生意上,有人求你看能否通过关系为他批点出厂价产品,你最好也立即行动:“好吧,我会尽力去帮助你的。”即刻询问对方要什么型号,大概要批多少等等。接着按上述步骤,几天后不要等对方走上门你就应该向对方解释,说自己已找过领导,头头很难说话,或者说所有产品别人已全批走了,只能等今后有机会再说。

有人想趁你出差的机会,托你为他购某种型号的产品。请你不要马上拒绝对方的要求,应该马上接受对方所给予的用于购买商品的金钱,并坦率表明一定帮他找找,若有的话定帮买回来。然后,在出差地点再给对方去个电话或电报,说你走完了几家大商场都没有发现那种型号的产品等。

要想方圆做人,必须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制造些无本万利的人情债,这也是有“心机”的人的常用伏笔。

但这种方法不宜常用,只能偶尔为之作为应急之法。经常为之,定会露出破绽,遭人指责。大多数人都喜欢言出必行的人,却很少有人会用宽宏的尺度去谅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原因。我们常常听见某甲埋怨某乙,说:“某乙分明答允了我,但……”

事实上,某乙虽然可能答应过某甲,但那不过是某乙怕难为情不好意思拒绝而已,往后他仔细一想,便觉得这事根本不可能办到了,甚至某甲自己也知道这事实在强人所难。但是某甲真的会自责而不责人吗?恐怕不会的,而在旁人看来,也总是觉得某乙不对,因为到了那个田地,已经没人注意当初他的一切了。

拿破仑说:“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能自拔的错误。”承诺就是要揽责任,如果你做不到,尤其是超出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只会令你失信于人,形象大大受损。

帮助别人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量力而行。不看清自己的实力,什么事都说“我能行”与一个莽汉没有什么区别。你要为你所说出的话负责,就必须“三思而后言”。

15.莫让他人相形见绌

说话若想不得罪别人,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不能在失意人面前谈得意之事,虽然这可以满足你一时的成就感,却可能让别人记恨和嫉妒一辈子,莫让他人相形见绌,是一个有“心机”之人拥有好口才和好人缘的开始。

日常的交谈中在表现自我的时候,需要有谦谦君子的心态,学会安抚他人的心灵,也就是说,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

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剑桥毕业回国之后,在特区一家金融机构供职,每月数万港元薪水。这位女士当然相当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偶然被女儿发觉,极力制止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人家会有什么感受,不要因此伤害了他人。

女儿的话在情在理。可见在叙述自我时,要防止过分突出自己,切勿使别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至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有位朋友,讲了这样的故事:

说有两位要好的女友,甲靓,乙平平。她们一起去参加舞会,舞场上的许多男士频频与甲共舞,却在不知不觉中冷落了乙。甲下意识地感觉不妥,于是托辞身体不适,奉劝朋友们邀请乙,男士们尊重了奉告,乙被男士们卷入了舞池,乙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

甲以友情为重,不想女友被忽视,于是机智采取一种平衡手段,使乙的心灵得到抚慰,这必定会使他们的友谊更加深一层。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她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论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落选的面子。无论谁是这位对手,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的对手,如此与伙伴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对方的感受着想,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与此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会因安然自慰,而有一个极好的心情。

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这是不好的。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是“了不起”的,你甚至会被对方认为是不成熟的、卖弄过去好时光的人等等,所以,尽可能不要提自己的得意之事。

然而,每个人都想被评价得高一点。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但却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这是人性中比较麻烦的一面。所以,完全不谈得意之事当然不可能,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不妨注意一下谈的方式。

注意之一是,至少在别人未谈得意之事之前,自己也不要谈。也就是说,单方面大谈得意之事不雅,所以先让对方发表演讲之后,那种坏印象也就淡薄了。所以聪明的人就先煽动对方:“您的见闻广博”,促使对方发表得意之事,然后若无其事地说:“我也知道这样的事”。如此这般,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

做人要有“心机”,不但要懂得做人不仅不可强出头,而且在与别人在一起时不可让别人相形见绌,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

16.“场面话”:可听不可信

做人需要说场面话,没有场面话,场面就谈不上场面,但是场面话不一定要信,因为那只是应付场面而已。

无论谁,有时都会说或听到“场面话”,听者或言者切莫较真。

某甲在一公家单位服务,十几年没有升迁,于是透过朋友牵线,拜访一位经管调动的单位主管,希望能调到别的单位,因为他知道那个单位有一个缺,而且他也符合资格。

那位主管表现得非常热烈,并且当面应允,拍胸脯说:“没问题!”

某甲高高兴兴地回去等消息,谁知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一点消息也没有,打电话去,不是不在就是“正在开会”,问朋友,朋友告诉他,那个位置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气愤地问朋友:“那他又为什么对我拍胸脯说没有问题?”他的朋友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这件事的真相是:那位主管说了“场面话”,而某甲相信了他的“场面话”。

“场面话”是人际交往中说话必具的应酬之一,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在社交中一些高手都懂得说,也习惯说。这不是罪恶,也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必要”。

一般来说,“场面话”有以下几种:

--当面称赞人的话;诸如称赞你的小孩可爱聪明,称赞你的衣服大方漂亮,称赞你教子有方……这种场面话所说的有的是实情,有的则与事实有相当的差距,听起来说起来虽然“恶心”,但只要不太离谱,听的人十之八九都感到高兴,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兴。

--当面答应人的话;诸如“我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说这种话有时是不说不行,因为对方运用人情压力,当面拒绝,场面会很难堪,而且会马上得罪一个人;缠着不肯走,那更是麻烦,所以用“场面话”先打发,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忙或不愿意帮忙再找理由,总之,有“缓兵计”的作用。

所以,“场面话”想不说都不行,因为不说,会对你的人际关系有所影响。

不过,千万别相信“场面话”。

对于称赞或恭维的“场面话”,你要保持你的冷静和客观,千万别两句话就乐昏了头,因为那会影响你的自我评价。冷静下来,反而可看出对方的用心如何。

对于拍胸脯答应的“场面话”,你只能保留态度,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只能“姑且信之”,因为人情的变化无法预测,你既测不出他的真心,只好抱持最坏的打算。要知道对方说的是不是场面话也不难,事后求证几次,如果对方言辞躲闪,虚与委蛇,或避不见面,避谈主题,那么对方说的就真的是“场面话”了。所以对这种“场面话”,也要有清醒的头脑,否则可能会坏了大事。 pz33xt7niG2TobTD31ZoplPSsR5Cv0TWbqQW8FAifukMTQgeeVSn2mJEDWlwToC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